笔记本电脑除尘,换导热硅脂多久换,一般多少钱

除尘/涂硅脂/加铜片 联想Y460降温实战
日 02:17&&&出处:&& 作者:李佳辉&& 编辑:李佳辉
   联想Y460是联想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主打高性价比的笔记本,它的上一代作品是开创了联想“”系列的Y450,所以作为升级版的Y460,还未上市便受到了很多游戏玩家的期待。
   我们用来做实验的这台机器配备了主频为2.66GHz的-480M处理器,最大睿频2.9Hz,采用4GB内存和1GB显存的NVIDIA GT425M独立显卡,这在当年绝对是主流的硬件配置。
   在清灰工作开始前这台机器在待机时也会给人烫手的感觉,当运行程序多一些时,机器速度会明显变慢。可以看到,在没有进行大量负载的情况下(室温26度),其键盘面最高温度达到了44度,整个键盘面都处于比较热的状态。而在机器底部,其散热口的温度更是达到了59度。
   这台小Y的设计非常方便用户对内部构造进行改装、升级,其在背板预留了多个升级窗口,包括无线网卡窗口、M-固态硬盘升级窗口、硬盘位和内存及散热窗口。本次清灰我们只需要拆开右上方的升级窗口,切记在进行清灰工作前要断开电源拔下电池。
   将右上方的的窗口拆开后即看到内存和风扇。
   首先将风扇上面的两颗螺丝拧开,将风扇拆下来并进行擦拭,将附着在上面的灰尘擦干净。
   拧开固定散热铜管的六颗螺丝,将散热铜管取下。
处理器上的硅脂
   取下散热铜管后就能看到笔记本的两个核心组件――CPU和显卡。处理器上的硅脂已经完全干掉了,通过边缘的硅脂痕迹可以看出上次添加硅脂的量有一些大。
擦净原有的硅脂
   使用卡片或者其它工具将处理器上原有的硅脂刮掉并用手纸擦净,在显卡芯片上做同样的工作。但由于这个显卡芯片上的硅脂已经完全干涸并固定在散热铜管上面,所以只要擦干净就好。
未清理前的显卡芯片
处理器位置
显卡芯片位置
   将处理器和显卡上面附着的硅脂清理干净后在散热铜管与二者接触的位置进行擦拭。
擦净后的样子
   可以看到显卡芯片的所有硅脂都粘在了散热铜管上面,用手纸将图中两处都擦净。
出风口铜管
   另外还要将出风口位置清理干净,保证通风口可以通畅排出热空气。
   将新的散热硅脂挤到处理器晶片上面,不用太多,后期能将其均匀涂抹成薄薄的一层即可。
将硅脂均匀涂抹在处理器上面
将硅脂均匀涂抹在显卡芯片上面
   以上过程都做好后将散热铜管和风扇都重新装好,盖上升级仓的盖子后就可以开机使用了。
   重新开机后正常使用情况下完全没有烫手的感觉,散热口吹出的空气也凉了许多,于是我们使用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工具将机器满载一段时间后使用热成像仪进行拍摄(室温26度),可以看到在机器在满载情况下其键盘面的最高温度为44.6度,与之前正常使用情况下相差不多,而在机器底部,其最高温度与之前相比还下降了几度。
提示:试试“←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41.9万人浏览 22.5万人浏览 20.7万人浏览 5.4万人浏览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HP6910p除尘加油换硅脂添加散热片完全攻略,70多张图加详细步骤!
2058浏览 / 2回复
HP6910p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本了,性能已完全不能适应今天的大部分应用了,但用其做些普通应用和办公娱乐还是可以的,尤其硬解压能顺畅播放1080p高清,这是我一直没冷落她首要原因,用他和客厅平板相连,当个高清播放器用,也未尝不可,今次将对其进行除尘、加油、换硅脂、加散热片,不求效果,只求乐趣。说明:网上这货拆解文章很多,但全是一个版本,反复转载,缺乏新意啊。下面开始动工、、、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33&&快门:1/1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28&&快门:1/8&&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2:26&&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47&&快门:0.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53&&快门:1/1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5:17&&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6:31&&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6:40&&快门:1/10&&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5&&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37&&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6&&快门:1/8&&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34&&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44&&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12&&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23&&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3:07&&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3:20&&快门:0.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3:53&&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4:02&&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4:11&&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6:28&&快门:0.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6:40&&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9:19&&快门:1/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9:56&&快门:1/8&&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12:31&&快门:1/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12:45&&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13:29&&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13:19&&快门:0.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15:11&&快门:0.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15:03&&快门:1/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15:38&&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18:15&&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31&&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51&&快门:1/8&&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5&&快门:1/8&&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50&&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10&&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18&&快门:1/10&&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3:57&&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4:48&&快门:0.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5:35&&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5:48&&快门:1/8&&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7:03&&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7:18&&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5&&快门:0.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27&&快门:1/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19&&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22&&快门:1/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59&&快门:1/1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3:33&&快门:1/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
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24&&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18&&快门:1/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0&&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2&&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2:47&&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3:00&&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4:29&&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3&&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25&&快门:1/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0&&快门:1/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7&&快门:1/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3:10&&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3:31&&快门:1/1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3:58&&快门:1/6&&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7&&快门:0.3&&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上好底部所有螺丝,就可以尝试开机了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20&&快门:1/8&&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1:33&&快门:0.4&&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2:23&&快门:1/8&&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0:13&&快门:1/2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器材:&[]&&镜头:Unknown 5-23mm时间: 00:03:25&&快门:1/25&&光圈:F/2.6&&焦距:5毫米&&感光度:50&&改造前待机温度改造后待机温度1080P高清后温度总结:温度变化不大,但风扇启动的频率更低了,几乎不转动,偶尔启动也非常静音,说明添加是散热片和轴承加油起了作用,折腾完毕,希望朋友们多提意见!
我靠。强人啊。 还用上502了。楼主真搞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图片】【实测】亲身经历告诉你笔记本相变硅脂的厉害_笔记本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94,421贴子:
【实测】亲身经历告诉你笔记本相变硅脂的厉害收藏
11年的ACER 4752G。。宏碁通病散热不好。。。但是这个11年的本子还行,可是自从出厂自涂的硅脂变干以后,温度就再也没好过。。。以前玩的dota2。。。极品16,17。。还有热血无赖2什么的都没压力,自从第一次拆机换了硅脂就再也没流畅过。。。先上配置图那时候买的超频3的硅脂。。。呵呵了,给你们上图一目了然。。。好像函数一样的温度曲线,明显的告诉我CPU受不了100度的高温自动降频。。。我没有买那种几块钱的硅脂,超频3虽然算不上硅脂里的上品,但是也算能用。。但是温度曲线在这里。。降频实在没办法了,楼主想尽办法终于用另一种思路暂时解决了这个降频的问题,就是把CPU性能调到65-70。。然后玩游戏再也没卡过,鲁大师烤鸡也保持的70度。。。可是总是别扭。。。凭什么只用70%性能,那我要你干蛋。。。于是我各种百度,直到看了一篇帖子,恍然大悟。。。帖子的内容大致是说,很多硅脂确实也不错,比如ICD7。mx-4等等。。但是当CPU温度一高,黏稠的硅脂也会变稀,时间长了可能会有部分流到边上,会不均匀甚至挨不到芯片。。。。而且新买的笔记本,厂家大多都不会用硅脂(至少我见过的都是不用的),他们都是用的固态的硅脂。。。俗称相变硅脂。。这就是为什么新买的本子散热一般都不错。。于是乎某宝找相变硅脂,是个牌子货。。很薄。。坑比冈本。。。高性能100%性能烤鸡看温度手机拍的。。第一张为什么刚开始一下那么高,因为第一次用相变硅脂,要高温发生第一次相变。。。然后温度慢慢曲线下降到75度平稳。。。第二张图是关闭烤鸡,温度下降很快。。。。至于相变的持续时间,还不清楚,但是一定比硅脂要长。。。
相变硅脂很长效 就是效果么...
给你们看相变硅脂的牌子,具体店家自己找。。。叫Laird
1年半没换过
超频三过时的东西可以回收处理了还有脸继续卖
7783和icd不推荐入
7783假货太多只有几家还能看下x东和x宝,icd腐蚀散热模组
北极银5难涂,硬得一比
假货比7783还多,自己找信得过的店入
相变看不上 个人喜欢MX-4
厂家出厂不用硅脂涂cpu,gpu的,我还没见过一个我旁边寝室帮人清灰现在起码也弄过上百台了吧没见过拆出原装不是硅脂的你以为厂家用固态的硅脂?那是因为你拆的时候厂家的硅脂已经干掉了
但是这货貌似拆的时候不方便
鲁大师那也能叫烤机?我的笔记本鲁大师只能考到76度,aida64能考到91度。也是一年半的电脑
隔壁现在正在拆的K43S的显卡居然可以换!不过MXM好像也找不到可以换的了然而仍旧是硅脂,几乎已经干透了
不是硅脂的问题,是CPU散热刀芯片接触不到,相变比较厚所以能接触得很好。知道了吗。联想很多机器是这样,你涂硅脂在芯片上,其实不紧密,必须相变硅脂
到底是不是硅脂啊 谁来确定下,右图的发个图啊。着急上火
跟我上一个本本一样,不过我的是i7。我是用了大概3年吧,从没清过灰,然后有一天突然玩游戏各种自动强制关机。然后去电脑城修,才知道是风扇灰太多,堵住出风口了。。。后来就好了。不过用了3年,设备老化,比以前差太多
楼主你好,现在效果如何了?麻烦告知
跟楼主一样,自从换了硅脂就没好过,那打lol时候fps跳的都不要不要的!
今天买了相变,卖家很贴心的送了5贴给我,我本来是买了15贴的。撕下来还是挺不容易的,没有硅脂涂起来方便,还好工具多,有镊子帮忙分离,还是贴好了。我的机器是战神z7(i7-4720hq+gfx970m,之前用的是7783刚涂了一周左右吧,室温28度左右)贴了cpu和gpu(要用两片)。 下边是测试结果,cpu:待机跟原来的差不多,轻度使用差不多,重度任务和烤机有较大区别,撸大娘烤机:关睿频跑1分钟(下同)的温度是78(原来79),开睿频跑是97度@3.25g(之前是96度2.89g),用aida烤fpu是关睿频88度(原来是95度),开睿频是97度@2.81g(7783太热睿频没了,不过还好的是能稳住默频)。 说了半天cpu,那gpu呢?很遗憾,gpu跑甜甜圈(1分钟66度)和aida的gpu(59)和之前都没啥区别,也许是三铜管两风扇的散热够力温度本来就不太高的原因,也就是说用高档硅脂的效果更好。结论:相变硅脂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散热能力,普通硅脂拷拷就油脂分离散热能力急剧下降了。相变硅脂非常适合在散热条件有限的高端笔记本cpu上应用。至于gpu,如果散热条件好的话,可以继续使用高档涂抹硅脂。楼下开始补图
那么楼主,我想问一下,我笔记本买了一年半了,到底换不换硅脂啊
前两天,我给服役多年的ThinkPad W520换硅脂。拆开后,发现CPU和GPU上是硅脂,显存芯片上是导热硅胶垫。一开始,我按照“硅脂涂得越薄越好”的说法,废了半天劲,把硅脂(MX-4)涂得薄且均匀,显存芯片上的导热硅胶垫换成GELID GP-EXTREME。之后装机测试,待机58度,满载92度!简直要疯!重新拆除散热模块,擦干净全部残留硅脂后,我挤了一大坨硅脂,涂得很厚。装机测试,待机39度,满载78度。这回比较正常。实践证明,即使笔记本原厂使用硅脂,也并不意味着越薄越好。当然,如果原厂使用导热垫,那我们也应使用导热垫(或厚度合适的相变硅脂),不能用普通硅脂。
我没觉得这玩意有多厉害,显卡上倒是用得挺多。。其实7783挤一坨压下去效果会更好的,关键是这个贴片挺贵,不划算啊
笔记本还是用导热硅脂散热效果最好,因为导热硅脂的热阻极小,硅脂变干是因为大家使用的都 是传统导热硅脂,成份里硅油成份,又称低分子矽氧烷,这东东易挥发,所以会变干。如果使用非硅也就是一种不含硅油成份的导热硅脂就不存在变干问题。这种最新研发的永不固化导热硅脂国内GLPOLY有生产,日本信越也有,但价格死贵,友友们可以试试,反正我用的效果扛扛的
GLPOLY非硅导热硅脂,永不固化变干笔记本还是用导热硅脂散热效果最好,因为导热硅脂的热阻极小,硅脂变干是因为大家使用的都 是传统导热硅脂,成份里硅油成份,又称低分子矽氧烷,这东东易挥发,所以会变干。如果使用非硅也就是一种不含硅油成份的导热硅脂就不存在变干问题。这种最新研发的永不固化导热硅脂国内GLPOLY有生产,日本信越也有,但价格死贵,友友们可以试试,反正我用的效果扛扛的
只是宏碁笔记本的而已,还以为是所有的,不过只要对硬件有一些了解,对这些笔记本的名字不了解也无所谓的
仙人吵架,凡人学习,只不过这相变硅脂常温下就是固态,和干掉的硅脂无两样,问:你们是如何区分?
看来确实是好东西。淘宝卖得也便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宏基5年笔记本除尘、换CPU导热硅脂、内存升级记录_生活记录_什么值得买
宏基5年笔记本除尘、换CPU导热硅脂、内存升级记录
&&我平时每天都要浏览张大妈好几次,每次看到推荐的笔记本优惠信息及SSD的咨询,都会仔细的看上一看,因为产生打算换机的想法已经很久了,可是仔细想一想,自己平时使用笔记本时间不多,不玩游戏,也不要求秒开机,所以我决定还是使用我11年购买的宏基老机再“向天再借500年”吧,先不换了,实用为主,不追求快、高科技了。& &自进入3月份,济南的天气就一直不错,更是在3月5号到了20度,估计一眨眼夏天就来了。随着温度的不断提升,在看电影时,我的笔记本自3月4日起就开始自动关机,基本每天2至3次,刚开始我以为硬盘坏了,因为关机后,按电源键,开机指示灯亮一下就不亮了,后来发现等上一会又能开机了,这种情况连续出现了2天。我想既然硬件没有问题,我还是先除除尘、换新的CPU导热硅脂吧!下面就将我的拆机及加内存条的过程逐一列出。一、准备工作确定工作内容:除尘、加内存条。工具:、CPU导热硅脂、牙刷(除尘使用)、A4纸、记号笔(拆卸螺钉使用)。二、风扇除尘& &首先拆机,为了能更快的拆开后该,一定要准备可以选择的螺丝刀装工具,一般10元钱左右。在淘宝随便找了一个,大家可自行选择。& &拆卸笔记本D面很快,选择好匹配的螺丝钉就可快速的完成卸载,但是由于笔记本D面的螺钉品种多、个数多且数量不一,为了能快速高效准确的完成D面的安装,建议大家找一张A4纸,在拆卸螺钉的时候将卸下的每一个螺钉对比着它在D面的位置,插在A4纸的相应的位置,这样保证在安装螺钉不会用错型号。& &首先取下笔记本电池,并按住开机键2-3s,放一放余电,防止后续出现带电问题。接着用记号笔在纸张的一面标明纸张的方向,确保螺钉的正确安装。然后选择好螺丝刀,开始拆卸后盖。这是拆卸完的螺钉插在A4纸上的图片,密密麻麻的,建议使用此方法,否则后面的安装可能会出现因为上错螺钉的问题。拆卸完成后,先将光驱顺着正常使用时光盘进入光驱的反方向,平直的将光驱取出,并安全放置。接下来就是开启D面后盖了,因为我的笔记本已经被我拆过好几次了,所以拆卸起来加容易些。不同笔记本的后盖的卡扣的位置与力度,大家在拆卸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的多试几次,总会找到快速的方法的。我以前就是使用大拇指的指甲的,但是这次在拆卸之前刚把了,所以我使用了剥核桃和夏威夷坚果的铁片进行拆翘。当然还是要轻轻的,因为这东西是铁的,很容易把塑料的笔记本边框翘变形的。终于完成了。哈哈,看到了内部结构。先来看看后盖上吧,灰尘真不少,估计早就该清理了。用牙刷把每个部位都刷一刷吧,好不容易拆一次的。在拆卸风扇钱先来看看灰尘情况。不仅扇叶上灰尘多,就连风扇的电源线上面灰尘都不少了。难怪本本老是自动关机呢。接下来拆风扇,首先将的连线与风扇的电源接头拔掉。然后拆下风扇的固定螺钉,另外由于风扇是和铜管的散热口相连的,还要将CPU、显卡上方的散热金属片的固定螺钉拆下,然后才能将风扇取下。接着将风扇与铜管的散热口相连的黑色胶带撕开,将2者分离。看到上图散热片出风口的灰尘了吗?灰尘太多,已将出风口堵住,造成热风不能吹出。看来这次的拆解很有必要啊!用旧牙刷仔细的刷一刷,将灰尘一刷打尽,还我顺畅风口来。然后拆开风扇,对风扇扇叶上的灰尘进行清理。在更换前,先把cpu卸载下来,看一看吧。看看这颗大脑的样子。拆卸cpu的时候要小心,轻拿轻放,一定要保证他的完好,否则该电脑就完了。密密麻麻的针脚。安装cpu时,要先确定它的安装方向,确保无误才能锁紧。安装时,将带有三角标识的一端与cpu底座缺一针孔的一角对齐即可,就是下面的2个红色方框内标识的地方,cpu放置后,使用“一“字螺丝刀将cpu锁的指针顺时针转道带有锁紧标识的位置,如下图红色圆框所示。下面就是用手纸慢慢的、轻轻的将cpu、显卡表面的旧的导热硅脂擦除,并进行新导热硅脂的更换。为了防止手上沾有硅脂,我使用了塑料袋子套在手指上了。在涂抹硅脂时,尽可能的涂抹的均匀、等厚。散热铜管那一侧也要涂抹的。当然我为了省事,显卡上的硅脂没有涂抹,因为安装的时候由于螺钉的压力,会将硅脂压平。然后组装上就可以了。在拧紧cpu、显卡散热铜片的螺钉时,不要太过用力,防止压坏cpu、显卡。三、加装内存条电脑自带的内存是南亚的2G的,在使用时,打开qq、谷歌浏览器后,多开几个窗口内存就直接到91%了,反应速度直接就满下来了。为了更快的冲浪,一定要加内存。当然内存条的添加很简单,购买相同频率、电压的内存条安装上就可。首先要先将新的内存条插到槽中,然后轻轻的往下按压,同时慢慢的将内存条向内存槽中推进,直到内存条的锁紧扣突出来即可。如下图中红色圆圈框中的卡扣。安装完成,是不是很easy。之前之后的对比。四、收尾、测试安装完成后就是将笔记本的D盖安装上了。安装的时候,要先安装、耳机口的一角,然后再安装其他位置。好不容易拆一次的,一并把键盘也清理了吧。将键盘拆下,用牙刷将键盘按键之间的灰尘除净。拆下键盘,可以看到风扇一角了,清理后还是很干净的。开机看一看,温度有没有改善啊!开机cpu 33度,显卡 40度,硬盘 27度,主板 59度。效果明显。播放视频看一看,菲姐的广告怎么也要看完啊!cpu 56度,显卡 53度,硬盘 32度,主板 59度.可以接受。功夫没有白费啊!再也不用再看电影到高潮时自动关机了,风扇的声音也小多了。完!谢谢阅读。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2)
赞164评论205
赞35评论77
赞54评论98
赞1987评论1121
赞500评论1371
赞534评论450
赞812评论343
赞472评论51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换导热硅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