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后悔吗我可以租很多的地吗?我想在加拿大种水果赚钱

移民加拿大生活三年半 说一说我眼中的加拿大_网易教育
移民加拿大生活三年半 说一说我眼中的加拿大(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滴答网讯 我09年去的加拿大,12年离开加拿大。
我先说说加拿大的好吧。
1)人的素质看起来高,受程序高,没有老黑,晚上安全。多伦多华人多。总体上不像美国或中国一些城市,乱糟糟的。我在学校里认识了好多非常好的人,尤其我的导师,我的同学。我喜欢打斯诺克,在镇上的球吧里,认识了很多有趣的老头,大家对我很好,我现在还想去看他们。
2)生活很惬意,很舒缓,如果你能适应那种生活,还是非常舒服的。
3)人工很高,餐饮打个工,黑工也10块起。
再来说说加拿大不好的地方吧,总结下来,加拿大对于我来说就是个监狱。
1)环境恶劣。夏天干热,没有春秋,一年中半年是冬天,冬天天天下雪,还刮风,一年中半年多出不了屋。
2)物价无可理喻。出门买根打印机线,找了两家全是29.99加税,找了第三家才找到根19.99加税的。什么东西都13%的税,电子产品18%。我在加拿大开了两年车,没事故,保险没下过260,第一价保险280,半年renew后357。rogers的宽带按流量收费,一月$120多($70base+$50超量)。刚来加拿大时买的当地手机比国内手机漫游还贵。
3)服务极其落后。配个眼镜得三个工作日。我的银行卡半年没交易,直接给冻结了,草。天天各种打电话卖保险。本来保险一年就不少交,弄个牙,配个眼镜交的钱比国内直接自己全付还要高。加拿大东部就一家加航,垄断。
4)这个我单列出来。我两个月前办的usps change resident address from westernto eastern,费用是$1,代价是一信封广告。在加拿大,12个月的address change是$80加元,从加拿大change到美国是$280。不可思议。Amazon.ca, ebay.ca, apple.ca上的东西不多,但贵多了。
5)这个最重要。没有工作。我曾经在加拿大找到实习,投了几十家,没一家回复的。我三年来往隔壁的rim投了几十份简历,一个面试都没拿到。全世界的公司我都投过,加拿大的公司最奇葩。好在这离美国近,但不好的就是需要办h1b,我当时年初签了offer,等了10个月才入职。有的同学因为J1签证,连h1b都错过了。我12年的时候担心h1b的问题,面了三家加拿大公司。第一家说我不好,第二家面试官因为我当时有点紧张,他说话时没听,他愤怒地对我说are you ok?第三家要我了,问我多少钱,5万行不行,我说随便吧。过了两天,offer过来,4万5。至于加拿大美国收入,我举个我最了解的某公司做例子吧,公司给硕士的标准package是115k+10%bonus+30k,所以就是16万左右。今年有些公司的员工因为签证不幸分到加拿大,他们的package改成85k+18k补助,别公司的例子也差不多。
总结一下,我在不同地方生活过很久,县城,小城市,大城市,加拿大,美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回忆,生活永远不是顺利的。但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加拿大这样,让我这么绝望,让我这么无助。去加拿大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后悔,最无奈的决定,没有之一。我写这么多,完全是取决于我自己本身的经历,没有针对任何一个人,只是针对这个国家。在加拿大遇到的中国人都非常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生,可能过几年我的看法就变了。
在加拿大的这段经历无论如何,都是我自己的经历。
本文来源:滴答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我是销售代理机构
吉屋网月覆盖3000万购房人群,中文房产网站排名第4。
吉屋网月覆盖3000万购房人群,当前合作新盘超过2000个。
我是公寓运营商
发布房源,更快找到租客。
吉屋网月覆盖3000万购房人群,更快更准推广合作业务。谈一谈移民加拿大后的真实感受! - 简书
谈一谈移民加拿大后的真实感受!
加拿大移民生活是好还是不好?很多人认为加拿大的名校水准接近美国的名校,生活环境也非常优越,所以想带着子女一起移民加拿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从未到过加拿大不知道加拿大是不是真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今天就和大家谈谈移民加拿大之后的亲身感受,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当然大家也可以测试一下是否有足够的优势可以去加拿大。 自从来到了加拿大之后,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在问我同样一个问题:“去了加拿大你有什么感受?”第一次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时语塞,竟然思考了良久。说起移民的原因,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理由,我可以马上告诉你,我是因为孩子的教育而选择移民的,但是说起移民的感受,却太宽泛了。一般来说,谈感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方面,一种是不好的方面。然而移民到加拿大之后的感受太复杂,无法用好或者不好来判断。比如我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来到加拿大,其实潜意识里面是向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让孩子的童年能够在相对轻松舒适的环境里度过。但是轻松的环境是有了,不过教育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呢?在我看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转化成生产力的,也就是说你得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谋求一个能够保障生活的工作。从国际排名上来看,多伦多大学高于清华高于北大,然而在国内打拼的话,从清华北大毕业,一定比从多伦多大学毕业更有优势。即便多伦多大学的学术水平可能更高,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更大,但对大多数芸芸众生来说,都只是天边的彩虹,不怎么实际。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通过投资移民来加拿大的,其中经济上最成功的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这些朋友的学历并不算高,英语也并不灵光,但就是比那些来到加拿大在别人手下打工的高学历朋友生活得好,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说接受教育的程度也没那么重要。话扯得有点远,我想表达的也并不是读书无用,多读书自然是有用的,且不说能增长自己的见识,就是身边的朋友也能提升一个档次。很简单也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你是名校的毕业生,即使自己混得不是很好,周边的朋友也都是各界的精英,到时候随便在什么方面帮助你一下,就不是“草根阶层”可以比的,所以说圈子很重要。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势利,国外不都是凭实力的么,和圈子有什么关系!其他国家我不知道,但是加拿大的确也是要看圈子的,举个例子:加拿大一个孩子想学医,在本地没能考上医学院,去了英国的医学院留学,学成毕业后却在加拿大找不到工作了。因为加拿大各大医疗机构里位高权重的人多是从加拿大本地医学院毕业的,他们更愿意雇佣自己学院的师弟师妹,所以本地的医疗岗位都被加拿大自己各院校的毕业生占满了。这就是各类的小圈子的作用。所以说,把孩子送到国外来念书,究竟好还是不好,我现在也是弄不清楚了。不过好在孩子现在还处在根本不会担心自己未来的年龄段,每天无忧无虑地去上学,比同龄的国内孩子要开心很多,对此我也算是心满意足了,至于以后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决定好了。况且在加拿大,我和妻子也住得很舒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环境。环境问题是世界各个国家都重视的大问题。加拿大平均预期寿命是83岁多一点儿,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5岁,这中间存在8岁的差距。即便我们半辈子在中国度过,身体里面可能已经积聚了大量毒素,现在来加拿大也只是会比在国内多活4年,那么问题来了,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多出来的四年生命呢?在我看来,移民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在国内的时候,我患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最终发展成哮喘的几率超过一半,只要是得了哮喘那也就离死亡不远了,而且会死得很难看。曾经我以为自己是花粉过敏,但是来加拿大之后惊奇地发现,这里街道上的花都比国内公园里的花多,然而我却安然无恙。后来我请家庭医生做了一次过敏病症的检查,结论是对尘螨过敏。难怪来到加拿大后,鼻炎再也没犯过,不论春夏秋冬。说了加拿大的好,自然也得客观的说说这里的“不好”。作为一个投资移民来说,来到加拿大之后,多少都会在金钱和人脉上有所损失。毕竟在国内打拼了这么多年,人脉积累,在业界多少也是一个角色,走到哪儿都不会被人看低。而到了加拿大,操着一口中式英语,能找到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什么业界地位了! 现实低于原本的预期,受不住这样巨大的落差,所以也有不少人来了又走了。所以有人说: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适合来加拿大。有钱人赚够了钱,衣食无忧,来加拿大可以享受好山好水好空气。没钱的人在国内赚不到钱,来加拿大即便干个体力活儿也比在国内收入高,因为这里就算从事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一个小时的薪水也在10加元以上,所以在加拿大更能赚钱。最悲剧的是那些说有钱,还没那么有钱,说没钱,确实还有一些钱的中产阶级,上不去下不来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
分享来自海外学长们的留学新鲜事。有趣、有调、有温度!移民加拿大后的10种真实经历:你中了几刀?
1、英语不努力学,是掌握不了的。
  出国以前我以为到了国外,有了英语环境,自己会不费力地通过语言关。然而,除了小孩子,成年人欲消除语言障碍谈何容易?难怪许多在国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侨,其英语程度还属初级。
2、从中国出口海外的食品,是给华人吃的。
  在国内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某某传统食品远销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到国外才知道,中国的食品绝大部分只有在华人超市里见到,是以华人为销售对象的,西人除了偶尔到中餐馆打打牙祭,平时几乎不买中国食品。
3、在国外完全脱离华人圈,是不大可能的。
  国内人有这样的误解:到了国外,交的是西人朋友,接触的是西文,吃的是西餐……其实,除了华人稀少的城镇,以及生活于校园内,或者嫁了老外,在中心大城市,你的生活范围很大程度是在华人社区。
4、频繁变换职业身份,没有什么了不起。
  自己从事过不下十个职业,从快餐店服务员到赌场发牌员,从中文教师到电话推销员,从送晨报的到送比萨饼的,从流水线工人到公司小职员……频繁地身份转换,而且职业属性五花八门,对于我来说原来是不可想象的,而对于新移民是再正常不过了。
5、汽车洋房,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过去国内报章经常报导某某“海外爱国人士”,如何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放弃汽车洋房,毅然决然回归祖国云云。原来在国外,只要你是劳动者,汽车洋房人人有份。
6、上电视上报纸,没什么了不起。
  在国外报纸电视是私营企业,所以这里的新闻媒体大家办、大家看,没准一不留神你就成了焦点人物。
7、牙齿保健,不能不重视。
  在国内,什么时候牙痛了才去看牙医,平时根本不在乎,很多人都有用牙咬开啤酒瓶盖的“英雄壮举”。出了国发现西人的一口白牙,似排珠,赛玉贝,咱们真是相形见拙,“难于启齿”,所以花心血让下一代一定爱护好自己的“门面”。
8、西方政要,没有什么可神秘的。
  在一些场合,与市长、省长、议员握个手、合个影,也并不难。而在国内,森严壁垒的政府部门,警车开道的领导出行,相比之下,你会有许多吹牛的资料。
9、与西人交往,并非想象得那么容易。
  国内人以为我们在国外都有一些西人朋友,其实不然,与西人较深层次地交往,除了语言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隔阂。谁都对身边事务的关心程度甚于外域,普通西人热衷中国文化、渴望结识华人朋友的少之又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哪里都一样。
10、高学历知识分子,做普通工作不新鲜。
  “龙陷浅滩,虎落平阳”,高知做蓝领在国外司空见惯,我见过印度的哲学博士开出租车,东欧的音乐家干装修,中国的计算机工程师肉联厂杀猪。人为了生存,要能屈能伸,很多时候学问不能当饭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民加拿大萨省后悔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