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你为什么要读书回中国读书,好还是不好

外国人送孩子到中国上学 图什么?
当不少中国家长纠结于国内的学业负担、升学压力,不惜代价把孩子送出国当&小留学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却开始把孩子送到中国来接受中式教育。而这已经成为时下中国一个非常有意思而又耐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图为2011年,德国小学生在浙江诸暨开展文化交流,学习武术、书法、剪纸,秧歌等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冀望孩子拥有&中国式智慧&
马雪亚是一位70多岁的美籍华裔,定居纽约40多年。最近他们一家正办着手续,要把两个出生在美国的小孙女送到北京读幼儿园。
马雪亚的儿子在美国出生,如今已经是一名注册会计师;儿媳妇是意大利人,服装设计师。按照常理,他们的两个女儿,应该和爸爸一样,接受美国的开放式教育,成长为国际化人才,延续一个家族在美国的繁衍发展。
不过,这家人正在打破思想和距离的藩篱:送孩子到中国接受启蒙教育,学习中文,已经成为举家共识。老外送孩子来中国,&图&的是什么呢?马雪亚的回答是&&中国严格的教育方式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国正在经历的崛起,和未来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正在触动更多海外人士,他们冀望自己孩子能拥有&中国式智慧&。
拿到美国绿卡、在耶鲁大学拥有教职和访问学者身份的王伟(化名)和刘梅(化名),三年前带着出生于美国的儿子回到中国。孩子目前已经结束了在上海的幼儿园生涯,开始在北京的清华园附近上小学。
刘梅说,严格的中式传统教育和集体主义氛围,避免了自由散漫放任西式教育可能养成的过于放纵的习性。如今,他们的儿子在中国校园里成长为一名成绩优异、人格健全、体格强壮的优质学生。&他因为不断获得的认可而更加努力,这种身处优越环境而能持守的勤奋、拼搏的精神,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王伟说。
这些观点,和不久前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题为《美国夫妇:我们为什么送女儿来中国?》的文章不谋而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中国籍妈妈和毕业于斯坦佛大学的美国爸爸,阐述了他们举家移民中国的理由&&让女儿Kay接受中国教育。&美好的校园回忆&、&更为公平的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Kay妈妈列出的三个理由。
&通过努力获得成绩对于孩子是更深刻的快乐,这种经历会进入更持久的精神层面&&美国社会阶层固化,流动性很低,这种大环境对人的心智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障碍&&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中国对于世界认识的智慧是绝对值得深入了解的。不在中国长大,会错过这笔宝藏&,她在文章中这一解释。
虽然有读者质疑文章中列举的美国等级观念、教育模式没有那么糟糕,但为Kay爸Kay妈&点赞&的读者更是占多数。
&小学、中学在国内好,知识全面,基础扎实,将来深造基础好。&网友&其土&说。
&中国教育相对公平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穷孩子,还是富孩子,只要成绩优秀,就能进入重点班,而参加高考就有机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网友&天马良驹&说,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在教育方面对美国趋之若鹜,如今越来越多美国人开始向往中国教育。&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北京分社执行总编辑凯雷指出,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认可,是中国经济实力跃升带来的全面影响。
&九九乘法口诀&比中国功夫更关键
随着海外对中国的兴趣点不断拓宽深入,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提升。
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对面不到一公里、仅有100多户人家的少林新村,常年住着一批学习中国功夫的外国人,多时可达几百人。他们和中国农民同吃同住。
但如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再止是&功夫&。中国人人背得滚瓜烂熟的&九九乘法口诀表&,被英国专家认为是关键的&武林秘籍&,赋予了中国孩子神奇的数学能力。今年2月,英国教育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赴上海&取经&,了解&如何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上找到平衡&。课堂上,孩子们的快速运算能力让代表团惊讶。而在最近两次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测试中,代表中国大陆参加的上海市中学生在数学成绩上连续位列第一,且分数遥遥领先。
回国后不久,特拉斯就向上海教育部门发函希望中方派出60名数学老师赴英短期执教,帮助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014年2月,英国教育部次长特拉斯来上海考察
而英国伯明翰纽曼大学二年级学生卡尔布朗此刻正在山东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包括他在内的70名英国大学生,在孔子诞生地齐鲁大地展开为期3周的&体验动感中国&项目学习。
从基本汉语培训,到中国书法、太极拳、京剧、茶艺等文化课程体验,到区域经济发展实地考察、名胜古迹参观,甚至走近济南市民家庭体验生活&&这一切让卡尔布朗和他的同学们感到新鲜刺激。
&我们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迫切地想了解神秘的东方古国是如何创造近20年经济飞速成长纪录的。&卡尔布朗说。
大部分送孩子来中国的外国父母,希望孩子对中国的了解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彻底融入这片土地的文化,尊重中国的风土人情,从根本上去理解中华民族。在上海的中芯国际学校就有近2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而近十年来,求学海外的中国学生人数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势头有增无减;但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第三大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国家。
据统计,2013年,共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6万多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华学习。他们所学专业,不再局限于汉语言、中医、戏曲等传统文化专业,而是遍及文、理、工、医、艺术、体育等百余个专业。
交融对话、批判吸收、继承改造
去年初,美国成立了&十万人留学中国&基金会,希望进一步改善和增加美国学生学习中文和留学中国的机会。&去中国留学能够改变一生。这会打开通向未来的视野和大门。&基金会总裁卡萝拉&麦吉弗特说。伴随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已组合为相互依存的地球村。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折射面,展现着这种变化。凯雷说,中美教育界之间平等的交流对话、互补劣长,就是最好的文化、文明交流例证。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严苛育儿经&《虎妈战歌》曾经引爆了全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讨论。人们认为,未来的教育方式,应该在结合各自国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虎妈&蔡美儿
譬如数学教育,凯雷认为,中国应试教育中的数学学科在奥数比赛中被推向痛苦的极致,而崇尚自由的美国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天然反感也被推向放任的极致。&这是中美教育体系的极端表现,长此以往,对两国教育,乃至民族发展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伤。&他说,双方互相借鉴融合,就会得到很好的&中和&。
当然,中国的教育体制也有一些弊端,长期存在应试教育以及不均衡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家长和老师为升学奔忙疲惫不堪。如今,中国正在教育领域掀起一场长期而深刻的&变革&。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就是这样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朱永新希望,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这种理念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改良当下教育的愿景与规划。
&当然,改革并不意味着中国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否定,而是将西方教育中尊重学生个性、智商情商全面发展的特点都有被充分的吸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模式。&凯雷说。
事实上,文明间的交融对话、批判吸收、继承改造,是推动彼此进步的最好方式。可口可乐公司大中华区及韩国区董事长鲁大卫的故事就是这种对话、融合和进步的最好注释。
1975年至1977年间,中美关系融冰后,大卫随当外交官的父母在北京居住了2年多时间,成为北京五十五中唯一的外国孩子,也是京城里少见的洋学生。
在中国,大卫经历了学工、学农、学雷锋;跟着解放军做体操,课前做眼保健操;骑着自行车在长安街上到处跑&&身边的一切都让他好奇不已。
&中学时代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爱上了中国和这里的人民。&大卫说,今天,中国给了他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他把孩子送到三里屯的北京五十五中,让孩子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汉语。如今,孩子的中文比他还好。
&融合本土历史文化精华、接轨世界先进理念的中国,理应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正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杜嘉伦说,正在成长的祖国,让海外学子&倍儿有面儿&,也将迎来更多学子的回归与到访。
延伸阅读:
(C) 独家网 dooo.cc 版权所有 独家粉丝群: 投稿邮箱:editor#dooo.cc习大大访后记&|&千方百计也要把孩子送到中国去读书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习大大访后记 | 千方百计也要把孩子送到中国去读书
  镜鉴的话
  还记得今年9月,习大大访问塔吉克斯坦时人气十足。
  人民日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黄文帝,当时专门赶到了塔吉克斯坦,参与了访问期间的采访报道,并结交了一批塔吉克斯坦朋友。
  近日,黄文帝在丝绸之路文化论坛上和他们偶遇。聊起那次访问,那火热、壮观、温暖的场景,他们依然记忆犹新。
  人民日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黄文帝
  “那场面真是令人难忘,太震撼了!”杜尚别9月骄阳似火,坐车出城往南半小时,就到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工程塔吉克斯坦段的开工庆典处。当时记者也在现场,虽然天气炎热,遮阳棚下早就座无虚席,周围三面环抱的山坡上,数万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当地民众顶着烈日,手挥中塔两国国旗,欢快起舞――那种期待,那种喜悦,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庆典散场后,回程路上,沿途还有不少当地民众跟我们挥手示意。那些真诚热情的微笑,让人难忘。
  习大大在当地为啥如此受欢迎?
  用当地朋友的话说,习大大这次访问,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个是我们上面说的那个名字很长的重大工程,姑且简称“D线”吧。
  当地百姓大多知道,这可是塔吉克斯坦迄今为止国内投资总额最大的项目。这条管道的气源地在土库曼斯坦,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中国境内,管道全长1000公里,其中塔方境内段长约410公里,预计2016年建成通气,设计年输量300亿立方米。
  好处在哪?首先就是解决沿线地区大量的就业。塔吉克斯坦全国人口八百多万,因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一直是个大问题。据有关统计,塔吉克斯坦青壮年常年在俄罗斯务工者多达150万,这些人打工挣的收入占到塔吉克斯坦全国GDP的半壁江山。实施这样的大工程,各个环节都能吸收当地大量劳动力就业。记者在施工现场就看到不少附近村民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他们以前大多是去俄罗斯打工的,这下家门口有了好工作,不必背井离乡,工资也不差多少,他们打心眼里高兴。
  另一个大项目是杜尚别2号热电厂二期工程。习大大参加了这个热电厂一期工程的竣工仪式,并亲自开启二期工程。这可是塔吉克斯坦目前最大的热电厂,对于改善当地民生的意义太重大了。记者虽然不在塔吉克斯坦常驻,但一到冬天就经常看到当地缺电停电的新闻。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范先荣告诉记者,以前塔吉克斯坦冬天用电紧张,平均每天的供电时间仅4个小时,即使像咱使馆这样的重点保障单位也不能幸免;正是中国企业帮助当地建设热电厂,大大改善了首都的供电供暖,可谓“雪中送炭”。
  访问期间,在中塔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两国还签署了大量双边合作协议和项目合同,涉及工业、农业、交通、金融等领域。塔吉克斯坦主流报纸《人民报》评价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访问塔吉克斯坦,印证了塔吉克斯坦对此给予的各种美好的期待和希冀,此次访问“为塔中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和巩固注入新的强大的动力”。
  来听听当地人是怎么说的。亲身参与D线开工仪式筹备建设的当地员工哈伊鲁拉说:“我知道,两国领导人在这里开启一项伟大的工程。我们有幸参与建设其中,这是一件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在杜尚别打车,一名普通司机汉姆扎得知记者来自中国,他主动跟记者分享他对习大大的印象――“很和蔼、很亲民,言谈举止很有国际范儿”。他经常在新闻里看见习主席,“习主席的访问巩固了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就在记者离开塔吉克斯坦的当天,当地朋友听说习主席亲自开启杜尚别2号热电厂二期工程,竖起大拇指,衷心感谢中国朋友的帮助,让他们的冬天变得温暖。
  从普通民众到总统,塔吉克斯坦全国上下对习大大访问的评价很高。
  9月13号,就在习近平主席抵达塔总统府的前一个小时,百忙之中的拉赫蒙总统接受了人民日报等中国媒体联合采访。他说,习主席访问为塔中关系全方位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拉赫蒙说:“习近平主席是睿智而有远见的政治家。我同习主席已多次会晤,彼此间已形成相互信任且非常友好的关系。塔吉克斯坦高度评价并珍视与中国的关系。保持与邻国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在塔外交政策中占有特殊地位。”
  去过塔吉克斯坦的人都知道,走在街上,当地人会主动跟你说“你好”。在杜尚别市中心的索姆尼广场上,长相酷似哈利?波特的塔吉克青年马克,主动用中文和记者聊起来。他中文很流利,不时还问记者“你听懂了吗”。他在杜尚别长大后,跟父亲去加拿大做生意,后来辗转去了中国,就再不愿意离开。他现在新疆做物流,主要是把中国货物运到塔吉克斯坦。他说:“我打算一直留在中国,中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资和工作机会。”马克的故事只是许许多多塔吉克青少年学中文的缩影。据了解,塔吉克斯坦近年来开设中文的学校越来越多,每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申请去中国留学的学生也是逐年增加,许多塔吉克斯坦人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中国上学,掌握中文才能有好的职业发展,已经成了当地民众的共识。在习大大访问的带动下,中国热、汉语热在塔吉克斯坦未来还会持续高涨。
  在塔吉克斯坦,处处都能看到中塔两国友好的印记:在市中心索姆尼广场,耸立着中国公司承建的国家图书馆;
  印有“中塔友谊车”字样的公交车来来往往;
  城市的主干道鲁达基大街是中国工人用汗水铺就的;在宾馆里,许多陈设都标记有“中国制造”。记者9月去杜尚别,各大宾馆都被预订一空,四处寻找,偶然找到一家庭宾馆,一进前台就看见写着“接待”两个汉字,也是醉了。可见中文在当地是真的很流行。
  还有一个词在塔吉克斯坦特别流行,那就是China Road(中国路桥)。说起中国路桥,当地人评价都很高。为啥?去走走塔吉克斯坦的公路就知道了。那真是,塔路难,难于上青天。塔吉克斯坦素有“高山之国”之称,国土面积93%属高原和山地。
  记者从杜尚别出发,沿着修葺一新的塔乌公路行使在崇山峻岭之间。盘山公路如山舞银蛇,蜿蜒而上,一侧是怪石嶙峋的山体,另一侧是深不可测的山涧;数不清的弯道,百转千回,令人目眩,更难以想象,道路施工过程曾是多么艰难。路上穿过数个明洞――这是针对当地冬季多雪崩的特点而建设的防护设施。车行4小时,沙赫里斯坦隧道赫然出现。
  曾几何时,交通闭塞是制约塔吉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首要难题。连接首都杜尚别和其他地区的公路年久失修,山路难行;一到冬天大雪封山,公路交通完全阻断,生产生活物资难以运达,严重影响本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沙赫里斯坦隧道隧道全长5253米,现在通过只需5分钟。隧道凿通前,翻越高山而过的老路是过往司机的“心病”。每年9月,高山上就开始积雪,12月大雪封山,2月到4月雪崩多发,时常会有过往车辆深陷雪中,或遇大雪封路被困山中。最久的一次事故是有车困在山上一星期,最长的一次山路堵车绵延10公里……
  “雪打到脸上就结成冰”,年近六旬的卡祖别克这样形容此间冬季的恶劣气候。他从06年开始就一直在隧道建设项目上工作,现在是隧道管理站站长。他清楚地记得,隧道建成前,老路每天通过的车流量是37辆,而现在每天可以通行500多辆车。“隧道修通后,从这里去胡占德从以前的3小时减少到1个半小时,冬天雪再大也畅通无阻,附近地区的老百姓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们真心感谢中国。”他动情地说。
  隧道建设期间,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每年都会乘直升机前往视察工期,竣工后他亲自驾车第一个穿越隧道。中国路桥公司驻塔办事处总经理栾桂涛介绍说,中国路桥为当地建设修复了350多公里的塔乌公路、塔中公路一期工程等多条交通动脉,大大缩短了首都杜尚别和其他地区的行程,现在从杜尚别到胡占德只需要4-5个小时,到巴达赫尚地区首府霍罗格只需要10个小时。目前,路桥还在参与修建塔中公路二期工程。
  记者在塔乌公路沿线还看到,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两侧,在高耸陡峭的山脊上,在山间纵深的峡谷里,高大的电塔和输电线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电力供应无法保障困扰塔吉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大难题。苏联时期,中亚各国使用统一的电网,塔吉克斯坦夏天生产大量过剩的电,通过该电网输送给其他中亚邻国,冬天用电紧张就从别国获得相应的电力补偿。独立后,塔吉克斯坦没有直接联通南部与北部的输电网(必须要先绕行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南部努列克水电站发的电无法运送到北部重镇胡占德等地区,给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带来极大困难。中国特变电工集团实施的“南―北”和“罗拉扎―哈特隆”等高压输变电线项目改变了这一困局。
  在位于杜尚别市中心的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中心,胡多别尔基?胡里克那扎尔所长激动的对记者说:“我们很幸运,有中国这个真诚、可靠的朋友、伙伴和邻邦,总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他回忆说,由于塔吉克斯坦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出口铝和棉花,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深深影响到塔吉克斯坦。此外,由于大量塔吉克斯坦人在俄务工,俄罗斯经济受经济危机影响不景气,支撑塔吉克斯坦半壁江山的劳务收入锐减,导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从08年前的8.2亿美元大幅降至3亿美元。“就在这最危机的时刻,中国政府支援塔吉克斯坦近10亿美元,帮助塔经济渡过难关,此后塔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保持在6%,今年高达7.4%……我们非常感激中国,中国永远是我们的朋友。”
  他还告诉记者,2006年,塔吉克斯坦获得了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中国政府提供的优惠信贷6.8亿美元,年利率仅2%,期限40年,这是非常优惠的条件,只有真正的战略伙伴国家之间才会提供数量如此之大、利率如此之低、时间如此之长的优惠贷款。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贯穿塔吉克斯坦南部和北部的塔乌公路,“南―北”和“罗拉扎―哈特隆”高压输变电线项目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得以建成。正是得益于塔中两国在上合组织内部的合作,塔吉克斯坦解决了攸关国计民生的两大战略问题――一是保障能源安全,一是打通内部闭塞的交通。而通过塔中两国的双边合作,塔吉克斯坦还解决了第三个战略问题――食品供应安全。他说:“我记得5年前,大概08、09年冬天,我们国家市场上几乎没有新鲜蔬菜和水果,由于本国不能生产,全靠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进口,价格高的离谱,番茄一公斤要卖25到30索莫尼(约合5-6美元)。2010年,我们与中国农业企业开展合作,在塔吉克斯坦南部发展起蔬菜大棚,现在全年不分季候,老百姓都能买到价钱合理的蔬菜水果了,现在冬天的番茄每公斤7索姆尼,价格降到四分之一。”
  记者三年前曾到过杜尚别,三年间,偶尔过去出差,总能感觉到城市面貌的变化:高楼多了,路好走了,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了。不过,记者所感只是浮光掠影,所见也只是冰山一角。这些年,中国企业、中国建设者扎根当地,修路架桥,修缮电网,投资设厂,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有目共睹的贡献。在塔吉克斯坦,中塔友好的故事太多,说不完。习大大访问后,这些故事正在更快地续写,相信更多精彩还在后头呢。
  独家原创,图片均由黄文帝摄影并提供,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镜鉴(jingjianpd)。
  查看历史消息:文章页面点击右上角→查看公共账号→查看历史消息
  分享这篇文章:文章页面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责编:耿聪、常红)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回顾] 湛湛:
[选择] 果冻木木: 
[照片] houselover:
[咨询] 灏一灏: 
[讨论] hzfuture2022: 
[公示] liuteah: 
[讨论] Liar: 
[照片] 戴眼镜老王: 
[评楼] if.cherry: 
查看: 3091|回复: 14
孩子初中高中还是让呆国内,王健林后悔从小送王思聪国外读书
但我还是期望他能稳重一点。王健林儿子王思聪。新京报:他从小在新加坡和英国长大,作为父亲,在对他的教育上,有什么得与失?王健林:现在回头看,我可能有失误的地方。比如说让他在国内读完初中或高中,再把他送到国外去,这样更合适。思聪比较小(小学时候)就送出去,受西方的教育比较多,对中国的人情世故、社会复杂程度缺乏深刻认识。他在中国,不能用西方学到的方式去做事。
现在国外孩子吸毒这么流行,很多人被忽悠从小把孩子送出去,结果培养了废物回来
首富居然也有后悔的事
在中国,不能用西方学到的方式去做事。
比如请客送礼
“在中国,不能用西方学到的方式去做事。”
那你当初把他送出去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为了让他在国外呼吸几年新鲜空气?
国情复杂,人心险恶
国外吸大麻就跟抽烟一样平常
NVIDIA-KEPLER 发表于
现在国外孩子吸毒这么流行,很多人被忽悠从小把孩子送出去,结果培养了废物回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蓝新 发表于
国外吸大麻就跟抽烟一样平常
国外大麻都开始合法化了
说得好像中国的小学中学是世界最好的似的。
我一个屌丝,能把小孩子送出去都要谢天谢地,我有资格后悔吗?
新加坡也是西方?
好的理工类学生想搞研究,去发达国家好的大学深造一下,也不错,国内外差距还是蛮大的
全部套牢 发表于
在中国,不能用西方学到的方式去做事。
比如请客送礼
英文的腐败叫corruption
首富这么说,你还信了?
“对中国的人情世故、社会复杂程度缺乏深刻认识”--正是首富有深刻认识,所以是不是出来说几句后悔话,让老百姓心理满足一下。
他是叫国人多理解他的宝贝儿子。
Powered by开贴聊聊儿子在英国读书的真实经历,和国内真是天壤之别!
开贴聊聊儿子在英国读书的真实经历,和国内真是天壤之别!
儿子在英国已经上了快一年的小学,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充满自信并且结识到新的朋友,这中间的转变我们认为他自己也付出了很多,终于能够慢慢地融入到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开个贴随便聊聊,不能代表“英国的教育”,只能说是我们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
我们一家由于孩他爸的工作原因于2011年4月搬到英国伦敦,儿子当时在上海一所重点小学读二年级下,遗憾的是还没来得及等到六一带上红领巾...
上海的重点小学入学之难相信每个MM都深有体会,我们虽说是儿子自己考上的,当时也是着实费心并担心了一把。在伦敦完全没有这种顾虑,想入哪所小学,只要住在这个区域即可。儿子现在就读于一所拥有200年历史的公立教会学校,在本区内数第一,全英的“好小学榜”上排50位左右。(这里要说一下,英国的好小学一般都在别的城市,伦敦因为各国人口复杂,真正英国人都不喜欢住在伦敦,相较之下倒是约克、肯特等等这种小城更有英国味并教育质量更高)。我们租好房子之后去区里(相当于上海的街道办事处,这里以区为单位)报了个道,填了入学申请,就在家一门心思等通知。这期间区里曾安排我们去另一所普通小学学了一阵,理由是我们申请的学校没有位置,不过几周后就通知我们转学,儿子自此正式开始了伦敦的学习生涯。
关于“好小学”与“普通小学”
我们在“普通小学”读了四周后转入“好小学”,其实伦敦的公立小学师资是统一配备的,没有好坏区分,普通小学的老师也很负责认真,好小学的老师也都这样。区别在于小学的硬件设施、是否有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等这些,也看学生参加统一考试的成绩如何,每年会有第三方独立机构来考核然后再排名。当地人本来并不很在意在哪个小学就读,慢慢地亚洲人会有这种选择现在也开始出现所谓的“学区房”之说。总之我们还是很幸运地转到教会学校,我们没有宗教背景,仅仅是因为住在附近。
入学第一天
来伦敦之前我们并未详细地了解过英国的教育体制,对“小学”的概念仅停留在以前电视里看到的国外小学的样子。入学第一天校长亲自接待我们,带我们参观学校,并且一一介绍学校的方方面面,讲了很多,不一一例举,以后的介绍中都会说到。例如,早上8点50分送孩子来学校,下午3点25分放学。例如,英国小孩子四岁便入小学,读学前班,五岁读一年级,十一岁六年级毕业。儿子当时的年龄应该就读3年级。我们担心儿子的语言问题,问是否要先读语言学校,校长很肯定地说没这个必要,可以直接入学。然后,无须任何测试,直接带我们去了3年级的教室,见到一位具有好莱坞明星气质的女老师...
关于班主任、教材、课程和书包
这四样是上学的基本要素吧,这里和国内是完全不一样,且听我说。
& && &班主任,就是那位漂亮的女老师,是全天候在班里的噢,换句话说她是全科老师,什么都是她教,除了体育和音乐之外。想想她该多累啊,从早到晚都和这些孩子在一起。我曾对她提起过中国的班主任只教一门课,中国每门课都会有不同的老师来教,她表示很羡慕,但同时跟我说她能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似乎也蛮有道理。还有,她们只教一个年级,比如三年级的班主任,就一直教三年级。这也是为什么我起初很奇怪因为每当有学生家长和我攀谈,一问起我儿子在几年级,马上能叫出班主任的名字。换个角度,就是孩子每年都会遇到一个新的班主任。
& && &教材,我们在国内,学什么课有什么教材,这是理所当然。在这里我曾问校长到哪里去拿教材,校长没听懂我在说什么。后来我们跟她说中国的课程都有教材,她恍然大悟,说这里没有教材。这下我们听不懂了,没有教材小孩学什么?校长说他们有“年级目标”,就是每个年级的孩子在什么方面要学会什么都是有要求的,老师会根据这个要求自己找内容来教学生,确保孩子在一年的学习结束后能达到本年级的目标。我晕,这下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辅导他。好在后来老师把“四年级目标”给到我们,我们也从书店里买到些课外练习。
& && &国内上课有课程表,每天都按这个走。我记得上学第一天我曾叮嘱儿子抄好课程表。后来才知道这里上学没有课程表,也没有上下课时间。但基本上每天学什么是固定的。打比方说,周一要学英语文学,要学法语。周二学电脑、下午体育活动。周三学科学,下午器乐,等等。早上9点上课,老师自己安排每节课的时间,想想也是,都是一个老师教,时间上比较灵活。所以学校没有上下课铃,老师机动安排休息时间。上课中途要上厕所举下手就行。
& & 由于没有教材,儿子的书包大大地减负了。连铅笔盒也省了。学校提供所有的文具,什么都不用带。也就是说不背书包也是可以的。但我们习惯上学要背个书包,就在书包里放了一本英汉字典和一瓶水,其他也没什么了,有时会有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偶尔会有学校发的通知什么的,每周两天会有作业本。
& && &先说一句,这里是有作业的,形式上和国内不一样,所以没法作一对一比较。大体来说,每周要自学16个单词,哪16个,老师会提供给我们,具体意思、用法什么的学生自学,周五默写单词。
& && &每周二有英语作业,周五交。内容在开学时老师就会发个小册子,里面有每周的作业要求,换句话说要是你愿意,可以一下子做完一学期的作业。前面说了,所有的课都是班主任教,没有教材,基本上老师会制订几个topic,这个学期所有的课就围绕这些topic。比如说,历史方面,这学期学Tudor王朝,那么英语文学课也学关于这些文章的文法,因此英语作业也和这个有关。再比如说,科学课要学Electricity,那么这周的英语作业就会让学生写写家里哪些用电不合理、会造成浪费的地方,还要给出改进的建议,等等。知识面挺广的,对于儿子来说要完成这些作业也蛮难的,主要还是英语不行,国内二年级那点英语哪够啊,句子都写不出。不过老师很耐心,我们急她倒不急,说三个月后就没问题。每周的作业我都一一辅导,加上老师的不断鼓励,现在儿子自己都能编小故事书了,呵呵。
& && &每周五有数学作业,下个周一交。说到数学,本应是我们最不担心的,却也有问题。那些题目都是英文写的,儿子看不懂啊。问题是我们也看不懂!老师特地给我们准备一份数学单词目录,再加上我们在书店里买些练习册,从答案来看题目,过了二三个月才算搞明白大部分。看懂题目后儿子的数学优势一发不可收,一跃成为全年级最好的学生(每个年级二个班,60来个学生而已)。这对帮他建立自信心非常重要,同学们都很羡慕他的超快运算方法。这里不得不感谢国内的数学教育,基础打得好。
& && &除了这些以外,老师还要求学生去图书馆借书,看完一本换一本,但一直要有书看,学校发个小册子,里面要学生写读到些什么、要家长写孩子看得如何,是不是都懂,最后老师还会问些问题做个评估。这个就全凭自觉,老师会个别指导的,看得快的,老师指导得多,一学期看一本的也可以,没有硬性要求。但我们会时时督促儿子看书,一般两周换一本。
& && &所以作业量不像国内那样是固定的,要学的孩子可以很忙。我们儿子每天回来也会弄到7点左右,不过还是比国内轻松些。
关于期中、期末和考试
每学期期中学校都放一周的假,儿子可开心了,不像国内那样要准备期中考试,期末也没有考试,上完最后一天就放假回家。
说到考试,和上海太不一样了,儿子读了快一年了,我们感觉好像没考过试。有一次我问他班主任,这里的学生都不考试吗,老师说考的,接着跟我说了一件事,这才明白这里是怎么考试的。
事情蛮有意思的,是这样的。有一天早上送儿子上学,学校门口的一棵树下围了一圈警戒线,很多人围着议论发生了什么。我们走近一看,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巨形蛋,躺在一堆干草上。旁边还有一张大纸,写着“清晨五点值班老师突然发现树下飞来一只蛋,报了警,警察还没查清是什么,怕有危险,请大家远离。”就这么件事,原来是学校出的考题,要求所有的小朋友(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就这个蛋的来路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考完后也不公布成绩,老师会让每个学生说说想象的依据,再改改语法上的错误。写得好的会得到2点(点数集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换奖品,这和国内差不多)。这就是语文考试。
数学有测验,和上海一样,做些计算题和应用题。儿子说每次都不公布成绩,期末才让学生将试卷带回去。
高年级的学生也会参加区里或市里的统考,我们还没考过,不清楚具体的情况了。
关于校服和体育课
英国的校服都很漂亮,儿子的学校也一样,要求每天穿校服上学。校服自己上网订购,有外套、T恤、开衫、汗衫等等,学生可以每样都买,也可以按要求只买基本款。裤子每个学校要求不同,儿子学校要求配灰色或黑色西裤,配黑皮鞋。
体育课穿短袖汗衫,运动裤和运动鞋都没颜色和款式上的要求。
体育课特别要提一下,因为和上海上学时不太一样。前面说过,这里没有上下课铃,体育课由专门的老师教。一般一周有二个下午的下半段时间(每次大约一个半小时)上体育课。下雨天在礼堂,只要不下雨,一律在室外,一律是短袖汗衫。伦敦的冬天也挺冷的,有几天下雪,雪还没化呢,儿子说还是在外面上体育课,穿着短袖汗衫。听得我直打哆嗦啊。可儿子似乎不太在意,说同学们都这样,也没见谁怕冷。其实这样也蛮好的,儿子现在越来越不怕冷了,今年整个冬天都是单裤,也没感冒过,一直健健康康地和同学们一起穿短袖汗衫踢球、跑步什么的。现在也理解为什么外国小孩冬天都不怕冷了。他们从小就习惯穿很少衣服。他们班有几个男生,一直穿西短上学的,再冷的天也是西短,光着两条小腿,白白的,看着我都冷,呵呵。
关于兴趣班和课外补习
这里的孩子也上课外兴趣班,学校里也有课后的各种兴趣班可以参加,有些是免费的,有些要收费。这学期儿子报了三个班,法语和电脑制作,各一个小时,还有免费的国际象棋班,每周就半小时。兴趣班主要以“兴趣”为主,不是补习班。不过这里有很多私人tutor,帮孩子补习数学或英文什么的,主要是高年级的孩子有这种需求,我一直看到有这样的广告,想来大概也是有一定的市场的。
请关注我的微博:
[ 本帖最后由 frances74915 于
04:15 编辑 ].
你孩子真幸运!.
金币30926 枚&违规0 次&活跃度7 0%&
搬个小凳…….
伦敦公立学校虽不是顶好,但伦敦有优势啊。伦敦有那么多博物馆、艺廊,都有专人负责学校教育和推广。学历史地理去大英博物馆;学艺术去国家美术馆、国家肖像馆、市政厅艺廊、V&A博物馆;学science去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邱园;还有BBC逍遥音乐节、埃尔伯特音乐厅、巴比肯艺术中心;世界一流的音乐、戏剧表演.......多么难得多么奢侈的成长经历啊!学到什么真不重要,怎么学才是关键,好好享受吧。.
回复 5楼感谢生活 的帖子
是哦,这才是基础教育,另种思路.
这样成长的孩子气质不一样的啊..
回复 5楼感谢生活 的帖子
這才是最值得去的原因。.
回复 1楼frances74915 的帖子
。。。遗憾的是还没来得及等到六一带上红领巾...
為啥遺憾? 不明白啊.
呵呵,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公的老板是英国人,却偏偏不满自己国家的教育,有三个孩子,原来在上海读国际学校,3年外派期限结束了,不得不离开上海,仍不愿意带孩子回英国接受教育,
申请去了新加波。至于原因没有细问。也许了解越多失望越多吧,就像我们对于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充满焦虑一样。.
坐等详解版本.
引用:原帖由 安安妈妈 于
13:06 发表
呵呵,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公的老板是英国人,却偏偏不满自己国家的教育,有三个孩子,原来在上海读国际学校,3年外派期限结束了,不得不离开上海,仍不愿意带孩子回英国接受教育,
申请去了新加波 ... 不愿回去不一定是不满英国的教育吧,是不是天气,福利等原因啊。我们公司老外也不高兴回去,他们在中国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教育是一个因素,待遇当然也是一个因素。.
回复 13楼xiaoying415 的帖子
我以前的老闆約滿也不願意回北歐,覺得住在香港實在是太爽了。.
进来学习一下。.
回复 5楼感谢生活 的帖子
谢谢,我们的确很喜欢流连于各大博物馆和各个公园,儿子在这里很开心,思维方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
不过我一直说,很难评定中国和英国哪种教育更好,因为没有可比性,不是苹果对苹果的比较。只能说英国的(国外的)教育更尊重人性。.
教材应该有的吧。我们不在英国,但儿子上的是英国学校,从老师、教材到课程设置全部与英国本土同步。文学,历史,科学,数学,拼写都有统一的书本,只是不带回来。我们刚来时,因为听不懂科学和历史课,老师还专门让孩子把课本带回来让我去复印,说便于在家里预习和复习。
[ 本帖最后由 阳光妞妞 于
06:24 编辑 ].
回复 5楼感谢生活 的帖子
同意你说的“学到什么并不重要,怎么学才是关键。”.
(学习Nativity Ode)
小学是没有教材的。
公立学校就是人数比私立要多。各方面来说,私立更好一点。公立学校的老师其实也蛮严肃的。
英国的幼儿园挺贵的,幼儿园费用要占平均一个家庭收入的30%。.
(学习Nativity Ode)
引用:原帖由 安安妈妈 于
13:06 发表
呵呵,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公的老板是英国人,却偏偏不满自己国家的教育,有三个孩子,原来在上海读国际学校,3年外派期限结束了,不得不离开上海,仍不愿意带孩子回英国接受教育,
申请去了新加波 ... 越是了解越会不满意。楼主说的小学每个年级的目标,如果仔细研究目标,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果再多上几年课,还会发现另外一些问题。
现在应该是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完美的。我认为英国的教育还是很好的,作为中国孩子,最好再结合一点中国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08:50 编辑 ].
回复 14楼安安妈妈 的帖子
他外派,孩子都可以读私校,他回英国,三个孩子念私校,除非他年薪10万镑以上(税后)。如果他家所在的地方公立学校不好的话,他就更不希望回英国了。.
国内和国外教育不同, 一个源于种族的根深蒂固的习惯, 一个源于资源和人口的比例。& &而在国外的另外问题, 应该是文化的融入, 其中包括成人的文化融入,毕竟为了孩子牺牲成人的生活也是很多人需要考虑的现实。 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很多都像围城一样!.
金币25002 枚&违规0 次&活跃度6 0%&
回复 9楼混凝土 的帖子
儿子本可以第一批带上红领巾的,但我们等不到那个时候,英国公司催着老公过来。对孩子来说他一直觉得很遗憾,特别是他的同学发来的照片上都带了红领巾,他一直说他只有个绿领巾。小孩的心,我们很理解他!.
回复 25楼frances74915 的帖子
唉。。。既然出去了,就儘快融入英國的生活吧!.
孩子会很快适应融入的。关键是成年人已经很难融入了。.
回复 1楼frances74915 的帖子
推测孩子以后应该是在英国一路读下去了吧。我的同学所在公司,一直有外派澳大利亚工作一至两年名额,可以带孩子去,但同学犹豫再三,考虑到最后还是要回国读书的,到那时再次适应国内教育会非常辛苦,就始终没有申请外派过。
我以前看到南方周末报道过那些跟父母短期出国的小留学生回国后,几乎个个无法融入国内教育体系,基本上长大后还是出去留学。.
回复 28楼不不园 的帖子
您说的对,儿子回中国肯定是不行了。我们既然决定出来了,就也没打算再让他回去上学。老公的工作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前几年在迪拜、在马德里,我们都没跟出来,这几年在伦敦,我们一起来了,过阵子可能又去别的城市。不过我们也不想孩子这么折腾,下一站我们就定居加拿大了,因为办妥了加国的移民,所以先来英国学学,再去加拿大上学应该很快能适应。我们这边也碰到过公司外派来英国几年再回中国的,孩子只能读国际学校了,徒增不少成本啊。.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方式。学习了!.
一个老师教所有的课,对老师的素质要求必须很全面呀。.
回复 31楼heyinbao020226 的帖子
是的,不仅如此,老师还有急救、健康、卫生等专业技能的证书。英国小学虽然没有教材,但是有很明确大纲,老师要根据大纲找学习材料,把历史文学,甚至科学地理等组织起来。但是每个班除了一个老师外,还有2-3个助理老师,他们负责不同成绩分组孩子的具体指导。所以不用担心成绩好的吃不饱。.
我对那个语文考试很感兴趣,就这么摆个蛋“瞎胡闹”,也能算考试啊!那写得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我们的语文课,基本上成托福考试的模样了,可托福考的是非母语者,我们母语教学为啥要去跟风?
有俄罗斯人跟我说过,他们的国语考试从小就是写文章,或读后感,或命题作文。每个假期对阅读量都有要求。.
难怪上个学期,我和几个家长对外方教导主任(浦东一所国际部)抱怨,说课后英语补习课没有教材,让我们做家长的想复习也无从下手时,他居然眨巴眨巴眼睛,然后恍然大悟的样子,向我们解释学前班的英式教育是没有教材的,解释了很久。我们家长还是不满,“怎么能没有教材呢???”“没有教材我们怎么复习呢???”
最后他妥协了,于是这个学期英语补习课有教材了,据说他们教研组选教材就开了好多会。搞半天,原来真的英国小学就是没教材啊,我们还错怪他了。.
引用:原帖由 Derek妈妈 于
23:24 发表
难怪上个学期,我和几个家长对外方教导主任(浦东一所国际部)抱怨,说课后英语补习课没有教材,让我们做家长的想复习也无从下手时,他居然眨巴眨巴眼睛,然后恍然大悟的样子,向我们解释学前班的英式教育是没有教材 ... 应该说教材不统一,书都放在学校里循环使用,一般不带回家的。学生也就不用买教材了。.
回复 33楼不不园 的帖子
呵呵,是的,英文就是这么考的。好坏没有标准,老师说,只要学生的文章里面时态都对了、介词都对了、前后有逻辑就算好。要是学生能多加些形容词、联接词什么的,就可以贴在班里的小黑板上了。随着英语水平的进步,儿子写的文章自然是一次比一次好,每次都能得2点。以前他老搞不清时态,现在有时也会错,但错得越来越少了,老师就觉得他学得努力,该得2点。其实这种作文成绩是和自己比的,有进步就是好,而不是和别的小朋友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你为什么要读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