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有点心脏痛呼吸困难好困难,。18岁女。为什么会导成这一种现象

胸闷 难受 。气短 总想深呼吸人才好受
我这病有5年了就是胸闷 感觉呼吸很困难 呼二 三下就要深呼吸一下 就近很严重 打哈欠好像也能顺下气 心电图.片子.心脏彩超.化验血都做了没事,每年春天来了就会犯天冷就没事了;请问我这是什么病谢谢
09-07-06 &匿名提问
胸闷、气短,是主观上感觉呼吸困难的一种症状。 器质性原因引起的胸闷: 一是心源性胸闷——为劳累后胸闷、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可睡眠中憋醒,见于心脏病患者出现肺淤血、心功能不全。胸闷也可以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心绞痛的一种表现。年龄较轻者应注意有无心肌炎的可能。 二是肺源性胸闷——见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肺纤维化等。 神经功能性引起的胸闷——常见于心血管功能紊乱。患者自觉胸闷、气短,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常有叹息样呼吸,长出气后自感舒适;有时还常伴有心悸、心前区刺痛,以及乏力、头晕、头脑不清、惊恐、焦虑、多汗、失眠等神经症状。该病大多为青年女性,它的特点是症状繁多易变,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心电图、心脏B超、等各种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发现。 另外,器质性胸闷多在运动或劳累后发生,而功能性的胸闷多在休息时发生;器质性胸闷在坐起后可明显好转,而功能性胸闷则常不因为体位改变而变化。 本病发生的机制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血管系统一系列功能症状与表现。 你有较明显的胸闷、气短症状时,应做胸部X线、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心肌酶等检查,先排除心肺等病理性与器质性的病变,如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则多为神经功能性症状,则不必太担心,经过精神调理,增强体质、或必要的休息及药物治疗,会逐渐好转与治愈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不是哮喘吧??一般都是春秋天犯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知道一定是神经的毛病  我也有没你那么严重 我是神经紊乱引起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呼吸不畅,同通常称为胸闷。胸闷是主观上感觉呼吸困难的一种症状。 胸闷的原因可分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种: 一、器质性原因引起的胸闷:一是心源性胸闷——为劳累后胸闷、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可睡眠中憋醒,见于心脏病患者出现肺淤血、心功能不全。胸闷也可以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心绞痛的一种表现。 二是肺源性胸闷——见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肺纤维化等。 二、神经功能性引起的胸闷——常见于心血管功能紊乱。患者自觉胸闷、气短,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常有叹息样呼吸,长出气后自感舒适;有时还常伴有心悸、心前区刺痛,以及乏力、头晕、头脑不清、惊恐、焦虑、多汗、失眠等神经症状。该病大多为青年女性,它的特点是症状繁多易变,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心电图、心脏B超、等各种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发现。 另外,器质性胸闷多在运动或劳累后发生,而功能性的胸闷多在休息时发生;器质性胸闷在坐起后可明显好转,而功能性胸闷则常不因为体位改变而变化。 功能性胸闷发生的机制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血管系统一系列功能症状与表现。 你年龄很轻,有胸闷症状时,应先做胸部X线、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如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则不必太担心,多考虑为神经功能性胸闷。 功能性胸闷的治疗: 1 精神心理治疗:即调整心态、放松精神、消除顾虑,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反馈性地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改善神经功能。 2 体质锻炼:体育运动能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整大脑功能,另外,运动能明显改变人的情绪,坚持长期锻炼,能增强体质、心血管功能改善,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增强,使植物神经功能恢复。 3 药物治疗: 有心悸、胸闷、易汗、喜长出气等β-受体高敏症状者,可用安定2.5mg、心得安10mg 口服(或氨酰心安12 .5~25mg 1~2次/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一个考虑心脏的问题,一个考虑肺脏的问题,你还有什么症状吗?检查一下看看吧。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强力泵。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 ●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寿命70岁计算的话,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就要跳动近26亿次。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而通过抢救不能复跳,那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终止了。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早期症状】 察颜观色早发现 俗话讲,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 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那就是察颜观色: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br&◆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重视胸闷与心慌 我发现,不少老年人对自己的一些症状缺乏认识,而一些年轻人对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也不是很重视,往往认为没什么关系,忍一忍就过去了。正是这些想法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有一位40岁左右的高校领导,平时自觉心脏不适,却不加重视,结果猝死了,英年早逝,非常可惜。如果他及时就诊、及时治疗,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所以说,只要积极治疗,心脏病的治愈和缓解还是很乐观的。 【高发人群】 1.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 2.吸烟者。 3.高血压患者。 4.糖尿病患者。 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6.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生活方式】 虽然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等危险因素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余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预防某些心脏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建议大家注意事项可包括: 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特别提示:学会保持心态平和 情绪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对什么年纪的人来说,不良的情绪都是非常不利的。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结果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更严重的是,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大喜大怒都是忌讳的。中医学认为,暴喜伤心,心气涣散,会出现一系列心气不足的症状,如心悸、乏力、胸闷气短、脉结代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冷汗不止,四肢不温,脉微欲绝及心悸、胸闷、胸痛等心阳欲脱的症状。此种变化类似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相反,怒则气逆,气的运行受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的结局是不通,不通则痛。大怒导致的一系列反应,类似于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由此可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应该还是心脏的问题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Zxcvbmko)
(二+二=四)
([已注销])
(全是大骨头)
第三方登录:看耳朵也能发现心脏病?这14个“身体开关”隐藏着心脏的秘密......_百度宝宝知道
&看耳朵也能发现心脏病?这14个“身体开关”隐藏着心脏的秘密......
宝宝1岁4个月LV.11
   心脏病一定不是做心电图、心脏B超才能发现的,每个人身上这14个心脏开关,你应该知道!
作者丨熊坨坨
来源丨青年健康新视点(id:
jiankangnvp)
   伴随着经济发展,心血管疾病在我们国家发生率越来越高,也逐渐登上了死亡因素排行榜,在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处于霸主地位。
   这让对心血管疾病的重视成为了刚需。毕竟这类疾病一旦发生或者病情加剧,不仅是对个人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也对公共卫生体系是个考验。
   因此,除了积极预防,早期的、及时的发现心血管问题,对各方面都是有益的。由于心脏和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导致它们“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与各种其他的器官和组织都息息相关——毕竟全身各部分都需要血液输送——我们也是能从其他器官组织的情况,倒推出心血管问题的。
   比如以下这些。
   (轻微的年龄相关的眼球黄斑退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还真未必只是一句文学修辞。
   考虑到眼睛里的血管是最容易观察的,因此若是某个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眼科医生可能会是最先发现的人。为啥心血管疾病问题会在眼睛里显示出来呢?因为长期的血管病变肯定不会只局限在身体的某一处啊。
   比如说,高血压同样会影响眼部血管,造成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而通过眼底检查,眼科医生还可以观察到血管壁病变、小动脉收缩、视神经乳头水肿、动静脉局部狭窄、絮状渗出点、火焰状出血或者质地坚硬的黄色分泌物。以上这一堆症状虽然都发生在眼部,可是都属于超级典型的心血管问题指征,如果眼科医生看到这些问题,基本上一定会建议你去心血管专科看看。
   除了这些典型症状,美国眼科协会认为,冠心病患者当中白内障的发病率更高,也是在这群人中,伴随年龄的黄斑退化发生率也会更高。所以白内障患者和年龄相关的黄斑退化患者应该做一做心血管疾病的筛查。
   (上下两个标注分别是“耳屏前皱褶”、“对角耳垂折痕”,这样的皱褶可能提示心脏存在健康问题)
   耳朵也能看出心血管问题?靠谱吗?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认为,耳屏或者耳垂出现如上图那样的皱褶,可能表示心脏健康出现了问题。
   这个结论看起来相当的玄学,也确实有一些研究质疑这些皱褶和心脏健康之间的相关程度,但是总的来说,认为有相关性的研究还是占着上风的。并且有文献明确指出,参与研究的个体中,耳朵出现类似如图皱褶的人群里,71%患有心脏病。
   不光皱褶有关系,耳鸣也和心脏病相关。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出,高血压、动静脉血管畸形、颈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其他血管问题会引发耳鸣,而这些因素同样也可能提示我们的冠状动脉(心脏上负责给心肌供血的血管)出了问题。
   也有研究机构(Better Hearing Institute)指出,哪怕是听力下降,都可能提示心脏机能的退化。
   也是因此,在五官科看耳朵,发现有这些问题了,还是要慎重的考虑一下是不是该顺便去心内科看看的。
   此外,耳朵除了有提示心血管问题的可能性,还有机会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当中有一席之地。因为耳朵和心脏都能够被迷走神经调控,过去要刺激迷走神经需要手术,但是迷走神经耳支却可以不必开刀就能进行刺激。因此,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控制心衰的治疗方式也可以考虑采用非侵入性的从耳朵的迷走神经分支入手。
   3.口腔
   嘴巴里关于心血管健康的线索隐藏得比眼睛和耳朵的要深一点,不过藏得深数量却不少。
   牙龈炎和牙周问题提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文章我们以前也分析过,色泽变浅发白、发炎或者收缩的口腔——这些症状代表着细菌感染水平的提升,而细菌感染会提升C反应蛋白的水平,C反应蛋白呢是咱们体内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这个家伙跟动脉血管增厚的相关性很高(动脉增厚的后果上回我们说过了)。
   此外,嘴巴里的细菌不会只待在嘴巴里,它们也会到你身体各处去旅游一下长长见识。
   现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当中能找到口腔里的细菌,说明这些细菌也有在循环系统里愉快旅游,当然更可能跑到循环系统的总交通站——心脏去咯。别看心脏血流量大,它也是会被细菌感染的。
   除了日常的牙周疾病,各种发炎之外,口腔还有一个问题是容易出现伤口。比如说吃饭咬到舌头啦,吃太烫的东西烫伤嘴巴啦,口腔溃疡啦,这些问题会导致口腔对外界有害细菌或者有毒物质的抵御减弱,使得这些东西更加容易进入血液循环,跟着血流跑到心脏,伤害心脏。比如说会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另外,口腔当中出现的绿色分泌粘液和感冒时候喀痰液也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
   所以,定期检查口腔健康,注意口腔卫生的人群,发生心血管问题的概率会降低一些。那些对口腔卫生无所谓的人可以考虑一下背后隐藏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在这方面注意起来。
   4.激素水平
   关于激素,大家多多少少有一些认识,它们很重要,是我们自身内分泌系统分泌的调节身体各项功能的化学物质。由于激素作用范围广,功能强劲,要说激素和心血管系统无关,可能大家自己也都不相信。
   那么,哪些激素发生问题,最能影响心血管健康呢?
   糖尿病会引发心血管问题这个已经是常识了。而糖尿病本身就是激素之一——胰岛素的分泌异常导致的。根据一项2016年的大规模统计学研究,糖尿病病情严重的患者,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甚至高到和发生过冠心病的人一样了。
   而且胰腺问题和心血管问题还能形成恶性循环怪圈,也就是说,胰腺出问题,胰岛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心血管问题的发生,反过来,心血管发生问题,还能引起胰腺的问题。
   比如,心血管疾病产生的低度炎症可能导致胰腺炎,尤其是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能够显著的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胰腺炎有多麻烦,咱们之前有消化科医生专门分析过了。
   除了胰腺,甲状腺也很能在心血管领域“搞事情”。甲亢患者就需要常常注意有没有窦性心动过速或者房颤,甲亢还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
   此外,尽管甲状腺亢进可能导致代谢功能亢进,就是大家能注意到的甲亢患者进食更多却很瘦,长期处于亢奋状态,但是他们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却比普通人高……低密度脂蛋白是胆固醇的一种,总的来说对心血管健康有负面影响。
   所以,如果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比如说小便频率比平时明显增高,感觉疲劳乏力同时体重上升,感觉心悸或者不正常的冒汗,或者脉搏跳动速度过快,以及其他任何的让你感觉不舒服的身体改变,可以考虑去查个激素水平,顺便看看有没有伴随的心血管问题。
   5.肾脏
   这年头,有人走心就有人走肾,肾脏和心脏还真有不小的关系。
   肾脏要正常运转,是极度依赖正常的充足的和不间断的血供的。为啥呢,因为肾脏就是过滤血液,把里头不要的成分滤出来变成尿液排泄掉的啊,你们看上面这张图,蓝的红的都是血管,在肾脏当中进进出出。
   所以,要是肾脏不能正常运转了,比方说肾小球滤过率发生了下降,有相当的可能性是血流上出问题了,这就要考虑心衰了。
   美国国立糖尿病与消化及肾脏病研究所指出,肾动脉狭窄一般都有心源性,因为典型的一个病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考虑到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衰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影响因素,大家还是尽量戒烟也尽量劝周围人戒烟。没事儿也别吸二手烟。
   在尝试解决肾脏问题的时候,需要进一步考虑是否存在心血管问题,有些时候肾脏问题只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表象,只有解决或者控制住原发疾病,才能搞定它引起的其他问题啊。
   过敏竟然也和冠心病有关!长期各种过敏的小编捂住心口缓缓倒下……
   早在2010年,Am J Cardiol 就发表文章,阐述过敏性哮喘和心脏病的关系:患有过敏性哮喘的患者,发生心脏病的风险比没有过敏疾病的人群要高了2.6倍。如果你看到哮喘觉得自己反正没有就松一口气的话,过敏性结膜炎你也要注意了,因为患有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比其他无过敏疾病的人也有高出40%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哦。
   至于为什么过敏会和心血管问题密切相连,从机制方面有好几种解释:过敏本身受到巨噬细胞、组胺、白三烯、细胞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调控,这些看起来名字复杂的东西又都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血管疾病拉拉扯扯纠缠不清;另一种看法是过敏引起的身体内的炎性反应,本身能让动脉壁增厚,最终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增高。
   7.皮肤
   一部分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会有皮肤方面的症状。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风湿热的急性心肌炎患者,会出现皮下结节。
   另一种很常见的心血管健康相关的皮肤症状,是眼睑内侧(位置如上图所示)出现的黄色脂肪斑块,叫做黄斑瘤,这是一种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可以独立的用来预测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的症状。
   很多人出现了皮肤症状,就以为只是皮肤问题,而且因为短期内看不到其他的健康风险,也不会多想。因此往往大家都会只解决眼前的,甚至觉得皮肤问题拖一拖自己就会好。但是有一些皮肤症状会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在吃不准的时候不要擅自做主张,去向医生求助吧。
   8.癌症
   别看心脏不会发生癌变,但是心血管健康和癌症的相关性是很强的。现在大家普遍都知道,生活方式健康可以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风险。
   2013年,Circulation 杂志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针对心血管健康状况和癌症发病风险的比较。这篇文章得出了一个挺明确的公式:胆固醇 < 200 mg/dL+血压 < 120/80 mm Hg +血糖 < 100 mg/dL = 极低的癌症风险。
   另外,奥地利的一项研究则证明,癌症本身就会损害心脏,不需要等到有心血管副作用的抗癌治疗开始,你的心就已经被癌所伤啦。
   9.血液
   血液和心血管健康的联系好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实际上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搞清楚血液影响心脏健康的全部路径和机理。
   目前,我们可以依靠检测血液里的以下指标来评估我们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比值)、纤维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和T,胱抑素C、C反应蛋白。
   血液除了能提供越来越多的线索以供我们检测心血管健康状况,血液疾病本身也与心血管问题有关。比如说,贫血,就会加重心衰。因为贫血状态会妨碍心脏的代偿和功能恢复,心衰患者如果同时贫血,其死亡率是没有贫血的心衰患者的3.9倍。
   10.肺
   心和肺不光离得近,其疾病的关联性也很强。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包括经典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因为它会导致血液中氧含量的减少,因此各器官都会受到影响,作为循环系统最大中转站的心脏当然也会受影响。英国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得出,患有慢阻肺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没有慢阻肺的人的5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慢阻肺和心肌梗塞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包括疼痛和呼吸困难。考虑到心梗的致命性,医生或者看护者在照护慢阻肺患者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一点。
   咱们常说,心脑血管疾病,光是看这个词,也应该知道他俩的联系属于意料之中的。
   现有的研究结论证明,房颤、心律失常以及一些其他的心血管问题,会提高脑卒中的风险。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患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大脑属于神经系统,是我们的中枢神经),那么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高。
   有神经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概是其他人的1.74倍。
   12.情绪
   为什么叫做“心情”呢?因为情绪真的会影响心脏健康。
   压力和焦虑会造成身体伤害,现在唯一的争论是到底这个伤害有多大。即使我们不讨论这个争论,仅仅就说,肾上腺素的升高、呼吸急促以及心跳加速,这些现象本身也对心脏不怎么友好。
   另外,现在板上钉钉的结论是,抑郁会升高冠心病的风险。2016年的一项针对18岁以上女性的研究表明,在校正过其他因素之后,有抑郁倾向的女性,其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比其他人高3倍。
   根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现阶段,抑郁障碍在人群当中的终生发病率大约是12%-20%。
   13.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对心脏有不利影响。
   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与普通人比起来,发生心血管问题的风险是2倍。
   为啥会这样呢?有两种理论解释,一种是说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炎性反应对心脏不利,另一种则解释为自身免疫疾病本身就会提高冠心病的风险。
   14.消化道
   关于营养和心脏健康的话题,常看我们文章的读者应该非常的了然于心:盐、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糖以及如何食用好的脂肪,怎么挑选食物纤维等等,这些和吃有关的事儿,都会对心脏健康产生影响。
   而负责吸收营养的肠道里,有一群菌群,居然也能影响到心血管健康。这群细菌神通广大,除了我们日常能想到的它们能通过调节我们对食物营养的吸收来影响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健康,它们还能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来直接影响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比方说,氧化三甲胺,就是肠道菌群搞出来的,这个物质和高血压的关联性比较强。
   虽然说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才起步没多久,但是科学家和医学专家还是觉得这个领域挺有希望的。这不,前一阵FDA通过了菌群移植(也就是被某些媒体解读为“吃屎”)的疗法,就是利用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去改善患者的。
参考文献:
   [1]Wang SB, Mitchell P, Chiha J, et al.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frequency of earl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Br J Ophthalmol. -370.
   [2]Schuster AK, Fischer JE, Vossmerbaeumer U. A retinal snap shot may indicate individual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MIPH Eye & Health Study. Int J Cardiol. -33.
   [3]Shmilovich H, Cheng VY, Rajani R, et al. Relation of diagonal ear lobe crease to the presence, extent,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etermined by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m J Cardiol. 3-1287.
   Stephanie M Gallitano, MD; Chief Editor: William D James, MD.Dermat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Cardiac Disease. Medscape.
   [4]Koren O, Spor A, Felin J, et al. Human oral, gut, and plaque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5]Rees MD, Dang L, Thai T, Owen DM, Malle E, Thomas SR. Targeted subendothelial matrix oxidation by myeloperoxidase triggers myosin II-dependent de-adhesion and alters signaling in endothelial cells. Free Radic Biol Med. 4-2356.
   [6]Klein I, Danzi S. Thyroid disease and the heart. Curr Probl Cardiol. -92.
   [7]Flock MR, Green MH, Kris-Etherton PM. Effects of adiposity on plasma lipid response to reductions in dietary 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cholesterol. Adv Nutr. -274. [8]doi:10.3945/an.111.000422.
   [9]Kim J, Purushottam B, Chae YK, Chebrolu L, Amanullah A. Relation between common allergic symptom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NHANES III participants. Am J Cardiol. -987.
   [10]Christoffersen M, Frikke-Schmidt R, Schnohr P, Jensen GB, Nordestgaard BG, Tybjaerg-Hansen A. Xanthelasmata, arcus corneae, and ischaemic 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 in general populatio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97.
   [11]Rasmussen-Torvik LJ, Shay CM, Abramson JG, et al.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incident cancer: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Circulation. 0-1275.
   [12]Poudel CM. Severe anaemia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Journal of Society of Surgeons of Nepal. -11.
   [13]Houri Levi E, Watad A, Whitby A, et al. Coexistence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a case control study. Autoimmun Rev. -396.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病 呼吸困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