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算,轻而易举就从曹操那里借10万多支箭,模仿下面的说法,先说这个人物的特点,再说能表

《诸葛亮的人物性格》
《诸葛亮的人物性格》日期:
六出祁山: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态势,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性格:意志坚定,性格倔强可他也不是完人,也有他的短处。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当数蜀国的彻底灭亡。蜀国拥有诸葛亮这样神机妙算、杰出的丞相兼军师、和几十万精兵良将,为何没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宏愿,最终反到落了个国破家亡的悲剧结果呢?细读史书,就可发现诸葛亮在性格上存在着缺憾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没有良好的培养后备人才的机制,诸葛亮在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上比起同时代的曹操、孙权刘备就差了一筹,诸葛亮在有生之年未能选拔和造就灿若群星的文武雄才来辅助和继承他的事业原因很多,但就他在选拔人才上的求全责备、知人偏颇是一个重要原因结果使得西蜀的大小官员中谨小慎微,老实居多就是蒋琬、费祎等人也是循规有余而才气不足缺少进取精神,不能独挡一面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诸葛亮死后蜀中后继无人造成一统大业落空。关键词个性弱点:谨小慎微,临机不决,用人求全责备.风度儒雅,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心胸广阔,忠君爱国的形象。诸葛亮是三岁丧母,八岁丧父,根据长大后他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断为是完美型人格。此性格一般是根据自己完美的表现,来赢得别人的爱和接受。由于父母早亡,他不知道自己哪方面会被别人接受,所以他选择了外在的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宏观方面就是道德,微观方面就是小团体的规则,总之要有标准。他忍受不了混乱的环境,他希望一切都要有秩序,所以他们可以成为改革家,或制度建设者和执行者。如孙中山,朱容基总理。因为他们的标准很高,用这种标准看别人,别人常常做得不好,所以易怒,他们的表情一般是严肃的,很少有开怀大笑的时候。轻情感,重制度和责任。完美型人格,常常是严肃刻板,最多的动作就是指责人。眼神好象总在挑剔别人。完美型人格的人不会心胸开阔,是嫉妒心很强的人,他怕别人比自己好了,就没人在爱自己了。蜀中无将,廖化为先锋。是最好的证明。因为批评过多,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所以很少有人追随他。诸葛亮行事谨小慎微,而且心思极缜密,有极大的忍耐力,但行事不够果断。这些都是前粘液质的典型表现。但其晚年缺乏足够远虑,过于敏感,最终思虑而逝,有抑郁质的倾向。 粘液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但灵活。粘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粘液质的人做事多比较犹豫,时常会想很多,才会做出决策。粘液质的行为表现:粘液质的人在面临压力时,不但不会主动应对,反而容易采取回避。 压力越大,他们越容易通过各种消极形式来放松自己,比如玩游戏聊天等等应对措施:速度,无意制造压力,多举实例。
一、木牛流马 诸葛亮从汉中北伐曹魏,由于征途崎岖,军队不便运输粮食,因此诸葛亮对旧式车辆加以改装,称为「木牛流马」。据说「木牛」载一年的粮食每天能行二十里,「流马」有方囊二个,每个可以装米二斛三斗,能够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走。其实「木牛」即有前辕的小车,「流马」类似后世的独轮车,仍然需要人力的推动.从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木牛运粮」,第六次北伐「以流马运粮」的史实可知,「木牛流马」使得蜀兵能在险恶的蜀道上迅速行军,对当时的军粮运输有很大的贡献。 二、八阵图 由于后世的附会臆测,加上小说戏剧的夸张渲染,八阵图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八阵图只是古代作战时用以掩蔽士兵及阻碍敌军的防御工事或军事阵法,在战国时已经出现,山东临沂县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就有《八阵篇》的残简。因为蜀国多山,军队以习于在山林作战的步兵为主,,一旦北上中原,便很难与魏国的骑兵抗衡。诸葛亮为了提高蜀军的战斗力,将古代的「八阵」加以变化,成了后世所说的「八阵图」。八阵图纵横各八行,用辎车作为主要掩体,以鼓声和旗帜等指挥军队,可以变化许多阵法。不过因年代久远,其具体内容已残缺不全了。 三、连弩 所谓「连弩」,类似架设在兵车上的武器,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弓箭,在当时是很厉害的武器,为诸葛亮根据旧有的技术所制成,一次可以发射十枝箭,大大提高了蜀军的战斗力,唯一缺点是需要七、八名连弩士才能拉动弓弩。此外,「八阵图」必须配合「连弩」使用,即敌人冲入阵内后,近则短兵相接,远则靠「连弩」来进行射击。蜀兵虽少,而能六出祁山,进逼渭河平原,魏兵躲在深沟高垒而不敢应战,又如建兴九年,魏将张郃被蜀兵射杀,皆可证明「连弩」的功效。 四、馒头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与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关系后,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诸葛亮精通天文,对天气变化非常熟悉,但这突然的变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请教前来相送、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孟获。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祭供。”诸葛亮想到这些战士,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尸他乡,如今战争结束了,将士们得胜回朝,他们却永远成为异乡孤魂,祭奠他们是应该的。他问孟获用什么作祭品。孟获说:“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而且来年肯定丰收。”诸葛亮一听,心里一沉: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颗人头去祭奠,不又是平白无故地增加49个冤魂吗?这样循环往复,冤魂就越积越多,泸水便永无宁日。再说,祭品用人头,这代价也太大了。诸葛亮决定不以人头祭泸水。他来到泸水边,只见阴气四起,恶浪汹涌,士兵和战马也处在惊乱之中,看来不祭是不行的。当地土人对诸葛亮说:“上次丞相渡泸水之后,水边就夜夜鬼哭神号。从黄昏至天明,从不断绝。”诸葛亮心想,看来罪在我身上,怎么能牵连无辜军民呢,并决定亲自祭供。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作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馒头作了供品祭祀后被食用,人们从中得到启示,以馒头为食品。如今,馒头遍布中国各地,还传到世界各地,至于其中包含着的诸葛亮的爱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 五、孔明灯 这是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困于平阳时所发明的一种用来向救兵传递信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 六,孔明棋 早在隆中时,诸葛亮就打算发明一种棋。公元228年,蜀国南方暴乱。诸葛亮作为一国之相,决定亲自率兵前往征讨。然而,情况并没那麼好:南方的气候令士兵难以适应。加之军中无趣,南王孟获久久不肯归服。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发明了孔明棋来活跃士兵烦闷的心。孔明棋规则简单,是一种智力游戏。 七,火兽 诸葛亮平定南方时,曾遭一败仗:南王孟获以兽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兽大败赵云和魏延的兵马。诸葛亮灵机一动,他想到了野兽怕火。於是数日后,他发明了一种外型似兽,朱红色,能喷火的武器来对付孟获的兽兵。 八,搭桥枪 诸葛亮平定南方之后,决定挥师北上,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通往北方的地形极其艰难,山多河多。爬山还好,关键是渡河:士兵们每次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搭桥。诸葛亮也为此苦恼。一日,他联想到古人如何造镰钩,从而发明出了搭桥枪。搭桥枪的枪杆和红缨枪一样长,枪头程螺状(有点像现在的螺丝刀)。~~
诸葛亮的功绩:收二川 西川和东川 即益州和汉中排八阵 排兵布阵-八阵图六出七擒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最后出祁山,屯兵驻军于五丈原。掌灯,延命,看天数,一心想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取益州,定孟获,联吴抗曹,行军打仗,以不同的计谋指挥,以不同的战术取胜。 孔子的功绩:孔子一方面创建了儒学 使它在孔子死后的两千多年里为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一个压迫人民的枷锁 另一方面 他又开创了所谓中华文化传统中最灿烂的一部分 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 其被选为影响世界的200伟大人物之一 排名居第四。郑成功的功绩:东进台湾1661年,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对海外华人的保护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孙中山的功绩:孙中山先生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了,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精神,一种民国和共和国都没有传承下来的精神!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付出了毕生努力!一、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 。二、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三、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四、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孙中山先生承继中国传统思想的优秀成分,并汲取西方近代学说的进步成果而熔铸创造的“三民主义”学说,作为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纲领,反映和概括了当时整个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动向,是当时中国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他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主张“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民之需要”,敢于向几千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宣战。他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期望中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并为推动实现这个美好理想而顽强工作。他历经艰难险阻,但始终百折不挠,忠实地实践着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誓言。他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他把“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作为自己四十年革命生涯的经验留给了后继者。
从诸葛亮的“智慧”谈中国人的愚蠢 我说这个观点,可能马上就会有人说我这是哗众取宠,凭良心说,我丝毫没有这个意思,因为我对诸葛亮的厌恶是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的,当时也没仔细想过自己究竟为啥要讨厌他,只是不喜欢故事里的他,做事情的风格,不喜欢正统的理念和他的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但这话在那个时代,可说不出口。春节后,我看到谢国忠的微博,说他“20岁的时候认为诸葛亮有水平,30岁的时候认为刘备有水平,40岁的时候发现刘禅有水平”。看到这段话我真的很开心,因为我发现,不认同诸葛亮的所谓智慧的中国人还真不止我一个。那么诸葛亮的所谓智慧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家长式管理拖死自己扼杀全体 诸葛亮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呢?在《三国演义》中,一直到了最后《五丈原》这个章节,通过司马懿同学的协助打听,才让我们有幸目睹其庐山的真面目。当初诸葛亮囤兵五丈原,让人挑战,不过司马懿就是龟缩不出,诸葛亮就想了个办法,让使者带着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想刺激司马懿出来迎战。司马懿见到了诸葛亮的使者,就请他吃饭,席间司马懿就问诸葛亮的使者:“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啥意思呢?就是说,司马懿问使者,诸葛亮平常生活起居怎么样呢?使者说,我们的丞相半夜还在加班,稍微大点的事情都需要他亲自审批,饮食都不正常。司马懿就对他的手下说,诸葛亮吃得少、干得多活不了多久了。 就这段对话,司马懿看到的是诸葛亮命不长了;诸葛亮的部下看到的是诸葛亮废寝忘食、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诸葛亮在管理上的无能。大家想想,管理一个国家,事必躬亲,自校薄书,汗流竟日,罚二十以上亲揽,军不治、民不理、政不平、财不足,什么事都找他,能处理的好事情么?即便是他聪明过人有三头六臂,至少这个效率本身就很有问题,我们用脚趾头想都会明白,那么多东西等着他审批,大家排着队等着向他汇报工作,他没指示事情就办不下去,有多少事情要被耽搁,这种效率怎么可能管理得好那么大的一个国家呢?甚至就连管理好一个较大规模的公司,我认为都根本没有可能。如何证实诸葛亮的愚蠢呢?我们对比一下刘邦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故事,再看看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就知道了。刘邦也是由四川发兵进攻中原的,陈仓就是现在的宝鸡,而诸葛亮死的地方叫做五丈原,五丈原就在宝鸡境内岐山县,说明刘邦和诸葛亮的出兵方向基本是一致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回回都无功而返呢?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粮草的运输,回回都说是粮食接济不上,只好回头,为解决这个问题,他的老婆还发明了木牛流马,这应该算是应用高科技了吧,但最终也还是没有解决粮食问题。但是我们看刘邦讨伐项羽,走的也是同一条路,依靠的也是四川的粮食作为军粮,可史书中却从没有提及粮食运输存在困难的问题。为啥平庸的刘邦压根就没遇到粮食运输困难的问题,而偏偏是智慧超群的诸葛亮做件事情如此的困难重重呢?很多蠢人都和诸葛亮一样,会认为这是天意,天意不让诸葛亮平定中原。而我认为这就是管理方式的不科学所造成的。家长式的独裁的管理模式,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决策的随意和人才的缺失等等无数的问题,这种模式存在的这一系列不可改变的弊端,使得很多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都变成了问题。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声音:中国的问题都在于领导是否重视,只要领导重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我们解决某件事情的行政文本里、报告上,第一条往往是这句话------领导重视。因为一次次的事实证明了只要领导重视,问题就能得以解决,于是全社会都认同了领导重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最主要的途径。但谁又能意识到,正是这个“领导重视”,恰恰是制造了中国大量问题的源头,是中国社会秩序混乱的一大祸根呢。改革开放前,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问题,政府不可谓不重视粮食问题,大量的兴修水利设施,各级领导不断的视察指导,但一直没有办法彻底解决粮食问题。最后怎么解决的呢?包产到户。说白了就是政府承认管不了了,干脆不管了,让老百姓自己去解决问题,结果问题自己就解决了。我们再看看朝鲜,金正日对粮食生产不可谓不重视,他甚至不厌其烦的跑到田间地头去指导农民怎么种田,一个从没种过田的万能之神不辞辛劳的指导农民怎么种田,你说朝鲜能不闹饥荒吗?我们别觉得这个金正日脑残可笑,其实我们的领导干部又有哪个不是不辞辛苦的各地指导工作呢?今天教农民种田,明天教工厂生产,后天教商户经营,和诸葛亮的军不治、民不理、政不平、财不足,事必躬亲有何区别呢?是的,诸葛亮凭着他的聪明才智看上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就像我们领导重视一样,看起来似乎也把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这种领导拍板的解决方式,实际上埋下了更大的祸患。我们不难发现,领导拍板表面上看起来问题解决的非常有效率,但问题却会变得越解决越多,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领导成了消防队,四处起火四处救火,以至于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不停的折腾,一直折腾死了事。诸葛亮还遇到了一个人才缺失的问题------“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诸葛亮很郁闷啊,蜀这个破地方怎么就没有可造的人才呢,个个都不好用。蜀中怎么就无法产生大将呢?是四川人的基因有问题不可能产生人才,还是诸葛亮的管理模式导致人才无法产生或者人才产生了却无法被发现呢?我们只要提出这个问题,无需多说,稍有头脑的人都会自己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来了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常常悲叹伯乐的缺失,但怎么几千年就没有人把这些马儿放到草原上跑跑呢?一跑不就知道哪一匹是千里马了么。何必要等着伯乐这个家长来指定哪一匹马是千里马呢?我们的政府一会儿要扶持这个产业,一会儿要做大那个企业,一会儿要淘汰这个产能,一会儿要振兴那个行业。但为啥不问问自己,到底你是不是伯乐,你何必要操这份闲心呢?让马儿自己出来跑跑不好么?允许企业自由的竞争怎么就那么困难呢?为什么非要由你来指定谁是先进的,谁是落后的呢?诸葛亮就算临死了还在指定自己的第二任、第三任继任者,所幸他及时断气,要不还要继续指定下去呢。今天看了一段节目《“最牛局长”浙江工商局长郑宇民再战董倩》讨论的主题是关于温州企业该不该救的问题。这个最牛局长说得很动情,08年他开企业座谈会的时候,有一个企业家邱继宝因为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而没有来,但他留了座位给这个企业家,后面两年还是没来,他继续为邱继宝留着座位。今年这个邱继宝终于主动来了,他终于获救了。看到这里,我不是对这个邱继宝有意见,我只是很想问这个局长几个问题:这个邱继宝倒了你要救,那么没有资格作为你的座上宾的邱继宝的对手倒了,你救还是不救呢?是不是所有的倒闭企业你都会救呢?你动用社会的资源来救邱继宝,这对他的竞争对手来说是不是一种不公呢?这对社会来说是不是一种不公呢?你凭什么可以认定哪一匹马就是你该扶持的千里马呢?肆意动用公权力干预市场,还干预得如此理直气壮,这就是中国这个市场的可悲之处,在这样的凭个人意志可以胡作非为的市场环境之下,中国又怎么可能产生伟大的企业呢?所以“蜀中无大将”的罪魁祸首正是这个诸葛亮,中国没有优秀的企业的罪魁祸首就是自以为万能的政府。 我们细细研究,不难发现家长制的管理模式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远不止诸葛亮给蜀国带来的那些问题。比如当今官场上职责不清的问题,啥都想管、啥又都管不了、该管不管、不该管瞎管,以至于真出了事情也不知该向谁问责,一路摸上去,似乎只有最高长官脱不了干系,于是只好干脆搞了个领导问责制,煤矿塌了也去问责省长,上任没几天的省长就莫名其妙的被问责;老百姓春节回家火车运力不足也得政府来管,难道铁路部门的运力就一定得满足春节时期的运力吗?如果满足了春节高峰期的运输,平常的运力过剩谁来买单?非要充大头、当家长,又搞不定,怎么可能啥事都搞得定嘛。以至于搞得上级官僚疲于奔命、进退维谷,左右为难;而中层官僚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知道自己哪天莫名其妙就挂了,还得四处游走动用人脉摆平,真可谓官不聊生;而下级官僚又人浮于事、唯唯诺诺、敷衍应付、能推就推、能瞒就瞒、能骗就骗。你不推不行啊,很多事情根本不是这一级能搞得定的,还得上面说了算;你不骗也不行啊,你说实话家长不爱听,非得说假话套话官话才能得以明哲保身;你不瞒也不行啊,有些事情本来就是此题无解,你没必要没事找事招惹是非。这类问题不仅仅发生在官场,即便是私企内部也能发现这类问题的大量存在,尤其是在存在“明君”的企业内部,老板越是英明,下面越是浑浑噩噩,既然你老板英明,那就让你去当你的“明君”好了。最终无论官场还是私企,中国人用人唯一的标准都只剩下了“听话”二字,无法去苛求其他的什么能力了,能找到愿意背黑锅、绝对听话的奴才对于一个家长来说已经算是很难得了。所以才有了管仲所说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谋,管仲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家长制的弊端的办法,他干脆来了个糊涂疗法。 那么到底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这首先还需要我们来改改我们的观念。我建议我们的官员应该好好看看人家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人家这个官当的其实是很舒服的啊,不需要整日担惊受怕看上级的脸色说话办事;不需要装模作样故作勤勉,该出去度假就出去度假;也不需要为了应酬而在酒桌上拼命往肚子里灌酒精,去地摊上吃点小吃也很舒服的啊!该说啥就说啥,该干啥就干啥,清清爽爽的做个人有啥不好的呢,这才是大家风范啊!何必非要像个刚上岸的土鳖一样,扮大尾巴狼硬充小民的家长呢?至于我们小民,有时候的确非常让人无语,我只想对某些人说一句:“其实,没了家长,天真的不会塌......”只要我们能够转变思维,破除家长制,树立平等的观念,建设全社会共赢的利益链条,制定稳定而又透明的游戏规则,我想,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像个人一样活着,这有啥不好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暂且不表。我们继续说说这个该死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的智慧不过是固步自封和投机取巧 从《五丈原》这个故事中我们还发现到了什么问题呢?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为啥诸葛亮非要引诱司马懿出来决战,然后用计打败司马懿呢?甚至他“在祁山,欲为久驻之计,乃令蜀兵与魏民相杂种田:军一分,民二分”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粮食问题,一方面说明诸葛亮没有解决粮食运输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宁可饿着肚子长期相持,也不愿意直接攻击司马懿的军营。这事情是不是有些奇怪呢?我们看诸葛亮的用兵,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从头到尾就从没有和对手真正拼过军队的实力,至始至终都是用诡计,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诸葛亮带兵是从不用险和从不硬拼,我们国人对此总是津津乐道,中国人似乎更为认同诸葛亮这种带兵的方式。 我们来对比一下诸葛亮的五丈原战役和近代的辽沈战役,看看诸葛亮的思维方式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诸葛亮第6次出岐山五丈原,初期是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的,诸葛亮用计夺取了司马懿的渭南大寨,重创了魏军,魏军“十伤八九,死者无数”,连司马懿父子都差点丧命。如果这时候诸葛亮乘胜追击,逼迫魏军和自己决战,对司马懿是非常不利的。小说里描述道,懿曰:“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我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啥意思呢,司马懿说,孔明如果出武功,沿着山路向东继续进攻,我们就完蛋了;如果向西到五丈原扎营观望,我们就没事了。结果呢,诸葛亮无法看到司马懿的困境,他选择了到五丈原扎营观望去了,丝毫没有和魏军决战的意图。为什么诸葛亮没有乘胜和司马懿决战呢?他犯了两个错误,也就是他的两个毛病,一个是过于保守,一个是沉醉于以往的老经验。以前他通过玩计谋屡次打败司马懿,现在他还陶醉在过去的经验之中,看不到司马懿的困境,看不到形势对自己有利,已经具备了进行决战并且取胜的条件。所以他还是用老套路,卖弄小聪明试图用送女人衣服羞辱对方,骗司马懿出来。这种固步自封和陶醉于投机取巧的模式已经令他无法与时俱进了,错失了决战的机会。以至于最终他只能带着他的神话去阎王爷那儿报到去了。我们再来看辽沈战役,林彪通过运动战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将国民党军队包围在长春、沈阳和锦州这几块狭窄的地域。他和诸葛亮一样,陶醉于以前围城打援的老战术之中,还想着围住长春,引诱国军救援来消灭国军,但是卫立煌根本就不上他的当。这时候毛给林彪不断的发电报催促,电报的内容是什么呢?他要林彪下定打对方重兵防守的大城市,就是打攻坚战的决心,打大的歼灭战的决心,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让他不要固步自封了,这才有了后来辽沈大的决战。这就是毛作为一个战略家的与众不同之处,林彪就缺乏这个眼光,看不清这个形势的变化,同样诸葛亮也没有,他看不到对方的困境,不敢对司马懿的大营打一场攻坚战,不敢进行大决战。这就是水平高低的区别。这也是很多中国人共同的毛病,过于自我,不能正确认识对方,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固步自封还自我陶醉。中国人思维模式上的这个问题,在现代经济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我们回顾过去,国家尚贫困的时候,无法做到总体发展,必须要集中力量做一些大的项目,解决国家的一些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是没有错的。比如各地体校的设立;当年的深圳特区的建设;航天科技的发展;基础的铁路、公路建设等等。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代,这些措施是非常正确的。奥运会拿了金牌,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全国人脸上都有光;基础的建设拉动了全国的经济;科技的发展为国家的持续竞争力打下了基础,这都没错。但是现在时代已经变了,我们的国家已经相当有钱了,是否还要继续死抱着老套路,继续把资源配置在少数地方、给少数人呢?继续掠夺全国的财富,集中起来搞三峡、搞奥运、搞世博,还在搞这一套干嘛呢?这就像一个人,没钱的时候买一两套好衣服、有一两件装饰品是必要的,可有钱了就把全身上下都穿金戴银,耳朵戴上金耳环;脖子上套上金链条;腰上围着金腰带;手脚拷上金手链脚链;把牙齿砸了全换上一嘴的金牙……那除了说明中国人是个刚从猪圈里爬出来的白痴土包子暴发户还能说明什么? 老的那一套集中资源搞大项目的办法已经不能继续用了,我们现在该是打一场硬仗,打一场大决战的时候了。什么才是现在最该打的硬战、大决战呢?诸葛亮的大决战应该是攻击司马懿的大营;林彪的大决战是攻击锦州;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决战应该是让全国老百姓都富裕起来、拉动内需,让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不要说这不可能,诸葛亮说强攻司马懿大营是不可能的;林彪也说攻击10万重兵防御的锦州是不可能的;很多白痴也会说目前中国这样子,谈实现全民的富裕是不可能的。但我认为这不但可能,而且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必须做到。集中力量搞大项目的老路子不能继续下去了,这些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边缘化了,现在应该放手给社会自己去做了,而国家则应该倾尽全力为实现全民的富裕而服务,一切以能否有利于全民的富裕为标准,好好的为此打一场翻身战。具体这个战该怎么打,我们后面再说。现在我所要说的是转变思维和树立信心,我们要看得见,这个机会尚存。中国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走对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打赢了,实现了战役目标,不是我夸海口,我就敢说10年内,中国超过美国的日子大家都能清清楚楚的看得见,别以为我是神经病在这里胡说八道;路走错了,10年内中国彻底垮掉,洗牌重来,毫无疑问也将是不可避免的。在中国彻底陷入衰退以前就动手,一切都还来得及,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看得到,意识得到,敢不敢干。诸葛亮这个傻逼看不到、不敢干,他就玩完了;老毛看到了赌下去了,他就夺了天下;现在条件已经很成熟了,就看我们这一代敢不敢干了。如何判断出中国进行决战的时机已经到了呢?我并不是无的放矢,是从这几点感觉到的。首先,如果大家有做股票或者期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这个两个国家在特别大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可以逆市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而这两个国家一旦走出了独立行情,往往可以扭转全球市场接下来的走势。这不是随便哪个经济体都能做得到的,尤其可贵的是,日本做不到,和中国拥有差不多人口的印度同样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并不是我们的国家通过造假的手段表演出来的,这个力量是市场自然产生的力量,是一个经济体潜在的实力的体现,当我们意识到这股力量的存在的时候,就应该判断出,这股力量是有潜力成为引领世界的力量,所以我敢发狂说决战的时机到来了。其次,我们前面分析过,世界经济要想通过正常的途径走出这一轮的危机,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中国爆发出来的强劲需求拉动全球经济走出困境,另一个是将中国边缘化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在其他经济体内实现平衡。也就是说,市场客观上决定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中国都将面临市场的抉择,这是一场决定中国今后命运的大决战。我们还要看到几个特点:中国是中小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美国是2000万家中小企业,日本是650万家,按照统计,中国有1000万家中小企业,但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因为我们国内还有大量根本达不到国家所要求的中小企业的标准的微型企业,它们以个体工商的形势存在,加上那些游离于统计局之外的根本就不注册、不开发票的黑工厂,说明目前我们的企业活跃度实际上非常高,可能要高于美国,这是中国有能力成为一个具备独立引领市场的经济体的力量源泉(可惜中国人根本认不清自己的优势,似乎准备淘汰掉这些企业,我感到无话可说);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具备产生颠覆性的新产品的条件,这是美国以外其它国家不具备的,比如我们国家首先出现的电动自行车和VCD,我还想起了一个产品电蚊拍,还有地沟油等等,无论好坏这都是一种创新,好大喜功的中国人看不上它们,但我认为正是中国市场的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和不可遏制的强大的生命力,使得中国这个经济体具备了引领世界的特质。阴谋论 三国里,诸葛亮用兵非常保守从不用险,绝对不会冒险出奇兵,为什么他会这样呢?我们从他的心路历程就不难发现原因,诸葛亮是个最喜欢用计谋算计别人的人,一个整天算计别人的人,他的心理状态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对了,最怕别人也来算计自己。只要有了冒险的想法,马上心里会冒出别人也会用什么样的计策来整垮自己,有了这个想法的人会不断的自己恐吓自己,是不会有勇气再去冒险的。这个心态决定了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为了以策万全,所以他绝不用险。一个整天对别人耍阴谋的民族,当这种思维习惯进入了民族的基因链,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就是“阴谋论”。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热衷于阴谋论的民族,我们翻翻中国人写的书,全都是阴谋论,吃饱没事整天尽猜测别人会怎么来整自己,而且这种东西还非常有市场。 “阴谋论”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危害呢?这会让我们的心理变得非常的阴暗,感觉人人都是自己的对手,我们自己错误的思维模式将我们自己陷入了无比的孤立的境地,而且我们对事物真实状况的判断会因此进入一个很深的误区,过于纠缠于相互间利益的得失,而看不到前进的方向。但我们看到,的确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博弈啊,如果这些不是阴谋又是什么呢?我们如何来分辨我们所见到的现象,哪些才是阴谋而哪些不是呢?我认为分辨某个事件是否定性为阴谋,应该以这个事件本身的目的宗旨是不是针对我们,以此来区分这个事件是不是一个阴谋。要拥有这样的辨别能力,就需要我们拥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能力,这并不困难,但很多人都无法做到。当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我们所认为的阴谋,实际上只是对方当时的处境所必然作出的抉择。比如中美关系中的最重要的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我们说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是一种阴谋。但是当你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要求并不过分。这好比两个人做生意,总是你卖给我的多,赚我的钱,我会怎么样?我肯定不干嘛。要求双方的贸易实现平衡,这不算过分的要求啊!至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我们前面关于汇率是如何被扭曲的章节里分析过了,大致意思是因为中国的加工贸易,中国在全国各地都模仿一些小地区,比如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小地方,搞了免税区。免税区内的企业具有独特的政策优惠,他们原材料进口和相应的产品的出口是不收税的,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区域的企业的成本极低,竞争力的畸形强大。香港这样小的地方这种畸形的发展,美国这样的大经济体是可以容忍的,但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也如此畸形的发展,美国是消化不了的。巨大的贸易顺差令美国无法忍受,所以人家提出来要求你的货币升值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服气,我们对美国的巨大的贸易顺差实际上都是被保税区内的企业赚走了,中国丝毫没捞到好处,我们凭什么让所有的中国企业跟着倒霉呢?但这事情人家美国不管,人家国家根本没有分什么加工型贸易和一般贸易,人家根本就没这个概念,只管是你中国的倾销造成了两国间贸易扭曲的后果,就必须你来承担,至于你是因为学雷锋爱当冤大头,从中一点好处没捞到,那是你自己活该,这不关美国的事。至于今后因为人民币被高估所造成的一切恶性后果,肯定最终也要中国自己去承担的。当我们用客观的眼光来看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路就清晰了,不会被表象所蒙蔽。 又比如美国高端装备不卖给中国的问题,很多国人认为美国人太欺负人了,这是明摆着封杀中国嘛,又说中国贸易顺差,我们拿钱出来买美国的东西,美国又不卖。当我们客观来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如果一个走进饭店,他却不吃饭,掏出钱来说,我要买你的锅,如果你是饭店老板卖不卖呢?你这是想和人家做生意还是存心要砸人家的饭碗嘛。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顾客,人家不肯卖锅,我们还有理了,挖苦人家:我已经拿出钱来和你买东西了,是你自己不肯卖给我。所以我觉得美国人的确很冤,有苦说不出,难怪他们背地里总骂中国是流氓国家,我也觉得我们的确是比较流氓不可理喻。我认为阴谋论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和极度的缺乏安全感,这些都是中国人共有的特质。凭空将自己臆想中的令自己不安的一方设定为阴谋方,将自己或者自认为和自己相关的事物虚拟为受害方,以自己思维方式来对另一方可能的行为作出判断。举个比较让中国人难以接受的观点。比如日本人的参拜靖国神社,每次我们的国人听到日本人参拜它,都会条件反射似的抽风,似乎只要日本人参拜了靖国神社,日本的军国主义就要复辟了。可同样和日本曾进行过生死搏斗的美国咋就没觉得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是复辟军国主义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美国人更自信,而我们却普遍缺乏安全感。拜祭祖先是东方人的传统,因为日本人的祖先曾伤害过中国人,于是我们对日本人“祭拜革命英雄纪念碑”的行为表现出了异常的敏感。我们全国通用的历史教课书曾经把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地图画到了欧洲,至少我读书的时候是这样的,我并没有发现欧洲人抗议过中国,要求中国道歉。其实,现代的日本主流社会从没有想过要强暴中国,而要怪只能怪中国人自身的G点过多,自己意淫出了高潮罢了。(少数人不能算数,我小时候还意淫过中国征服全世界呢)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前几天和网友讨论卡扎菲死后,他的下一任倒霉蛋人选最有可能会是谁。居然大量的人认为打朝鲜对美国没有好处,所以美国不可能对朝鲜动手。我一再解释说:利比亚事件和美国人无关,利比亚出问题内因才是主体。利比亚的民兵从握枪和开枪的姿势都可以看出他们丝毫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当一个父亲可以把他家里的三个孩子都送上战场要卡扎菲的命的时候,卡扎菲的失败就不可避免了。而朝鲜的金二近期之所以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倒霉蛋,有三个新增因素:1以前朝鲜逃难到中国的,我们基本不管,现在我们管的非常严,见到马上遣返,这切断了朝鲜人唯一的改变处境的机会,朝鲜成了一个没有安全气阀的大高压锅,火山的力量正在积聚。2前段时间朝鲜的货币改革,又得罪了依靠贸易的中层干部,新的货币政策又让普通人穷不聊生。3老卡临死前留下了一柄金手枪很可能就是预言下一个倒霉蛋是金二。我说,金家差不多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程度了,它的内因随时都有可能在一夜间带给大家一个惊喜,增加我们聊天的题材,金二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倒霉蛋并不一定要和美国有任何关系。但我们国人总需要为一些事件找到一个外来的强大力量来自我解释,这样才能圆他们已经完全固化的思维模式。 还有就是在房地产的争执中,我们的网友也一再强调说政府需要靠卖地才能过日子,他们不可能放弃卖地赚钱的模式。他们始终不能理解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机制,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能够决定的。他们顽固的要把政府设为一个施害方,要把民众假设成受害者来思考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思考对他们来说“才符合逻辑”。他们无法理解市场不是政府可以任意操纵的道理,他们只认识有形的手,虽然很多人嘴上反对计划经济,但他们的脑子其实仍然是计划经济那一套,无药可救,最终只能用事实来告诉他们一切。世上的事情不一定非要有主观的施害者和受害者,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人性的客观规律使然,我们要看清世界,找到规律,必须去认识这个客观世界,而不能主观的用自己在事后的臆想来解释所发生的一切。只有认识了客观世界,你才有希望对未来作出预测。 虽然我说的这些诸葛亮的问题,只是存在于传说和故事之中,而历史上的诸葛亮未必真实存在这些问题。但是,真正的诸葛亮是什么样,这并不重要,我骂的是大家心目中的诸葛亮,一个社会对于他们心目中诸葛亮的这种所谓的智慧的推崇,就说明了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所认同的价值观和思维的模式都是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的,大量已经被固化在中国人大脑中的思维非常需要被彻底的颠覆,我这里所点出来的诸葛亮的问题,只是我们思维中所存在的几个比较典型误区罢了,而我们想走出中华民族千年来留下的误区,就必须从人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彻底的转变。我们只有实现了思维的彻底转变,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国家、民族不断的被自己的智慧所愚弄,不断重复那些可悲的轮回。
历史上的诸葛亮(181~234),本来就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十四岁便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家乡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辗转来到刘表控制的荆州。十七岁时,诸葛玄病卒。尽管此时诸葛亮年未弱冠,又与荆州牧刘表及其大将蔡瑁都有亲戚关系,但他胸有大志,襟怀高迈,不愿托庇于权门,于是带着弟弟诸葛均,毅然隐居于隆中(汉代属荆州南阳郡邓县,今属湖北襄樊市),一面躬耕陇亩,一面关注天下大事,研究治国用兵之道,长达十年之久。建安十二年(207),奋斗半生而屡遭挫折,当时依附刘表、屯兵新野、势单力薄的刘备三顾茅庐,向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请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了先占荆、益二州,形成三分鼎立之势,外结孙权,内修政治,待时机成熟,再分兵两路北伐,攻取中原,以成霸业的战略方针。在刘备的恳切敦促下,诸葛亮出山辅佐,从此成为刘蜀集团的栋梁,在历史的舞台上大展宏图,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建安十三年(208)秋,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病卒,次子刘琮继位,不战而降,刘备败走江夏。在此危难之际,诸葛亮主动要求出使江东,说服孙权,建立起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使刘备趁势夺得荆州江南四郡,不久又“借”得孙权占据的南郡。此后,他又协助刘备夺取益州,顺利地实现了跨有荆、益,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使刘蜀集团达到鼎盛时期。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丢失荆州,使刘蜀集团的地盘减少了将近一半;章武二年(222),刘备又在夷陵之战中遭到惨败,次年托孤于诸葛亮,在羞愤与悔恨中病逝。在此危急存亡之秋,诸葛亮以巨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独力承担起维系蜀汉国运的历史使命。他高瞻远瞩,勤政务实,励精图治,清正廉明,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坚持“和”、“抚”方针和“攻心为上”的原则,迅速平定南中地区,较好地处理了民族关系;他不畏艰险,屡次北伐,始终对强大的曹魏保持了进攻的态势;他善于治军,赏罚严明,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制了令人称奇的“木牛流马”和“八阵图”;他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西晋杰出的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o蜀书o诸葛亮传》篇末高度评价道: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诸葛亮的崇高品格,不仅深受蜀汉民众的尊崇,甚至还得到敌方的敬重。在他的诸多优秀品格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智慧,集中体现于《隆中对》;二是忠贞,集中体现于《出师表》。总之,他确实不愧为一代贤相,名垂千古。二诸葛亮逝世以后的一千余年间,历代胸怀壮志、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深情地缅怀和颂扬着他,广大民众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他的业绩,各种通俗文艺也反复讲唱和渲染着他的故事。罗贯中继承了这种尊崇诸葛亮的社会心理,在史实的基础上,吸收了通俗文艺的有益成分,加上自己的天才创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雅、睿智、充满理想色彩和艺术魅力的诸葛亮形象,一个家喻户晓的光辉形象。这样的诸葛亮形象,虽以历史人物诸葛亮为原型,但已有了很大的变异,比其历史原型更高大,更美好,成为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崇高典范,成为中华民族忠贞品格和无比智慧的化身,成为中外人民共同景仰的不朽形象。为了塑造好诸葛亮艺术形象,罗贯中花费了大量笔墨,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一)充分突出诸葛亮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历史上的诸葛亮,尽管一出山就与刘备“情好日密”,受到刘备的充分信任;但他在刘蜀《三国志o蜀书o诸葛亮传》没有记载,估计是幕宾之类。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夺得荆州江南四郡,诸葛亮始任军师中郎将;此时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早已封汉寿亭侯,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诸葛亮的地位略低于关、张。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定益州,诸葛亮升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掌管左将军府事务,此时刘备的官衔是“左将军领荆、益二州牧”),其官品与关羽、张飞同列,而在刘蜀集团中的实际地位则超过关羽、张飞。直到刘备称帝(221),诸葛亮任丞相,才正式成为蜀汉的头号大臣。而且,在刘备称帝之前,诸葛亮虽曾参与谋议,但大部分时间是留守后方,足食足兵,从未统管过军事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却把诸葛亮写成一开始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在握,指挥一切的统帅,大大提高了他在刘蜀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出山不久,夏侯淳便率领十万大军杀奔新野,这是他面临的第一场考验。这时——玄德请孔明商议。孔明曰:“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玄德便以剑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众将听令。……“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第三十九回)在这初出茅庐第一仗中,刘备一开始便将指挥权交给诸葛亮;诸葛亮胸有成竹,一一调遣众将,甚至连刘备也要接受他的安排。火烧博望的胜利,树立了诸葛亮的威信,也确立了他指挥一切的地位。从此以后,他在刘蜀集团的指挥权牢不可破,从未受到过质疑。每遇大事,刘备总是对他言听计从,文武众官也总是心悦诚服地执行他的命令。赤壁大战期间,他出使东吴达数月之久,刘备方面积极备战,一切准备就绪后,仍然要等待他赶回去指挥调度:且说刘玄德在夏口专候孔明回来……须臾船到,孔明、子龙登岸,玄德大喜。问候毕,孔明曰:“且无暇告诉别事。前者所约军马战船,皆已办否?”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军师调用。”孔明便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第四十九回)诸葛亮的命令,谁也不能违抗。就连身份特殊的头号大将关羽,由于违背军令私放曹操,诸葛亮也要下令将他斩首;只是由于刘备出面说情,希望容许关羽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 了”。(第五十回~五十一回)这些描写,大大超越了历史记载,使诸葛亮始终处于刘蜀集团的核心,地位明显高于所有文武官员,而又使读者觉得可信。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前屡遭挫折,而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后则节节胜利,两相对照,读者不由得深深感到:刘蜀集团的成败安危,不是系于刘备,而是系于诸葛亮。(二)竭力渲染诸葛亮的智慧,特别是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上面说过,历史人物诸葛亮的突出品格之一便是智慧,但那主要是善于把握天下大势,善于总揽全局,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的政治智慧,《隆中对》就是其集中体现。至于军事方面,陈寿在《三国志o蜀书o诸葛亮传》中说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治军严整,但在运用奇谋妙计上却有所不足;他治理百姓的才干,优于当统帅的谋略;随机应变的本领,不是他所擅长的。有人认为陈寿贬低了诸葛亮;但事实是,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并不特别擅长出奇制胜。然而,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不仅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而且通过大量的虚构情节,着力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他塑造为用兵如神的谋略大师,成为中华民族无比智慧的化身。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出山后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火烧博望,便具有很大的虚构成分。历史上,刘备曾与曹操大将夏侯?、于禁等相拒于博望,“久之,先生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o蜀书o先主传》)那是在三顾茅庐之前,自然与诸葛亮无关。罗贯中来了个移花接木,将此事安排在诸葛亮出山之后,使他成为克敌制胜的英明指挥者。作品先写曹军的气势汹汹,写十万曹军与刘备数千人马的悬殊对比,酿造出泰山压顶的紧张气氛;然后写诸葛亮调兵遣将,关羽、张飞对他的计谋都心存怀疑,“众将皆未知孔明韬略,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玄德亦疑惑不定。”结果,战斗的进程完全按照诸葛亮的预计发展,刘备军大获全胜,使得关羽、张飞这两个心高气傲的大将心服口服,称赞道:“孔明真英杰也!”(第三十九回)于是,诸葛亮料事如神的军师形象初步得到了表现。随后的火烧新野,纯属虚构的情节。在这次战斗中,诸葛亮水火并用,层层设伏,让曹仁、曹洪率领的十万大军先遭火烧,再被水淹,损失惨重(第四十回)。从此,诸葛亮的无穷妙计,不仅赢得了整个刘蜀集团的高度信任,而且使曹军十分害怕,动不动就怀疑:“又中孔明之计也!”在决定刘蜀集团命运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大战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是大放光彩。本来,在历史上的赤壁大战中,最主要的英雄应该是周瑜;诸葛亮除了出使江东,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外,究竟还有哪些作为,史书上并无明确的记载。然而,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却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人物。尽管他在吴军中身居客位,但是,他却是“赤壁大战”这一情节单元的真正主角。孙刘联盟的建立,由他一手促成;孙权抗曹的决心,由他使之坚定;周瑜导演的“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被他一眼看穿;战役的关键决策——火攻计,由他与周瑜共同商定;而实行火攻的决定性条件——东风,又由他巧妙“借”来。可以说,孙刘联盟在夺取胜利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他的智慧;如果没有他,周瑜要想打败曹操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孙刘联盟与曹军之间的矛盾和孙刘联盟内部矛盾的旋涡里,在与周瑜、曹操这两个杰出人物的斗智中,他的远见卓识、雅量高致和神机妙算,一次又一次地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周瑜对他又敬又嫉,多次企图除掉他,他都一一从容化解,安如泰山,既使周瑜无可奈何,又维护了孙刘联盟,保障了战役的胜利。斗智的结果告诉人们:曹操之智不及周瑜,周瑜之智又不及诸葛亮,因此,诸葛亮才是大智大勇的头号英雄。在“三气周瑜”、“刘备夺取汉中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情节单元里,罗贯中也安排了许多虚构的情节,从多种角度入手,把诸葛亮的智慧谋略表现得精妙绝伦。在与对手的政治斗争中,他总是善于把握全局,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牢牢掌握制胜的主动权。在军事较量中,他总是知己知彼,重视掌握情报,善于调动对方,善于打心理战,善于“用奇”,或伏击,或偷渡,或伪装,或奔袭,虚虚实实,千变万化,一次又一次地赢得胜利。《孙子兵法》说:“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兵势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诸葛亮精通这些军事原则,真是用兵如神。?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谋略,作品常常运用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心高气傲的周瑜多次感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直到临终,他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强烈地表达了他力图压倒诸葛亮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善于用兵的曹操在与诸葛亮交战时老是疑神见鬼,一败再败。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更是多次承认:“吾不如孔明也!”甚至在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司马懿率兵追赶,还被诸葛亮的遗像吓得狼狈而逃,落了个“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话柄。通过这些第一流人才与诸葛亮的对比,诸葛亮那“无穷如天地”的谋略被表现到了极致。(三)多方刻画诸葛亮的忠贞品格在诸葛亮人生的后半段,即从“白帝托孤”到“秋风五丈原”(223~234),这一方面日益得到强化。在这十二年里,诸葛亮独力支撑蜀汉政局,日理万机,尽心竭力,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平定南方之后,他亲率大军北伐,临行呈上著名的《出师表》,对后主谆谆告诫,并慨然表示: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禳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第九十一回)在“六出祁山”的漫长征途上,诸葛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也遭受过意外的失败。首次北伐,虽曾势如破竹,连夺三郡,但因马谡自作主张,丢失街亭,蜀军不得不迅速撤退,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事后,诸葛亮不仅坚持原则,挥泪斩马谡;而且勇于承担责任,上表自贬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第九十六回)在外有强敌,内有庸主的艰难形势下,他以极大的智慧和毅力,作出了非凡的业绩。直到最后一次北伐,他因积劳成疾,吐血不止,自知生命垂危,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蜀军的安危和蜀汉的存亡,仔细安排退军部署,推荐自己的接班人,还“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在这最后一次巡视军营中,他怀着无限的遗憾长叹道:“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在死神即将来临之际,上至国君,下至部属,近至眼前的退军节度,远至今后的方针大计,他都考虑到了,却很少想到自己的妻儿老小。作者以蘸满感情的笔触,传神尽意的描绘,极其鲜明地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在写到诸葛亮溘然长逝后,作品插叙了被诸葛亮废黜的廖立、李严得知噩耗后的悲痛情景,以衬托诸葛亮立身之严谨、处事之公正、感召力之强烈。不仅如此,作者还极力渲染了此时的悲凉气氛:“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第一百四回)真是字字带血,声声含泪,悼惜之情,溢于言表,令人读来荡气回肠。至此,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便牢牢地矗立在读者的心中了。 诸葛亮随叔父逃乱来到襄阳,结草庐而居,躬耕苦读。孤独的诸葛亮游走襄阳,结交朋友,拜见师长,见识和学业大长。诸葛亮偶然听说黄家湾有一位才女黄月英,就想求见结交。不料被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挡在门外。诸葛亮被黄承彦考来考去,显示出学识才华,但他曝出自己女儿非常丑。诸葛亮若想娶一个漂亮媳妇的话,就另请高就。诸葛亮下定决定,再次登门求婚,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赢得美人心。诸葛亮在隆中完成了学业、交友、成婚大事,磨砺成才,策略惊天,智慧盖世。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发表了千古流传的《隆中对》,毅然出山,谱写出惊天动地的传奇。馒头话说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曼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孔明灯流传至今的孔明灯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七擒孟获讲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孟获中国三国时期南中少数族首领。系东汉末益州建宁郡( 今云南晋宁东 )大姓,身材肥硕。生卒年不详。官至御史中丞。 蜀先主刘备死的前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据《汉晋春秋》有载:其时蜀南夷帅作叛,诸葛亮来到南中,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为本地的夷、汉所服,于是务要生擒他。后来诸葛亮果然擒孟获于盘东。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这天恰巧诸葛亮不在,去了。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的。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隆中对, 出师表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白帝托孤 七擒孟获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鞠躬尽瘁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一诗绝千古,两表撼后世。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七擒孟获功,名成八阵图。盖世无双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龙盘虎踞空城计既生瑜,何生亮集思广益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龙凤雏汉贼不两立俭以养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轻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隆中对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欲擒故纵出处 : 《三国志蜀书 o诸葛亮传》裘松之注引《汉晋春秋》纵使更战,七纵七禽(即擒),而亮犹遗获,获止不去。释义 :人们用“七纵七纵”这个成语,来表示正确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悦诚服。故事 : 公元 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 (yi)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草船借箭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清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0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0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0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0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0,0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0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0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羽扇纶巾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