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炎自己破溃是破一个面还是破一个洞?

浆细胞性乳腺炎
我的图书馆
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西医学病名,是乳腺组织的化学性炎性病变,炎性渗出细胞以浆细胞为主。临床特点为在非哺乳期或妊娠期发病,多数伴有先天乳头凹陷,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全身炎症反应较轻.本病较少见,据报道Parson在1500例乳腺疾病中发现5例,Harrington在12000例乳腺疾病中发现24例。王永恒1988年曾作统计,在年间国内共报道本病499例。本病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极易与乳腺癌混淆,常因被误诊为乳腺癌而得不到适当的治疗.&&& .&&& 本病于1925年由病理学家J.Ewing首次提出命名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以后文献中曾用过病名有“粉刺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乳腺导管瘘”等等.C.D。Haagensen提出以上所有名称仅仅反映了本病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时期的特征,认为本病的一切病变的基础是乳腺导管扩张,应称之为“乳腺导管扩张”,而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目前比较通用的病名。&&& 在历代中医文献中,至今未查阅到有与本病相类似的病证的记载。1958年顾伯华老中医在国内首先将本病形成瘘管时命名为“慢性复发性伴有乳头内缩的乳晕部瘘管,采用中医挂线疗法、切开疗法和外用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至80年代,顾伯华、陆德铭等将本病命名为“粉刺性乳痈”并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他们采用切开脓腔及通向乳头孔的瘘管管壁,充分刮除坏死组织,创面用外用药换药等方法治疗本病瘘管期,总结出一套手术简单、痛苦少、疤痕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病因病机]&&& 素有乳头凹陷畸形,复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营血不从,气滞血瘀,凝聚成块;郁久化热,蒸酿肉腐而为脓肿,溃后成瘘。亦可因气郁化火,迫血妄行而见乳头溢血。&&& 西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导管上皮分泌及厌氧菌感染有关。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或纤维阻塞引起乳孔堵塞,导管发育异常或某一段导管上皮增生引起导管腔狭窄,既往有乳腺炎症或创伤史致使该区域导管中断、闭塞等,均可导致导管内分泌物积聚,继发地引起导管扩张。也有中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改变,管壁松弛,肌上皮细胞收缩力减弱,导致管内分泌物积聚。导管的管壁变薄、破裂,淤积的分泌物或其分解产物外溢,刺激导管壁和导管周围组织产生化学性炎性反应,形成肿块,坏死液化成脓,甚至溃破为瘘。其后期突出的病理变化是导管周围脂肪组织内出现小的脂肪坏死灶;坏死组织周围有大量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的浸润;可出现由多核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组成的炎性肉芽肿,要注意与结核鉴别。&&& (辨病}&&& 1&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女性,偶有男性,均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多数病人有先天性乳头全部或部分凹陷。常见单侧乳房发病,少数病人也有双侧乳房先后发病的.本病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期。&&& 1。l& 溢液期& 乳头溢液是本病的一种早期表现,也可能是少数病人的唯一表现。多为自发性、间歇性乳头溢液,呈水样、乳汁样、浆液性、脓血性或血性,数量有多有少。输乳孔多有白色脂质样分泌物,并带有臭味。病人常常忽视少量、间断的乳头溢液.&&& l。2& 肿块期& 往往起病突然,发展迅速。患者感觉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并发现肿块.肿块多位于乳晕部,或向某一象限伸展,直径一至数cm不等,个别可达10cm以上。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表面可呈结节样,边界欠清,常与皮肤粘连,但无胸壁固定。继则肿块红肿烘热,疼痛明显,红肿范围扩大,甚至达1/4~1/2乳房。乳房皮肤水肿,有的可呈橘皮样变。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但乳房疼痛及全身炎症反应均较急性乳腺炎轻。也有些患者一直以乳房肿块为主诉,而且肿块逐渐增大,持续时间3年、5年或更长,但始终无明显的红肿表现。&&& 1。3& 瘘管期& 约7一10天,乳房肿块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流出的脓液中常夹杂粉刺样或脂质样物质。常形成通向输乳孔的瘘管,创口久不收敛,或反复溃破,逐渐局部疤痕形成,局部组织坚硬不平,乳头更现凹陷。反复红肿溃破,常形成复杂性瘘管。& 1。4影像学检查& l。4。工& 乳腺X线钼靶摄片& 乳晕下区呈现均匀致密肿块阴影,边缘轮廓不规则,有时呈星形或火焰状,可与乳腺实质相融合.乳腺条索状结缔组织阴影境界模糊不清。偶尔出现片状钙化。&&& 1.4。2& 乳腺导管X线造影& 用60%泛影葡胺注入溢液导管内,可见多数乳腺导管扩张,并且往往为不规则扩张。& 1.5病理学检查& l。5。1&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涂片见多种细胞混杂存在,浆细胞较多见,约占细胞总数的20%左右,呈散在性分布.尚可有其他炎性细胞,如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等。腺上皮细胞分化良好,多密集成群。还有分散或聚集成群的泡沫细胞。&&& 1.5。2& 乳头溢液涂片检查& 浆液性乳头溢液涂片中往往无细胞,或见少量的泡沫细胞和吞噬细胞,偶见腺上皮细胞。在脓血性和乳汁样溢液涂片中,可见到大量的白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腺上皮细胞可因炎症而呈形态上的改变,但无恶变表现。& 2& 诊断要点& 2.1& 多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女性。& 2。2& 大多数伴有先天性乳头全部或部分凹陷,并有白色带臭味的脂质样分泌物。& 2。3& 单侧乳房发病多见,也有双侧发病者。&&& .& 2.4& 乳头溢液或乳晕部肿块,可发生红肿疼痛,约7—10天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杂脂质样物质,久不收口。或反复红肿溃破,形成瘘管,常与输乳孔相通.& 2.5& 有时肿块不红肿,但与皮肤粘连。或反复发作,疤痕形成,乳头凹陷更明显。& 2.6& 红肿化脓时可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较轻。& 2。7& 乳腺钼靶X线摄片,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3& 鉴别诊断& 3。l& 乳腺癌& 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的炎症表现要与炎性癌鉴别。炎性癌多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病变发展迅速,皮肤呈紫红色,没有明显肿块可及,对侧乳房不久即被侵及,转移甚广,患者常于数月内死亡。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还应与硬癌鉴别。后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大,肿块常与胸壁固定,一般无疼痛.X片显示其肿块影密度较高,边界相对清晰且有毛刺,范围常比临床扪及的肿块要小,并可见泥沙样钙化点。一旦溃破则常流血水,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创口流脓或脓血,有时可暂时愈合的特点不同。&&& 3。2& 急性乳腺炎& 多发生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炎症表现典型,全身症状较明显。溃破后脓出黄稠,收口相对快。&&& 3。3& 乳房结核& 从肿块到化脓常需数月之久,脓出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边缘多呈潜行性空腔,必要时作病理检查以资鉴别。结核溃后形成的窦道,多位于乳房部,常与胸壁固定,一般不与乳头孔相通。并常有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史,可伴有低热、盗汗、疲倦、消瘦等结核病的毒性反应。&&& [辨证]&&& 1& 热毒蕴结证& 乳房结块红肿疼痛。伴发热、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 余毒未清证& 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乳漏,时发时敛,或红肿溃破,或局部结块僵硬。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数。&&& [治疗]&&& 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对溢液期患者,应寻找原因,适当对症处理,轻者也可不予处理,定期随访。肿块期尚未成脓时,积极治疗可望消散。若肿块未能消散,化脓或成瘘者,采用中医手术疗法,创伤小,痛苦轻,乳房外形改变少,而且疗效良好,容易被患者接受.由于肿块边界不清,故若切除不干净容易复发,而切除范围大则乳房外形改变太明显。但对疑有癌变的肿块,宜于先作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术中送冰冻切片检查,确诊后制定相应手术方案,以避免误诊为乳腺癌而行根治术,或疏忽漏诊延误病情。&&& 1& 内治法&&& 1。l& 辨证论治&&& 1.1.1& 热毒蕴结证& 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选用瓜蒌牛蒡汤加减。乳头有血性溢液者,加茜草炭、生地榆、仙鹤草;乳头溢液呈水样者,加生苡仁、茯苓;脓成者,加白芷、炙山甲。&&& 1.1。2& 余毒未清证& 治宜扶正托毒。若局部红肿热痛者,选用银花甘草汤加减;若气血两虚者,选用八珍汤加减。&&& 不论何型,均可酌加白花蛇舌草、生山楂、虎杖、丹参等清热活血祛脂药物。&&& 2& 外治法&&& 2。1& 肿块期&&& 2。1。l& 肿块红肿热痛者,用金黄膏外敷。&&& 2.1.2& 肿块红肿不明显者,冲和膏外敷。&&& 2.1。3& 脓成者,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红油膏盖贴。&&& 2.2& 瘘管期&&& 2。2。l& 切开法& 适用于单纯性、复杂性瘘管,必要时配合挂线法或拖线法。单纯性瘘管可用局部麻醉,复杂性瘘管应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后,在球头银丝探针引导下,切开瘘管。&&& 2。2.2& 挂线法& 适用于较深的瘘管.常规消毒、麻醉下,用球头银丝探针探查后,再将橡皮筋引入瘘管,用丝线固定其两端,收紧橡皮筋并固定。&&& 2.2。3& 拖线法& 适合于复杂性瘘管,常配合切开法。常规消毒、麻醉下,先用球头银丝探针探查瘘管,将4号丝线4—6股贯穿瘘管,两端打结,丝线掺八二丹拖入管道内,每日1次。待脓腐脱去,约10~14天拆线,垫棉压迫管腔至愈合。&&& 2.2。4& 手术后创面,均须用七三丹或八二丹药棉嵌塞,祛腐蚀管,外盖红油膏纱布,每天换药1次。待腐脱新生时,改用九一丹或生肌散,红油膏盖贴。&&& 3& 手术治疗&&& 3.1& 对乳晕下肿块及乳头溢液伴有乳晕下大导管普遍性扩张者作乳管切除术。&&& 3.2& 肿块位于乳晕外并较为局限者行单纯肿块切除或乳腺区段切除术.&&& 3.3& 弥漫性病变、反复切开引流致瘢痕性乳房伴有感染或乳瘘、乳管切除术后再发脓肿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3.4& 疑有癌变的肿块,宜在冰冻切片检查基础上,再决定手术方式。&&& [预防与护理]&&& l& 婴儿出生后,若发现有乳头凹陷,应及时予以纠正回复。&&& 2& 避免穿紧身上衣及配戴过紧胸罩,以免使乳头凹陷。&&& 3& 经常保持乳头清洁,清除分泌物,并避免异物阻塞输乳孔.&&& 4& 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炙博食品。&&& 5& 发病后积极治疗,形成瘘管后宜及时手术,以防止病变范围扩大、病情加重。&&& [现代研究]&&& 1& 诊断研究& 由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肿块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且红肿伴橘皮样变,质地较硬,肿块还与皮肤粘连,伴有乳头凹陷、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乳腺癌、乳腺结核等疾病.胡金生等报告36例,误诊为结核12例,慢性炎症24例。宋爱莉报道20例,就诊前均被误诊,其中结核7例,慢性乳腺炎11例,派杰病2例,乳癌3例。郭炳麟等报告46例,全部误诊,急性乳腺炎2工例,乳腺结核7例,放线菌病2例,慢性乳腺炎9例,乳腺脓肿5例,派杰病2例。往往在手术后作病理检查才明确诊断为本病。陆德铭、宋爱莉等学者归纳了本病的临床特征,提出了与乳癌、乳部痈疖、乳房部瘘管、乳房结核等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认为对本病还是可以作出正确诊断的。&&& 2& 治疗研究& 顾伯华等在年间采用切开、挂线法手术并外用药治疗本府瘘管期共42例,取得满意疗效。陆德铭等在顾伯华治疗经验基础上,采用手术切开脓腔后,充分刮除坏死组织,并将通向乳头孔的瘘管壁切开,创面用外用药换药直至愈合的方法,共总结了116例,取得痊愈114例、好转2例的满意疗效。迄后宋爱莉报道20例、胡金生等报道36例,均用切开瘘管加中药外用方法治疗,全部愈合。谈坚明以中药加乳头拔出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工例。药用柴胡、白芍、丹皮、黑山栀、鹿角霜、生黄芪、蒲公英.若热盛者,加银花、半枝莲;乳头溢液者,加生苡仁、泽泻;肿块硬伴触痛者,加山甲片、皂角刺、莪术、三棱;乳头凹陷或有积乳脓肿者,加用乳头拔出器治疗,每天拔吸2—3次,每次10一15分钟。结果治疗10—25天,均获痊愈。& 3& 实验研究& 李道坊用雌性新西兰兔进行模拟实验,分为单纯丝线结扎兔乳头后导管汇集部、单用雌性激素刺激、结扎加激素刺激等几组,分别观察其乳腺导管在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表现。结果认为异常激素刺激能使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 显扩张,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单有阻塞存在而无异常激素刺激不致于发生导管扩张;& 导管排泄不畅是由溢液期发展到肿块期的主要因素。&&& [述评]&&& 随着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认识不断深入,对该病各阶段的治疗方案也渐趋全面、完& 善,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搞清,故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从临床病例看,近年来有& 相当部分患者的病变范围均大大超出乳晕区,波及一个甚至数个象限,而且深度也较深,& 严重者可达浅筋膜深层.因此,治疗难度大,疗程长,治疗费用也相应增加。提示对本& 病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馆藏&13355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图文】浆细胞性乳腺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
大小:274.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原因及症状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原因及症状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
浆细胞性乳腺炎怎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注意,或是有因为生活工作过于忙碌,患上浆细胞性乳腺炎之后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这就导致浆细胞性乳腺炎越来越高发,也让广大朋友们越来越苦不堪言,深受折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喂嘿123今天就来带大家介绍有关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的一些知识吧。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导管扩张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俗称导管炎,简称浆乳。浆乳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而是导管内的脂肪性物质堆积、外溢,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导致大量浆细胞浸润,故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反复发作,破溃后形成瘘管,可以继发细菌感染,长久不愈。所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炎症。浆细胞乳腺炎,是乳腺的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由于病理特点复杂多变,有多种命名,如&闭塞性乳腺炎&、&炎哺乳期乳腺炎&、&慢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样乳腺炎&等。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
浆细胞性乳腺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发病突然,发展快。病人感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并可触及肿块。肿块位于乳晕下或向某一象限伸展。肿块质硬、韧。表面呈结节样,界欠清,与胸壁无粘连。有的乳房皮肤有水肿,桔皮样,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乳头常有水肿,桔皮样,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乳头常有粉渣样物泌出,有臭味。少数病人伴,为血性或水样,还可伴患侧腋下。晚期肿块发生软化,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混有粉渣样脓汁,并造成乳晕部瘘管,以致创口反复发作、渐成瘢痕,使乳头便内陷成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病人表现为长期乳头溢液,或仅,或局部肿块持续不消长达数年。
西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常规方法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1、 急性期消炎,因为不是细菌引起的,所以不必用抗菌素,中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但不宜苦寒过重,越用凉药,肿块越不消。(1)激素口服地塞米松,或者强的松治疗,逐渐减量,配合消炎药口服消炎治疗。(2)同时中药口服温阳化痰,消肿散结。2、慢性期用温热药&&阳和汤加减。3、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最重要。发作间期,即伤口愈合期是最佳手术时机,可有些人认为病好了还做什么手术?等到再次红肿、破溃,如此耽误了很长时间。(1)发作期间,必要时可以采取中药外敷缓解疼痛。(2)同时与头孢类静滴消炎,破溃期间,积极换药,或者采取挂线疗法。如果伤口不能愈合,待急性炎症消退,伤口最浅表时手术,这时手术后就有感染的可能。4、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翻转乳晕,彻底清除病灶,清洁所有创面。5、手术的技术关键是保持外形的完美,必需做乳头内翻的整形术。治疗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定,但治疗的要点是手术切除有病的乳腺导管,以求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局限肿块时可将肿块切除,有脓肿形成时则作切开排脓,有瘘管者切除瘘管。有些病程过长的多数慢性瘘管或乳房严重畸形者,可以考虑作单位乳房切除。浆细胞性乳腺炎哪些病易混淆。浆细胞性乳腺炎与非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尤其是乳房结核破溃形成瘘管时,易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相混淆。有乳头内陷合并肿块时,极易与乳癌相混淆,故有时常需要局部活体组织检查来鉴别。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生与乳头有关,像乳头 左乳浆细胞性乳腺炎MSCT内翻、乳头分裂等,内翻的乳头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常有粉刺样东西,有时还会有异味。乳头畸形也必然造成导管的扭曲、变形。导管就很容易堵塞,导管内容物为脂性物质,浸蚀管壁造成外溢,引起化学性炎症,大量、浆细胞反应,形成小的炎性包块。 病灶多在乳晕附近,局部红肿,疼痛。一般不发烧。过几天可以自行消退,当劳累、感冒等抵抗力低下时再次发作,但一次比一次重,肿块逐渐变大,红肿,一般医生认为是小脓肿,或用抗菌素打针、输液,最后切开引流,这样就形成了瘘管,难以愈合。有时红肿自行破溃,同样长久不愈。 发生于中老年妇女的浆乳,是导管扩张,导管壁退行性改变所致。病灶还可多处发生,形成多个瘘管,甚至彼此相通,乳房千疮百孔。就很像。 肿块如果离乳头较远,与皮肤发生粘连,就很像乳癌。 所以应当了解浆乳,不要延误诊断,争取一次性治愈。
浆细胞性乳腺炎应该如何预防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预防1、妇女应每年定期做,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阴部的卫生。应注意保持乳头乳晕区的清洁,适当帮助清除分泌物,避免穿过紧的上衣和乳罩。3、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浆细胞性乳腺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乳腺炎症,因其炎症周围组织里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而得其名。该病是因乳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分泌功能紊乱,乳头和乳晕下大乳管内含脂质类分泌物积聚,引起乳管扩张,以后积聚物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不断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主要的并发症是性疾病、乳腺炎等
点击查看更多与《》的相关文章>>
相关疾病百科推荐
我的奇葩同事分享经验0
9158房间管理分享经验0
兔妈30分享经验1
suxiaoyu44分享经验0
涞水车美汇分享经验0
博思特国际广告分享经验0
找Q肿分享经验0
′认真你就输分享经验0
hemaomao1分享经验0
三皮大叔super分享经验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浆细胞乳腺炎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