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语文教学应着眼于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03:17:4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官方公共微信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年01期
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摘要】:正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能够更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根据教学的发展来发展的,应该着眼于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上来,是的学生在阅读学习的时候能够懂得一些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进而掌握更好的学习规律,阅读的核心是理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始终把学生的理解能力放到首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使得学生首先能够理解课文的意思,采用观察、分析的方法,使得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2【正文快照】: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能够更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根据教学的发展来发展的,应该着眼于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上来,是的学生在阅读学习的时候能够懂得一些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进而掌握更好的学习规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显智;[J];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于志强;[J];黑龙江教育;2000年06期
张云志;[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08期
马树青;[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10期
柳耀昌;[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郑香云;[J];前沿;2000年01期
朱琦;[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李云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0期
陆俊龙;[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吕艺君;[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秀莲;邵芝欣;;[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肖少芳;;[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杨梅;余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蒋丽俐;;[A];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刘绍著;;[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张建华;;[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张峰;张延丽;;[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柏洁;;[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周剑光;;[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朱燕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邹海燕;[N];学知报;2010年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成尚荣;[N];中国教育报;2013年
兴义市猪场坪乡石笋小学
秦忠凤;[N];贵州民族报;2014年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
王娟;[N];中国教育报;2014年
姜堰市运粮中心小学
宋基明;[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云南省师宗县教师进修学校
付泽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临夏市西关小学;[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
尹书锦;[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南通市实验小学
郁虹;[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杨明芬;[N];楚雄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进红;[D];西南大学;2010年
魏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慕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本友;[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兵姬;[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王张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叶军;[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黄立静;[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李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白倩;[D];湖北大学;2013年
于黎;[D];渤海大学;2014年
郭斐;[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葛煜斐;[D];扬州大学;2014年
王宁宁;[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考新形势下的语文阅读教学_参考网
高考新形势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李佰艳[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贯穿整个语文教学,高效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技能之一。高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逐渐加强,特别是2017年的高考大纲明确指出,原有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选一修改为必考内容,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可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逐步喜欢阅读、会阅读,这样能让师生从繁重的阅读教学中脱离出来,轻松地进行阅读理解,从而达到理想的阅读境界。[关键词]阅读能力;良好习惯;高效阅读阅读是一种普遍而持久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书面表达,很少关注阅读能力的提高;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多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剥夺了,因而当前的中学生阅读能力整体上看并不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考纲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讀二选一修改为必考内容,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让学生珍惜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时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在学习中我们应积极倡导个性化、多角度、多种类的阅读。一、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直接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更好地传授学生好的阅读方法,重视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1.重视课文教材文本的阅读学生自从进入学校学习以后,语文教材就是他们接触最多的阅读范本,而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多是经典名著和名人作品,因而更具有永恒的魅力,注重这些经典课文的阅读既可以提高知识修养,又可以陶冶情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却往往最容易忽视这一点,他们认为高考不考教材上的内容,越是教材的内容阅读时越是粗心大意,教学时一带而过,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得到提高,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读好教材。我们应大力倡导教材文章的经典阅读,而且要讲究阅读的方式方法,这样会取得明显的效果。2.提高阅读能力须大声诵读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每周一、三、五的中午都要进行语文午读。在同一时段内,班级全体学生都起立,高声诵读教师指定的内容,而且这个时间学生不可以默读,必须大声诵读,这样做效果很好,改变了多数学生读课文不张口的习惯,阅读对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独到的好处。3.语文课前要有五分钟课前演讲演讲的内容由语文教师在前一天布置,这样所有学生都有时间提前准备,这样的演讲学生能够抓住重点,教师也容易把握课堂,这样的演讲方式一直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整体阅读能力会得到提高。4.提高文本阅读的理解能力很多学生都有不好的阅读习惯,在读完文章后往往说不清文章的内容和重点,因而阅读表达题的解答时就会脱离原文,不着边际,导致考试得分不高。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初期应时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圈点勾画,这样才能“眼到笔到意到”,把文章重点词、句、段落勾画出来,学生心里面有了重点,解答问题时思考点基本就有了着落,这样的阅读习惯养成往往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二、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于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避免一言堂,在课堂教学中要点到为止,不要把教材文本细化到点的程度,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某些课文需要精读和细读,学生只有形成自己的体悟阅读能力,才能提高阅读水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养成多读的习惯任何人初接触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一下子全明白书中的内涵,有的内容一遍读完没有理解,就要读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阅读过程中的“精磨”。2.养成查资料的习惯要想养成良好的个人阅读习惯,一定要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从而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一些让自己疑惑的事,在阅读中也一样。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解惑,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这样在阅读求知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获得解决疑难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深化。3.养成勤问的习惯多问多请教是一种良好的个人习惯,世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通才,阅读过程中人人都可能有弄不懂的内容,可以去问他人,与他人就阅读感受进行交流和探讨,只有这样阅读水平才能够不断得到提高。三、高效阅读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增加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是对于新形势下的高考大纲要求来说还有一定的距离,要想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质的飞跃,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教会学生高效阅读。高效阅读从本质上说有别于传统阅读方式,从整体上看是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生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以规律化为基本途径、以量化训练为主要手段、以系统化为根本保证的高效阅读教学训练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对高效阅读的学习体会去指导学生阅读,这是因为学生虽然能够认真阅读语文教材上的素材,能在课余时间里增加阅读量,但是在考场上如何在最短时间里高效阅读理解分析、如何高效答题,这是师生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为此,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进行高效阅读显得尤为重要。1.引导学生知道人脑的优势,增强自信心人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每个脑细胞可生长出两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计算信息。人脑可储存50亿本书的信息,相当于世界上藏书最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0倍。人脑神经细胞功能间每秒可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次数达1000亿次。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人脑,每天可以记住四本书的全部内容。人类对于大脑的研究有2500年的历史,然而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仅有10%。2.教师应教学生高效阅读训练的方法在阅读前,教师应在三方面对学生提高要求:第一,形体操训练。包括头正、肩平、身正、足安。第二,眼操训练。包括定点凝视、眼球上下左右转动。第三,呼吸操训练。包括吸气和呼气。在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克服不良阅读习惯的训练方法:同学间互相监督,阅读材料时尽量杜绝出声、指读、摆头、复视、错行等不良现象,消除速读障碍。在训练快速记忆时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特征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和情景体验记忆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通用的高效阅读程序:一是文章(或书)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出处及出版时间,四是文章的基本内容,五是文章所涉及的重要事实,六是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和有争议之处(包括自己的不同见解),七是文中新思想及读后的启示。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高效阅读能力的测试。在教学生高效阅读的方法之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测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高效阅读训练一般都是当堂公布答案及评分标准,并在全班进行评比,对各项指标分数高、效果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这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钻研阅读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和阅读的品质,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马建平.高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祖国(建设版),2013,(10).[2]程汉杰.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责任编辑 冯 璐)
黑河教育的其它文章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怎样理解语文教学设计的概念变化
小三爱布丁252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创新是小学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一、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考(一)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以下简称 《标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1.突出儿童个性发展(1)对学生个性的尊重①语文教育正在转向以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②强调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③加强语文教育中道德价值和理想主义教育 ,强化人文修养的形成.④注重综合化、个性化学习,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化和个性化,以克服应试教育的缺陷.⑤加强学生个体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⑥重视课程的立体化和层次感,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⑦强调语文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⑧注重语文学习的现代特征,正视网络的影响.(2)学生个性的养成①确立语文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性教育观.②语文教育应重视人的主体性激发.③加强语文教育内容的整合.④转变教学设计方式.⑤强化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2.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1)语文素养的内涵《标准》中有意识地把 “语文素养”突显出来,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 “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教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2)影响语文素养形成的要素①不断提升人生境界.②不断完善思维品质.⑧不断内化心灵感悟.④不断拓展生活世界.⑤不断更新教育资源.(二)课程内容的拓展《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造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1.全新的课程资源观《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教师要树立全新的课程观.首先,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其次,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再次,逐渐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资源.2.课程走向综合化《标准》中提到的课程基本理念,特别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化.也就是说,语文教育不再单纯局限于以往的 “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3.课程走向生活和现代社会课程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种必然.过去的语文教材存在严重不足,无法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些教材的缺点表现在: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忽视儿童的学习与心理规律;完全以成人的观点选择内容,忽视知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知识内容相对陈旧,没有反映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成果;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个性.《标准》的制订和颁布为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一种新的可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从以往不同的角度重新探究语文教育和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三)学习方式的变革1.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性学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首要的特征,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1)从时空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可增加学生个别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全班讨论、学生当小老师和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2)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 “工具”,即教会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3)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的探究精神,即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2.发挥协同效应,合作性学合作性学习主要模式有: (1)共同学习模式. (2)团体探究模式.(3)结构方法模式.(4)互为指导模式.3.以问题为中心,探究性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以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贴近社会和生活,体验性学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性学习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参与.第二,重视直接经验.5.发挥自身特长,个性化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能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个性化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四)教学评价的革新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2.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3.强调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4.强调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5.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实施新课程,小学语文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一)小学语文姓 “语”,更姓 “人”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语文学科这一特性出发,我们不难看出,语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为 “人”服务,即求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且是语文素养与儿童内心的充分和谐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小语姓 “语”,更姓 “人”.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以下几种意识:一是 “倒三角”意识.多年来,小语教学第一位的是知识,其次是能力,再次是由语文学习所进行的思想教育.现在恰恰是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将这个 “三角形”倒过来,即第一位的是人的一般发展,其次是语文能力,最后是知识.二是多元智能意识.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智能类型是多样的,而且不同的智能在不同的学生个性中表现不尽相同.多元智能观充分尊重了儿童的差异,科学地解释了儿童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有利地支持了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三是 “人文合一”意识.阅读,我们要引导儿童用心体验.作文,要引导儿童先积淀生活.说到底,儿童的语文学习当以 “励其心志”为最高境界,这也是小语姓 “人”的重要依据.(二)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主导贵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 “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总的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教学上的一种追求.但是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是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越充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关键就是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展的 “场”.一是开放的 “场”,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推动儿童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二是活动的 “场”,即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只有如此,中国儿童所欠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才可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三是情境的 “场”.一段时间以来,情境教学也红火过,也失落过.但细细品味,情境教学最为合理的要素,并不完全是情境本身,而是围绕情境形成了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教材等相互作用的 “场”,从而极大地刺激儿童的学习兴趣,推动儿童的发展.如,异班级交流日记,异班级是情境,但它同时构成了两个班级学生互相刺激、相互作用的 “场”.再如,学习 《赤壁之战》、《长征》时,适时播放有关 《三国演义》、《长征》的电视剧片段,也构成了学生与教材及电视作品互相作用的 “场”.因此,情境 “场”的创设、选择是一门很高的学问,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三)从母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积累,减少头绪,彻底改变少、慢、差、费的现象,切实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儿童的母语学习是有基础的,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以及儿童的语文学习应该从零开始的观点是极其有害的.由此,作为母语学习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就是要重视积累.积累包括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情感,而积累语言又可拓展为积累字词、佳句、篇章以及篇章的样式和写法.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重视积累,积累精品,儿童胸中有墨,就会厚积薄发.因此,当今语文教育过于重视语文学习的显性成果,忽视儿童潜能积淀的做法是短视的,也是有害的.另外,重视积累,特别提倡儿童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重视儿童语文学习的过程.重视儿童语文学习实践,就要加强语文学习的整体性,改变单一的篇章式教学为板块式结构,即儿童对语文的学习和感受,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立体的.如 “春天来了”这一主题板块,有写春风、春雨的现代文,有描写春光的古诗词,以及在春天里玩耍游戏等等,这样一组内容,学生所涉猎的、感受的以及思维方式的训练,绝不是哪一篇文章所能带来的.当然,语文学习就其母语教育的规律绝不止这些,我们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切实提高儿童语文学习效率. 三、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集中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指出:现行课程已经暴露出观念滞后、内容陈旧、结构单一、评价偏重学业成绩等诸多弊端.只有以全新的观念建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课程,才能从根本上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一)新课程的建构着眼于人的发展21世纪是以知识的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际竞争,关系到民族兴旺发达.邓小平曾说过: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优势是任何国家也比不了的.因此,小语新课程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以促进儿童主动地、充分地、和谐地、全面地发展为基本理念,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因为如此,小语新课程打破了以往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的所谓的语文学习的知识体系,不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全面成长.正是坚持了以人为本,新课程提出了语文学习的四项目标:一是运用各种方法、多种策略生动活泼地识字,扎实地写字;二是用背诵、听读、朗读、活动、观察搜集信息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积累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和儿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并获得初步的整体感悟;三是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相机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培养倾听的态度和语言实际表达能力;四是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获得乐趣,建立其自信心,培养民族情感和现代意识,树立广阔的时空观,使其创造性得到尊重和发展.纵观新课程语文学习的四项目标,我们不难看出,它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它强化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即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识字、写字,要积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发展思维和语言.应该说语文素养和语文知识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从人与语文学科的关系提出的,而后者则是单纯从语文学科提出的.语文素养对于一个人的生活、生存、发展是必需的,可以说它影响着人的生命质量,因此,人的语文素养越高越好.但对于语文知识,人们是无法穷尽的,也是没有必要完全掌握的.比如说新课程教材中有一个《对子歌》:云对雨,雪对风,春夏对秋冬.山对水,竹对松,柳绿对花红.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对对子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并初步感受对偶这种汉语言修辞的高妙,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应该说,它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对子的平仄规律、词性特点等语文知识,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它强化了民族情感的熏陶.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可见,对于儿童民族情感的培养,小语新课程义不容辞.仅以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例,教材设置了以汉字 “六书”为依托的字理识字,以大量古诗为载体的韵语识字,就是要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充分体认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再有,教材系统地安排了充满民族情感的现代文,如 《九九歌》、《二十四节气歌》、《精卫填海》、《过年》等.其中 《过年》这首诗歌是编写组创作的,内容如下:梅花俏,瑞雪飘,南疆北国迎春到.春联写吉祥,酒杯盛欢笑,爆竹声声闹春潮.红灯挂,锣鼓敲,华夏同唱步步高.诗中 “梅花”、“瑞雪”、“春联”、“酒杯”、“爆竹”、“红灯”、“锣鼓”,是过年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就会打下 “华夏”的底子.3.它强化了现代意识的培养.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如果没有现代意识,那他绝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一个民族的观念,如果不能与时代同步,那同样也不能成为强盛的民族.小语新课程着力培养儿童的现代意识.一方面,它以具体的篇目所蕴含的现代主题,给学生以熏陶和影响,如 《猴子捞月亮》的实践意识,《乌鸦和狐狸》的明辨意识,《三个小板凳》的自信意识,《两只小鸡》的自强意识,《小小的希望》中的环保意识, 《书痴》中的学习意识等等.另一方面,它强化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人的开放性思维,这在课后的训练中有精心的设计,如针对 《夜宿山寺》中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提出了问题:“天上有人吗?”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4.它强化了学生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指的是儿童兴趣、爱好、习惯、意志、态度等.如果说已有课程从学科知识出发,首先设定的是儿童要学习的知识,然后考虑这个知识能培养什么能力,以及这一知识能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新课程则首先关注儿童的一般发展,然后思考促进儿童一般发展的知识和能力.这个变革在语文学习的四项目标中最为突出,在教材的编写中也有明显体现.如预备课 《我是小学生》中特别关注了儿童读书、写字习惯的培养;再如书后练习都设计了活动性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程的建构遵循了母语学习规律语文学习是母语教育.母语的习得从出生开始,母语思维与生俱来.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化,它具有整体性、灵动性、形象性、表意的丰富性及模糊性和音韵美等特征.1.因为汉语以字为单位,汉字是音形义统一体的方块字,所以,识字是母语学习的任务,并应继承和发展以韵语识字为主的传统做法.2.因为汉字有四声平仄,汉语有抑扬顿挫,因此,应该继承和发展传统教育中属对、炼字的训练,并重视朗读、诵读的经验.3.因为汉语表意的丰富性、模糊性、灵活性,因此,应重视多读多写的经验,继承和发展在阅读中 “悟”的传统经验.4.因为汉字与汉语文章具有十分鲜明的整体性特征,因此,要重视整体积累和整体表达的读写经验.针对以上母语学习的基本特征,新课程对儿童语文学习的基础进行了重新界定.一是识字.关于识字,小学阶段要让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一类字能认,能写,会用,二类字则只要求会认,会用.教学中要从识字特点出发,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识字.二是积累.关于积累,应该包括篇章 (含写作样式、语言)、生活、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积累.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篇章积累.而古诗词在汉语文中是篇章精华的浓缩,是汉语文思想美、艺术美、语言美的集中体现.积累应该是反刍式的,而不是硬灌式.因此,教古诗时一定要废止字句章讲解、思想艺术分析的教学模式,只要让学生多读、背诵下来即可,有些地方不懂没关系,重要的是学生今后不断地感悟.三是灵性.关于灵性的培养,是当前教学中相当薄弱的.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不同的想法、看法,不要否定孩子的意见与答案,确定错误时要巧妙引导,切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思维的积极性;要充分地鼓励、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教学中提倡幽默感;要把课上得自然,生动,有趣,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根据课堂上学生随时出现的各种疑惑或兴趣改变事先的教学设计.因此,在小语新课程具体建构中,为了积累精品,我们把古典诗词作为韵语识字的载体,目的是 “取法乎上”.再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灵性,每册教材都编入了一则中外经典幽默漫画,引入了字谜识字,并设计了诸多开放性问题.比如说 “日”字加一笔,打一字,是字谜识字,又有开放性,这个字可以是 “白”“目”,也可以是 “甲”、“由”、“申”,还可以是 “田”、“旦”、“旧”.总而言之,新课程对于母语学习规律的关注,是革命性的,有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三)新课程的建构关注了儿童的学习特点一门好的课程,必须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然而,我们的心理学大多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缺乏对我们本民族儿童学习心理的深入探究.新课程的建构,要充分关注儿童的学习特点,即让我们的课程适应儿童的学习,而不是让儿童适应我们的课程,并最终实现儿童的主动发展.1.趣为先导.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如果我们的课程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像蝴蝶恋花一样,徜徉其间,乐此不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新课程教材或彩色套印,图文并茂,或图标指示,饶有兴趣.有的课后练习设计了识字、写字、读词等诸多内容,采用了游戏、活动的方式,如摘苹果、走迷宫、涂色彩等,符合儿童喜欢活动的天性,保证了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语文学习.应该说,新课程的构建,十分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2.思维形象.低年级儿童主要是形象思维.这种思维特点决定了新课程不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能力的形成,必须加强直观,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搭桥铺路.比如新课程中识记一类字,要会认,会写.但由于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不关注字义.怎么关注字义呢?新课程不是要求教师按照字典上干巴巴的解释灌输给学生,而是采用字理识字等方法,让学生由具体事物到古体字再到现代字的演变过程来理解字义.再如新课程设计了情境识字,情境识字注意事物以及现实生活同汉字间的联系,增强了儿童学习的直观感受.再比如,生字表以虚格的方式出现,写字以虚实格加以规范,都考虑到了低年级儿童思维形象性这一特点.3.长于背诵.儿童时期是记忆的最佳期,背诵的黄金段,而且儿童时期的积累具有抗遗忘倾向.因此,新课程教材在每一册都有几首古诗,即使是现代文,也增加了韵文,如 《雪地里的小画家》、《九九歌》、《过年》、《二十四节气歌》、《青蛙写诗》、《打开小窗》、《花名歌》、《问大自然》、《朋友》等.就是在课后巩固生字练习中,也增加了韵文的含量,如 《五个胖娃娃》、《赶集》、《春雨》等等.这样,儿童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背诵佳作,一定会厚积薄发.4.痴于想象.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儿童乐于想象,在他们的头脑中有无穷无尽的童话.著名数学家高斯说过,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创造.因此,新课程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征,强调了对学生灵性的培养,尤其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这一思想不是在具体的选文中,在 《童年的问号》、《问银河》、《问大自然》中都有体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