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or 180 300 拍手机微距拍摄技巧怎么样

欢迎来到慢慢买! &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慢慢买客户端
适马(Sigma) 17-70mm f/2.8-4.0 DC MACRO OS HSM 微距变焦镜头
价格区间:¥2080至¥3388
优选评价:4.7分
全网共有 1887 人评论 &
& 类目排名第
品牌:上市时间:2011年12月镜头类型:变焦镜头镜头用途:微距镜头镜头卡口:多机型卡口最大光圈:F4.0滤镜口径:72mm
为了更准确的显示价格和是否有货信息,请设置收货地址
纤巧的体形,优异的光学性能,自带微距功能,整体高质优雅,很好的实用性。
纤巧的体形,优异的光学性能,自带微距功能,整体高质优雅,很好的实用性。
sigma旗舰店
【苏宁自营 正品行货】覆盖所有常用焦距,带您体验真正的微距摄影,高性能紧凑设计 APS-C专用大口径标准变焦镜头!
【苏宁自营 正品行货】覆盖所有常用焦距,带您体验真正的微距摄影,高性能紧凑设计 APS-C专用大口径标准变焦镜头!
【苏宁自营 正品行货】覆盖所有常用焦距,带您体验真正的微距摄影,高性能紧凑设计 APS-C专用大口径标准变焦镜头!
【苏宁自营 正品行货】覆盖所有常用焦距,带您体验真正的微距摄影,高性能紧凑设计 APS-C专用大口径标准变焦镜头!
适马(Sigma) 17-70mm f/2.8-4.0 DC MACRO OS HSM 微距变焦镜头怎么样?看看下面购买过的网友怎么说!
326人参与评分
购买过此商品?
跳转到&&页
和适马17-70mm同类商品推荐
最低¥1638 最低¥3655 最低¥4179 最低¥9399 最低¥1799 最低¥8280 最低¥6768 最低¥3999 最低¥2380 最低¥6298 最低¥2499 最低¥3899
最低价:¥4450
最低价:¥2000
最低价:¥3699
最低价:¥4398
最低价:¥2750
最低价:¥2199
最低价:¥2899
最低价:¥2130
最低价:¥4299
最低价:¥3655
1 2 3 4 5 6 7 8 9 10
最低价:¥8280
最低价:¥9399
最低价:¥3655
最低价:¥1638
最低价:¥4398
5秒注册就能立刻拿返利
本站支持京东、国美、苏宁、卓越网、库巴、新蛋等12家商城的返利
扫描下载慢慢买APP
全网比价 省钱专家微距精品 适马全幅180/2.8 MACRO OS HSM评测
发表时间: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 杨硕
责任编辑: Sure
&&&&&&& 日,适马推出了具有1:1放大倍率的全画幅微距镜头,该镜头采用了19片14组的镜头结构,且加入了3片豪华的FLD镜片(近似于萤石的光学特性)。内置9片光圈叶片,相信能轻松拍摄出柔美漂亮的焦外影像。同时,还拥有惊人的1:1微距放大倍率。近日无忌评测室拿到了这款份量不轻的180微距,一起看看这款镜头表现如何。
主要规格指标
镜头型号:
DG EX 180/2.8 APO MACRO OS HSM
发布日期:
厂家推荐价格:
卡口类型:
对焦系统:
HSM、浮动内对焦
镜头结构:
非球面镜片数量:
FLD镜片数量:
镜头焦距(mm):
最大光圈(f/):
最小光圈(f/):
等效135焦距(mm):
13.7(SD1:9.0)
光圈叶片:
最大放大倍率:
最近对焦距离(m):
滤镜直径(mm):
专用遮光罩、APS-C遮光罩转接环
外观尺寸(DxL)(mm):
&&&&&&& 我们看到这款镜头使用了3块FLD镜片,FLD镜片是特低色散镜片的王牌,拥有特别高的光线透射能力,与一般光学镜片比较,FLD镜片对光线传递拥有极低折射率及超低色散的出色表现,也有效处理高反常色散;除此之外,FLD镜片有效消除其它一般光学镜片不能解决的〝二次色差〞现象,大大提高抗色散及消除色差能力、大幅提升影像质素。具体表现如何,后文样片揭晓。
共13页&&&1
周关注度:8241
周关注度:6989
周关注度:6326
周关注度:6241
周关注度:6879
周关注度:6573
周关注度:6541
周关注度:6357>> 少见Vivitar威达55/2.8Macro微距镜头-Nikon接口,1:1微距
少见Vivitar威达55/2.8Macro微距镜头-Nikon接口,1:1微距
品种:单反相机-单反相机
属性:单反镜头,,年代不详,,其他材质,,其他镜头,,其他品牌,,日本,
简介:少见威达较牛的微距镜头,尼康接口。带1:1的微距,很少见,最近对焦距离达0.25米。成色见图,镜片通透,无划痕,有轻微霉灰,功能正常
拍卖历史档案 (出价1次)&&&&&
商店【钱老多小商铺】“单反相机”目录下其他拍卖商品: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单反相机 >> 少见Vivitar威达55/2.8Macro微距镜头-Nikon接口,1:1微距
Copyright &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最好为,IE5.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中国收藏热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客服电话:8, (白天接听:9:00-17:00)微距摄影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
微距摄影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在摄影中,涉及到一个放大率的概念,这个概念与影象的复制比率有关。复制比率是被摄体实际大小与影象大小之间的数字关系,通常用冒号两边的数字来表示:
[影象大小]
: [被摄体实际大小]
通常将左边或者右边的任何一个数字归为1,一般表示为:1
: X / X : 1,前者含义是[被摄体实际大小]是[影象大小]的X倍;后者含义是[影象大小]是[被摄体实际大小]的X倍。
比如标记为:
1:10:表示被摄体实际大小是影象大小的10倍,或者说影象大小是被摄体实际大小的1/10;
1:1:表示被摄体实际大小等于影象大小。
根据放大率,微距摄影可以细分成近距摄影和超近距摄影,这个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的定义是:
近距摄影:放大率在1:10~1:1;
超近距摄影:1:1~6:1;
超过此倍率,就开始进入了显微摄影的范围了。
这里有两个基本距离:镜头节点与胶片平面之间的距离V
/ 镜头节点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U。
如果放大率小于1:1:则
如果放大率大于1:1:则
放大倍率用
M 来表示:
= [影象大小] / [被摄体实际大小]
普通镜头加附件进行微距摄影的光学性能问题:
一般的摄影镜头,是按拍摄距离大约为焦距的100~500倍来进行优化设计的,在这样的拍摄距离,镜头表现是最好的,各类像差得到很好的平衡。偏离这个距离时,各类像差的平衡被破坏,因此镜头的表现能力也会随之降低。特别是像场弯曲,表现得极为明显。
有效光圈系数f问题:
镜头上标记的光圈系数
值,是指镜头的拍摄距离在无限远时的数值,当镜头的拍摄距离小于无限远时,实际有效值会增大。假定镜头上标记的f值为f∞,则实际有效f值就是: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放大倍率很低时,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大倍率拍摄时,就要考虑这个影响了。比如放大倍率为1时,有效f值就是2f∞了。
对于有TTL测光的照相机,这样的变化是可以自动补偿的,配合专用的TTL闪光灯也同样可以自动补偿。但是对于使用非TTL/没有测光/没有专用TTL闪光灯的照相机而言,这种补偿需要考虑。
拍摄微距用的附件:
由于微距拍摄时影象的放大倍率比较大,对调焦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需要一些专用的微距附件才能有效地进行微距拍摄工作。
1、:其作用是精细调焦;
2、三脚架;坚固的三脚架在拍摄微距时几乎是必备用品;
3、;可以方便地进行微调。
镜头前端的工作距离:
每支镜头上都标记有最近对焦距离,这个距离是被摄体到胶片平面的距离,也就是包含了镜头长度和几乎全部的机身厚度在内。在普通摄影中,由于镜头长度和机身厚度与拍摄距离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微距摄影中,镜头长度和机身厚度与拍摄距离就比较接近了,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此时考虑最近对焦距离的意义已经不大,重要的是镜头前端工作距离。
如果镜头前端工作距离足够的话,有如下好处:
1、布光方便;
2、不干扰活动或者敏感的被摄体;
3、可以在镜头前端加入需要的附件,比如环形微距闪光灯、滤光镜等。
拍摄微距用的人造光源: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在大倍率微距拍摄的情况下,镜头的有效光圈急剧缩小,相应的快门速度也急剧下降。完全依赖自然光来拍摄,许多场合下都会造成拍摄失败的,所以需要人造光源的帮助。
1、普通闪光灯;这类闪光灯是闪光灯头与控制电路合并在一起,如果灯头是固定的,就不太适合用于微距拍摄;但如果灯头可以上下摆动的(一般是0~90°),比如有些灯头可以下摆-7°,也可以用于放大倍率不大的微距摄影场合中。用插在机顶的闪光灯进行微距拍摄,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避免镜头对闪光的遮挡?如果镜头前端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够长的话,很容易使画面的下部出现阴影,整个画面的曝光不均匀;
2、;这类闪光灯的闪光灯头与控制电路是分开的,闪光灯管连接在镜头前端,控制电路部分则插在机身热靴上,中间通过软线连接。这类闪光灯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地控制闪光,而且照明比较均匀;一些环型闪光灯的例子可以参见【】
3、微距闪光灯;这类闪光灯与环型闪光灯类似,区别在于灯头,可以参见【】
4、:离机闪光实际上就是利用闪光灯连线将普通闪光灯用于微距拍摄,离机有两种方式:有线和无线。无线需要特定的机身和特定的闪光灯配合,不容易实现;但是有线离机闪光就比较容易实现。如果购买了TTL离机闪光灯连线,就可以实现离机TTL闪光控制。
一些常用微距附件可以参看:
比较理想的微距拍摄装备:
<font color="#、专用高素质的微距镜头
<font color="#、专用的环型闪光灯
<font color="#、坚固的三脚架
<font color="#、灵活调节的微距架
<font color="#、用于精细调焦的弯角取景器
<font color="#、减少机身震动的快门线
拍摄微距的手段:
这是最好的方式,特点是像场平直和有足够的反差,但主要缺点是价格比较昂贵。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专用微距镜头有三类焦距:标准镜头、中焦和长焦,常见焦距是50/55/60mm、90/100/105mm、180/200mm。这些镜头的最大放大倍率都可以达到1:1和在无限远合焦,可以作为普通摄影镜头使用。而一些专用的微距镜头,比如和Minolta AF 1X-3X/1.7-2.8 Macro,这些都是特殊的微距镜头,最小放大倍率都是1:1,最大放大倍率达5:1/3:1,不能作为普通摄影镜头使用。
选购何种焦距的微距镜头?是一个比较困扰的问题。但是这些微距镜头的一个特点是:镜头焦距越短,最近对焦距离也就越短。
如果常用于翻拍的:建议购买短焦距的,特点是最近对焦距离比较短,翻拍架不用伸很高就可以翻拍幅面比较大的平面物;如果用于户外拍摄花卉/昆虫,由于对焦距离比较近,容易干扰被摄物和布光困难;
如果没有特定目的:建议购买中焦距的,这样可以兼顾翻拍与人像摄影;
如果喜欢户外微距摄影的:建议购买长焦距的,特点是最近对焦距离比较长,在户外拍摄花卉/昆虫比较容易布光,同时不干扰被摄体;但是在翻拍时比较困难。
使用专用微距镜头时,一个容易困扰的问题是有效光圈的显示。前面已经说明了:在近摄时,有效光圈会减小。在一些品牌的机身上(比如Nikon)可以显示有效光圈,一些则不能。对于使用TTL设备/测光的方式而言,可以不用关心这些光圈系数的变化;但是如果使用外接的非TTL设备(比如非TTL环形闪光灯),这个有效光圈的变化要考虑,否则会造成曝光不足。
一些有关专用微距镜头的文章可以参看:
近摄皮腔/近摄接环是连接在机身与摄影镜头之间的一个附件,其作用是拉开镜头主点与焦点平面的距离,以达到放大摄影的目的。
近摄皮腔与近摄接环的使用方法一样,区别在于前者的放大倍率可以连续调节、后者只能有级调节。
市场上有多种近摄接环出售,原厂的不多而且比较昂贵,但是副厂的就比较多,价格相对低廉,现在常见的是Kenko品牌的,这些近摄接环的机械加工精度都是很好的。
常见的近摄接圈是按套出售的,一般为一套3节,长度各不相同,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放大倍率来选择。
近摄接圈可以分成两大类:有/无光圈拨杆连接,前者可以光圈连动,后者就不行了。一般带光圈拨杆的近摄接圈还根据卡口不同装备了相应的电气触点,以保证TTL内测光能够起作用。
对于不同的镜头,到底使用多长的皮腔/接圈才能达到自己需要的放大倍率呢?根据前面所述,放大倍率可以这样计算:
= [皮腔/接圈长度] / 镜头焦距
理论上讲,使用近摄皮腔/近摄接圈,任何镜头都可以用于微距摄影。但是要看到,使用400mm焦距的镜头,如果需要达到1:1的放大倍率,那么皮腔/接圈的长度就需要400mm长!显然这个组合是不现实的。
另外,如果手中的接圈长度为50mm,若接入50mm的标准镜头,放大倍率就达到1:1了;若接入24mm的镜头,放大倍率就超过2:1。
有光圈拨杆的近摄接圈(从左到右:M
AF口、C/Y口、PKA/AF口、MD口)
无光圈拨杆的近摄接圈(Konica
Minolta AF口近摄接圈
PKA/AF口近摄接圈
连接方法:将镜头取下,将近摄皮腔/近摄接圈接至机身,再将镜头拧在皮腔/接圈上的卡口处。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
<font color="#、光圈有连动和不连动之分,对一些机型测光起作用;如果用原厂皮腔可以光圈连动,但价格太高了;
<font color="#、对于AF机身和AF镜头,在放大倍率比较高时,由于进光量不足,即使有AF传动机构,AF也往往迟缓和失效;
<font color="#、对焦时,如果放大倍率确定后,靠移动机身来粗调焦,调焦环微调;对焦时应将光圈全开,拍摄时再手动收光圈;
<font color="#、放大倍率可调节,达1:1以上;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font color="#、大光圈时有明显的场曲现象,收缩光圈的效果不很明显
<font color="#、如果没有测光,要加以曝光补偿,补偿系数按(1+M)2来计算;
<font color="#、成像质量只与镜头有关。
通过反接接环可以将镜头安装在机身上,反接接环的结构是一边为卡口,用来连接在机身另一边为公螺纹,用来连接镜头。
市场上出售的反接接环大多都是如下的两种形式,区别不大,主要是厚度的区别。
这也是一种廉价的微距附件,使用上稍微麻烦些。
连接方法是将镜头取下,将反接接环接至机身,再将镜头拧上反接环的螺纹上。
反接接环的特点是:
<font color="#、镜头调焦环基本不起作用,靠移动机身来调焦;
<font color="#、光圈不连动,对一些机型测光起作用;对焦时全开光圈,拍摄时手动收缩光圈;
<font color="#、反接的镜头焦距越短,放大倍率越大;
<font color="#、大光圈有明显的场曲现象,收小光圈后明显改善;
<font color="#、有枕形畸变;
反接环的厚度各有不同,实际相当于在机身与反接镜头之间加入一个近摄接环,所以镜头反接也可以与近摄皮腔/近摄接环配合使用,以求得到更高的放大倍率。
这是一种使用最为简便和比较廉价的方式,在镜头前段加入一块/多块凸透镜。这些透镜称为“近摄镜”,英文为Close-up,有多种口径,一般都是一套3片,每片的屈光度是不同的,多数都是+1、+2和+4。屈光度越大,对焦距离越缩短,放大倍率就越大。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
<font color="#、机内TTL测光起作用,光圈可连动;
<font color="#、如果使用AF机身+AF镜头,依然能够在有限的距离里实现AF;
<font color="#、可根据需要加多片;
<font color="#、对焦时,先移动机身粗调,再用调焦环微调。如果要得到最大放大倍率,将调焦环置于最近处,移动机身;
<font color="#、镜头焦距越长,放大倍率越大;
<font color="#、大光圈处成像差和反差低,但收缩光圈明显变好;
<font color="#、成像质量受到近摄镜片的影响。
其实这种方法就是方法四,不同的是使用摄影镜头来代替近摄镜片,前者成像要比后者好,但前者的实际镜片直径小,所以只能用长焦镜头来做主镜头。
这种方式需要一个双头公螺纹的附件,叫做对接接圈,这个附件很少有出售,所以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制的。
连接方法像使用滤光镜一样,将对接接圈接到主镜头(简称正接头)上,再将需要反接的镜头(简称反接头)接至对接接环上。
这种方式的使用特点是:
<font color="#、正接头上的变焦环和调焦环都起作用,变焦环不单起放大倍率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影响焦点;对焦时也要移动机身;
<font color="#、正接头上的调焦环起对焦作用,反接头的调节环基本不起作用;
<font color="#、如果反接头是50mm,正接头的焦距不能短于150mm,否则会有暗角甚至只出现圆形像场;反接头焦距越短,正接头的焦距就需要越长;
<font color="#、对同样的反接头而言,正接头的焦距越长,放大倍率越大;
<font color="#、对同样的正接头而言,反接头的焦距越短,放大倍率越大;
<font color="#、放大倍率在1:1以上。这是一种开始超脱微距摄影的起点,如果正接头焦距为210mm,反接头焦距为28mm,其放大倍率就达到7.5:1以上;
<font color="#、由于放大倍率大,要精细调焦,这点很困难;
<font color="#、收缩正接镜头光圈的效果不如收缩反接镜头的光圈好;在收缩反接镜头光圈时,由于反接镜头的收缩是有限的,会涉及到像场的问题。所以这两者的关系需要通盘考虑。
正接头:210mm
反接头:50mm
正接头:210mm
反接头:50mm
正接头:210mm
反接头:50mm
正接头:210mm
反接头:50mm
增距镜、近摄接圈、镜头反接的组合,可以使放大倍率有极大的提高,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尝试。
如果同时拥有增距镜和近摄接圈,与增距镜的配合有不同的方式,比如:
1、[镜头+增距镜]+接圈
= 焦距变成2倍的镜头 + 接圈:这样的组合获得的放大倍率小于
[镜头+近摄接圈],同时由于加入了增距镜,使组合镜头的素质下降,所以这样的组合不建议使用;
2、镜头+近摄接环+增距镜:这样的组合可以快速地提高放大倍率。
微距镜头+增距镜的效果可以参看:
在方法三中提到的近摄皮腔/近摄接圈的前面镜头是普通摄影镜头,但是这些普通摄影镜头的特点是像场不平直,在高倍率放大摄影中,这个现象极为明显。但是暗房的放大镜头的特点是像场平直,如果将这类放大镜头通过某个附件连接到近摄皮腔/接圈上,其效果远远好于普通摄影镜头。
下面的例子是拍摄555香烟盒的标记,可以看出,放大镜头在f/2.8的表现已经与普通镜头的f/16的表现一样了。
接Rodenstock&
50/2.8 APO-Rodagan-N
一些变焦镜头上有专门的微距挡位,比如早期的28-85/3.5-4.5有专门的最大放大倍率为1:4的微距挡位。但是由于设计的不同,微距挡位可以分别在长焦和广角端来实现,各有优缺点:
在广角端实现微距:容易产生球面像差,所以拍摄时应该尽量使用小光圈;
在长焦端实现微距:容易产生像场弯曲,所以在拍摄立体的物体比较合适,但是翻拍就不太好。
这两种实现方式的透视感也是不同的。
长焦端微距
广角端微距
下面是四种方式的比较,结论是:在任何情形下,用微距镜头是最好的,像场平直而且有足够的反差。
对于非专用镜头而言,针对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结论:
一、对于翻拍而言,此时要求的是像场平直:
镜头倒接最好:反差也足够;
其次是近摄镜片:但是反差比较低,要收缩光圈;
最次的就是近摄接圈+镜头正接:像场不平直,光圈收缩后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但是这个场合与所用镜头有关;
二、对于拍摄立体物体而言,此时要求的是反差:
最好是镜头倒接和近摄接圈+镜头正接:像场虽然不平直,但是有足够的反差;
最次是近摄镜片:反差明显比较弱,需要收缩光圈。
50/2.8 Macro
100/2.8 Macro
<font color="#/1.2
+ 近摄接圈
100/2.8 Macro + 2X
<font color="#/1.4反接
&+ 反接接环
100/2.8 Macro
+ 近摄接圈 + 2X
&+ 近摄接圈
变焦镜头(长焦端)
+ 标头反接
&+ 4D近摄镜片
变焦镜头(短焦端)
+ 标头反接,,最精彩的内容尽在泡泡网
&&Copyright &
PCPOP, All Rights Reserved 泡泡网 版权所有
求鉴定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距镜头拍人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