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的危害生态学期末判断题

&&&&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Ⅻ,319页,(6)页图版字 数:印刷时间:开 本:纸 张: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6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生态学期末复习题74-第9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74-9
64.什么是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它们之间的关;答: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功;65.什么是景观连接度?它对景观功能的重要意义是;答:是指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它;66.什么是中性模型?;答:是指不包含地形变化、空间聚集性、干扰历史和其;67.全球变化的主要现象和研究领域有
64.什么是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景观功能是指景观结构与生态迷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结构与功能是动态发展的基础。
65.什么是景观连接度?它对景观功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是指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它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景观功能是通过景观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得以表达,而景观连接度是反映景观结构联系的指标,因此,景观连接度是景观功能体系的重要内容。
66.什么是中性模型?
答:是指不包含地形变化、空间聚集性、干扰历史和其他生态学过程及其影响的模型。
67.全球变化的主要现象和研究领域有哪些?
答:①温室气体浓度增加;②全球气温升高。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地表年均温升高0.3-0.6度;③海平面上升。据估计,在过去的100年间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0-25cm;④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⑤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68.你认为目前全球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后果?
答: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呼吸和分解。温度和生长季长度是制约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全球变暖使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物提高生产力,而使高温、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②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根据IPCC的分析,假如地表气温上升2-3.5度,气候带将向高纬度地区迁移1度,向高海拔地带迁移100米。导致生物群落的迁移和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布;③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环境变化的速率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④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物种组成的改变显然使生态系统结构产生重大变化;⑤生态系统的功能;⑥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包括:1.微观层次生态生理学2.生态系统动态的研究3.大范围生态与环境监测。
70.你认为该如何减缓全球变化?
答:①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颗粒物的形成。其核心是控制化石能的消耗。途径:提高化石能的能效;开发其他形式的能源。②生态系统管理。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类社会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使其适应并管理环境。③减缓变化的机制,包括技术、管理、法律和教育几个层面进行。
7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及保护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保护意义:在现代农业育种中,作物与家畜的遗传多样性更具特殊意义;目前,在部分牿的用途不明,它们中许多是人类粮食、医药等宝贵的后备资源。(待补充)
72.假设你主持规划建立一个新的自然保护区,你将如何规划?步骤是什么?
答:建立一个新的自然保护区,其关键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保护的对象是什么?在哪里保护?怎样进行保护?据此,我们可按以下步骤来规划自然保护区:①对保护对象进行评估,包括与保护对象有关的其它生物的评估;②对保护区进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调查;③确定保护区的面积,以及规划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外围隔离等内容;④制定相应管护计划;⑤制定保护区的中长期保护计划。
73.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它包含了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S226;1.公平性原则:即代际公平、代内公平&S226;2.持续性原则:调整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费标准。&S226;3.系统性原则: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
历年硕博生态学试题之问答题
1、简述碳、氮、水循环
2、从竞争和资源利用方面论述外来植物对生态系统潜在的影响
3、干旱植物的适应机制
4、举例说明3S技术在植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5、光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有哪些特点?对动物和植物各有什么生态作用?
6、解释“耐受性定律”,并举例说明在环境保护研究中的作用。
7、评述几种(至少3种)当前流行的种群调节学说。
8、用种群消长数学公式或曲线图结合文字讨论两物种竞争的过程和结果。
9、概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测定的常用方法。
10、请自选一个生态系统,说明其主要结构和功能。
1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12、试述种群两种进化动力的关系。
13、简述变温对生物的生态作用。(15分)
14、阐述风的主要类型以及风的生态作用。(15分)
15、阐述种群的基本特征。(20分)
16、简述种群的Logistic增长模型及其生物学意义。(15分)
17、阐述我国陆生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25分)
18、阐述水生群落演替系列的基本过程和特点。(15分)
19、阐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5分)
20、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10分)
21、什么是生态旅游?有何特点?(10分)
22、概述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10分)
23、太阳光的主要光谱成分有哪些?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于什么类型的光?
24、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
25、简述中性假说(total neutrality hypothesis)的主要内容。
26、自然状况下,岛屿中的物种―面积关系是什么?如何表达?
27、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过程?
28、试述植物是如何通过调节根系吸水和叶片蒸腾来保持其体内水分平衡的。
29、描述Lotka-Volterra的种间竞争模型并解释其意义。
30、一般说来,热带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于温带地区,试述其原因(或主要假说)。
31、全球碳循环的主要过程。
32、绘图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和基本特点。
33、试论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34、试分析野生生物管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35、试述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36、比较三种演替理论模型的异同点。
37、试论“冷血生物―温血生物(cold-blood vs warm-blood)&,&同温生物―异温生物(homentherm vs poikilotherm)&,&内热生物―外热生物(ectotherm
endotherm)&三对术语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38、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10分)
39、简述Raunkiaer生活型系统。(8分)
40、简述阿利规律(Allee’s law)。(8分)
41、什么是种群的瞬时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10分)
42、试述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8分)
43、试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8分)
50、叙述从环境条件极端恶劣的岩石表面开始的自然群落演替过程。(10分)
51、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你认为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区中的土著居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8分)
述r-k理论的具体内容并依据该理论说明如何保护珍稀濒危物种。(20分)
述地带性植被的分布规律。(18分)
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并依据你所掌握的相关生态学原理提出对有害生物入侵的防治对策。(12分)
55、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简要说明之。
56、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简要说明两种增长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57、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
58、简单叙述单元顶极、多元顶极和顶极格局三种理论,并比较三者间的异同点。
59、为什么生态系统是个热力学系统?能量如何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60、什么是缀块-廊道-基底模式?如何区分这三类景观结构单元?
61、比较人类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持人类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62、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试举例说明其在生态学研究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63、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模式主要有哪些?你理想中的生态旅游模式应有什么内容?如何布局规划?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初步的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方案。
64、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15分)
65、以植物或者动物为例,阐述下面两个问题(20分)
(1)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66、互利共生是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您的观察对互利共生现象作一分析说明。(15分)
67、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0分)
68、谈谈地球上植被的地带性规律,即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10分)。
69、试论述温室效应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20分)
70、试论光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71、动物的领域性有哪些规律,捕食对被捕食者有何生物学意义
72、生物的多样性随纬度变化的学说有哪几种,请简述之
73、各举一例说明气体型循环物质与沉积型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循环有何异同。
74、什么是Gaia假说,你认为这个假说有什么意义
75、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生态学理论依据是什么
76、说明各种渗透压稳定动物适应水体生活的调节机制
77、说明MacArthur的岛屿物种数量的平衡说
78、举一个水体生态系统,说明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79、以任一模型研究说明种间竟争的可能结果,并说明与高斯假说有何不同?为什么会
有这样结果
80、简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81、简述种群增长的类型
82、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83、简述生物多样性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途径
84、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替趋势
85、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并论述温室效应(此指全球温度上升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
86、列举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87、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88、种群年龄结构的概念及类型
89、两种生态对策对比
90、种间关系的类型
100、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101、概述物质循环的一般过程及主要类型
102、试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103、简述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型
104、简述种群存活曲线的类型
105、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106、简述生物入侵的危害及控制途径
107、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化趋势
108、阐明全球氮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氮,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对生态效应
109、种群空间格局的类型及其特征
110、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
111、生活型与成层现象
111、列举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
112、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分类
113、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分支、并谈你对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理解
第二章 大气环境
1-1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1 大气的结构 记住各层的高度以及相应的气象特征。
2 大气的组成
1-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与发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即可,不必死记。
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记住主要的自然来源与人工来源。
3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
记住伦敦型烟雾与洛杉矶型的比较,记住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
A气溶胶状污染物
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IP)。
B硫氧化物(SOx)
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过程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过程。本身毒性不大,但参与的酸沉降的形成,被视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
C氮氧化物(NOx)
主要是指NO1、NO2,人为源中2/3来自汽车等流动燃烧源,1/3来自固定源的排放。自然源则主要是生物源。主要危害也是酸沉降。
即CO和CO2,除少量为天然源外,大部分为人为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主要危害是能引起全球性环境的异常演变,
E碳氢化合物(HC)
通常是指C1-C8可挥发的所有碳氢化合物中非甲烷烃类NMHC,天然源主要是植物释放的萜烯类化合物(65%),人为源来自汽油燃烧、有机物焚烧、溶剂蒸发、石油蒸发和运输损耗、废物提炼及卤素化合物。主要危害是引起光化学烟雾。 1-3大气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1当前受到关注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硫化物污染、氮氧化物污染、光化学烟雾、酸雨及臭氧层的变化。
2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3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4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B日变化曲线
地理条件:天气晴朗、高温低湿、逆温、风力不大;污染源条件:污染排放。
NO向NO2转化是产生“烟雾”的关键;碳氢化合物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了解其简单机制。
1-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1气温垂直递减率与温度层结
2大气稳定度
逆温的类型
3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翻卷型、锥型、平展型、上升型、熏蒸型。
4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
5大气扩散系数的确定
1-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1主要控制技术
烟尘控制技术:干式、湿式、电除尘、过滤除尘
SO2净化技术:燃料脱硫(洗选---加氢或脱碳---重金属催化脱硫)、燃烧脱硫(石灰洗涤,氨法、Ca(OH2)喷雾干燥)、流化床燃烧脱硫、吸附净化(活性炭)。
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严格控制空燃比,三效催化剂。
2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B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C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D改变燃料构成
F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大气环境标准
了解即可。
2-1水体环境概述
A了解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
2-2了解天然水的水质
略记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C各种类型的天然水质
降水、河水(影响因素)、湖泊、地下水
2-3水体概念及水体污染
记住水体及水体污染的定义
2-4水体污染源与污染物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生态学期末复习题74等内容。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以及研究目的。 、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以及研究目的。 答:...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暂无评价 3页 免费 生态学期末复习试题 4页 1下载券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17....  生态学期末试题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生态学期末总结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名解: 1.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 决定该种生物...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 2. 一、填空(0.5/1) 经典生态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可分为个体生态学、_种群生态学_生态学、群落生 态...  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_农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3 最小因子,耐受限度(1 个) 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 ...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1. 生态交错带在生态系统间生态流流动中所起的作用? 所有生态系统间生态流流动都...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全资料_农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  生态学期末复习_生物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中科院生态学试卷(1997)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 1. 协同进化 8. 生态演替 二、简述题(任选三题;每题 14 分)...  生态学试题 67页 免费 《普通生态学》试卷 (试题... 17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p&本专业内容,这个涉及到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种群是如何自调节的。简要回答下。&br&&/p&&p&在自然界中,捕食者是可以通过调控植食动物种群和行为,进而影响植被恢复。但是,捕食者不存在的情况下,气候波动与植食动物种群内部的竞争,也都可以削减植食动物种群,避免植被被吃光。&/p&&p&因此,肉食动物的存在,对于植食动物的调控和植被恢复,是一个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就好比春晚上的舞蹈,年夜饭上的凉菜。&/p&&p& 举个例子:&/p&&p&在大航海时代,帆船有60%的运力,用于保存食品。在漫长的海上,新鲜的红肉尤其难得,因为牛羊鲜肉太容易腐烂啦,而且船上放太多的草料养牛羊也不现实。所以,海员多吃牛肉干。英国皇家海军水手吃的牛肉干,比这些水手的年龄还大。即使军官能自费掏腰包买肉食,也是要在离港半月内吃完。&/p&&br&一些水手,就把羊放生在大西洋航线的小岛上。这些小岛植被茂盛,羊在上面自然繁衍,船只经过时候,可以猎杀一部分羊,用于鲜肉补给。然而,在现代航运时代,水手们再也不需要猎杀这些羊群进行补给。这些羊群在小岛上,不再会被捕杀。那么,他们会不会无限繁殖,把岛吃的光秃秃的?事实上并没有,羊群和植被实现了一种动态平衡。羊群一直在波动,岛上的植被依然繁茂。&br&&br&&p&这是因为,野生食草动物同时受到三个方面的调控,即气候波动,自身内部的竞争(即负密度制约),人类或者捕食者的捕杀作用。&/p&&p&在气候方面,干旱、酷寒等灾害自然会淘汰弱的个体。比如,在高纬度地区的驯鹿幼体,在第一次越冬时候,有时候能够损失总量的90%。气候的影响是不可捉摸的。有时候,强壮个体也会被逆淘汰。有一年春天,我观测的马群中,强壮的马纷纷脱毛;弱的马还披着冬毛,因为他们没有足够营养储备,换毛比较晚。结果,来了一场倒春寒,下了一场大雪,脱毛的裸体的强壮马,冻死不少;没换毛的弱马,一个没少。&/p&&br&&p&尽管气候对草食动物种群的影响很重要,但是负密度制约效应更加有意义。负密度制约是指,动物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慢的效应。也就是说,在草食动物种群中,每个个体都会和其它个体竞争食物等资源。种群密度小的时候,种内竞争少,动物繁殖的资源多,种群增长快。种群密度越大,种内竞争越强,动物繁殖后代的难度就越大,种群增长速度趋缓。当种群密度逼近环境承载总量时候,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总量开始震荡。&/p&&img src=&/v2-c59cb37ef5e1d053cb87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c59cb37ef5e1d053cb874_r.jpg&&&br&&p&负密度制约是一种负反馈作用。类似于烧水,水冷了,就加把火;水沸了,就关小火。一般来说,气候和密度制约就可以维持草食动物和植被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得植被不至于退化。&/p&&br&&p&负密度制约是如何实现的呢?食物资源竞争是显然的。种群密度大了,植物就不够吃了。动物挨着饿了,就营养不良,在灾害中容易死,生育能力也下降。其次就是高密度种群更容易受到疫病杀伤。有意思的是,某种兔子,在高密度种群下,兔子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劣变,比如血压升高,猝死的概率变大。&br&&/p&&br&&br&&br&&br&&p&转发我一个旧文吧。&/p&&p&&a href=&///?target=https%3A//mp./s/TYFOB8JMAdh7hfqUWa0nz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植被退化是因为狼被打完了么?&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这个链接里,我写的很完善。&/p&
本专业内容,这个涉及到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种群是如何自调节的。简要回答下。 在自然界中,捕食者是可以通过调控植食动物种群和行为,进而影响植被恢复。但是,捕食者不存在的情况下,气候波动与植食动物种群内部的竞争,也都可以削减植食动物种群,…
跟燃烧军团入侵有关。
跟燃烧军团入侵有关。
这真是多了去了,虽然澳大利亚因为环境不太好所以动物的绝对种数不多,但毕竟与世隔绝数千万年,特有种的比例相当高,在知乎倒是列不完。&br&&blockquote&澳大利亚拥有超过 378 种哺乳类动物、828 种鸟类、4,000 种鱼类、300 种蜥蜴、140 种蛇类、2 种鳄鱼以及约 50 种海洋哺乳动物。其中超过 80%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蛙类为澳大利亚所独有。&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就列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吧&br&比如国徽上面的两只:袋鼠与鸸鹋&br&&img src=&/8d1a7dd0f413abb10d8d24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8d1a7dd0f413abb10d8d24_r.jpg&&袋鼠与沙袋鼠家族一共有55种,一般看到的是大袋鼠属(&i&Macropus&/i&)里的,其实我也分不清它们的区别。&br&虽然里面画得一看就知道是善类,然而袋鼠并没有画里的温驯&br&&br&&img src=&/b11f6b4487439bdaf6c482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你瞅啥?”&br&“瞅你咋地?”&br&&img src=&/effe66eb0396824_b.pn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effe66eb0396824_r.png&&“来咱俩唠嗑唠嗑……”&br&&img src=&/ea7e3f36591e0ade97a6a2b170bcf3e2_b.jpg& data-rawwidth=&962& data-rawheight=&6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2& data-original=&/ea7e3f36591e0ade97a6a2b170bcf3e2_r.jpg&&&img src=&/50ed4a0dbbc24bc87fbf23_b.jpg& data-rawwidth=&806&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6& data-original=&/50ed4a0dbbc24bc87fbf23_r.jpg&&&img src=&/1dae1aff2c29c4_b.jpg& data-rawwidth=&962& data-rawheight=&7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2& data-original=&/1dae1aff2c29c4_r.jpg&&珍爱生命,切莫随意与袋鼠交手。&br&&br&当然还要看知乎的朋友们亲身体验:&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被袋鼠暴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X 是种怎样的体验&/a&&br&&br&接着说鸸鹋 &i&Dromaius novaehollandiae&/i&&br&&img src=&/4c4b9db2accb49e2ae9cc73416a0ccdc_b.jp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6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4c4b9db2accb49e2ae9cc73416a0ccdc_r.jpg&&冷艳的鸸鹋君&br&&br&鸸鹋曾经跟人类打过一仗,被称为鸸鹋战争(the Great Emus War):&br&&blockquote&澳大利亚人民在1932年的时候控诉澳洲特产鸸鹋种群数量太多,成天到处溜达,导致当地食物与淡水匮乏。为了创建和谐社会,澳大利亚军队向鸸鹋们开战了!军方向参战部队总共配发了两挺机枪和1w发子弹,士兵们拿着这两挺机枪冲锋陷阵,对着鸸鹋们扫射。澳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但是鸸鹋们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轻巧的躲着子弹。战果必然不靠谱,一星期只打死了几只鸸鹋,而澳军的弹药几乎耗尽。澳军长官当时就震惊了,下令全军撤退,最终鸸鹋获得了胜利。&br&&/blockquote&不过这只是一场战役,而人类已经赢下了这场战争,在鸸鹋战争之前已经有两个种的鸸鹋被人类灭绝,在上世纪60年代又干掉了1.4万只鸸鹋,食物链顶端可不是吹的。&br&&br&终于在后来,鸸鹋被加入法律保护,大家终于认识到鸸鹋的重要意义,非常感动,开始养殖起鸸鹋来。&br&&br&结局1:&br&&img src=&/56a38fcdaf76b695c2241e2adb575c5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结局2:&br&&img src=&/c5cd6a1fa7f5ba27885fed_b.pn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c5cd6a1fa7f5ba27885fed_r.png&&&br&袋鼠结局1:&br&&img src=&/1ea85d86cd83d2_b.png&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1ea85d86cd83d2_r.png&&&br&袋鼠结局2:&br&&img src=&/9c9e7798dcbbb3bc5623_b.jp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9c9e7798dcbbb3bc5623_r.jpg&&&br&袋鼠&鸸鹋共同结局:&br&&img src=&/70d023a20d6d08dbbec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0d023a20d6d08dbbec7_r.jpg&&&a href=&///?target=http%3A//.cn//.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澳大利亚袋鼠鸸鹋肉汉堡正式开卖&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果然还是人类会玩。&br&&br&当然不开玩笑,除了养殖场里被利用那些,还是有数千万的袋鼠与鸸鹋在野外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他们的动物保护做得不错。&br&&br&说句题外话,鸸鹋的蛋挺漂亮:&br&&img src=&/61cb7f5fb519b9c19ff7c_b.jpg& data-rawwidth=&886&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6& data-original=&/61cb7f5fb519b9c19ff7c_r.jpg&&------------------&br&说完国徽上面的两种,再说说别的&br&辈分最老的自然是原兽亚纲单孔目仅存的三种:鸭嘴兽、长吻针鼹、短吻针鼹,都是几千万年历史的长者,哺乳纲里的活化石,所以外观和结构在今天的我们看来都略为奇葩。&br&&img src=&/e924c8d4c2cbf8bdd7027d7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924c8d4c2cbf8bdd7027d7a_r.jpg&&鸭嘴兽 &i&Ornithorhynchus anatinus&/i&&br&&br&&br&&img src=&/a14f10c7f60e5eb59942a5bfc0db3849_b.jpg&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a14f10c7f60e5eb59942a5bfc0db3849_r.jpg&&短吻针鼹 &i&Tachygolssus aculeatus&/i&&br&&br&&br&&br&&img src=&/ebee2c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6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bee2c_r.jpg&&长吻针鼹 &i&Zaglossus bruijni&/i&&br&&br&别觉得它们好欺负,先别说针鼹身上的刺,单孔目的家伙都是有毒腺的,野外见到还是谨慎为上。&br&&br&--------------------&br&&br&然后是后兽亚纲,其实就是有袋动物,因为南美与澳洲都与大陆隔开了,所以有袋动物才得以苟延残喘,是真斗不过有胎盘动物。虽然南美后来又接上去了,不过好在相接处比较狭窄,不至于把有袋动物灭绝掉,当然还是要受点打压的。&br&&br&150多种有袋动物里超过140种在澳大利亚。&br&&br&&img src=&/e46ca6c62b0a232da33f4afbe56d181a_b.jpg& data-rawwidth=&493&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3& data-original=&/e46ca6c62b0a232da33f4afbe56d181a_r.jpg&&袋食蚁兽 &i&Myrmccobius fasciatus&/i&&br&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日啖白蚁两万只。&br&&br&&img src=&/19b58ddc935e9d6c7ac4a05cd86f03bc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19b58ddc935e9d6c7ac4a05cd86f03bc_r.jpg&&兔耳袋狸 &i&Macrotis lagotis&/i&&br&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新兴萌物,跟兔子没啥关系只是趋同进化。&br&&br&&img src=&/1c1c186a332210ddd3da02d9d80e024d_b.pn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6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1c1c186a332210ddd3da02d9d80e024d_r.png&&树袋熊 &i&Phascolarctos cinereus&/i&&br&虽然说人们更愿意叫它考拉,嗯这名字可爱点。著名萌物,反应弧超长,睡神,一天睡17~20个小时来分解桉树叶的毒素和避暑,没攻击性。这都能不灭绝证明澳大利亚是真的安全。&br&&br&顺便一提它们的食物桉树也是本土品牌,不过后来引种到差不多100个国家,现在中国也很常见了。&br&&br&&img src=&/a7a712f7a4d06ea38c60df3d4e90df30_b.png& data-rawwidth=&1202& data-rawheight=&8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2& data-original=&/a7a712f7a4d06ea38c60df3d4e90df30_r.png&&短尾矮袋鼠 &i&Setonix brachyurus&/i&&br&还是萌物,分布于澳洲西部和南部,亲近人类,然后差点被人类活动搞灭绝了。&br&&img src=&/822cca1cc330b564af0d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822cca1cc330b564af0d_r.jpg&&来张自拍,kira~ ☆&br&&br&&img src=&/069f26a52e31d4eb116c_b.jpg& data-rawwidth=&653&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3& data-original=&/069f26a52e31d4eb116c_r.jpg&&斑袋鼬 &i&Dasyurus maculatus&/i&&br&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及东北部,看着可爱然而发情时会变成暴力强奸犯。&br&&br&&img src=&/a013dcbfc59d370c42b0b0d08742fae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a013dcbfc59d370c42b0b0d08742faeb_r.jpg&&塔斯马尼亚袋熊 &i&Vombatus ursinus&/i&&br&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挖洞能手,跟真的熊比起来脾气好多了。&br&&br&&img src=&/aefdcb19cab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efdcb19cabc_r.jpg&&&br&利氏袋鼯 &i&Gymnobelideus leadbeateri&/i&&br&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千万年的老妖。&br&&br&&img src=&/14921cd99caf16138b80cbefa517f916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14921cd99caf16138b80cbefa517f916_r.jpg&&&br&袋獾 &i&Sarcophilus harrisii&/i&&br&虽然说是食肉动物,不过大小问题让它显得一点不可怕。&br&&br&----------&br&再来点鸟类,澳大利亚一半的鸟类都是特有的。&br&&br&&img src=&/9a0fe1b22c437aadac47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9a0fe1b22c437aadac47b_r.jpg&&&br&双垂鹤鸵 &i&Casuarius casuarius&/i&&br&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北部,鸸鹋远亲,战斗力爆表。&br&&br&&img src=&/d20a73a5b278cc0aecdd8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20a73a5b278cc0aecdd82_r.jpg&&黑天鹅 &i&Cygnus atratus&/i&&br&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与南部的湿地中,文艺作品常用演员。&br&&br&&img src=&/c67d4ac12f22df72a447b6e337c1eff5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c67d4ac12f22df72a447b6e337c1eff5_r.jpg&&小蓝企鹅 &i&Eudyptula minor&/i&&br&澳大利亚南部和新西兰都有分布,姑且当是特有种吧……英文名非常直白就叫Little penguin,也的确小。&br&&br&&img src=&/75a2bd1fcf777873cdd9ea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0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5a2bd1fcf777873cdd9ea7_r.jpg&&&br&黑背钟鹊 &i&Gymnorhina tibicen&/i&&br&俗称澳大利亚喜鹊(其实不算喜鹊),虎鲸同款配色,遍布澳大利亚的大江南北。&br&&br&&img src=&/7d0c057bb55d72fe09d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7d0c057bb55d72fe09d0_r.jpg&&华丽琴鸟 &i&Menura novaehollandiae&/i&&br&国鸟之一,虽然说“外观像竖琴”、“华丽”,只是我感觉不出来。&br&&br&&img src=&/ca51ad463c38a0352dfad8d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a51ad463c38a0352dfad8d0_r.jpg&&&br&笑翠鸟 &i&Dacelo Novaeguineae&/i&&br&国鸟之二,在澳大利亚东部比较多,出现于街头巷尾,一脸高冷。这小婊砸也是天生自带嘲讽技能:&br&&blockquote&&strong&@世界树之下的帕拉瑟利娅:&/strong&这小婊砸笑起来的时候可嘲讽了,有一次班上有个人摔倒了它就在那边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br&&br&&strong&@吃成球球球球球球球:&/strong&我感觉它压根不把人类放在眼里 _(:3」∠)_ 叫声像人笑……我觉得我晚上应该绕过这里 本来路上就没人 它要是一叫…&/blockquote&&br&&img src=&/dea4fed39aad_b.png& data-rawwidth=&1046& data-rawheight=&7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6& data-original=&/dea4fed39aad_r.png&&&br&壮丽细尾鹩莺 &i&Superb Fairywren&/i&&br&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澳大利亚鸟类观察及保育协会形象代言鸟。&br&&br&&img src=&/294b051b3a2b8b5b75aa9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94b051b3a2b8b5b75aa9c_r.jpg&&黑头矿鸟 &i&Manorina melanocephala&/i&&br&分布于东部的常见鸟类,委屈的小眼神。&br&&br&&img src=&/643fcf47156d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643fcf47156d5_r.jpg&&黑喉草雀 &i&Poephila cincta&/i&&br&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东北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那黑斑,在国内似乎被称为牧师鸟。&br&&br&&img src=&/69c02da499034bed091b97a863c36524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69c02da499034bed091b97a863c36524_r.jpg&&&br&鸡尾鹦鹉 &i&Nymphicus hollandicus&/i&&br&靠颜值和卖萌就能活下来的物种,原本遍布澳大利亚,现在遍布全球,萌萌哒。&br&&br&&img src=&/7a04bfbbfbae4a539bd7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7a04bfbbfbae4a539bd7b_r.jpg&&&br&阿得雷德玫瑰鹦鹉 &i&Platycercus adelaidae&/i&&br&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与塔斯马尼亚岛,红红火火。&br&&br&&img src=&/4bf3856e21fbad5c085cb2f995b14b4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4bf3856e21fbad5c085cb2f995b14b45_r.jpg&&鳞胸吸蜜鹦鹉 &i&Trichoglossus chlorolepidotus&/i&&br&比pis还绿,很常见的家伙。&br&&br&&img src=&/eb4b1ba40a8c63b97a38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eb4b1ba40a8c63b97a38_r.jpg&&东部玫瑰鹦鹉 &i&Platycercus eximius&/i&&br&这个色彩倒是比较缤纷&br&&br&&img src=&/903d82ee2babfe2d0b5d2da02f9848a7_b.jpg& data-rawwidth=&1130& data-rawheight=&7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0& data-original=&/903d82ee2babfe2d0b5d2da02f9848a7_r.jpg&&虹彩吸蜜鹦鹉 &i&Trichoglossus haematodus&/i&&br&没有最缤纷,只有更缤纷,健达缤纷乐,电视及显示器广告常用宣传鸟类。主要在澳大利亚北部,不过扩散到更北面的国家了。&br&&br&&img src=&/052e859b89b4ff57b901ea8e4ecfe937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052e859b89b4ff57b901ea8e4ecfe937_r.jpg&&虎皮鹦鹉 &i&Melopsittacus undulatus&/i&&br&原产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市场最爱。&br&&br&澳大利亚一共有55种鹦鹉,实在是贴不过来。&br&&br&接着说说爬行动物:&br&澳洲哪怕缺别的什么,毒蛇肯定是不缺了,澳大利亚官方网站说世界上最毒的25种蛇21种在澳大利亚,这句话我还没考证——不过至少毒蛇多是可以肯定了。&br&&br&&img src=&/db8d99cf54c773402dea4c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b8d99cf54c773402dea4ca_r.jpg&&内陆太攀蛇 &i&Oxyuranus microlepidotus&/i&&br&分布于澳大利亚中部偏东部的内陆,毒液质量保证,一小时后不死翘翘咬一赔三。&br&&br&&img src=&/f7ab5073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f7ab50735_r.jpg&&东部拟眼镜蛇 &i&Pseudonaja textilis&/i&&br&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中部及北部,嗯澳大利亚真是危险。&br&&br&&img src=&/622f6d8bdba50f08df31a78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622f6d8bdba50f08df31a78_r.jpg&&海岸太攀蛇 &i&Oxyuranus scutellatus&/i&&br&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沿岸,其实每条蛇我看着都差不多……&br&&br&&img src=&/c637c2ed280ceea1e1339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637c2ed280ceea1e1339_r.jpg&&虎蛇 &i&Notechis scutatus&/i&&br&英文名就叫Tiger Snake,很容易毒死人的货,反正没事别去打扰它们。&br&&br&&img src=&/bab1cc49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ab1cc49d_r.jpg&&红腹黑蛇 &i&Pseudechis porphyriacus&/i&&br&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虽然看起来比较危险但实际上一般被咬死不了,比上面那几种安全多了……相对而言。&br&&br&&img src=&/79657cdb21d25a82d42dcd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79657cdb21d25a82d42dcde_r.jpg&&鬃狮蜥 &i&Pogona vitticeps&/i&&br&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爬行爱好者们觉得挺萌的。&br&&br&&img src=&/a235d25fa479c67c8d4a2_b.jpg& data-rawwidth=&990& data-rawheight=&7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a235d25fa479c67c8d4a2_r.jpg&&蓝舌石龙子 &i&Tiliqua scincoides scincoides&/i&&br&看着好帅!&br&&br&&img src=&/d76b017b7ac04af631b1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d76b017b7ac04af631b1_r.jpg&&伞蜥 &i&Chlamydosaurus kingii&/i&&br&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浮夸的伞状皮膜是用来求偶或者应对威胁的。&br&&br&&img src=&/a4d891528feb0b6a8f32c_b.jpg& data-rawwidth=&1587& data-rawheight=&9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87& data-original=&/a4d891528feb0b6a8f32c_r.jpg&&澳大利亚棘蜥 &i&Moloch horridus&/i&&br&活在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的沙漠中,虽然样子奇葩了点不过其实对人无害。&br&&br&同学们,又到下课时间了,我先走啦~
这真是多了去了,虽然澳大利亚因为环境不太好所以动物的绝对种数不多,但毕竟与世隔绝数千万年,特有种的比例相当高,在知乎倒是列不完。 澳大利亚拥有超过 378 种哺乳类动物、828 种鸟类、4,000 种鱼类、300 种蜥蜴、140 种蛇类、2 种鳄鱼以及约 50 种海洋…
这是修改版的答案,修改说明放在最后吧。&br&直接上结论,辣椒“辣”的可以保证它只会被特定的动物(鸟类)取食,而其种子能够借助鸟类的粪便传播并发芽。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r&&br&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变异是生物不同性状的来源,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变异产生不同的性状,通过自然选择,那些拥有不利性状的品种就会被淘汰掉,有利性状得以保留,物种就进一步适应环境,既为进化。&br&&br&辣椒原产于墨西哥以及南美地区,它的“辣味”来源于辣椒素,这会使神经产生火烧一般的灼痛感。所谓“辣味”不同于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酸甜等其他味道,这严格来说不是一种味道,只是一种灼痛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会对辣椒素带来的这种灼痛感产生强烈的不适感。&br&&br&辣椒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最终保留下来的是这种含有辣椒素性状呢?&br&如果辣椒被哺乳动物取食,辣椒的种子(就是俗称的辣椒籽)经过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之后无法发芽,但是鸟类的消化系统简单,被鸟类取食之后随粪便排出的种子是可以发芽的。所以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那些不含辣椒素的原始品种不断被哺乳动物取食,而种子不能再次发芽,久而久之就灭绝了,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被淘汰了。而带有辣椒素的品种,由于哺乳动物不吃,基本只会被鸟类取食,而种子随鸟类的粪便排出后会继续发芽。这种含辣椒素的品种也就因此得以保留,历经长期演化之后,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辣椒。&br&&br&修改说明:&br&自己在初写这个答案的时候确实不够严谨,很多知友指正了,非常感谢。修改主要在几个问题上。&br&第一,所谓“辣味”并不能称之为一种味道,就是一种灼痛感。&br&第二,对于生物进化的过程而言,生物由于变异产生不同的性状。并不是生物主观意志想要有什么样的性状,才产生的。我在初写答案时,用了诸如“辣椒产生辣味是为了XXX”这样的表述,似乎给大家一种印象是辣椒自己有想法,想要变成什么样才变成那样的,这种表述是错误的,现在这些都已经修改。&br&&br&另外有两点补充:&br&第一,我在回答中用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有知友指出进化论本身是存在争议的。确实,达尔文进化论并不完备,现代进化学说对其做了修改和补充,但依然坚持了达尔文理论的核心观点,即“变异(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而自然选择主导进化的方向,是进化的动力”。所以我还是用了。&br&&br&第二点,很多人提到了觉得对鸟类会吃辣椒完全没印象。辣椒是明朝末年引入我国的。在原产地墨西哥和南美洲,这是就是一种会四处生长的本土植物,但对于我们而言算是外来物种,并且一开始就是就是作为农作物刻意培养种植的。从时间线上来说,明朝末年至今虽然也有了几百年时间,但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而言实在是太短暂了,所以辣椒作为外来物种,未能很好的融入我们环境中的食物链我觉得不奇怪。另外毕竟我们是作为农作物来种植的,是要收成的,种植者也不会允许它被其他动物取食。
这是修改版的答案,修改说明放在最后吧。 直接上结论,辣椒“辣”的可以保证它只会被特定的动物(鸟类)取食,而其种子能够借助鸟类的粪便传播并发芽。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变异是生物不同性状的来源,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变…
&p&这个问题很有脑洞啊
生物链要平衡。没有食肉动物怎么行,食肉动物这部分就空出来了,谁来吃点日益增多的食草动物?!bingo!食肉植物!
你想想大陆上遍布捕蝇草,猪笼草,茅膏菜(原谅我贫乏的想想力),你一出门,啪!被捕蝇草吃了!啪!掉洞里,洞壁光滑,下面全是骷髅!啪!被黏住,消化了!&/p&&p&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更新一下————————&/p&&p&上古文明:&/p&&p&几千光纪元年之前的上古时代,是一个恐怖的时代。那时候大型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还横行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我们草族的先祖还处于蒙昧的时代,虽然历经了蕨类,被子植物等,依然保守的使用光合作用。那个黑暗的时代,占据着整个世界的是人类,他们自称;被称之为上古文明。&/p&&p&由于不知名的原因,在知乎恶魔的诱惑下,突然所有生物成为食草动物。一时间大地一片杀戮,犹如割草机般席卷大地,血腥四溢。&/p&&p&数万年间的互相杀戮,大地之母的力量下降了,土地更加贫瘠;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和泥沼化遍布大地。&/p&&p&这几千个光纪年的沉寂,终于迎来了植物的大爆发。&/p&&p&中古文明:&/p&&p&光合作用作为低效的自养行为,成为植物的祖先和低等植物的特性。异养和自养共存的时代已经来临。&/p&&p&又经过数万年的进化,拥有神经脉络,地底下球茎进化类脑结构,通过化学气味促进了植物的交流(文明参考阿凡达的树),控制并与食草动物交流。&/p&&p&捕蝇草,猪笼草,茅膏草等通过一代又一代残酷而血腥化学争夺,建立其自己的国家和疆域。&/p&&p&一些食草动物被驯化,例如人类。通过化学畜牧,种实寄生,人类像蚂蚁畜牧蚜虫一样,畜牧着其他食草动物。定期的献祭活动保证了稳定的氮的来源。文明逐步诞生。&/p&&p&化学气味的文字化,最早将文明的科技逐代遗传下来。&/p&&p&藤甲文字,是目前最早的文明记载。藤甲之后出现的事昂贵但是轻便人皮纸;近代兽皮纸的广泛应用才推动了科技在低等植物件的传播。&/p&&p&藤蔓植物的王朝在这期间爆发。短寿命的植物在掌握大量科技应用后,疯狂成长,扩张几乎占据了整个星球。金属硅的发现是这个时代的贡献,为彻底摆脱光合作用,提供了可能。&/p&&p&大冰河纪的到来,让藤蔓王朝迅速覆灭;大量低等植物死亡,大型食草动物灭绝,局部人类灭绝。&/p&&p&近古文明:&/p&&p&巨大的王朝的覆灭,却点燃的食腐植物进化的征途。对腐殖质的分解和再生的应用,点燃了原始医学的火种。与人类文明不同的是,植物文明的科技是建立的化学的基础上的。信息素,气味等化学分析的应用逐步揭开蒙昧的迷雾。&/p&&p&编不下去了。评论区给点脑洞啊!~&/p&
这个问题很有脑洞啊
生物链要平衡。没有食肉动物怎么行,食肉动物这部分就空出来了,谁来吃点日益增多的食草动物?!bingo!食肉植物!
你想想大陆上遍布捕蝇草,猪笼草,茅膏菜(原谅我贫乏的想想力),你一出门,啪!被捕蝇草吃了!啪!掉洞里,洞壁光滑…
被和谐了,把大段补充的撕逼内容删掉。&br&这回管理员满意了吧&br&&br&补充:&br&评论有人说也也没回答题主的问题。&i&&b&有道理,我的错,我改&/b&&/i&,我现在补充我的回答。&br&1.进化是什么?进化不是变聪明,不是变强壮,更不是变得更像人。进化是物种变得更适应所处环境。进化树从未将终点指向人类。&br&2.猿类不是我们的祖先,而是与我们平行的物种。猿类为了更适应环境可以变得更强壮,也可以变得更矮小,甚至变得更像人类。但它永远也成不了人类。因为,它们早已在进化树上与人类的祖先分道扬镳。现在的猿类也许是更“低级”的物种,但不是更原始的物种。&br&&br&0000000零型分割线&br&&br&原答案:&br&我真是,对某些从贴吧组团跑到知乎刷纯在感的科盲表示无语。&br&什么叫书本之外的观点?出来个离经叛道的答案就叫用心回答&u&?&b&敢情你觉着其他答主都是在和你水着玩呢???&/b&&/u&&br&&br&敢问题主您赞同的所谓“用心”的那个回答里,它有辩证的验证过程吗?有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资料吗?没直接证据引用文献也行啊。你以为科学是小孩子相互吹牛扯皮想怎么说怎么来?几代人的论证实验你“认为不正确”就不正确了?&br&你俩还真是惺惺相惜啊。&br&&br&&b&&u&总有些人觉得自己是不出世的天才&/u&&/b&,几代人通过不断假设实验修正最后才成型的理论,你说推翻就推翻?质疑无成本则无意义。想要质疑某些东西至少要先粗略了解。有信口开河的功夫,不如去研读下真正的专业论述,哪怕是正经的科普都行。如果真的要质疑它,起码要找出它内在的逻辑错误。&br&&b&&u&术业有专攻,以一术为业,才称得上专业。而专业之中又有几人称得上权威?敢于质疑权威是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随意质疑权威则是无知与傲慢的双重体现。&/u&&/b&&br&&br&0零型分割线&br&&br&另附被题主视为唯一用心回答的答案,其他&b&&i&&u&“没用心”的答主&/u&&/i&&/b&看了想哭不?&br&&img src=&/b90cb87d77f9a711f9e93f85f59be003_b.pn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9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b90cb87d77f9a711f9e93f85f59be003_r.png&&&img src=&/c9ad497c71cc9dc4af94ba5a2c7dbfc2_b.pn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c9ad497c71cc9dc4af94ba5a2c7dbfc2_r.png&&
被和谐了,把大段补充的撕逼内容删掉。 这回管理员满意了吧 补充: 评论有人说也也没回答题主的问题。有道理,我的错,我改,我现在补充我的回答。 1.进化是什么?进化不是变聪明,不是变强壮,更不是变得更像人。进化是物种变得更适应所处环境。进化树从未…
&p&作为一名长期反对我大天朝政府的惯犯,在这件事上我非常支持政府的做法。&/p&&p&尼玛这个环保问题就是个坑,是制造业和竞争力下滑的欧洲试图抓住的差不多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想要通过这个政治正确的方式,要你们发展中国家,既做我的车间和工人,还要因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污染,给我交钱。&/p&&p&当然了,你要是那种被人卖了还在那里happily的给人家数钱的角色,就请继续吧。。。&/p&&br&&p&另外,德国之声的报道在这里:&a href=&///?target=http%3A///en/eu-china-fail-to-issue-joint-statement-due-to-trade-status-concerns/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en/eu-china-fail&/span&&span class=&invisible&&-to-issue-joint-statement-due-to-trade-status-concerns/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
作为一名长期反对我大天朝政府的惯犯,在这件事上我非常支持政府的做法。尼玛这个环保问题就是个坑,是制造业和竞争力下滑的欧洲试图抓住的差不多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想要通过这个政治正确的方式,要你们发展中国家,既做我的车间和工人,还要因为生产过程…
你对进化概念的理解有误,进化不是为了处于食物链顶端,而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并繁殖,进化为食肉动物相比食草动物能更好的生存并繁殖么?当然不是,根据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每传递过一个营养级将损失百分之九十左右,作为顶级的食肉动物,需要环境中有足够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所以食肉动物的种群数量远远不及食草动物,所以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捕食的威胁远远不及另一种相同食性的食草动物食草带来的竞争,所以食草动物自然没必要进化出尖牙利爪
你对进化概念的理解有误,进化不是为了处于食物链顶端,而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并繁殖,进化为食肉动物相比食草动物能更好的生存并繁殖么?当然不是,根据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每传递过一个营养级将损失百分之九十左右,作为顶级的食肉动物…
洋人也有标题党,文章明明说的是川普政策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安的标题却像是科学家政治表态。也麻烦以上各位答主看完新闻再答,否则被人吊成一串打脸就不美了。
洋人也有标题党,文章明明说的是川普政策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安的标题却像是科学家政治表态。也麻烦以上各位答主看完新闻再答,否则被人吊成一串打脸就不美了。
白鹤灭绝又近了一步。&br&白鹤,CR级别物种,这个级别的下一步就是野外灭绝。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种群越冬在中国南方,全球90%以上白鹤在鄱阳湖越冬,对鄱阳湖及其依赖(顺便说下,西部种群在伊朗越冬,数量1只,没错,就是只有一只)。白鹤冬季主要在鄱阳湖滩涂和浅水区觅食植物根茎和小型软体动物等。长时间的高水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并严重压缩白鹤的觅食区域,减少白鹤食物的数量。导致整个种群数量大幅下降。&br&除了白鹤,在鄱阳湖越冬的其他雁鸭类同样会受到影响,包括大天鹅小天鹅白额雁小白额雁豆雁等等几十种。&br&其他水生生物不了解,但是听说建坝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br&&br&另外,也希望大家通过邮件,电话,表达对修建大坝的反对意见。&br&&img src=&/v2-83bd0e81eba70cbeee0da2b3b3327dd8_b.png& data-rawwidth=&272& data-rawheight=&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2&&&br&其实很多讨论,大家都聚焦在筑闸是否有利于保护还是不修闸有利于保护,我觉得这个见仁见智,都可以拿来讨论,不过今儿看到条评论,觉得还是得挂出来晒晒,照你这么说,林业部,濒管办,森林公安是不是跨国资本主义的打手和帮凶呢?&br&&br&&img src=&/v2-e2b2ffe29b980b30294b7c_b.png&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1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v2-e2b2ffe29b980b30294b7c_r.png&&
白鹤灭绝又近了一步。 白鹤,CR级别物种,这个级别的下一步就是野外灭绝。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种群越冬在中国南方,全球90%以上白鹤在鄱阳湖越冬,对鄱阳湖及其依赖(顺便说下,西部种群在伊朗越冬,数量1只,没错,就是只有一只)。白鹤冬季主要在鄱阳湖…
&p&不知道写这个新闻的人会不会在剪指甲的时候说,指甲剪把他的身体一分为二。&/p&&br&&p&你从那张图就能看到裂缝的实际大小和走向了吧。&/p&&img src=&/v2-0dbaf9b56d71a85bcdaf51_b.png& data-rawwidth=&992& data-rawheight=&6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2& data-original=&/v2-0dbaf9b56d71a85bcdaf51_r.png&&&br&&p&首先,这是冰架上的裂缝,人家大陆好好的。第二,只是一个角上的,连横穿的机会都没有。&/p&
不知道写这个新闻的人会不会在剪指甲的时候说,指甲剪把他的身体一分为二。 你从那张图就能看到裂缝的实际大小和走向了吧。 首先,这是冰架上的裂缝,人家大陆好好的。第二,只是一个角上的,连横穿的机会都没有。
“&b&带你的孩子们去看珊瑚礁吧,到下个世纪末,它们将会统统消失。&/b&”&br&——某海洋学家&br&(该句话可能有点武断,然而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来源,烦请了解的知友告知。)&br&&br&1. 什麽是海洋酸化?&br&一图胜千言。如下:&br&&img src=&/771a2c6a4e80fef2b52af5dc37b16996_b.png& data-rawwidth=&1585& data-rawheight=&8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85& data-original=&/771a2c6a4e80fef2b52af5dc37b16996_r.png&&图1 红色是大气二氧化碳,深蓝色是海洋二氧化碳,青色是海水pH值(酸碱程度,越小酸性越强)&br&&br&伴随着大气人为二氧化碳的剧增,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到海洋中。大约由30%的大气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水pH值的降低,海水酸性增强的过程,称为海洋酸化。&br&&br&2. 为什么海洋会酸化?&br&海洋中存在基本的碳酸盐系统的平衡如下:&br&&img src=&/afe5a21dd588c_b.jpg& data-rawwidth=&754& data-rawheight=&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4& data-original=&/afe5a21dd588c_r.jpg&&&br&图中的箭头是个双向箭头,表明该平衡会随着条件的不同而移动,取决于平衡左右两边浓度的大小。&br&当海水中二氧化碳增加的时候,平衡向右方移动,倾向于放出更多的氢离子,因此海洋的酸性因此增强。&br&&br&3. 影响&br&&br&从图中来看,pH值自1990年以来“仅仅”降低 了0.05,未来估计也“只会”降低0.3到0.5。然而回忆一下高中化学,pH值是氢离子浓度的对数。每0.1的pH增加,氢离子浓度大约变化29%,这样看来变化就颇为可观了。&br&&br&而生物对于酸碱度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珊瑚礁及其造就的生态系统。&br&&br&珊瑚虫通过形成碳酸钙的骨骼,聚合成多丰富的珊瑚礁,为鱼类和其他的动物提供了生活的环境。而碳酸钙的溶解度随着酸性的增强会逐渐增强,也就是说海洋酸化会使珊瑚礁“缺钙”白化,甚至溶解。&br&&br&而珊瑚礁生态系统又是海洋中生产力最强的生态系统,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虽然仅占海洋面积的0.1%,然而约21%的海洋物种依赖于珊瑚礁生存。珊瑚礁受到海洋酸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300-3750亿元每年[1],乃至高达&b&1万亿&/b&(根据这个研究[2])。至于难以定量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以及包括其他受影响的生物(如海星、扇贝、甲壳类),&b&如果按照“高排放”的趋势发展下去,堪称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生态灾难。&/b&&br&&br&&br&这才有了开头某海洋学家的那句话。当然,现在就说酸化将摧毁珊瑚礁为时尚早,至少,我们还有机会挽救这些美丽而脆弱的东西。而公众的海洋认识是挽救和保护的基础。&br&&br&图片来自谷歌,侵删。&br&&img src=&/0ab255c558f784bfa724dd_b.png& data-rawwidth=&765&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5& data-original=&/0ab255c558f784bfa724dd_r.png&&丰富多彩的珊瑚礁系统[3]&br&&br&&img src=&/346e9c616a5f612b944a_b.pn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346e9c616a5f612b944a_r.png&&珊瑚礁白化(当然白化不仅仅是由于酸化,与海水变暖也密切相关)[4]&br&&br&&img src=&/26db6783be8cef6d442e4d_b.pn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26db6783be8cef6d442e4d_r.png&&浮游生物的甲壳受到酸化的影响而溶解[5]&br&&br&&br&参考文献:&br&[1] &a href=&///?target=http%3A//www.igbp.net/publications/summariesforpolicymakers/summariesforpolicymakers/oceanacidificationsummaryforpolicymakers66fcc9111f4.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igbp.net/publications/s&/span&&span class=&invisible&&ummariesforpolicymakers/summariesforpolicymakers/oceanacidificationsummaryforpolicymakers66fcc9111f4.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2] Brander, L.M., Rehdanz, K., Tol, R.S.J., Van Beukering, P.J.H., 2012. The economic impact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coral reefs.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3(1):1250002, doi:10.1142/ S0029.&br&[3] &a href=&///?target=http%3A//www.earthtimes.org/newsimage/ocean-acidification-threatens-coral-reefs_306.j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earthtimes.org/newsimag&/span&&span class=&invisible&&e/ocean-acidification-threatens-coral-reefs_306.j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4] &a href=&///?target=https%3A///url%3Fsa%3Di%26rct%3Dj%26q%3D%26esrc%3Ds%26source%3Dimages%26cd%3D%26cad%3Drja%26uact%3D8%26ved%3D0CAcQjRxqFQoTCNuv0fndrMgCFQIYPgodbVgMmQ%26url%3Dhttps%253A%252F%%252F%252F12%252Focean-acidification-a-hidden-impact-of-climate-change%252F%26bvm%3Dbv.Cd.cWw%26psig%3DAFQjCNEacvh4Qw_7JiCZCajWXxnI3w30Qg%26ust%3D261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url?&/span&&span class=&invisible&&sa=i&rct=j&q=&esrc=s&source=images&cd=&cad=rja&uact=8&ved=0CAcQjRxqFQoTCNuv0fndrMgCFQIYPgodbVgMmQ&url=https%3A%2F%%2F%2F12%2Focean-acidification-a-hidden-impact-of-climate-change%2F&bvm=bv.,d.cWw&psig=AFQjCNEacvh4Qw_7JiCZCajWXxnI3w30Qg&ust=261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5] &a href=&///?target=http%3A//ocean.si.edu/sites/default/files/styles/overview_main_688x475/public/photos/PMEL_Feely_dissolving-shells_main_1.jpg%3Fitok%3DTboPlgyZ&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ocean.si.edu/sites/defa&/span&&span class=&invisible&&ult/files/styles/overview_main_688x475/public/photos/PMEL_Feely_dissolving-shells_main_1.jpg?itok=TboPlgyZ&/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带你的孩子们去看珊瑚礁吧,到下个世纪末,它们将会统统消失。” ——某海洋学家 (该句话可能有点武断,然而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来源,烦请了解的知友告知。) 1. 什麽是海洋酸化? 一图胜千言。如下: 图1 红色是大气二氧化碳,深蓝色是海洋二氧化碳,青色…
无神论政权也批过基因遗传学,虽然没有了火刑架,但照样将坚持基因理论的科学家判处了极刑。&br&无神论政权还批判过相对论,直接将爱因斯坦定性为“反动”。&br&布鲁诺和瓦维洛夫都不过是极权、傲慢和权利斗争的牺牲品,无论他们面对的怪兽披着的是天主教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外衣。&br&我是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但我也知道对于有神无神,都是源于自己的观念和信心,而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br&这一形而上的信念如何其实并不影响对世界的科学探索,重要的是有对待世界的谦卑和内省。&br&如果只知道翻黑历史,那信什么的人才有资格去讨论科学哪?
无神论政权也批过基因遗传学,虽然没有了火刑架,但照样将坚持基因理论的科学家判处了极刑。 无神论政权还批判过相对论,直接将爱因斯坦定性为“反动”。 布鲁诺和瓦维洛夫都不过是极权、傲慢和权利斗争的牺牲品,无论他们面对的怪兽披着的是天主教还是马克…
1 大熊猫真的灭绝,对生态不会有什么影响,它所在的生态位,会迅速的被补上;&br&2 大熊猫灭绝后,它的遗传信息永远不可能再生&br&3 作为旗舰物种,大熊猫的存在,极大地庇护了秦岭和川西一带的森林和期间的各种物种,很难想象,要不是大熊猫,这些森林还能比较完好的存在&br&&br&最后反对楼上有人说的大熊猫肠胃不好,捕猎技能匮乏,性欲低下,在野外大熊猫的繁殖是挺顺利的,只要有足够的栖息地,且不是岛状分布,它们的数量不难恢复。过去说什么竹子开花熊猫饿死,主要是栖息地破碎了(被公路、农田、村镇等分割),熊猫很难从一个没有食物的地区迁徙到有食物的地区,至于当年热火朝天的救助熊猫,人工饲养一只熊猫国家有相应补贴的,所以,你懂的
1 大熊猫真的灭绝,对生态不会有什么影响,它所在的生态位,会迅速的被补上; 2 大熊猫灭绝后,它的遗传信息永远不可能再生 3 作为旗舰物种,大熊猫的存在,极大地庇护了秦岭和川西一带的森林和期间的各种物种,很难想象,要不是大熊猫,这些森林还能比较完…
这问题很简单啊,科学和宗教又不是水火不相容的。&br&&br&世界上万事万物,哪一样不在科学范畴内?&br&&br&你觉得梵蒂冈主教是宗教头目,不科学。那大教堂是不是用力学原理建起来的?教堂里的壁画是不是用美学原理画出来的?主教难道不吃农业科学种出来的作物,不穿工业科学织出来的衣服,连手机都认为“不宗教”而不用了吗?&br&&br&说白了,天主教又不是某教和某教,不像他们一样主张世界应该回到一千年前。你认为世界是宇宙大爆炸产生的,他认为世界是天主一杆子捅出来的,我还认为世界是渡鸦12345一个鞭腿抽出来的呢。分歧点只是在于这些玄而又玄的世界外的东西而已,这不妨碍他们用“科学”的观点去解读气候变化吧?&br&&br&在当前世界的所有宗教中,天主教应该是最讲究科学的了。一谈到科学,佛教徒就指着佛经说“这是佛陀在某某经里说过的,佛的智慧不可思议”,穆斯林和食饭教徒两眼一翻表示所谓科学统统是魔鬼的诡计,道教徒则飘然世外置之不理,只有天主教亲自出钱出力又是建大学又是养教授,结果在知乎上被搞成这个形象,真真是奇哉怪也。
这问题很简单啊,科学和宗教又不是水火不相容的。 世界上万事万物,哪一样不在科学范畴内? 你觉得梵蒂冈主教是宗教头目,不科学。那大教堂是不是用力学原理建起来的?教堂里的壁画是不是用美学原理画出来的?主教难道不吃农业科学种出来的作物,不穿工业科…
&img src=&/742d293cec81aa3651d4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4& width=&600& data-original=&/742d293cec81aa3651d4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br&北极冰盖确实在加速融化,而周边各国针对北极冰盖融化带来的地缘政治变化,早已开始加紧布局。目前的北极区域,正处于大规模开发之前的&strong&“战略准备期”。&/strong&&br&&br&要理解北极冰盖融化带来的地缘政治变化,还需要从人类对北极的开发史说起。&br&&br&人类对两极觊觎已久。相对来说,南极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个人、组织或国家想开发南极,政治压力非常大。但北极不同,北极被周边8个国家包围、分割,针对北极的开发,看起来是个无从回避,也不可阻挡的时间问题。&br&&br&但纵然如此,人类对北极的开发之路,却远称不上坦途。&br&&br&对北极的开发,始于15世纪中叶。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小亚细亚、巴尔干和克里米亚地区,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并征收重税,这一举措直接导致欧洲物价飞涨,尤其以亚洲香料、金银和丝绸等产品,价格暴增十余倍。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一些欧洲国家把视线投向海洋。我们熟知的大航海时代就这样来临了。哥伦波,麦哲伦,达伽马,朝着西方、南方驶去,发现了美洲,绕过了好望角,甚至完成了环球旅行,这些英雄被载入史册,更为全人类传颂。&br&&br&但在历史的角落里,还有一批勇者,他们怀着同样的英雄主义热情,扬帆北上,许多年后,他们有的被冻成木乃伊,有的尸骨风化破碎,有的葬身鱼腹,更多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br&&br&&blockquote&&ul&&li&&b&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b&,试图打通欧洲到亚洲的北航线,一去不复返;&/li&&li&&b&1594年,荷兰人巴伦支&/b&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北极航行,3年后被人发现死在一块浮冰上;&/li&&li&&b&1610年,英国人哈德逊&/b&驾驶帆船从英国直达加拿大东北部,22名船员,9人冻死,5人被土著所杀,1人病死;&/li&&li&&b&1725年,丹麦人白令&/b&受彼得大帝委托,探索亚洲的尽头,此后的17年里,包括白令自己在内的100多人死在路上;&/li&&li&&b&1845年,英国人富兰克林&/b&经大英帝国资助,带领128名船员乘2艘新式蒸汽机船再度北上,无人生还;&/li&&li&……&/li&&li&今天,我们打开任何一张地图,都能看到这些伟大探险家用生命拓展的视界,巴伦支海,哈德逊湾,白令海峡……&br&&/li&&/ul&&/blockquote&&img src=&/1b229b01b3a92faf9018d25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width=&500& data-original=&/1b229b01b3a92faf9018d25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br&死了这么多人,终于:&br&&br&&blockquote&&ul&&li&1878年,瑞典海军上尉&strong&路易斯.潘郎德&/strong&尔率领国际探险队,首次打通了&strong&东北航线&/strong&(大西洋经俄罗斯沿海诸岛,穿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的航线)&br&&/li&&li&1906年,挪威探险家罗&strong&德尔.阿蒙森&/strong&(他更为人所知的壮举是第一个抵达南极点)驾驶47吨小帆船“约阿号”抵达阿拉斯加,打通了&strong&西北航线&/strong&(大西洋经加拿大北部诸岛,绕过阿拉斯加穿白令海峡抵达太平洋的航线)&br&&/li&&li&理论上最为便捷的,通过北极点直接穿越北极的&strong&中央航线&/strong&,至今无法打通&br&&/li&&/ul&&/blockquote&&br&&img src=&/b697be5dbb6d99aecac517_b.png& data-rawwidth=&427& data-rawheight=&600& width=&427& data-original=&/b697be5dbb6d99aecac517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罗尔德.阿蒙森)&br&&br&尤为讽刺的是,历时四百年,耗尽无数英烈的生命才打通的这两条北极航线,每年只有几个月可以通航,而且航线上密布的浮冰,恐怖的冰山,几乎没有不冻港可以停靠补给,航线根本就无法商业化使用!&br&&br&是啊,北极有成群的鳕鱼、鲑鱼(三文鱼等),还有堆积如山的海豹海狗毛皮、高级的鲸脂香料,可然并卵?没有可用的商业化航线,人进不去,货出不来,全世界对北极抱有幻想的人心中的希望之火都逐渐黯淡了,沙皇更是一狠心720万就卖掉了阿拉斯加这个“破地方”。&br&&br&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极陷入沉寂,主要大国都把热情放在了大陆争霸,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又给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种子。&br&&br&二战开始之后,德国通过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苏联猝不及防。为了支援苏联,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为苏联源源不断的提供军火等物资,运输方式为海运,船队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出发,绕过挪威,驶往摩尔曼斯克等苏联港口。希特勒自然不会眼看着苏联源源不断的接受补血,双方在航线上不时交锋,最著名的便是“北角海战”,德国战巡沙恩霍斯特号被英国优势护航编队围剿,德军主将埃里希·贝拍出电文——&b&“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弹”&/b&,随舰殉国。&br&&br&&img src=&/f866bdff00ca9dfacb269_b.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3& width=&550& data-original=&/f866bdff00ca9dfacb269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br&&br&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几年前还互相援助的美苏,却在二战结束后迅速的对立起来&br&&br&冷战中美苏如何对峙我们无需赘言,只说北极在这种对峙中的作用,那就是:打击对方的最短途径。&br&&br&没错,从苏联攻击美国,或从美国攻打苏联,最短的一条路,就是途径北极。无数的弹道导弹、无数的战略轰炸机,被神经紧张的敌对双方一排排的码在了北极两岸,或许只需要一个按钮,北极上空就是天女散花。&br&&br&可随着冷战越来越冷,这个世界却慢慢热了起来。&br&&br&科学家不断发现的新证据显示,最近一百年来,世界变得越来越暖,而在极地地区,因为冰雪融化后地表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同时冰雪融化也会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所以极地升温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在某些区域,100年来升温高达4度。卫星监测也显示,北极冰盖在加速萎缩,如果按目前的趋势,21世纪中叶,北极冰盖将在夏天完全消失。&br&&br&苏联人第一个做出了反应。赫鲁晓夫一改脱了鞋拍桌子的习惯,在摩尔曼斯克发表了讲话,呼吁北极周边各国共同努力,就开发北极资源事宜进行和平沟通;紧接着,美国、俄罗斯、挪威相继在北极发现了储量惊人的大油田、大气层、大煤矿和铁矿。根据目前的估算,北极区域内的煤炭储量占目前全球已探明储量的一倍,油气储量占全球油气储量的1/4,铁矿石和渔业资源同样惊人。&br&&br&&b&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冰层融化,曾经形同鸡肋的北极航线,将变得适宜商业通航。&/b&&br&&br&这两条航线实在太诱人了。以东北航线来说,一艘船从上海出发前往荷兰鹿特丹,如果走马六甲海峡,绕好望角,需要30天左右;如果走马六甲海峡,穿过苏伊士运河,需要22天左右;如果走北极东北航线,只需&b&15天&/b&!&br&&br&节省40%甚至50%的航程,这对速度至上、成本至上的航运产业来说,也是醉了。&br&&br&&img src=&/9479ddd0c8a5ee9bf1f5_b.png& data-rawwidth=&1310& data-rawheight=&580& width=&1310& data-original=&/9479ddd0c8a5ee9bf1f5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国内某航运网站截图,绿色像素点为商船,可见目前繁忙的航道主要为东亚-马六甲-苏伊士/好望角-欧洲)&br&&br&如此丰富的资源,如此重要的水道,北极周边各国再也坐不住了!&br&&br&&b&首先是开始争夺航线控制权。&/b&&br&&br&苏联(俄罗斯)和加拿大跳出来,宣布东北航行、西北航线在其领海之内,什么意思呢?此树是我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请留下买路财。&br&&br&苏联(俄罗斯)直接玩狠的,从东北航线走,我欢迎,为了保护你航行,我出动破冰船给你破冰,您甭客气,我们俄国人都是活雷锋!费用总共是三百万美元,呦?嫌贵啊,给你破冰的时候你怎么不嫌贵?知道这是哪吗?(把上衣脱了),欠削是不?&br&&br&&img src=&/652b34d89f2c2a6f6b353da30f2e87b6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width=&600& data-original=&/652b34d89f2c2a6f6b353da30f2e87b6_r.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blockquote&&b&正在破冰的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五十年胜利”号&/b&&/blockquote&&br&加拿大更傲娇啦。想从我家门口过,给钱也不好使,看心情。&br&&br&所以目前每年从这两条航线上走的船不超过100艘,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这俩国家的。这两条航线的开发成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br&&br&&b&至于资源开发,则陷入了领土纠纷的僵局。&/b&&br&&br&目前北极区域内有4个主要的边境纠纷,分别是俄罗斯和美国对白令海的纠纷,加拿大和美国的波弗特海纠纷,加拿大和格陵兰的林肯海纠纷,加拿大和格陵兰的汉斯岛纠纷。这些纠纷不解决,许多资源就无法开发。&br&&br&&b&比领土纠纷更纠结的,是专属经济区的纠纷。&/b&&br&&br&典型的就是俄罗斯要求的对罗蒙诺索夫海岭的纠纷。这是一条从俄罗斯沿海贯穿北极直抵格陵兰和加拿大的海底山脉,俄罗斯一口咬定它是自己的大陆架延伸。为了支持这个说法,俄罗斯人不惜用深潜器专门潜到海底,在洛蒙诺说法海岭上插了一面钛合金的小旗子。加拿大和丹麦(格陵兰)当时就表示不能忍,要不是打不过,早就揍他丫的了。&br&&br&为了解决这些航路、领土纠纷,北极周边8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芬兰)在渥太华成立了北极理事会,负责协调这些问题。一些对北极开发深感兴趣的国家,比如中国、韩国也积极加入进来,成为观察国。目前,北极仍处在大规模开发前的&b&“战略准备期”&/b&,各相关国家还在进行互相角力,为即将到来的大开发争取有利位置。而说到具体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我们也只好继续观望这场撕逼大战。&br&&br&&p&&a href=&///?target=http%3A///r/mzrfxw3EGFBnrUmk92_J&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mzrfxw3&/span&&span class=&invisible&&EGFBnrUmk92_J&/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北极冰盖确实在加速融化,而周边各国针对北极冰盖融化带来的地缘政治变化,早已开始加紧布局。目前的北极区域,正处于大规模开发之前的“战略准备期”。 要理解北极冰盖融化带来的地缘政治变化,还需要从人类对北极的开发史说起。 人类对两极觊觎已久。相对…
&p&我比较喜欢这种脑洞题,考验强行建模能力的时候到了! 多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b238ca0ebb1ea& data-hash=&bb238ca0ebb1ea& data-hovercard=&p$b$bb238ca0ebb1ea&&@星日马&/a& 的邀请。&/p&&p&假如存在两种消费者,支付能力高的和支付能低的。和一个垄断企业。假设这个垄断企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时候应该服务所有的消费者,而垄断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选择了只服务支付能力高的消费者——因为生产线是统一的,为两种消费者分别生产两种质量不同的产品进行价格歧视不划算。&/p&&br&&p&现在支付能力高的消费者里面有一些“劣币”,也就是劣质消费者,比如喜欢买了之后乱退货。那么企业如何处理这些退货呢?其他的支付能力高的消费者是不会要的。于是企业只能打折处理,销售给支付能力低的消费者。最后形成的均衡就是消费能力高的消费者购买新货,消费能力低的消费者购买功能基本相同,但是被拆过封的退货。也就是说,&b&这些支付能力高的消费者中的“劣币”就客观上帮助了垄断企业实行了二级价格歧视,提高了社会总福利&/b&。&/p&&br&&p&继续,我们考虑一下信息传递。有一个信息发送者,一个信息中介,一个信息接受者。&/p&&br&&p&如果信息中介非常精准的把信息发送者的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那么当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时候,效率损失是很大的。可以想象一个专家,一个信使,和一个决策者。决策者和专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时候,专家建议A,那么决策者可能想选B,然后专家预计到决策者选B,于是可能还会建议C…… 这种现象在Crawford-Sobel模型详细的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的均衡就是决策者划定几个范围,让专家只选范围,不选具体的值,然后自己对范围内的数字取一个均值作为最终的决定。这就是利益冲突导致明明很精准的信息变模糊的原因。&/p&&br&&p&但是如果中间这个信使是一个很差的人,有的时候传递专家的信息是准的,有的时候就忘记了专家的信息,自己随便找一个信息汇报给决策者呢?&/p&&br&&p&这可能是好的!因为当决策者拿到信使传递过来的信息的时候,决策者要考虑:1. 这个信息可能是真的专家传递来的,2.这个信息可能是信使瞎给的。考虑到瞎给的可能性, 所以决策者就会认为这个信息不一定代表专家的意见,而正因为如此,专家给意见的时候反而就可以给出更真实的意见。&/p&&br&&p&所以存在一个信使犯错误的最优概率,能够让这个信息传递过程反而比信使完全精确的传递信息更加有效。可以粗略的想象一个给女神表白的场景,如果微信有一定的小概率自动发送表白信息而双方都知道这一点,是不是羞于表白的人可以减轻很多的压力,从而更愿意表白了。&/p&
我比较喜欢这种脑洞题,考验强行建模能力的时候到了! 多谢
的邀请。假如存在两种消费者,支付能力高的和支付能低的。和一个垄断企业。假设这个垄断企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时候应该服务所有的消费者,而垄断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选择了只服务支付能力高…
源自于自己的无知,懂了人工智能之后,你一定会跟我一样觉得:尼玛我们现在做出来这种东西也能叫人工智能?&br&&br&人工智能统治世界倒好了,它统治世界,那我也是算得上太上皇们了啊哈哈哈哈哈!&br&王思聪算什么,到时候皇帝那可是我儿子啊,啊哈哈哈!&br&到时候谈笑风生的就是我啊,啊哈哈哈哈!&br&&br&&br&============== 以下转自我的专栏 (认真脸 @.@) =========&br&&br&作者:陈村&br&链接:&a href=&/jxitc/& class=&internal&&AlphaGo(投稿网易 & AutoLab) - 专栏 - 知乎专栏&/a&&br&来源:知乎&br&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br&&br&&br&&br&- 人工智能就此崛起了么?&br&&br&在跟李世石的首局比赛中获胜,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有一个里程碑。也有人猜测,首局比赛中李世石为了避免下出AlphaGo曾经学过的棋路,特意采取了一种比较冒险的下法,导致最终的失利。并且,作为一个人类棋手,李世石的决策还受到了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像冷酷无情的AlphaGo,自始至终的每一轮的计算都是那么的理性和缜密。我们拭目以待接下来李世石会以什么样的策略继续迎战AlphaGo,就算AlphaGo最终还是输了,以它现在每天不吃不喝左右互搏的学习能力,假以时日赢过人类也也是非常有可能啊。&br&&br&那么,如果被人工智能攻克下被称为人类最后的智力优势的围棋,是否预示着人工智能就此崛起了呢?我觉得完全不用那么悲观。&br&&br&首先,在现有的计算机体系下,程序都是确定的(deterministic),即人类让程序怎么做,程序就只能这么做,绝对不会超过人类预先划定的范围(包括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确定的哦)。人工智能作为程序的一种类型,也遵循这么一个铁的定律。即使本文中讲到的RL Policy Network训练中的自我“学习”,也是在人类规定下进行的:迭代多少轮、每一轮怎么通过强化学习更新模型参数,都是由人一一事先确定的好的。这并不是人类意义上可以举一反三的自我学习。除非一种全新的体系诞生,让程序可以自行推理、自我复制、自我学习,在超出人类界定框架之外自我进化,并且恰巧进化出来要消灭人类这么一个念头,那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事情。&br&&br&其次,虽然现在计算机在象棋、围棋、智力问答方面已经超过了人类,能够在微秒之内完成百万之间的乘法运算,能够存储下世界上所有图书馆里面的知识 —— 但是在某些方面,连3岁的人类小孩都不如。比如人类小孩能够轻易的认出妈妈和爸爸,能够通过观察大人关灯的动作就自己学习出来墙上的开关和屋顶的电灯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些看似事对于当今最强的人工智能算法,也无法做到。所以有一些任务,如果不能被很好的抽象成一个具体的步骤序列,那么计算机根本无能为力。&br&&br&所以,距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距离战胜人类象棋冠军过去了20年,人类才刚刚造出来一个可以击败人类围棋冠军的AI,何足畏惧。&br&&br&不过,这次Google的AlphaGo的意义仍是非比寻常的。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在国际象棋上击败了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2011年IBM的Watson系统在知识问答类竞赛Jeopardy!上击败了竞赛有史以来最聪明、知识最渊博的几位人类选手。今天,终于,轮到了Goog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变暖是骗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