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一挥间下一句恢复怎么描写高考四十年唯美句

查看: 2071|回复: 0
纪念高考恢复三十周年——我自己的一点感受
主题帖子精华
中级会员, 积分 25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5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秋之雾 于
16:54 编辑
昨天傍晚,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期节目,谈的是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主持人邀请了一些嘉宾,都是社会名流,事业有成者,如TCL的董事长等等,畅谈当年的读书生活和大学毕业以后的人生经历。看着他们饱经风霜的脸和当年在校履历表上的照片,我一下子产生了无限的沧桑感和酸楚感,眼泪差点掉了下来。他们现在的脸不正是我的生动写照吗?他们当年的照片不正是我的青春模样吗?
岁月不饶人啊!当年意气风发的他们和我,现在都早已人到中年,早已在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三十年,简直就是弹指一挥间啊,当年生活的一幕幕情景回想起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真的好象是做了一场大梦啊!
那一年,1977年,我才15岁,才从高一迈进高二的门槛。第二年的秋天,我高中毕业,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跨进了大学的殿堂。当时我所在学校的所有文科班学生,只考上了我一个,那时是何等的光荣,何等的喜悦,何等的令人羡慕啊!我考的分数离本科只差了2。7分!谁知正是这小小的2。7分,竟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啊!
三年的大专生活,没给我留下多少美好的记忆。但我还记得我几乎是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只要一去市区,肯定会到新华书店去逛上半天;我还记得我的热水瓶被体育系的人打了,我的老乡都站出来帮我主持正义;我还记得我有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姓戴,我很羡慕他,他有副强健的体魄,有张伶牙利齿的嘴,有张见人热情微笑的脸,有副古道热心肠,爱打抱不平,曾经在系里的大会上发表过演讲,现在是某市经贸委主任;我还记得他在宿舍和另一个同学吵了一架,还有一个同学出来劝架,结果这三个同学是现在最有出息的,吵架的另一个现在是某县县委书记,劝架的现在某省省委组织部当处长。这三个都是手握大权的人物啊!我还记得我受到戴的鼓励,在班上和系里登台表演了相声;我还记得和一些同学到校后山的水库游泳------
三年很快就过去了,我回到老家,分配到离县城四十多里路的某镇中学,开始了漫长的教书生涯。我在那里呆了半年,出去进修了半年,调进县城二中,一干就是二十年,除期间出外打工了两年外,我人生的黄金时代都奉献给了家乡的人民,家乡的孩子,家乡的教育事业。整整二十一年啊,十九岁到四十岁,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真可以用金色年华来形容!多少同学在官场,在商场,混得有滋有味,大把大把地捞钱捞色捞享受,而我却整天和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混在一起,过着清贫、单调、枯燥、毫无滋味的生活。我曾经为单位争到起很多荣誉,获得过县里多次读书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的好名次,曾经辅导很多学生获过奖、发表过文章,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大学,曾经发表过很多的文章,可单位的领导给过我什么?什么都没给,只不过口头几句表扬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不喜欢阿谀奉承,巴结领导,因为我不喜欢吹嘘夸耀自己!因此我错过了那个大力提拔大学生重用大学生的年代,错过了许多改行从政的机会,我的母亲,妻子,曾多次鼓励我也去送礼,也去亲近领导,可我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脸皮薄做不到啊!我也恨自己这种个性,也想努力去改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结束。
最后我还是抓住了一个机会,在2002年的秋季调到了广州,离开了那个让我伤心失望的故乡!其实我是深爱故乡的,因为它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现在只要有机会,都会回去看看。去年县诗词协会成立,邀请我当名誉主席,我欣然接受了,交纳了一点赞助费,算是对家乡文艺事业的支持吧。我本身就是学文科的出身,这么多年来也坚持文学创作,我热爱文学,现在让女儿也学文学,进了大学的人文学院。
昨天晚上看完中国教育台的电视后,我给几个很长时间没联系的大学同学打了电话,谈得很开心,好象又回到了二十九年前的大学校园。第一个电话是打给省委组织部的同学,他为我评职称、调动工作都出了力,可家里没人接,打手机又换了号码;第二个打给了那个当县委书记的,当初我请他帮忙改行,但他要我妹妹嫁给他弟弟,我妹妹说看了他弟弟那样,就没兴趣了,这让我这个当哥哥的不能强迫啊。我后来调动工作,他还是帮了一点忙。电话中,他告诉我,他儿子准备出国,我说你舍得啊,他说好男儿当志在四方嘛!我本想说出国那么高费用,你出得起吗,可马上想到人家是县委书记,这还成问题吗,就打住没问了。第三个电话打给当经贸委主任的那个,当年最要好的同学,我们谈的很热烈,很投机,他邀请我再去他家乡玩。这让我想起了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跑到他家乡,走了二十多里的山路,才找到他家,让他感动得差点落了泪;我想起了来广州之前,曾去他那里,希望他能帮忙调我到他的单位,因为我实在不想再教书了。但他婉言拒绝了,使我来到广州继续着教书生涯。那次他用小车送我到一些风景名胜旅游,让我感受到当领导的威风和权势。他在电话里还告诉我,有几个同学都已经离开人世了,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惊。我只知道有一个当电视局长的同学被车撞没了,但不知还有同学已经不在了。
最后我给就在广州某大学教书的同学,我们这些年见过几次面,她现在就在我女儿所读的大学,不过她教的是新闻。我们谈到了几个离开人世的同学,她也非常吃惊,从语气中,听得出,她很悲伤痛苦,毕竟同窗三年啊,大家现在也只不过四十来岁嘛。沉默片刻后,她说她会打电话回去再了解证实一下,她不相信是真的,不希望是真的。她的嗓音有些哽咽,我赶紧安慰起她来,良久她缓了语气。
恢复高考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家人的命运,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三十年来,这些高考的入榜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努力奋斗着,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努力拼搏着。虽然各人取得的成就大不相同,但都是在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国家添砖加瓦,为人民谋取福利;虽然也有些人只知道谋取私利,坑害国家坑害人民,但我相信那样的人不多。我们大部分同学在毕业二十周年的时候曾聚会过,我希望在明年入学三十年的时候还能聚会,在毕业三十年的时候还能聚会,看看那时候大家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生短暂,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的一瞬间,大家常联系,常聚会,那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珍惜啊。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86)6&&&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恢复高考40年 说说你与高考的难忘故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0年前,当一批年轻,或者不再年轻,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怀揣同样的梦想,激情满满地走进期待已久的高考考场,他们的命运之轮,已经开始改变。
高考改变命运!40年前,当一批年轻,或者不再年轻,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怀揣同样的梦想,激情满满地走进期待已久的高考考场,他们的命运之轮,已经开始改变。1977年高考,全国报考人数多达570万,全国的高考平均录取率不到5%。推开改革开放大门的中国,一时间求贤若渴。而顺利通过高考独木桥的&天之骄子&们,也果断承担起国之重任,在各行各业迅速发光发热,成为栋梁之材。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高考招生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悄然变化,向多元化发展。读大学由公费变成自费,毕业生从包分配到自主择业。&独木桥&不再只连接一条通道,而是提供了更加多重的选择。大学生仍然金贵,却变得更加自由、活跃。随后,大学扩招、自主招生、留学潮、&&40年间,高考这根&指挥棒&不断变化,从记分方式,到考试时间;从考试科目,到命题范围&&有人说,高考的变迁,正是折射出中国社会教育理念的变迁。更有人说,高考本身就刻着国家发展、时代变迁的烙印,见证了一代代中国年轻学子的青春奋斗、求知若渴、报国情怀&&4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早已超过900万,多元化的报考方式,让更多的孩子通过高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者不断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轨迹。高考,早已不再是年轻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却仍是年轻人证明自我的有效途径。2017年6月,在中国恢复高考40年到来之际,本报特别征集&你与高考的难忘故事&。邀三四十年前的大学生,如今大学生的爷爷奶奶们,回忆高考时的琅琅书声;邀二十年前的大学生,如今的国之栋梁,讲讲高考时的壮怀激烈,激情飞扬;邀十年前的大学生们,如今的80后壮年,畅谈高考时的卧薪尝胆、苦中作乐;邀约如今的大学生们,如今的95后小鲜肉,分享高考时的惊心动魄、润物无声。总之,说出您的高考难忘故事,讲讲那段为青春奋斗的单纯岁月,讲讲那个真正改变命运的决战时刻,讲讲您与高考不得不说的故事。发给我们,我们将择优刊登在沈阳日报、沈阳日报官方微信、帅正新闻端,与更多的读者分享您的青春。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封葑关于高考,你是不是也有自己的难忘故事?请关注沈阳日报官方微信,标注&高考故事&参与互动,说出你的高考故事。
[责任编辑:韩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辽宁今日推荐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鏈?被鏂囩珷鎬绘帓琛岀増
鏈?被鏂囩珷鏈?湀鎺掕?
鏈?被鏂囩珷鏈?懆鎺掕?高考,加油!! - 美篇
/&&&&高考,加油!!
高考,加油!!
飞得更高(Live) - 刘心
<font color="#ed年高考即将到来。加油,2017届的同学们!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年,西安市第一中学从2万多名毕业生中,选择了“少年班”这一群体,采访了六位各个时期参加高考的校友,回忆当年参加高考的情形。以下是采访实录。第一位:杨昌辉,1997年参加高考,硕士,空军中校一个人的选择与坚守西安市第一中学
少7届毕业生
间:日16:00地
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对话人:张东红(市一中退休教师,该校少七原班主任)杨昌辉(空军中校,市一中少七学生)参加高考年份:1997年内
容:张东红(以下称“张”):昌辉,这是咱们那年高考后第一次见面吧?杨昌辉(以下称“杨”):是啊,老师。年少轻狂,幸福时光,以一场高考宣告结束。二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回头看看,当年高考更像是一场热烈而庄重的“成年礼”。长时间、高强度、全身心准备考试,使我们清醒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谁能随便成功。道理虽朴素,意义却深刻。紧接着是填报志愿,每个人都必须在预估分数不定、招生名额不多、可用资源不够等诸多限制下做出取舍,不得不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进行预想、规划,这也使得我们的个人意识迅速开始觉醒。张:当年填报志愿时我就想问你,为什么选择考军校?杨:我一直认为,我们少年班同学,生活体面不是问题,但应该有更多的担当、更大的情怀。具体到我个人,觉得参军入伍更能体现家国大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年受郑渊洁《童话大王》影响很深,思想行为过于天马行空。比如:当年开始提“素质教育”,发文明确周六不允许补课。可没过几周,学校就找了个名目通知大家周六继续上课。我当时住校,便趁夜色掩护,用粉笔在学校贴通知的黑板上写了一首《题补课》的打油诗:教委明文规定,学校阳奉阴违;吾既为人事表,岂能轻诺寡信?第二天同学们睡眼惺忪一看,纷纷围观叫好!还有,就是某次期末考试,怂恿同学一起离校出走,预谋去昆明海埂基地看国家男足训练,后来阴差阳错大冬天到北京浪了一圈。回校一看,都快炸锅了,不仅惊动了家人,还惊动了警方。这两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之所以选择军校,就是感觉一定的约束,可能会令心智更为成熟,行动更加有力。看来当年的选择没错,今天我仍然在坚持自己的梦想,所想所做都接续着当年的志愿渐次展开。张:不忘初心,为梦前行。老师为你们这些同学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更为你们能保持奋进状态而由衷的欣慰和骄傲。关于坚持梦想,有什么心得,给学弟学妹们说几句吧。杨:大约11年前,我在连队当指导员,为讲好《军人生来为战胜,枕戈待旦谋打赢》这个题目,用到过一组小数据:我把军校毕业后所写学习笔记、所获荣誉证书按照年份分了个类。发现它们在数目上成正比,即,哪一年学习笔记多,哪一年荣誉就多。老师您想想看,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查铺查哨回来,还能坐在台灯下读几页书,写几句笔记,心态一定得平和才行。这样的状态,在工作上也更容易做出成绩来。当时平均下来一年能写4本读书笔记,最多的一年写了6本。这些笔记都是我军校毕业后,围绕“制胜、打赢”主题的读书与学习心得。讲课时我就在琢磨:按照每年4本的速度,写100本笔记需要25年,那时我应该47岁了。如果一个男人能够为了“强军梦”,从青年写到壮年,坚持写100本笔记,那一定是件很酷的事情!一下子写100本笔记,是不太容易,但只要养成习惯,持续读书学习就好。让秒针走下是个貌似不可企及的目标,但其实只要每秒动一下,一年下来就是这个数了。坚持梦想,我感觉就是找到喜欢的事业、找到靠谱的组织,然后长期坚持全身心投入,从坚持好当下这一秒做起!第二位:晏萌,1998年参加高考,陕西省文科状元,硕士,中央电视台国际中文频道编导、制片人。高考琐忆晏 萌
1998年,百年一遇的洪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第一批“80后”则登上了高考舞台。和那些当时在灾区坚持考试的同学比起来,我们这些西安的小伙伴们已经很幸运了。不过说起我自己的高考经历,可还真不算是特别顺利。
考试前一天,我熟悉了考场,演习了路线,检查了文具和证件,临睡前,还认真地趴在窗前拜托了老天爷,希望明天天气晴好,温度宜人。结果呢?7月7日,小暑,大雨,而我,要出发去考场了。
阴沉沉的天色下,妈妈陪我在路边打车。在西安,在雨中,在没有约车软件的1998年,我们忐忑的心情也没比天空的色调明快多少。运气还真不错,很快就等到了一辆空车。可是转眼间,就在离我不到5米的地方,砰地一声,出租车被一辆突然从侧面冲出来的汽车撞了个正着。我妈第一时间转头来看我,眼神里写满了“孩子,你要坚强”,其实心里已经开始脑补开局不利的180种恶果。所幸第二辆车到的还算及时,我俩虽然还没完全摆脱之前的心理阴影,但在提心吊胆东张西望战战兢兢地平安上车后,还是慢慢缓了过来。我妈甚至还抓紧时间对我进行心理辅导:“没事儿啊,看见那边的包子铺了吧,实在考不好的话,咱去跟老板好好说说,争取卖个包子啥的应该还是可以的”。我默默地记下了包子铺的地址,心里居然真有了种奇异的安定感。然而,出租车到底还是没能把我送到目的地。在距离考场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我们遭遇了在那个年代还不怎么常见的大堵车。放眼望去,狭窄的巷子口围了一圈车,几乎每辆车里都载着焦急的考生。还能怎么办?下车步行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心里哼着歌儿,雨地里小跑着赶路好像也没那么狼狈了。到达学校门口时考生已经开始入场了,我妈只来得及说了句加油,我就已经一溜烟地投奔带队老师去啦,她只能端稳“心中虽有千言万语,面上却只一派春风”的大将风度,支楞着耳朵在门口守候的家长群中不动声色地倾听各路消息,很快就听到了一条与我有关的:我们考场有人昏倒了。
倒下的是我的同学,在考场里的座位就在我的侧后方。很努力的一个女孩子,却在临考前这最关键的时候病倒了。虽然坚持挂着吊瓶进了考场,还是没能完成这次考试,半途又被背了出去,真是很可惜。
这件事对家长们也造成了不小的震撼,直接导致我随后两天的伙食水平突飞猛进。要知道,即使在各种补脑健脑产品还有营养食谱全面包抄高三学生的时候,我的午饭也不过是爸妈下班路过回民街顺手捎的包子凉皮之流。
同时受到照顾的还有我的心理和情绪,爸妈会在一场考试后装作不经意地问一句:“考得怎么样啊?”然后两个人做贼似的背着我认真讨论:“你说她刚才那句‘一般吧’是不是考砸了的意思?”“嗯,我也感觉不好,表情好像有点不太自然。”诸如此类。事实上,在漫长的备考期里,相对于考生自己,家长们可能承担着更多不能言说的压力。我的母校西安市第一中学曾经专门请了心理专家来给家长们讲课,主题就是无论如何不要再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感谢学校、专家,我妈显然被教育得很成功,她和我爸默许甚至支持了我的种种非常规行为,比如直到考试当天都雷打不动的“动画片+新闻联播”时间。很久之后,当我得意洋洋地把这列入所谓的“高考经验”时,我妈才幽幽地叹了口气,说:“你知道当时我用了多大力气才忍住没把你从窗户扔出去吗?”扭头看看窗外六层楼之下的地面,我悄悄地抹了把汗……
苦读千日,高考三天。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后,脑海里的小人儿已经帅气地扔掉课本和笔记,欢呼着奔向自由的新生活,可是现实中的我还得老老实实地排队找各科老师对答案估分好填报志愿。平时我们这一届教改班(少年班)就经常被老师们敲打,“刻苦努力不如上一级,天资聪颖不如下一届”,对答案时从自己到老师也没人觉得我有什么超常发挥,再加上革命公园里各个大学招生咨询处登记了那么多高到变态的估分结果,都让我在斗胆写下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后,很快又心虚地填满了第二、第三乃至调剂志愿栏。鉴于整个考试过程的一波三折,我爸妈可能比我自己还要悲观。所以,当第一次听到话筒那头说“你考了全省第一名”时,我妈特别淡定地回了句:“你打错了”,就挂了电话。那位报喜的老师很执着地又打了一遍,再加上不断有消息传来确认,我妈和我爸才“艰难”地接受了这个结果,调适到正常的惊喜状态。
现在回头想想,我的高考也许正是赢在这种“无心插柳”的状态上。人生中很多时候拼的就是心态,所以逢非常事更要用平常心。对于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来说,已经经历过专心地学习,用心地复习,希望你们都能静下心来,顺利完成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祝福大家!第三位:胡玉冰,2003年参加高考,硕士,清华同方多媒体事业部工程师。回忆2003年高考,追忆青葱年少西安市第一中学少年班毕业生
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每每提起2003年的高考,有关的记忆却是那么的完整和清晰,不仅仅是对于我,相信每个参加过这次考试的同龄人都会有同感,因为这次高考有着一些独一无二的关键词:提前、非典、数学难。
高考多年的“决战7月”模式,从这一年开始提前成了“6月论剑”。少了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不仅让人觉得高三下学期非常短暂,也对多年既定的复习计划产生了不利影响。唯一的好处是,考试后的这个暑假“长的有点爽”。
而2003年上半年突然开始在全国肆虐的“非典型肺炎”病毒,更是对紧张的复习进度火上浇油。西安虽然从始至终仅有十余例确诊,并没有死亡病例,但也是风声鹤唳、谣言四起。电视新闻中不断更新着全国各地不断增长的确诊病例数,恐慌导致药店的板蓝根脱销,商店的白醋售罄,教室里充满着消毒水的味道,很多人都带上了口罩,每天都特别担心有感冒发热的症状,害怕一不小心就被隔离了。好在5月中下旬疫情总算是得到了有效控制,高考可以按时举行。但是每个考生进考场都需要前先量体温,还专门给体温异常的考生准备了发热考场,让人不得不记忆犹新。
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03年全国卷数学的变态难度,很多选择题都需要大量的运算,几道大题的角度也很刁钻,最后还有附加题,居然要用到奥数竞赛中才涉及的杨辉三角形和递归数列,完完全全就是考生的噩梦。很多人看着试题就蒙了,做着做着就哭了,考完大家一片哀鸿遍野,部分心理崩溃的直接放弃了后面的考试。第二天的理综难度也不小,生物和化学还有几道题需要选修课本上的知识点解答,再加上前一天数学给大家心理上的沉重打击,导致03年本科分数线比前一年大幅下降了近50分,也是前后十年中最低的一次。而我也未能在这次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期待这只是一个梦境而自己会很快醒来,以至于后面的估分和填报志愿的记忆都很模糊。直到大学里,我们这届经历了地狱难度洗礼的考生才知道,是因为四川南充发生了试卷被盗事件,临时使用了备用试卷,才考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看起来,03年非同寻常的高考确实改变了我的一些生活轨迹:我没有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也没有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长远来看,高考对我的人生影响还是有限的:高考四年后,我成功考取了心仪大学的研究生;距离高考十四年后的今天,我在深圳一家业内领先的液晶企业做研发,和一群国内领先的研究者们共事,为实现“中国智造”尽自己的一份力。我现在反而认为,这一次紧迫、高难度、前所未有的“非典型高考”,是所有2003年毕业的学子们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珍贵经历,完成了这样的考验后,我们都变得更加坚强,人生中已经没有多少困难会再轻易打倒我们这一代人了。
感谢那些独特的经历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与信心,感谢那些迷茫与惆怅给了我明确生活方向的勇气和毅力!高考结束了,不代表人生的追求结束了,因为高考只是一个十字路口而不是终点,之后你可以继续奋斗,继续前进!第四位:王雨濛,2009年参加高考,北京大学在读博士。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西安市第一中学少年班毕业生
王雨濛1、自己当年高考时的大背景、大环境是什么?  我是2009年参加高考,2010年陕西要进行课改和高考改革,自然而然我们就是老方案、老制度的最后一届,因此,我们可以说是背水一战。一旦有所闪失,将要面临巨大的变革和未知。2、在高考冲刺备考阶段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高考前冲刺备考期间,同学之间会自然而然形成各种学习对子,立足于自身优势科目,互相指导与帮助,互惠互赢,在团结协作中共同进步。这种纯粹、美好的同学关系永远只会出现在这样的特定阶段,大家携手共度人生中最难忘、最值得回味的时光,一起努力、一起拼搏、一起畅想未来,在辛苦与忙碌中收获的是满满的充实与幸福。
高考前学校都会要求全体毕业生加上延长课和晚自习,大概9点多结束。每天晚上结束后我都会去操场上跑步,一边放松大脑、舒展筋骨,一边在夜色中享受独自一人安静思考的时光。跑完步,走出校门,永远都能看到年近半百的父亲等待的身影。铭记心底那一夜夜凉风习习,坐在后座的我看着路灯下父亲骑车前行的背影,内心充满感动与心疼,同时也坚定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加油努力,成为父母亲的骄傲。3、回忆自己参加高考时的情景,有什么难忘的瞬间和故事?
高考第一天下午数学考试前还是晴空万里,结束后走出考场时却发现外面大雨正倾盆而下。冒雨跑出校门的一刻,我怔住了。狂风暴雨之中,考生家长们依旧摩肩接踵地焦急等待着,丝毫不在意这恶劣的天气。人头攒动中我终于看到自己的父母,他们脸上的紧张、忧虑、寻觅都在看到我的瞬间烟消云散,露出畅然、会心的微笑,带给我无限温暖与安心。走近才发现,没有带雨伞的他们身上早已湿透。我心疼而不解地问,这么大的雨,为什么没有回家或者找地方避避雨呢?父母笑着说,没事,这雨不算什么,除了这,在哪儿呆着心里都不踏实。
每年高考家长陪考,都是大家评价与讨论的热门话题。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孩子的成长成才问题是重中之重。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埋怨父母管我们太多、逼我们太紧,不应该无视他们的辛劳与付出,而应该以乐观、轻松的态度去理解与支持父母,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用心关爱彼此,努力缓解双方的焦虑与不安。4、高考后有什么打算?志愿填报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记忆?
说实话,高考结束后我对自己的发挥并不是很满意,出于鸵鸟心态也特别不想估分,但是这必然是不切实际的任性。永远难忘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没有欢庆、没有放松、没有玩闹,只有爸妈一左一右在我旁边陪我逐门逐题的对着标准答案估分。那个画面、那种气氛、那样静谧,让我永生难忘。
我从上高中前就对语言类学科非常感兴趣,因此大学专业一直想报考小语种,例如北外或西外。但父母出于未来就业的考虑,综合我的估分情况,建议我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从小到大没有对我作出太多干预的他们这一次的态度居然异常坚决与强硬。一开始我非常抗拒,既对学医毫无概念与期待,更不喜欢他们用所谓的为我好而不尊重我的意愿,为此曾与父母产生不少冲突,数度泪如雨下。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父母的建议进入北医。如今时过境迁,往事虽历历在目,但早已不再有当年的杀伤力,心态变得极为平和。学医八年,我早已深深爱上这门生命的艺术,痴迷于医生们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魅力,从治病救人这项伟大的事业中获得莫大的骄傲与自豪。5、当年的那场高考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那场高考过后,我从一个天真懵懂的中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理性的大学生;从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匠,逐渐成长为一个阅知人情世故、懂得分寸进退的社会人。  那场高考过后,我离开了挚爱的亲人、温暖的家乡,也离开了脆弱与依赖;我拥有了坚强与独立,更拥有了广阔的视野和深度的思考。
那场高考,让我从此走上学医之路,在这场艰辛的旅程中且歌且行,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为仁医施仁术的目标。6、多少年后追忆当年的高考情形,对高考有什么感悟与寄语?
高考,并不是通往成功的钥匙,更是一种成长的仪式,向过去稚嫩的自己说再见,而遇见明天更精彩的自己。第五位:于超艺,2010年参加高考,复旦大学硕士毕业,2017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我是2010年高中毕业的,不过没有参加高考,因为自己有两门竞赛的省级一等奖,就参加了复旦的千分考,提前保送了。其实我一直很想收藏自己的高考准考证,却一眼都没见到过……”忆及自己有关高考的话题,于超艺至今都还有点小遗憾。  记者问于超艺,“保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避免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你是如何理解保送和自主招生等方式的?”于超艺答道:“我自己就是多亏了保送这种方式,才能在高三总复习这种同学们天天‘刷题’的时候,悠闲地看看我喜欢的书、学学古筝、在城墙脚下散步。我觉得在十六岁这样美好的年龄,如果能有机会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情怀和思想,这会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现在虽然竞赛保送没有了,但还有各种形式的自主招生,这让总分不一定高但在某个领域有天赋的同学有可能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好的教育就是要给每个同学适宜的发展环境,自主招生在这一点非常有利。”  虽然没有参加过高考,但回忆起自己在参加一些竞赛和保送考试时的经历,于超艺还是留下了太多的回忆:“我参加了生物竞赛和计算机竞赛这两门竞赛。当时选择这两门,一是因为自己觉得有趣,二是因为我的高中母校西安一中在这两门竞赛上曾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在读一中初中少年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这两门竞赛了,一直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培训班。西安一中在2010年有八名同学都进入了生物竞赛最后一轮,老师也一直对我们很关心,单独辟出一间实验室让我们做实验,那几个月在实验室自主地做实验让我觉得非常开心,这是在应试教育中少有的体验。”  记者问:“如果再回到中学时代,你愿意参加高考弥补这一缺失吗?”于超艺说她还是愿意走竞赛保送的路。“我觉得高考并不可怕,准备高考的那一年时光比较可怕。因为毕竟高考靠考试成绩,我们的答题思路就一定得紧跟标准答案。理科还好,尤其是文科的卷子,因为标准答案的存在,同学们就对这些其实是比较开放的问题有了寻找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式,这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克服的。其实自己在读高中时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直到读大学,才体会到大一的同学大多都要经历这一段‘启蒙’的过程,个人认为这种‘启蒙’发生在大学阶段似乎有点迟了。”于超艺深有感触地说,希望之后学生求学的道路可以越来越宽阔,不用所有的人都走高考这一条路。第六位:徐雨涵,2016年参加高考,西安交通大学大学一年级学生。1、在高考冲刺备考阶段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去年是陕西高考使用全国卷的第一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三十万之多,还记距离高考只有几个月的时候我们才确切地得到使用全国卷的消息,不仅是我们这些备战高考的考生,还有每天每天都陪着我们的老师们,都打起精神来做最后的准备,大家嘴上虽然少不了抱怨,脸上也挂着显而易见的疲乏,但是也能明显地感觉到我们都处在一种拼搏坚持的气氛里,所以虽然疲惫,也依然每天都像上好了发条一样有使不完的劲去看书做题。在冲刺备考的那些日子里,每个学生心里都或多或少会有压力,其实不仅是我们,我们的父母也在背后不遗余力地支持着我们,我们虽然心里理解并且感谢,然而大多数同学都难以避免在那样紧张的时间里和父母产生一些言语上的冲突。我记得有一天早上我和父母争了几句,到了学校之后心情还是非常低落,而我左右的同学发现我状态不好,就立刻放下手上正在看的书,正在背的单词来关心我。这份关心在高考前紧张的气氛里就好像雪中送碳,时至今日想起来也还是让我心头一热,班级里的气氛虽然紧张,但却也有极致的温暖,我们不仅仅是同学,也是在一间教室里,一张桌子上并肩奋战过的战友。这种集体的感觉会给人一种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安慰,也是我们几年来身后友谊的见证。2、回忆自己参加高考时的情景,有什么难忘的瞬间和故事?
高考时没有和同学们在同一个考点考试,现在想起来也还是感觉遗憾,在高考结束之后很久我还常常在想如果当时身边有自己熟悉的伙伴会不会能更有底气地走进考场。在高考现场,父母是一直站在我身边的力量,我还记得那天天气很热,阳光炙热而刺眼,我们站在考点的大门口,躲在墙壁投下的阴影里求得一丝清凉,我记得那是最后一科的英语考试,准备了三年的高考马上就要结束,无论前面三场发挥得好或不好,大家好像都松了一口气,我站在父母身边突然有一种恍惚的感觉,感觉自己好像身处三年之前的中考考场,想起三年之前父母也是像这样在考点门口目送我走进考场,三年之后他们依然给我全部的爱和支持,走进考场前他们像之前一样对我说着别紧张,我回过头看他们站在光晕里的身影,突然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沉着地走向最后一场考试。3、高考后有什么打算?志愿填报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记忆?
对于高考之后的记忆,可能大部分刚刚结束高考的考生都是相似的,高强度的高三一年终于过去了,大家都想好好地补一觉,然后去做之前一直想做却没有时间去做的事,三五成群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趁着假期去考了托福雅思,总之高考的结束似乎标志着一个人生段落的结束,像是要告诉我们该做出一些改变。我的志愿填报过程其实充满了纠结和无奈,有发挥超常的人,也会有发挥失常的人,而在报志愿的时候大家无一例外都在想要是能多考几分,就能报更好的志愿。对于一些志愿明确,兴趣鲜明的考生来说,报志愿可能不是那么困难的事,但是我从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才开始看招生简章和指南,为了成为一名医学生也在万分的纠结之后放弃了更适合分数的志愿,要是说难忘,可能是因为填报志愿是第一次让我对于自己的决定能够决定人生的方向有了直接的感受,选定了一个方向,就要坚定地,踏实地走下去。4、多少年后追忆当年的高考情形,对高考有什么感悟与寄语?
现在的高考可能已经不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但是必然会是一次能让人终身难忘的记忆,高考之后,相互陪伴的朋友们天各一方,学习的领域也千差万别,与其说高考是独木桥,倒不如说是分岔路口,感谢当年那些朋友和老师们的陪伴和鼓励,高考让我们知道自己原来能如此专注如此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而高考之后的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去听同一堂课了,希望还在为高考做准备的学弟学妹们能好好珍惜这段时光,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打开美篇查看全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弹指一挥间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