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大学排名治安好吗

当前位置: >>
高中历史高考题分解
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课汇总详解 (历史必修一) 2009 年新课标高考涉及到历史的共有 14 套试卷,即山东文综卷、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宁夏辽宁文综卷、上海文 综卷、上海历史卷、广东文科基础卷、广东理科基础卷、广东单科历史卷、江苏历史卷、海南历史卷、福建文综卷、 安徽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天津文综卷。(包括全国 1、2,四川文综,上海单科,重庆文综,北京文综)因各地
使用的教材不同,分类汇总时,以人教版的教材体系为主。2008 和 2007 高考题主要收集新课程地区高考题。答案 有详细解析。 附:《2009 高考选择题章节分布表》 专题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必修一 专题五、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专题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选择题 52 15 30 55 11 11 11 24 材料题 1 2 5 13 0 1 2 3其中有些题特别是材料题综合几个单元的知识, 如专题 2 的两个材料题综合了专题一和专题三的知识等, 收集 是一般不重复。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 1 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 宁夏辽宁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A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2.(2009 江苏历史卷,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 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D 传说夏禹?铸九鼎,象九州?,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3.(2009 广东历史卷,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A 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4. (09 北京,12)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1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C 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对象为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从题干中的 ?封 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5.(2008 年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解析】B. 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6.(2008 上海历史,A 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A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 周时期的分封制。 7.(2008 江苏,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 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解析】C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 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应选 C 项。 8.(2009 全国文综一,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 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解析】A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9.(2009 全国文综二,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 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解析】D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10. (2008 北京文综,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 都在关中地区 C. 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 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 【解析】D 夏朝都城几经变更。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 市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商朝都城曾经五次迁都,但是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 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周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 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 第 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009 高考重庆文综,12)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2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解析】D 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了禁私学、焚书坑儒等极端 措施,故 D 项错误。 2.(09 福建.1)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 206 年--公元前 202 年)相关。 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 2 世纪早期 B.公元前 2 世纪晚期 C.公元前 3 世纪早期 D.公元前 3 世纪晚期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三位数时)或第一二位(四位数时) 加 1 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 2 加 1 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 06― 02 年是晚期。 3.(2008 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20)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 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是秦朝,所以 B 项正确。 4.(2007 广东卷,3)20 世纪 90 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 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知识迁移、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出土秦朝文物, 提炼信息:?秦朝?,?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即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难得出正确选项 C。 第 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09 海南历史卷,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 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解析】C A 项创自商鞅变法,B 项起自春秋战国,完善于秦,D 项是秦始皇开创的,只有刺史制度是西汉武 帝是开始实行的地方监察制度。 2. (09 安徽文综卷,12)下列四图反应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解析】A ①③②④分别是元朝、宋朝、西周、秦朝时安徽的地图。 3.(2009 江苏历史卷,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C 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诏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 帝裁定后方可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3 4.(2009 浙江文综卷,1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 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Z为路、州、县三级,与右图所示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 ?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5.(2009 江苏历史卷,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C 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诏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 帝裁定后方可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 6.(2009 上海历史卷,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D 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 举制。 7.(2009 海南历史卷,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 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解析】B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8.(2009 北京文综高考,13)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 3 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 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D. 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解析】D 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词语?元朝?,此题可用排除法,科举制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 A;殿试成为 科举定制是在北宋,排除 B;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C。元朝建北京孔庙,实行科举制说明元 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9.(09 四川,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 是4 A 颁布附益之法 B 设置转运使 C 推行募兵制度 D 实施行省制度 【解析】B 北宋设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故选 B。 10.(2009 高考海南单科,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 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解析】D 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 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项符合题意。 11.(2009 全国文综一,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 为 A. 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 【解析】B 楚汉战争中项羽面临?四面楚歌?,最终战败,西汉建立后,吸取教训,故?楚歌?流行,所以 选 B 项。 12.(08 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 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解析】A 刘邦的话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 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13.(2008 上海历史,A 组 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 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解析】C 前两句诗是说渔阳一带的叛乱发生, 结束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糜无度的生活 (因为?霓裳羽衣曲? 是唐玄宗创作的)。因此反映的应是安史之乱。 14.(2008 上海历史,A 组 7)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解析】C 中国历史上北宋为了解决地方藩镇割据的问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而且采用?杯酒释 兵权?的方式剥夺了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因此正确答案为 C 项。 15.(2008 上海历史,A 组 9) 右图所示的是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 【解析】C.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书省?和大量行省的设Z,结合所学知识,只有元朝时期才在全国实行行省 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 C 项。 16.(2008 北京文综,13)图 6 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 对应的朝代是5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解析】B 可以从图上所表示的地理名称判断,如天竺,大食,新罗判断,这些是唐朝时期对这几个国家的称 呼。 由课本上的知识点可知: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 陆路方面, 从长安出发, 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 向西经 ?海 上丝绸?之路,可以同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亚欧许多国家。 17.(08 海南历史,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解析】D 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A 错。汉朝的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诸侯王和地方高 官的,B 错。唐朝的节度使是边境重地设Z的军镇长官,C 错。宋朝在中央增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 权,D 符合题意。 18.(2007 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 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解析】 A 建立西汉的是汉高祖刘邦,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而改?相邦?为?相国?。唐朝改?内史省? 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 展;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明政府面对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的意思。 19.中国古代,在皇权的影响下,以相权为中心的中枢机构不断变化。回答 27~29 题 (2007 宁夏文综,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解析】A 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丞相的主要职责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 政务,西汉前期继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 20.(2007 宁夏文综,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解析】 B 宋初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 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 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这一点和唐朝是一样的。枢密院 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称为?三司?。二府三司各自独立, 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这些明显与唐朝不同。 21.(2007 广东卷,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从秦始皇确立到辛亥革命结束,历代王朝沿用了 2000 多年。这一制度内部隐含有两对矛盾:一是中 央与地方,二是皇权与相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就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君王主要通过削弱相权甚至6 废除宰相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那么,主要历代君主主通过哪些方式、手段、制度措施来削弱相权呢?考生只要 回忆课本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答案是 D。 第 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2009 浙江文综卷,17)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解析】B。正式设Z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A 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后来入 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 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 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 但不是取代。 2. (2009 山东文综,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 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C 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被贾母视为?外人?,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自己人?。贾母 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3. (2009 广东文基,20)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 清 B.明 C. 汉 D.秦 【解析】A 丞相制度起于秦,其后各朝代沿用。明初,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宰相。秦、汉以 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故清朝不曾设Z丞相。 4.(2009 宁夏辽宁文综,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 司法 【解析】B C、D 选项只是表述了六部的部分权力,不够完善,A 项的权力归皇帝所有。 5.(2009 广东历史卷,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同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解析】D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规律之一就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 秦朝初创皇帝制度、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等都反 映了意义特点。但是清初实行的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的制度,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题干所说的特殊情 况。 6.(2008 江苏,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 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解析】A 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 此应选 A 项。 7.(08 山东基本能力测试,27)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 ②杯酒释兵权 ③犯颜直谏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 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解析】C。本题属于容易题,侧重于对文史基础知识的考查记忆。 8.(2008 年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7 【解析】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互相牵制,有利 于加强君权。 9.(2008 宁夏,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 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本资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解析】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地方官王方翼消灭了大姓皇甫氏后,使 这一地区的治安好转,由此可以看出,能否处理好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当时地方治理的关键。 10.(2008 宁夏,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 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D 解析:根据?擢通判?中的?通判?来进行判断。北宋初年,宋太祖开始在地方上设通判,来监 督知州。 11.(2008 年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 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削藩?, ?藩?是指地方割据势力或者地方存在的对中央构成潜在 威胁的势力,C 项符合题干要求。 12. (2008 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21)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 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解析】C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引言,帖子关于科举开始和八股考试开始的时间是错误的,一概否定 科举制也是不当的,A 项明显错误,C 项正确。 13.(2007 宁夏文综,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解析】 C 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 问题而设Z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 西北用兵而设Z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 14.(2007 山东卷,9)服饰是―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 5 到图 7 是明太祖命制并颁 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中得到的却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栝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激励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从三 种 帽 式 的 名 称 不 难 看 出 明 太 祖 是 为 了 强 化 皇 权 , 巩 固 其 统 治 。 【答案】C8 15.(2009 高考宁夏辽宁文综,3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 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 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解析】A B、D 选项表述互为矛盾,故不能入选,C 选项表述与题干不符,可排除。 16. (2009 高考浙江文综,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 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C。①的表述错误,因此 A、B 排除,③明显也不对。 二、非选择题 17.(2007 海南卷,34)34.世界文化遗产荟萃(8 分)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 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 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⑴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4 分) ⑵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4 分) 【解析】⑴可从长城的政治、军事作用,康熙时期的民族关系,康熙的治国思想思考;⑵应考虑长城作为人 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 答案: ⑴清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2 分) 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1 分) 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的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1 分) ⑵康熙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1 分)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华 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3 分) 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 5 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09 安徽文综卷,17)公元前 453 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 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解析】D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独裁?。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男性奴隶主享有的民主,故被称作?外观 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2.(2009 福建文综卷,20)“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 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源皆在希腊?,说明了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9 3.(2009 天津文综历史,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 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 10 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 4 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B ①是梭伦改革的内容,④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只有②③符合题意。 4.(2009 上海文综,7)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 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 是指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解析】B ?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应理解为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却被古希腊 的文明所俘虏。故选 B。 5.(2009 江苏历史卷,1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B 并不是全体雅典人都能参与国家管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则被排除在公民之外,排除 ①。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不是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结果,排除③。 6. (2009 上海历史卷,4)在古希腊文中, “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 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解析】A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即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7.(2009 海南历史卷,2)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 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必行政公职更重要 【解析】C 雅典军事官员不同于行政官员,他们较高的军事才能,他们需要面对战场多变的环境,需要在战场上 有更大自主权执行职务, 需要承担起保家卫国、 对外殖民的重任, 而这些并不是能通过抽签就能选出理想的人选的, 因此雅典的军事首领不是通过抽签而是通过举手表决产生,并且只要有足够的军功,就有可能连选连任 8.(2008 宁夏,28)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解析】C 本题考查?雅典公民?这一概念,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公民的范围。雅典城邦规定,凡父母祖籍均 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具有公民的资格,因此符合这一规定的是 C 项。 9.(2008 年广东文基,29)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 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解析】A 考查基础知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10.(2008 年广东单科,16)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 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解析】A 小国寡民是雅典的特点,疆域太大了?直接民主?是搞不了的。 11.(08 海南历史,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 会制和( )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10 【解析】C 古希腊民主属于直接民主,采取轮流坐庄、抽签选举的方式。A、B、D 的说法与古希腊的史实不相 符合。 12.(2007 海南卷,26)26. (8 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 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 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 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 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 而是由于他们个人 才能。?(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3 分)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5 分)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1)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材料一中?民之主?所指的是君主,材料二中所体现出 民主政治,是在多数人手里。 (2)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 ?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一 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担任公职,是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答案: (1)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2 分) 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1 分) (2)人民主权,(2 分)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3 分) 第 6 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2009 广东文基,29)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指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 A.罗马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联邦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A 注意题干中的三大关键信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成文法 典?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法律只有罗马法。 2. (2009 宁夏辽宁文综,29)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 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 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解析】B A 选项与题干中的?当事人若不向法庭起诉,法庭即不予受理?不符,C 选项与题干中的?可在 宣判前为自己辩护?不符,D 选项与?法官审判应重证据?不符,C、D 的表述都过于绝对。 3.(2008 江苏,1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 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C. 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制定严格的债务法规主要是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奴隶处境并没有改 善,排除含③的选项。 4.(08 海南历史,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 的罚款。这表明(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解析】D 题干材料是罗马法的规定,阅读材料可知,古罗马运用法律手段调节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经济关 系,以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从材料本身无法看出 A、B、C。 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 7 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1 1.(2009 广东理科基础,66)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 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A.第一部成文宪法 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D 注意题干中的?代议制民主?,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形式就是君主立宪制。 2、(09 海南,10)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 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解析】C A、B 两项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D 项说法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度, 故 ABD 都不正确。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由专制走向民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完 成了本国向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 3.(2008 上海历史,B 组 12)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 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D.议会对内阁负责 【解析】C. 光荣革命后,通过的《权利法案》使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了议会的制约,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 原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此确立。因此 C 项为正确答案。 4.(2008 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阵地在 A.议会 B.三级会议 C.教会 D.大陆会议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政治状况的认识,英国从 13 世纪就存在的国会,是资产阶级 与国王斗争的主要场所,所以 A 项正确,而 B、D 是法国和美国的政治机构。 5.(08 海南历史,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 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 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解析】A 君主立宪制的意思是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约束国王的作为。只有 A 项符合嗣位法的目 的所在。 二、非选择题 6.(2009 江苏历史卷,23)(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2 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 45 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 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 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 “威尔 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1781 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 了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 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 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 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 个人的 悲剧。――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 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 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 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芙田革命对英回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4 分) (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 世纪 30 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 运动有何积极影响?(6 分)12 【答案】 (1)具体原因:乔治三世指使下院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的惨败;国王个人干预造成英 国在处理北美问题上的重大失策。 根源: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2)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 运动:1832 年议会改革。 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7.(2009 高考上海单科,31)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 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13 分)(1)按照英国清教徒革命的发展进程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此概述革命期间的政体变化。(6 分) (2)詹姆士一世和玛丽、威廉一世的权力一样吗?说明理由。(5 分) (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像是“可视的历史”?(2 分) 【解析】第一问图像排序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即可,政体的变化不要混淆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事 件的发展。第二问关键在于对詹姆士一世和玛丽、威廉一世属性的认识。第三问属于历史基本素养的考查,应结合 图像的特点思考作答。 参考答案: (1)答案 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④②①③。 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英国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恢复了君 主制;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未能运用核心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詹姆士一世是专制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玛丽和威廉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成为政治统治的中 心。 答案 2 :仅运用边缘性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詹姆士一世在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严重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玛丽和威廉不得为天主教 徒,不得随意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等。13 其他答案 (3)答案 1:结合图像,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回答。 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断,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最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历史。 答案 2 :仅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来回答或只就图像本身进行回答。 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厉史。 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可以看出图像记录了历史。 其他答案。 第 8 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2009 天津文综历史,9)1787 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 A 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使美国从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87 年宪法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也没有采 取责任内阁制,排除含②、③的选项。 2.(2009 安徽文综高考,1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 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 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C 本题考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属于难题。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 主权,故 C 项正确,ABD 错误。 3.(2009 高考上海单科,10)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解析】B 从《论法的精神》到美国 1787 年宪法,主要体现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的分立。 4.(2009 高考海南单科,9)《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 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了 A.生命权 B.自由权 C.财产权 D.反抗压迫权 【解析】A 《独立宣言》主要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自 由和追求幸福? 等; 《人权宣言》 而 则宣称人民在权力上是平等的, 这些权利包括 ?自由、 财产、 安全和反抗压迫? 。 可见,B、C、D 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与《人权宣言》相比,《独立宣言》特别将生命权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5. (2009 高考海南单科,12)历史学家乔 8226;科尔顿写道:“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其中有好些像拿破仑 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
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外,在 19 世纪发生的最惨烈的战争。”此 战争应该是 A.普法战争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美国内战 D.马赫迪民族大起义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普法战争只持续了几个月,印度民族起义持续 两年,马赫迪起义持续了将近 20 年。符合此要求的只有 C 项。 6.(2009 全国文综一,21)1787 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 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解析】D ?不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体现共和主义的原则。 7. (2009 全国文综二,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 年革命派认 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 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 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14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解析】B 注意结合所学知识,1878 年宪法颁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8. (2007 广东卷,18)有学者指出:“那些为 17 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 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 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 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9.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 17 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 17 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解析】C 此题考查的角度新,从人类文明传承与影响的角度入手,提供新材料,设计新情景,考查考生再认、 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分析能力。 17、18 世纪,欧洲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等国确立 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封建主义的强大,资产阶级的原则(自由、民主、平等)并没有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 胜利而完全确立。而?新英格兰?,即北美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在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之后,为确保 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1787 年宪法》,以法律的形式把资产阶级的原则确立下来。 通过再认、再现并抓住时间限制词?17 世纪?,可排除 A、B、D。A?已是?、B?封建势力?、D?并未?显然与 历史事实不符,是错误的选项。 10.(2008 年广东文基,32)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 1787 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解析】C 1787 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 另外三个选项中只有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时间比美国 1787 年宪法早,但《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利, 没有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 11.(2007 广东卷,28)(10 分)阅读材料: 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 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 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 方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话是夸张的。 ――《晨邮报》1789 年 7 月 21 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年的相关史实是否说明法国革命是一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为什么?(6 分) 【解析】考生从以下两方面回答皆可。 是。因为法国革命摧毁了欧洲大陆最顽固的封建堡垒,建立了民主制度;拿破仑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法国革命时期实行的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法国革命精神激励着世界 各国人民。(可以补充: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是。①从时间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比法国革命早;②从影响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建立了资 本主义制度,影响了其他国家,甚至法国革命也受到美国革命的影响;③从方式来看,英国的?光荣革命?也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影响也很深远。 (2)《晨邮报》的这则评论认为,英国对法国正在进行的事件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你的判断。(4 分) 【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对历史知识的概括、阐述能力,是高考能力要求?独立 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的体现。 要求考生答题时思考的多角度要多、 否则就漏了某些要点了, 全, 要做到史论结合,不说大话、套话、空话。第一问:法国革命是否是一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考生无论 答是或者否,都要从:法国革命的时间、政治影响、思想影响、国际影响、国内影响、革命方式等角度概括说明和 论证自己的观点,考生要灵活思考,大胆回答。第二问,从材料中已经推断出?态度?,问题是分析原因,为什么 是?支持、敬仰赞赏?的态度?因为英国曾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再者经过 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得到了西方进步人士的认可,因此,对于法国大革命,应持?支持、赞赏?的态度。 这一问的失分点可能是考生审题不细心,答偏题了。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强化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对 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和思维的多角度训练。 12.(2007 海南卷,28)28. (14 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5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 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 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 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1789 年) 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 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 的权利”;“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 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 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 提高, 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的公民 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 年) ⑴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11 分) ⑵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3 分) 【解析】⑴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找准关键词,相同点是?人们生而是自由平等的?。不同点结合两个文 献产生的具体背景进行分析,从适用范围、具体规定等方面思考。⑵既符合出近代以来,人权运动的主要趋势,又 要表现出对人权的新认识。 答案: ⑴相同:二者都肯定人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2 分) 不同:二者应用范围不同。《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是世界人民 和各国努力实现的目标;二者内容不同, 《人权宣言》主要局限在政治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把人权扩大到经济、 杜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6 分) 实现人权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和追求;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进―步得到重视, 人们对人权的认识也不断深入。(3 分) ⑵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重视集体人权。(3 分) 13.(2008 年广东单科,29)(12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3 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 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 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 25 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到 1870 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 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 花也成为美国在 1815 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 1860 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问题: (1)1773 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 析。(4 分)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4 分) (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根据材料二,分析 19 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 互影响。(4 分) 【解析】本题以北美与英国的经济、政治关系作为命题的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以问题的理解。第⑴问根据提 示进行归纳即可;第⑵问注意转换思考的角度,即考查学生对北美独立战争背景的理解,也可以说是英国对北美的 殖民统治的结果; 第⑶问可以从英国市场的需要加速美国棉花的发展, 而棉花的发展又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的 角度理解并予以归纳概括。16 答案: (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王统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 认英国殖民统治权。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 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 化;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 (3)美国是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 美国经济发展。 第 9 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2009 宁夏辽宁文综,30)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 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解析】D 帝国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由此排除 A 选项,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由此排 除 B 选项,C 选项错在直接民主,因为代议制均为间接民主。 2. (2009 广东历史卷,18)1830 年 7 月 27-29 日, 法国议会将路易 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 “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C 英国资产阶级之所以把 1688 年革命称之为?光荣革命?,就是因为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就 实现了政权的易手。 3.(2009 高考上海单科,11)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 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 国历史的日子。因为在那天 A.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D.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 【解析】C。路易十六是法国大革命中被推翻的国王,?14 日?改写了法国历史,应该是指法国大革命中 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因为这一事件标志了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4. (2009 全国文综二,19)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 30 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 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解析】D 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德国成为一个工业国,其主要原因是统一的完成。 5. (2007 海南卷, 11) 日本 1889 年宪法规定, 天皇总揽统治大权, 内阁辅佐天皇。 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英国 1787 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 【解析】 A 从日本 1889 年宪法看,日本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带有明显君主专制色彩,与此相似的是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皇帝同样总揽统治大权。 6.(2008 上海历史,B 组 13)下列发生在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启蒙运动兴起 ②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③攻占巴士底狱 ④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A. ④①②③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①② 【解析】C. 题目中涉及的四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启蒙运动兴起于 17 世纪,法兰西第二帝国建 立于 1852 年,攻占巴士底狱发生于 1789 年 7 月 14 日,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于 1804 年,因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C 项。 7.(2008 上海历史,B 组 14) 某份晚清画报刊登一则人物图像,称他是再造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大豪杰”, 此人是 A.俾斯麦 B.威廉一世 C.兴登堡 D.威廉二世17 【解析】A. 注意题干中的?再造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信息,很明显此人物是在德国统一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人是俾斯麦。答案为 A。 8.(2008 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24) 1870 年由法国人主动发起的在历史上被称为“最愚蠢的一场战争”的是 A.七年战争 B.普法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B 本题题干的限定条件有二项,一是?1870 年?,二是?最愚蠢的?,符合这两项的只有普法战争。 9.(2008 年广东单科,19)从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看,三级会议在当时拥有的权力是 A 审判重大案件 B 行政管理 C 批准征收新税 D 制定法律 【解析】C 路易十六统治后期,财政危机日益加剧,经济危机导致出现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走投无路的 路易十六只好同意召开三级会议,希望找到摆脱政治困境,特别是财政危机的办法。 10.(2008 江苏,16)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 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解析】A. B 项是德国的,不符合英国。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C 项是英国的,不符合德国。德国国家的权 力真正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中。D 项是德国的,不符合英国。正确的是 A 项.两国君主都为国家元首,但是英国的 君主?统而不治?。 11.(08 海南历史,14)1880 年 7 月法国政府规定:“凡 1880 年 7 月 6 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 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解析】C 法国 1875 年宪法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为了巩固这仅以一票优势获得通过的 来之不易的共和制,需要通过缓和法国的社会矛盾求得法国的安定团结。故应选 C。 12.(2008 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23)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 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解析】A. 本题以文学家的名言入题,考查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大大增强 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实力,因此,司汤达所说是正确的。 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 10 课 鸦片战争 1.(2009 广东文基,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 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上述材料来看,?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 府,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 是英国政府。?贱买贵卖的特权? 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 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胜败对比;?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体现出其侵略本质。 2.(2009 海南历史卷,13)2009 年 2 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 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B 圆明园被焚掠是在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 3.(2009 高考重庆文综,19)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 2009 年 2 月 25 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解析】B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在位的皇帝是咸丰帝。 4.(2009 全国文综一,17)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 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B 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 自居的规制,故选 B 项。 5. (2009 高考上海单科,33)(1)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3 分) (2)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4 分) (3)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2 分) 【解析】第一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要避免混淆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问主要是结合 19 世纪中期的 两部国际法,从主权的独立和不可分割两个方面,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第三问一定要注意观点和 立场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1)答案 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惫相符的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答案 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怠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 1: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 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 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答案 2:未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19 答案 3:仅有正确结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 其他答案。 (3)答案 1:回答合理而充分。 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答案 2:回答不充分。 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6.(2009 高考上海单科,37)1906 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 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的外国公民行使 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于清国签署条约时, 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换言之, 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 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 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 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 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 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 “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 性品格的局限。 他们断案, 不管是肯定或否定, 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 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 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 摘自《1906 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 分) (1)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这样的特权?(5 分) (2)当时的中西法律体系存在着那些差异?(5 分) (3)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律师的观察?(15 分) 【解析】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明确原因在于西方领事裁判权特权的取得,但是取得的情况要避免表述 为《南京条约》,因为西方列强取得这一特权不是通过《南京条约》,而是通过此后《南京条约》的附件。第二问 要充分依托材料提示信息概括比较。 第三问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答案的组织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史论结合和多维度阐释。 参考答案: (1)答案 1: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西方国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它们通过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 这一特权。 答案 2:仅笼统地回答。 侵害了司法主权;通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其他答案。 (2)答案 1: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中国:以礼人法,礼刑结合;不重事实,不重证据;没有律师和陪审制度。西方:有律师制度;有法院、陪审 团;重证据。 答案 2:未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答案 3:仅笼统地回答。 中西在司法制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其他答案。 (3)本小题采用 SOLO 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20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方在中国设立法院,建立起自己的司法制度,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西两种 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与冲突。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从中西双方的司法体系的差异与冲突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从西方国家对自 己和对中国的双重标准来进行分析。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如?文明?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 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文明观?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第 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 1.(2009 江苏历史卷,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 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A 从材料可以看出?基督教国家?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 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 2.(2008 上海历史,A 组 11) 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解析】C 太平天国运动利用了拜上帝教,而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将基督教和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而创出的 一种宗教,因此 C 项为正确答案。 3.(2009 海南历史卷,27)(10 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1862 年。 江西巡抚沈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官民对话记录如下: 问: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 答云: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 不过是炮火利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 个人,也都够了。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5 分) 【答案】 (1)西方列强侵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条件;中 西文化的隔膜与冲突;官府的态度。(5 分) (2)反洋教是抵抗侵略的斗争;传教士有为列强侵华服务的性质;客观上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 文化交流。(5 分)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2009 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1 【解析】C 题眼:?放宽民间设Z工厂的限制?。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1895 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2009 高考重庆文综,20)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 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C 1895 年《马关条约》开放重庆,1904 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1985 年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 台斗争;1895 年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1915 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故选 C 项。 3.(2008 宁夏,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 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明显指的是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 黄?体现的是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惨败,因此选 C。 4.(37 分)(2007 宁夏文综,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 企业,80 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 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 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 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 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 分) 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 识。(12 分) 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 分) 【解析】⑴结合材料分析梁启超的话,可以从影响到战争胜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而且一定 要体现出尽管中日实力差距不大,但发展的趋势却是大相径庭,这对答题方向很重要。 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为发动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 而当时的清政府政治腐败, 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全国一致抗日。 ⑶甲午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 机加深,各个阶级、阶层开始挽救民族危机,维新运动就是最直接的代表。 【答案】 ⑴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 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 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⑵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⑵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5.(2008 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36) 1840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 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13 分)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 分) (2)简要叙述中国在 19 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9 分)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2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认识。第(1)问考查鸦片战争前封建统治者闭目 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虚骄自大的心态。第(2)问考查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任人宰割的 屈辱外交史。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或立或破,言之成理即可。22 答案要点: (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组织:列举;部分列举,部分有简单组织;语句连贯通顺;回答形成结构和层次。 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性的回答。 第 13 课 辛亥革命 1.(2009 广东历史卷,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解析】D 为限制袁世凯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2. (2009 高考重庆文综,17)道光三十年(1850 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 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B 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的日本;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是德国人瓦德 西;排除②和③,选 B 项。 3.(2009 高考上海单科,2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 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解析】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法西斯主义就是独裁和专制,反法西斯主义就是维 护世界民主政治,因此《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都体现了对民主的追求。 4.(2007 海南卷,15)15.1912 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解析】五色旗,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寓五族共和,实 现民族团结之意。 答案:C 5.(2008 年广东理基,6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解析】A.考查信息解读能力。抓住材料中的?会党?和?共和?等信息分析解答。 6.(2008 年广东单科,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 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戊戌维新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B 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旗是五色旗。 7.(2008 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27)右图是 1908 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23 【解析】C.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专制是树的下部,立宪在树上部,中间是断开的,二者截然分开。 第 14 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2009 天津文综历史,5)1919 年 5 月 5 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 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解析】C 从题干中的?1919 年 5 月 5 日?、?北京学界??游街?等信息可判断该报道讲的是北京学生发 动的五四爱国运动;排除 A、B 两项;D 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青岛问题之力争?说明了?争国权?;焚烧曹 宅、殴章宗祥说明了运动要?除国贼?,故 C 项符合题意。 2.(2009 海南历史卷,17)表 1 1925 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 绥远 湖北 广东 党员人数 000 学生 8% 63.1% 21.2% 工人 3% 2.3% 20.1% 农人 80% 8.9% 39.1%表 l 表明,1925 年的国民党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析】C 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 联盟。 3.(2007 广东卷,7)1919 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 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理论分析能力,通过新材料,设计新情景,考查考生对本土广东 人物、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的认识转变。1919 年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对孙中山触动很大,他开始了一生中 的伟大转变,决定不再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以及反对旧官僚、旧政客,认识到国民党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需要改组,才能有新的出路。通过这些知识,从而推断他演讲中的?地底陈土?指的是 D.军阀、官僚、政客。 45.(2008 广东单科, 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解析】D 按照阶级分析法,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 历史舞台,之后中国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故选 D 符合题意。 4.(2009 高考江苏单科,9)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解析】C 此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包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 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以及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故 C 项表述错误 5.(2008 年广东理基,6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4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解析】D.中共二大在充分分析和认识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6.(2008 上海历史,A 组 13)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 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 1921 年 10 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 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 1921 年 7 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 1925 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解析】 因为中共一大是 1921 年 7 月在上海召开的, C. 因此最接近当时、 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 因此 C 项为正确答案。 7.(2008 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2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 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解析】 B 从材料中的?青岛归来?、?国贼罢黜?、?学生复课?、?商店开门?等信息可推断出此对联 反映的是五四运动。 因为本题选项中其他运动与青岛没有关系, 而五四运动最终中国拒绝和约签字, 罢免了曹汝林、 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之后三罢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才结束。因此 B 项为正确答 案。 8.(2009 北京文综高考,18) 2009 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条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解析】B 抓住时间限制语?一战后?可以排除 ACD 选项。凡尔赛条约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中 国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9.(2009 山东文综,29)(35 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 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 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 图 11 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们抗争示意图。(1)据图 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么样的变化趋势。(4 分)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3 分) 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理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 分)25 【解析】第一题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图片资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变化??趋势??发展性??心特点? 类的试题似乎是目前学生的薄弱点,问题一是出在对标题术语理解上,二是思维方法和能力上,三在训练的量上有 限。本题在观察图片基础上,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有关史实,从空间上和程度上概括。但学生较 难从程度上考虑问题。 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易,抓住解题关键词?道路?两字,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较易得出,虽然学生的解答未 必很有思想上的自我指导性。第二问难度为偏难,要求答出五四运动的?新贡献?,实际上是与义和团运动和辛亥 革命两次革命相比的新发展 (内容上和影响上) 这里评分补充说明应该对答案第一点考虑这几种答案的合理性 。 ?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或领导)??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奠基?;第二点应该考虑答?追求 真理?或?求是?精神的合理性。 【答案】 (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控制。 (2)义和团的道理: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辛亥革命的道理:民主共和(或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 15 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2009 山东基本能力,30)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 A 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汨罗江而亡 B 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阳关三叠》以表达惜别之情 C 金田起义发生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 【解析】D 屈原投江相传在农历五月初五,不可能是圆月高悬,排除 A 项;《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王维的 诗谱写的名曲,生活在西汉的张骞不可能听到,排除 B 项;金田起义爆发在 1851 年初,当时中国刚刚遭受列强侵 略,尚未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C 项。南昌起义爆发在 8 月初,当时雨带已移到黄河流域,江淮的梅 雨结束,D 项正确。 2.(2009 上海历史卷,21)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 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解析】 C ?自己的独特道路?是关键词。结合基础知识即可回答。 3.(2008 年山东文综,11)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图 4 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B.根据图片明确党的政策是针对封建势力和反动势力、反动武装等,拥护工人利益,武装工农群众, 由播撒革命火种可知是长征,故选土地革命时期。 4.(2008 北京文综,40)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英格兰大学野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