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戒毒矫治技术人员认知教育教育矫治质量

转变观念&变革创新&提升强制隔离戒毒教育挽救的质量
转变观念 变革创新 提升强制隔离戒毒教育挽救的质量
随着《禁毒法》的颁布实施,如何彻底戒断毒瘾降低复吸率,是强制隔离戒毒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的戒毒管理教育工作启示我们,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管理是基础,教育是关键,只有通过科学、系统、持之以恒的针对性人文教育,才能实现降低复吸的目的,进一步落实“首要标准”。本文就怎样进一步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质量提出如下观点与大家探究。
一、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疆正处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随着新疆劳教体制的改革,职能的扩充,新疆劳教系统已经成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主力军,而如何做好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是我们亟需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劳教管理教育模式,在偏重于通过惩罚的震慑力来警示人们吸毒的危害,同时给人施加畏惧感,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则更多的着眼与人,是对染上毒品的患者予以关怀和治疗来挽救,从理念上的人性化推进管理工作的文明程度。同时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边收治边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教材和资料少。相应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工作需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有待进步。强制隔离戒毒强调通过再社会化教育和康复治疗来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早日脱离毒瘾,康复,重回社会的目标,这与劳教工作有一定的区别,但我们可以对劳教工作经验做到汲取和吸收,从现实情况来看,“重管理,轻教育”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许多民警没有认识到管理对象已经发生变化,我们的管理方法,教育方式也应随之改变,过分强调强制性,忽视了强制隔离戒毒的康复秉性。作为新疆劳教(戒毒)系统在业务(教育矫治)工作中推行IS09000质量管理工作体系规范出台之前,民警“等、望、靠”的心态比较严重,对如何做好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办法不多,点子不新,起点不高,准备不足。
(二)教育资源有待完备。虽然多年来工作中培养了一定的教育专业人才,但是要适应社会化教育要求,开展强制隔离戒毒专项教育工作的人才还远远不够。教育资料方面,与戒毒工作实际结合的资料少,有教育针对性的资料更少,就网络和杂志而言,不是太专业就是太抽象,同时与专家同行交流、学习机会少,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维语版教材几乎没有,从而造成教育矫治资料匮乏、知识层面窄,思路不宽,甚至生搬硬套以教育劳教学员的体系教育矫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此外,民警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学习的知识面,知识结构也各有不同,层次不齐,缺乏权威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缺乏规范的教材、教案,以及教育内容的单一,都给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带来了影响。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作为一门全新的科学,更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理念作保障。
(三)教育模式尚未形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教育工作怎样有针对性地开展,这是我所自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之后就在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我讲你听,我写你看,讲不讲由我,听不听由你”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陷入“干、死、闷”的僵局。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教育不象劳动教养的教育工作,经过几十年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式和体系,这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从而导致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处于相对盲目的境地。虽然有些所包括我所进行了大胆探索,但是从总体上讲还是很不完善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尚未形成。
(四)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局党委书记、局长任杰灵同志在《解放思想&服务大局&在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再创辉煌》的工作报告中,对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历史的进步,更是历史的必然。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与此前的劳动教养管理教育工作相比,它的针对性更强、专业化更高,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戒毒”,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这些致使我们在心理矫治、艾滋病防控、课堂教学、辅助教育等方面力量相当薄弱。管理民警对禁毒法领会不够、把握不准,工作开展较为被动。加上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历史短,无论是民警还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禁毒法的理解都很肤浅,甚至是盲目。管理制度及纪律要求并不健全,导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认识错误,民警没有理直气壮的管理底气。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民警遇到许多问题都有“束手无策”的感觉。这样一来,首先在管理上就“输”给了“对手”,教育的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五)社会化能力有待加强。社会化能力包括有就业生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融入社会主流的能力。大力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是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化能力的很好途径。但目前因相关的规定出台后配套制度规定不完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密切,导致相关的问题出现,阻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化适应能力拓展,如:参加职业技能教育是自主办、政府办,还是与外校联合办,举办培训教育与什么挂钩,减期、奖励还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考核评估,实际操作中怎样运作。如何把出所教育评估的重点放在技能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上,切实强化教育矫治的针对性,因人施策,实行个案矫正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化能力的纵深发展。
二、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分析原因主要是场所民警对安全稳定工作的思想认识,不深、不透,站的角度不高,看的不远,教育工作作为软环境,软指标的思想意识在场所民警队伍中根深蒂固。创新变革意识淡薄。我们对以往的安全稳定工作反思得到这样的结论:一是管理工作明显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一个重点,但同时教育工作又是思想的根源,是驱除毒瘾的有力武器。管理是戒毒工作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戒毒工作的核心内容,其最终的目标都是着眼与人、服务与人、挽救与人。二是实现场所安全的长期稳定,必须化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要确立教育主业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矫治的工作质量,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转变无所事事的状况,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氛围,改变他们危害场所安全的意识和心理,进而促进场所的安全稳定。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矫治理念,首先是平等待人,努力构建矫治主体的人性化,矫治环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的人文化,民警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人格上平等的,要把他们当病人、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以人和谐的发展科学引导的方式去唤醒他们的良知,重塑他们的行为习惯。
三、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的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是对吸毒成瘾的人员实行的治安管理处罚。从法律性质上属于国家强制性的治安管理措施,却又不同于一般的治安管理处罚。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我们面对的强制隔离戒毒对象,他们既是违法者,又是脑病病人,还是受到毒品侵害的受害者。如何将这样一个矛盾错纵复杂的多元体从毒品的束缚中解救出来,采取何种方式将他们教育成为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是摆在我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所以要求我们应摒弃陈旧的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继而实现教育矫治各系统的有机结合,提升强制隔离戒毒教育挽救工作质量。
(一)创新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工作。要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从注重行政处罚转移到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上来,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增加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的信心和动力。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彰显戒毒文化。戒毒人员的活动区域要设置具有引导、鼓励、关怀功能的格言和禁毒标语,所内设施要体现紧张有序、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特点。从简单、粗放型教育转移到科学化、法制化教育矫治上来,加强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工作硬件建设,积极推行新疆劳教(戒毒)系统教育矫治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增强戒毒教育矫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强化课堂化教学的主体地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知荣辱、明事理。提倡采用电化教学的方式,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强化国学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用白话诠释的方式一点一滴渗透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心,启迪他们如何快乐地学习、生活、劳动和接受矫治。通过亲情接见、亲情电话、亲情就餐、亲情寄语、亲情救助等方式,利用电脑网络、可视电话、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手段。
(二)创新教育内容,建立科学戒毒教育体系。以引进新型戒毒教育方法为着力点,提升戒毒教育效果。强化毒品危害教育,毒品对人体的摧残是人尽皆知的,不仅严重摧残吸毒者的身体,而且使其养成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的作风。要抓好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工作,帮助戒毒人员迅速恢复身体,养成良好的行为,必须引进新型的戒毒教育方法,形成科学的戒毒教育体系。从要求弹性化转移到量化考核的刚性指标上来,通过电脑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教育的科技含量,积极构建标准化的教育诊断评价体系。把戒毒人员生理脱毒的三个阶段作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管理教育、劳动教育和出入所教育七项教育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督促检查方案,切实增强教育效果。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明晰戒毒人员的是非观。以心理康复为重点,增强戒毒人员的拒毒意识。以引进新型戒毒教育方法为抓手,实施认知、需求、情感、危机应对等教育。这里要提到在引进新型教育矫治方法体系中,必须要坚持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其教育方式是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获得最佳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认真分析每个人的吸毒原因,准确掌握个体吸毒史,全面了解他们的成瘾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家庭状况等都有助于我们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最需要的地方去,具体实在地对每个个体施加针对性的影响,以转变他们的思想、心理及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同时这种教育方式还有助于培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与民警之间的情感,增进信任,提高教育矫治的实效性。
(三)创新教育模式,加大心理康复工作力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毒瘾易除,心瘾难戒”,要促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完全戒毒必须戒除其“心瘾”,因此要紧紧抓住心理康复这个中心,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教育方法宜多样化,积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等,注重从教材性质、特点出发,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思想情况和心理状态,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灵活运用,系统整合,打好“组合拳”。其二坚持普遍测试与个别重点人员心理测试相结合,扎实做好新入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甄别,掌握第一手资料。将新入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甄别作为心理矫治工作的重点来抓,为下一步心理矫治提供依据。针对测试结果,对心理异常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避免发生突发事件。其三,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调适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常规教育内容,同时针对因出现突发事件、环境适应不良、家庭婚姻危机等情形而产生心理危机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化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第四,坚持个体矫治与团体咨询相结合,提高心理矫治工作的针对性。要广泛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努力解决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需要提供心理辅导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要采取个体矫治加以疏通引导。
(四)创新教育环境,努力加强民警教育培训。以建设一支熟悉戒毒业务的专业化队伍为根本点,力争实现“首要标准。”加大业务培训工作,提升民警特别是管教民警的业务素质尤为重要。鼓励支持民警考取各种资格证书,促进民警队伍由管理型向矫治型转变;加快专职教师、技师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在心理咨询、法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民警进行全方位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民警的实际教学能力。同时,要落实教育激励机制,激发民警教学热情。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挽救质量,同时,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用民警良好的执法形象和阳光执法活动的开展,赢得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信任。降低戒毒人员的复吸率,从而真正实现“首要标准”。
(五)创新帮教模式,构建社会化帮教网络。教育矫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光靠所内教育既资源有限,也无必要。实施所内教育与社会帮教一体化工程,建立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区的信息传接机制和对接管理教育机制,实施联合施教和共同帮扶。以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融入社会化的能力作为关键点,大力拓宽帮扶工作渠道。一方面,狠抓开放式教育,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努力构建社会帮教网络。要把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向社会延伸,采取开放式的教育形式,努力在引进社会资源、建立社会网络狠下功夫。第二方面,完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站,实现与社会戒毒的无缝对接,让表现较好、具备帮教条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到安置帮教工作站进行回归适应性恢复训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社区对戒毒人员接茬帮教、社区戒毒康复提前介入,构建“强制隔离戒毒所、家庭、社区、相关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立体帮教模式,共同做好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的对接。定期对戒毒回归人员开展跟踪回访活动,抓住跟踪对象的操守,探索解决戒毒中的关键问题,降低复吸率。第三方面,做好解教人员综合评定,依据《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和《解教人员综合评定方案》,建立教育质量出入所评估机制,对劳教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帮教安置工作建议,重点是技能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总之,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要紧紧把握好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敏锐体察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进一步加大跨越式发展的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强制戒毒工作新局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提升强制戒毒教育矫治质效
本报讯 记者韩萍 近日,青海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晓勇同青海省司法厅、青海省戒毒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一起,赴多巴强制隔离戒毒所和省教育矫治所调研戒毒康复和教育矫治工作,并看望慰问一线司法干警。
王晓勇深入强制隔离戒毒区和监区的教室、食堂、宿舍和医务室,认真查看了在这里接受强制隔离戒毒学员的学习生活、生产习艺情况和在押的短期服刑人员教育矫治情况,详细了解了全省戒毒管理和教育矫治工作开展情况。
王晓勇指出,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毒品的受害者。“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我们必须坚持从法律和道义两方面入手,真情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王晓勇强调,强制隔离戒毒和教育矫治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体管教干警一定要坚守安全稳定这条底线,严格执法执纪,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戒毒人员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认识到党和政府对禁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王晓勇要求,全省司法行政机关要不断强化强制戒毒和教育矫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从细节入手,加强对戒毒人员和短刑犯的心理疏导,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综合教育矫治方法,不断提升强制戒毒和教育矫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全国劳教(戒毒)场所文化建设研讨会提出
促使教育矫治质量稳步提高
21日,全国劳教(戒毒)场所文化建设研讨会暨报刊评比颁奖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司法部劳教(戒毒)管理局局长刘振宇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场所文化建设工作水平,促使教育矫治质量稳步提高,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刘振宇说,全国各地普遍将劳教(戒毒)场所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提升工作软实力,推动工作发展的新着力点,切实将文化建设工作放到了全局的高度,大多数场所做到了“一所一品牌”,场所报刊、网络、广播、宣传栏、文化走廊、文化墙等文化阵地面貌一新,各项文化专题活动、兴趣小组、“文化节”、“文化月”等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内容更加贴近劳教、戒毒人员矫治生活实际,教育效果更加凸显,彰显了法制文化与矫治文化的完美结合。
刘振宇表示,要借助劳教(戒毒)场所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矫治和目标考核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评价考核工作的导向功能、监督功能和激励功能,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促进劳教、戒毒工作科学发展。
司法部劳教(戒毒)管理局巡视员刘卫民主持会议。河南等10个省(区、市)劳动教养(戒毒)管理局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场所文化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场所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教育挽救质量的作用。(记者 邓红阳) [责任编辑:季上平]戒毒人员认知教育机制建立与实践探索;吸毒人员毒瘾的形成固然来自毒品的麻醉精神作用,但;一、认知教育机制建立首先从理想情操教育入手;吸毒人员走上违法道路,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要求放;(一)、正面引导、先“小”后“大’、先”近”后”;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二)、坚定信心、反复训练、巩固成果,要让戒毒人;有了理想信念,才有成功的可能,
戒毒人员认知教育机制建立与实践探索
吸毒人员毒瘾的形成固然来自毒品的麻醉精神作用,但与戒毒人员对毒品对人生对道德的错误认知也密不可分,只有提高思想认识才能增强其戒毒信念和信心,进而标本兼治。为此,始终要把改变戒毒人员思想和认知行为教育作为提高教育矫治质量的根本。“认知”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见解等。认知行为教育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的心理治疗。认知内容应是广泛的,它不仅限于理想情操,学习能力,还应包括吸毒人员的交际能力、管理能力、自控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道德情感、等若干方面。对每个戒毒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在开展教育矫治建立认知教育机制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知教育机制建立首先从理想情操教育入手
吸毒人员走上违法道路,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要求放松,缺乏人生目标,没有形成自己的远大理想,不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操。在戒毒人员中开展理想情操教育,是开始戒毒康复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否则即使完成阶段性戒毒也是枉然,没有人生目标做支撑,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还会复吸,这就意味着他们戒毒的失败,我们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的一切努力功亏一篑,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归纳了一些培养和建立戒毒人员理想情操的具体做法,共同探讨。
(一)、正面引导、先“小”后“大’、先”近”后”远’、循序渐进,逐步培养戒毒人员理想情操。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一旦形成就会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戒毒人员正式因为没有理想或理想目标太低,才容易被毒品左右,因此,正确引导他们,先树立小目标和近期目标,再逐步树立长远目标和人生理想目标。如:先树立所内戒断目标,再树立1年内不复吸目标,然后2年、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复吸等等,最终实现彻底戒断回归社会成为正常公民的理想目标。
(二)、坚定信心、反复训练、巩固成果,要让戒毒人员坚信戒毒是可以成功的。
有了理想信念,才有成功的可能,同时加以强化训练,如:常背戒毒“三字经”和戒毒誓词,使戒毒人员坚决与毒品决裂,坚信自己一定能戒毒成功,要使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去戒除毒品,更要坚信这一目标一定能实现,有了坚定的信念和理想目标,成功戒毒也就有了希望。经常鼓励和鞭策戒毒人员,不断巩固戒断成果。
二、认知教育机制建立要以训练思维方式为基础
个人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一种习惯,每当需要思考的时候,思想总是沿着自己所习惯的道路飞奔。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方向和思维结果,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决策和行动①,戒毒人员由于吸毒造成思维方式扭曲,思想僵化,认死理、倔强,只认准吸毒,从不换角度考虑问题,自己能过瘾就不理会其他问题。因此还要根据其思维发生
的不同情景、不同方向和结果,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训练。
(一)、转换视角训练,从传统的思维方向和认知框架中走出来,改用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现有事物,突破思维定式而产生创意。万花筒转换视角训练,即抛开传统视角,从另外新的多个视角来思考戒毒问题。新的多个视角包括:肯定视角,否定视角;往日视角,来日视角;自我视角,非我视角;求同视角,求异视角;无序视角,有序视角。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分别分析吸毒带来的各种危害,找出他们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减少排斥心理和逆反心理,拉近”教”与“授”、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达到积极配合戒毒和强烈要求戒毒的目的。
(二)、弱化定式思维,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习惯的思维倾向、路径和方法,由此构成了思维定式,如权威定式、从众定式、唯经验定式、唯书本定式、非理性定式、自我中心定式等。创造性思维必须跳出这些思维定式的限制,如怀疑权威、否定权威才会有新的突破。可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来弱化各种思维定式,例如,不迷信“毒瘾易除,心瘾难戒”、“一朝吸毒,终身戒毒”的论调。
(三)、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在人们的言语和行为表达上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3个特征。这3个特征为培养和训练发散性思维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从流畅性入手,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然后,过渡到思路变换,向多方向思考,培养变通性;如在戒毒过程中出现反复现象,就要运用这一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四)、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冷静地、客观地分析来自外界的
各种信息和自主生活经验的一种思维能力。面对当代社会的海量信息,应该采取淘金式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接受什么与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与反对什么的独立观点和态度。如:让吸毒人员冷静的思考强制隔离戒毒对谁好?你究竟应该相信谁?生活中我们要做什么?什么事情不能做等等。
三、认知教育机制建立重点放在戒毒人员的矫治重塑上
调查显示,吸毒人员都有意志力薄弱、行为退缩、缺乏信心等回避型人格特征,其抑郁、焦虑等神经症状表现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孤僻、多疑、抱怨,再加上其反社会型人格特点,使他们难以适应戒毒场所环境,难以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康复后容易复吸。遇事缺乏理智,易走极端,所以常出现抵制和对抗我们的教育矫治的情况。由于吸毒行为给吸毒人员造成的无奈、自卑、逃避封闭心理,更有甚者发展到对社会和家庭的不满、仇视、报复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这一情况,笔者认为矫治重塑才是认知教育的重点,在实践中也总结归纳了一些培养和建立戒毒人员品行,对其实施矫治重塑教育的具体做法,共同探讨;
(一)、认识生命的意义,积极向上,实现矫治重塑。让戒毒人员明白一个道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尊重和善待生命包括我们每一个吸毒人员。
(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向善自新,实现矫治重塑。了解继续
吸毒就是一条不归路,死亡是吸毒的唯一归宿,一定要让他们明白:“人活着是有尊严的,人的生命是有质量的”,吸毒-戒毒-复吸-再戒毒的生活方式根本谈不上生命质量,于其混吃等死,浪费生命,不如奋起一博,下定决心改变自己今后的命运,彻底远离毒品,回归社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理解感恩的真谛,净化心灵,实现矫治重塑。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知恩,从现在、身边开始,学会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如果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
(四)、掌握四个学会,重塑品行,实现矫治重塑。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是实现戒毒人员矫治重塑回归社会的终极目标,终身学习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博”,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实践终身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戒毒人员一样不可脱离社会发展趋势,只能顺应时代,如果能把握好这四个学会,重新塑造个人品行,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培养和树立新时期道德品质实现矫治重塑。要戒毒人员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戒毒人员认知教育机制建立与实践探索78等内容。 
 通过工作实践,我就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管理模式和教育矫治 内容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执行主体与相关管理机制的关系 1、强制隔离戒毒法规和规章的...  戒毒人员认知教育机制建立... 15页 免费 劳教(戒毒)场所社会管理创... 10页...戒毒场所教育工作必须坚 持以矫治对象回归社会为目标, 积极探索适合其心理特点和...  除了一般的道德、法制、 毒品危害认知教育外, 重点组织戒毒人员背诵 《戒毒信条...五是建立对精神障碍类人员的安全工作机制。 针对有明显精神障碍 类人员,大队按照...  认知 和行为等进行的,以解决戒毒人员身心健康、家庭危机、经济困难等具体矫治 ...二、建立和完善个别谈话教育机制 (一)执行好双向预约谈话制度 个别谈话教育工作...  制定教育矫治工作计划,建立教育矫治工作制度,按 不低于戒毒人员总数的 1%比例配备...引进实施认知、需求、情感、危机应对、降低危害等新 型教育,有效改善戒毒人员在...  探索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去宗教 极端化教育工作已取得...一、把认知教育作为戒毒人员去宗教极端化教育的切入...通过劳动不但磨练了意志品质,而且严格 的规章制度,...  “四化”教育矫正机制,形成一 个集生理康复、行为...纠正戒毒人员错误认知和不良恶 习,解决戒毒人员对...四、“三四四一”戒毒工作模式的实践效应 (一)...  浅谈构建强制隔离戒毒的后续照管机制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浅谈构建...我们知道,老人、残疾人员、小孩需要照管, 因为他们身体、智力、认知能力等弱于...  对我国现行戒毒制度的探析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不断探索戒毒工作的新途径、...认知教育、 体能训练、 劳动习艺等矫治手段, 着力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田教育矫治局戒毒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