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孩子为什么不能孩子输在起跑线线上

郎咸平:教育改革重点在“考”,还是“教”?--东方知行--凤凰网博客
热点解读,辛辣点评,发掘真相,远瞻未来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郎咸平:教育改革重点在“考”,还是“教”?
编者按:即将进入6月“高考时节”,与此同时关于高考改革的消息也陆续被媒体披露,引发全社会的关注。教育改革在何时何地都是重中之重的改革,但多年来中国的教改仅仅是围绕着高考、中考等考试节点做文章,并没有在本质上改变中国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足、学生入学机会不公平、学生学习情况仅靠一张考卷评判等深刻问题。关于中国的现行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改革,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2014年4月推出的最新力作中,做了鞭辟入里地解读。以下为图书正文部分节选,以飨读者。 在中国,做学生非常辛苦。做父母,那更辛苦。为了让子女念重点学校、重点班, 真的是费尽心力,绞尽脑汁,运用各种关系才把孩子送进去。可我们的重点学校、重点班数量有限,那么多的学子争先恐后地往上爬,导致我们学生的负担过重,父母亲也是负担过重。 学生的父母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小孩子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对不对?换个思维讲,输了又怎么样呢?你觉得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吗?我以自身经历为例,和各位讲一讲。我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念初中的时候,不只是念普通学校的普通班,而且是属于最差的“放牛班”。 为什么叫“放牛班”呢?就是这班里的学生,是绝对没有希望继续升学,初中毕业就要去就业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准备做一个木工师傅。但是最后辗转这么多年,还是念完了博士。 不过,有我这种想法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父母都逼着子女上重点学校,上重点班。为什么?我拿陕西省的高考举个例子。2010年北大、清华在陕西省进行自主招生,参与的学生98.9%都来自于西安的五所超级重点学校。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的父母通过各种方法让子女进入重点学校;就算没进重点校,至少也要上普通学校的重点班。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教育部等有关单位推出了所谓的“减负令”。你们猜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的教育单位、教育部门推出了多少个“减负令”?56个,年推出37个,年推出12个,年,推出7个。我请问各位,学生觉得自己减负了吗?根本没有。 但我在这里想给各位谈一个悖论,就是“你可能减负吗?”什么意思?美国人的第一志愿是想上哈佛大学,日本人的第一志愿是想上东京大学,中国人的第一志愿是想上北大、清华。我们再看美国、日本、中国的高中毕业人数和大学录取比例,美国想上哈佛的高中毕业生有0.06%的机会能最终被录取,日本想上东京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有0.19%的机会,中国想上北大、清华的高中毕业生只有0.04%的机会。 所以各位朋友,请你记住,你想上名校就不可能减负。日本有句话,想上东京大学就得“四当五落”。什么意思?晚上睡四个小时的人,才有可能当选,进入东京大学;如果睡五个小时,那就只能落榜。你想进名牌大学,就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读书,这就不可能实现减负。 更多内容尽在(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打碎石头过河”,改革步入深水区。从“乱局”到“变局”,中国进入关键十年。)敏感的热书嗅觉,分享更多图书资讯, 欢迎关注微信“东方知行社”,豆瓣小站“”,新浪微博“”,就有好书相送!相关著作推荐:(如果你想要真正了解中国经济现状,如果你想要知道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多年的得与失,如果你想理清中国下一步“经济改革路线图”,你就不能不读郎咸平的最新力作)《》(吴敬琏、张维迎、陈志武、华生、胡祖六等17位学者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权威解读,对下一步改革的建言和预判)《》(任志强可以野心优雅,但经济学应追求一种优雅的理性,与张五常齐名的熊秉元,带您在生活中学习经济学)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大爱润泽心灵,用大智洞察社会,用大悟观感人生。东方大视野,在视野中发掘真相,在视野中远瞻未来,总览财经万象,纵观大千世界。郎咸平、稻盛和夫、朱大可、傅佩荣、郑永年、叶檀、高贤峰、刘先平……与你同行。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日本小学10块钱的午餐,惊呆全球网友,中国孩子已输在起跑线上了
日本小学10块钱的午餐,惊呆全球网友,中国孩子已输在起跑线上了
日11时58分来源: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可点击标题下方的“郎club”关注我们。
本文由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 wcweekly )授权转载,转载务必联系世界华人周刊
作者:木青
针谷小学这餐震撼的午餐,其实是日本100多年“给食”制度的一个写照,类似的情况每天发生在日本各地的中小学里。即便是二战后,日本沦为废墟,日本也尽最大努力,为全国学生提供午餐。著名的视频网站Youtube的一段视频火了,1300多万次观看,近6万次点暂,1万多条评论。8分钟视频,记录了日本一所普通小学的一顿日常午餐。
是什么让外国人如此青睐日本学校午餐?
我们中国又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视频开头就引用一位日本校长的话:45分钟的午餐时间也是接受教育时间,就像学习数学或者阅读一样。
这就是日本提倡的“食育”精神。除了吃,还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视频跟拍的是日本埼玉县针谷小学一位5年级学生,三岛唯。
三岛早上7:45出门。她在书包外面挂了一个袋子。这袋子里可不是什么玩具,或者便当,而是午餐用具,桌布、环保筷子、刷牙用具、手帕等。这些都是她每天上学都要带的。
学生开始上课,针谷小学中心厨房的厨师们也忙起来了。厨师全副武装,厨房也干净整洁。在日本,学校食堂的卫生标准要高于普通餐厅。
为了保证饭食新鲜,5个厨师在3个小时要做出720份饭菜。
看,这个厨师正在把梨汁浇在炸好的鱼块上。这道菜叫炸鱼浇梨汁,孩子们都很喜欢。
需要特别说到的是,这锅土豆泥。
做土豆泥的土豆是学校自己农场生产的。种土豆的是本校6年级的学生。当然不是因为日本老龄化,没有劳动力,在日本,政府鼓励学校建立农场,让学生参与种植、养殖。
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劳作之苦,认识大自然。也培养出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和感谢的心。
中午12:25,终于下课了。和老师鞠躬道别,学生没有去食堂。因为,学校根本没有食堂!
记得三岛的那个袋子吗?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收拾好课本。然后,把课桌就当成餐桌,铺好桌布,摆好餐具。
教室就是餐厅。饭食呢?需要值日生拿回来。
今天,还轮到三岛午餐值班。有没有记起来,樱桃小丸子曾经感叹:午餐值日生真辛苦!
三岛和另外几名值班的同学系上洁白的围裙,戴好口罩、餐帽。再把头发扎进餐帽。
然后是一名同学拿着单子询问:有没有腹泻、咳嗽或流鼻涕?还有没有认真洗手?确认无误后,孩子们还要在手上喷下消毒液,班主任领着,去取餐。
厨师们做完饭后,已经把饭菜分好放在餐车上。每个班都有自己的餐车,餐车上标着各班名称。
上面一层是饭菜、餐盘和碗,下面一层是牛奶和蔬菜汤。
拿走饭菜前,孩子们要向厨房师傅鞠躬致谢:我们是5年级2班的学生,谢谢给我们烹制美味的食物。
然后,大家再齐心协力,推的推、拎的拎,把饭菜带回教室。
教室里,同学们已经整整齐齐坐在座位上等开饭了。值日同学平均分配牛奶、面包、打菜、盛汤。整个过程秩序井然。
不过,要开动,还需再等一会。
值日同学首先报告:打完饭,还剩下2罐牛奶、2个花卷、5个面包、1份鱼、5份土豆泥,还有很多汤。
接着两名值日的同学介绍:土豆是6年级同学在校园农场里种的,炸鱼浇梨汁用的梨子是从附近农场买的。
班主任对孩子们说:今年6年级同学为我们种了土豆,来年3月轮到我们,7月就能吃到我们种的土豆了。
孩子们一阵欣喜。
餐前一切已完成。班主任宣布:可以开始吃饭了!同学们再次向辛苦做饭的厨师和值日的同学道谢。然后,享受起午餐来。
“食不语”,所以,孩子们并没有太多叽叽喳喳。
在日本,班主任也要和同学们一起吃午餐,不仅可以照顾孩子们,也经常结合食物讲解种植、烹饪、风俗等方面的知识,让同学在就餐中增长知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剩下的食物,孩子们有自己的处理方式:石头剪刀布,决定归属。一名男孩,赢得了那份鱼,高兴地跃了起来。看来,孩子们真心喜欢学校的午餐。
到了餐后整理时间。大家干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喝的牛奶盒,拆开、摊平。
在日本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也从娃娃开始抓起。这些牛奶盒也都要回收利用。
第二件事,就是刷牙。孩子们拿起牙刷,蘸着清水刷牙。班主任也不例外,既是督促,也是示范。
还记得那些牛奶纸盒嘛,值日负责发牛奶的同学,收集齐全班的奶盒,到水池,打开水龙头冲洗干净,放进框子,在教室外阳台晾干,第二天送到学校的回收站。
其他值日同学,则要收拾好餐具再次送回厨房。
全班同学也没闲着。下午13:20,到了每天的打扫时间。同学们不用使唤,因为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活儿。
打扫教室、楼梯、老师办公室、洗漱间……扫的扫,擦的擦,配合得有条不紊。
打扫干净,摆好座位。针谷小学下午课马上就要开始了。
值日的同学,还要把围裙、帽子、口罩带回家,洗干净,第二天再带回学校,再交给当天值日的同学。
45分钟的午餐,同学们享受了美味的午餐,还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懂得了一菜一饭来之不易,也学会合作和劳动。
重要的是,孩子们对45分钟的评价:非常喜欢、开心!
针谷小学这餐震撼的午餐,其实是日本100多年“给食”制度的一个写照,类似的情况每天发生在日本各地的中小学里。
早在1899年,日本山形县鹤岗町(现鹤岗市)私立忠爱小学校,建立学校的僧人们,为了让学校穷人家孩子吃上热乎的午饭,开始免费提供饭团、盐煎鲑鱼及渍菜等食物。
私立忠爱小学校的午餐:饭团、盐煎鲑鱼、渍菜(1899年)
很快日本人发现,这是件天大的好事!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每天吃上可口、营养的午餐多么重要!
所以,日本决定在全国推广“给食”制度,人们还在忠爱小学校外建立起纪念碑,纪念先贤们伟大的创举。
明治维新带来日本国力的强盛,学校午餐也更加丰盛。“给食”最初还是面向穷人家的孩子,随后范围不断扩大。
即便是二战后,日本沦为废墟,日本也尽最大努力,为全国学生提供午餐。当时,美国的援助优先供应各地中小学。
1947年食谱:牛奶、炖西红柿
战后国库空虚,在战后最艰难的时期,1952年,日本政府决定,国库补贴小麦价格的50%,当年4月,实现全国所有小学供应午餐。可以说,是学校午餐让日本战后一代得以长大成人。
1952年食谱:面包、牛奶、炸鱼、色拉、果酱
1954年,学校供餐法开始实施。从这时起,吃饱已经不再是重点,食育,被提出来。
午餐,还要培养孩子对餐饮的正确理解、好的习惯,丰富校园生活,养成开朗的人际交往性格。
1969年食谱:意面、牛奶、沙拉、布丁
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度标准,并且积极推动落实。甚至,政府还专门成立给食促进会。
1977年食谱:咖喱米饭、牛奶、水果(香蕉)、速腌小咸菜、汤
时至今日,给食机制日益完备,不仅成为是国家社会福利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深深地塑造真国民人格。
首先要吃得健康。
日本法律规定,学生人数在600人以上的,就要配备专职营养师,营养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负责营养知识和卫生知识教育。
学校还会把午餐食谱让家长带回家,详细说明每顿午餐的营养成分,家长能更好地准备早晚餐食物,保障孩子营养均衡。
很多学校还会每学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吃午餐,对午餐打分、提建议。
卫生也关键。
日本人大都有小小的洁癖,对学校午餐更加重视。厨房要干净宽敞明亮,食谱也要排除含过敏源的食材,每顿午餐都要留样,在零下20℃保留2周备查,第三方机构会每年进行2~3次彻底检查,还有不定期抽查。
中心厨房一角
厨师还要定期体检,多次消毒,“全副武装”才能上岗。而且,厨师待遇还不错,比如下面这则招聘信息:神奈川县一所学校招厨师,月薪在19~28万日元(约1.1~1.7万人民币)。所以,日本学校能吸引来有专业技能的年轻厨师。
费用还便宜。
学校午餐人事费用由各地方政府负担,材料费用由家长负担,家长每月大概只需要负担日元(约200人民币),贫困家庭学生的费用则全部由政府支持。
重要的还有“食育”。
很多学校有农场,学生参与种植,“给食”还提出“地产地销”的口号,就是主动采用当地出产的食材,不仅新鲜,减少了运输成本,保护了环境,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家乡味道,增加爱乡情感。
午餐期间,校园广播也广播餐桌上食物的各种知识。
不论家庭福贵贫贱,孩子们吃着同样的事物,无形中,也传递着平等意识和精神。
对于公民人格塑造也许是潜移默化,内在的,但举世瞩目的是,日本人平均身高在战后增加了近10公分,达到170.7cm,排名全球第29,高于中国(169.7cm,列32)。
日本肥胖率只有4%左右,全球最低,日本人的寿命连续20年世界第1。
日本一场小学运动会体操比赛
百年前,中国人提出的“野蛮体魄,文明精神”,日本至少已经在中国前面,做到了第一条。
视频《日本小孩子在学校是怎样吃午餐的》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郎CLUB微信加为好友,及时了解最新点评,点击分享,让更多朋友关注。
广告合作、版权请联系微信号:jishi0701请使用者仔细阅读谈股论金|廖英强博客|股市聊聊吧|第一财经|谈股论金|廖英强
当前位置: >>
128&人参与&&日 07:03&&分类 : 郎咸平博客&&
进入9月开学季,全国各大高校陆续迎来2015级新生报,千万教师、数亿学子也都将在新学期中继续直面中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一再被提及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否能在2015年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更值得我们关注。有关教改的关键教育公平问题,我在新出版的《我们离幸福还有多远》一书中,做了深入的分析,现在我拿出来和大家进行分享。
日,教育部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希望打破过去“一考定终身”的状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毕业考试,允许高中生在高一考两科,高二和高三分别考六科。考试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考试结果不是具体分数,而是ABCDE五个等级。这个成绩表示你具有高中学历了,在申请学校时作为各个大学的一个录取参考。至于占多大比重,则由各省和高校自主决定。当然,对这个改革我们是肯定的,至少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功夫放到平时。但是这只是一个技术性的改革,仍然没有触碰到高考不公平的根源。这说明虽然“教育公平”多次被领导人强调,但是落实起来阻力重重。
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不是搞教育产业化,而是要实现教育公平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985”高校是国内名校的代称,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名校都在其中,这39所学校拿走了全国高校经费的52.7%,我们就以985高校为例,看看他们的招生是否公平。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首先来看“985”高校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请看下图。39所“985”学校中,北京8所,上海4所,两个地方占了31%。另外有8个省一所也没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也都没有。当然了,名校建在哪里,有历史原因,全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保证高校分布在地理上是平均的。比如说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地区和马萨诸塞州地区就是名校扎堆。
但问题在于,这些高校到底是如何招收学生的。我们调查发现,“985”高校中竟然36.18%的学生都是本地户籍,请看表10-1。你会发现,清华大学近25%的学生是北京户籍,同济大学近40%的学生是上海户籍,复旦大学约49%的学生是上海户籍,浙江大学近62%的学生是浙江户籍。这种情况下,北京、上海这些高校多的地方自然占很大便宜,这非常不公平!
我们再来看录取率,更有意思,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种不公平有多大。请看下图。河南学生进入“985”高校的录取率是全国倒数第一,0.7%。也就是说,100个人参加高考,只有0.7个人有可能进入“985”高校。而录取率最高的上海,录取比例为4.57%,两者相差6.5倍,这表示上海学生进“985”高校的机会是河南学生的6.5倍。显然,这个制度设计毫无公平可言。对上海、北京的学生来说,你不需要太聪明,也不需要太用功,因为你先天就占了很大优势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地方的户口特别值钱的原因。反过来说,如果你户籍不对的话,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能有人反驳我说,“985”学校是特例,“211”学校就是每个省都有啊,你不能挑起地域矛盾!那我就用数据告诉大家,“211”学校同样不公平。如果以“211”学校占当地高校数量的比例为指标,北京有84所普通高校,其中24所“211”高校,占比高达28.57%;而河南和河北普通高校数量均超过100所,可是“211”学校均仅有1所,占比分别为0.83%和0.99%,排在最后两位。而如果我们按照每百万人拥有的211学校数量来做比较,发现差距更大!请看下图。河南省共有1亿人,只有一所“211”高校——郑州大学,平均下来每100万人只有0.01所;而北京每100万人拥有1.83所。换句话讲,北京的人均“211”大学数量是河南的183倍。
大家知道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吗?那就是非中心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优秀人才因为制度限制不能进入好的大学,导致精英的逆淘汰,造成人才与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2008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
请看上图,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统计,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20世纪90年代教育市场化的浪潮开始后,农村学生比例开始下滑,2000年至2011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农村子弟这几年几乎已经完全被排斥在系统之外。
三、实现高考公平,从这三步做起
那么,高考改革究竟应该如何做?
第一,在全国推广中国政法大学的做法,本科招生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促进教育公平。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至今让人觉得动容:“中国政法大学不是北京的政法大学,而是全中国的政法大学。”其实办法很简单,各省招生指标按照考生人数比例来分配,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附加一些照顾条款。我想这应该是大势所趋。
第二,参考日本的高考制度,全国统一考卷。日本每年举行两次考试,第一次是每年1月的全国统考,全国学生用一张试卷。考完以后各个学校划定自己的最低分数线,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继续参加自己喜欢学校的考试。第二次考试是大学自己组织,考试形式多样,有笔试、面试、论文等。也有很多私立学校就用全国统考的成绩,不需要再次考试。
这种全国一张考卷的制度,保证了绝对公平。考不好就没有参加名校入学考试的资格,也帮助学校进行第一轮筛选。第二轮学校自主考试给学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但是整个招生过程是公平透明的。据《广州日报》报道,调查显示有80%的网友赞成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有一句话,“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可见,改革已经启动,我们希望步子更大一点。
第三,取消任何形式的加分、保送、校长推荐。为什么?在中国这种喜欢走后门、搞人情腐败的国家,你只要有一点空子的话就有腐败产生,类似的例子层出不穷。
我希望通过这教育三步曲的改革,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化,真正实现习近平主席讲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更多作品——————————
关注“说”系列产品,深入分析历年改革政策,全面预测未来发展方向。
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附身中国人的文化魔咒
来源:(微信/QQ号:),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本文链接:
本文标签:&&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远方财经(C) 版权所有!京 东 价:
[定价:¥]
PLUS会员专享价
增值业务:
重&#x3000;&#x3000;量:
搭配赠品:
所 在 地:北京 通州区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训练孩子时间观念的99个故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价&#x3000;格: 到
&#x3000;&#x3000;&#x3000;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输在起跑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