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A和B组成的系统为什么守恒?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高一物理系统机械能守恒一长为L的轻杆,其A端与B端分别固定一个质量都是m的小球,杆可绕离A端L/4处得水平轴O无摩擦转动.开始时,将杆拉至水平状态.求由杆静止释放至A端转至最高点的过程中,轻杆对A球所做的功是多少?为什么我们老师分析这题时说是系统机械能守恒?杆不是对A和B都做功吗?那为什么还守恒?还有系统机械能守恒到底怎么判断?
birdの奥383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孩子好好学习下物理系统机械能守恒指的是 将轻杆 A B球看做一个整体,将这三样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如果只有重力对其做功,那么就可以说这个系统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判定:对一个系统,只有重力对其做功,没有任何其他外力做功 同时还要求整个系统本身没有摩擦力做功你说的题目中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继续问 我在线.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欢迎您,[][]
(您的IP:221.228.166.143)
类型筛选:
地区筛选:
精品/普通:
ID:6-3689339
第4章 章末分层突破 波粒二象性:35张PPT第4章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 不确定关系:27张PPT第4章 3 光的波粒二象性:35张PPT第4章 1 量子概念的诞生 2 光电效应与光的量子说:45张PPT第3章 章末分层突破 原子核:34张PPT第3章 6 核聚变 7 粒子物理学简介(选学):42张PPT第3章 5 核裂变:35张PPT第3章 4 原子核的结合能:27张PPT第3章 3 放射性的应用、危害与防护:29张PPT第3章 2 放射性 衰变:39张PPT第3章 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38张PPT第2章 章末分层突破 原子结构:30张PPT第2章 4 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35张PPT第2章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29张PPT第2章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6张PPT第2章 1 电子:32张PPT第1章 章末分层突破 碰撞与动量守恒:47张PPT第1章 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4张PPT第1章 2 动量:56张PPT第1章 1 碰撞:37张PPT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学业分层测评知识点三相互作用运动状态碰 撞 中 动 能 的 变 化碰 撞 的 分 类不变减小了动能粘在一起 学业分层测评(一)点击图标进入…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学业分层测评知识点三================================================压缩包内容:第1章 1 碰撞.ppt第1章 2 动量.ppt第1章 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ppt第1章 章末分层突破 碰撞与动量守恒.ppt第2章 1 电子.ppt第2章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ppt第2章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ppt第2章 4 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ppt第2章 章末分层突破 原子结构.ppt第3章 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ppt第3章 2 放射性 衰变.ppt第3章 3 放射性的应用、危害与防护.ppt第3章 4 原子核的结合能.ppt第3章 5 核裂变.ppt第3章 6 核聚变 7 粒子物理学简介(选学).ppt第3章 章末分层突破 原子核.
26666.33KB
ID:6-2178206
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原子核的组成与同位素1.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Th的原子来说 (  )A.x=90 y=90 z=234B.x=90 y=90 z=144C.x=144 y=144 z=90D.x=234 y=234 z=324答案 B解析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性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选B项.2.铀235的原子核符号常写成U,由此可知 (  )A.铀235的原子核中有质子92个B.铀235的原子核中有电子92个C.铀235的原子核中有中子235个D.铀235的原子核中有中子143个答案 AD解析 原子核符号中X为元素符号,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Z为核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X为中子数,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而,A、D正确.3.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H)、氘(H)、氚(H),则 (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
================================================
压缩包内容: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3章 原子核【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三章 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3章 原子核【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三章 2 放射性 衰变.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3章 原子核【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三章 3 放射性的应用、危害与防护.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3章 原子核【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三章 4 原子核的结合能.doc
ID:6-2178205
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下列各种波是概率波的是 (  )A.声波 B.无线电波C.光波 D.物质波答案 CD解析 声波是机械波,A错.无线电波是一种能量波,B错.由概率波的概念和光波以及物质波的特点分析可以得知光波和物质波均为概率波,故C、D正确.2.关于光子和运动着的电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子和电子一样都是实物粒子B.光子和电子都能发生衍射现象C.光子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D.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而电子只具有粒子性答案 BC解析 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质子、电子等实物,二是电场、磁场等,统称场.光是传播着的电磁场.根据物质波理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动性,故光子和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综上所述,B、C选项正确.3.关于电子的运动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如果表现出粒子性,则无法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其运动遵循牛顿运动定律B.电子如果表现出粒子性,则可以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
================================================
压缩包内容: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4章 波粒二象性【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章末检测: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4章 波粒二象性【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四章 1 量子概念的诞生.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4章 波粒二象性【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四章 3 光的波粒二象性.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4章 波粒二象性【创新设计】学
ID:6-2178203
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以下说法中符合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是 (  )A.原子中的正电荷部分均匀分布在原子中B.原子中的正电荷部分集中在很小的体积内C.电子在原子内可以自由运动D.电子在原子内不能做任何运动答案 A解析 原子的核式结构是卢瑟福提出的,不是汤姆孙.2.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  )A.α粒子的散射实验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C.氢原子光谱的研究D.电子的发现答案 A解析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少部分α粒子出现了大角度偏转,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央的很小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故A对.3.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  ).答案 D解析 实验结果是:离金原子核越远的α粒子偏转角度越小,离金原子核越近的α粒子偏转角度越大,正对金原子核的α粒子被沿原路“撞回”.所以选项D正确.4.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
================================================
压缩包内容: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2章 原子结构【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章末检测:第二章 原子结构.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2章 原子结构【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二章 1 电子.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2章 原子结构【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二章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2章 原子结构【
ID:6-2178202
动量守恒定律对动量守恒条件的理解1.把一支弹簧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枪射出一颗子弹时,对于枪、弹、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枪和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枪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二者组成的系统动量近似守恒D.枪、弹、车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答案 D解析 内力、外力取决于系统的划分,以枪和弹组成的系统,车对枪的作用力是外力,系统动量不守恒,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受到系统外弹簧对枪的作用力,系统动量不守恒.枪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内力,但枪筒受到车的作用力,属于外力,故二者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枪、弹、车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D正确.2. 木块a和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1-3-5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C.a离开墙壁后,a和b组成的系统动
================================================
压缩包内容: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1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一章 3 动量守恒定律.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1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一章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doc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课件+练习):第1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创新设计】学年高二物理教科版选修3-5练习:第一章 6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二)——火箭的发射与反冲现象.doc
ID:6-1833611
新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2)通过 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磁场区分质子与中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
压缩包内容:
物理:教科版 选修3-5 3.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教案).doc
物理:教科版 选修3-5 3.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课件).ppt
物理:教科版 选修3-5 3.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同步练习).doc
ID:6-1812002
压缩包中的资料:【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一章 碰撞与能量守恒 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一章 碰撞与能量守恒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一章 碰撞与能量守恒 第1节 碰撞、第2节 动量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
压缩包内容: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一章 碰撞与能量守恒 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一章 碰撞与能量守恒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一章 碰撞与能量守恒 第1节 碰撞、第2节 动量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ID:6-1812001
压缩包中的资料:【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第1节 量子概念的诞生 第2节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第3节 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4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5节 不确定关系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
压缩包内容: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第1节 量子概念的诞生 第2节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第3节 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4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5节 不确定关系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ID:6-1812000
压缩包中的资料:【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第3节 放射性的应用、危害与防护 第4节 原子核的结合能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第5节 核裂变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第6节 核聚变 第7节 粒子物理学简介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第2节 放射性 衰变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
压缩包内容: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第3节 放射性的应用、危害与防护 第4节 原子核的结合能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第5节 核裂变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第6节 核聚变 第7节 粒子物理学简介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第2节 放射性 衰变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ID:6-1811998
压缩包中的资料:【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光谱 氢原子光谱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4节 波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1节 电子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
压缩包内容: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光谱 氢原子光谱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4节 波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1节 电子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优化方案】2015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中小学教师帮2014年高考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动量、冲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总结
我的图书馆
2014年高考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动量、冲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总结
来自:要学习网&
[L]一、动量[/L][L]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计算物体此时的动量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相对量;物体的动量亦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常情况下,指相对地面的动量。单位是kg·m/s;[/L][L]2、动量和动能的区别和联系[/L][L]&&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L][L]&&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L][L]&&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间存在关系式:P2=2mEk[/L][L]3、动量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变化是指物体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是矢量,对应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计算方法:[/L][L](1)ΔP=Pt一P0,主要计算P0、Pt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L][L](2)利用动量定理&&ΔP=F·t,通常用来解决P0、Pt;不在一条直线上或F为恒力的情况。[/L][L]二、冲量[/L][L]1、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是矢量,如果在力的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则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冲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冲量不仅由力的决定,还由力的作用时间决定。而力和时间都跟参照物的选择无关,所以力的冲量也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单位是N·s;[/L][L]2、冲量的计算方法[/L][L](1)I=F·t.采用定义式直接计算、主要解决恒力的冲量计算问题。[/L][L](2)利用动量定理 Ft=ΔP.主要解决变力的冲量计算问题,但要注意上式中F为合外力(或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L][L]三、动量定理[/L][L]1、动量定理: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Ft=mv/一mv或 Ft=p/-p;该定理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质点m在短时间Δt内受合力为F合,合力的冲量是F合Δt;质点的初、未动量是 mv0、mvt,动量的变化量是ΔP=Δ(mv)=mvt-mv0.根据动量定理得:F合=Δ(mv)/Δt)[/L][L]2.单位:牛·秒与千克米/秒统一:l千克米/秒=1千克米/秒2·秒=牛·秒;[/L][L]3.理解:(1)上式中F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L][L](2)动量定理中的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定理的表达式为一矢量式,等号的两边不但大小相同,而且方向相同,在高中阶段,动量定理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这时可规定一个正方向,注意力和速度的正负,这样就把大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L][L](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单个质点。求变力的冲量时,可借助动量定理求,不可直接用冲量定义式。[/L][L]4.应用动量定理的思路:[/L][L](1)明确研究对象和受力的时间(明确质量m和时间t);[/L][L](2)分析对象受力和对象初、末速度(明确冲量I合,和初、未动量P0,Pt);[/L][L](3)规定正方向,目的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L][L](4)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L][L](5)解方程。[/L][L]5.系统&&内力和外力[/L][L]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L][L]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L][L]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L][L]  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L][L]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L][L]注意:内力和外力随系统的变化而变化。[/L][L]四、动量定理应用的注意事项[/L][L]&&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看作单个物体的系统,当研究对象为物体系时,物体系的总动量的增量等于相应时间内物体系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冲量,所谓物体系总动量的增量是指系统内各个的体动量变化量的矢量和。而物体系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是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L][L] 2.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则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L][L] 3.动量定理公式中的Δ(mv)是研究对象的动量的增量,是过程终态的动量减去过程始态的动量(要考虑方向),切不能颠倒始、终态的顺序。[/L][L]&&4.动量定理公式中的等号表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的动量增量的数值相等,方向一致,单位相同。但考生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合外力的冲量是导致研究对象运动改变的外因,而动量的增量却是研究对象受外部冲量作用后的必然结果。[/L][L] 用动量定理解题,只能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忽视冲量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I与P正负取值的混乱,或忽视动量的相对性,选取相对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是解题错误的常见情况。[/L][L]二、动量守恒定律[/L][L]1、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作用前的总动量与作用后的总动量相等.[/L][L]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条件&&&&[/L][L]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L][L]②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L][L]③某一方向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或该方向上内力远大于外力时,该方向的动量守恒.[/L][L]3、常见的表达式[/L][L]①p/=p,其中p/、p分别表示系统的末动量和初动量,表示系统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作用后的总动量。[/L][L]②Δp=0 ,表示系统总动量的增量等于零。[/L][L]③Δp1=-Δp2,其中Δp1、Δp2分别表示系统内两个物体初、末动量的变化量,表示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各自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L][L]  (4)注意点:[/L][L]  ① 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L][L]  ② 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L][L]  ③ 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L][L]  ④ 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L][L]  条件的延伸:a.当F内>>F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如爆炸问题。)[/L][L]        b.若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L][L]动量守恒定律习题归纳[/L][L]1、“合二为一”问题:两个速度不同的物体,经过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共同速度。[/L][L]例1、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相向行驶,速度均为6m/s.甲车上有质量为m=1kg的小球若干个,甲和他的车及所带小球的总质量为M1=50kg,乙和他的车总质量为M2=30kg。现为避免相撞,甲不断地将小球以相对地面16.5m/s的水平速度抛向乙,且被乙接住。假设某一次甲将小球抛出且被乙接住后刚好可保证两车不致相撞,试求此时:[/L][L](1)两车的速度各为多少?(2)甲总共抛出了多少个小球?分析与解:甲、乙两小孩依在抛球的时候是“一分为二”的过程,接球的过程是“合二为一”的过程。[/L][L](1)甲、乙两小孩及两车组成的系统总动量沿甲车的运动方向,甲不断抛球、乙接球后,当甲和小车与乙和小车具有共同速度时,可保证刚好不撞。设共同速度为V,则:[/L][L]&& M1V1-M2V1=(M1+M2)V
&&  [/L][L](2)这一过程中乙小孩及时的动量变化为:△P=30×6-30×(-1.5)=225(kg·m/s)[/L][L]  每一个小球被乙接收后,到最终的动量弯化为&&△P1=16.5×1-1.5×1=15(kg·m/s)[/L][L]故小球个数为
[/L][L]2、“一分为二”问题:两个物体以共同的初速度运动,由于相互作用而分开后以不同的速度运动。[/L][L]例2、人和冰车的总质量为M,另有一个质量为m的坚固木箱,开始时人坐在冰车上静止在光滑水平冰面上,某一时刻人将原来静止在冰面上的木箱以速度V推向前方弹性挡板,木箱与档板碰撞后又反向弹回,设木箱与挡板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人接到木箱后又以速度V推向挡板,如此反复多次,试求人推多少次木箱后将不可能再接到木箱?(已知M:m=31:2)[/L][L]解析:人每次推木箱都可看作“一分为二”的过程,人每次接箱都可以看作是“合二为一”的过程,所以本题为多个“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过程的组合过程。[/L][L]  设人第一次推出后自身速度为V1,&& 则:MV1=mV,[/L][L]  人接后第二次推出,自身速度为V2,则mV+2mV=MV2[/L][L]   (因为人每完成接后推一次循环动作,自身动量可看成增加2mV)[/L][L]  设人接后第n次推出,自身速度为Vn,则mV+2mV(n-1)=MVn[/L][L]    ∴Vn=(2n-1)V ,[/L][L]  若Vn≥V ,则人第n次推出后,不能再接回,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得n≥8.25,∴n=9。[/L][L]  [/L][L]  练习:如图所示,甲乙两小孩各坐一辆冰撬,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乘的冰撬质量共为M=30kg,乙和他乘的冰撬质量也是30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M=15kg的箱子,共同以速度v0=2.0m/s滑行,乙以同样大的速度迎面而来,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若不计冰面的摩擦。求甲至少以多大的速度(相对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相撞。 [/L][L]   解析:由于摩擦,甲乙两人及冰撬,木箱系统动量守恒。甲乙两人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有相等的速度,设甲推木箱后,乙抓住木箱后速度为v,取甲初速为正。 &&&&
&&&&&& [/L][L]  &&&&[/L][L]  甲推出木箱速度为v'&&&& &&[/L][L]  [/L][L]3、“三体二次作用过程”问题[/L][L]  所谓“三体二次作用”问题是指系统由三个物体组成,但这三个物体间存在二次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解答这类问题必须弄清这二次相互作用过程的特点,有哪几个物体参加?是短暂作用过程还是持续作用过程?各个过程遵守什么规律?弄清上述问题,就可以对不同的物理过程选择恰当的规律进行列式求解。[/L][L]例3、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块都以V0=6m/s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为J时,物块A的速度是m/s。 [/L][L] 分析与解:本题是一个“三体二次作用”问题:“三体”为A、B、C三物块。“二次作用”过程为第一次是B、C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而A不参加,这过程动量守恒而机械能不守恒;第二次是B、C二物块作为一整体与A物块发生持续作用,这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L][L]  对于第一次B、C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过程,设B、C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后的共同速度为VBC,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得:[/L][L] 
   &&&&&&&&&&&&&&&&&&(1)[/L][L] 对于第二次B、C二物块作为一整体与A物块发生持续作用,设发生持续作用后的共同速度为V,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L][L] &&&& mAV0+
&&&&&&&&&& (2)[/L][L]  
&&&&(3)[/L][L]  由式(1)、(2)、(3)可得: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为EP=12J时,物块A的速度V=3 m/s。[/L][L]4、“二体三次作用过程”问题[/L][L]   所谓“二体三次作用”问题是指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但这两个物体存在三次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划分三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并能弄清这些过程的特点,针对相应的过程应用相应的规律列方程解题。例4、如图所示,打桩机锤头质量为M,从距桩顶h高处自由下落,打在质量为m的木桩上,且在极短时间内便随桩一起向下运动,使得木桩深入泥土的距离为S,那么在木桩下陷过程中泥土对木桩的平均阻力是多少? [/L][L]分析与解: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试题。许多同学对打木桩问题的过程没有弄清楚,加上又不理解“作用时间极短”的含意而酿成错误。其实打木桩问题可分为三个过程:[/L][L]    其一:锤头自由下落运动过程,设锤刚与木桩接[/L][L]触的速度为V0,则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L][L]    Mgh=
。[/L][L]    其二:锤与木桩的碰撞过程,由于作用时间极短,[/L][L]内力远大于外力,动量守恒,设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L][L]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L][L]    MV0=(M+m)V,&& 所以V=MV0/(M+m)[/L][L]    其三:锤与桩一起向下做减速运动过程,设在木桩下陷过程中泥土对木桩的平均阻力为f,由动能定理可得:[/L][L]    (M+m)gS-fS=0-
,所以f=(M+m)g+
.[/L][L]练习:[/L][L]1、如图所示,C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A、B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和2V0在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 A、B始终未滑离木板。求: [/L][L]&& (1)木块B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C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B所发生的位移;[/L][L]&& (2)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L][L]  解:(1)木块A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B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C做两段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A、B、C三者的速度相等为止,设为V1。对A、B、C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L][L] 
     解得:V1=0.6V0[/L][L]  对木块B运用动能定理,有:[/L][L]   
      &&&&解得:
[/L][L]  (2)设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V′,所用时间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L][L]  对木块A:
,[/L][L]  对木板C:
,[/L][L]  当木块A与木板C的速度相等时,木块A的速度最小,因此有:[/L][L]  &&
&&&&&&&&&&解得
[/L][L]  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
[/L][L]2、如图所示为三块质量均为m,长度均为L的木块。木块1和木块2重叠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3沿光滑水平桌面运动并与叠放在下面的木块2发生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如果要求碰后原来叠放在上面的木块1完全移到木块3上,并且不会从木块3上掉下,木块3碰撞前的动能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L][L]解:设第3块木块的初速度为V0,对于3、2两木块的系统,设碰撞后的速度为V1,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 [/L][L]   对于3、2整体与1组成的系统,设共同速度为V2,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得:[/L][L]   &&&&&&&&2mV1=3mV2 &&&&&&&&&&&&&&[/L][L]   (1)第1块木块恰好运动到第3块上,首尾相齐,则据能量守恒有:[/L][L]   
&&&&&&&&&&&&&& [/L][L]   由联立方程得:Ek3=6μmgL&&&&&&&&&&&&&&[/L][L]   (2)第1块运动到第3块木块上,恰好不掉下,据能量守恒定律得:[/L][L]    
 &&&&&&&&[/L][L]   由联立方程得:Ek3=9μmgL&&[/L][L]   故:
[/L][L]二、课后检测[/L][L]1、小车AB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A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B端粘有橡皮泥,AB车质量为M,长为L,质量为m的木块C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结于小车的A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与C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突然烧断细绳,弹簧被释放,使物体C离开弹簧向B端冲去,并跟B端橡皮泥粘在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 [/L][L]  A.如果AB车内表面光滑,整个系统任何时刻机械能都守恒[/L][L]  B.整个系统任何时刻动量都守恒[/L][L]  C.当木块对地运动速度为v时,小车对地运动速度为(m/M)v[/L][L]  D.AB车向左运动最大位移小于(m/M)L[/L][L]2、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小车上O点,将小球拉至水平位置A点静止开始释放(如图所示),求小球落至最低点时速度多大?(相对地的速度) [/L][L]&&&&答案:
[/L][L]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并排放置的木块A和B,已知mA=0.5 kg,mB=0.3 kg,有一质量为mC=0.1 kg的小物块C以20 m/s的水平速度滑上A表面,由于C和A、B间有摩擦,C滑到B表面上时最终与B以2.5 m/s的共同速度运动,求:(1)木块A的最后速度;&&(2)C离开A时C的速度。 [/L][L]  答案:(1)vA=2 m/s (2)vC=4 m/s[/L][L]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做抛球游戏,甲站在一辆平板车上,车与水平地面间摩擦不计.甲与车的总质量M=100 kg,另有一质量m=2 kg的球.乙站在车的对面的地上,身旁有若干质量不等的球.开始车静止,甲将球以速度v(相对地面)水平抛给乙,乙接到抛来的球后,马上将另一质量为m′=2m的球以相同速率v水平抛回给甲,甲接住后,再以相同速率v将此球水平抛给乙,这样往复进行.乙每次抛回给甲的球的质量都等于他接到的球的质量为2倍,求: [/L][L]  (1)甲第二次抛出球后,车的速度大小.[/L][L]  (2)从第一次算起,甲抛出多少个球后,再不能接到乙抛回来的球.答案:(1)1/10v,向左 (2)5个[/L][L]  5 .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A和B,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A=0.5kg,mB=0.3kg。另有一质量mC=0.1kg的滑块C,与AB间有摩擦,以的初速度滑到A的上表面,由于摩擦作用,C最后与B以相同的速度v=3.0m/s运动, 求:(1)木块A的最大速度(2)滑块C离开A时的速度[/L][L]   解析:当滑块C滑到A上时,AB一起加速,C减速,水平方向ABC系统动量守恒,当C滑到B上时A达最大速度,C在B上继续减速,B继续加速直到BC等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L][L]  C刚滑到B上时速度为,B与A等速[/L][L]  ∴
&&&&      [/L][L]   点评:系统动量守恒是系统内物体作用过程中任意时刻动量都与初动量相等。[/L][L]  6. 一长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的滑块的初速度v0滑到木板上,木板长度至少为多少才能使滑块不滑出木板。(设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u) [/L][L]   解析:滑块与木板相互作用系统动量守恒,滑块不从木板上滑出则滑块与木板有相等的末速度。设末速度为,滑块滑动中位移为S,则木板滑动位移为,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①&&由动能定理得
&&②[/L][L]  &&&& ③&& 由①得
&&&&④[/L][L]  由②③得
[/L][L]  把④代入得&&&& [/L][L]   点评: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对物体的冲量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作用力对两物体做功数值一般不等。[/L][L]7.质量M=0.6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水面上,如图7所示,当t=0时,两个质量都为m=0.2kg的小物体A和B,分别从小车的左端和右端以水平速度v1=5m/s和v2=2m/s同时冲上小车,当它们相对于小车停止滑动时,没有相碰。已知A、B两物体与车面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20,取g=10m/s,求: [/L][L](1)A、B两物体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车的速度;[/L][L](2)车的长度至少是多少?&& [/L][L]解:(1)设物体A、B相对于车停止滑动时,车速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L][L]
&& 方向向右[/L][L](2)设物体A、B在车上相对于车滑动的距离分别为
,车长为L,由功能关系[/L][L]
可知L至少为6.8m[L]8..如图8所示,A、B两球质量均为m,期间有压缩的轻短弹簧处于锁定状态。弹簧的长度、两球的大小均忽略,整体视为质点,该装置从半径为R的竖直光滑圆轨道左侧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下滑,滑至最低点时,解除对弹簧的锁定状态之后,B球恰好能到达轨道最高点,求弹簧处于锁定状态时的弹性势能。 [/L][L]&&解:设A、B系统滑到圆轨道最低点时锁定为,解除弹簧锁定后A、B的速度分别为,B到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则有
[/L][L]  9.如图5-7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质量为m1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2的档板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恰好位于滑道的末端O点。A与B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OM段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L][L] (1)物块A在档板B碰撞瞬间的速度v的大小;[/L][L] (2)弹簧最大压缩时为d时的弹性势能EP(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L][L] 解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有
&&&&     [/L][L]  (2)A、B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L][L]  A、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W=
[/L][L]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L][L]    解得
馆藏&64502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