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妈妈对不起徐州有没有宠物领养领养

热门推荐:
  我和妻子结婚三年了,我们各方面都很好,唯一的缺憾就是暂时少了一个孩子。如今32岁的妻子终于成功怀上宝宝了,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但是在孕五个多月的时候,经过半个月反反复复的检查,最终确诊,妻子肚子里的宝宝属先天性唇裂。这个消息把我们从天堂直接打入了地域,妻子每天以泪洗面。在心碎中回过神来以后,她决定打掉这个孩子。
  这太出乎我的意料啦,唇裂,那只是一个小缺陷,只要在出生后做手术,甚至可以完全不留痕迹。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缺陷而毁掉一条生命,我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可是不管我怎么劝说,依然无法使妻子回心转意我不明白为何一向知书达理的妻子,在这件事情上会如此固执。
  “亲爱的,你看看,这就是我们宝宝现在的样子,宝宝的大脑和内脏已经发育完全,是一个小宝宝的样子,小心脏有节奏地跳动着。你怎么可以这样杀了宝宝,毁了这样一个鲜活可爱的小生命?”我拿出四个月大的胎儿图片给妻子看,流着泪亲吻着妻子的手,乞求她改变心意。
  妻子比我更痛苦、更难过。痛过之后,她一意孤行,去医院预约了流产手术。她说胎儿越大,失去时心就越痛,她不能再等。
  “好吧,如果你一定要打掉这个孩子,那我们的关系将到此为止。我和你,永远,永远,也不再见面。”我心碎的对妻子说,这是我最后的杀手锏。但一向深爱我也是我深爱的妻子还是坚持要拿掉我们的宝宝。
  生命之痛
  眼看着明天就是妻子预约流产的日子,我几乎要发疯了。但按照瑞典人的习惯,我只能要尊重妻子的选择,这里的法律也是以女士意愿为第一意愿。但是我不可能因为孩子而与爱妻分手。
  关键时刻,我想起了妻子的养父,那位慈爱而睿智的大学教授。妻子是孤儿,从小被他领养,也许从妻子当年的经历中能找到一点原因。
  半小时后,我坐在了妻子养父的书房。
  “你猜得不错,的确事出有因!”教授拿出了一张妻子小时候的照片递给我。我接过照片才发现,照片上的小女孩嘴唇上有一条明显的痕迹。“你是说她…”,我吃惊地看着岳父。
  教授严肃地点点头说:“是的。她出生时因为先天唇裂,遭到亲生父母抛弃。被发现时,她躺在雪地里,已经被冻得气息奄奄,身上只裹着一条薄薄的棉被。”说到这里,教授的眼睛湿润了。他停了停,继续说:她天生聪慧而敏感,我们领养她的时候,她小小的模样,本身还是幼儿,竟开始照顾比她更小的弃儿,给坐在摇篮里的婴儿喂饭!”教授停下来,看了一眼我,说:“因为有生理缺陷而遭到亲生父母抛弃,即使她做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修补手术,但内心的自卑仍是无法抗拒的。即便我们给了她如此多的关爱,但那种心理的孤独和不安全感,我们也无能为力。”
  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和理解了妻子如此决绝的原因。
  妻子写给肚子里的宝宝的信
  我亲爱的宝贝,
  你惧怕死亡吗,孩子?是的,我也惧怕死亡,比你更怕。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能感觉到我的恐惧,一个此时此刻不够资格,却正在做着你妈妈的女人的恐惧。
  我不爱你吗,孩子?不,我比任何人比任何时候都爱你。你还在我的体内,以我的血肉形式存在着,你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遗弃你,也等于连同我自己一起被遗弃。
  亲爱的孩子,我如此爱你,以至不忍你一生下来,便遭遇任何的打击和不公。哪怕这种打击,只是别人带着同情的目光偶尔一瞥,在妈妈心中也无异于天崩地裂,妈妈体会过,所以不愿无辜的你再去体会。孩子,如果我们有缘,请你这次之后,再来做我的孩子。如果你不愿意,那么,我亲爱的孩子,请你在天堂等我,总有一天,妈妈也会去那里和你相聚,到那时,妈妈再看清楚你的模样,然后永远陪伴着你,守护着你。
  孩子,其实妈妈还有很多很多话想跟你说的,但是我实在太伤心了,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妈妈对不起你,不得不拿掉你。我现在就把这个信折成心形,装进漂流瓶里,像推摇篮一样,将装着信的瓶子推进了大海,你马上就会收到了。
  然后,妻子开车朝医院方向驶去。就在走到医院门口的那一霎,她再次失声痛哭。每向妇产科方向迈进一步,她都要付出十分的努力。就在这时,她突然看见她的养父母还有她最好的闺蜜,静静地站在那里。当然还有我,就在我将妻子紧紧拥入怀子的时候,腹中的胎儿奇迹般地给了她一个轻微的悸动。这暗示虽来得如此轻微,但在妻子的身体里却足以翻起惊涛骇浪。
  爱就是珍惜;信任和托付,永远是婚姻的基石。
  几个月后,在最美的秋季,我们的孩子诞生了。虽然一出生,这个小公主就带着上帝的吻痕,但她也因此得到了父母以及其他的亲人所能给她的世上最丰厚甜蜜的爱。孩子驱除了她妻子几十年的“心魔”:从一出生就被抛弃的无法释怀的痛苦和孤独。现在,通过孩子,妻子又一次发现了爱,认识了爱。爱,就是珍惜。
  我是宝宝堂亲子育儿小编,如果你有任何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方式联系我,孩子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加微信关注,免费订阅)
  如何关注: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baobaotang2012&(长按复制)。
  或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每天分享丰富的育儿知识,育儿资讯!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感...
1729文章数
特别策划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美国夫妻收养中国遗弃儿童 花1年寻得孩子生母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轶男
原标题:美国夫妻收养中国遗弃儿童 花1年寻得孩子生母
  1月15日晚上6点半,在浙江宁波冬日的寒风里,一双浅褐色的眼睛和一双黑色的眼睛在焦急地互相搜寻。
  目光对上的那一刻,两个女人的眼泪同时决堤。冲过熙攘的人群,她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褐色眼睛的主人叫莫莉萨诺(Molly Sano),来自美国西雅图,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继承了她和丈夫金色的头发,小儿子的脸庞却与对面的黑发女人有几分相像。
  莫莉从未想过会如此顺利地找到这个素未谋面却无比熟悉的女人。
  在过去的1年零8个月里,莫莉和丈夫一直在试图追寻她的身影。他们仔细地收集起哪怕一丁点的线索,在大洋彼岸拼凑着她的模样。几经努力,他们终于走到了一块儿。
  “我真的舍不得,我是真的舍不得。”莫莉面前的这个女人,哭得不能自已,用双手紧紧地握住莫莉的右手。几年前,这个女人遗弃了自己的儿子,她刚刚知道,孩子后来被送到了福利院,随后又被远在美国的莫莉收养。
  当两个母亲正在倾诉的时候,她们共同的儿子龙淼,正在9000多公里外西雅图的深夜,和姐姐米拉睡得香甜。
  相信我,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在说,你应该去找他们
  这一场千里寻亲缘起源于一封信。
  2014年5月的一个早晨,莫莉接到了来自美国收养机构的电话。“我在这一行工作十几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一封信,其他的顶多是在小纸条上留下一两句。”工作人员的声音略带激动,“相信我,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在说,你应该去找他们。”
  那是莫莉把养子龙淼接回美国的3个月后,这个30岁的年轻妈妈想起来,她曾通过收养机构,向龙淼原在的宁波恩美儿童福利院索要更多的资料。
  一封信的扫描件传了过来。在这张A5大小的格子纸背面,黑色的汉字爬得密密麻麻,还有好几处涂抹错字的痕迹。龙淼被人发现时,这封信出现在他的襁褓里,是孩子的亲生父母所写,字迹歪歪扭扭。
  他们给了孩子黄色的皮肤、乌黑的头发和漂亮的眼睛,却没能给他丁点儿正常人的听力。
  字里行间满是悲痛和绝望。大儿子天生失聪,医生说要做人工耳蜗,可是他们的条件很差,“连住的地方都没有”。龙淼出生后,竟又同样失聪。亲生父母在信里乞求:“求求你们,救救这可怜的小生命吧。”
  从那一天起,莫莉和丈夫就决定,寻找大洋彼岸这对陌生的中国夫妻。
  1月12日,莫莉第二次来到宁波。
  莫莉上一次来到这里是在2014年2月,来接养子,一名被遗弃在宁波一个小区门口而后被送到福利院的聋人弃儿。以入院的年份生肖为姓,孩子被福利院取名为“龙淼”。
  莫莉是一名手语翻译,丈夫是一名聋哑人。他们听力正常的女儿米拉出生后不久,莫莉开始为她寻找一个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他们希望是一名聋哑儿。
  “在美国的聋哑人社群,收养孩子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我们家里已经在使用手语了,又有这么多的聋哑孩子需要家庭,不如就收养一个。”莫莉说。
  像莫莉夫妇这样来中国收养残疾儿童的美国家庭不在少数。自1992年对海外开放儿童领养政策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最大的送养国之一。目前,美国家庭共领养了数万名中国儿童,其中约有八成是特殊需要儿童,包括先天残疾或出生时患有严重病症。
  就在莫莉张罗着收养孩子的同时,宁波恩美福利院决定为龙淼提交涉外送养的申请材料。龙淼被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性聋。
  在这个收留着200多个弃婴的福利院,几乎没有健康婴儿。
  “他就是我的儿子!”2013年7月,在网页上看到淼淼的第一眼,莫莉心里“咯噔”一下就爱上了他。
  照片上的淼淼穿着黄色的衣服在地上爬,睁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小嘴微张,嘟嘟的小脸蛋可爱极了。断断续续地看了好长时间,还从来没有哪个孩子让莫莉有过这种“被击中”的感觉。
  终于在2014年,莫莉到了宁波。
  见到龙淼之前,莫莉按家族沿用“本(Ben)”的习惯为他取名为“贝内特(Bennett)”。身为聋哑人的丈夫克里斯,还给儿子起了一个手语的名字。在为淼淼录制的视频里,他把右手放在脸颊边,中指和拇指捏起,像是在捋小猫的胡须,模拟淼淼的中文名字发音。
  “你好,喵喵,我是爸爸。”他无声地跟儿子打招呼。
  聋盲人士可以做任何事情,这个病不会限制住儿子的未来
  一晃两年就要过去了,龙淼已经完全适应西雅图家中的生活。莫莉说,聪明的他学手语很快,现在已经能与家人、邻居顺畅地交流。
  莫莉有时会给快3岁的儿子看他在福利院时的照片,孩子会皱着眉头用小手熟练地比划着问:“爸爸妈妈你们去哪了?姐姐去哪了?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
  “我们那时候正在找你,一直在努力地找你呢。”莫莉和丈夫一遍一遍安慰他,“找到你之后,我们就接你回家了。”
  这样的幸福时光没有持续多久。
  去年圣诞节前一天,莫莉接到儿子主治医师的电话。医师向妈妈宣布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龙淼被查出患有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先天性聋视网膜色素变性综合征(Usher Syndrome Type IB),又称“乌谢尔综合征”,并且是最严重的一种。10岁左右会出现视力障碍,20岁左右就可能完全失明,目前的医学水平对其无法干预。
  “我宁愿她是在圣诞节过后而不是圣诞前一天告诉我。”莫莉苦笑着打趣说。
  这个年轻的妈妈接触过很多乌谢尔综合征患者,对症状多少有些了解。听到医生的宣判时,她忍不住大哭起来。
  “当这个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真的很难接受。”莫莉泪光闪闪,“很难接受去看自己的孩子挣扎、摔倒,晚上跟他聊天然后发现他看不见我了。”
  丈夫克里斯得知消息,镇定地抱紧妻子:“没事,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可以让他做得更好。”
  莫莉认识的乌谢尔症患者中,有人拿到心理学博士,有人自己开公司,有人是波音公司工程师,有人毕业于哈佛,在华盛顿当律师。“当然,也许不能当消防员。”这个外向的金发女人又眨着眼睛补充了一句。
  夫妻俩相信,哪怕又失聪又失明,儿子依然会很强壮,很聪明,会拥有一切他想要拥有的东西。
  “在美国这是可能的,聋盲人士可以做任何事情。”莫莉说,“这个病不会限制住我儿子的未来。”
  不过,这个年轻的妈妈也深知,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就像她“在事业上很成功”的丈夫一样。同为聋哑人的丈夫克里斯,是微软的高级工程师,本身就是给儿子的绝好示范。
  美国现今的环境也让莫莉增加了些许放心。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残疾人法案》通过后,全国残疾人在就业、服务以及环境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和交通无障碍等方面的平等权利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乌谢尔综合征的确诊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世界末日。作为一个妈妈,你总是希望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容易一些的人生。他已经有一个艰难的人生了。”说着,莫莉的声音又哽咽了起来,“他才不过3岁,已经经历了那么多不幸的事情了。”
  希望能够让亲生父母看到,孩子现在很聪明、很健康、被爱着、过得很好
  儿子的夜视能力逐步减弱,看妈妈有些模糊。莫莉希望,儿子在失明之前,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亲生父母,留下一些视觉印象。
  通过儿子亲生父母留下的信,这个年轻的妈妈还知道,儿子还有一个亲生哥哥。鉴于乌谢尔综合征是遗传性疾病,儿子的哥哥有可能也有病,需要尽早去检查。
  一场漫长的寻亲开始了。莫莉给福利院发过邮件,打过电话,又通过朋友,联络到宁波的一个热心人。当地媒体帮忙联系了当年接案的派出所,还找到了当年发现龙淼的小区保安。在寻亲的一路上,淼淼的亲生父母的形象在莫莉脑海中愈发清晰。
  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派出所的一名警官打趣说:“我们领导一听说寻亲这个事,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查出病了,美国家长想要把孩子退回来?&”
  1月12日,莫莉再次来到宁波。为了这次出行,她提前半年就订好了打折的机票和酒店,还预约哥哥做她的旅伴。身材娇小的她和哥哥一人背了一个巨大的登山包,从西雅图飞了10个小时到上海,又转高铁抵达宁波。
  在宁波,莫莉一一拜访了这些帮过她忙的人,并详细问了儿子被发现前的细节。
  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莫莉一边流泪一边说:“如果找到了亲生父母,我想告诉他们,我们并不怪他们。我们理解他们,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无力照顾淼淼。希望能够让他们看到,孩子现在很聪明、很健康、被爱着、过得很好。”
  转折在两天后发生。一名当地记者联系到了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听力筛查诊断中心,那里承担宁波所有新生儿听力异常的全面检查工作。也就是说,宁波出生的婴儿,只要听力有问题,都会去他们那里做检查。有一名医生找出了龙淼当时的病例。按照记录中的联系方式打电话过去,对方正是淼淼的亲生父母。
  生母与养母见面后抱头痛哭。片刻后,龙淼的亲生母亲挣扎着向莫莉跪下。
  龙淼的生父和生母当年在宁波打工。因为大儿子失聪,他们想再生个儿子,希望他长大了能照顾哥哥。第二胎生下来是个女儿,第三胎就是龙淼,也被诊断出失聪。
  医生建议给小儿子装人工耳蜗,不然会耽误孩子。而他们当时浑身上下只有600块钱,“5年都挣不到装人工耳蜗的钱”。
  夫妻二人决定把孩子放到高档小区附近,希望被有钱人收养。在送儿子走之前,妻子还为丈夫代笔写了另外一张纸条:“宝贝对不起,我们是一对没用的人,希望你能遇到一位好心有爱心的有钱人来帮助你。”
  那天早晨,生母把孩子包裹好,放了几件衣服,一个奶瓶,一包奶粉,还有一个保平安的扎着红绳的铜钱。生父和兄弟骑着电瓶车把孩子带离了哭成泪人儿的母亲,放到小区门外一辆宝马车旁边。他们躲在一边,直到看到儿子被人发现并报警后,才抹着眼泪离开。
  “是我们上辈子积德,才给淼淼换来你这样的妈妈。淼淼跟着我们只有受苦的命。”生母对养母说,他们拼尽全力供大儿子入读了聋哑学校,但是由于不会手语,夫妻俩跟儿子之间几乎没有沟通。
  莫莉感谢亲生父母赋予龙淼生命,感谢他们让她拥有了一个聪明漂亮的儿子。并且安慰他们,儿子在美国会有很好的发展。儿子的亲生父母略感宽慰。
  遗弃了孩子之后,淼淼一直是他们心头的担忧。看到外面有小孩在乞讨,他们就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会变成这样。
  生父还做过噩梦,梦里面淼淼孤零零地躺在街上,一动都不动。
  直到看着莫莉手机里的淼淼照片时,他们才彻底放下心来。
  一个说“他下巴像哥哥”,一个说“怎么变黑了”,夫妻俩都笑了出来,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
(责任编辑:郝龙 UN654)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女子19年收养75名弃婴 从百万富翁变贫困妈妈-李利娟 妈妈 弃婴 收养孤儿 收养孩子-社会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女子19年收养75名弃婴 从百万富翁变贫困妈妈
原标题: 女子19年收养75名弃婴 从百万富翁变贫困妈妈  李利娟正在看着孩子做功课。京华时报记者赵思衡摄  在河北武安市上泉村村西头山脚下,一片沟壑纵横的废弃铁矿井处,有几座低矮民宅,户主叫李利娟,厚厚的户口本上有70多个家庭成员,周边的村民都称这片民宅为“爱心村”,李利娟则是这个大家庭的“妈妈”。  在城里长大、八九十年代就已是百万富翁的李利娟,19年间收养了75个小孩,早年靠其生意和积蓄养家,到2011年已入不敷出,现今已欠债200多万。如今,身患淋巴癌的李利娟,仍在努力挣钱养活着这些孩子。  19年收养75个娃  6月8日下午,李利娟又一次来到北京,为新收养的弃婴联系医院,治疗其心脏病。  5月16日晚上9点多,李利娟在屋门前捡回了第75个孩子,是个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父母留下“是儿子,盼闺女”的字条后,匆忙离开。  因婴儿手、脸浮肿,李利娟怀疑孩子可能患有疾病,她连夜将孩子送往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孩子心脏杂音重,医生说是严重的心脏病,离开氧气随时都可能窒息死亡。”面对刚捡到的婴儿就被送到ICU,李利娟说,“养或不养的问题并没有困扰住我,因为我不可能眼看他死去。”  事实上,早在4月27日,李利娟刚捡了一个脑积水弃婴,在此2天前,李利娟从附近教会门口领回第73个孩子,是个患有多种先天疾病的男婴,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  从1996年5月,李利娟开始收养四川籍的第一个孤儿起,19年来,75个孩子走进李利娟的生活,喊她妈妈。目前69个孩子已上了户口,户主是李利娟。因为多次出警处理,当地民警对领养流程再熟悉不过了。民警李刚(化名)说,自己出警四五次了,一般在出警取证后,会先寻找孩子父母,调查无果后会通过公安局技术部门采集DNA等一系列程序后,再由李利娟领养,因“爱心村”是在2006年就已在武安市民政局注册的正规民间组织,故在调查证明等完成后,给小孩上户口并不困难。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他们中80%是因残疾或疾病而被遗弃的,剩余20%的孩子是遭遇矿难或是家庭变故的孤儿。目前,急需手术救治的还有4个患兔唇、3个心脏病、3个脑瘫、2个脑积水等15个小孩。  “虽然手术费用缺口还有一百多万,但很欣慰没有一个孩子在我手中夭折,尽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我们始终在一起。”这些孩子中,最小的还没满月,大的24岁。在得知李利娟的事迹后,目前,已有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嫣然天使基金等公益组织与其接触,帮助解决孩子手术治疗等问题。  曾经的百万富翁  李利娟是武安市人,从小在城里长大,八九十年代做服装生意的她就已是百万富翁,而今46岁,俨然是个农村妇女,做事麻利迅速,皮肤黝黑粗糙。为了一群孩子的生计,李利娟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烧水做饭,打扫庭院,开始一天的忙碌。“我的一天就像行军打仗一样,紧张忙碌。”6点左右,20多个要外出上学的小孩被陆续叫醒赶到厨房吃早餐。随后,李利娟又开车将他们送到七八公里外的武安市学校读书。  “孩子们的身世已经很可怜了,我希望知识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为此,这群孩子中,只要一到上学年龄,身体状况允许,李利娟就想方设法把他们送到学校读书。课外还让孩子们上拉丁舞班、学毛笔字等。目前,这群孩子中有10个孩子在市里读高中,10个上初中,10个上小学,11个上了幼儿园,还有1个上特教。目前李利娟已经培养出3个大学生,1个考上公务员。  把孩子们都送到各自学校后,已是早晨8点多,李利娟又开始出摊做生意。摊位是一个10多平米的简易板房,摆鞋摊、卖饮料等,用这些收入补贴家用。下午放学后,李利娟带着孩子们返回山上,家里还有大大小小30多个孩子等着她。辅导作业、做晚饭、给生病的孩子熬药、按摩,哄年纪小的孩子睡觉……做完这些,往往就已到深夜11点多了。“利娟太不容易了,她太累了!”61岁的邓慧莲老人这几年一直在山上帮忙照顾这些孤儿,她告诉记者,李利娟浑身都是病,但一直咬牙坚持着,“如果她倒下了,这些孩子们可怎么办?”  所幸“爱心村”有许多人过来帮忙,有12个照顾幼儿的保姆奶奶,以及司机、厨师等各1人,他们都是来自邻村或本村的村民。  孩子们的守护  因为过度操劳,李利娟的身体每况愈下。2011年冬天,李利娟被诊断出患早期淋巴癌。“住了7天院我就逃回家了,花那么多钱治病,还不如给孩子们创造条件。”李利娟说,自己回家当晚,一个人跑到山上哭了一宿,“早上起来我还是这群孩子的妈妈,我知道我的担子,我只能更加拼命地养家。”  照顾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在李利娟看来,是责任也是感恩。“我养了他们,我的命也是他们救回来的。”2001年的一天,刚取完钱的李利娟在银行门口被打劫,头部被橡皮棍砸伤缝了78针,伤势严重,失血过多,在休克后曾一度被医生放弃抢救。“当时收养的6个孩子,给医生磕头求继续救我,给我的家人下跪说不要放弃我,这些孩子在病床边守了整整三天后我才醒过来。”  李利娟的经历比常人传奇和丰富。在经历淋巴癌后,2013年,她还因治疗尾椎骨骨折时输错药差点成为植物人。多次死里逃生,李利娟说自己并不害怕死亡,“就怕孩子们没着落。”  拼了命养家的李利娟,在庞大的开支面前,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不算孩子们治病的费用,一个月开支也要5万多。”精打细算的李利娟摆鞋摊,又种了20多亩地,养了120多只羊、猪、鹅。“能不买的我们都自给自足,还好孩子们很懂事,都会帮着干农活,照顾弟弟妹妹。”  母子之间的隔阂  成为75个孩子妈妈的李利娟,却被亲生儿子拒见10年,这是李利娟内心无法愈合的伤痛。“我一生中感到最愧疚、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小文(化名)。”  2004年,在北京某部队当兵的儿子小文受伤,颈椎等多处骨折,需要手术,而当时患重度脑积水的养子豆豆(化名)面临第二次手术,经权衡,李利娟带着豆豆赶去上海救治。亲生儿子手术无人陪伴照顾,因此小文患上术后抑郁症,不愿与人交流,最严重的是拒见李利娟。之后,小文被送往陕西一家精神病医院治疗。当年秋天,小文被送往其外婆家照顾,但仍不愿与李利娟开口说话。虽然不愿与妈妈交谈,但小文在向心理医生袒露心扉时说道,“我妈妈也很辛苦,我很心疼她。”李利娟一边说着,一边擦拭眼泪。  母子俩不能正常沟通,成为李利娟最大的遗憾。事实上,她也正因为儿子才开始收养孤儿。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百万富翁李利娟,在经历一场车祸后,曾是劳改犯的丈夫染上毒瘾败光大半家产,离婚后儿子由前夫抚养,自己净身出户。之后其前夫“毒性不改”,将儿子以7000元的价格卖给人贩子,“我接到消息后,赶到车站在人贩子手上把他抢回来。”正是这场家庭变故,李利娟开始收养孤儿。  在收养七八个孩子后,李利娟将自己投资铁矿赚的百万家产用来养家。到2008年,因城市规划,李利娟的矿区被规划成道路,故被下令停产。家中30多个孩子一下断了经济来源,李利娟变卖豪宅、轿车等所有值钱的东西给孩子治病。到2011年,李利娟开始入不敷出,“还好有好心人一直捐助。”因不断有孩子被收养,李利娟借遍亲戚朋友,至今已欠债200多万。  民政局回应  李利娟收养孤儿,也得到市县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武安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景文接受采访时说,民间孤儿收养是几十年的一个遗留问题。李利娟个人献爱心在收养孤儿,作为民政局必须全力帮助。但“民政局只能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支持”。  李景文介绍,除李新等还未来得及办完收养手续的6个孤儿外,其他的孩子都有了户口,让孩子们正常接受教育不受影响。因李利娟和孩子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社会捐助,4年前,武安市民政局给49个孩子都上了低保,每个孩子每月领到100到400元不等,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此外,民政局每个月都在提供大米和面粉等物资帮助“爱心村”。  李景文称,根据规定收养孩子必须在政府的福利院中进行。李利娟申办的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是一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机构,是不符合规定的。“如果能够尽快出台关于民建福利院的法规进行规范,会更便于操作。”李景文说。  因为政策上的限制,李利娟收养的75个孩子无法算作孤儿,不能再被他人领养,她因此婉拒了至少200人的收养意愿。也因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爱心村”的用地开始紧张。2013年冬,武安市政府已经给“爱心村”规划了50亩地,但因资金困难,李利娟拿地仍遥遥无期。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女子19年收养75名弃婴 从百万富翁变贫困妈妈
日 05:55 来源:中青网
原标题: 女子19年收养75名弃婴 从百万富翁变贫困妈妈  李利娟正在看着孩子做功课。京华时报记者赵思衡摄  在河北武安市上泉村村西头山脚下,一片沟壑纵横的废弃铁矿井处,有几座低矮民宅,户主叫李利娟,厚厚的户口本上有70多个家庭成员,周边的村民都称这片民宅为“爱心村”,李利娟则是这个大家庭的“妈妈”。  在城里长大、八九十年代就已是百万富翁的李利娟,19年间收养了75个小孩,早年靠其生意和积蓄养家,到2011年已入不敷出,现今已欠债200多万。如今,身患淋巴癌的李利娟,仍在努力挣钱养活着这些孩子。  19年收养75个娃  6月8日下午,李利娟又一次来到北京,为新收养的弃婴联系医院,治疗其心脏病。  5月16日晚上9点多,李利娟在屋门前捡回了第75个孩子,是个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父母留下“是儿子,盼闺女”的字条后,匆忙离开。  因婴儿手、脸浮肿,李利娟怀疑孩子可能患有疾病,她连夜将孩子送往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孩子心脏杂音重,医生说是严重的心脏病,离开氧气随时都可能窒息死亡。”面对刚捡到的婴儿就被送到ICU,李利娟说,“养或不养的问题并没有困扰住我,因为我不可能眼看他死去。”  事实上,早在4月27日,李利娟刚捡了一个脑积水弃婴,在此2天前,李利娟从附近教会门口领回第73个孩子,是个患有多种先天疾病的男婴,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  从1996年5月,李利娟开始收养四川籍的第一个孤儿起,19年来,75个孩子走进李利娟的生活,喊她妈妈。目前69个孩子已上了户口,户主是李利娟。因为多次出警处理,当地民警对领养流程再熟悉不过了。民警李刚(化名)说,自己出警四五次了,一般在出警取证后,会先寻找孩子父母,调查无果后会通过公安局技术部门采集DNA等一系列程序后,再由李利娟领养,因“爱心村”是在2006年就已在武安市民政局注册的正规民间组织,故在调查证明等完成后,给小孩上户口并不困难。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他们中80%是因残疾或疾病而被遗弃的,剩余20%的孩子是遭遇矿难或是家庭变故的孤儿。目前,急需手术救治的还有4个患兔唇、3个心脏病、3个脑瘫、2个脑积水等15个小孩。  “虽然手术费用缺口还有一百多万,但很欣慰没有一个孩子在我手中夭折,尽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我们始终在一起。”这些孩子中,最小的还没满月,大的24岁。在得知李利娟的事迹后,目前,已有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嫣然天使基金等公益组织与其接触,帮助解决孩子手术治疗等问题。  曾经的百万富翁  李利娟是武安市人,从小在城里长大,八九十年代做服装生意的她就已是百万富翁,而今46岁,俨然是个农村妇女,做事麻利迅速,皮肤黝黑粗糙。为了一群孩子的生计,李利娟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烧水做饭,打扫庭院,开始一天的忙碌。“我的一天就像行军打仗一样,紧张忙碌。”6点左右,20多个要外出上学的小孩被陆续叫醒赶到厨房吃早餐。随后,李利娟又开车将他们送到七八公里外的武安市学校读书。  “孩子们的身世已经很可怜了,我希望知识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为此,这群孩子中,只要一到上学年龄,身体状况允许,李利娟就想方设法把他们送到学校读书。课外还让孩子们上拉丁舞班、学毛笔字等。目前,这群孩子中有10个孩子在市里读高中,10个上初中,10个上小学,11个上了幼儿园,还有1个上特教。目前李利娟已经培养出3个大学生,1个考上公务员。  把孩子们都送到各自学校后,已是早晨8点多,李利娟又开始出摊做生意。摊位是一个10多平米的简易板房,摆鞋摊、卖饮料等,用这些收入补贴家用。下午放学后,李利娟带着孩子们返回山上,家里还有大大小小30多个孩子等着她。辅导作业、做晚饭、给生病的孩子熬药、按摩,哄年纪小的孩子睡觉……做完这些,往往就已到深夜11点多了。“利娟太不容易了,她太累了!”61岁的邓慧莲老人这几年一直在山上帮忙照顾这些孤儿,她告诉记者,李利娟浑身都是病,但一直咬牙坚持着,“如果她倒下了,这些孩子们可怎么办?”  所幸“爱心村”有许多人过来帮忙,有12个照顾幼儿的保姆奶奶,以及司机、厨师等各1人,他们都是来自邻村或本村的村民。  孩子们的守护  因为过度操劳,李利娟的身体每况愈下。2011年冬天,李利娟被诊断出患早期淋巴癌。“住了7天院我就逃回家了,花那么多钱治病,还不如给孩子们创造条件。”李利娟说,自己回家当晚,一个人跑到山上哭了一宿,“早上起来我还是这群孩子的妈妈,我知道我的担子,我只能更加拼命地养家。”  照顾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在李利娟看来,是责任也是感恩。“我养了他们,我的命也是他们救回来的。”2001年的一天,刚取完钱的李利娟在银行门口被打劫,头部被橡皮棍砸伤缝了78针,伤势严重,失血过多,在休克后曾一度被医生放弃抢救。“当时收养的6个孩子,给医生磕头求继续救我,给我的家人下跪说不要放弃我,这些孩子在病床边守了整整三天后我才醒过来。”  李利娟的经历比常人传奇和丰富。在经历淋巴癌后,2013年,她还因治疗尾椎骨骨折时输错药差点成为植物人。多次死里逃生,李利娟说自己并不害怕死亡,“就怕孩子们没着落。”  拼了命养家的李利娟,在庞大的开支面前,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不算孩子们治病的费用,一个月开支也要5万多。”精打细算的李利娟摆鞋摊,又种了20多亩地,养了120多只羊、猪、鹅。“能不买的我们都自给自足,还好孩子们很懂事,都会帮着干农活,照顾弟弟妹妹。”  母子之间的隔阂  成为75个孩子妈妈的李利娟,却被亲生儿子拒见10年,这是李利娟内心无法愈合的伤痛。“我一生中感到最愧疚、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小文(化名)。”  2004年,在北京某部队当兵的儿子小文受伤,颈椎等多处骨折,需要手术,而当时患重度脑积水的养子豆豆(化名)面临第二次手术,经权衡,李利娟带着豆豆赶去上海救治。亲生儿子手术无人陪伴照顾,因此小文患上术后抑郁症,不愿与人交流,最严重的是拒见李利娟。之后,小文被送往陕西一家精神病医院治疗。当年秋天,小文被送往其外婆家照顾,但仍不愿与李利娟开口说话。虽然不愿与妈妈交谈,但小文在向心理医生袒露心扉时说道,“我妈妈也很辛苦,我很心疼她。”李利娟一边说着,一边擦拭眼泪。  母子俩不能正常沟通,成为李利娟最大的遗憾。事实上,她也正因为儿子才开始收养孤儿。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百万富翁李利娟,在经历一场车祸后,曾是劳改犯的丈夫染上毒瘾败光大半家产,离婚后儿子由前夫抚养,自己净身出户。之后其前夫“毒性不改”,将儿子以7000元的价格卖给人贩子,“我接到消息后,赶到车站在人贩子手上把他抢回来。”正是这场家庭变故,李利娟开始收养孤儿。  在收养七八个孩子后,李利娟将自己投资铁矿赚的百万家产用来养家。到2008年,因城市规划,李利娟的矿区被规划成道路,故被下令停产。家中30多个孩子一下断了经济来源,李利娟变卖豪宅、轿车等所有值钱的东西给孩子治病。到2011年,李利娟开始入不敷出,“还好有好心人一直捐助。”因不断有孩子被收养,李利娟借遍亲戚朋友,至今已欠债200多万。  民政局回应  李利娟收养孤儿,也得到市县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武安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景文接受采访时说,民间孤儿收养是几十年的一个遗留问题。李利娟个人献爱心在收养孤儿,作为民政局必须全力帮助。但“民政局只能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支持”。  李景文介绍,除李新等还未来得及办完收养手续的6个孤儿外,其他的孩子都有了户口,让孩子们正常接受教育不受影响。因李利娟和孩子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社会捐助,4年前,武安市民政局给49个孩子都上了低保,每个孩子每月领到100到400元不等,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此外,民政局每个月都在提供大米和面粉等物资帮助“爱心村”。  李景文称,根据规定收养孩子必须在政府的福利院中进行。李利娟申办的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是一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机构,是不符合规定的。“如果能够尽快出台关于民建福利院的法规进行规范,会更便于操作。”李景文说。  因为政策上的限制,李利娟收养的75个孩子无法算作孤儿,不能再被他人领养,她因此婉拒了至少200人的收养意愿。也因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爱心村”的用地开始紧张。2013年冬,武安市政府已经给“爱心村”规划了50亩地,但因资金困难,李利娟拿地仍遥遥无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妈妈对不起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