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渡过产后抑郁

宝贝问题 &
当前位置:&&&& 正文
产后抑郁症怎样自我避免
日 21:32&&&&&互联网&&&&&dandan
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精彩问答
向专家提问
14:00-15:30在线妈妈课堂
母乳、奶粉和牛奶的营养差别和喂养注意事项
主讲:付小青北京市东四妇产医院儿科专家新妈产后抑郁症一天哭3次 产后抑郁怎么防?_网易亲子
新妈产后抑郁症一天哭3次 产后抑郁怎么防?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上妈妈的那一刻,对于每个来说都是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然而,有一部分的由于、、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因素,患上了产后抑郁症,这些妈妈们不但自己痛苦,产后抑郁的病理表现也让她们的家人痛苦不已。
近日,几位疑似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新妈妈来到大渝医导,称自己自从生产后就整日郁郁寡欢、精神敏感不已,动则发脾气,甚至每天都要哭好几次,让家人头疼不已。其中的一位网友,丁丁妈妈(化名)更是称自己已经气走了婆婆,丈夫也对自己冷淡了许多,害怕因为产后抑郁症而破坏家庭的她,希望能得到专家的帮助。
新妈患产后抑郁症一天哭3次 丈夫分床睡婆子妈被气走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有了小宝贝之后,我整个人都变了。”27岁的丁丁妈妈怀疑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我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紧张、忧郁、焦虑、自责、恐惧的状态。无论老公和婆婆对我如何的好,我就是看不惯,动不动就发脾气,只要他们一说我,我就要哭。另外,我总是觉得自己照顾不好宝宝,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孩子一有点儿不舒服,或是没有换尿布、饿了,我都会哭,虽然我知道这都是小事,家人也对我百般安慰和劝说,但我就是觉得自己很不争气,练宝宝都照顾不好。”
眼看孩子都快3个月大了,可丁丁妈妈的抑郁症状不见丝毫好转。“我还是老样子,老公说他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帮我带孩子,还要处处忍受我,受不了了,于是前几天跟我分床睡了。我婆婆也说受不了我,回老家了。我是不是得了产后抑郁症?我该怎么治疗呢?”
产科博士:产后抑郁症需要综合治疗
针对该网友的病情,大渝医导咨询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博士后董晓静,董教授认为:“产后抑郁症的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生产以后,由于激素、心理、社会角色等的变化而引起的情绪、生理、心理等一系列的变化。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有的患者可在数月内自行恢复,有的则需要较长时间的辅助治疗才得以恢复。”
“产后抑郁症不但对于患者本身而言十分痛苦,对于她们的家人来说也十分痛苦。而对于患者来说,需要的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人情感呵护、物理疗法等综合性的治疗。其中,家人的呵护与关心是最关键的方式,需要家属对患者十分有耐心的、有爱心的关爱和引导。建议患者尽快接受治疗。”
董晓静:5大原因引起产后抑郁症
董博士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有的患者可以在数月内自行恢复,有的则需要在长期的治疗下进行恢复,并且,产后抑郁症的复发率和遗传率都比较高。
导致女性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5的原因:
1、生理原因
“主要是内分泌的原因。孕妇在分娩后,体内内分泌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理基础。”
2、心理原因
“有的新妈妈还没有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没有做好角色的变化的准备,对于母亲角色会产生一定的冲突与不适应,难以克服做母亲的压力,因此容易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例如丁丁妈妈,从她的描述来看,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充分准备,也是她患抑郁症的重要原因,所以她才会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
3、性格原因
“有的女性,性格太过于完美主义,她们要求事事都尽善尽美,对于当妈妈也如此,她们希望自己一个人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好,因此,压力巨大。如果在这个时候,她们的丈夫,以及其他的家人不给于帮助和关爱的话,是很容易产生精神压力的。”
4、社会因素
“有的产妇由于家中能够帮忙的亲属有限,使得产妇对于宝宝的看护一时无法确定,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此外,有的产妇因分娩的因素,可能会失去就业的机会,从而减少家庭经济的来源,经济上的需求是造成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原因。”
5、遗传因素
“临床证实,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以下15个症状表示你可能患有产后抑郁症
董晓静博士称,产后抑郁症并不是致命的大病,但却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类,一旦严重起来,也可能会破坏家庭幸福甚至造成严重的精神性疾病。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状,可能就是产后抑郁症的信号哦!
1、感觉很焦虑,情绪低落,经常毫无理由地哭泣;
2、惊慌失措、忧心忡忡;
3、感觉应付不了日常的生活;
4、认为只有自己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应付不来,缺乏自信;
5、经常有不恰当的、摆脱不了的想法;
6、总是感到筋疲力尽,发现早上很难熬;
7、对任何事都很较真,无法做到开朗、乐观,享受生活;
8、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的身体和孩子的健康;
9、感到前途希望渺茫,自己很无助;
10、紧张而且易怒,也许会对最亲近的人大叫大嚷;
11、无法集中精力阅读、看电视,甚至是做很简单的家务事;
12、非常疲惫,但是难以入睡。或者即使宝宝并没有哭闹,也会很早就醒来;
13、没胃口,或者有时比平时吃得都多;
14、对夫妻之间的亲密行为失去兴趣;
15、严重的情况会有自杀的危险。
本文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 - 产后抑郁 - 育儿网
当前位置:
预防产后抑郁症
更多关于 的文章
的其他文章
最新宝宝图片
推荐博客文章
“何老师,我家儿子不肯阅读,回家就是玩玩具,怎么办啊?家长们无比的郁闷与焦虑。
育儿论坛每日精选
育儿网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号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字体大小:小中大
教你如何预防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的诊断至今无统一的判断标准,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美国精神病学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1994年)中制定的:具备下列症状的5条或5条以上,必须具有①或②条,且持续2周以上,患者自感痛苦或患者的社会功能已经收到严重影响。
据研究称,超过半数的新妈妈在产后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抑郁征兆,这些症状包括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严重时就会演变成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严重者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因此,预防产后抑郁症是每个新妈妈必做的工作。
研究显示,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Baby blues&, 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或稍转瞬及逝,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比如莫明的哭泣或心绪欠佳。
10-15%的新妈妈在这种情况变得很强烈,其归因是一种疾病,这是最新被医学界认识到的,并被专门术语称为&产后抑郁症&的疾病。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
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呢?
1、用创意把干活当作一种积极休息,甚至当作一种生活艺术。比如时不时设计不同主题的营养菜单,让自己有一种愉快的成就感。
2、选择太多也会成为一种压力,那就化繁为简。每天上市场采购太费时间,你可以三天采购一次。只要把握合理的采购层次,科学储存,节省下来时间和劳动量,就能换个好心情。
3、当你感到压力过大时,可以做一些放松的运动,缓解压力,瑜伽、冥想或有氧运动对于女性都很适合;某些食品有一定的镇静减压作用,如大枣、牛奶等。但要注意,这些食品不能代替沟通和正确的治疗。
4、出现兴趣减低、缺乏愉快感、脾气不好等现象,以及有心慌、失眠、头痛、便秘、磨牙甚至月经不调、闭经等躯体症状,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体力不济,通过咖啡因来提神。这些症状是在提醒你,应该尽早求助专业医生,寻求药物及心理治疗。
预防产后抑郁症还有以下方法:
1、心理社会因素的支持。
单相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的个性类型有关,这些人性格软弱、多愁善感、对自身的健康过分关注,当遇到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时易诱发,例如工作压力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患有躯体疾病等因素时出现担心、焦虑、无助,以致发生抑郁苦闷悲观情绪。对于这类病人应引导患者谈出致病因素,内心的苦闷,同时与家属共同鼓励患者正确认识,去应付所遇到的心理社会与危机。
对于双相抑郁症而言,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预防复发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应征得患者家属和所有单位的合作,尽可能为病人解决工作或生活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尽量为其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解除或减轻心理负担或压力。
2、药物的维持治疗。
抗抑郁药物的维持治疗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起很大作用,尤其是双相的抑郁症,复发率在40%以上。一般说来,首次发作的维持治疗应在3&6个月,而复发的尤其是2年内复发的病人,应维持服药在2年以上,多次复发者甚至要终身服药。对双相即抑郁与躁郁交替发作患者,可选择碳酸锂及抗痉药物合并使用。
3、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应让专科医生认真鉴别躯体与抑郁的关系,除需同时治疗外,还应分清主次,使治疗更有针对性,让患者更快地康复。
专家提醒:在产妇抑郁期间,由于对疾病与健康失去信心,往往主动调离原有的工作岗位和学习环境,放弃较好的工作和学习机会,这是不足取的,因为产后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一旦病情好转,丧失了原有的工作和学习会给病人带来消极影响,易导致悲观情绪,引起抑郁症的反复发作。
&更多精彩请登录
心理学博士李蕊的人气博文
访问(229798)评论(0)
访问(140230)评论(0)
访问(126597)评论(6)
访问(119658)评论(15)
访问(119107)评论(30)
本博文的最近访客
我来评两句
本周推荐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预防产后抑郁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