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手机上订阅大河报电子版

您的位置:
&郑州大河报订报电话
郑州大河报订报电话
&河南报业集团
&农业路东28号
&&&&志趣认证
&日(距今2082天)
360元整年整份
大河报简介:大河报于日创刊,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日出四开80版,其中全国版64版,省会郑州市区版16版,彩色印刷。
大河报所有员工欢迎新老客户订阅
大河报订报电话:150& QQ&:&负责人:张老师&
大河报全体员工期待您再次与本报社合作
大河报广告刊登热线:130&&&&&QQ: &&负责人:黄老师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关键字:&&&&&&
给我留言,我会立即联系您,谢谢!
(格式:区号-号码(分机) 如 010-8))
(强烈建议填写,可跟踪信息!)
(1000字内)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Copyright &
志趣网 版权所有最新动态-大河网
中州大道凤鸣路交叉口,西进口将按照红线宽31米实施。
今年是第30个教师节,主题是“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连日来,郑州市民担心城管部门计划建设的360多个遮阳篷成为360多块广告牌。
大河报 - 要闻23
大河报 - 今日关注23
河南日报 - 头版19
河南日报 -
河南日报 - 河南新闻19
河南商报 - 热线18
大河网 - 第一时间15
大河健康报 - 百科14
河南法制报
大河健康报“有了大河报,我都懒得刷手机了”
大河报记者在高铁上偶遇朱军(左),对其进行了采访。
□记者刘江浩刘瑞朝见习记者梁新翠文记者平伟摄影
核心提示|昨天,大河报21岁生日。带着河南老家味道的大河报,像一条“大河”首次流进郑州始发北上广高铁一等座,免费阅读,为高铁一等座旅客提供增值服务。从走进千家万店到云端阅读,再到贴地飞行的高铁快读,大河报实现空、铁、陆立体化发行。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点赞,大河报让读者回归纸质阅读。业内专家表示,走出去的地方报,打开了一个外界了解河南的窗口。
现场|高铁乘客纷纷“扔掉”手机品读纸质文化大餐
放下手机,拿起带着油墨香味儿的大河报。这一幕,发生在郑州始发北上广的高铁列车上。
昨日,大河报首次“坐上”郑州始发北上广高铁一等座,乘客们拿起大河报,细细品读,纷纷点赞,成为高铁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跟着报纸的足迹,大河报记者兵分三路,前往北上广追访报纸与乘客之间的互动。记者发现,不少乘客把眼光从手机上挪开,挪到大河报上。
在开往上海方向的D294列车上,齐先生一上车,就一直埋头看大河报,那认真劲儿,让人以为是大河报老“票友”。记者与他聊过之后才知道,他是来郑州出差的温州人,“版面很漂亮,文章也很有意思,有了大河报,我都懒得刷手机了”。说着,他还招呼身边的孩子好好看报纸,大河报瞬间圈了一对父子粉。
“远走他乡,看到家乡报纸倍感亲切。”开往北京的G90次列车上,马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就喜欢看大河报,能在高铁上看到,让更多在外地打拼的河南人,获得认同感。
外地安家、老家河南的张先生和吴女士,是一对常年在珠海居住的夫妻。昨日,在开往广州方向的G93列车上,张先生说,平时很关注有关家乡河南的新闻,丝绸之路经济带、红旗渠精神、河南体育发展,还有河南面粉和酒等。但平时在外地获知河南新闻的窗口太少,以后高铁车厢里有了大河报,可以填补这一块空白。 网络|空、铁、陆实现“立体式”发行覆盖
渠道时代,占者为王。大河报一纸风行21载的背后,发行渠道从寻常百姓家到商铺、政府机关,从空中到地面的立体化、无死角全覆盖。
2004年1月,大河报率先开启“云端阅读”时代。这一年大河报登上飞机,陪伴乘客一起飞行。如今,大河报“飞行”的航线方向,基本上覆盖了国内主要的大城市,这一范围随着郑州机场T2航站楼的投入使用,仍在不断地延伸扩大。2009年,大河报开始进驻商超,如今已经遍布郑州大街小巷。
高铁时代,大河报服务的触角再次延伸。昨日,大河报搭乘高铁,再次启程,从商务舱到一等座。根据计划,前期,大河报只在部分郑州始发的北上广方向高铁一等座和商务舱发行,很快,范围将逐渐扩大到所有郑州始发的高铁列车一等座,包括9月份即将开通运营的郑徐高铁,届时,郑州至上海的高铁一等座,也将有大河报相伴。
不仅如此,读者除了在以上渠道能看到大河报,还能在沿街商店、批发市场、银行、4S店、政府机关等地方,看到大河报。
偶遇|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点赞大河报上高铁
在昨日郑州开往北京的G90次列车上,两位“文化大咖”不期而遇。一位是大河报,一位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大河21岁生日,您有什么祝福吗?
其实我也算得上是河南人,祖籍河南,祝福大河报21岁生日快乐。这次是陪家人来河南旅游。以前看过大河报。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大河报一直坚守新闻主阵地,服务河南,服务中原,是一件立功德的事情。同是传统媒体中人,希望报纸和电视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一起努力”。
对于大河报走进高铁,您怎么看?
报纸上高铁,这是好事儿。人们坐飞机通常都会有看报纸的习惯,但高铁上却没有报纸可看。郑州铁路局为旅客提供免费报纸,很好地填充旅途上的这段时间。大河报让读者回归纸质阅读。
平时大家都很忙碌,坐在高铁上往往通过手机,看视频、看新闻,如果能利用这段时间读报,效果会更好。通过大河报,旅客可了解到河南境内所发生的大事小情,还能了解国内和国际新闻。
被手机“绑架”的现代人,应该回归自然、古典,回归正常阅读。现在我一直是看纸质书。翻页时的声响,书页间的墨香,是其他任何一种形式都比不了的。
新形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相处”?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取长补短。报纸的最大优势,是深度报道和对事件本质的挖掘,比新媒体来得更为实在。而报纸的深度优势,在高铁、飞机这样的交通工具上,将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观点|提升高铁文化氛围扩大报纸影响力
分众传播时代,内容的分众,带来发行渠道的分众化。而未来大河报发行渠道载体的多元化,其实是对分众客户市场的细分,更加地精准化发行,不仅提升发行的效率,更让覆盖的高、中、低端的受众,每天都能享受到新鲜的资讯、文化大餐。
“地方化的都市报,选择走出去,走上高铁发行,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发展战略。”昨日,得知大河报上高铁的消息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张翔如是说。他认为,报纸上高铁,增加了乘客文化精神层面的体验,是报纸扩大、提升区域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张翔认为,报纸走上高铁,从报纸品牌传播来说,因为高铁本身是中高端的,与报纸品牌相匹配,更能提升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仅如此,它是河南通向外地的一个分众渠道,本地人去外地,或者外地人来河南,有利于形象走出去。
同时,高铁上“流动”的报栏,也能增加高铁的文化氛围。张翔说,在这样的氛围中,乘客的旅程是一场文化旅程,变得相对轻松、有趣,另外,“以前报纸能送到手里,但是不一定能进到眼里和心里。”所以,平时不一定有时间好好读报的乘客,高铁提供了一个阅读机会,这对于广告主来说,是难得的注意力经济。
在如今的高铁上,有各种各样的广告类商务类的杂志,与它们相比,张翔认为,地方都市报,内容更偏向民生化,更接地气儿,是外地乘客了解当地的一扇窗户。
如果站在铁路部门的角度,张翔认为,这是铁路部门为旅客提供的一次免费增值服务,是铁路部门深耕客运市场,深化旅客服务的一项具体举措。
但是,他也建议,报纸走上高铁,走出河南,能不能针对这种场景下的人群,满足其特殊需求?大河报可以拿出针对性的版面,或者二维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服务。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河报广告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