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帮助陌生人吗怎么治疗咳嗽有帮助

咳嗽诊断详述
咳嗽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一、诊断:  1、病史:  病史症状和的性质对于提示诊断线索很有帮助。  1)伴发  咳嗽伴发的呼患者,多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或脓胸等。  2)咳嗽伴发  咳嗽伴发明显者应考虑胸膜疾患,或者是肺部和其他脏器疾患峭认膜者,如肺癌、肺炎及肺梗死等。  3)咳嗽伴  咳嗽伴发咳黄痰者多考虑支气管炎、肺炎等如果咳大量者多考虑肺、支气管扩张、肺等。如果咳嗽伴发咳果酱色痰者应考虑肺阿米巴病和肺吸虫病等。  4)咳嗽伴发咯血  咯血大量者应考虑支气管扩张或空洞性肺结核,小量咯血或痰中带血考虑肺癌、肺结核等。  5)咳嗽的性质   或刺激性咳嗽多见于慢性喉炎、喉癌、支气管炎、支卸管异物、支气管肿瘤、或外耳道受刺激等,湿性多痰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 、肺结核有空洞者或肺寄生虫病等; 单声微咳者多见于肺结核 、喉炎、咽炎、气管炎阵发性多见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呼吸道异物吸入、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肿瘤等。短促的轻咳或咳而不爽者多见于干性胸膜炎,肺炎球菌肺炎,胸腹部或术后患者;多见于喉头疾患,声带肿胀,气管展览 的,气管肿瘤或等;嘶哑性咳嗽多见于声带炎症或纵隔肿溜挞喉返神经所致声带。  6)职业  矿工和长期接触有害粉尘者应考虑尘肺。  2、体格检查  首先检查气管的位置,慢性胸膜炎或慢性脓胸、慢性肺结核、肺不张等疾病气管移向患侧,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时气管推向健侧,上腔静脉综合征口才提示纵隔肿或沟瘤,锁骨上者应考虑支气管肺癌,颈部出现时常见于张力性气胸或纵隔气肿引起;肺一侧叩诊过度反响多见于气胸,两侧过度反响多见阻塞性肺气肿,肺上部叩浊音要注意肺结核,下部叩浊则考虑胸腔积液或,听诊双侧干性多考虑慢性支气管炎,肺部任何部位听到局限性温室性提示有肺部炎背水一战 或空洞,局限性肺下野持续存在中等湿性艨悸怯兄┱诺目赡埽环纹滋逭鞯暮艋颊咄痹谌彻老掠忻飨孕牟哂悸欠卧葱孕脑嗖〉拇嬖凇  3、实验室检查  了解痰的量、色、气味及性质有诊断意义。痰中发现支气管管型、肺石、硫黄颗料等分别对肺炎球菌肺炎、肺结核和肺放线菌病有帮助痰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库施曼螺旋体,夏兰晶体对支气管哮喘症患者有帮助,痰中发现寄生虫卵可诊断肺吸虫病,发现包囊虫的棘球蚴的头可诊断肺包囊虫病,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可诊断肺阿米巴病等,痰的细菌学检查(涂片、培养、动物接种)对肺结核 、肺真菌病等有重要意义义痰中发现癌细胞能明确支气管肺癌的诊断;结核蓖素试验对儿童有一定意义。  4、器械检查  由于肺脏有良好的天然对比,普通的X线摄片能检查出多数的肺部,根据的部位、范围和形态有时也可确定其性质,如肺炎、肺脓肿、肺、肺结核、肺癌、尘肺等。对深部的病变则用X线体层摄片,CT.MRI检查,CT扫描的优越性在于横断面图像无影像重叠,能够发现X线胸片未能显示的病灶。  支气管造影可直接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部位、形态,也可音接诊断支气管肺癌,膈疝患者须用钡餐检查加以确诊。支气管镜可以诊断支气管内异物、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肿瘤;纵隔镜可以帮助诊断纵隔肿瘤和发现纵隔淋巴肿大。镓扫描在肺部炎症病灶和冰现呈阳性,故不能作为监别肺癌与肺炎病灶和病的手段。  6、鉴别诊断:  1)是肺部疾病的前兆。这种咳嗽一旦开始就要两三个月才能痊愈,而且任何止咳药似乎都对它无能为力。  2)性咳嗽表现为剧烈性阵咳,咳嗽一声连着一声,一阵咳嗽可十几声到几十声持续相当长时间 ,咳时面部颈部憋的通红,呼吸受到影响,咳嗽暂停后常需深吸气,剧烈的咳嗽常引起声门,发生类似鸡叫的声音,持续剧烈的咳嗽常引起干呕,咳嗽一阵后稍安静段时间,又开始咳嗽,可引起儿童舌系带,眼结膜下出血,严重的因咳嗽时腹压增高而引起脐疝,腹股沟疝和,常见于百日咳,副百日咳及某些腺病毒感染。若有明显痉咳,外周血计数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分类均明显增高则根据这些特点可作出百日咳临床诊断。加之细菌培养阳性或血清学免疫学、PCR检查阳性可以确诊百日咳。  3)咳嗽时伴有痰液称湿性咳嗽。可见于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早期为轻度,后转为湿性咳嗽,有痰声或咳出黄色,早期有感冒症状,如发热、、流涕、咽部不适。  4)咳嗽时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可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结核、的胸膜炎等。  5)发作性指间断发生,不存在持续状态,是一种发作形式的描述,没有病因,所以没有任何意义,其实大多数是过敏性咳嗽。  6)多为病毒感染后迁延不愈又合并引起,并有过敏性因素参与。诊断标准:1&慢性咳嗽。2肺功能正常,检测阴性。3具有下列特征之一(1)过敏物质接触史 (2)变应原皮试阳性 (3)血清总IgE 或特性性IgE增高。(4)咳嗽敏感性增高。4排除CAV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EB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糖皮质激素或抗阻胺类药物有效。  7),咳嗽声音如犬吠,多见于会厌、喉头疾患或气管受压,常见于小儿急性喉炎。小儿急性喉炎常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由于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喉腔狭小,喉软骨柔软,会厌软骨舌面、杓状软骨、杓状会厌襞、室带和声门下区粘膜下组织松弛,粘膜淋巴管丰富,后易肿胀发生喉阻塞。功能不强,不易排出喉部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更使加重。因此,小儿急性喉炎的病情常比成人严重,若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  8)慢性咳嗽是指既往无相应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胸部体检和胸片都无异常发现,也就是排除了肺癌等器质性疾病,应用常规抗感染或镇咳治疗无效。此类患者最易被医生和病人自己所疏忽,慢性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常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频繁的咳嗽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咳嗽可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常常在吸入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接触变应原、运动或后诱发,部分患者没有任何诱因。多在夜间或凌晨加剧。有的患者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为多。患者就诊时多已经采用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过一段时间,几乎没有疗效,而应用糖皮质 激素、抗过敏药物、&BE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则可缓解。  二、预防:  1、防咳先防感。  防止咳嗽预防感冒非常关键,所以孩子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御&邪&能力,避免外感,以防加重病情。  2、生活要调理。  对孩子要加强生活调理,饮食适宜,保证睡眠,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  3、少去公共场所。  尽量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少与咳嗽患者接触。  4、食用梨和萝卜。  平时适当食用梨和萝卜,对咳嗽有一定的预防之效。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您最近浏览的症状
猜您要查找的疾病是:
咳嗽相关文章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咳嗽喘_百度宝宝知道拒绝访问 | zhong1.org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zhong1.org)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462a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藏不住也忍不住的咳嗽,该如何辨证治疗?_中医一点健康_新浪博客
藏不住也忍不住的咳嗽,该如何辨证治疗?
&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宣发者,宣散于皮毛;肃降者,清阳肃降于五脏六腑。引起咳嗽的病因虽然复杂多样,但终不离乎内、外二因。明张景岳云:“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都可以引起咳嗽,内因脏腑功能失调之中以肺为多。如《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多由外感犯肺居多,或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燥热伤肺,风躁动肺等。虽经治疗,咳嗽病愈,但必致肺气已虚,或余邪未净,伏留于肺,而转为内伤咳嗽,或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肺阴亏耗,肺气阳虚伏饮(寒水射肺)等。临床中的内伤咳嗽,又都非孤立的内伤引起,或多或少又带有外因的诱发因素,多为外因、内因复合因素所致,只是孰多孰少、孰实孰虚、孰轻孰重不同罢了。《医宗金鉴·咳嗽总括》曰:“有声曰咳有痰嗽,声痰俱有咳嗽名,虽云脏腑皆咳嗽,要在聚胃关肺中。胃浊脾湿嗽痰本,肺失清肃咳因生,风寒火郁燥痰饮,积热虚寒久劳成。”
&咳嗽不论外感内伤,都是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外感咳嗽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见他脏兼证,临证时当辨而治之。
1.风寒袭肺证
&咳嗽声重,喉痒气急,咳痰稀薄色白,伴头痛、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证属风寒外束,肺失宣降,郁闭不通。治宜疏散风寒,宣肺止咳。方选三拗汤(《局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加减:麻黄10g,杏仁15g,荆芥7.5~10g,桔梗10g,紫菀15g,百部15g,白前15g,陈皮12g,甘草7.5g。水煎服。
(1)若夹痰湿,咳而多痰、胸闷,苔白腻者,可加二陈汤(《局方》)或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2)若寒饮伏肺(寒水射肺),咳嗽上气,痰液清稀,不渴饮,或恶心,身痛重,舌淡苔滑,脉浮紧者,治宜散寒化饮,止咳平喘。小青龙汤(《伤寒论》)加减:麻黄10g,白芍15g,甘草5g,细辛3g,桂枝10g,半夏15g,五味子3g,干姜3g。水煎服。
(3)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寒包火证):身热无汗或有汗,咳嗽喘急气粗,心烦口渴,脉浮数者,治宜宣肺泄热,止咳定喘。方选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加减:麻黄7.5~10g,杏仁15g,生石膏20~30g,甘草5g,桑白皮15g,款冬花15g,苏子10g。水煎服。
2.风热犯肺证
&咳嗽频作,气粗或咳声音哑,咽干喉痒或痛,咯痰不爽,痰黏或黄,鼻干热涕黄,口渴头痛,恶风,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证属风热犯卫,肺失清肃,肺热伤津。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选桑菊饮(《温病条辨》)和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桑叶15g,菊花12g,杏仁12g,连翘12g,薄荷6g,桔梗10g,芦根15g,甘草6g,金银花15g,牛蒡子12g,射干12g,浙贝母10g,黄芩12g。水煎服。
3.燥邪伤肺证
&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咳甚胸痛、痰黏不易咯出,或伴身热恶寒头痛、舌尖红、脉浮数。属于温燥伤肺,肺失清肃。治宜疏风清热,润肺止咳。方选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桑叶12g,杏仁12g,北沙参15g,浙贝母10g,黄芩10g,桔梗10g,连翘10g,知母10g,花粉12g。水煎服。
(1)若痰质清稀、恶寒无汗、苔薄而干、脉浮弦,为凉燥犯肺,卫气郁遏。治宜疏风散寒,润肺止咳。方选杏苏饮(《局方》)加减:紫苏叶12g,茯苓15g,半夏12g,前胡12g,桔梗10g,枳壳10g,杏仁12g,橘红12g,甘草6g,生姜3g。水煎服。
(2)若痰中带血者,加生地黄15g,白茅根30g。
4.风盛痉挛咳嗽
&阵发性剧咳,无痰或少痰,咽干紧痒,痒即咳嗽阵作,气急,多在夜卧或晨起咳剧,遇外界气候寒热变化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苔薄白,脉弦。证属风邪犯肺,气道挛急,肺失宣降。治宜疏风宣肺,解痉止咳。
偏风热者,选银翘散和桑杏汤加减:金银花20g,连翘10g,荆芥6g,薄荷6g,牛蒡子12g,桑白皮15g,杏仁15g,甘草6g,黄芩12g,前胡12g,白前15g,鱼腥草20g。另加僵蚕10g、蝉衣10g以解痉止咳。水煎服。
偏风寒者,选止嗽散(《医学心悟》)加减:桔梗10g,荆芥6g,紫菀15g,百部15g,白前15g,甘草6g,陈皮10g,麻黄10g,生姜5g。另加白芍15g,防风12g,蝉衣10g,蜂房10g以解痉止咳。水煎服。
阴虚者,加麦冬12g,五味子3g,乌梅10g以润肺止咳。
久病者,加赤芍12g,桃仁10g以化瘀止咳。
5.痰热阻肺证
&咳嗽气粗或喉中痰鸣、痰多、质黏黄稠、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痰中带血、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红、口干渴、苔薄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郁肺,肺失清肃,痰阻络伤,甚者可转变成肺痈。治宜清肺泻热,化痰止咳。自拟清肺化痰汤:金银花20g,桑白皮15g,杏仁12g,前胡12g,黄芩15g,浙贝母12g,瓜蒌15g,生石膏20g,葶苈子15g,鱼腥草25g,甘草5g。水煎服。
6.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证
&咳逆上气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胁胀痛,口苦,烦热咽干,痰黏滞喉不能咳出,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热,木火刑金,肺失清肃。治宜泻肝清肺止咳。方选黄芩泻白散(《症因脉治》)加减:黄芩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甘草5g,栀子12g,赤芍15g,瓜蒌15g,浙贝母10g,海浮石20g,青黛6g(单包分3次冲服)。水煎服。
7.肺胃失和证
&阵发性咳呛,气急,咳甚时伴呕吐酸苦水,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平素上腹不适,嘈杂泛酸或灼痛,舌红、苔白腻,脉弦。证属胃气上逆,痰浊壅中(似西医诊断的反流性胃炎),肺胃失和,气道受累。治宜降浊化痰,和胃止咳。方选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合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5g,半夏15g,党参15g,干姜3g,黄芩10g,黄连5g,枇杷叶12g,浙贝母10g,煅瓦楞子20g,紫菀10g。水煎服。
8.肺阴亏虚证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见血,声音渐渐嘶哑,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或夜寐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滋润,肃降无权。治宜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选沙参麦冬饮(《温病条辨》)加减:北沙参15g,麦冬15g,天花粉15g,玉竹15g,桑叶15g,知母10g,川贝粉4.5g(分3次冲服)。水煎服。
加减:咳而气促者,加五味子5g、诃子10g以敛肺气;痰中带血者,加藕节10g、白茅根20g、海浮石15g、丹皮10g以清热止血;潮热者,加青蒿15g、地骨皮15g、鳖甲10g、胡黄连7.5g以清虚热;盗汗者,加乌梅15g、煅牡蛎15g、浮小麦15g以收敛止汗;咯吐黄痰者,加黄芩12g、浙贝母10g以清热化痰;气虚心悸者,可加人参6g、五味子5g以补提心肺之气。
二、咳嗽临证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咳而有声,咯痰或无痰。
(2)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鉴别诊断
(1)肺胀: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迁延而致,除咳嗽症状外,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悸,甚至面目肢体浮肿,面色晦暗。证属心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浊水饮与瘀血互结。常见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积水、结核性胸膜炎等,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分别辨证治之。病情多缠绵,难以速愈。
(2)肺痈:以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为特征。多伴有咳嗽、胸痛、发热等症,属毒热壅肺,血瘀化脓成痈。治疗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分期辨证治疗。结合现代医学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3)肺痨:以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咳血痰为特征,常伴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其发病多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侵肺所致。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早期确诊。笔者常用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加黄芩、百部、黄精以抗痨,效果满意。
(4)肺癌:咳嗽持续,顽固不愈,反复咳血痰,或不明原因的胸痛、气急、发热,伴消瘦乏力等。其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外邪入侵,痰、湿、气、瘀、毒等搏结日久,渐积而成(古称“息贲”)。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早期确诊。中药治疗以扶正祛邪并举,切不可辛散耗气,温燥伤肺,苦寒败胃,滋腻碍脾。笔者自拟抗癌汤:党参、太子参、白术、陈皮、桔梗、茯苓、甘草、黄芩、百部、黄精、山慈菇、浙贝母、丹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
三、咳嗽用药管见
1.辛温解表药
咳嗽无风寒表证,属于风热袭肺,鼻咽干燥或久嗽、肺痈、肺痨、肺癌者,切记慎用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之品,免致抱薪救火之弊,肺阴愈耗,正气愈虚,热愈炽烈。
清热药不能与抗菌抗炎之西药混为一谈,不分寒热虚实即用清热解毒药,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应用清热药有四个指征,即发热、咯黄痰、白细胞升高、舌红苔黄等热象。笔者喜用的清热药有金银花、鱼腥草、重楼、北豆根。
化痰药多温燥,风热袭肺或燥邪伤肺,无痰或少痰咽干者,慎用化痰药。常用的化痰药方如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笔者喜用瓜蒌、半夏、浙贝母、橘红,咯痰稠黏时加北沙参以养阴,使痰能咯出。
活血化瘀能改善心肺血液循环,改善缺氧,促进炎症和毒邪代谢。临证略见唇舌青紫或咳嗽日久者,即可加用赤芍、桃仁。赤芍配甘草即芍药甘草汤,可解除气管痉挛而止咳。桃仁不但活血化瘀,还可通利肺气。曾记得1963年春随师侍诊,余师曾用桑杏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风温咳嗽10数例,效果甚佳,其理在于此,笔者临床常仿效。
5.息风止痉药
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风胜则动,不论外感、内伤咳嗽,凡剧烈性、阵发性咳嗽,多与风邪有关。所以加息风止痉药是治疗咳嗽的重要方法,既有抗炎解痉作用,又能快速达到止咳平喘的效果。笔者常选用防风、蝉衣、僵蚕、威灵仙。
6.行水利尿药
咳喘、肺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肺心病患者,常见胸闷咳喘、心悸、面部眼睑浮肿,甚则四肢浮肿,不能通调水道。加用利尿药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有利于病邪或代谢物的排除。笔者常选用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葶苈子。茯苓除利水渗湿外,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谓是一举两得。
咳嗽早期邪实,尚有表证者,慎用收涩药。若表邪已解,邪气已虚,可加用适量收涩药,能减轻和改善咳嗽症状,缩短病程。收涩药大多有抗过敏、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的扶正作用。笔者常选用五味子、白果仁、罂粟壳、诃子等。
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无虚不受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临证根据正邪的盛衰情况,加扶正药是必要的,益气、养阴、养血、温阳等类药,酌加一至数味以为辅,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益气药常选党参、太子参、白术;养阴药常选沙参、玉竹、麦冬、百合等,但切忌大队滋腻。
中医一点健康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1,22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什么对咳嗽有帮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