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初衷的体质

火热活动进行中
“看淡”校运会的大学生如何提高身体素质
15-05-23 16:56:22
阅读(50) /
每年四五月间,正是全国各高校举办春季的时节。曾经参加的比赛或为校运会加油助威,几乎是每个都难以忘却的大学记忆,但现在,谈及校运会,很多大学生的态度却有了180度大转弯。
现在,大学生“淡看”校运会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高校都无法使参与校运会的大学生比例达到50%以上。一些校运会成为大学生们挥之不去的“鸡肋”,大学生本不想去看校运会比赛,但学校有要求不得不去,于是大学生请人去看校运会比赛的“鬼点子”又不知从何时冒出来了。陕西某大学大二学生小白,近日花了一笔自认为很冤的钱。前不久学校开运动会,为了避免学生们不去观看,学生干部每天要在看台上点好几次名,小白花了200元,从外校找人替其看了两天比赛。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如此“淡看”校运会的境况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校运会竞技思想比较浓,一些没有多少运动特长的大学生参与比赛取胜的希望不大,因而无法激发广大大学生们的兴趣;一些大学生校运会组委会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取消了长跑项目,也让大学生参与这种“大众化”比赛项目的机会减少,于是就更少有大学生热心高校校运会了。
大学生“淡看”校运会,并不是说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就比较好,不需要参加校运会不需要参加体育锻炼,而是情况恰恰相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目前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持续下降。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近视(检出率超过80%,重度近视占70%以上)和肥胖仍是主要的健康问题。
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与大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有着很大的关系。78%的大学生没有日常锻炼的习惯,每周锻炼不足两次(以每次至少30分钟计)的大学生占64%,每天久坐不起4小时以上的大学生达35%。学生平时课余时间干得最多的事依次是上网、和男(女)朋友一起玩、睡觉、购物,然后才是运动。这其中67.5%的人认为没有运动的必要,73.4%的人认为偶尔打个球玩玩就行了,只有8.3%的人认为每周两三次的户外运动不可或缺。
一边是大学生“淡看”校运会,一边是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那么,“淡看”校运会的大学生该如何强身健体呢?
高校校运会不该褪色,它担负着引导大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重要责任。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体质,又不能只依靠校运会,而要在大学生体育评价、教学、日常生活等多方面发力。
要加强高样体育评价体系建设。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下,高校绝不能忽视体育工作。要通过引入测评、鼓励社团等形式,为高校体育教育注入活力。要建立高校体质健康管理与服务机构,加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合理规划,深化体育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高校体育课的改革应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高校要高效利用已有的体育锻炼资源,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内自由免费参加体育运动,比如开展课间操、球类等体育锻炼活动
要让大学生体育锻炼回归并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其日常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营造崇尚体育运动的氛围,创新体育运动方式,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当然,大学生强身健体,也应该从中小学时期抓起,同时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引导作用。
脚印一串串:
&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64|||||||||||||||||
&>>&&&&&正文
你体质达标了吗 总体水平增长大学生体质下滑持续
  《公报》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2014年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即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增长了0.7个百分点,并且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人群多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乡村人群和女性的增长尤为明显,反映了我国国民达到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口数增加;反映全人口体质各指标总体变化程度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总体水平也有所提高,增长了0.15,从三大分类指数来看,身体机能指数和身体素质指数均有所增长,其中身体机能指数增长1.13,增幅最大,身体素质指数增长0.01。
  根据《公报》,我国各人群体质总体水平增长,尤为可喜的是,幼儿、老年人和女性人群的体质总体水平呈现增长趋势,在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和体质综合指数两方面均有所增长,特别是3―6岁幼儿增长幅度比较明显。数据显示,2014年,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等身体形态指标平均数也比2010年有所增长,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略有增长。
  成年男性各项指标均有下降
  针对《公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良指出,虽然我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但男性成年人的状况却并不乐观。数据表明:在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和体质综合指数两方面,成年男性的数据均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59岁各年龄组人群握力、背力呈现下降趋势。张良说,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成年男性的这两项指标下降明显,结合2000年以来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成年人的力量呈持续下滑趋势。
  张良认为,还有一些数据也需要引起警惕。虽然自2000年以来,我国国民各年龄组人群的身高、体重、皮褶厚度等指标呈持续增长趋势,但体重、皮褶厚度等指标增长幅度大于身高。超重与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成年人、老年人人群体质的突出问题。好消息是,近4年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
  “越来越多的体育锻炼者知道,参加有氧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是通过监测我们发现很多人认为力量锻炼的作用不如有氧锻炼的作用大,这是一个误区。参加力量训练同样可以消耗卡路里,在人的体质健康方面,一定程度上力量训练、身体柔韧训练比有氧训练还要重要。”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刘国永说,只有通过体质监测才能发现这些问题,进而不断调整政策,在下一个全民健身计划的安排上,更要加大科学健身指导的力度。
  大学生体质下滑仍然持续
  11月25日公布的《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改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多数组别的学生的速度、柔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有所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19―22岁年龄组的男生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均有下降。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组长邢文华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大学体育教育存在不足,过分强调兴趣,而忽视了基本的身体素质培养。有的学校只在运动会、体育节等特殊时期对体育给予重视,对校园体育的认识较为单一,只注重发展自身优势项目,并未建立合理的长效机制,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大学生体育的科学发展。大学生因为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对体育锻炼的意识甚至远远不如中小学生。在校大学生刘阳坦言:“虽然学校里帮助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分项目上体育课,但同学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并不高。放眼望去校园里操场上的老人比学生多。”
  其实,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2011年共同发布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就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多年的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体质下滑仍然持续。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制约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瓶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学生们每天应累计达到60分钟及以上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同时每周至少应进行3次大强度身体活动,培养终身积极身体活动习惯。大学生们时间多,真的应该动起来。”邢文华说。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每5年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可以科学引导更多人拥抱体育,热爱锻炼。将体育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健的不止身体,当健身扩大到精神层次,影响的不止国民体质,随之提升的还有内在的国民气质,伴随形成的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社会风气更是一种推动文明向上的力量。(记者 史晓韵 马剑)
责任编辑:hn_新闻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如何增强学生体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也成为教育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校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因此,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体育人才的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业务素质。 二、加强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朋友”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体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理解老师,信任老师,真心佩服老师,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友谊,才能有共同的语言,才能达到师生关系和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尊重与信任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所以既要做学生的老师,又要当他们的亲人,朋友。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压制学生,要尊重信任学生,尤其是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更要倾心 、诚心和耐心。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严格要求,还应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明辨是非,懂得该做什么等等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和改正错误缺点。如果相反,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时刻感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较好地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1、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语言沟通比较困难,再加上气候因素,这都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如果课堂上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就会出现“两头翘”的现象,即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甚至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上产生心理障碍和负担,这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中就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运用竞争激励式教学法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体育课上可以根据青少年具有“好胜心强”、“好表现”、“不服输”,勇于进取等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营造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短跑教学中,采用男女让距离追逐跑练习,强烈的表现欲增强了学生的跑意识,学生由变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变厌学为乐学,从而提高了练习的密度和强度。使学生的跑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竞赛法在教学中有他积极的作用,但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表现为: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作风教育。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④有利于强化身体练习。消极作用表现为:①调控不当容易扰乱正常的教学节奏。②分组不当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③频繁运用容易激化学生之间的矛盾。所以运用竞赛法时应体现鼓励进步,团结互助的原则,把竞争变成激励学生进取的手段,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以增强竞争信心,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四、激励行为。 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把良好的情绪直接传递给学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着积极的作用。譬如当教师见到学生遵守纪律认真练习,相互帮助等良好表现时,向学生微笑点头,以示赞同;当学生学习成绩有提高,技术有进步,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时,教师竖起大拇指或带头鼓掌,以示表扬等。
将此页面分享给朋友:
文章标签:[小学,教育,如何增强学生体质]
下一篇:上一篇:
『发表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后提交: &&&&&&
『评论列表』
暂无任何评论
瑞文软件工作室 版权所有 [冀ICP备号]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文章版权归原版权人所有,如您的文章不想在本站出现,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文章
当前页面执行的时间:46.875毫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