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相见欢赏析李煜上阕的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相见欢》原文译文阅读题及答案_智康1对1
《相见欢》原文译文阅读题及答案
10:41:50  来源:智康1对1
&&&&&&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新增加了9篇古诗文,智康中考语文频道针对这九篇古诗文篇目都做了一些阅读题的整理,大家可以点击相应的文章名称去阅读相关的文章:《》、《》、《》、《》、《》、《》、《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天接云涛连晓雾)、《》(何处望神州)。按照往年的经验,新增的字词或者古诗词都是重点考察的内容,这9篇文章中有一篇是一定会考到的。以下是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新增篇目李煜的《相见欢》的原文、《相见欢》的译文、《相见欢》的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对备战2015年中考的同学有帮助。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李煜《相见欢》简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一、李煜《相见欢》阅读题及答案一
  (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赏析下列两句词句。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答]&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答]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月如钩,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
  [答]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某些事物难以解决。
  (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何理解其中的&滋味&?
  [答]&滋味&是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真实感受,实是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二、李煜《相见欢》阅读题及答案二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答案:
  (1)孤独寂寞
  (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3分,其中(1)题1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李煜《相见欢》阅读题及答案三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2分)
  答案:
  1.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2.比喻和情景交融。
  3.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4.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答: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5.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请写出词中所体现的两种愁。(2分)
  6.你是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话的?(2分)
  参考答案:
  5.亡国之愁、妻离子散之愁等(2分)
  6.此句写景喻人,寂寞的不是梧桐而是人,被锁的不是清秋也是人,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独凄凉。(2分)
  7.&锁&在记号中的意思是指(C)(2分)
  A.锁头B.金锁C.锁住D.开锁
  8.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为亡国之君,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更多关于2015北京中考语文的文章:
初中课程导航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您希望孩子在哪个学科提升:
孩子在学习中主要的问题表现:
已为10万余名学员提供解决方案
2017春季冲刺课
智学思教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点击预约 免费测评
申请免费测评
智康1对1海量资料免费领李煜《相见欢》阅读训练附答案_微文学
李煜《相见欢》阅读训练附答案
作者:匿名
李煜《相见欢》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阅读训练】 一、 (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 (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 (3)李煜…
主持人、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晚上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概念,“和谐社会”迅速成为全国流行语。但数千年的历史又告诉我们,“和谐社会”并非唾手可得。真正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够实现祖辈们孜孜以求的“和谐”?我…
其次,在企业工作满12个月的员工都有权利享受年假的福利。 第三,年假天数的计算以工作年限为准,工作满1年以上,不足10年的,可休5天年假;工作10年,不足20年的,可休10天年假;20年以上的可休15天。 注意,这里的工作年限不是为目前企业工作的年…
李煜《相见欢》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阅读训练】 一、 (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 (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 (3)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 (4)赏析下列两句词句。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 (6)“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 (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何理解其中的“滋味”? 二、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2分) (5)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6)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7)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请写出词中所体现的两种愁。(2分) (8)你是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话的?(2分) (9)“锁“在记号中的意思是指()(2分)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10)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 ① “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4) ②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5)月如钩,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某些事物难以解决。
(7) “滋味”是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真实感受,实是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二、 (1)孤独寂寞 (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3分,其中(1)题1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3)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4)比喻和情景交融。 (5)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6)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7)亡国之愁、妻离子散之愁等(2分) (8)此句写景喻人,寂寞的不是梧桐而是人,被锁的不是清秋也是人,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独凄凉。(2分) (9) C (10) C (11)作为亡国之君,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李煜《相见欢》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阅读训练】 一、 (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 (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 (3)李煜…
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 时什么样的心境。答:“无言”二字写出了词人的愁苦神态,“月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诗歌讲究炼字,字字传神,句句精炼。请从诗歌中找出一例并加以赏析。(2分) (2)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此词为南唐破国后所作,词作者当时作为 违命侯 被囚于汴京。
14.词中的 锁 用得十分传神,请加以品味。(3分) 15.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7.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 无言 者,…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见欢 李煜朗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