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下雨天做什么放风筝做什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为自己设计动漫形象20088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6年级
为自己设计动漫形象20088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3:46:2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为自己设计动漫形象20088
官方公共微信想要别人支持你?让他为你做件事
我的图书馆
想要别人支持你?让他为你做件事
关键词关系,我在何帆老师的专栏里面看到一个小故事,说富兰克林有一个竞争对手经常说他的坏话,那富兰克林是怎么处理的呢?哎,他给这人写了一封信,说听说你家里有本很罕见的书啊,借我看看呗,而对方马上就接了,两个人从此尽释前嫌。这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法则,让别人支持你,不是要为他做一件事儿,而是要让他为你做一件事。那这个效应背后的机理是啥?你看一个和你敌对的人,其实他搞不清楚你是怎么想的,所以就会不断升级敌对行动,做自我防范。而当你向对方提出一个请求对方马上领会到你对她的第一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大呀,最很容易就破下驴。所以你看敌对关系从来不是什么客观存在的,东西信息隔绝就增加,勇于沟通就减少。
今天您往下拖,给你看何帆老师的这篇文章。关系。&&&
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换什么工作、买哪里的房、选哪个城市安家立业……从房价到投资,从小动因到大趋势,我们都要心明眼亮。
何帆,得到专栏《何帆大局观》的作者。他凭借自己20多年的功力,把你关切的问题放到时代大局中,以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拆解、辨析,帮你探寻解决方案。
1处理敌意的富兰克林法则
如何处理和那些对你有敌意、藐视你的人的关系?“不要为他做一件事,而是让他为你做一件事。”这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法则”。
曾经,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一个政治上的竞争对手,经常说他的坏话。
富兰克林没有气到跳脚,而是给这位绅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听说您的私人图书馆里有一本很罕见的书,请求借阅。对方收到信,马上借给富兰克林所要的书,两个人从此尽释前嫌。
2人的一生到底能做多少事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开国之父之一。他参与了《独立宣言》的起草,也出席过1787年修改美国宪法的会议。
独立战争期间,富兰克林被派往法国,他在法国受到上至贵族王公、下至街头百姓的欢迎,并说服了法国出兵英国。
你们以为真的是华盛顿的大陆军打败了英国军队?
如果没有法国的军舰赶走前来救援的英国舰队,切断了英军的海上补给线和退路,英国人是不会走投无路、不得不向美国人投降的。在接受英军司令康华利的投降仪式上,前来看热闹的法国士兵比美军士兵还多。这很像离开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金日成根本打不赢朝鲜战争。
富兰克林还是一位科学家、发明家、作家、企业家和音乐家。
大家可能听说过富兰克林在下雨天放风筝的故事,那个故事是瞎扯的,但富兰克林确实发明了避雷针。
他创造出正电、负电的概念,后人根据他的思想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他最先绘制出暴风雨的运动轨迹,推进了天气预报。
他发现了墨西哥湾的海流。
他发明了颗粒肥料,设计了最早的游泳眼镜和蛙蹼。
他出版了美国第一部医学著作和第一部小说。他写的《穷理查年鉴 》和《富兰克林自传》流传至今。
他最早组织了消防厅,创立了近代的邮政制度。
他是美国废奴运动的先驱。
他发明了一种乐器:玻璃琴。
他懂好几门外语,包括: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等。
但是,富兰克林终其一生只在学校里学习过两年。由于家境清寒,他十岁就辍学回家,帮助父亲做蜡烛。他的成就,都是靠自学获得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这是对富兰克林的最好的刻画。
3成为一个“自我造就者”
像富兰克林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自我造就者”。他具有极其强大的自学能力,不仅从书本中学习,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但首先,你必须付出十倍的艰辛。
富兰克林在学校的教育还不足以让他写出完整的句子,但他通过刻苦练习,成了一名出色的作家。
他在16岁的时候。通过模仿英国期刊《旁观者》上的文章练习写作。
他先是把文章的大意记下来,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再把自己写的和原文对比,找出差距;他把杂志上的散文改写成诗歌,再把诗歌改写成散文,以此提高自己的词汇量,锤炼遣词造句的能力;他还会把原文打乱,尝试重新组织文章的结构,然后再和原文对比,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足够清晰。
仅举这一个例子,你就能看出,富兰克林付出了多少努力。
你们有没有产生过想抄近路、走捷径的心理?是否以为只要每天花很少的时间,听听专栏文章,就能代替自己去读书、思考和写作这些更为艰辛的事情?
很遗憾,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捷径的。你们要走窄门,不要走宽门。因为“引到死亡 ,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我时常听到有些读者说,在订阅得到专栏之后开始买书、读书,或是开始尝试写作,这才是值得鼓励的进步。
其次,你必须有不可餍足的好奇心。
在学校里照本宣科学习的人,可能会更容易地学到系统的知识,但他们不一定会热爱学习,也不会有足够多的好奇心。富兰克林似乎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他尤其对事物运行背后的道理着迷。
假如你想成为一个自我造就的人,就要有这种在荒野里探险的兴趣。在学校里的学习看似有系统、有教学大纲、有教学单元、有中心思想、有预习复习,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但这不是探求真理的正确路径。真理是不会像摆在货架上的商品一样明明白白地展示给你的。
为了亲近真理,你要学会怀疑、见识错误、亲自追随大师、习惯不断地背叛过去的自己、忘记曾经相信过的道理,你要做好四渡赤水、六出祁山的准备。在你出发之前,是不会有地图、也不可能知道目的地、沿路也不会有路标的。真正的学习,在路途中,不在终点站。
最后,你得有很高的情商。
因为别人走的路跟你不一样,你可能会感到很孤独。这时候,你需要的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者,而不是四面树敌。
我推荐过《硬球》一书。这本书中提到,要是让别人支持你,就不要给人恩惠,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你可以帮忙把一个选民的女儿送进名牌大学,但他很快就会把这件事忘记。他只记得自己还有一个女儿,你没有帮忙。但是,如果这个选民花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支持你竞选,他就会支持你到底,因为他在你身上投入了那么多。
就像马基雅维利所说的,伟大的事业就像伟大的战争,只要作出了牺牲,就需要进一步作出牺牲。
本文版权归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得到App所有
馆藏&3331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老高语录~
上了高二成为3班的一员,高老师的老班,这个好玩的语录就随时出现了....以下是最新的,以后会更加完善~1.(上课大家说闲话~)来,咱们说物理啊,必须说物理,不说物理我就没事可做(zhuo)了...2.不是说换座位不可以,而是不能换!3.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你们换座位,再让我看到就是第二次!4.这个符号问题一直是一个问题~5.你要知道,9天的假期是一个很长的假期...6.你到外面走一遭,回来得了甲型流感,对自己是没什么,但对别人有什么...7.无限远有多远?其实也不远。8.所以你不要给我找麻烦,给我找麻烦是很麻烦的。9.学校要是处罚我,我就处罚你!10.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能得这个病,绝对不能!(有点革命的感觉...)11.你要知道量体温已经不是你的个人问题了,它已经上升到一个政治问题!12.甲型流感并不可怕,但它还是很讨厌的!13.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要检查你们的作业,但是今天没有机会~14.高老师说了一个&空载&,大家一头雾水,他就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大家还是不明白。刘强问:&啥意思了?&高老师指了指这两个字,淡定的说:&就是这个意思。&15.(题目让选不正确的选项)A选项是个正确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全班安静,思考中,然后一片恍然大悟...)16.不是你听不明白,而是这个问题它很难听明白。17.(一道题讲了半天没给大家讲明白)通过这个问题,我们知道(我们还以为他要说和这道题有关的话...)&&物理还是很难学的~18.这个题期中考试肯定要考,应为它经常考,去年考过,明年也考过...19.如果你突然生病了,你必须要提前跟我打招呼~20.这道题啊,他就是个问题,那既然是个问题,又怎么会有答案呢?21.四人小组的分配,本着一个原则&&四个人一组(这不是废话么)22.作题的一种好方法&&读题(有种的别读试试,又废话)23.黑板反光,你用心看么,用心看就看见了(传说中的心灵感应?!)24动个手比动脑子容易吧?(我就寻思不动脑子手他自己会动么?)25.天冷了,大家多穿些衣服,但是不要迟到(众人笑)&&你可以穿衣服么(众人笑翻)26.亚里士多德的话,我们至今没有找到一句对的&&但这是个绵延两千年的伟大的错误。(这就是老高哲学啊!佩服)27.你的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的,其实连电话也不用打,接个电话就行...(接电话不也是打电话么...)28.高:&你怎么不交卷子?&
(一般老师接下来都会说怎么丢了之类的话,然而老高...)
&找回来!&29.电解槽&&电解的那个槽~30.(同学上课睡觉)这也能睡着?喝点水~31.大家翻到46页...看47页的内容~32. 高老师,表头的电阻是不是可大了?答:&不小~&33.这个内容不简单,那我们就挑些简单的来学习34.同学讲了富兰克林下雨天放风筝的故事之后,老高得出:富兰克林一到下雨天就去放风筝...35.我们只能学200多年前的物理,近代物理我们还学不了,所以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还很不行!36. 18.19世纪的很多科学家都是老师,只有有文化的人才能当老师~(一边还有偷笑)37.郑和的一生都献给了下西洋这个事情38.物理书上说英国的一个商人发现了磁,老高得出:这个商人还是很有文化的~39.这个人多才多艺...这个人有文化~40.无限远在哪?对了,就在无限远。41.这个打疫苗是什么啊,你要知道它打进去就出不来了~42.你们晚自习玩了几次扑克?两三次还是三四次?43.你给我找麻烦,我给你家长找麻烦。44.每个物理学家,长的都不像中国人~(废话么,他们就不是中国人!)45.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呢?对了,就是忽略~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困困惹人爱。?
花儿和少年
你爱的样子我都有
这是一个有味道的直播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传统玩具风筝起源和沿革 -- 中国网
字号:  
传统玩具风筝起源和沿革
中国网 .cn  时间:
风筝是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的一项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我国是风筝历史最为古老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延绵几千年的历史中,象春秋时期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或者汉高祖时韩信作纸鸢以测量未央宫的远近,还有梁武帝被叛军围困,其子放纸鸢求援等那样的史实是很多的。这些典故说明纸鸢或后来发展起来的风筝在我国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难怪它曾是历代文人诗家的写作题材。
风筝的英语kite这个词,在古英语中是cyta,它来源于古日耳曼语的kuze(猫头鹰)和古北欧语kyta(菱形物)。法语则称风筝为cerf-voldnt,意为“飞翔的鹿”。它们与我国纸鸢一词两样,都是形容其形象的。许多国家也有本民族与风筝有关的习俗和民间传说的。18世纪的美国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在下雨天放风筝来证实大气中含电,并在后来发明了避雷针,这则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
放风筝是老幼皆宜、健康身心的娱乐性体育活动。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由于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
风筝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十二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从此,这项古老的活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形成各有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特色。可以想象,人类在开始发明风筝的时候,一定是在追求一种神奇。一种能由人类自已驾驭的飞起物,足以让人高兴至极。因为那时毕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风筝开始寻找运用之路,具有传统历史的中国文化开始向风筝这一工艺中融入,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土地上,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越是历史久远的东西,留给后人的悬念越多。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很多追宝寻艺的故事,也只是小说中的内容,很难考究其历史的真伪。风筝,在中国的历史上,在过去的历史上,一直被视为是一种“雕虫小技”。有历史记载的文史资料中,有关风筝的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始源头。
风筝的起源
说起风筝的起源,那是古远的年代以前的事情。由于受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能流传到现在的历史痕迹并不多见。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此据有《韩非子 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另据为《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因墨子与鲁班同是鲁国人,据此说推断风筝鼻祖“木鸢”发源于齐鲁一带。近代持此说的还有曹雪琴,在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这样写道:观夫史籍所载,风鸢之由来久矣,可征者实寡,非所详也;惟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之说,或无疑焉。盖将用之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所以辅舆马之不能,补舟楫之不逮者也。揆其初衷,殆欲利人,非以助暴;夫子非攻,故其法卒无所传。
第二种说法是,韩信是风筝的发明者。依据是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 卷八纸鸢》中说: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筝的发明年代在南北朝时期,即羊车儿之说。支持此说的文章引用的不少,在《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的:高州剌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台城与援军信命已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第四种说法是: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的。所见文著有明代陈沂在《询刍录 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第五种说法是由柴茂智先生和刘忠先生在其合著的《风筝的制作与和放飞》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见解。他们认为,风筝的直系祖先不是木鸢,而是测风的鸢旗。鸢旗缘于以鸟羽测风。
风筝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使得风筝的作用也随着发生的变化。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经有过多次的转换,其最初的功能据说是用于军事,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曾提到:汉将韩信曾将风筝放飞到空中,根据风筝的放飞线长度来计算到未央宫的距离之事。在史书中曾经记载过,公元559年,齐文宣帝下令让囚犯乘坐风筝,从八丈(大约26米高,今残台高12米)高的金风台上向下飞行,能够飞出城的便可赦其死罪。被囚禁者急欲求生,“各乘纸鸱以飞”。结果,中有一个叫黄头的死囚乘风筝滑翔成功,安然飘到城外一个叫紫陌的地方,但后来又被捕,饿死在狱中(见《北史 卷十九 献文六王传》)。
据此传说可以推测,唐代前的风筝可能多为尺寸比较大的风筝,可以进行载人飞行,成功与否另当别论,只能推测放飞的技术已经成熟。 《新唐书 田悦传》又记,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将张丕被叛军田悦的军队困在临名,情况危急,张丕“急以纸为风鸢”,其上书有“三日不解,临名士且为悦食”之言,风鸢升空后“高百丈,过悦营上”,田悦命善射者射之,竟不能及,求救书终于由风筝送达援军,因而解围。到了唐代中期,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能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使得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开始使用纸张。风筝走向民间,风筝的类型也多了起来。中唐诗人元稹(公元779-831年在他的咏物诗《有鸟二十章 纸鸢》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其他一些诗人也在唐诗中多次写有咏风筝诗词。通过这些文献记载,可以看出盛唐时期的风筝活动情况。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宋徽宗便是一位风筝的热心倡导者。他除了自已在宫中放飞风筝外,据说还曾主持编撰了一本,《宣和风筝谱》。因有文人的参加,象形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当时,风筝已成为儿童们的普通玩具。小儿竞放风筝已成为春天郊外的一景。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使制作风筝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另外还出现了一种专门放风筝的职业人”赶趁人”。在当时,许多画家也乐意取放风筝的题材入画。宋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郭忠恕的画很受人们的欢迎。
宋代风筝已成了玩具
而到了明清时期,风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由于年代距今不是太远,有不少的文献资料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明清时期的风筝无论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放飞技艺上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明清风筝的装饰手法上也较过去丰富。风筝和各种民间工艺开始有机地结合起来。当时的年画作坊还用木版年画来印刷风筝纸,民用纸扎艺人所用的装饰手法和材料也多样化起来:有贴纸、纸塑浮雕、剪纸、描金银、加纸花等。在音响装置上也有发展,除过去的响弓外,“又以竹芦贴簧,缚鹞子之背,因风气播响,曰‘鹞鞭’”,在沿海一带,还有用葫芦、白果壳做成哨子,个数、大小不一地装在风筝 上,发音雄浑,周围几里均能听到。明清时代,许多文学家、画家还以风筝为题材,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佳作。明代画家徐渭(公元年)晚年时画了许多风筝画,并题了许多风筝画诗,据后人统计有30多首。在杨家埠和杨柳青年画中也有以放风筝为题材的。当时,许多文人也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朋友,并认为这是件极风雅的一事。这其中以文学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琴最具代表。他在其作品《南鹞北鸢考工志》对风筝进行了极为详尽的介绍,据传在这部书中介绍了43种风筝的扎制技法。
近代,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风筝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开始普及,国内外的风筝比赛促进了风筝这项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入到这项活动家中来。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小咏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对外服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雨天做什么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