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卫斯理日记mobi有没有说他什么时候得救的

>> 约翰卫斯理日记英国约翰卫斯理著许碧瑞译宗教PTX¥55.59元_议价
约翰卫斯理日记英国约翰卫斯理著许碧瑞译宗教PTX¥55.59元
类型:零售(议价)
编号:se120919
品种:其他文字类旧书-其他文字类旧书
属性:哲学/心理学书籍,,年,,,,32开,200-299面,,汉字,,
简介:钦定协纪辨方书上下PTX¥71.09元;麦玲玲乐居旺运风水全书麦玲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PTX¥36.09元;麦玲玲置业旺运天书置业前不可不读的风水宝典PTX¥28.09元;麦玲玲家居旺运天书安居乐业改运妙法PTX¥28.09元;
备注:基本信息书名:约翰卫斯理日记原价:70.00元作者:〔英〕约翰卫斯理 著,许碧瑞 译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8字数:459000页码:426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16开编辑推荐内容提要  《约翰卫斯理日记》是经过作者本人就原有材料修改整理后发表的,记录了作者55年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全书内容共分:\n  日记十六章\n  短论五篇:\n  一个循道派信徒的品格\n  大公的精神\n  对真基督教的一个简单说明\n  几句诚恳的话\n  圣经所示的拯救方法\n目录编译基督教历代名著序言\n中译本序言\n约翰卫斯理传略\n1743年版日记封面\n作者致摩尔根先生信\n日记十六章 (1735年至1790年)\n 第一章 1735年10月至1738年2月\n 第二章 1738年2月至8月\n 第三章 1738年9月至1739年11月\n 第四章 1739年11月至1741年9月\n 第五章 1741年10月至1743年10月\n 第六章 1743年10月至1746年11月\n 第七章 1746年11月至1749年7月\n 第八章 1749年7月至1754年10月\n 第九章 1755年2月至1760年5月\n 第十章 1760年5月至1765年5月\n 第十一章 1765年5月至1768年5月\n 第十二章 1768年5月至1770年9月\n 第十三章 1770年9月至1776年1月\n 第十四章 1776年1月至1779年8月\n 第十五章 1779年8月至1782年9月\n 第十六章 1782年9月至1790年10月\n短论五篇\n 一个循道派信徒的品格\n 大公的精神\n 对真基督教的一个简单说明\n 几句诚恳的话\n 圣经所示的拯救方法\n 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书目\n作者介绍文摘序言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店主询问!
店主 || 还未回复
商店【福如东海书店】“其他文字类旧书”目录下其他商品: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其他文字类旧书 >> 约翰卫斯理日记英国约翰卫斯理著许碧瑞译宗教PTX¥55.59元_议价
Copyright &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最好为,IE5.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中国收藏热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客服电话:8, (白天接听:9:00--17:00)&&&约翰·卫斯理日记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331字 数:400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2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摘自《迥别的祝福》法国历史学家哈理威(Elie Halevy,)曾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英国历史,他著名的“哈理威命题”是:“为何在欧洲各国中,英国是唯一没有发生革命、没有严重危机,却全然改观的国家?”他认为答案不在于英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而在于英国福音运动及其领导人——约翰·卫斯理。他说:“约翰·卫斯理和他领导的循理会运动,乃是革命运动的解毒剂。”他的论点,迄今仍是有关18~19世纪英国历史最广被接受的学说。因此,有人称卫斯理为“只手撑天的巨人”。革命的世代16世纪之后的西方世界,正经历接连不断的革命浪潮,此起彼落、前仆后继,使得欧洲社会变得波涛汹涌。所以,这些年可以称之为“革命的世代”。首先,16世纪初开始的“宗教改革”,不仅使西方基督教国家分裂为两大阵营,也使欧洲各国诸侯纷纷揭竿而起,脱离梵蒂冈教廷的辖制,民族主义开始抬头。更重要的是,这也带来了思想解放的运动。由于基督新教鼓励翻译《圣经》,因此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加尔文的法文《圣经》,以及英国詹姆士的钦定本《圣经》,都成为各民族文学的经典巨著,也成为民族文学的典范与摇篮。在思想上,宗教改革好像打开了希腊神话之“潘多拉的盒子”,所带出来下一波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是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 Movement)。启蒙运动所高举的“理性主义”,主宰了整个世界思想界达两百年之久,这也就是所谓“现代化社会”(Modern Society)的开始。理性主义的思想,在欧美的基督教国家就产生了“自然神学”(Deism)。这种自然神学因为高举理性的权威,就否定了《圣经》本身的权威性。连带的,便使西方国家原来在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伦理观,也被否定了。但是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是理性主义思想的革命,还引发了法国大革命这样的政治革命。法国大革命虽然是基于民主政治理想主义所引发的一场革命,但是与同时代的美国独立战争相比,却是一个失败的样板,因为至终,法国又回到拿破仑的专制封建王朝里去了。即便如此,法国大革命还是带来欧洲各封建国家的震动,流血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不但政治版图重新洗牌,也使得欧洲各国都在风雨飘摇中动荡不安。另一方面,18世纪以英国为始的“工业革命”,不仅带来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的革命,更是经济与社会制度的革命。因为当机械取代了人力时,就使得农村人口大量外移,涌向都市的工厂,形成工人社区的兴起。据统计,英国自1696年到1801年的一百年间,农村人口比重,由75%下降到35%。因此,都市化的污染问题、贫富悬殊问题、大量失业问题、弱势劳工问题、奴隶制度问题等等,都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后遗症。当时都市工人工时长、待遇低、工作及居住环境恶劣,工人儿女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多半成为童工。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著《雾都孤儿》,就是描绘当时的惨况。由于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劳工平均寿命不到17岁,儿童死亡率也很高。在伦敦,年间,3/4的儿童活不过5岁。但是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又垄断了立法权和行政权,平民百姓都在压迫下苟延残喘。此外,海外殖民地(特别是加勒比海和北美)需要大量廉价劳力,由非洲绑架、贩卖、运输黑奴,成为国家认可的重要经济活动。1720年,一家南海公司滥发股票,造成股票市场崩溃,这是“泡沫经济”一词首次出现在世界金融史上。当时官场的贪污腐败极为盛行。一个年薪仅10英镑的下议院书记官,一年受贿收入竟高达5000英镑!为了麻痹苦闷的精神,廉价而高浓度的杜松子酒,成了民众的麻醉剂。其销量由1720年的50万加仑,急速上升至1740年的700万加仑!酗酒造成的死亡率和犯罪率,也直线上升。在17世纪初曾带来灵性复苏的英国清教徒运动,在无情的打压之下,超过1/5的清教徒背景的神职人员被逐出教会。英国国家教会灵性低落,教牧人员良莠不齐。高层宗教人士只图享乐、争权和营私,不再发出良心的呼声,反而与贵族们同流合污。因此有人在1730年访问英国时,沉痛地说:“英国已经没有宗教信仰了!”因此,18世纪的英国,正走在十字路口上。一方面工业革命和殖民地的开拓,使英国经济实力大增。但是同时,社会上又百病丛生、动荡不安。这些问题所造成的社会不安气氛,也成为后续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之温床。英国将何去何从?好像有最坏的和最好的两副图画,交织在一起。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的开场白,或许是最好的一个写照:那是一个形势大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形势大坏的时代;那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昧的时代;那是一个信心的时代,也是一个怀疑的时代;那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冬天;在我们面前似乎万事俱备,却又似乎一无所有;我们好像一起迈向天堂,但又似乎都朝反方向直奔而下!然而历史发展的最后结果,当18世纪末,欧洲大陆整个陷入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战火时,英国却是唯一能在和平中崛起的国家。为何会如此?很多历史学家公认,约翰·卫斯理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出现的一位力挽狂澜的人物。乱世忠仆约翰·卫斯理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中,父亲撒母耳是一位刻苦、刚直而敬虔的牧师。母亲苏珊娜辛苦地抚养19位儿女,她对卫斯理兄弟的品格与信仰,有直接的影响。1720年约翰·卫斯理就读牛津大学,1727年获得硕士学位,也成为林肯学院的院士。也是在这一年,牛津大学成立了一个基督徒团契,被谑称为“圣洁社”(The Holy Club),其成员包括约翰及弟弟查理、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等人,而约翰·卫斯理自然地成为他们当中的老大哥和领袖。当时牛津大学的学风败坏,喝酒闹事等丑事层出不穷,而圣洁社成员在校园中却循规蹈矩、洁身自爱,因此他们又被讥称为“循道者”(Methodists)。但反讽的是,这个绰号却是他们所引以为自豪的,也是日后约翰·卫斯理的跟随者所创立的教派之名称。1738年是约翰·卫斯理的人生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曾与兄弟查理二人前往北美洲宣教三年。但是因为宣教工作遭到极大阻力,所爱的女人又嫁给他人,在心灰意冷之下,乃回到伦敦。1738年5月24日晚上,约翰在独行街头时,听到有人在家中唱诗的歌声。他就走进这个莫拉维亚人(捷克少数民族)的家庭教会中,独自坐在后边。当时的讲员是一位刚从美洲回来的莫拉维亚宣教士,他在朗读两百多年前,由德国马丁·路德所写的《罗马书注释》序言。当他听到书中马丁·路德清楚地陈述“因信称义”的基督教要义后,他在日记上自述:当他描述着神通过对基督的信仰,在人心中造成的变化时,我的心异乎寻常地温暖起来。我感到我确实信靠基督——他是唯一的救主,我深信他已赦免了我的罪,救我脱离那罪和死亡的律法了!他终于明白:自己不能凭着过圣洁生活或遵行律法规条而得救。他如释重负,也从自责、自卑的心境中走出来。那一天,就是约翰·卫斯理灵性复兴的日子。而这把复兴的火焰,一直在他生命中燃烧了五十多年之久。从此之后,约翰·卫斯理开始与德国敬虔派的莫拉维亚弟兄会来往,并以新的热诚到处讲道,而且主题都是有关过圣洁生活的信息。但是他被视为过于“激进”的信息与布道方式,也逐渐造成英国国教领导阶级的猜疑与不安。由于他是牛津大学的院士,他有义务和资格,每三年一次在牛津大学教堂讲道。1744年他最后一次在牛津大学教堂讲道。在结束时,他质疑在牛津大学是否还能找到真正的基督徒?这激怒了学校当局,最终也导致英国国教不欢迎约翰·卫斯理在任何英国国教教区的教堂里讲道。虽然约翰·卫斯理是英国国教正式封立的牧师,却没有被派任为任何教区的传道者。当卫斯理正有点彷徨时,他当年在牛津大学“圣洁社”的铁杆兄弟——怀特菲尔德给他出了个主意。怀特菲尔德也非常热心传教,经常以他独创的“帐棚布道”的方式,走遍英国的每个角落。因此,怀特菲尔德建议卫斯理以他的方式,到各处巡回讲道。卫斯理是学者出身的知识分子,在犹豫了一阵子之后终于同意了。因此,从1739年开始,卫斯理兄弟和怀特菲尔德合力在英国各地——包括农村、渔村、矿场和工厂——布道。虽然英国国教全面联合抵制约翰·卫斯理,但是卫斯理始终不肯脱离英国国教而自立门户。他认为自己是英国国教内部的改革者,而非造反派或叛徒。然而情势的变化往往不是当事人所可以掌控的。首先,当信徒人数急速增加时,为了牧养的需要,卫斯理不得不按立数以百计的巡回传道者(Preachers)。虽然他从未正式在英国按立过牧师,但是容许未经英国国教认可的人讲道,当然引起了英国国教的反对。其次,在美国独立之后,英国国教退出美国领土。卫斯理乃按立了两位主教,来负责美国的教会事工。这又引起极大的争议。所以在约翰·卫斯理过世之后五年,他的跟随者终于成立了新的宗派——循理会(Methodist Church)。约翰·卫斯理工作极为勤奋,据称他在50多年内,曾骑马或坐马车巡回讲道超过25万英里,还去过德国及荷兰等地。他曾讲道4万次以上,平均每周讲道15~20次之多。他还写了300余本著作、50卷讲道集,除此之外还著有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文法书,其中大部分还是在马背上完成的!我们可以从他下列的一些名言之中,约略了解他的思想:* 基督的福音不知道宗教,只知道社会;不关注宗教的圣洁,只关注社会的圣洁。* 富人或显贵蒙召是很好的事,希望神加增他们的人数。但若是合乎神的旨意,如果我可以选择的话,我情愿继续传福音给贫穷人。* 论到对财富的态度,我的看法是:我们是神的管家,所以,赚越多越好!存越多越好!然后,捐越多越好!* 我的生命,宁可被磨损了,也不愿意锈坏了!在18世纪40~50年代,约翰·卫斯理和他的信徒曾遭受许多的迫害,虽然在1791年去世前,英国只有8万多循道会信徒,但是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之深、之远、之广,是令人难以忽视的。晚年,他成为全英国最受尊敬和爱戴的人物,连抵制他和他的布道40多年的英国国教,也再度邀请他到各教堂去讲道。而他所领导的历史上有名的“英美福音复兴运动”,对于19世纪英国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影响。
昵称:验证码:评论:
周一至周五 :9:00-18:00刘姊妹: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约翰.卫斯理.查塔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