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有没有成功治好焦虑症案例惩的案例分享?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治疗焦虑抑郁症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来源:凤凰中医
栏目关注:
焦虑抑郁症是一种不论对患者本身还是家属的正常生活都有严重的危害的疾病。焦虑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是很多。但是很少有很快治愈的例子。究其原因是因为引发焦虑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没有对症下药造成的。那么,治疗焦虑抑郁症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呢?
(责任编辑:jbwq)
抑郁症疾病
抑郁症属功能性疾病,通常实验室检查可有尿(五羟色胺)派出减少及脑脊液五羟色胺含量减低,但临床上需排除因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病,帕金森病所伴发的抑郁情绪;同时需排除躯体疾病所伴发的抑郁情绪,如甲状腺功能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详情
[功能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详情
[功能主治]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详情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南门仓5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最活跃咨询师
推荐优秀咨询师
精彩案例:女性焦虑症疏导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例女性焦虑症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心理疏导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了心理疏导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心理疏导疗法的应用体会。
  郭女士,31岁,大学本科,离异,未生育,北京某外贸公司的行政主管。郭女士出生在北京,1岁时,因父母工作忙无法照看而将其送到北京郊区外祖母处抚养,3岁时弟弟出生,7岁上小学时回到父母身边,感到与父母亲热不起来,父母总是偏向弟弟,无论自己怎样表现都不行。在中学时期聪颖好学,成绩优异。十九岁上大二时,她曾因人际关系的困扰感到焦虑、抑郁休学一年。大学毕业分到条件很好的外贸公司工作,24岁结婚,2年后离异。
  郭女士聪颖好学,业务纯熟,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能吃苦;同时要求他人也很严格。总想把事情办得更好,把人际关系处理好,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可是事以愿违,总得不到满意的回报,似乎整个世界都对自己不公平。特别是离异之后,有一次对下属提出了批评,听到了这样的背后议论:连自己的老公都处不好,这样的变态女人谁受得了呀。为此她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从内心里感到不愿意见到任何人,不愿意做任何事,经常埋怨自己这样无能,。不知为什么,一遇到开会汇报情况、接待来客,指导、批评下属时就紧张、焦虑,还会出现憋不住小便马上往厕所跑的毛病。
我为郭女士进行过6次个别咨询和2次团体咨询。
  郭女士到咨询中心来的主要原因是:她时常为自己同他人的关系处不好,对完成工作任务缺乏自信心而感到焦虑、沮丧。她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她担心咨询师会像她的同事、朋友一样认为她心理变态;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解决她的困难,从困境中把她拖出来,但是又怀疑咨询师能否将困扰她近20年的问题解决。经过二次咨询,建立了咨访关系。消除了她上面的顾虑后,郭女士列出她希望咨询能够达到的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因人际关系紧张给她带来的各种麻烦;
2、增强工作上的自信心、能顺利的完成她的工作任务;
3、减少因沮丧造成的自闭心理;
4、消除过低的自我评价;
5、改掉紧张就要上厕所的毛病。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三次会谈时我向她简单介绍了心理疏导疗法(TDP) 的基本理论以及心理疏导治疗模式:不知?D知?D认识?D实践?D效果?D再认识?D再实践?D效果巩固。
  从心理基础认知开始,解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的作用因素。产生心理问题一定有其主客观原因,人生在世不可能不受到外部客观世界的作用和刺激。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刺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临床心理学把这种自然和社会的作用和刺激称之为“心理--社会因素”。假如人们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以稳定的情绪和满意的心境保证心理活动的均衡和协调;在与人相处时对别人积极、肯定的态度多于消极、否定的态度,做到尽可能的宽容与忍让,对于其所属的集体有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求得一种相容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本身具有健全的意志,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身的冲动,并有对挫折和失意的耐受力和应变力;能够把握周围的环境,适应和对付变换多端的世界,保持主动积极的心理过程和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那基本上就不会发生心理疾病了。可惜人们很难做到上述的这一切,因此,自然和社会对人的种种作用和刺激就成为心理疾病的客观原因。
  心理疏导疗法重视对来访者积滞阻塞的负性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疏积通滞是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引导是疏通的目标,也是疏通的发展与继续。通过疏导,有序地将多年的心理症结、内心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帮助其分析整合,自我认知。使来访者在逐步认知的过程中提高自信、自我领悟、自我转变的能力。
二次摄入性谈话,对负性情绪的宣泄是必要的,同时完成了基本信息的收集。我把她表述出来的早年经历、社会交往情况、心理困惑感受、信念、对事物的态度、想法和行为进行了整理,让她带回去留作家庭作业,以期使她看出,她的信念与情绪及行为反应之间,在那些地方存在不合理的成分,尝试着从中找出相应的因果关系。
  我向郭女士解释,每次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自我感受与事件相符合,解除过度的心理反应。
  在咨询初期,将咨询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不同的问题上:对早年时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偏爱弟弟,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评价等产生的沮丧、对立、敌意等负性心理情绪进行分析认知;这种负性心理情绪在自己的家庭、婚姻、以及工作职场的人际关系表现有无关联与影响。从分析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讨论产生心理问题诸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制定咨询方案。
行为目标:
1、学会以更有效的方式与父母及其他交往关系人进行情感沟通,而不是以敌对的、挑衅的方式对待他们。
2、改变完美主义倾向及由完美主义而产生的对职业的过高要求。
3、纠正紧张尿频现象。
情绪目标:
1、降低在家庭、职业社会交往方面感到的沮丧和无助感。
2、降低由人们对自己所持偏见而产生的愤怒。
3、降低因工作中的困难而产生的焦虑。
认知目标:认识和分析原认知偏差,转向正确认知。
1、“我不应该总是面对这么多困难和责难,生活不应该如此不公平”。
2、“我很努力了,社会和家庭必须认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3、“因为我过去的生活一直不快活,未来肯定也是这样,我没有什么希望了。”
  把世上的不合意、不公平视为难以忍受(这导致了她的愤怒和挫折感)。或当自己的行为不能得到他人认可、接受时,她也认为那是难以忍受的(这导致了她的沮丧)。其实,这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难以忍受,与其忍受,不如去死。这也是其各种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之一。如何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四次咨询我们开始了这个具体疏导,以下是对话节选:
访(郭女士):我父母只是为了工作方便,把我扔在外祖母家,不关心我的情感需要。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就是很自私的。我那么小,他们真舍得扔下我。一想到这个情景,我就怨恨他们。
咨(咨询师):你很小的时候被送到外祖母家,不能在父母家庭中生活,你感到很不满,我是能理解的,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访:是的,还有我觉得非常沮丧的,是我回到父母身边之后,好像无论我做什么他们都不满意,我那时就感到他们根本就不喜欢我,他们真正上心的是宠爱我的弟弟,还要我让着他照顾他喜欢他!我干脆就不理他们,我已厌倦了总是那样毫无乐趣的生活。
咨:当父母要求你照顾弟弟,你在想什么?
访:我那时才7岁,自己都照顾不好,我哪能懂那么多,会那么完美地去照顾他?他们告诉我,让着他照顾他喜欢他,才是好姐姐。我努力去做了,可是从来没有得到他们的褒扬。相反,我做得越多受的批评越多,这不好了那不对了整天都是我的不是,有时无端受到责骂和惩罚。弟弟到了7岁,就是17岁,他们也没有要求他去做曾经要求我去做的事,他从来都不用做,可在他们眼里他从来都是乖乖宝。凭什么总来批评我?他们没有理由批评我。就是现在,当他们夸奖弟弟如何如何能干时,我还感到很不舒服。
咨:你是不是认为他们“没有理由批评你”的背后是“不应该批评你”?
访:他们就是不应该么!你是不是打算告诉我,他们批评我是对的,是件好事?
咨:这当然不是好事,对你来说这是很让你难以理解的感到痛苦的!我想你非常希望被家人接受,不希望和他们处得这么僵,是吗?
访:是的。可是很多事并不是因为我的错。由于父亲和母亲的性格不和原因,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遇见这种情况,我小的时候吓的直哭,躲在角落里发抖,尿过裤子。长大一点心里发紧却无可奈何,有时没有我的干系他们也要找我的碴儿说是我引起的而遭责骂。由于这个原因好像家里的气氛经常很紧张,在家里感觉很不开心。而且看到父母脸色和悦自己心里就放松一点,看到父母脸色不好,自己心里就很紧张,生怕哪一点没做好得到责骂。
咨:小时候的你,生长在一个争吵和粗暴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以及父母对你的教养方式问题,使年幼的你时时刻刻生活在紧张中,尤其是做错事和照顾不好弟弟时,父母的责骂和惩罚,会让你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但是那个时候小,没有办法和父母抗衡,为了保护自己,采取的行为方式就是,尽量少犯错误、尽可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不让干什么就不去干什么,用这种方法尽量去取悦父母的高兴,尽量把事情做好期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与鼓励。这些方式都没有换来父母的鼓励和关爱,你为此感到无奈与沮丧。
访:小时和自己一起长大的邻家的一个孩子玩的特别好,但父亲却时不时地对说别来找我玩,对我说你就知道玩,家里的事儿都不干了,你要好好复习功课,以后上大学。久而久之她们也不来找我了,上初中后我基本上就没怎么出过门(有时父亲还说这是我优点),所以有时出门心里就有点紧张。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自己几乎没有交到什么好朋友,尽管自己上了这么多年学。在我心里总有这种感觉自己和别人交往时彼此之间有一种隔膜,很难和别人到交心的深层次的交流。
每天感到没有精神,无心工作。许多本该作好的许多以前经常做的工作,现在却没有作好,和同事们的关系不好,缺少协作和支持,不能高效出色的完成,现在好像也失去了领导的信任。我的内心有无奈也有内疚。
咨:假如你认为是希望与他们相处好,而不是觉得他们和社会必须接受你的这种情绪和行为方式,或不觉得不被接受对你来说是件可怕的事,那么你的感受会怎样?
访:我还是不喜欢这种情况。
咨:当然,你没有理由喜欢这种情况,我猜你仍会觉得失望和受挫,但不再是愤怒或沮丧了。但是,当你把希望你的情绪和行为方式不受他们的影响变成他们必须不能影响你时,通常会感到愤怒、懊恼,而这些情绪又往往给你和家庭关系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冲突,还使你为此感到无奈和内疚。
访:是的,每次我都特别烦,有时我忍不住就和他们吵,他们就把这作为进一步的证据,说我不正常,说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疏远他们的原因。
咨: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谈一谈你的“应该”和“逃避”。看一看会不会有不同的发现。首先,有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人们不能持有偏向?
访:很多家长对多子女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偏向,我想没有法律禁止偏向。但是偏向的确很可怕,它能使人非常痛苦!
咨:是,偏向是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但是控制偏向比漠视或容忍这些偏向要难得多。偏向与死亡相比哪个更可怕?或说偏向给你带来的痛苦是不是最严重的?
访:也许换了您,可能不会像我一样,但我真的不能忍受。
咨:很自然,你不喜欢这样,但是没有理由说你应该像现在这种样子。而且你也正在忍受着你所谓不能忍受的事情,现在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会怎样痛苦更小地忍受它。
访:可为什么非要我改变呢?是我父母又固执又烦人啊!
咨:对,我也认为如果他们不固执,不让你心烦,完全接受你是最好的,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世界、控制别人。他们可以愿意也可以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但是,如果你通过改变自己对别人的过分反应,第一,可以使自己的感受好一些,第二,可以有机会让他们更认真地考虑和容忍你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至少不会因为父母拒绝接受你而对他们大嚷大叫,这样他们就不再有进一步的证据指责你不正常。让我们在做个小的联想实验,请闭上眼睛想象你与父母正在吃饭时,他们又责怪你,你感觉非常心烦非常生气,对你的父母非常恼火,并感到做一个女孩怎么这么难!能想象得出吗?
访:能,太能了,这个场面跟昨天晚上发生的情况差不多,我非常沮丧、气愤、心烦!
咨:好的,继续闭着眼睛,想象相同的情绪,但是,只让自己感到受挫、失望而没有沮丧和愤怒……,继续想象只是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高兴,继续想象……你是能够想象出来的……。
访:(大约两分钟后,睁开眼睛)这很难做,不过你说的情境我最后还是想象出来了。
咨:好的,你做的很好,你是怎么想的?
访:我告诉自己,我不喜欢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但是他们非常固执。不过,尽管我不喜欢,我觉得还是能够忍受的。正如您上次的说的一样,这情况对我只是个困难,但算不上灾难,现在我好像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
咨:你做的非常好,假如你不仅在想象中而且在现实中也对自己说这番话,那你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自己的沮丧和愤怒,当然,我想你可能仍然会体验到一些负性的感受。你说过你并不认为自己是病态,如果你非常坚定地相信这一点,你还会不会对别人的不接受感到极端气愤呢?是不是别人的批评让你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是病态的呢?
访:从某种程度上您说的是对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拒绝接受你、都反对你,要想感觉良好太难了,难道我们不需要别人的接受和认可吗?
咨: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被喜欢、被接受,尤其希望得到对自己很重要的人的认可。否则,就会感到失望和某种程度的挫折感。但我认为,在你的例子中你感到自己被贬低了,因此你对贬低你的人感到愤怒。假如你放弃这样的信念,即:“别人认为我没有价值我就没有价值了”,那么你就不会总是感到被贬低和无助。能明白我的话吗?
访:理智上讲是这样的,但是从感情上说,如果受到父母或领导批评,我还是会感到相当沮丧。
咨:理智上的理解,只会让我们短暂地明白:只是他们认为我不好,并非我真的不好。但多数时间,我们还会觉得他们认为我不好,我可能真的就是不好,我有问题,没价值或不正常。
访: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想法呢?
咨:躯体上的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变得有力,情绪的肌肉也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强的。关键在于:锻炼!每次当你因被否定被拒绝而感到愤怒、沮丧时,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法律规定不能对子女有偏向?为什么我的所作所为必须让别人赞同?第二,他们这样对待我,真是这么可怕吗?我真不能容忍吗?第三,他们这样对待我就说明他们是卑鄙的父母吗?第四,他们的批评能降低我做人的价值吗?此外,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正面的信息:“即使我同一般人的性格不同,即使别人认为那是病态,但这并没什么,我有权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我并没有伤害别人。同样道理,别人也有权选择自己的好恶,有权不同意我的选择,虽然我不希望这样,但权力是别人的。”
访: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像您说得这样太难了!
咨:的确,生活不容易。但是,通过学会当别人批评你时不再感到受侮辱,通过学会拒绝自己陷入“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的自怜之中,可以大大改变你悲惨的境遇?D?D愤怒、沮丧、强烈的挫折感?D?D这些都是你对困境的反应。(暂停一会)好的,我给你布置两个作业,好吗?
访:作业!怎么干什么都这么难呢?
咨:你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你的这句话恰恰和我举的例子一样:“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
访:是(来访者笑了),是有点像。
咨:当你那样想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访:非常着急、沮丧。
咨:好的,你的第一个作业是认知方面的,要和自己的这些信念辩论:“世界不应该如此不公平,我不应该为了高兴这么费力”;“我父母不应该那样对待我”;“我不应该非得来做心理咨询”。第二个作业是行为方面的:你用一种自信的而不是攻击性的态度让父母知道:虽然理解他们对自己的偏见,内心无法面对而逃避,但是你的确为此感到内疚和伤心。
访:其实有些问题的道理我是知道的,可就是不甘心不服气(笑)。
咨:作为年少的你,采用这种行为模式来保护自己,得到本该得到的关心和爱护,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已经参加工作了,从经济上生活上都已经独立。你现在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因为长大了,是个成年人,不用再担心受到父亲的打骂和惩罚。所以你不用害怕,也不要让过去的情绪体验影响到你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你应该知道,你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我们应该努力调整我们思想认识,让自己放松,过上愉快的生活。我们不一定要做人上人,我们只要做一个普通人就好了。同时也不要给自己定过多的要求,或太高的目标,让自己轻松的生活。
  我曾经和一个长者聊天,我问他“什么样的人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其次要组织一个家庭;再者要能有个孩子;之后呢要发展自己的事业;还有就是要做一个好人。这五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果都做到的那可以称为圣人。能做到前三点,做人就已经成功了。
  所以我希望你能给自己定一个个合理的目标,尽情去享受生活。希望你认真思考,将你的感受告诉我。
访:我明白,我在这里找到了自信。
  当郭女士暴露出她的主要问题时,会谈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上,这些不合理信念不仅存在于这个问题之后,同样存在于其它她认为不公平、不合意和被批评的情形下。因此,咨询的基本工作在于帮助其提高挫折阈限。
  在次个别咨询之后,郭女士又参加了的团体咨询。在第2至6次会谈中,工作重点一直集中于提高她的挫折阈限和增强她的自我接受上。在自我接受方面,具体的内容是处理因人际关系不好引起的自我贬低;为情感挫折感到无能;以及为本职业绩而感到焦虑。
  提高挫折阈限的具体工作是:处理郭女士每逢因开会汇报情况、接待来客,指导、批评下属、工作感到紧张焦虑时就尿频;每当想到不能与同事融洽相处时就感到气愤。
  在每次会谈中,我们都会讨论藏于她的问题背后的固有信念,分析她比较典型的“我永远都不会快乐和成功”自我贬低的认知。
  人的任何一个单独品质或行为都不等同于这个人的全部价值。一个人过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成功。在每次会谈中,与这些不合理信念争论的结果,是使其有了一些相对应的合理信念,并要求她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强化这些合理信念:
1、即使我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并不能说明我的一切都不好,我有很好的品质,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2、尽管过去和现在表现得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我是无能,永远不能完成职业做好工作。
3、逐渐识别出容易受挫和愤怒的不合理信念。
4、在咨询和家庭作业中,不断地让其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自我辩论,逐渐得出建设性的认知。
在第3次至第6次咨询中总共给布置了下面这些行为方面的作业:
1、建议他们找个合适的场合,能够与父母坐在一起沟通。
2、当父母指责你时,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而不是显示敌意。
3、每周为父母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4、每天站在镜子前想自己的三个优点,多小的优点都可以。
5、当你因为接待、汇报、工作感到紧张焦虑时,做一些放松活动,而不是跑进厕所来逃避。
  到第6次个别咨询结束后,郭女士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不为父母、领导的批评感到过分的挫折和气愤,也不再为不能听到完美的称赞评价和达不到理想的最优指标而过分担忧了。此外由于不再总是发脾气,和父母的关系也有所改善。父母不再指责她“情绪不稳定”“没有孝心”,最后,她在完美主义方面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因此感觉很放松,这种放松的心情提高了她工作的效率,业绩反而有所好转,这种好转又进一步强化了她放松的心境。面对紧张的职场环境能够合理调整情绪,尿频的问题也得到了矫正。
&在这样的情况下,转到社会交往团体咨询中,一方面继续巩固强化以前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团体咨询的特点对人际关系中的不合理信念予以纠正。
&&& 在这个个案的心理疏导过程中,首先来访者的自信心是确保疏导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来访者自信心的建立和逐渐增强,就具有了良好的心理条件,调动了战胜心理问题的内在动力。在咨询过程中疏通得当,引导有力;在新的认知与实践中进行自我领悟,提高认知和实践体验中产生欣慰和愉悦的情绪。咨询师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第二,在咨询中,对于每个问题,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如愤怒、内疚、自我贬低、焦虑等),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提高挫折阈限,以扩大咨询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第三,整个心理疏导过程,是一个破坏旧的心理不平衡,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的过程。&
* (08月16日)
* (08月16日)
* (08月16日)
* (08月16日)
* (08月16日)
* (08月16日)
* (08月16日)
* (08月16日)
* (08月16日)
* (08月09日)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华夏心理网对于用户发布的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纠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您在本网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网上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时注名出处,其他媒体如需转摘请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其他媒体转摘时须在明显位置注名信息来源:华夏心理网()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摘的稿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和您一起,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浏览华夏心理网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麻烦。
精选热点话题
Copyright & 2005 Psychcn All rights resereved
版权所有: 北京华夏赛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华夏心理网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您的位置&:
焦虑症能彻底治好吗 2种方法根治焦虑症
  虑症是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莫缘由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近年来,焦虑症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心
  虑症是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莫缘由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近年来,焦虑症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疾病,给人们带来焦虑、恐慌。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治疗效果较好,预后 较好的疾病。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通常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和心理疏导治疗。  1.药物治疗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家庭情况,经济条件诸多因素综合考虑。服药时间一般是1~2年左右。药物用量请务必咨询专科医生,不可随心所欲的减药、加药或者停药。在服药期间,经常与医生保持联系,一旦出现副作用或者其他问题好及时处理。 (1)苯二氮卓类药物(又称为安定类药物)①优点见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抗焦虑效果肯定;价格较便宜。②缺点效果持续时间短,不适合长期大量 使用;有可能产生依赖。常用药物:劳拉西泮(罗拉)、阿普唑仑,一天2~3次。属于短中效的安定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好,镇静作用相对弱,对白天工作的影响较小。使用原则: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小剂量原则,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定期换药的原则,如果病情需要长期服 用,3~4周就更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可以有效避免依赖的产生;换药时,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 (2)抗抑郁药因为焦虑的病因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神经递质失衡,而抗抑郁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①广泛性焦虑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江(赛乐特)、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文拉法辛(博乐欣、怡诺思)、黛力新等。②惊恐发作常用治疗药物是帕罗西 汀(赛乐特)、艾司西酞普兰、氯米帕明等。 (3)这类药物的特点抗焦虑效果肯定、从根本上改善焦虑、无成瘾性,适合长期服用、抗焦虑效果见效慢,2~3周后起效,常常需要同时短期合用安定类药物、 价格偏贵。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症状缓解后,仍需要坚持服用1~2年时间抗抑郁药物;停药以及减药需咨询专科医生,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擅自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认知应对方式等。药物治疗是治标,心理治疗是治本,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通过上述内容的详细讲解,相信您对焦虑症也有一个大致了解了。所以患有焦虑症的患者不必担心焦虑症能否彻底治愈,只要经过专科规范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严格按疗程服药,多参加社会活动,保持愉快的心情,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治愈。祝患者朋友早日康复。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
中医是一个很好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的针灸可以很好...
失眠常常是由于心情抑郁或饮食不当造成的。表现为难以...
我们知道,孕妇在孕期的饮食是很注意的,孕妇常常心理...
失眠头疼是很多失眠患者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如果患者经...
失眠作为现在人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许多人都饱受着失...
现在有很多人都饱受着失眠的痛苦,因为失眠的这个问题...
每当入夜时,许多人都会面临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躺在...
失眠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轻度的失眠通过自我调整即可,...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很多的疾病都是很难治...
患有精神病的患者,这使家属也很无奈,也很束手无策,...
  精神分裂症的起因都有哪些?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出现...
焦虑症的症状是什么呢?我们常常听人说,工作过度会让...
神经衰弱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躁狂症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躁狂症对患者自身有哪些危害,躁狂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
躁狂症患者初期会有哪些表现,躁狂症是精神疾病类型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考试焦虑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