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膀胱肿瘤能活多久

膀胱肿瘤是中最常见的。多数为。在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中心。膀胱肿瘤可先后或同时伴有、、。在国外,膀胱肿瘤的在男性泌尿生殖器肿瘤中仅次于,居第2位;在国内则占首位。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 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本病组织类型性肿瘤占95%,其中超过 90% 系移行上皮细胞癌。
男性发病高于女性3倍~4倍,51岁~70岁组发病率最高占58%。10多岁的青少年亦可发病,可能与吸烟有关,Javapour、Benson、张孝思及钱松溪分别报告40例、12例、3例及8例青少年膀胱癌,并三组中有26例每日吸烟1包~1.5包,并有2年~3年的历史。Benson(1983)报告称10岁以内发病者(指移行上皮癌)文献上只有17例。  
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膀胱癌因有:
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可有膀胱肿瘤的高发生率。
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近年研究显示,吸烟者在尿中致癌物质的增加50%,当吸烟停止,色氨酸水平回复到正常。
3.体内色氨酸代谢的异常:色氨酸的异常代谢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3-羟-2-氨基苯乙酮、3-羟基-邻-,能直接影响到细胞的RNA和DNA的合成。这些代谢产物经过作用入膀胱,由β-甙酶作用后,具有。
4.膀胱粘膜局部长期遭受刺激:膀胱壁长期慢性的局部刺激,如长期慢性、的长期刺激以及,均可能是诱发癌肿的因素。而、粘膜白斑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可诱致癌变。
5.药物:如大量服用类药物,已证实可致膀胱癌。
6.病:如发生在膀胱内,亦可诱发膀胱癌。  
膀胱肿瘤可分为两大类,即来源于和非上皮组织的肿瘤。
主要包括移行上皮性肿瘤,及癌,98%的膀胱肿瘤来自上皮组织,其中移行上皮性肿瘤占95%。
主要包括原位癌、、及实体性癌。后两者可在一个肿瘤同时出现,称为乳头状实体性癌。这种分类便于临床应用,但从肿瘤生物行为来说,它们是一个病的不同阶段的连续发展还是在开始时就独自出现,是很有争论的问题。
a.,是一个特殊的移行上皮性肿瘤,开始时局限于移行上皮内,形成稍突起的绒毛状红色片块,不侵犯,但不良,细胞间的性丧失,故细胞容易脱落而易于从尿中检查。原位癌的自然过程难以预测,有些长期无症状,不出现浸润,有些发展很快,以原位癌发展为浸润癌一般需时间1年~5年,有长达20年的,因此有人认为原位癌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代表有浸润能力的实体性癌的前身,另一种却无浸润的能力,称为矛盾性癌,是比较良性的。
b.,是一上可见肿瘤源起于正常膀胱粘膜,像水草样突入膀胱内,具有细长的蒂,其中可见清楚的纤维组织及血管的中心束。乳头状瘤有复发的特点,5年内复发率为60%,其中48.6%复发两次以上。术后有必要定期膀胱镜随诊。
c.,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特点是,各粗短融合,瘤表面不光洁,或有钙盐沉着,瘤基底宽或蒂粗短。有时乳头状癌或长如小拳,但仍保留一蒂,对其他部位无浸润。此形虽不多见,但应注意,以免作不必要的全膀胱切除术。
d.实体性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为恶性,表面不平,无明显乳头形成,肿瘤表面有溃物,溃物边缘高起,表面呈状,早期向深处浸润,故又称为浸润性癌。
各种移行上皮性膀胱的出现可能和移行上皮不同情况有关,在单纯上皮而无上皮发育异常的情况下要以发展为表浅的乳头状瘤;当增生和发育异常同时存在时可以发展为恶性程度高的乳头状癌;若单纯发育不良而无增生则可发展为扁平的原位癌。
移行上皮性膀胱肿瘤复发问题有时甚难分辨是复发还是新生的肿瘤。所谓的复发,可能有三种原因:①膀胱上皮继续遭受尿内致癌物质的影响,反映膀胱上皮的不稳定性及已潜在广泛的上皮改变;②复发常出现于膀胱切口或膀胱顶部,说明是由于游离的瘤细胞种植;③原肿瘤未切除干净或遗留未被肉眼发现的肿瘤。
又称腺样癌,或,属较少见的膀胱肿瘤。腺癌多见于,侧壁及顶部。膀胱三角的腺癌常起源于腺性膀胱炎或。而腺性和囊性膀胱炎与发育有关,因为在期,泄殖腔分隔为及,若肠粘膜在分隔时被遗留在泌尿生殖窦一侧,将来则可能出现腺性上皮并可能发生腺性或囊性膀胱炎。慢性刺激亦能引起移行上皮的腺性。位于膀胱顶部的腺癌多起源于残余,位置隐蔽,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到晚期。膀胱也可以出现,可来自直肠、胃、、、或前列腺等原发腺癌,当然很罕见,有报告5000例中占0.26%。
亦不多见,国内近年12篇膀胱肿瘤报告中占0.58%~5.55%。膀胱的移行上皮在各种刺激下能化生为鳞状上皮。有报告指出局灶性鳞状上皮化生可达60%,但主要仍属,只有在肿瘤各部出现一致的病理改变时,才能诊断为。国内有不少膀胱结石伴发膀胱癌的报道。一般说来,膀肮鳞状细胞癌比移行性上皮癌恶性度高,发展快,浸润深,预后不良。
为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占全部膀胱肿瘤20%以下。计有,,,或,肌,,,、、、、、、粘液性、,、、、及等。其中恶性淋巴瘤可能是全身性;血管瘤可能与毗邻器官的血管瘤同时发生并有相连,使手术困难。横纹肌肉瘤起源于膀胱三角区或膀胱,一方面向扩展,另一方面,肿瘤推顶着膀胱粘膜向膀胱内生长,形成小分叶状肿物,状如串,故又称为,但少数也可形成实块性肿瘤。下可见样纤维及幼稚的胚样间叶细胞。
膀胱肿瘤的恶性度以“级”(grade)表示,最早使用的是Brqder4级法,准确使用比较困难,Ⅱ级及Ⅲ级就很难分别。近年多采用三级法:一级肿瘤的分化好,移行上多于7层,其结构及核的异形与正常稍有差异,偶见。二级除上皮增厚外,消失中等度核出现,核分裂常见。三级为不分化形,与正常上皮毫无相似之处,核分裂多见,此级相当于roder法的三级二级。有人倾向于把乳头状瘤与Ⅰ级乳头状癌并列,而有人则将乳头状瘤严格分出,我们主张后者,因为一部分乳头状瘤经治疗后可终生无复发,或有复发而始终仍为乳头状瘤。一般说来,级与浸润性成正比,一级膀胱癌发展浸润的可能性为10%,二级为50%,三级为80%。
膀胱肿瘤的分期是指膀胱肿瘤浸润深度,根据分期可估计肿瘤的预后。目前有两种主要分期方法,一种是经Marshal改良的Jewer—Strong法(JSM),另一种为国际抗癌协会(UICC)的TNM法。
膀胱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经道、经血行、经直接扩散及瘤细胞直接种植等。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膀胱癌可转移到髂内、髂外、群,或可到。有人指出髂内及闭孔淋巴结是膀胱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经血行转移,常见于晚期病例,最多见于肝脏,其次为肺及。皮肤、、肾、、、、、卵巢、及胃肠均曾有报道,但均占少数。
直接扩散常出现于前列腺或。膀胱癌可延伸至膀胱外与盆腔粘连形成固定块,或蔓延至膀胱顶部的粘膜。
肿瘤细胞直接种植可以出现于手术过程中,术后在膀胱切口处或皮肤切口下发生肿块。膀胱内肿瘤的复发或出现多发性的肿瘤,有一部分也是由于肿瘤细胞种植所致。后尿道残端出现肿瘤也可能是手术种植的结果。    
1.:大多数膀胱肿瘤以无痛性或显微为首发症状,病人表现为间歇性、全程血尿,有时可伴有。因此,在临床上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被认为是膀胱肿瘤的典型症状。出血量与血尿持续时间长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大小、范围和数目有一定关系,但并不一定成正比。有时发生肉眼血尿时,肿瘤已经很大或已属晚期;有时很小的肿瘤却会出现大量血尿。由于血尿呈间歇性表现,当血尿停止时容易被病人忽视,误认为疾病消失而不作及时的进一步检查。当病人只表现为镜下血尿时,因为不伴有其他症状而不被发现,往往直至出现肉眼血尿时才会引起注意。
2.膀胱刺激症状:早期膀胱肿瘤较少出现尿路刺激症状。若膀胱肿瘤同时伴有感染,或在膀胱三角区时,则尿路刺激症状可以较早出现。此外还必须警惕、等膀胱刺激症状,可能提示膀胱原位癌的可能性。因此,凡是缺乏感染依据的膀胱刺激症状患者,应采用积极全面的检查措施,以确保早期作出诊断。
3.:少数病人因肿瘤较大,或肿瘤发生在膀胱颈部,或血块形成,可造成尿流阻塞、排尿困难甚或出现。
4.上尿路阻塞症状:癌肿浸润时,引起肾盂及积水,甚至感染,引起不同程度的腰酸、、发热等症状。如双侧输尿管口受侵,可发生症状。
5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等。
6.转移灶症状:晚期膀胱癌可发生盆底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肝、肺、骨等。当肿瘤浸润到后尿道、前列腺及直肠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当肿瘤位于一侧输尿管口,引起输尿管口浸润,可造成一侧输尿管扩张、。当肿瘤伴有膀胱结石时,会出现和血尿等膀胱结石的症状。  
(1)膀胱镜检查:目前检查膀胱肿瘤仍以为首要手段,初步可以鉴别肿瘤是良性或恶性,良性的乳头状瘤容易辨认,它有一清楚的蒂,从蒂上发出许多指头状或绒毛状分支在水中飘荡,蒂组织周围的膀胱粘膜正常。若肿瘤无蒂,基底宽,周围膀胱粘膜不光洁、不平,增厚或,肿瘤表现是短小不整齐的小突起,或像一拳块,表面有出血并有灰白色脓苔样沉淀,膀胱容量小,冲出的水液混浊带血,这些均提示的存在。有些肿瘤位于顶部或前壁,一般膀胱镜不易发现,也易被检查者所忽略,应用可屈曲膀胱镜检查可以弥补此缺点。
通过膀胱镜检查,可以对肿瘤进行活检以了解其恶性度及深度。也可在肿瘤附近及远离之处取材,以了解有无上皮或原位癌,对决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是很重要的一步。取活检时须注意肿瘤根部也必须从肿瘤顶部取材,因为顶部组织的恶性度一般比根部的为高。
对原位癌和较小的肿瘤在普通膀胱镜下不易被发现,可用显微膀胱镜(Microscopic-chromn~cystoxcopy)进行检查,膀胱腔内经用染色处理后,正常上皮不染色,故能早期辨别肿瘤而进行活检,有利于早期诊断但此种膀胱镜价格昂贵,目前不易推广。
(2):现应用不多,但有时可补充膀胱镜检之不足。如膀胱肿瘤太大膀胱镜难窥全貌时可以应用。对于带蒂的体积大的乳头状瘤,膀胱造影可以显示肿瘤与膀胱壁之间的间隙,有时并可见到肿瘤的蒂部。可用二氧化锡作为与空气一起作双重对比造影,二氧化锡微粒能很好附着于肿瘤表现,造影清楚。有时可作三次造影,即向膀胱注入50%30毫升,以后分别注入生理盐水30、40、50毫升,每次注射后病人位置不变在同一片子上曝光一次,每次曝光为总曝光量的l/3。在正常膀胱可以见到膀胱上缘对称地呈三层密度不同的轮廓,在上缘则合为一边缘。在有膀胱壁浸润时可以看到在肿瘤部分除有外,并有不对称性,说明膀胱壁被癌浸润而失去舒缩能力。
对于估计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过去强调下双手合诊检查,50%以上不准确,大多是估计低了,只是当触到一个滑动的肿瘤时,大多是一个带蒂的乳头状瘤;而当触到固定的硬块或硬块比膀胱镜检所见为大时,可推测肿瘤已浸入膀胱周围(C期或T3b期)。
(3)CT:目前当推CT是无创性检查的最准确的膀胱肿瘤分期法。邵鸿勋等报告32例膀胱肿瘤,CT扫描与病理相符合率达90.6%。CT扫描能清晰地显示1厘米左右的膀胱肿瘤,可分辨出肌层、膀胱周围的浸润,也能检出盆腔增大的淋巴结。但CT却不能判断增大的淋巴结是否为转移,这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情况综合考虑。经足背淋巴造影可以显示肿大淋巴结的结构,对判断有无转移有帮助,但淋巴造影有时也很难解释,会有一定的或率,的第一站淋巴结,髂内及闭孔淋巴结,一般也不易显影,并且淋巴造影是很细致费时的检查方法,迄今未能广泛开展。经腹实施在诊断膀胱肿瘤分期上也是一个无创性方法,在确定有无明显肌层浸润率按王文成等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可达84.8%。经尿道膀胱显像对膀胱肿瘤的浸润准确率达到93%(那颜群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7),但这是对病人有痛苦的办法,而且也不能检出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
(4)尿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上有一定意义,一般阳性率为80%。用于监测肿瘤复发与尿内检查同样重要。对于工人暴露于致癌质的人员进行普查,癌细胞在尿内可先于肿瘤出现。尿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也与肿瘤的恶性度有密切关系,分化好的乳头状瘤个别细胞可以象正常细胞一样,呈成片的正常或“不典型”细胞。分化越良好的肿瘤细胞间粘附力大,不易脱落。有报告移行细胞癌一级阳性率仅10%,二级50%,三级90%,原位癌几乎100%。泌尿系统炎症或放射治疗可以引起假阳性反应。
(5)流式细胞光度术(Flow cytomety FCM):是测量细胞DNM含量异常的另一种检查膀胱肿瘤的细胞学方法。正常尿内应设有非整体系(aneuPloid stem cellline);细胞(hyperdiploid cell)应少于10%;细胞超过15%则可诊断为癌。非整倍体细胞增多与肿瘤恶性程度成正比。有报告乳头状瘤阳性率为31%,无浸润乳头癌为86%,浸润性癌为92%,原位癌为97%。FCM阳性中有18例在12个月后膀胱镜检术见到肿瘤。但也有人认为FCM比例尿细胞学检查并无明显优越之处,而且FCM的设备甚为昂贵,不易普遍开展。
膀胱肿瘤几乎都为恶性,所以要以对付恶性肿瘤的方法来治疗膀胱肿瘤。大部分膀胱肿瘤为,可参看的治疗。
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并结合病人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原则上早期及较为局限的肿瘤科保留膀胱。较大、多发、反复发作及分化不良的肿瘤则应行膀胱全切除术。
膀胱癌大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属虚、、、等,标实为、毒热、痰浊、为患。其中药治疗原则应以益肺为主,兼以利湿,止血,。同时应用可以减轻化疗的,提高患者的耐受化疗的能力。而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患者。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中医治疗膀胱肿瘤还多局限于中晚期病例,而且还很高。因此仍需要进行多方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发掘、整理、筛选有确定抗癌效果的方药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努力提高临床存活率。
(一)分型治疗
1.肾气虚弱型
证候:小便不通,或滴漓不畅,排出,腰痛,舌质淡,,脉细。
方药:参蛤散加减。、、、生各60g,、各30g,、各10g(另煎兑水),25g,、云苓、各12g。
2.脾气虚弱型
证候:小便欲解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血尿,乏力,肌肉消瘦,大便溏泄,乏味,言微等,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
治法:,通道。
方药:加减。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苡仁各60g,猪苓、王不留行各30g,人参10g(另煎兑水),黄芪25g,、当归、、、各10g,6g。
证候:腰痛、、腰肿块,血尿,,恶心,消痛,面色白,虚弱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弱。
治法:,软坚散结。
方药:合加减。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苡仁各60g,猪苓、王不留行各30g,人参10g(另煎兑水),黄芪、、各10g,白术12g,、各30g,甘草6g。
证候:情志,或多烦易怒,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血尿,腰痛,胁腹胀痛,苔薄或薄黄,、。
治法:,通利小便。
方药:加减。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苡仁各60g,猪苓、王不留行各30g,、、当归各10g,12g,25g,若化火,可加、以清郁火。
5.湿热下注型
证候:小便不得出,或小便量少热赤,尿急尿频尿痛,血尿,小腹胀满,腰背酸痛,浮肿,口粘,或不欲,,数或弦数。
治法:,化瘀止痛。
方药:加减。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苡仁各60g,猪苓、王不留行、、各30g,12g,、没药、各10g,、各15g。
6.肺热壅盛型
证候:小便不通或不畅,血尿,发热,,痛,,,苔薄黄,。
治法:清肺泄热,通利水道。
方药:清肺饮加减。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苡仁各60g,猪苓、王不留行各30g,、、、、云苓、、山栀各10g。若旺,红,可加火,有、,等,可加薄何、以解表。
7.瘀血内阻型
证候:面色晦黯,腰,腰腹部肿块,憋胀不适,舌质紫黯或斑,苔薄黄,脉弦或涩或结代。
治法:,理气散结。
方药:加减。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苡仁各60g,猪苓、王不留行、各30g,、红花、、元胡、、各10g,赤芍15g。鲜
证候:不欲饮,,,大便干,腰骶部疼痛,低烧,消瘦,舌质红,苔薄,。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苡仁各60g,猪苓、王不留行、丹参各30g,、、山药、、丹皮、云苓、各10g,赤芍15g,12g。
对于放、化疗时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中药的防治可参见第七章第四节。
(二)专方验方
1.、各30g,草60g,45g,、各20g。水煎代茶。服用后如出现不适,加同煎。适用于膀胱出血或合并感染者。1疗程3周,有效可重复。
2.30-120g,煎汤代茶饮。适用于膀胱癌尿滴不畅者。
3.、金钱草、各30g,尿痛加瞿麦、各10g、木通各5g;加车前草、泽泻各10g;血尿加大蓟炭、各15g。水煎服,每日剂。适用于膀胱癌疼痛、血尿或小便不利者。
4.三棱、、、、香附、甘草各5g,3片,2枚,水煎服。1日剂,频频服用。适用于各型膀胱癌者。如小便不利,加扁蓄10g,15g,金钱草、车前草各30g;小便刺痛加10g,5g;尿潴留加大蓟根、薏苡仁、各30。
5.、、白术各15g,、白花蛇舌草各10g,淡竹叶5g,薏苡仁30g,黄柏5g,(包煎)30g,水煎服,每日剂。适用于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癌,手术切除后复发者。
6.、、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15,海金沙、、各10。水煎服,每日剂。适用于、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
7.15g,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g,每日剂,水煎服。适用于膀胱乳头状癌,体质较差,不足者。
8.、大黄、人参、猪苓各适量。在斑蝥酒浸液入大黄、人参、猪苓茯苓末,用蛋清调匀,制成绿豆大药丸。每次粒,每天3次。适用于膀胱乳头状癌、腺癌、浸润型癌及非上皮性肿瘤。并结合不同病期,结合辨证和辨病的原则,适用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黄芪、丹参、黄柏、、当归等,水煎服,每日剂,分2次服用。
9.威灵仙、、王不留行、小蓟、、各30g,甜菜60g,赤芍、元胡、各15g,水煎服。每日剂,分2次服用。适用于膀胱癌压迫致不通畅,尿痛者。  
吸烟与膀胱肿瘤
国外学者对吸烟与膀胱肿瘤的发病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男性的年平均发病率大约是女性的3倍,吸烟者膀胱癌的死亡率大约是不吸烟者的两倍。
温德等人报告,以前吸烟者戒烟后七年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减少至接近不吸烟青。他们估计膀胱癌患者中40%的男性与31%的女性可能由吸烟引起。胡佛等人研究报告:随着接连出生的人群中吸烟的人的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某些职业性污染与膀胱癌的危险性增大有关。染料、橡胶、皮革、印刷、油漆、和其他有机化学行业有特殊的危险性,其共同特点是存在芳香胺,也就是说,吸烟与职业性污染一起对膀胱癌的发生有加成作用。
膀胱肿瘤的术后护理
针对膀胱肿瘤的术后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作为护士,要掌握他们的病情,针对他们害怕疼痛,担心出现并发症、意外情况、肿瘤复发以及社会、家庭等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并鼓励患者多提问题,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以便积极配合术后的各种治疗。
2、观测生命
膀胱肿瘤术后的患者,要注意定时测量、脉搏、、,如变化大,应及时告知医生,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3、保持通畅
膀胱肿瘤手术后的患者往往留有导尿管、耻骨后引流管等。要经常查看,不要让引流管扭曲、打折或压在身体下面,在翻身活动时要格外注意,防止引流管突然被拽出或滑脱。要时刻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4、饮食指导
要指导患者在肠恢复后开始进食,应以高蛋白、量、易、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为主,样可以利于切口的愈合,同时不至于产生,增加患者痛苦。
患者术后卧床,不愿活动,极易形成褥疮,对于容易受压的突起部位,垫以柔软的棉被或气圈,并定时翻身,皮肤护理。还要动员患者经常活动双下肢,避免栓的形成。如果病情允许,尽早下床活动,对病情恢复为有利。
6、训练膀胱功能
对于因膀胱肿瘤而行膀胱部分切除的患者,膀胱容量减少,拔除后,小便次数会明显增多,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拔管前数天,指导和协助患者定时放尿,开始每2h左右放尿1次,以后逐渐延长至3~4h,不断充盈膀胱,扩大膀胱容量,减少拔管后尿频的发生。  
膀胱癌被称为环境肿瘤,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环境、职业、和、膀胱结石、、盆腔放射治疗等。
目前比较明确的致癌化学物质有2-、、4-氨基双,都是含苯环的化学物质。相应的危险职业有:染料、纺织、橡胶、油漆、卡车司机、、石油、美发师、铝厂等。膀胱肿瘤和性别关系密切,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2-10倍。不论男女,吸烟可使膀胱癌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主要是因为吸烟者尿中致癌物质色氨酸水平较高。
具有上述易患情况的人群一旦有不适情况,特别是血尿时,应该马上到医院就诊,确定膀胱癌的存在与否,早期诊断膀胱癌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出自A+医学百科 “膀胱肿瘤”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膀胱肿瘤”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周嘉慧& 徐敏& 陈丹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关键词】膀胱肿瘤& 影响&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2&&
  1& 病理、临床表现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
  膀胱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类。前者占95%~98%,且以恶性居多,其中移行上皮癌占90%左右,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和腺癌。非上皮性肿瘤仅占2%~5%,有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嗜铬细胞瘤、肉瘤等。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侧壁,发生在顶部者很少。膀胱乳头状瘤属于良性,常多发并有癌变倾向。膀胱癌依据浸润程度可分为以下几期。Tis期:原位癌,病变局限在粘膜内;T0期:乳头状带蒂,无浸润;Tl期:病变累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2期:病变突破粘膜浸润浅肌层;T3期:病变浸润至深肌层(全肌层)或至膀胱周围;T4期:病变浸润至膀胱壁以外或膀胱邻近脏器、淋巴结转移。
  2& 超声检查
  2.1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限局性增厚或隆起。隆起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有蒂肿瘤可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动感&。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早期病变基底部狭窄或有蒂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回声正常(提示未侵及肌层),振动腹壁可见肿瘤在尿液中漂动。晚期病变侵犯膀胱浅层或深层肌层时,肿物基底部增宽而固定,局部膀胱壁增厚,其层次模糊不清,常使膀胱壁回声的连续性破坏,轮廓不清或缺损,甚至侵犯至膀胱周围组织或器官。
  个别膀胱肿物瘤体表面附有小结石或钙化斑时,后方可出现声影。较大的肿瘤后方可有轻度声衰减。
  2.2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期
  现代高分辨力超声能够显示膀胱壁的各层结构,故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精确的声像图分期可通过膀胱镜,应用高分辨力的经尿道探头。经腹部超声扫查对膀胱肿瘤精确分期尚有一定困难,但是适当降低增益和调节聚焦,对于清楚显示膀胱壁的层次,大致估计膀胱肿瘤有无浸润及其程度,对于初步判断其病理分期仍有相当帮助。
  2.2.1非浸润型膀胱肿瘤(T0、T1) 肿瘤基底部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基底窄,可见纤细的瘤蒂,膀胱粘膜光滑,各层次连续性好。
  2.2.2浸润型膀胱肿瘤(T2、T3) 病变侵犯至膀胱浅、深层肌层及更深组织。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基底宽大,肿瘤周围膀胱壁不规则增厚,粘膜回声紊乱并有回声中断现象。
  2.2.3侵犯至膀胱壁外及远处转移型膀胱肿瘤(T4) 超声表现除膀胱壁高回声中断外,病变与周围组织或脏器不易区分,呈不规则的中低回声。肝脏、腹腔淋巴结等处可见实性占位病变。
  膀胱肿瘤超声检出率和声像图分期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受仪器的分辨力和超声扫查技术方法的影响。有时,肿瘤直径小于5mm可能被漏检。位于膀胱前壁的肿瘤可能由于经腹壁扫查产生的伪像(混响)而受到限制,改用5~7MHz近场聚焦探头,或采用经尿道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能有帮助。彩色多普勒显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二维超声的敏感性,一般在瘤体内或癌肿浸润的部位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3& 鉴别诊断
  3.1良性前列腺增生 增生明显的前列腺可突入膀胱,横断时易误认为膀胱肿瘤。注意显示尿道内口图像,采用纵断面和全面检查有助于鉴别。
  3.2膀胱内血凝块和结石 膀胱内血块在改变病人体位时,血块常有较大幅度移动,与膀胱壁不相连。彩色超声检查膀胱内血凝块不显示彩色血流。膀胱结石具典型强回声和声影,一般容易区别。
  3.3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结节型与膀胱肿瘤声像图极相似,前者表面光滑,回声均匀,基底较宽大,不累及肌层,不影响输尿管出口。彩色血流图在病变处不显示血流,而膀胱癌即使较小的瘤体,其基底部常显示点状彩色信号,中等以上肿瘤除基底部外,在瘤体内也有彩色血流信号出现。腺性膀胱炎的最后诊断仍有赖于膀胱镜检和组织学活检。
  3.4膀胱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维超声很像基底宽的膀胱肿瘤,但月经期前后声像图有变化;彩色血流图检查在肿块内无血流信号。
  4& 临床价值
  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直径lmm的膀胱肿瘤并可进行活检,此为超声检查所不及。但是,在无创性筛选手段中,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膀胱肿瘤影像诊断的首选方法。对于直径大于0.5cm的肿物,检出率高达90%以上,还有助于膀胱肿瘤的分期。
  CT检查对本病诊断与分期和超声内镜相似,总的衡量未必比经尿道超声更为优越。对于小病变和位置隐蔽者以及术后随诊中的早期肿瘤,超声检查常有一定难度,不及膀胱镜检查;对于膀胱肿瘤病理性质的确定仍需依靠膀胱镜检和组织学活检。
  参考文献
  [1]姚德惠.膀胱肿瘤的CT鉴别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9-31.
  [2]吴春芳,王小羽,马有弘,等.膀胱肿块的CT诊断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
  [3]郭俊渊.现代腹部影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272.6.
  [4]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度恶性潜能膀胱肿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