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鸭式教育和自主学习,哪一种更能成就学生

如何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第一阶段:
自我介绍。
1.张华教授简介。
张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等。兼任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 IAACS)主席;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课程研究: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会刊》(Transnational Curriculum Inqui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编委;《全球教育展望》编委。
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等教育类核心刊物发表有几十篇论文。出版专著有《经验课程论》,《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流派研究》,《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中、下)》等。主要学术译著有《理解课程》([美]威廉 F. 派纳等著);《“多多益善”——倾听学习者解释》([美]爱莉诺·达克沃斯主编);《课程愿景》([美]小威廉 E. 多尔等主编)。
近年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做多场学术报告。
2.与会教师各自介绍。
第二阶段:张华教授谈“自主学习”的基本定义与基本理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这一范畴本身就昭示着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是学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第三阶段:张华教授结合自身成长实践,与各位老师交流互动,循循善诱畅谈自主学习的特征、要义与心得。
1.教师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教学,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这三者融合在一起,构成和谐完美的学校生活。
2.自主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心理学、学习技术论,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学习的哲学。
3.知识观的转变。为了更好地生活,从小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不断自主地、及时地改变、修复“知识之船”。
4.真正的发展是自主的发展,真正的学习是自由的学习。
5.兴趣和努力,是一个人自主发展走向成功的关键。
6.智商和情商,有时候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人生需要更多的智慧:独立精神、自由人格和坚持不懈。
7.我们的孩子,需要具备国际的视野。
8.“我一直以来会有一种自卑心。可能正是这种心理状态反而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慢慢的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面走。”
9.只要大方向正确,不再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渐渐地,发现自己坚持下来了,自己就成功了。
10.人最怕的就是精神停滞。活多大岁数无所谓,精神追求不可以停止。
11.兴趣,有时候可以依靠努力来维持。
12.自主学习因人而异。
13.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使得教师们必须满足学生的独特需求。
14.最大的弊端和缺陷在于评价制度,好像“普罗克拉斯蒂斯铁床”,牺牲学生的创新力,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根本问题和“瓶颈”。
15.教育的等级体制,成为一些学生自暴自弃的理由,因为他们已经被边缘化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似乎无从谈起;社会制度的安排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16.基层教师要勇敢地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一个环节。
17.家长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不去强化孩子的成绩排名。
18.记忆,是探究地副产品。
19.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学习的力量。
20.课堂事件是理解学生、改进教学的最好契机。让课堂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场所:创造性阅读、倾听与理解,让课堂教学成为研究学生的过程。
希望大家都成为创造型、研究型的新教师。
? “”“”
第五组 主持人:安桂清教授、汪明老师地点:常州24中
参加人数:28人 发言人数:22人
说明:我组按报表名单应为30人,实际到达25人
另三位省中胡甜、常州一中奚小玲、常州正衡中学徐卓老师是被此议题吸引特参加主持人的会议。
本次沙龙活动,我们组与会的老师准备充分,发言涌跃,大家就下列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自主学习”这一范畴本身就昭示着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是学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1.“自主学习”具有“自立性” (1)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自己的”行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 (2)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学习是其对外界刺激信息独立分析、思考的结果,具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特殊意义。 (3)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是其获得独立自主性的内在根据和动力。(4)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获取知识。 学习“自立性”的四层涵义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具有独立性的学习主体,是“自主学习”的独立承担者;独有的心理认知结构,是“自主学习”的思维基础;渴求独立的欲望,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基础;而学习主体的学习潜能和能力,则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可见,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主体内在的本质特性,是每个学习主体普遍具有的。它不仅经常地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与会教师就目前课堂教学现状作了比较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了自己的看法与设想,并达成了一些共识。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则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这三个特性都说明了同一个思想: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承认并肯定这一思想,对于改革矫正曾有的诸多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模式,从而探索创立崭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模式,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功能和意义。
“自主学习”具有“自律性”,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它在认识域中表现为自觉地学习。(1)自觉性是学习主体的觉醒或醒悟性,对自己的学习要求、目的、目标、行为、意义的一种充分觉醒。它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促使自己的学习不断进取、持之以恒。它在行为域中则表现为主动和积极。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自律性的外在表现。因此,自律学习也就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自于自觉性。只有自觉到自己学习的目标意义,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处于主动和积极的状态;而只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充分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和聪明才智而确保目标的实现。(2)自律学习体现学习主体清醒的责任感,它确保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知识。
三、自主学习的优越性:
第一,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可以提供学生本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细心看书的习惯。
第四,对获得知识的记忆深刻。
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五、主持人就自己的学习与体会与到会教师的一个交流
安桂清教授和汪明老师对教师沙龙中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大家也踊跃交流发言,沙龙现场互动强烈,将讨论的议题进行疏理如下:
一、新课程为什么提倡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二、课堂实施自主学习的方法要素:
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当然是学生。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师是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因此,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并不能改变这种教学方式。例如,学生可以有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学习进度的权利,这些都是围绕学生主体来考虑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感受到自己的权力、自由。
支架式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这些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获得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
抛锚式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 :在创设的情境中,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随机进入式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呈现基本情境 :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2.随机进入学习:依据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匀。
3.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 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依据不同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映。
5.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与支架式教学中相同。
由以上介绍可见,自主学习策略尽管有多种形式,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们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自主学习中学习者的责任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在给予学习者较大自主权的同时也附带更大的责任。为了充分履行他们的权力,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1.制订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 2.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的能力; 3.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的能力; 4.选择或自我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执行学习活动的能力; 5.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协商的能力; 6.监控学习活动实施情况的能力; 7.调整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 8.评估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学习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可能还不止以上列出的八个方面。但一般认为,计划、实施、评估的能力是自主学习者需要具备的几个主要能力。因此要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就笔削注意培养学习者自身的能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习者自身为主体;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习者自己发展的。
很多研究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1.学习者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比如通过成绩测试了解目前的水平;通过学能测试了解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程度;通过心理和智力测试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 2.学习者要明确自身的需要,尤其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是学习者制订具体学习目标的依据。研究表明,有目的的学习比没有目的的学习效果好得多。 3.学习者要善于拓宽信息渠道、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以便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材料等方面具备更高的自由度; 4.学习者要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材料,并在必要的情况下相互帮助; 5.学习者要善于与他人交流情感、偏爱,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求适当的帮助。
四、如何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 。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学习效率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
2)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3)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五、如何在课堂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凡是探究的,必是自主的。《新课标》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像科学工作者那样作研究,在此过程中,主动地学习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中来,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学习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意义不大的问题或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的否定,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中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从新《课程标准》中选择,同时,也应该结合本地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物理科学的探究兴趣的目的。另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初始阶段,应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在容易出现困难的地方给予提示,使学生保持不断探究的信心。
3)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使每个学生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总结:
自主学习不是否定已经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教育,而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就如何协调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主持人最后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课堂标准的灵活性,以便教师在教学中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缩短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距离。2.革新教学方法,主要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转变。3.转移课堂教学的重点,使之成为学习者与学习者或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协商、讨论、合作的场所,以便解决那些学习者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4.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自主学习时间。5.革新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手段,力求体现自主学习的实际结果。
阐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和必要性。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获取知识并培养能力。自主学习能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不情愿地学习。
谢爱娟(市北实验初中,物理):
从自我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在实践中多想办法激励学生。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划的习惯,通过计划管理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策略的同时,遵循其认知特点,让他们在自我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意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儿童的认知兴趣,将兴趣作为教学的目的,也请老师们多思考如何在考试的压力下,呵护学生求知的兴趣,这对于学生能否开展真正的自主学习非常关键。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儿童的认知兴趣,将兴趣作为教学的目的。学生不是因为有考试的压力才“自主学习”,而是在探知的欲望下自发的学习。
王晓华(第八中学,地理):
本人即将从事初中的地理教学。由于地理教学在初中不属于中考考查科目,所以我一直思考如何在学生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设计一些有趣味、又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创设出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只有参与并注重实践,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作为非中考科目,可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学生在没有考试的压力下,他们的自主学习肯定是自发的一种行为。教师也要思考在没有成绩的压力下,如果通过更有效的评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这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好好研究。
吴玉(北郊中学,历史):
历史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对于教材中浅显的文本知识,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牢固掌握;对不容易掌握的理论、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等内容,可以转化为讨论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喜悦,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
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这样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教师应该大胆地让学生可以有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学习进度的权利。当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他们自然会自发自愿地学习。
张玲(正衡中学,英语):
在英语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习惯于跟教师学习,没有“学习的主人”的意识。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习惯听命于老师,很少独立学习和思考,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课后,学生缺乏自主预习、复习以及钻研的意识,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意识的缺乏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在实践中感觉很难培养和激发学生真正有效地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师单纯地“教”出来的。在教学中应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求知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史秋玲(第一中学,政治):
自己作为班主任,感觉在一个班级中,已经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只是少数的。现在所能做的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听课记笔记和独立完成作业上的有效指导,利用座位的有效布排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有主题的周记形式鼓励学生表扬身边的人,调整他们的心态和习惯,调动学生之间的竞争。思考几个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来自何方?2、学生有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3、学生有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4、学生有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作为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获取知识。探索未知的世界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特性,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出学生的这一特质并加以强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搜索技术的发展,学生自我探索的空间是很广阔的,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可能已经成为问题的关键。这应该是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的问题。
刘晓春(第八中学,化学):
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某些课程的教学难度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考试的压力过大,导致很多学生会丧失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更何谈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大胆地降低这些课程的难度,使得教学符合学生目前的认知规律,将有些较难的知识点放置在后面开展教学活动。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应多带学生开展实验,并走出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对比发现,经常性的做实验的和有外出参观学习的班级,其学生最后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化学课程的比例也高,学习成绩也更好。
薛菲(第八中学,化学):
举自己的一个案例: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和学生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化学,与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通过这一节课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陈伟(二十四中,体育):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运动的习惯。在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是单纯地以学生的运动成绩评价学生。要看到并鼓励学生的进步,比如个子特别矮小的学生可能永远达不到跳远优秀的成绩标准,老师应该发现学生在运动成绩上的每一点进步,关心和激励这些学生……
吴昊(正衡,历史):
感觉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还是很强的,教师应该大胆地发掘学生的潜力。由于百家讲坛等节目的推介,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还是很高的,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发动有能力的学生研究历史,而不是只是局限于历史教科书……
沈贤(外国语,信息):
利用好网络这个很好的平台,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实很强,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利用好网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刘青(新闸中学,英语):
平常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
黄萌艳(新闸中心,信息)
信息技术的好多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不大,比如说表格的制作和数据统计,这就要求教师要绞尽脑汁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想象参加了一个学校组织的社团比赛,要统计名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有利于学生自发的学习……
崔妍(第一中学,生物):
教师应该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比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做一个模型。这样符合一个人的记忆规律,学生也会有极大的学习兴趣……
最后吴晓玲博士为教师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框架,本次沙龙结束。
第九组 主持人:胡惠敏教授、袁文娟
纪要整理:袁文娟 地点:常州24中
2010年5月22日上午,在24中举行的“第四届常州市教师教学沙龙”活动中,本组研讨的主题是“”。参加活动的有来自市区小学、幼儿园的20位教师,学科涉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和幼儿园各科教学,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胡慧闵教授、常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兼职教研员袁文娟老师主持。
研讨分为两个时段,前半段时间为自由发言,老师们立足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立足于各自的学科教学,立足于已有的学习,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既有困惑的求助,又有经验的分享;后半段时间由胡慧闵教授针对老师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专业引领。发言内容摘录如下:
袁锦敏老师:课堂教学教师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学生面对课外学习任务往往会放弃。当学与玩发生矛盾时,学生大都首选玩,所教学生中能自主学习的很少。为此感到很困惑。
宋冬兰老师: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很大,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引领很重要。
杨 霞老师:现在的学生学习很被动,与应试教育有关。能自主学习的学生大都是优秀学生或是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如何扩大这样一种好学氛围,帮助后进学生也能自主学习感觉困难较大。
沈永莲老师:女生一般比较听话,能按要求做,男生大都只对自己喜欢的、愿意学的、没压力的内容感兴趣。如何激发男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值得研究。
骆凌云老师:低年级学生喜欢被表扬,多在老师要求或激励下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要请教:自主学习有哪些方法?特别是有哪些能维持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王国芳老师:要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自主学习?以个人体会,自主学习需要老师的引领,首先要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王 静老师: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对学生评价重在看发展,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科学引导。日常教学问题设计要开放,有思维含量和挑战。
钱 滢老师: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教学要正视差异,从兴趣入手,制定分层分段目标,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杭 君老师: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要培养兴趣,要创设时空。学校借鉴杜郎口经验,先学后教,让学生做小老师,半年训练,学生进步大。低年段学生能力所限,可能不很适合自主学习,但可以做铺垫。
扬小新老师:我想请教自主学习是否适合所有学生?是否适合所有内容?
胡慧闵教授:主要谈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讲授式,有效率但易忘;二是自主学习,因为经历就不容易遗忘,但很费时间。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它包括态度和方法两方面内容。
所谓态度,就是愿意,有兴趣。学习得过程是痛苦的,会和孩子爱玩的天性产生冲突,所以大部分孩子不经过教育不会自主学习。
所谓方法,是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包括学习习惯、课内思考、课外学习任务的完成,自主学习一单形成能力终身受益。
二、 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引导: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在刺激直接指向学习本身。
2.方法:一是培养习惯。定时、定点做同一件事。立足课堂做一点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努力。二是研究作业布置。不要让学生讨厌作业,作业需要做一点改变,不仅控制好量,还要有变奏。练习巩固采用渐进法、渐退法比较可行。
只有对自主学习有正确认识,才能有突破难点的办法。
老师们反映,大家围绕主题畅所欲言,互动交流,教授专业引领,很有启发。
馆藏&10040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