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中怎样渗透感恩教育

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中国农村教育》2015年Z2期
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摘要】:正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明辨是非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感恩教育更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的条件优越,父母的溺爱,隔代教育的错位,孩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知恩图报已离他们太遥远了。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小伙伴间的谦让,大自然的赐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2【正文快照】: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明辨是非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感恩教育更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的条件优越,父母的溺爱,隔代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永光;王志金;;[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14期
刘金玲;杨振龙;;[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张长水;李化树;;[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12期
苏锦绣;;[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万卫华;祁正新;;[J];教育与职业;2008年24期
刘洪;;[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S1期
邓艳葵;;[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董广芝;李术红;解宗军;;[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陆明朗;;[J];消费导刊;2008年24期
赵静;;[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严寒;;[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戴敖锁;王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陈晓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吴胜强;;[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张联英;李宇卫;华业庆;;[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谢寒;占子龙;;[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李艳华;;[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姜娜;;[A];2013河北省班主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王思敏;;[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秀春;[N];云南日报;2009年
俞立严;[N];东方早报;2005年
李元卿;[N];光明日报;2003年
李元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顾晓萍;[N];石家庄日报;2005年
张继军;[N];承德日报;2007年
熊兴文 任智兴;[N];广安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夏晴;[N];光明日报;2006年
丁华;[N];光明日报;2007年
吴选英;[N];广西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华莹;[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亢婧;[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杨波;[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杨艳;[D];江南大学;2009年
陈果;[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刘丽;[D];西南大学;2009年
黄江华;[D];西南大学;2009年
刘振中;[D];中南大学;2009年
魏延秋;[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戚哲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李朝晖;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感恩教育  在中学生德育这块,“感恩教育”是一个焦点,又是个热点。就目前来说,现在的初中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家长的宠爱、溺爱,造成个别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由爱生恨,感恩意识淡薄,人格的形成出现了缺陷。这些现象的出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悟,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满足,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报答。感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只要我们有一颗感恩之心,收获的将是丰富快乐的人生。就怎样让学生学会“感恩”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一、引导学生开窗启思的感恩教育感恩,是平行传递的一颗爱心;感恩,不是你给了我我还给你的简单轮回,它是手拉着手,心连着心的火炬接力,是“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和谐境界。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的收获。我利用语文课这种形式,唤醒学生感恩的心。如,讲授莫怀戚的《散步》、冰心的《纸船》、泰戈尔的《金色花》、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等课文,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与爱的种子,盛开的是希望的花朵,收获的是幸福的果实。感恩的心,自然能够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5.40元/期全年定价:4.32元/期 共51.80元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文)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感恩教育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论文)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感恩教育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20:48:4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文)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感恩教育
官方公共微信“语文天生重要”——靖安李庆陆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初探
上传: 舒琼莹 &&&&更新时间: 8:59:39
&&&&&&&&&&&&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初探
宜丰二中&&& 吴欢英&&&& 中学语文
【摘要】:感恩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平台,语文课是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而充分发掘中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也理所当然的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感恩教育&&&& 感恩行动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它是一个舶来词,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感恩教育的元素,我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元代郭居敬辑《二十四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古训流传至今。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先人对感恩的推崇。可在现代,&感恩&正在缺失,在娇惯和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他们不知尊敬师长,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自私自利,只知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是多么危险,多么悲哀呀!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同时,课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而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以人性唤醒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大力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培养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懂得回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才会实现。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中德育教育的资源,有机的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让学生感知&恩&。
大自然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和风细雨,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礼物,她还以壮美的山川,浩瀚的大海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胸襟,哺育着我们的精神。在《与朱元思书》中,仕途失意的吴均,看到自富阳至桐庐一带,时而波平如镜,时而湍急奔腾的异水,看到卓尔不群,奋发向上的奇山,不禁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主改革而屡遇奸佞诬谤,数度被贬的范仲淹。在登上岳阳楼后,看到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巴陵胜状,不禁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劝勉友人和自勉。这就是自然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的表达了父母之恩。《背影》中的父亲,遭遇双重灾祸,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陷入了困境,仍然强忍悲痛,宽慰儿子,送别时吃力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胡适的《我的母亲》中,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对&我&严格要求,为了教育我做人,宁愿自己受委屈&&&&&&&都能让人感受到伟大的父母之爱,伟大的父母之恩。
祖国是具体可感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民族雄健的精神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就是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藤野先生》中,感知师恩。从《羚羊木雕》中感知友恩&&&&&&这就是社会之恩。
&&& 在学生感知&恩&的基础上,教学中要组织一些感恩体验活动。
&&&& 通过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口语交际是语文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中的重要能力。语文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必然与课文的特定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强化口语交际的活动,学生反反复复地说,接触的全是课文中的语言,就能使学生从说话训练中达到涵咏于课文示范语言的目的。如:在上口语交际课《寻觅春天的足迹》时,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再引导学生感恩大自然,感谢大自然给我们创造了美丽的生活环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通过书写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把感恩仅仅停留在嘴边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在具体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因此,在课堂上要抓住机会,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恩别人。在上完《背影》后,就布置学生带着课堂上的感动,回去好好回忆一下,父母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给过的关心和帮助,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替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学生们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情,为父母整理房间,捶背倒茶&&而这封感恩信也是写得最好的最能体现同学们真情实感的一篇文章。
通过把感恩付诸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社会实践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语文只有和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优势。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织演讲、征文比赛、学唱&感恩&歌曲、组织&感恩&为主题的创意黑板报设计评价等。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使他们在活动中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这样,随着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成长道路上,得到的帮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太多了。于是自觉地表示要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报答老师的培养,报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这样学生就能永怀感恩之心,常做感恩之事,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 总之,感恩是人类美好的优良传统,是孩子心灵的灯塔。感恩教育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点拨学生,培养学生拥有感恩意识,让他们知恩图报,并通过一系列感恩教育行动让学生明白&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道理,这不仅是语文教师也是其他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