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广州社保有广州房产有三年广州初中学籍能否报考广州公立幼儿园摇号高中?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3 22:40
查看: 1355
小升初还没有结束,就要考虑三年后的中考问题了,由于是外省借读生,虽然拥有越秀学籍,但三年后考公办高中的其中一个条件不明白,三年社保不知道今年4月份开始交行不行?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3 22:50
报读公办高中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9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3 22:51
可以去看看今年的中考政策,早做准备的好!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3 23:03
csy2005 发表于
可以去看看今年的中考政策,早做准备的好!只知道说要满三年社保,不知道具体是最迟什么时候开始算起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4 01:20
入读初一当年的3月31日前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4 06:53
winnie0068 发表于
入读初一当年的3月31日前4月份刚刚才买,不知道有没有用?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 小时
元宝:1068
金币:1101
<em id="authorposton16-5-4 07:52
够呛,最好想办法补交一个月。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4 08:27
kevinhwong 发表于
够呛,最好想办法补交一个月。问了不能补交.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4 08:44
越秀桐 发表于
问了不能补交.社保是累计,以前有买过的也算。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4 09:04
winnie0068 发表于
社保是累计,以前有买过的也算。在老家缴了8年了,现在是为了孩子到时有读公办高中的机会才重复在广州买,只是4月份才知道赶紧买的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4 11:21
越秀桐 发表于
问了不能补交.
有规定交多长时间吗?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4 12:40
要满3年社保才有资格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4 15:36
越秀桐 发表于
要满3年社保才有资格
还有这个规定啊?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4 16:17
告诉一个学校就算无社保有学籍一样能读高中,今年有个外地户籍现在在41中高三七班父母无稳定工作一样能上高中高考移民!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5-4 16:26
yiyizha弟 发表于
告诉一个学校就算无社保有学籍一样能读高中,今年有个外地户籍现在在41中高三七班父母无稳定工作一样能上高今年可以,到我们现在这一届中考的时候就不行了
扫一扫,轻松关注!家长帮广州站(微信号gzjiaoyu):
关注它就够了!择校、成绩、学校八卦、学习技巧、资料、家庭教育...各类信息每日更新!
Powered by篇一:当学籍和户籍在不同区对广州中考有哪些影响 当学籍和户籍在不同区对广州中考有哪些影响? 按现有的中考政策,学生可以选择户籍所在区升学,或者选择学籍所在区升学,二选一。 如果你户籍或学籍有一项在“老三区”,即越秀、荔湾、海珠,那当然回“老三区”升学,因为“老三区”的示范性高中多,升学有优势。 如果未来三年内,广州实行“指标到校”,选择什么区更好一点呢,这就更复杂了。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番禺、增城、从化是指标到校的赢家 “指标到校”是按学生人数分配指标的。从绝对数量来看,番禺、增城是指标到校的赢家。2012年中考数据显示,番禺有53所初中,16716人参考,如果按30%指标分配,可分得省市示范高中指标生名额299个。增城有42所初中,15800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282个。白云有62所初中,14401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257个。越秀有36所初中,11414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204个。海珠有36所初中,10436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187个。花都有43所初中,10240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183个。天河有43所初中,9908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177个。从化有23所初中,9362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167个。荔湾有35所初中,7645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137个。萝岗有14所初中,3395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61个。黄埔有13所初中,2595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46个。南沙有9所初中,2389人参考,可分得省市指标生名额43个。 从含金量来看,增城、从化是指标到校的赢家。以2012年中考数据测算,增城可以获得华附16个指标,省实28个指标,一共44个,但增城去年只有33人分数超过或等于732分(注:华附公费线),也就是说,增城因为指标到校政策,增加了考上华附省实的人数,受益了。越秀的情况则恰恰相反,按去年的学生人数,越秀可以获得华附11个指标,省实20个指标,一共32个指标,但越秀去年有613人分数超过或等于732分,也就是说,越秀分得的华附省实的指标相对于几百名高分考生人数,无异于杯水车薪,指标到校政策没有让越秀区受益。
本文转自:梓枫人事网(广州社保与广州户口在线咨询)篇二:广东异地中考准入条件严格 取消择校让指标成了唯一 广东异地中考准入条件严格 取消择校让指标成了唯一
广东年底出台异地高考政策还将配套出台异地中考政策,6日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此消息。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追访了解到,目前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已放开让异地学生中考,为何还要出台异地中考的方案呢?对此,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受访时透露:“异地中考要与异地高考相连接,条件设置要相符。”业内专家分析,这意味着,今后在广东异地中考准入条件可能变难。 异地中考准入也许更严格 “异地中考”这字眼的出现让有人喜、有人忧。有外来务工的家长很高兴,认为这样解决了义务教育之后的升学衔接问题。从湖北到广州当环卫工人的老谭,他的儿子在广州的义务教育得到了解决,现在白云区某小学上六年级,他一直很担心可能明年就得带着儿子回老家上初中了,“虽然在这里可以上初中和高中,但教材不一样,为了高考还是得回去读比较好。”昨天他听到异地中考和异地高考即将出台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他的儿子可以连贯读下去,不用两地奔波了。不过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家长,则担心紧张的学位将下移至初中,农民工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当地财政、教育不堪重负。 记者采访发现,其实广州、深圳等城市,目前中考对非户籍学生来说是放开的。比如,广州只要求具有广州市户籍的初中毕业、结业生或具有初中毕业同等学历者以及经批准的异地借读生,均可报名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深圳也规定具有深圳户籍的初中毕业生和符合深圳相关规定的非户籍学生都可以参加中考。 但是,接受采访的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异地中考要与异地高考相连接,条件设置要相符。”也就是说,广东也需要按照目前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实际以及教育资源的总量情况,合理设置符合现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中考的升学政策。这说明出台异地中考政策并不一定放开异地中考。 卓越教育校长周贵分析称,广州目前的中考政策其实对户籍是无限制的,只要有学籍就可以。但异地中考政策跟异地高考相符后,异地中考也产生准入条件了,说不定比原来还严格。“条件设置后,今后异地中考可能比现在难”。 取消择校让指标成了唯一 虽然广州、深圳等地对非户籍学生参加中考名额不限,但在中考报考范围上,非户籍学生和本地学生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在广州,目前非户籍学生只能报考公办择校或民办高中。随着三年内普通高中择校的逐步取消,这说明靠“钱”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这剩下“指标”这条路了,异地中考的政策估计就是在指标上做文章,但是松了还是紧了目前还不好判断。对于广州本地家长的担心,业内人士表示极有可能,所以才要对异地中考提出条件限制。一旦外地生源涌进来,政府部门也要考虑到本地高中的办学规模,预测到放开异地高考和取消择校后对学位的需求。 不过,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则认为,中高考制度开放,流入人口会不会“井喷”也说不定,因为推进异地高考,必然会改革考试组织,同时调整各地的高考录取资源,而非还是保持现在这种不均衡格局。 对此,有专家提出,以广州为例,非户籍学生的家庭背景其实有两类:一类是随迁子女,父母在广州工作的;一类是父母并不在广州的。如果异地中考跟异地高考政策相符,那说明随迁子女中考也必须参考一定条件了,比如在广州就读义务教育的年限,父母在广州工作、购买社保的年限等,或者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用积分办法取得异地中考的资格。而父母不在广州的非户籍学生,则只能读民办高中。 不过,对于在广州的随迁子女来说,也许今后可以跟本地学生一样填报公办普通高中,升学途径将比现在要广。篇三:广州出台学生学籍管理新规 广州出台学生学籍管理新规:一生一籍 籍随人走广州出台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新办法― 没有学籍,想转学?未必行得通! 昨日,广州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今后须按照“一生一籍,籍随人走”规范管理学籍。为此,市教育局还总结学籍管理“负面清单”,以此规范择校转学、中学挂读、学校班额超编等违规情况。 每年6月20日前 地段小学要完成学籍数据 “广州从2004年开始实行电子学籍管理。”昨日,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介绍,教育部于去年9月发布规范学籍管理要求,提出学生终生学籍号制度,广州由此在现行学籍管理基础上做规范,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其核心为:一生一籍,籍随人走。 江东透露,“一生一籍”首先要规范学籍的建立,未来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学生学籍都应在该学段起始年级建立,“学生到非录取学校就读,不能建立学籍将追究收生学校责任”。根据要求,地段小学每年须在6月20日完成学籍数据整理,并在春季学期结束后一周内报区教育局完成学籍建立工作,今年的工作时间为7月19日,其他小学学籍建立工作须在每年9月15日前完成。 为何强调“起始年级”建立学籍?江东称,此举主要为掌握学生的学籍异动情况,比如未来广州将实行异地中考,要求考生须广州连续三年的初中学籍,“如果学生从初二或初三转过来,是不符合要求的”。 列工作负面清单 通过转学获学籍将行不通 为了规范学籍管理,昨日,市教育局还专门归纳“学籍工作负面清单”,罗列十大规范行为。其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校不得招收无学籍学生就读,学校不得擅自调整招生计划和办学规模招收学生建立学籍。 往年有中学生没有达到广州高中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就先到省内其他地方的学校找个高中来读,获取当地学籍,然后通过转学的“曲线”办法获得广州高中学籍,未来这样的空子将没得钻。 根据《通知》要求,普通高中阶段学生转学,在广州参加中考但达不到当年广州市中考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广州市户籍学生,原则上不得再通过转学方式进入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就读;在广州参加中考达到当年中考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但未被统一录取的广州市户籍学生,如从市外转入广州,需根据其参加广州中考的成绩转入到相应或以下批次普通高中学校。 每周四上午 教育局受理学籍异动申请 规范学籍管理后,学生因转学等造成学籍变动,如何处理?根据“籍随人走”原则,在原学校没有建立学籍的不得转学,学校也不得接收未建立学籍学生。 昨日,市教育局还强调,学生从外市转入广州,除了转出学校加盖公章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也需在学生转学申请表上盖章,否则不予受理;广州市内学生学籍异动后,同样需要备案登记。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市教育局将不直接接受学生或家长的学籍异动申请,需教育局送审的异动情况一律由区或市属中学统一送审,教育局统一办理学籍异动时间为每周四上午9:00-12:00。 个案解读 外来人员子女上学两年仍无学籍 张先生来自湖南邵阳,女儿小雅(化名),目前在白云区文峰小学(民办)上二年级,但孩子的学籍一直没有办下来。 据张先生透露,孩子幼儿园也在文峰小学读,后又在学校升小学,但当时小雅没满6岁,张先生称,由于并不清楚这些规定,且学校也未提出异议,孩子提前一年读小学。 无意中得知学籍的重要性后,张先生开始与学校沟通,“资料都收齐了(户口本、出生证),还是办不了,学校说孩子年纪不够”。最终学校给出一个解决措施,“让小雅从一年级开始读,这样才能办理学籍”。 “孩子的学费生活费每个学期最少3000元,从一年级开始读,我们就需要多出二三万元,而且孩子年纪也大了。”对于学校的处理办法,张先生很费解。 ●解决 市教育局:去年9月前入学可补办学籍 昨日,教育局基教处负责人回应称,这些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对历史遗留问题,只要家长把资料补齐了,我们还是可以给学生补办学籍,但对于因黑户(超生、没有户口)或资料不完整的情况,这个很难办到。” 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表示,规定了“一生一籍”之后,学校如果要增收学生而不为其办理学籍,属于违规,家长可以向所在区教育局反映。 其他情况 挂读 未来将逐步规范 以往在中考录取中,常有此类情况发生:有的学生没录到心仪的学校(A校),而是录到其他学校(B校),由于不满录取结果,家长通过关系转移到A校就读,并保留B校学籍。这类现象统称“挂读”。对此,广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有关负责人称,挂读现象一直都是禁止的,按照新的学籍管理要求,籍随人走,因此,未来也将规范“挂读”行为。 择校 要按照转学处理 每年小学报名,都有部分小学生选择外区就读,对于这样的情况,最常见的处理办法是,家长到地段小学开“放行条”后,就可以到外区的小学建立学籍。 江东称,根据新的学籍管理办法,这种情况将被禁止,符合条件的地段生必须在所属地段小学建立学籍,若不在地段小学就读,则要按照转学处理,将学籍从地段小学转向就读小学,不可以越过地段直接在外区小学建立学籍。(篇四:广州2014中考政策改革:取消公办择校生 广州2014中考政策改革:取消公办择校生
8月初,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在一场发布会上确认广州明年将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这意味着择校生成为历史已是板上钉钉。 来自茂名的赵女士听说这一消息后异常紧张。两年前听说非广州户口考生可以通过择校进入广州的公办高中读书,她将孩子从茂名接到广州一所知名民办学校读书。每年光学费就两万多元。按孩子现在的成绩,可以考上执信、广雅这样的名校。如果取消择校,孩子只能回到老家读书。“如果回到老家参加中考,当地的考法和广州不同,连教材也不一样,估计孩子还得复读一年。而老家的高中肯定比广州的高中差,谁愿意回去?” 实际上,这一消息好坏参半,好消息是,如果取得在广州参加中考的机会,以后上高中的4万元择校费可以免了。坏消息是,不少外来工子女可能因此失去在广州参加中考进入好高中的机会。然而,台面上的“择校费”取消了,会不会变成更隐蔽的赞助费等名目,这也是一个亟须正视的问题。而这场改革的关键则是广州会选择怎样的异地中考方案。 “现在异地高考都要放开了,为什么高中就不行?这不是开倒车吗?我们择校也是通过分数竞争,又不是走后门。”来自河南的何先生已在广州居住8年,女儿今年上初一,成绩年级前10名。他希望女儿今后能上华附、执信这样的好学校。“取消择校生,我们孩子就只能回老家读书吗?”他认为,“取消择校不应该让一批孩子成为牺牲品。要么设过渡期,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要么特殊处理,让他们和广州户籍孩子一同竞争,让中考分数决定入学。” 取消择校歧视外地考生? 2012年的中考数据显示,非广州户籍生源有23664人,占当年报名总人数118427人的20%左右。随着择校竞争越来越激烈。2012年广州市公办择校6709人。今年,广州公办高中比去年减少了960个名额,但非广州市户籍考生却同比增加2297人,这导致择校分数水涨船高。甚至出现择校分数比公费高出52分的罕见现象。而数据显示,2010年广州市民办高中招收4720人,2011年招收4273人,2012年招收4321人,能提供的民办学位非常有限。最关键的是,在高中教育方面,广州的公办高中在教学质量方面明显高于民办高中。提前批的40多所学校,基本上都是公办高中。对于那些想让孩子通过学校出人头地、“鲤鱼跃龙门”的家长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广东省政府教育督学李伟成此前在受访时也表示,广州目前的高中招生也基本满员,受教育经费、教育用地等因素的制约,扩充也不大可能。取消高中择校的话,外地生想入读公办高中形势不乐观。 执信中学校长何勇也表示,总体上来看,择校生的分数比公费低,取消择校,所有学生统一走公费通道,外地考生进入执信、华附这样的名校难度会加大。 取消择校“卡”住了谁? 8月初刚刚离任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是广州最出名的中学校长之一。他表示,长远来看,取消高中择校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但明年取消择校的时机是否成熟,值得商榷。择校生取消了,但异地中考的政策还没有实行,这就出现“脱节”,这部分孩子怎么办? 现在这部分学生如果成绩优秀,有机会上好学校,明年取消后就只能去选择民办学校。“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必须要妥善解决。比如说异地中考正式落定之前有没有一个过渡安排,我个人认为应该这样,否则政策是倒退的。” 按照近日媒体披露的广州市异地中考方案,外地考生报考广州高中,必须具备“四个三”条件,连续三年在广州具有合法稳定职业、连续三年具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按照国家规定在高中就读城市参加社会保险累计三年、随迁子女在广州具有完整三年初中学籍。广州市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四个三”条件是让真正为广州做贡献的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实惠。目前来广州读书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父母不在广州工作,而他们只身来广州上学。 有教育界人士昨天表示,这个门槛“卡”的其实是富人。“富人”,他们不为广州纳税,却把孩子送来广州读民办初中,享受最优质的资源。按国家政策,广州是没有义务为这部分人的孩子“埋单”的。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分析,虽然现在符合异地中考条件的人数有多少还需测算。但据他估计,有4成学生不符合条件。即便把全部6000多个择校学位释放出来,也难以满足需要。篇五:粤高中择校生比降至15% 异地中考需有完整学籍 粤高中择校生比降至15% 异地中考需有完整学籍
今年各地须推行高中“指标到校”,择校生比例降到15%以内,广东省教育厅在官网上挂出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今年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应确保毛入学率稳定在93%以上,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全日制招生任务要达到144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72万人,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招生7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将从扩大规模为主到以提高质量为主。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广东省一级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占比被“掐紧”到15%以内。此外,省教育厅再次强调:2013年各地须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将公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安排不低于30%的公费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逐步减少照顾加分项目 近年来,广东省内各地普通高中招生制度频有“大动作”,如何稳妥推进改革成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省教育厅要求,各地普通高中的招生录取办法要严格实施照顾加分录取政策,原则上不得新增出台照顾加分录取项目,并要规范清理和逐步减少原有的照顾加分录取项目。此外,“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被再次重申,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挂读生”和变相招收“借读生”被严禁。需要关注的是,去年教育部发出了3年内取消高中择校生的要求后,广东今年立即“收紧”了择校比例,要求省一级公办普通高中以学校为单位将招收“择校生”占当年招收普通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比例降到15%。 示范性高中指标分配不低于30%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就在广州高中“指标到校”新政悬而未决之际,通知大篇幅强调了推进普通高中指标到校的工作要求:“2013年各地要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教基一〔2012〕1号文要求,公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安排不低于30%的公费招生名额,按初中学校在校生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直接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含民办)学校,并逐步提高直接分配的比例。” “这是在给广州下‘死命令’吗?”“广州中考新政不可能缓3年实行了?”有网友看到《通知》后猜想连连。更令人玩味的是,省教育厅同时强调:“各地在推进指标到校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引导舆论,让大多数群众都能理解和接受,促进平稳实施。”不过,根据广州市教育局的会议通知,广州新政的谜底也将在今日下午揭晓。 异地中考须有3年完整初中学籍 根据计划,今年各地须出台“异地中考”政策。《通知》提出,各地要对在当地有3年完整初中学籍的随迁子女,依据当地城市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准入条件,因地制宜制订随迁子女参加中考的具体办法。此外,要加大义务教育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院校建设的投入力度,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为顺利实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创造条件。 此外,广东省教育厅尤其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招生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健全完善“转移招生”长效机制。具体而言,珠三角地区要主动招收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农村生源,将招生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中职学校。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各市要努力实现借力发展,积极组织和输送初中毕业生就读省属、珠三角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 《通知》指出,各地、各学校要积极开展“1+1+1”“1+2”等多种形式的校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扩大招收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生源规模。篇六:北京教育考试院:非京籍学生中考可在学籍地借考 龙源期刊网 .cn 北京教育考试院:非京籍学生中考可在学籍地借考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3年第03期 《新京报》消息 今年中考,非京籍学生可在学籍所在区县报名借考,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2013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通知,对比往年,今年北京在文件中首次提到了“非本市户籍考生报名借考”规定。 非京籍应届初中毕业生2.43万人 据介绍,北京允许非京籍学生在北京借考,但由于高中教育并非义务教育,北京并未要求高中必须接收非京籍学生入学。在之前的中招招生工作通知中,一直没有对非京籍考生借考有过具体要求,今年的招生工作通知中,提出“非本市户籍考生应在学籍所在区县进行报名借考。”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应届初中毕业生预计为9.6万人,其中北京户籍应届初中毕业生 7.17万人,非北京户籍应届初中毕业生2.43万人,记者从部分城区中小学了解到,由于北京外地人口增加迅猛,非京籍学生在中小学生总数中占比越来越大。部分学校还出现了非京籍学生人数超过京籍学生的情况。 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各学校要认真执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制订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做好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工作,实施办法另行通知。招生计划12%至15%用于“名额分配” 根据规定,今年各示范高中将今年招生计划的12%-15%用于“名额分配”。名额分配面向纯初中校、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可适当分配给民办学校。鼓励各示范高中校将12%~15%以外的部分计划用于跨区县或“手拉手”对口支援学校。市教育考试院表示,已被确定参加“名额分配”的考生必须参加全市统一招生考试。填报志愿时须将“名额分配”学校普通班专业填报在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栏内,且不能参加提前招生、实验班等其他特殊招生。参加“名额分配”未被“名额分配”学校录取的考生第一志愿作废,可从第二志愿开始参加统一招生录取。另外,北京规定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继续执行“三限”政策。按照《关于2011年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要求,2013年以学校为单位将招收择校生比例降为10%。择校生计划要纳入招生计划统一管理并通过招生简章向社会公布。篇七:非广州户口的孩子在广州就学现状调查 非广州户口的孩子在广州就学现状调查
1外地生幼升小困难重重
外来工子女上学,可以选择公办学校,也可留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但由于公办学校学位有限而报名者众,每年都有许多家长因此失望。广深达人调查发现,非户籍的外地生在广州求学,无论在入学通道上,还是在升学通道上都存在许多高高的“门槛”。
广州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大多集中在白云区、天河区和海珠区。广深达人走访白云区同德围发现,这里有11所中小学,只有同德小学、明德小学和明德中学3所公办学校,其他8所,如南方中英文小学、岭南小学、南方中学、泽德中学等都是民办学校,生源以外来工子女为主。天河区棠下容纳了6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广深达人调查发现,这里部分学校还是九年一贯制,在校生超过千人。
在棠下旧猪场一巷,来自贵州的阿梁和妻子开了一家麻辣烫小店,而他们的孩子则在附近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阿梁并不知道哪间学校价格实惠,也不知道哪间学校的办学质量好,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匆匆忙忙花了1700元就报了“×立小学”的学前班,把小孩“塞”了进去就算完事。妻子对丈夫的这个“决策”很不满意,她觉得这个学校环境设备不是很好,奈何找不到更好的。 来自“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供给保障政策研究”项目的调查显示,广州市非户籍的外地生入读农民工子弟学校几乎成为主流,其中,白云区非户籍学生入读公办学校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比例是1∶2.46,海珠区的比例为1∶ 2.65,而天河区则高达1∶5.34,也就是说,6个外地生,5个入读农民工子弟学校,只有1个读公办学校。
2读公校入学有门槛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规模达到1834万人,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达到1403万人。在广州就业半年以上的农民工达300多万,农民工随迁适龄儿童43.022万人(占广州在校生总数的30%)在广州接受义务教育,其中30万人进入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13万人入读公办学校。
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门槛”重重。据了解,在一些知名的省一级小学,“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家长们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关系,还要交上数额不等的捐资助学费。而在一些郊区小学,即使不收捐资助学费,但必须有“熟人”才能获得一个录取机会。
天河区车陂一家零食店的李阿姨告诉广深达人,她的小孩在附近的公立小学读一年级,该小学每年有二三十个名额面向外地生,虽然不收捐资助学费,但报名者相当多,李阿姨最后还是托了姑妈找门路才给小孩争取到录取的机会。 “公立学校在农民工子女面前设了一道门槛,这道门槛对于他们来说很难跨越。第一是经济上负担重。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问题,在进入公立学校时被要求交纳一定的教育附加费。第二是社会歧视大。农民工子女入学后可能被老师忽视、被同学歧视、学校漠不关心、学习跟不上进度等。”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谢建社教授认为,为缓解公办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广州地区一些城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设置了一定的入学“门槛”,较为普遍的做法是要求提供暂住证或户籍证明、住所证明和务工证明等,一些城市还对计划生育证明和居住年限提出相应要求,部分城镇较高的入学“门槛”,将不少农民工随迁子女拒之门外。 除了入学“门槛”外,还有各种升学“门槛”。小升初时,老三区实行电脑派位,其中第一批电脑派位(即以前的推荐生)便不向外地生开放。以越秀区为例,该区规定,具有广州市常住户籍(含蓝印户口)和越秀区正式学籍的公办小学毕业生才可以参加第一批电脑派位。而在中考中,外地学生只能报考“公办择校”一栏,在高考中,非广东户籍的学生是不能在广东参加高考的。
3外来工子女升学通道在哪?
入读公办小学的外来工子女一般由电脑派位或对口直升到相应的初中,入读民办小学的农民工子女,也可以连读报读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初中部。此外,无论是本地生,还是外地生都可以参加小升初17所民校联考或民校单考,被录取后,将升入育才实验、二中应元等“名校办民校”读初中。
“读完初中,江西、湖南等外省户籍的学生一般回本省参加中考,考入本省的高中,再参加本省的高考,这是由高考的户籍制度规定的。”海珠区康乐中学曹海飞副校长说,“而有广东户籍的省内农民工子女,则可以参加广州市的中考,报读公办择校,或者报读民办高中,对这类学生而言,高中毕业后可以参加广东高考。”
据了解,由于“公办择校”的名额有限,而且报考者众多,有些高中的公办择校分数线比公办公费还高,所以外地生考本地高中其实并不轻松。
如果不想读高中,那么中职中技的大门将向所有农民工子女开放。“外省和本省初中生都可以报考中职学校,享受一样的待遇,符合规定还可以获得助学金。”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校长陈铭奋表示,中职因为就业好受到越来越多初中生的青睐。如果外省学生读了高中没参加高考,或者本省学生参加高考但落榜,也可报读中职学校。篇八:广州中考政策:实行异地中考 择校生取消 独立批扩军 广州中考政策:实行异地中考 择校生取消 独立批扩军
对于2014年广州的中考生来说,不变的是竞争态势,变的是三大政策变化:“异地中考”实行、择校生取消、独立批扩军。前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配套措施。第三个变化即独立批招生则为广大中考生群体提供了更多报考选择,而随之而来的也有些许疑惑。 在距离中考还有1个月,距离填报志愿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本报中考特刊为考生和家长解析这三大政策变化,为您的中考助力。 关键词: 异地中考、择校生取消 非政策照顾性借读生不可填报外区公办高中 2014年至2016年为广州“异地中考”政策的过渡期,过渡期里,具有广州市初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但不具备政策性照顾借读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学生(以下称“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可报考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和毕业学校所在区属公办普通高中。2014年开始,公办普通高中停止招收择校生。 在以往,这部分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如果想入读广州的公办高中,只能通过考“公办择校”,如果考上,要按照规定缴纳择校费。但按照“异地中考”政策规定,从2014年到2016年,这部分考生只要能够被录取,将与“公费生”享有同样的身份,而且不再需要缴纳择校费。 招生计划方面,过渡期间,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不超过学校所在批次招生计划的8%。 需要提醒的是非政策照顾性借读生的报考范围。按照政策规定: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全市招收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过渡期内)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2017年起),区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本区招收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过渡期内)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2017年起)。 考同一学校非户籍学生录取分数线或比户籍学生高 另外,在中考录取的投档规则方面,户籍生和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也有区别。 文件规定: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在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进行投档,若户籍生招生计划已完成,而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过渡期)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2017年起)招生计划未完成,则继续投档至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止;若仍未能完成招生计划,则对空余学位统一安排补录。 户籍生若在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则对该校适当降分继续投档,直至完成户籍生招生计划;若在该校户籍生录取最低分数线上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过渡期)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2017年起)招生计划仍未能完成,则对空余学位统一安排补录。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报考同一所学校,非广州市户籍的学生最后的录取分数会比广州户籍的学生高。2014年预计这种情况也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非广州户籍考生比较集中的区域(比如天河、白云)和‘老三区’的外地考生,要适当降低对志愿学校的期望值,同时可以报考一些办学水平受社会认可的民办高中以及省实的自筹经费班。”广州市招考办主任林洽生说。 关键词: 独立批扩军 对考生而言更多选择或添“纠结” 2014年进入独立批招生的特色(学校)课程扩军为12所,尚不会对中考的招生格局产生质的影响。 从考生填报志愿的角度来讲,更多学校的特色课程班进军独立批招生,无疑为填报志愿提供了更多选择。填报中考志愿时,可以在独立批填自己心仪的特色课程班,每个学生在该批次只能填报1个志愿。而在后续的批次,考生仍可以填报该校。比如,考生可以在独立批填报广雅中学的“博雅岭南班”,同时也可以在提前批报考广雅中学。如果考生打算在独立批和后续批次填报不同的学校,也有了多一次报考机会。可以在独立批去冲击一个比自己平常训练水平稍高的学校的特色课程班,在后续批次再选一个“保险”的学校。 不过,更多的选择有时也意味着选择的“纠结”。对一些绩优生来说,不太敢冲击名校的特色课程班,但若要填报稍低一个层次的学校的特色班,又等于放弃了在提前批被名校录取的机会。该如何选择呢? 对此,广雅中学副校长何冠南建议:“当然是选择高层次的学校!”何冠南认为,择校考量有多个方面。首先,家长和考生要明确定位,看自己喜欢哪种类型的学校。此外,在选择一所学校时,需要关注几个因素:学校环境怎么样?有没有好的师资,有没有合适的课程,办学成绩怎么样?最后,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成绩来评估进入学校的可能和风险。数说中考 2014年,广州将有112511人参加中考,较去年减少1662人。其中应届毕业生110292人(含广州市户籍81886人,非广州市户籍28406人),广州非户籍学生比去年增2527人,广州户籍考生比去年减4189人。 去年,广州市的121所普通高中共录取新生60494人,高中录取率为53.48%,为近几年最高。2014年普通高中特别是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计划将保持稳定。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公立三甲整形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