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盒彩笔笔不超过30支。把这盒彩笔平均分给4个或3个小朋友,两种分发都

把一盒彩笔平均分给4个或3个小朋友,两种分法都没有剩余,这盒铅笔可能有多少支?(两种方法解答)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4 x 5 x 6 + 2 = 122
最少有122颗糖
根据题意,如果再加上4块糖果的话,则既能平分给6个小朋友,又能平分给5个小朋友。同时,由于5和6是互质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5X6=30。所以,糖果总数的最小值...
.A..B..C..D
.1..1..1..3
.1..1..3..1
.1..3..1..1
.3..1..1..1
.2..2..1..1
答: 新兴里守军为美7师31团3营及团直属队、32团1营和57炮兵营阻成,共3000余人,由31团团长麦克莱恩指挥
答: 第一个华罗庚
第二个陈景润
答: 关于应用概率统计在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脱产本科2006级的期末考试中所涉及的考试内容!
1、参数估计2、假设检验等复习内容
答: 我喜欢数学,本科毕业。想在本地开个小学数学教育培训,怎么加盟?
南京MBA培训 衍坤教育数学课是谁教的?教的怎么样呀?本人数学不好,希望找个好点...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第一支笔教学设计 【范文十篇】
第一支笔教学设计
范文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材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创情境,如模拟表演(原来有几个人,又来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讲童话故事等,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学生的自身素质各不一样。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我们针对这种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粉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1枝黄色粉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老师的样子试一试。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
  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
  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
  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
(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
  2.摆圆片。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
  (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几枝笔?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是几张画?
  (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范文二:课
程: 小学数学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题:加法的认识(有几枝铅笔铅笔)第一步:分析句型结构和关键词课标相关叙述: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句型结构:内容型。“加法的认识”中的关键词是动词“认识”,核心概念是加法。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核心之一)
加法的含义
重点加法的认识
加法的算法
运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重点 难点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核心之二)
加法的含义
有一定前备经验加法的认识
加法的算法
讨论总结归纳
运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稍许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核心之三)概念体系
加法的含义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 有前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法的认识
加法的算法
讨论总结归纳
通过讨论,总结归纳
运用(提出问题
运用加法知识,解决
有稍许和解决问题)
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表现程度概念体系
行为表现程度
加法的含义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加法的认识
加法的算法
讨论总结归纳
运用(提出问题
有稍许解决问题)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1、能理解加法的算理。(实际上,更多的是理解)2、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3、能运用加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细化解读课标《加法的认识----有几枝铅笔》一般格式课程: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2—23页课题:《有几枝铅笔》学习目标:1、能理解加法的含义。2、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3、能运用加法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能表述加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小棒教学策略:1、由学生熟悉的文具作为情境,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关于铅笔的数学信息,进而了解加法的含义。2、通过课本“摆一摆”的环节,让学生用圆代替桃子摆一摆,进而强化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并能准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3、通过课本“试一试”和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在对加法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
运用练一练第4题,说一说算一算,通过学生的发言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范文三:《第一支笔》备课 第一支笔》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 一代心里”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 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 。 《第 一支笔》 ,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二、新授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 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 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 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 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 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 接着又写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 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 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 里” 。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师生总结: 四、作业: 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一支笔 儿子 穷 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母亲
《第一支笔》说课稿 第一支笔》
一、 说教材 《第一支笔》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拓展阅读课 文,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 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少年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 作者从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描写入手,回忆了二十多年前作者和 母亲为买这支钢笔而冒雨拉货挣钱的前后过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 其境,身同感受,读来令人心酸。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及重点难点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 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
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 在下一代心里”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学法: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生字 词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难理解的地方先让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引导讲解。 说教具: 说教具: 为了更直观,更形象的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课件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 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 。 《第 一支笔》 ,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二、新授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 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 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 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 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 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 接着又写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 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
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 里” 。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师生总结: 四、作业: 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一支笔 儿子 穷 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母亲
《第一支笔》点课 第一支笔》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 一代心里” 【重难点设计合理】 教具:课件【直观 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 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 支笔》 ,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
自然】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二、新授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 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培养了学生的观 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 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
要讲了什么内容。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 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 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 接着又写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文章脉络的整体把握】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 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 里”(小组讨论) 。 【培养了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师生总结: 四、作业: 作业: 五、板书设计【清晰 , 主题明确,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第一支笔 儿子 穷 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母亲
《第一支笔》改课 第一支笔》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 一代心里”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 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 。 《第 一支笔》 ,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二、新授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 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 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 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它讲述了一个贫困
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 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 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 接着又写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 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 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 里”(小组讨论) 。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不必强调精确,意思大概对就行) 三、师生总结: 师生总结: 四、作业: 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一支笔 儿子 穷 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母亲
《第一支笔》教后反思 第一支笔》
今天是学校“七课一反思”的教学活动。在讲完这节课后,有些 感触,谈谈反思,以便以后收获更多。 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课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第一支笔 的来历以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学习时学生表现不错,证明还是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 一、课文篇幅较长,以自读为主。 课文篇幅较长,以自读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我出示图片让学生 想象,这幅图与课文的第一支笔之间会有什么联系时,学生能发挥自 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的联想,并能用语言表达,学生的表现还是可以 的。我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在教学中我引导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能说出一些自己的 想法,并能试着画出情节曲线。 二、时间调配有些不妥 前面的内容讲解比较顺利,当到理解课文中的那句话时,老师的 引导太深,导致学生对此句的理解很吃力。我想这就是老师的调空能 力了,应该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己解决,能理解出大概括意思方可,我 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在预设的时候还要考虑全面。这也是对我自己有 一个更大的提高。 在此次活动中又一次提升了自己,以后还要踏踏实实的去做。
《第一支笔》 第一支笔》
“七课一反思”资料 七课一反思”
范文四:《第一支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穷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第一支笔》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少年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作者从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描写入手,回忆了二十多年前作者和母亲为买这支钢笔而冒雨拉货挣钱的前后过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身同感受,读来令人心酸。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说教法学法: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生字词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难理解的地方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引导讲解。
为了更直观,更形象的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儿子母亲 穷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点课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重难点设计合理】
教具:课件【直观 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自然】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文章脉络的整体把握】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清晰 , 主题明确,一目了然】
穷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改课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
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必强调精确,意思大概对就行)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穷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教后反思
今天是学校“七课一反思”的教学活动。在讲完这节课后,有些感触,谈谈反思,以便以后收获更多。
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课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第一支笔的来历以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学习时学生表现不错,证明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课文篇幅较长,以自读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我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这幅图与课文的第一支笔之间会有什么联系时,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的联想,并能用语言表达,学生的表现还是可以的。我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能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并能试着画出情节曲线。
二、时间调配有些不妥
前面的内容讲解比较顺利,当到理解课文中的那句话时,老师的引导太深,导致学生对此句的理解很吃力。我想这就是老师的调空能力了,应该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己解决,能理解出大概括意思方可,我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在预设的时候还要考虑全面。这也是对我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在此次活动中又一次提升了自己,以后还要踏踏实实的走好。
范文五:《第一支笔》备课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穷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第一支笔》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少年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作者从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描写入手,回忆了二十多年前作者和母亲为买这支钢笔而冒雨拉货挣钱的前后过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身同感受,读来令人心酸。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说教法学法: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生字词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难理解的地方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引导讲解。
为了更直观,更形象的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
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点课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重难点设计合理】
教具:课件【直观 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自然】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
要讲了什么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文章脉络的整体把握】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清晰 , 主题明确,一目了然】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改课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从三年级就开始写钢笔字了,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第一去钢笔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的《第一支笔》,看看他的第一支笔的来历。
2、板书课题《第一支笔》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这幅画会和作者的第一支笔有什么联系。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僻字词,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认读课文生字词后,找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师小结:是啊,这篇课文叙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它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中求学上进的孩子和辛勤劳作的母亲围绕一支钢笔展开的故事,精细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课文(1-3)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去钢笔的特点的语句。
7、作者以这样一个破得不能再破的钢笔入手,接着又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8、钢笔的来历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情节曲线。
9、根据情节曲线图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想得到一支廉价的钢笔如此之难呢?
10、理解“成熟在贫困之中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的心里”。(小组讨论)
11、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必强调精确,意思大概对就行)
三、师生总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穷激烈的矛盾冲突
得到深远的影响
《第一支笔》教后反思
今天是学校“七课一反思”的教学活动。在讲完这节课后,有些感触,谈谈反思,以便以后收获更多。
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课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第一支笔的来历以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学习时学生表现不错,证明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课文篇幅较长,以自读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我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这幅图与课文的第一支笔之间会有什么联系时,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的联想,并能用语言表达,学生的表现还是可以的。我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能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并能试着画出情节曲线。
二、时间调配有些不妥
前面的内容讲解比较顺利,当到理解课文中的那句话时,老师的引导太深,导致学生对此句的理解很吃力。我想这就是老师的调空能力了,应该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己解决,能理解出大概括意思方可,我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在预设的时候还要考虑全面。这也是对我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在此次活动中又一次提升了自己,以后还要踏踏实实的去做。
《第一支笔》 “七课一反思”资料
范文六:之一佚名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说出课文哪一段详写,哪几段略写,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无论……都……”、“一……就……”、“严肃”造句。3.认识过渡句、段,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能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4.能默读课文,回答问题。5.懂得只有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别人服务的道理。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能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教学第—段;完成课后4题和作业 本第2、5两题。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齐读,导入
新课。二、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和9个词语。三、生默读课文,分段,口头概括段意,板书:挂笔→不挂→重挂。然后,完成作业 本第5题。四、1.抽读第一自然段,理解“魔术”的意思,辨别“芯”、“心”、“蕊”。提问:这小节写圆珠笔“妙极了”,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回答,导出板书:喜爱)。生带着喜爱的情感朗读本节。理解反映小键功能的语句为什么用分号(三种颜色并列,三个分句并列)。2.抽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教授”、“作家”、“记者”各是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有文化的人,有扎实广博的知识,受到人们的尊敬)。生按思考题(为什么陆小亮见教授他们口袋里都插上两三支笔,自己就要挂上两支笔?)再读课文,回答,导出板书:羡慕。随后结合课文,用“无论……都……”造句。生带着喜爱、羡慕的思想感情齐读本节课文。五、课时小结。生完成课后题4和作业 本题2。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第二、三两段,结合课后题3,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完成作业 本第1、3两题。教学过程一、听写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二、1.抽读第3小节,理解过渡段承上启下、连贯一、二两段意思的作用。讨论:本小节应归第—段还是第二段? (联系“不挂笔”的内容,结论:应归第二段)2.先作情感语气指导,再抽读第4至7自然段。尔后理解:“劳驾”、“左右为难”的意思,前者要用换词法来理解:后者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来理解。接着,生联系插图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3.按课后题1(3)题的问题自己默读第8至10自然段。抽答课文中反映陆小亮写信“费劲”的词句,板书费劲。齐读这些语句。生再找出反映“费时”的语句(“写了大半个小时”)板书:费时。理解“琢磨”的意思。 朗读的情感指导后,抽读第8自然段,着重引导学生读出陆小亮写信心慌手乱、记不住字心中无数又羞于见人那种千难万难的神态语气。提问:王老师看了陆小亮给老奶奶代写的信,为什么“微笑的脸慢慢变严肃了”? (因为“在短短的几十个字的信中,有好几个错别字”)板书:,错别字多。讨论:陆小亮写信那么费劲、费时,且错别字多,说明他哪些方面差?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差)提问:这样,陆小亮能不能很好地为别人(老奶奶)服务? (不能)所以,当听老奶奶的话后,陆小亮表现怎样?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板书:不好意思。4、抽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陆小亮有什么心事? (生联系课文内容回答)王老师知道后找他谈了话。你估计王老师会对陆小亮说什么话? (王老师可能告诉他:①写错别字、知识不巩固与挂不挂笔没有关系;②教授、作家、记者小小时候在学习期间也会写错别字:③挂上笔只会给学习;书写带来方便,更便于帮助别人等。)讨论陆小亮又挂起笔说明他有什么决心? (抽答,结论)板书:决心踏实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生口头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三、课时小结。课堂作业 。作业 本第1、3两题。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熟读课文,总结课文,进一步认识过渡段和合理安排详略的作用。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 本作业 。教学过程一、复习。用“无论……都……”、“一……就……”、“严肃”几个词语口头造句,完成作业 本第4题二、生按课后题要求再轻读课文,抽答。(第二段详写,其余两段略写。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说明一个明确的中心。)三、那么,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要想更好地为别人服务,就要认真踏实地学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四、我们学这篇课文:不但学习了怎么安排详略,突出了中心,还学习和了解了过渡段过渡句的作用,课文除了第3自然段是过渡句外,还有哪一句是过渡句? (后来,王老师知道了他的心事,找他谈了话)抽答,黑板出示本句。讨论结论:这是从时间、人物、内容上把二、三两段自然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过渡句承上启下,连接两段意思的作用。)五、全课总结。六、完成余下的作业 本习题。附板书设计 :23、挂两支笔的孩子挂笔→不挂→重挂喜爱 费劲 认真踏实学习费时——不好意思——决心羡慕 错别字多 掌握知识技能 *
《挂两支笔的孩子》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练习4》教学设计 *
《挂两支笔的孩子》教学设计 *
《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范文七:之二平阳新纪元学校 蓝何平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5个生字,理解12词语的意思,能摘录课文中有分号的句子,能用关联词“无论……都……”、“虽说……可……”造句。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与过渡段,能说出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能力:能借助过渡段和过渡句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课文选择正确的中心思想。学有余力的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合理的想像,把王老师找陆小亮谈话的内容写下来。情感:懂得只有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别人服务的道理。教学重点:能借助过渡段和过渡句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课文选择正确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学有余力的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合理的想像,把王老师找陆小亮谈话的内容写下来。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在口袋里挂着笔的人吗?2、你们想想,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个挂着笔的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你们说第一遍读课文,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为什么挂两枝笔?挂了笔结果怎样?等。2、学生自由读课文。3、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4、说说:除了刚才解决的问题,你还读懂了什么?三、找出过渡段,给课文分段。1、这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过渡段。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划出过渡句或段。2、交流。齐读过渡段。3、利用过渡段,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4、小组内交流。5、集体交流。四、学习第一段。1、抽生读第一段。2、听后交流。说说:你从第一段中了解了什么?你觉得第一段中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二段。1、出示过渡段,齐读。2、为什么小亮也有不挂笔的时候呢?展开想像,说说你认为不挂笔的原因。3、学生自由读第二段。4、交流:说说陆小亮不挂笔的原因。5、你觉得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陆小亮帮老奶奶写信时的情况?引出:“费劲”6、认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亮“费劲”?用笔标上号,并在旁边写上理由。7、交流。结合指导朗读。理解课文。(重点)8、作为小亮的朋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什么呢?二、学习第三段。1、可小亮后来又重新挂上了笔,这是为什么呢?2、你觉得王老师会对小亮说些什么?请你以王老师的口吻来说说。3、听了王老师的话,小亮会怎么想?三、延伸。1、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觉得小亮该不该再挂上两枝笔?为什么?2、自由讨论。3、集体交流。4、结束语:相信,有了朋友的鼓励,老师的关心,陆小亮同学一定回振作起来的。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板书: 14、挂两支笔的孩子左右为难费劲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
《挂两支笔的孩子》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挂两支笔的孩子》教学设计 *
《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范文八: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加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练习图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感加法的含义。    师左手拿3支铅笔,右手拿2支铅笔,合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刚才演示的情景。问一问(提出问题),列一列(列出加法算式),,说一说(说说各部分及算式的意义)。算一算。    认识加法和加号。    二、创设活动,摆一摆,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逐幅出示p22摆一摆,列一列,算一算。)由易到难,从扶到放地列式计算,逐步加强。  三、拓展加法的含义。  看图分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从而理解加法的含义。(图附后)  (或请学生选择哪些图片可以用加法计算,为什么?)  四、练一练。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己明图意,说含义,发现规律。  第四题可能多的发现加法现象,发展发散思维。
范文九:之一佚名 教时安排及目标:第一教时:学习课文第1—12自然段的内容,抓住重点句学习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大胆创新的能力,初步感受只有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第2教时:抓住单元提示,进一步认识过渡句和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深刻领会文章中心。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把第一教时所编的故事写具体,全面提高学生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 第一教时教案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1—12自然段的内容,抓住重点句学习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12自然段的内容,抓住重点句学习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大胆创新的能力,初步感受只有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句学习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初步感受只有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准备:多煤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初步感知。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呢?(想)2、好,下面就请你仔细地观察这位新朋友,说说你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挂两支笔,头斜着,嘴也笑歪了,很得意,很神气,很高兴)3、这位新朋友就是挂两支笔的孩子——陆小亮。(出示课题,并齐读)二、学习课文,展开想象。1、他为什么这样高兴而得意呢?原来,在他生日那天,妈妈送了他一支漂亮的圆珠笔。出示“圆珠笔红红的杆,金黄色的夹。笔套上有三个小键,像变魔术似的,一按,蹦出红笔芯;再按,缩进红的钻出蓝的;再按一下,又变成黑色的,简直妙极了。”A、一二读(齐读)B、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笔很漂亮、很奇妙,我也想有一支,小亮一定很高兴)2、陆小亮原来有一支钢笔,他做梦都想有一只漂亮的圆珠笔。如今,美梦成真,陆小亮心里乐滋滋的。出示“他想,教授、作家、记者……谁的口袋里不插两三支笔呢?”A、请你自由地读一读。B、你发现了什么?(……表示列举人物的省略,请学生补充后得出小亮向往自己长大后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C、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强调心想,要轻读,充满向往和幻想,好像自己挂了笔,就真的成了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很了不起似的)3、于是无论到哪儿,小亮都不忘挂上这两只宝贝笔。可有一段时间,小亮却不再挂笔了。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组合讨论陆小亮不再挂笔的原因。交流反馈(笔漂亮,字不漂亮就不挂了;考试考砸了,同学嘲笑他,就不挂了;捐给灾区小朋友了;劳动时,弄丢了……)三、抓住重点,学习方法。1、刚才,大多数同学都能发挥想像,把故事编得合情合理。可是,要把编好的故事如何恰到好处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确是一门学问。2、我们先来看课文是怎样编的,又是怎样把陆小亮这个人物写具体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小亮的句子,细细体会,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疑问,可以相互交流。3、交流反馈A、课文中的小亮,为什么有一段时间没有挂笔?B、你找到了那些直接写小亮的句子。你读懂了什么?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领会含义及写法“小亮一听写信,就着了慌。”为什么着慌?(自己给爸爸写的信,爸爸回信指出不少毛病。平时学习不扎实,给老奶奶写信怕丢脸。)“不答应吧,老奶奶会说我不像红领巾;说没带笔吧,可明明挂着两支笔。”(指出是心理描写,领会了左右为难的矛盾心情后指导朗读)“小亮左右为难,想来想去只好说:“奶,我写不好。”(只好看出他答应的很勉强,但是心灵深处他还是想帮助别人的)“钢笔老划破纸,用圆珠笔又不如用钢笔好写,笔换过来又换过去。”(这是动作描写,从只看出小亮信写捕处的着急心情,写得很费劲)还有那些句子写他写信写得很费劲。“三四十个字的信,写了大半个小时。”(对比的写法,写信时间长,很费劲)“虽说是早春,可小亮却全身发热,手心湿漉漉的。”(写出了小亮着急的心情)“他咬着笔杆,琢磨了一阵,偷偷地抬起头,瞅了瞅耐着性子等的老奶奶,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上了“准南矿物局”,以及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咬、琢磨、偷偷、瞅写出了小亮害怕、着急的心情,不管三七二十一,写出了他的马虎。)4、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小亮平时学习不认真、,不塌实,帮老奶奶写信才会费劲。小亮这个人写得活灵活现,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我平时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不够深刻,以后改进。)四、情境导读,深刻感知。1、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可是,老师发现第10、11自然段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小亮,但是他的心情我们能体会吗?(能)2、那几位同学想读老奶奶的话?谁想读王老师的话呢?再请一个同学读提示语。其他同学想象当老奶奶和王老师谈话是,小亮在干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情境朗读)3、交流:小亮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后悔、羞愧、恨不得钻地下去)4、作为小亮的朋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小亮,不要灰心,现在努力还来得及等)五、憧憬未来,结束教学。相信,有了朋友的鼓励,老师的关心,陆小亮同学一定回振作起来的。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板书: 14、挂两支笔的孩子左右为难 费劲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挂两支笔的孩子》教学设计 *
《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习作7》教学设计 *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范文十:之二作者:斯茅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随课文读准生字、词,理解意思。2、从题目出发,通过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抓住重点段(陆小亮不挂笔的经过),紧扣突破点(费劲、第11段),通过读、写等形式体会课文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段(3-11),紧扣突破点(11),通过读、写等形式体会课文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抓住第11自然段,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写出亮亮的感受,加以巩固重点段,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引言揭题:1、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学习《挂两支笔的孩子》(师板书课题)2、指名读,齐读,然后请大家翻开课文。3、学法探究,引导从题目入手。反馈预习情况。同学们,课题也读了,课文也回去预习了,那我们从什么地方入手才会学得更容易一些呢?很多时候我们的方法是从题目开始。看课题:(1) 哪儿是重点词?提醒注意。(2)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想提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更全面一些,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好吧?三、一读课文。要求: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觉得比较生疏的句子多读几遍,尽量做到流利。三、二读课文。1、要求:默读,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到重点段(2-11),并且提出不懂的问题。2、读后检查: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师随回答板书:挂—不挂—又挂)根据板书,提出重点的部分应该是什么地方?四、朗读反馈:指名读重点段。在学生的读中,引导划出重点词,指导生字“琢”的书写,理解不懂词句的意思。(尽量做到不自己说,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读好后,质疑。五、紧扣突破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引导读第11自然段,理解词句的意思。“恨不得地下裂开一道缝,好钻进去”说明了小亮当时怎样的心情?2、是呀,遇到这样的事,小亮受到了这种“打击”,怎么不会感受很深呢?那天晚上,陆小亮感慨万千,写下了一篇日记,如果你是小亮会怎么写呢?以小亮的笔调写日记。提醒注意:从那以后,他不好意思再挂笔了。七、反馈小结。提醒:所处的角色、还挂笔吗? *
《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习作7》教学设计 *
《练习7》教学设计 *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有一盒彩笔课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