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有色液滴往外移动阿

||(2008?珠海模拟)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1)关闭活塞,记下有色液滴初始位置的刻度
(2008?珠海模拟)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1)关闭活塞,记下有色液滴初始位置的刻度
1个回答|kjsdkjsaju|
(1)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实验,消毒的鲜樱桃进行细胞呼吸,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故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2)①由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可提出实验假设: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机械损伤不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②该实验变量是:樱桃是否机械损伤.③预测结果及结论:共三种情况,即如果a<b,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如果a>b,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降低;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对樱桃呼吸速率没有影响;故答案为:(1)左(2)①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机械损伤不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②第二步:与实验组等量的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③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降低;对樱桃呼吸速率没有影响;
raly100168|
A:(1)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实验,消毒的鲜樱桃进行细胞呼吸,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故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2)①由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可提出实验假设: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机械损
A:(1)蝗虫呼吸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该装置是测定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 2 的速率;(2)蝗虫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蝗虫被吸收掉,蝗虫因氧气缺乏,变的呼吸困难或死亡,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故容器内气体压强也变小,U形管内液面会有
A:试题答案:A、飞船在竖直减速上升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飞船处于失重状态.由题,当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时电压表的示数为正,则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负.故A正确.B、飞船在竖直减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
A:试题答案:A、B、因该装置在地面上静止时其电压表的指针指在表盘中央的零刻度处,即kx=mg时指针指在表盘中央的零刻度处,卫星在竖直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和竖直减速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加速度均向上,超重,故电压表的示数均为正,故A正确,B错误;C、卫星在圆轨道上
A:试题答案:蝗虫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蝗虫被吸收掉,蝗虫因氧气缺乏,变的呼吸困难或死亡,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故容器内气体压强也变小,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左边上升右边下降.故A符合题意.故选:A.
A:(1)在适宜温度下,装置内的鲜樱桃可进行有氧呼吸,该过程会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但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压强变小,有色液滴向左移动.(2)外界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引起有色液滴的移动,因此为了使测得的有
大家还关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测试题:专题讲练 第2单元 细胞代谢 4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全国卷地区)2016高考生物二轮测试题:专题讲练 第2单元 细胞代谢 4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7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3.25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专题四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3.细胞呼吸(Ⅱ)。 4.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2015·安徽卷] 图T4-1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中的化学能
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被还原的C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含量会升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
的固定加快
+比值下降
处于较低光照强度下的植物,当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叶肉细胞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吸收和转化光能的效率提高
和[H]会在叶绿体基质中大量积累
含量减少,C含量增加
氧气生成速率提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2015·全国卷Ⅰ]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____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的同化量。
下列与上述实验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光照相同的时间,A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少于C组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某些过程不需要光照,该过程发
C.该光照强度下,光照时间内产生的ATP和[H]没有被暗反应全部消耗
该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与光反应无关
【备考指津】
本专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影响因素、应用及相关实验。
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结合细胞代谢的相关图解考查细胞代谢的原理,结合坐标曲线考查细胞代谢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验装置图或表格考查相关的实验。
考点一 细胞代谢的基本过程
┃考例探究┃
考向1   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及疑难点拨
(1)光照强度、CO浓度发生改变时,叶绿体中C、C、ATP、[H]变化趋势的推理起点不同:光照强度首先影响光反应,推理起点是光反应;CO浓度首先影响暗反应,推理起点是暗反应。
(2)计算植物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时,要注意光合作用只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呼吸
(3)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CO浓度通过影响暗反应中CO的固定过程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温度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1 图T4-3中甲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A、B、C、D、E分别表示细胞中的有机物,M、N分别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发生的场所。请据图回答:
     甲            乙
(1)图甲中的B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
(2)M表示的场所是________。N上含有的色素吸收的光能可以将水分解为O,提取色素时发现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种即可)。
(3)图乙中直线a表示C,直线b表示C,请在图乙中用曲线表示出突然停止光照后短时间内a和b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和C含量变化的分析方法
当光照强度或CO浓度改变后,短时间内C和C的含量均可发生变化。无论分析哪种物质的含量变化,都要从生成和消耗两个角度分析。C产生于CO的固定过程,消耗于C的还原过程,C产生于C的还原过程而消耗于CO的固定过程。
如图T4-4所示,在光照强度等适宜条件下,CO浓度改变后的A、B两种物质的含量变化。
具体分析如下:
浓度降低后抑制了CO的固定过程,而C的还原过程仍以原有的速度进行,所以C的生成减少而消耗速度不变,导致了C含量减少。C的消耗减少而产生速度不变,导致了C含量增加,故A、B分别表示C和C。
考向2   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呼吸作用过程图解及疑难点拨
(1)有H]用于第三阶段,与O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将丙酮酸还原为C和CO或乳酸(C),见虚线所示。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够释放能量,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释放能量,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只有储存于ATP中的化学能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4)氧气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会
2 图甲是细胞呼吸示意图,图乙是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阶段均放出少量能量
水参与④阶段的反应,该过程发生在图乙中的b处
人体细CO2的量是④阶段的1/3
①⑤分别发生在图乙中的a、c处
“三看”法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
一看”反应物和产物:
二看”物质的量的关系:
三看”场所:
考向3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中某些物质变化的比较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比较内容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 化学能→ATP、热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
能量,供细胞利用
场所 叶绿体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条件 只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3 图(1)表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这两2)为某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1)           (2)
图(1)中的甲位于图(2)中的③
人在长跑时消耗的ATP主要来自图(1)中乙中发生的过程
图(1)甲中的[H]和乙中的[H]来源不同且用于
D.甲中的氧可以用于乙,但乙中的水不能用于甲
┃对点训练┃
图T4-8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①~④表示不同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②只能表示有氧呼吸过程
由于③过程不需要光照,所以它们消耗的能量可以由①②过程提供
过程产生的[H]用于③过程
在光照下①~④过程均可进行
图T4-9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图,下列有关叙(  )
植物因失水过多导致叶片气孔关闭,此时叶肉细胞中的C含量下降,有机物合成速率明显下降
蓝藻细胞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①②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⑤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参与H的生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且均用于生物体的多种生命活动
图T4-10中甲表示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该细胞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④表示过程。请回答:
(1)图乙中①和③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2)能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完全相同的阶段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图乙中物质c为________,物质a、d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有氧呼吸的产物CO中的氧来自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物质c和e通过膜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其中40%用于ADP转化成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的能量为,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ATP的分子数为________。
(6)图乙中的哪个生理过程在人体细胞中是不能发生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人体细胞中进行该过程的产物是________。
考点二 细胞代谢曲线
┃考例探究┃
考向1   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影响的曲线分析
O浓度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影响的曲线分析
(1)氧气作为有氧呼吸的原料,可同时影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速率。
图甲中O浓度为0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随O浓度升高,有氧呼吸逐渐增强,无氧呼吸逐渐减弱。当O浓度为0~10%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O浓度为10%以上时,细胞只
②图乙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无氧呼吸CO释放量、有氧呼吸O吸收量(即有氧呼吸CO释放量)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O释放总量。
(2)图乙中R点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O释放总量的最低点,一般认为此时细胞的呼吸消耗最少。
若AB段长度=BC段长度,说明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CO量相等,则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应为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
4 图T4-12中甲、乙均表示氧气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甲中,氧气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中有乳酸或酒精
图甲中,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图乙中,储存种子或水果时,A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最适宜
根据图乙可知,氧气浓度较低
【易错警示】
图乙中氧气浓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水果或种子的储存,图乙中的C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最适宜储存种子或水果,因为该氧气浓度条件下总的呼吸强度最低。考向2   光合作用曲线中特殊点移动情况的分析
(1)若改变某外界条件(如CO浓度、光照强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或减小,而呼吸速率不受影响,那么为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补偿点应相应地向左移或向右移。
(2)若改变某外界条件(如温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或减小,而呼吸速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则补偿点的移动情况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若适当提高温度,光合速率的增加值小于呼吸速率的增加值,则补偿B应相应地向右移,通过增加CO浓度(光照强度)来提高光合速率,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某一条件相对不足时,最大光合速率会减小,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CO浓度(光照强度)也会降低,CO(光)饱和点C左移;反之,则右移。其他点的移动情况应根据题意再作推断。
5 图T4-14为几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1)            (2)
    (3)            (4)
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至最适状态,则A点左移,B点右移
图(2)中,若CO浓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则A点左移,B点右移
图(3)中,A点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C3的含量相对较多
图(4)中,当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细胞代谢图解的识别方法
在有关光合作用的曲线中[如例5中的图(1)和图(2)],限制因素的分析是此类题目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在曲线达到平衡点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横坐标表示的因素;在达到平衡点之后,横坐CO2浓度。
考向3   对光合曲线中几个面积关系的分析
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呼吸作用仍
如图T4-15表示20 ℃条件下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可认为呼吸作用保持不变,、、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
T4-15中各个面积的分析我们可以采用分段讨论的方法来进行。
1对段进行分析
为方便分析,可对原图做如下处理:从点向作一条垂线,垂足为。设为,根据几何知识,可知=。
(1)实际呼吸量:由于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表示点时的呼吸量,段的呼吸量为,其中SOAB+=2。
(2)净光合量:光照强度由到时,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到点时二者相等,因此段的有机物积累量为-。
(3)实际光合量:由于实际光合量=实际呼吸量+净光合量,所以,段实际光合量=+(-)=2+(-)=。
应该注意的是,实际光合量等于,但这并不是说图中的表示的就是实际光
2.对D段进行分析
(1)实际呼吸量:段的实际呼吸量可用表示,=-=-。
(2)净光合量:光照强度由到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段的有机物积累量为。
(3)实际光合量:由于实际光合量=实际呼吸量+净光合量,所以,段实际SBFED+净光合量=(-)+=+-。
3对段进行分析
(1)实际呼吸量:段的实际呼吸量可用表示,而=+。
(2)净光合量:段的净光合量=段的净光合量+段的净光合量=(-)+=-。
(3)实际光合量:由于实际光合量=实际呼吸量+净光合量,所以,段实际光合量=(+)+(-)=+。
6 如图T4-16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产物实际量、呼吸量等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的1、2、3及D点的生物学意义依次是(  )
A.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
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
干物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大于零
呼吸作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小于零
┃对点训练┃
下列是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受抑制
浓度为10%时适宜贮藏水果和蔬菜
适当提高CO浓度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种子含水量是制约种子呼吸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
图T4-18中甲为25 ℃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小麦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
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CO2浓度
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B点将左移
对于下列4幅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甲中氧气浓度为 a时,无氧呼吸消耗3倍
图乙中b点代表光饱和点,b点CO固定量为12
图丙中,光照强度相同时,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图丁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e代表类胡萝卜素
考点三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
┃考例探究┃
考向1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物质转化分析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生理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注意:(1)光合作用中的[H]来源于光反应阶段水的分解,ATP也来源于光反应,两者都应用于暗反应。呼吸作用中的[H]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可以生成ATP。 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用于细胞的各种代谢过程,如大分子有机物的合成、大脑思考、主动运输、产生生物电、肌肉收缩等。
(2)有氧呼吸第一~三阶段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而无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阶
7 图T4-21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图中a~g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绿色植物能利用a物质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c中
可由水产生,也可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
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e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
用作原料,一段时间后C中会具有放射性
细胞代谢图解的识别方法
根据图解中某些过程的物质变化进行识别,其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例如两个代谢过程都有[H]、ATP,要理解
物质名称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H]  产生于光反应中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中C的还原  产生于第一、二阶段,消耗于第三阶段,与O结合生成H
ATP  产生于光反应阶段,其中的能量来自光能,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的还原,其中的能量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  三个阶段均能产生,但第三阶段相对较多
考向2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分析
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计算问题,主要是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但是在做题时要理解:(1)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只进行呼吸作用;(2)在光照条
8 图T4-22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若A代表O吸收量,则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若A代表O释放量,则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一定不等于0,D点表示植物0
C.若A代表CO释放量,则提高大气中的CO浓度,D点不移动
若A代表CO释放量,则E点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8
考向3   密闭环境中一昼夜CO和O含量的变化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和O含量的变化曲线图的比较
比较项目 一昼夜CO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小室中CO变化状况) 一昼夜O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小室中O变化状况)
低于M点  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高于M点  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样高  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含量最高点 CO含量最高点为C点 O含量最高点为E点
含量最低点 CO含量最低点为E点 OC点
9 某实验小组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两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T4-23中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一昼夜中测得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丙、丁曲线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
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一昼夜中,装置乙中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
时,装置甲中的植物叶绿体中C含量相对较高
┃对点训练┃
某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1)植物(a表示叶片,b表示茎,c表示果实,X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a、b和c三处放射物含量的数值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        (2)
根据实验要求最好用氧元素做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研究
气体X是水在光下分解形成的
C时刻不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S的值表示果实呼吸量
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2)中的S和S的值都将变小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T4-25中甲、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乙中的C点对应图甲中的C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①
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
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CO2浓度最高,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
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3图甲表示某植物在密闭容器内24小时,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植物 CO吸收速率或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乙表示在光照充足、CO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k点时植物体内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是________。在df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f点与d点相比,此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会________。
(2)在图甲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段,________(填图中字母)段,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__点。导致ab段CO的释放速率比ka段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乙可知,光合作用、细胞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图乙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若温度保持在25 ℃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该植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若该植物在密闭环境中,温度为40 ℃时,体内最可能积累________。
考点四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考例探究┃
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常用实验测定方法
(1)装置中溶液的作用:在测定细胞呼吸速率时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在测定净光合速率时NaHCO溶液可提供CO,保证容器内CO浓度的恒定。
(2)测定原理
在黑暗条件下,甲装置中的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由于 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在光照条件下,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浓度的恒O2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
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测定方法
将植物(甲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呼吸速率。
将同一植物(乙装置)置于光照条件下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净光合速率。
根据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真光合速率。
(4)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
10 研究者选取大豆幼苗,利用图T4-28中甲所示装置测定大豆幼苗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图T4-28中乙所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在测定大豆幼苗的呼吸速率时,需要将图甲装置放置在________的环境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图甲中有色液滴________移动。
(2)图乙中C点时叶肉细胞产生的O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点时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限制图乙中AB段CO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
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移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的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溶液浓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在ab段,随着NaHCO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在c点以后,因NaHCO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因配制的NaHCO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1有关细胞呼吸的易错判断
(1)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
(2)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3)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反应只发生在有氧时(  )
(4)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  )
(5)乳酸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H](  )
(6)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
(7)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线粒体内膜 (  )
(8)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  )
2有关光合作用的易错、易混判断
(1)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和酶均分布在叶绿体基粒和基质中 (  )
(2)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不(  )
(3)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 (4)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是暗反应进行的前提(  )
(5)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和C的含量都迅速增加(  )3.有关细胞代谢图解识别的易错、易混分析
细胞代谢的题目多结合相关图解进行考查,正确识别图中的物质或过程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识别细胞代谢图解的主要依据是图解中的物质变化,如图T4-30所示为细胞代谢图解。请判断下列关于该图解叙述的正误:
(1)a过程是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的叶绿体中才能进行(  )
(2)c过程代表有氧呼吸,C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成H和CO(  )
(3)b代表无氧(  )
(4)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会发生d过程(  )
(5)b、c、d所释放的能量的根本来源都是a过程固定的能量(  )
(6)图解中的四个过程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发生(  )
4净光合速率与真正光合速率的关系及表示方法
下列曲线可表示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的关系。请判断相关叙述的正误:
(1)净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常用一定时间内O释放量、CO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表示(  )
(2)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据为呼吸速率(A点) (  )
(3)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真正光合速率(  )
(4)若呼吸速率增加,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应左移(  )
(5)若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光补偿(  )
(6)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相应向左移动(  )
专题四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真题聚焦拓展
 [解析] C与CO结合,形成2分子C的过程称为CO的固定,由图可知,该过程没有消耗ATP,不会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中的化学能,A项错误。CO需要先固定为C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项错误。暗反应过程中,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形成C,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C项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减少,导致C的产生量下降,而CO的固定在短时间内不受影响,最终使C含量下降,D项错误。
 [解析] 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 A 项正确。光反应停止,[H]和 ATP 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中 C的还原速度减慢,C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CO的固定减慢,B项错误。光反应停止,ATP 的生成减少,ATP/ADP 比值下降,C 项正确。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项正确。
拓展 B [解析] A项:因为原来植物处于光照强度较低的环境中,所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后,色素吸收和转化光能的效率会提高。B项H]和ATP增多,叶绿体基质中的ATP和[H]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大量积累,因为这两种物质会更多地用于暗反应。C项:由于[H]和ATP增加,所以C的还原过程增强,而CO的固定过程没有马上增强,所以C含量会减少而C含量会增加。D项:由于光照强度增加,水的光解速率提高,所以氧气的生成速率也提高。
 [解析] 合成ATP的原料是ADP和磷酸,A项正确。光合作用吸收光能是通过色素蛋白B项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不能提供能量,C项错误。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的能力,病毒增殖所需的能量都是由宿主细胞呼吸产生的,D项正确。
(1)高于 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光照 基质
(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ATP和还原型辅酶Ⅱ
[解析] (1)D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尽管为100%,(C组光合作用产物的94%),但其光照时间却是C组的二倍,因此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的量高;不同的光照时间导致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出现题中所述差异,说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光照(即暗反应),该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A、B、C三组处理相比,光照和黑暗处理的每次持续时间均缩短,二者的交替频率增加,使光下产生的ATP和还原型辅酶Ⅱ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的同化量。拓展 D [解析] A组和C组的光照时间均为67.5 s,由实A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少于C组,A项正确。实验表明,停止光照后暗反应短时间内还在进行,因为光照时间内产生的ATP和[H]在光照时没有被暗反应消耗尽,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C项正确。该实验说明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一些条件(即提供ATP和[H]),D项错误。
核心考点整合
例1 (1)C NADPH D、E
突然停止光照后,[H]和ATP的含量下降,C的还原过程减弱,而CO的固定过程仍在进行,故短时间内C的含量增加,C的含量减少 [解析] (1)据图可知,A、B、C分别表示C、C、(CH),D、E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分别为NADPH、ATP。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ATP。(2)M表示叶绿体基质(暗反应进行的场所)。(3)突然停止光照后,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含量下降,C的还原过程减弱,而CO的固定过程仍在进行,因此短时间内C的含量增加,C的含量减少。
例2 B [解析] ①阶段为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阶段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阶段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②阶段无能量的释放,①④阶段有b处;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①过程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⑤过程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例3 D [解析] 从图(1)中甲和乙两种生物膜上发生的物质变化可知,甲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乙是线粒体内膜。图(2)中的③是类囊体,图(1)中的甲位于该处,A项正确。长跑时消耗的ATP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而有氧呼吸中ATP主要由第三阶段(乙中所示过程)产生,B项正确。图(1)甲中的[H]来自水,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的还原;而乙中的[H]来自水、丙酮酸和葡萄糖,用于和氧结合生成水并产生ATP,C项正确。图(1)中甲过程产生的氧可以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乙中所示的过程,且有氧呼吸产生的水也可用于甲中所示的光反应过程,D项错误。
 [解析] ①表示的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CO可以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A项错误。③表示C的还原,该过程消耗的ATP只能来自光反应,而不能由细胞呼吸提供,B项错误。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不能用于光合作用,C项错误。在光照条件下,①~④过程都能进行,D项正确。
 [解析] 选项A,气孔关闭,叶肉细胞中的CO浓度降低,CO固定量减少,C含量下降,有机物合成速率明显下降。选项B,蓝藻为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和线粒体。选项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不是H]不能参与线粒体中水的生成。选项D,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中C的还原,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
(3)[H] 丙酮酸 O 丙酮酸和H
(4)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6)② 乳酸
[解析] (1)图甲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A是线粒体,E是细胞质基质;图乙为细胞呼吸过程模式图,①②为无氧呼a、b、c、d、e分别表示丙酮酸、CO、[H]、O、酒精。①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产生的能量最多;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3)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其中的氧来自丙酮酸和H。(4)图乙中的物质c是[H],其通过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物质e是酒精,其通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5)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ATP的分子数为40%=。(6)图乙中的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是酒精和CO,该过程在人体细胞内不会发生;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例4 B [解析] 从图甲可以看出,氧气浓度为a时,只释放CO而不吸收O,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但能产生CO的无氧呼吸不可能产生乳酸,A项错误。图甲中,氧气浓度为d时,O的吸收量等于CO的释放量,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B项正确。图乙中,A点对应的氧气浓度为0,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不利,所以氧气浓度为0时不适于储存种子或水果,C项错误。氧气浓度较低时不会抑制有氧呼吸,D项错误。
例5 D [解析] 图(1)和图(2)中的A点代表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在曲线达到最高点之前,光照强度和CO浓度都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当其中一个因素增强时,要达到相同的生理状态,另一个因素在其相对较弱时即可满足,故图(1A点会左移;图(2)中CO浓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时,A点也会左移;图(1)和图(2)中的B点代表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光照强度或CO浓度适当增强时,光合作用的饱和点也会增大,即B点右移。图(4)中,光照下CO的吸收量为植物的净光合量(植物有机物积累量),黑暗中CO的释放量为植物的呼吸量,故当温度高于25 ℃时,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而不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植物总光合量)开始减少。
例6 B [解析] 曲线1是光合作用实际量,曲线3是呼吸作用量,曲线2是干物质量(即净光合量,是光合作用实际量与呼吸作用量之差),D点代表植物的净光合量等于零,A、C、D项错误。
 [解析]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超过最适温度时,呼吸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受抑制;由图乙可知,O浓度为5%时,有氧呼吸较弱,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此时有机物消耗较少,适宜贮藏水果、蔬菜;由图CO2浓度升高,呼吸速率下降,故适当提高CO浓度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由图丁可知,含水量会影响呼吸速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呼吸速率先上升后下降,故种子含水量是制约种子呼吸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
 [解析] A点时光照强度为0,小麦只进行呼吸作用,故A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A项正确。C点为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CO浓度,B项正确。由图乙可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25 ℃,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30 ℃,C项正确。B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呼吸速率加快,而光合速率减慢,故只有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才能与呼吸速率相等,B点将右移,D项错误。
 [解析] 氧气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由于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是3∶1,因此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是1∶3,A项正确。分析题图乙可知,b点时,12是净光合作用量,实际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12+4=16,B项错误。图丙中,光照强度相同时,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最大,因此净光合作用最大,C项正确。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图丁中的e代表类胡萝卜素,D项正确。
例7 B [解析] a为光合色素,其能将光能转换成c(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项正确e为[H](NADPH),由H光解产生,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O2结合生成水的[H]是NADH),B项错误。③过程是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e为[H],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C的还原过程,C项正确。用作原料,经CO的固定和C的还原过程,生成C和(CH),所以一段时间后C中会具有放射性, D项正确。
例8 B [解析] 若A代表O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增大,植物从外界吸收的O量减少,说明光合作用生成的O被有氧呼吸利用,所以光合作用是从O吸收量减少时开始的,而不是从D点开始的;若A代表O释放量,则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大于有氧呼吸强度的,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一定不为0,D点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0;若A代表CO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浓度,则需要较低的光照强度即可达到光补偿点,所以D点左移;若A代表CO释放量,E点是光饱和点,该点有机物的积累量是8,那么4+8=12。
例9 C [解析] A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CO浓度下降,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A项错误。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但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B项错误。由横轴上方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和横轴下方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的差值可知,装置乙中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C项正确。由于14 h时装置甲中CO浓度较低,故该植物叶绿体中的C含量较D项错误。
 [解析] 该实验欲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为避免干扰,最好用碳元素做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研究;气体X指的是CO,而不是光反应产生的O;S的值表示果实中有机物的积累量;由于实验温度为最适温度,故适当提高温度,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图(2)中的S和S的值都将变小。
 [解析] 图乙中的C点表示光合作用即将开C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图甲中的F点是一天中第二次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对应图乙中的H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浓度最高,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③。经过一昼夜后玻璃罩内的CO浓度降低,说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增加。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h 大于 增加
(2)bm kp h ab段气温比ka段低,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呼吸作用强度降低
(3)光合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30 ℃ 能 酒精
[解析] (1)图甲中k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体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h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图甲中df段植物的CO吸收速率大于0,说明df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虽然f点的CO吸收速率小于d点,但是这个时间段内,有机物一直在积累,因此,f点与d点相比,此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会增加。(2bm段,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段是kp段,即白天、夜间植物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在ch时间段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h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b段CO释放速率比ka段低的原因是ab段气温低,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呼吸作用强度降低。(3)分析图乙可知,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在50 ℃时为0,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在50 ℃时失活;而呼吸速率在60 ℃时为0,说明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在时才失活,比较可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敏感。(4)在30 ℃时两曲线的差值最大,说明此时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最大,最有利于植物生长。从图乙可知,25 ℃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相对值为6,呼吸速率相对值为2,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有机物积累量=12×6-24×2=24>0,故该植物能正常生长。在温度为40 ℃条件下,植物呼吸速率大于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密闭环境中O含量逐渐减少,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例10 (1)遮光(或黑暗) 向左
(2)从叶绿体移向
(3)温度 20
[解析] (1)在测定大豆幼苗的呼吸速率时,需要将图甲装置放置在遮光(或黑暗)环境中。黑暗条件下,幼苗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O,故反应一段时间后图甲中有色液滴向左移动。(2)图乙中C点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产生的O一部分被呼吸作用利用,一部分流向细胞外,故叶肉细胞产生的O的移动方向为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和细胞外。B点时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此3)分析图乙可知,限制图乙中AB段CO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20 ℃时净光合速率已达到最大,故为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20 ℃。
 [解析] 曲线ab段说明随着NaHCO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释放的氧气增多;bc段的限制因素不是NaHCO溶液的浓度,而是其他条件;c点以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
知能矫正提升
(1)√ (2)× (3)× (4)× (5)√ (6)× (7)× (8)√
[解析] (2)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部分储存到ATP中。
(3)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过程,无氧时该过程也能进行。
(4)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产生大量ATP,但第ATP。
(6)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而不是线粒体基质中。
(7)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可以产生大量ATP。
(1)× (2)× (3)× (4)√ (5)×
[解析] (1)光合作用需要的色素只分布于叶绿体基粒上。
(2)光反应过程产生O,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而不是叶绿体外膜。
(3)光反应过程能产生ATP和[H]。
(5)突然停止光照后,光反应不能为C的还原提供ATP和H],所以C的还原过程会停止,而CO的固定过程短时间内还在进行,所以C的含量会降低。
(1)× (2)× (3)× (4)√ (5)√ (6)√
[解析] (1)一些原核生物如蓝藻中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
(3)有些植物细胞如玉米的胚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不是酒精和CO,而是乳酸。
(1)× (2)√ (3)× (4)√ (5)× (6)√
[解析] (1)O释放量、CO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只能用于表示净光合速率。
(3)在有光条件下直接测得的数据是净光合速率。
(5)若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应左移。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胶牡蛎口服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