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ji的诞生,跟苹果表情emoji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Emoji,一种用表情代表心情的绘文字,是日本在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视觉情感符号。在如今互联网的世界里,人们增强了文字交流的粘度,它的使用更能代表人们在交流中的心情。在以往的面对面交流中,我们往往通过手势、面部表情抑或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高低变化来传递我们微妙的情感信息。但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唯有采用这种卡通的表情才能生动形像地表达出我们的心情。但它神奇就神奇在,在不同的场合中我们有可以使用同一个emoji体现不同的心情。你使用某个表情时可以传递为“这太尴尬了”,但你的朋友却认为你可能在传递“哇,我震惊了!”。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了朋友间的误会。为了让我们在社交圈中不出现这种潜在的误解,这里我们将提供给大家九种emoji表情(这种表情是通过代码编译形式产生的),这九种emoji将告诉你苹果(iOS9.1),谷歌(Android5)和三星(Galaxy S5)所传递出来的不同心情。1、扮鬼脸苹果:呵呵呵,这也太尴尬!谷歌:啊啊啊!我都要气死了都!三星:这也太恐怖了吧!我魂都没了!2、坚持苹果:“呃,我在尝试中”谷歌:“哎呀妈呀,我都要死了都”三星:“哟,好了好了,就那样吧,还不错啦”3、发呆苹果:“哦,我的天啦!这真是太意外了”谷歌:“我无语了”三星:“啊?这这这。。。。怎么回事啊”4、烦腻苹果:“啊啊啊,我要疯了”谷歌:“哎,我尽力了,没想到这么难”三星:“(筋疲力尽)。。。。真郁闷死人了。。。。哎(叹气)”5、惊呆苹果:“哦(大声),不要啊!”谷歌:“我的天,这这这。。。。!”三星:“我的灵魂都要出窍了”&6、生气苹果:“不是吧!真是见鬼了”谷歌:“我发誓,我要疯了”三星:“shit(我他妈的怎么这么倒霉,欲哭无泪)”7、愤怒苹果:“你究竟在干什么呀你”谷歌:“你给我等着,看我不扒了你的皮”三星:“这生活真他妈无味了”8、失望苹果:“什么?真的假的?你真的是。。。”谷歌:“哎,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三星:“哼,你太让我失望了”9、爱心苹果:“太喜欢了,记得给我打电话哦~”谷歌:“哇哦,太完美了!”三星:“哇,你让我醉歪了”本文所有的表情都来源于Emojipedia.作者:Arika Okrent 译者:Karina 编辑:Boto原文:9 Emojis That Look Completely Different on Other Phones.摘自:mentalfloss&2015年呼风唤雨的emoji,其实大概已经被苹果捧杀了
2015年呼风唤雨的emoji,其实大概已经被苹果捧杀了
日10时36分来源:
2008年,为了讨好日本消费者,苹果手机紧急在iOS系统中加入emoji。2015年,苹果让emoji在西方迎来巅峰的同时,却也促使了它在日本的衰落。
2015似乎是emoji标志性的一年。威尔士有教授宣布emoji成为英国当前成长最快的“语言”;The New York Times在头条新闻中使用了一个emoji,The New Yorker更是让emoji占据了它们一整个封面;律师们开始将emoji作为证供;奥巴马总统在白宫草坪上帮emoji作了“宣传”;俄罗斯政府则禁止了emoji中的同性情侣表情。直至上月,《牛津词典》宣布“笑中带泪”的emoji成为本年年度词汇。
▲The New Yorker三月一期的封面
数据显示,在英国,“笑中带泪”这个表情的使用率占所有的emoji表情中的20%,相比2014年,使用率上升了4%,在美国,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7%和9%。事实上,这一表情的使用率在全球范围之内都有所激增。尽管emoji表情在1997年推出,但却在2015年出现了三倍增长。
▲你肯定也用过这个表情
从年初开始,苹果大幅度更新了emoji,添加了六种肤色的人物形象、同性恋情侣、不同国家的代表食物,以及各式生活用品,iOS 9.1中甚至又加入了竖中指表情。虽然苹果公司没有对这种更新做太多回应,但联系此前的情况,一直以来苹果iOS系统里的表情图标都是大众批判的对象,批判内容包括图标不够丰富、带歧视等等。不少民间组织甚至发起了名为“Diversify my Emoji”的请愿活动,要求苹果增加不同肤色和性取向的选项。不难想象这多出的三百个emoji这是苹果公司应对这种质疑的一个回应方式,并且成就喜人:自从emoji加入了新表情以来,使用者的数量提高了三倍还要多。
与西方的种种emoji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moji在它的诞生国日本的地位已不复当年,正如它的创始人栗田穰崇所说:“emoji的繁荣景象在日本基本结束了。它们还存在在生活中,还很普遍,但它们不再是一时无两风头正劲了。”提及奥巴马在白宫草坪对emoji的“宣传”,他还断言:“我猜大部分日本人的反应都是‘天,emoji居然还在流行?’。”
最早的emoji出现在J-Phone(现在的Softbank)1997年出品的手机上,但手机高昂的价格使得emoji并未得到普及,emoji更直接的原型出现在两年后,他们中的一部分沿用至今。1999年,日本电信的领军者DoCoMo将emoji的前身介绍给大众,它们甚至是移动上网服务的核心特点之一。相较于现代的emoji,当时简单的点阵状设计更像是原始单细胞生物的数码版本而已。但在巧妙的设计下,这些看似单调的符号提供了比它们本身更丰富的含义。而彼时正是栗田带领了设计、推广它们的团队。那个年代的线上联系速度十分之慢,栗田一开始的设想是让emoji成为手机用户在打字时的备用方案。但这些符号很快获得了日本年轻女孩的青睐,她们认为emoji非常可爱,逐渐让emoji参与了她们的每一场聊天。随后,她们的男朋友们自然很快也参与了进来,emoji开始流行。令人惊讶的是,DoCoMo并没有将这些设计注册专利,“总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合乎程序的协商讨论,”栗田穰崇说,“认为被规范了的emoji会不利于人们的个性化表达。”但这种举动转而使得emoji被DoCoMo的竞争对手们采纳并由单个公司的特点变化为举国的现象。
事实上,emoji差点毁掉了2008年iPhone在日本的行情,Mac在日本向来卖得很好,即便在苹果总公司的低谷期亦是如此。人们对外形漂亮又科技含量高的iPhone期待也一直很高。只有一个问题:iPhone没有emoji。所以日本顾客几乎是唯一拒绝了iPhone的人群,哪怕它比日本所有商店的手机都更加高端。为了争取因缺少emoji而流失的潜在用户,苹果在日本的零售合作伙伴Softbank的总裁Masayoshi Son召开紧急会议,宣布他已经说服苹果公司:“日本的电子邮件中不能没有emoji。”这无疑是emoji最辉煌的时刻。苹果很快将emoji加入了日本iPhone。这还不算完,苹果与谷歌合作“翻译”emoji,将原本不同电信公司使用的、多种多样表达形式的emoji转化为统一的标准,这相当于给了emoji在日本以外地方传播的“绿卡”,但讽刺的是,这种举动同时也为emoji在日本的衰落暗中铺好了路。
“大部分日本人觉得苹果的emoji不够可爱,”栗田说,“风格与一开始的emoji相去甚远。”他认为emoji应该更像交通标示和警示标志而不是吉祥物或人物:“我脑海中的图像应当和文本本身更接近,少一点图片性质,多一些文字含义表达。这样无论谁看到,都能把它们作为图标来使用。对我而言,它们更像是象形文字、图示,他们是联络沟通的工具,而非装饰品,不管使用者具体是谁。”栗田的理念是去除emoji不必要的形式上的冗杂繁复,这样它才能尽可能的普及。
谷歌和苹果对emoji进行“本土化”以供西方电脑、手机用户使用,此时科技空前进步,载体也早已超越第一个emoji寄身的老式单色屏幕,西方设计者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想象为emoji查缺补漏,但这一举动使得日本的emoji专家们十分厌恶。原因在于,日本许多流行的、可爱的设计都是开放性质的,任由其自然而然发展,因而含义常常模糊。哪一个动物表情是皮卡丘?Hello Kitty这个表情是什么意思?把这些解释的空间留出来,使得人们产生共鸣的空间也宽广了。而把每个emoji的意思精确化,抵消它潜在的可能涵义,无疑击垮了它们在日本流行的基础。
当然这不能被看作是所谓文化帝国主义。本土化emoji的团队人种多样化并且他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小心与尊敬。但是要知道,日本的emoji有着独特的文化基础——强大的动画、漫画背景,这在其他国家的影响远没有如此显著。当西方国家设计部门开始修改emoji,加入了他们自己的品味,这些设计中的“日本性”也就逐渐丢失了。
日本网民如今已经走得更远,如今在日本最流行的是LINE,一个有5800万用户的免费通信app,尽管主要用户都是本国人。它的关键特点是用户可以发送印花式表情,基本上是吉祥物和卡通人物,每一个平台上,emoji具体样式稍有变化,安卓系统的emoji与苹果、推特、Skype的都不尽相同,反之亦然。但LINE用户只要使用同样的服务(即使在不同的机器上),这些印花式表情就一直是相同的,并且,当你打字的时候,许多表情会自动在窗口中出现,就好像拼写建议一样。Emoji还在使用,但它们更像是一个插曲,而非主角。
▲Line的印花表情
从商业的立场看,LINE的印花式表情与emoji相较远远胜出。公司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这些很快更新的印花,它们往往与大公司合作设计,以助后者的推销。LINE便从这些公司和与他们相关的名人那里牟取大量利润。但反观emoji,即便富有如迪士尼公司,也不会试图用统一的符号去纪念米奇、高飞或其他经典角色,事实上,从一开始Emoji的体系就并非为了货币化而存在,但对LINE来说则没有这种限制。
Emoji在日本还遭到另外一重打击:表情符号。这些表现表情的图形是由标点符号组成的。西方当然也有表情符号。大部分英语世界的网民都对:-)和:-(十分熟悉,但日本的表情符号,或者更精确地说,颜文字,排列方式更为生动繁复,他们是标点符号、日本假名、外文字母甚至科学符号的复杂混合,最常见的可能是━━━━()━━━━!!,这是一个对“好的!”或“就这样开始吧!”的兴奋表达,日本推特和聊天室里这些颜文字不断的衍生推广。颜文字与emoji一样是帮助人们表达感情,但它们由基本字符组成,不被谁下精确的定义。这使得它们在设计上维持了模糊感,也就是说,这些可以让人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符号比如今的emoji更加可爱。
▲颜文字的复杂多变一至于此
如果说emoji在日本已经进入衰退期,那么它在国外的流行意味着什么?emoji的起落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几个事实或许可以有助于我们拨云见雾,首先,emoji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已经远比在日本本土的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流行——即便在日本2008年的鼎盛期,也没人想到要把它们纳入词典。再者,通过统计资料,将emoji货币化的前景(如同LINE的印花表情)对技术公司来说是十分美妙的,但要想像LINE那样用单个app或网络社交平台去吸纳所有的英语用户却是十分困难的。最后,在日本emoji的风行一时主要是由年轻女孩推动的,但在国外可不限于此,从你的妈妈到毒贩子,大家都在使用它们。
栗田说:“我是创作了日本的emoji,但不论你在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在屏幕上打字,就会需要表达感情的一些元素。”如果说emoji在日本的起落是一种征兆,很可能在国外,它也将逐渐衰落。但当emoji以一种不那么显著的方式存在在在网络上、屏幕上,以帮助人们表达感情,才恰恰是他们的创作者创作时首要的预期。海南帮 发表的微信文章 - 微易读
微信号: 功能介绍:做有影响力的海南资讯平台,热门新闻、民生爆料、劲爆视频、精选搜罗!了解海南,欢迎关注海南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emoji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