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医生在吗

  说到Waston(沃森)、Da Vinci(达芬奇),相信对技术控们来说,这绝对不是两个人名那么简单,而是两种高端的机器人“医生”。而一提到机器人“医生”,有人欢喜有人忧愁,欢喜将有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忧愁的是医生将来会不会被这些机器人取代。对此,我只想表示:杞人忧天!
  那些高大上的机器人“医生”
  既然该文的初衷的是想探讨机器人“医生”,那不妨先来看看有哪些比较热门的机器人“医生”。
  机器人“医生”Waston(沃森)
  Waston是自2007年开始,由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并以IBM创始人托马斯J沃森的姓命名。鉴于沃森“听得懂”人类语言,可以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征、病史,迅速给出诊断提示和治疗意见,到2013年,沃森开始登上医疗舞台。
  据相关资料表示,通过与几家著名的癌症治疗中心进行合作,Watson已扫描数以亿计的医学文章,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针对癌症患者不同的自身情况进行检索,并以优先顺序提供选项以供选择则。
  Da Vinci(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适合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进行微创手术。
  机器人“达芬奇”得名于500年前画家达&芬奇在图纸上画出的最早的机器人雏形。后人以此为原型设计出了用于医学手术的机器人,并以“达芬奇”的名字命名。
  其实,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更为正式的名称应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机器人本身――用于在患者身上动手术;分离的控制台――这部分由外科医生控制,两者通过线路相连。
  手术时,由医生坐在控制台前,将手指放入相应的“指套”里,通过控制手柄“远程”操纵机械臂尖端的动作。
  我对机器人“医生”的看法
  对于高科技产品,我总是在欣喜的同时思考其本质以及究竟能为人类带来什么,对于医疗高科技更是如此。
  1、究其本质都是医生的“助手”
  在我看来,机器人“医生”Waston的实质不过是一个搜索引擎,通过储存的大量文献数据,回答人们用自然语言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过这对于医生来说,确实是个挺得力的“助手”――提供诊断参考,毕竟人脑的记忆还是很有限的。
  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更是如此,它突破了视野与人手的局限。它最大优点包括:提供更清晰、广泛的视野;避免人工手术的震颤,确保手术的精准,动刀快而准;操作更为灵活,能以不同角度在靶器官周围操作;实现异地操作,远程医疗。对于患者而言,创伤可以减到最小,术后恢复更快、愈合更好。
  另外,对于手术机器人,有些人误以为是机器人在做手术,实际上,手术还是医生在做,机器人只是一个辅助设备。
  2、不可能取代人类医生
  对于一些担忧机器人即将取代人类医生的朋友,大可不必如此。
  问一个问题:你认为作为医生,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扎实的基础?精准的诊断?精湛的手术?没错,这些都是一名专业医生所需要具备的,但也不要忘了――医生最需要、也是患者最需要的,那便是来自我们的关怀、抚慰。
  行医远不是简单的数据处理、分析以及高端的技术就能解决的,病人及家属的情绪抚慰、现实中的细微差异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再者,“机器人医生”实际上是一堆庞大的仪器,而这些仪器又怎么能像人类医生那样爱护病人呢?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说到“机器人‘医生’”时要给“医生”加个引号。
  3、机器人“医生”目前及未来趋势
  说到目前及未来的趋势,我更想谈谈对于手术机器人的看法。
  自达芬奇手术机器诞生以来,就不断被引入临床。有数据显示:截至到2014年7月底,全世界范围内共装机3079台,其中美国2153台,欧洲499台,亚洲322台(韩国46台,日本183台,印度27台,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分别为18台、8台和21台)。如今,肯定远远不止这个数量,就中国大陆而言,至少有30台以上。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手术机器人渐渐被各大医院引进、被更多的医生的利用。
  另外,实践也证明,手术机器人确实给许多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如创伤极大的开胸术、复杂的泌尿系统肿瘤),普及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就目前而言,个人认为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回报与我们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一般而言,购买一套达芬奇系统约2000多万人民币,另外,每年还需要100万的维修费,而对于病人而言,需要支付更多的手术费(至少3万人民币),且没有纳入医保。其高昂的设备及医学技术成本,并没有让更多普通老百姓获益。只有降低医疗机器人的生产、研发、维护和使用成本,或者将其优势应用到其他医疗领域,将来才会被广泛使用。
  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你会让机器人“医生”为你看病或者手术吗?
  作者:马丁医生
  澳洲全科医生/移动医疗明星app杏仁医生创始人
  新浪微博@杏仁马丁医生
  微信公众号:马丁医生(kanchufang365)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澳洲全科医生、杏仁医生app&看处方网创始人  述职报告最主要的特性是自述性、自评性、报告性。其中最重要的要体现出来自己的能力。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精选医生述职报告大全,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尽在医生述职报告栏目!
精彩文章推荐
总数:337&&1
述职报告栏目只差一步,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答案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西西软件园多重安全检测下载网站、值得信赖的软件下载站!
→ 滴滴医生怎么用
滴滴医生靠谱吗
4.1.2 官网安卓版
类型:医疗养生大小:30.8M语言:中文 评分:10.0
滴滴医生是滴滴官方近日推出的一款可以叫医生上门服务的应用软件,你使用滴滴医生app一键呼叫医生,距离你最近的滴滴医生就会第一时间进行上门就诊,那么滴滴医生怎么用,滴滴医生靠谱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滴滴医生app官方最新版:在滴滴出行的APP中,会看到一个“叫医生”的选项,点击请求以后,会有后续的一个服务流程,滴滴再送医生上门服务。阿里健康、滴滴出行、手术预约O2O平台“名医主刀”联手医疗机构发起“滴滴医生”公益活动。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城市,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App端呼叫“滴滴医生”,距离最近的“滴滴医生”将第一时间上门问诊,并赠送免费的阿里健康药箱。号称目标为“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的这一新诊疗模式,能否颠覆目前在大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困局?被互联网日益渗透的移动医疗究竟能走多远?两天内2000人次呼叫医生据初步统计,两天内四座城市共计2000多人次呼叫医生,最终上门提供问诊服务的有40多单。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方面解释说,呼叫之后没有医生上门问诊,主要源于几种情况:用户与医生的距离超出活动的覆盖范围;用户需要的医生此次活动没有对应的科室;医生在路上需要一段时间,问诊时间也较长,一天下来能完成的单量有限。“在上海,医生坐车到一个骨折的病人家用了约30分钟,诊疗用了大约40分钟。此次我们想要尝试的,就是让名医能够非常细致地对患者进行诊疗。”华东市场总监唐意介绍说。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说:“开展这个项目的原因,首先是针对目前公立医院看病难、排队长的问题,上门医疗存在巨大需求;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家庭医疗资质的医院,未能填补所有的上门就医需求。”倪剑文说,“滴滴医生”服务的患者,主要是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人,选择的合作医院都是有上门医疗资质的,选择的医生有外科医生也有全科医生。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心血管权威专家胡大一表示,非常乐于参加这种互联网方式的服务活动。目前,医生资源多数被“拴”在大医院,医疗资源高度垄断,患者很难找到医生,医生的多点执业也很难落实。“送医上门”活动能够解放医生资源,还方便患者找到专家就诊。或可改变长期以来“看病难”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为“滴滴医生”的探索叫好。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表示,“滴滴医生”的出现,说明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正在深入应用到医疗领域,或许可以改变长期以来“看病难”的问题。知名民营医院和睦家家庭医疗组总监秦新艳说,互联网对传统医疗是一个有益补充。互联网的手段可以方便医患建立联络,结合线下的就诊,后期跟踪随访。还可以采用可穿戴设备、工具缩短医患距离。实际上,“上门医疗”并非新鲜事物,在欧美、新加坡、日本已比较成熟,甚至在国家层面进行医疗保险覆盖。在胡大一看来,互联网医疗不是通过网络看病,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方便医患双方。他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医疗模式必须改变。目前,传统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患者看病难、医生看病累。而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能够方便找到所需的专家,医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多点执业。“互联网医疗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他说。此外,在部分专家眼里,“滴滴医生”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能否持久、壮大仍存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蔡江南教授认为,互联网+医疗,对改善就诊流程、体验能有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是要通过线下得到服务。医生水平怎么样?  南京目前仅3人,可应对各种常见病  打开滴滴出行APP后,在专车的选择端口会有“叫医生”的选项,当用户处在上门医生的服务范围时,就能看到滴滴医生专车信息。用户发出请求后,会接到医生的电话,沟通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待确认需要上门服务后,医生即刻搭乘带有“滴滴医生”车贴的滴滴专车上门服务。现代快报了解到,前天和昨天,上午9点开始预约,10点出车,下午5点30分收车,6点停止预约,收费全免。  目前,南京只有3名医生可供咨询和选择。这些医生,也全部来自南医大二附院。李云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此次派出的李F瑶、赵晓敏和林富春都是经过全科医师培训的年轻医生。  “我们医院是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这三名医生都经过了三年的全科医学培训,可以应对各种常见病。”李云涛说,“这样可以确保在出诊的过程中解决感冒发烧等小病,并在应对较严重的病情时,能够进行应急处理并提出转诊建议。”  他表示,滴滴医生这一平台为基层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南医大二附院非常重视这一试行新形式的机会,19日还会增派神经科、康复科和普外科的四位专家,这四名专家将在医院直接指导出诊医生并和病人沟通。  体验医生:不能代替120急救  “滴滴医生并不能代替120急救的作用。”李F瑶说,“我认为上门问诊的优点还是在于为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日常看病的便利。”  南医大二附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李云涛说,滴滴医生这个平台现在还在试水阶段,由于这两天是免费服务,所以比较容易获得市民的认可,但这个模式未来如何在企业盈利、医院尽责的双赢方向下发展下去,还需要企业、医院、政府等多方的研究探讨。  据有关报道称,试水两天后,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名医主刀三家公司会观察情况,并考虑后续的推广工作,在下一个阶段,三家有可能继续合作,在更多的城市为更多的人群推出滴滴医生的服务。  像叫出租一样叫医生上门看病靠谱吗?有人看好有人担忧  据初步统计,两天内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四座城市共计2000多人次呼叫医生,最终上门提供问诊服务的有40多单。  号称目标为“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的新诊疗模式,能否颠覆目前在大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困局?  有人看好: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方便医患双方  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心血管权威专家胡大一表示,非常乐于参加这种互联网方式的服务活动。目前,医生资源多数被“拴”在大医院,医疗资源高度垄断,患者很难找到医生,医生的多点执业也很难落实。“送医上门”活动能够解放医生资源,还方便患者找到专家就诊。  “在互联网+时代,不去拥抱这种新生事物,你就会失去病人、失去市场。”著名运动医学专家陈世益教授表示,医生在互联网上为病人做解答、咨询等,总体是有益的、积极的,一是打破了执业地点的局限,二是提高了医生的收入和地位。  有人担忧:是否会加剧医疗资源紧张?能否坚持下来?  一些专家提出担心:在医生抽出时间上门服务后,原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会否变得更加紧张?此外,在部分专家眼里,“滴滴医生”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能否持久、壮大仍存疑。  有专家认为,考虑到我国医生资源本身就紧张,大医院专家资源更是紧张,病人到诊室就医是最节约、最合理的。此外,上门服务肯定是高价的,现在可以先烧钱、不让病人多花钱,将来怎么办?知名民营医院和睦家家庭医疗组总监秦新艳认为,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有一些规范、标准及时出台,比如患者隐私的保护、什么情况不能线上继续诊疗等,防止延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  业内建议:希望这种新模式能和社区对接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滴滴医生的出现,应该来说是个新的模式。在未来,如果能和社区基层对接,可能对它的发展来说更好。现代快报了解到,基层医院目前正在推广家庭医生制度,要求医生与患者签约服务,进行社区巡诊。如果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开展家庭病床。如果能够有越来越多的这样滴滴医生专车出现,那么病人在“家庭病床”,也能够更加安心点,这样医生可以随叫随到。这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滴滴医生相关介绍了,如果你有需要可以下载使用哦,希望对大家有用。
10-2003-1003-1002-0301-2501-2501-2401-2401-2301-17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23人给出评价!
名称大小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夹到手指甲淤血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