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280级以后干什么会有什么科技

O2O已经翻篇儿,玩剩的寡头们,还会有什么明争暗斗_凤凰科技
O2O已经翻篇儿,玩剩的寡头们,还会有什么明争暗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O2O这个词,这几年几乎已经被人说滥了,滥到没什么人再提。
O2O这个词,这几年几乎已经被人说滥了,滥到没什么人再提。一方面是因为死了无数的创业公司,让人有点谈O2O色变;另一方面也是巨头的参与,让市场被瓜分的差不多,产品形态也基本稳定下来。其实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什么是O2O,不少人其实并没有搞清楚。这个概念涉及的范畴太大,不同领域的机会点和模式大相径庭。在判断未来趋势之前,笔者先要分析一下O2O的商业模式本质:目前为止,在O2O领域只有两种商业模式被证明是可行的:一种是众包模式;另一种是引流模式。众包模式众包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整合社会零散服务力量并聚合零散用户需求,形成供需撮合交易平台。众包模式比较适合那些没有实体店,服务行为发生地点非常分散的行业。提供服务的门槛往往不高。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生存法则,就是必须达到一个业务规模平衡点。达到这个点,供给方能够获得足够的业务收入,需求方的需求也能够及时得到响应和满足。整个平台能够不通过第三方补贴实现业务的自行良性运转。如果达不到这个平衡点,则无法保持一个稳定的供给方团队,用户体验就会变差,反过来进一步减少订单需求量,供给方团队则进一步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整个平台的失败。这个业务规模平衡点不是由企业来决定的,而是由行业本身属性所决定的。所以无论创业者做的多好,钱烧了多少,都不能改变这个行业能否成功的本质。换句话说,只有那些相对高频的需求,才有可能通过众包O2O模式来解决。但另外一个矛盾情况是,核心的用户需求基本已经被传统商业所满足,所以新进入的创业者只能聚焦于长尾的需求和潜在的未被释放的需求。创业者最希望的是能够发现那些游走在平衡点边缘的行业&&服务因为需求少而变得昂贵。价格昂贵导致服务只能面向少量高端用户。看起来似乎并不适合互联网的长尾法则,但如果此时通过补贴拉动用户并逐步建立稳定的供给团队的话,也许可以将供给和需求拉到平衡点,从而实现平台的良性运转。于是在O2O最火爆的时候,涌现出了很多诸如河狸家、功夫熊、爱大厨这样的平台,凭借着补贴,可以让用户以一个完全不可思议的低价享受到之前从未尝试过的服务。创业者希望利用投资人的钱把用户消费习惯培养起来,当产业足够繁荣的时候,单次服务的成本可以显著下降,以致于即使取消补贴也可以保持稳定的订单量。但大多数这样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哪怕曾经很火爆,一旦停止补贴,订单就迅速滑落到冰点。这些领域恐怕本身就距离平衡点还很远。甚至其曾经的火爆也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刷单和线下交易的转移而形成的。极少数行业能够成功互联网众包化,滴滴是这少数中的代表。出行市场在早期并非一家独大,除了滴滴、快的和uber,还有各种拼车app。最终却只有巨头活了下来。原因也是因为需要依靠大量补贴来维持平衡点。如果取消补贴导致的价格提升,订单量下降,是否还能够维持一个能够平衡的规模尚未可知。但毕竟城市用车需求如此高频,对网约车的政策解禁也能让更多的车主参与进来,形成有效的规模平衡点应该不是什么难题。引流模式引流模式在O2O中的实践更早也更普遍。这个模式多见于餐饮、美发这类必须以实体店形式存在服务的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引流模式大致上可以分成几个典型产品思路:1、以评价切入:大众点评网为代表,积累了大量用户评价,并以评价吸引流量,同时实现对商家的影响来建立平台。2、以优惠切入:以美团、糯米这类团购网站为代表,通过差异化价格手段一方面用优惠吸引用户,另一方面为商户争取增量用户,形成平台。3、以导航切入: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为代表,基于地理位置的搜索实现商家发现与导航,并建立平台。4、以支付切入: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为商家提供便捷支付结算方式来建立平台。5、以配送切入:以饿了么为代表,通过第三方配送来服务商家。这几类平台以各自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和商户,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产品逻辑,但引流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本身能够带来的价值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几乎注定了这类产品很难实现自我造血,大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如果说众包模式在某一天可以取消补贴,平台能够自行运转。那么引流模式则没有这样一个时间点。产品需要持续不断地通过运营来获取流量,不断的通过地推来扩展商户。已经BAT化的O2O还能怎么玩可以看出,无论是众包模式还是引流模式,几乎都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够负担得起的。不仅仅因为运营的成本极高,更重要的是变现的困难。无论哪个领域做O2O,都要面对强大而成熟的传统模式的竞争。而要用互联网改造这些传统行业,则更像是走钢丝,并且是众人一起来走,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去再也无法翻身。随着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并接受腾讯新一轮投资,阿里投资饿了么,在2015年,引流模式中继续参与的玩家均已BAT化。而今年8月uber和滴滴的合并则代表了众包模式也已经BAT化,并且达到了巅峰&&一家企业同时被BAT三家所投资和支持。整个O2O行业发展到现在,依然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说成功的实现盈利。投资圈资金趋紧,创业者已经玩不起了,只有巨头才敢继续接盘走下去。如果说O2O的上半场是万众创业、大量风投催生泡沫、各种服务领域均被尝试的过程,那么中场休息就是最终大量企业消亡而巨头完成布局的过程。而现在,O2O的下半场已经启动。如果说上半场是军阀混战,那么下半场则是三国鼎立。战争并未尘埃落定,甚至可能更加激烈。笔者在这里斗胆对几家O2O企业未来的可能走势做一下分析:先说滴滴。新政的实施和Uber的合并是转折点。可以说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但减少甚至取消补贴之后,是否会导致订单低于规模平衡点以致于产品衰败还不能确定。笔者从极光数据监测平台了解到,目前滴滴在全国的渗透率为9.99%,而年初则为8.58%。这大半年来的增长并不明显。反而Uber在大量补贴的刺激下从年初的1.72%提升到了4.23%。两者合计渗透率增长了3.92%,以年初用户为基数计算则增长了约38%。坦白说,考虑到补贴,这个速度并不快。如果减少补贴导致用户量出现下降完全不会意外。如果那样,或许神州专车和易到还能抓住机会再搏一把。所以滴滴的未来之路并非无限光明,谨慎减少补贴,同时探索其他流量后向变现方式应该是滴滴未来主要的经营策略。而对于导流模式下的几家产品,笔者认为还将会有变数。首先,纯粹以优惠作为切入点的产品最容易被替代。因为所有产品都可以把优惠作为引流的一个手段。当优惠被如此普遍的使用的时候,优惠本身将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目前单纯的优惠导流产品随着千团大战的结束而消亡了,目前无论是美团、大众还是百度糯米,都是集中了搜索、评价和支付的综合性O2O平台。然而它们还是太过于相似,如果有一天再整合成&新美大糯&,笔者一点也不会感到意外。不过来自极光数据平台的信息显示,百度糯米目前的渗透率约为6.17%,远低于美团的25.25%和大众点评的11.42%。其次,以配送作为切入点的产品也容易被替代。配送的问题在于它所处的流量环节过于靠后,无论是搜索商户、浏览评价还是下单支付,都在配送之前。产品可以轻易的切换配送方且不被用户所感知。这里举个例子就是配送众包平台达达上线的派乐趣。一开始,达达因为对接了多个平台的业务,通过众包的方式,显著降低了单位配送成本,帮助各家O2O企业解决最大的难题。但随着派乐趣的推出,达达和几家O2O企业的合作基本宣告完结。随着各家企业同样以众包或半众包的方式构建自己的配送团队,达达和派乐趣很难改变流量大面积流失的局面。从极光得到的数据显示,派乐趣用户量最高峰是2016年的2月,渗透率曾经达到0.42%,之后一路走低,目前已经不足0.1%。评价内容可以作为一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这一资源并不容易垄断。年初大众点评诉百度抄袭评价内容,仅被判赔300多万元。即使是不抄袭,作为巨头逐步构建自己的评价体系也并非难事,只是需要的时间稍微久一些。笔者个人认为未来这一块也将成为各平台的标配,内容也会大同小异,在用户看来不会有本质差别。导航的情况比较特殊,地图产品作为位置搜索产品,流量位置靠前,这一点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地图产品的导航属性比较重,留给O2O的产品界面不会很多,这样就比较不适合承载过多的商业内容。这也是为什么阿里的O2O战略并未基于高德地图来开展。从极光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今年1月份,双方渗透率大概相差15个百分点(百度35.3%,高德20.6%),而到8月份只相差了7个百分点(百度33.4%,高德26.2%)。照这个趋势下去,地图行业还会有较大变数。支付是一个阿里和腾讯必须殊死一搏的领域,谁都不会退让。恐怕未来几年都会呈现针锋相对的局面。微信支付的优势在于用户量。以及微信红包带来的小额沉淀资金需要有消费出口。但微信同样有一个问题在于产品已经太重,除了支付,已经难以拿出空间来运作O2O商业内容。而支付宝相对还比较轻,还有很多改版的余地和空间。比如嵌入评价、配送和导航等功能。而微信则没法在这一领域做得太深入。只能把这些都交给新美大去做。总之,是否能够在支付领域扳回一局,还要看支付宝的产品经理如何布局。目前的情况还很难判断未来究竟谁能胜出。至于其他想从这一点切入的玩家,还是先考虑怎么让用户把钱放进来再说。最后,总结一下,在O2O的下半场,出行领域悬念不多,但未来依然存在变数,要看巨无霸的滴滴怎么跟自己玩。生活服务领域依然还是以阿里与腾讯的竞合为主旋律。而留给百度的机会则不会太多。支付宝将发展成为O2O的综合性平台,美团和大众将会整合或二选一以对抗支付宝。进一步的整合可能还将出现,而新玩家则并无机会可言。
[责任编辑:白杨 PT017]
责任编辑:白杨 PT01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778462
播放数:368673
播放数:242681
播放数:252991
灯谜猜猜猜,“元旦过生日”,打一城市名称?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地震前后,科技还能有什么用?
首先请允许我推荐一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关注雅安地震的人们更好的救灾。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当天下午14:55,虎嗅网发表了一篇文章“”(以下简称“虎文”)对科技在地震防范和救治中的作用进行了预测和讨论。10个多小时后,随着救灾进展和相关新闻的持续发布,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现出许多科技在救灾中的应用。本文对这些报道进行汇总,并主要着眼于IT领域对“虎文”予以补充。一、地震预警提到地震测报,一般会涉及到三个表面相似、实质迥异的概念:地震预测、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地震预测(Earthquake Prediction)指“详细描述未来某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对预测的要求是精确、及时、可靠。而地震预报(Earthquake Forecasting)指“对于给定区域未来几年或几十年的一般性地震灾害进行概率性评估,包括破坏性地震的频率和强度”。地震预警(Earthquake Warning)则指“检测到严重地震后,提前数秒向邻近区域发布警告信息”(以上资料来源:)。尽管人们对地震预测和预报寄予厚望,但从目前的科技条件来看,地震预警——严格的说它并不属于地震测报范围,因为它仅在地震发生后向周边区域示警——却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地震减灾技术之一。“虎文”详细描述了地震预警的原理,提到了“日,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通过由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提问道“不知这次(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漏报了没?”根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建设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其中给雅安主城区的预警时间为5秒,给成都市主城区的预警时间为28秒。该预警信息实时通过微博、计算机网络、手机客户端、汶川和北川电视台和学校专用接收终端等同步发布。”这则报道还提到:更多的网友称,现有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过窄,既没有收到短信,也无法听到警报,也不可能“随时都看着微博”。这说明IT技术在拓展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方面还大有可为。二、网络寻人“虎文”提到:20日下午四时许,谷歌已为此次四川雅安地震上线了。至20日晚间,百度、腾讯、360、搜狐等国内主要网站也纷纷开通了寻人平台,百度的是“”,腾讯的是“”, 360的是“”,搜狐的是“”。此外,新浪微博开通了#雅安寻人#的,设定了寻人微博格式;腾讯还推出“雅安地震救助”微信公众账号作为腾讯网四川雅安地震救助信息集散平台;360还推出紧急发布360浏览器,一键寻人报平安。可以说“网络寻人”是各个网站容易发挥作用的地方,其平台搭建速度之快令人钦佩。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平台大都各自为政,无法互联互通,对急火燎的使用者来说,可能存在某些不便之处。三、地图救助百度除推出“寻人平台”外,还结合百度地图指导人们如何使用电子地图帮助救灾,包括:“注意震区附近路况,避让救援道路”,“标记伤员位置,更快获得救助”和“地震交通延误,紧急备选方案”。这对人们进行自救和救助都不无裨益。不过,如果身处灾区,地图应用有可能加重灾区手机通信网络的负担,建议仅在条件许可时使用。&四、遥感观测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遥感技术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地理和灾情信息,对于救援规划、现场指挥、物资/人员调度和后续灾害的防范具有重要价值。根据,“灾害8点02分发生,9点18分就已经派了直升飞机前去获取信息,了解灾情,从北京10点钟左右就派了侦察机过去获取灾情。中午12点左右,我们已经可以从电视台和网上看到航空遥感的影像,并据此分析受灾情况。”这就是遥感技术的典型应用,“反映出我们的应急速度加快了,而且非常重视信息的快速收集,因为只有获得了准确的信息,我们才能够根据这个信息作出准确的决策,把有限的救援力量投入到关键点上。”五、地震搜救机器人“虎文”中提到了“2010年7月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的中国首批地震搜救专业机器人研制成功……不知这次是否能派上用场。”据我国领先的机器人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该所的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和旋翼无人机等三款机器人已在20日下午出发急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这三款机器人均为国家“十一五”863重点项目“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的研究成果,曾经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十一五”以来最具应用实效的10项科技成果。预计它们将在震后黄金72小时救援期协助搜救人员发挥巨大作用。六、信息交流地震发生后,国内的各主要网站均开设专题持续跟踪、深入报道雅安灾区的情况及相关的救助措施,形成了万众一心、呼吸与共的感人场面。与此同时,大量网友也借助社交化平台(例如微博、微信等)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于灾情、灾区、灾民的关切,通过各种途径支持救援、援助灾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许多网友结合自己经验和认识,积极传播有关地震和地震救助的科学措施与知识(例如多使用短信、不要一窝蜂涌向灾区、不要占用高速、科学看待地震预测等等),使得人们在面对灾情时更加真诚、理性。这不仅仅是充分的信息交流对于雅安救助的贡献,更是对整个社会心理和人文关怀的贡献。七、其它上述科技在地震前后的作用,侧重于灾后的预警与救助。在最重要的地震测报方面,IT技术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辅助地质学家标注地质构造,建立更加精细的观测、通信网络,统计和分析历史地震数据,运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方法分析与判定地震趋势,监测和分析前兆信息,等等等等。有的工作已经在作,有的则是长期工作。正如大自然一直是人类的朋友,它也时常向人类翻脸。科技则是人类所能掌握的最强大的化敌为友工具,而面对人类最强大的敌人之一——地震,目前的科技仍很稚嫩,尚无力与其抗衡。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尽最大可能降低地震对人类带来的破坏和伤害。同时更激发我们加大投入、发展科技,通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把人类从地震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未来属于大自然,也属于人类,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借助科技和人文实现和谐相处的人与自然共同体。加油爱心!加油科技!作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13331.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后参与评论
为什么科技的作用只在这个时候发挥!?四川汶川地震后专家说百年内不会有大的地震,时隔五年,今天的雅安地震反驳了科学?还是我们的专家是真的砖家呢?
:什么叫“大”的地震?
:什么叫“大”的地震?
若是各大平台能统一接口,对类似突发事件能共享数据和资源,紧张的受灾群众便可大幅省却寻人和求救的时间成本。这工程确实不小,若能完成,人类之壮举。
:平台对接的问题,平常容易忽视,突发情况也不容易考虑周全,需要有长期的机制。
:平台对接的问题,平常容易忽视,突发情况也不容易考虑周全,需要有长期的机制。
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祈祷
这事情有人牵头就好了
回复@xyz步履者:目前某地区是否降雨都难于预测更别说地震了[衰]人类科技还没发达到那个程度[衰]
本属同一国家。可怜的是各自为政。需要秦始皇的威力。
@李连杰 @壹基金 @李开复 让新浪、腾讯、360、google统一地震发生时的寻人平台
经历 观察 新浪微博 @悟网不...除了大白,《超能》还有哪些黑科技?
  【环球军事/航空报道】迪斯尼最新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描写了一个东西方结合的的虚拟都市&旧京山&(San Fransokyo)。讲述了一个14岁精通机器人技术的神童小宏(Hiro)和机器人健康助手大白(Baymax)的故事。
  为了故事情节需要,编剧还描绘了各种各样的超人技能,但这些技术并不仅仅存在于影片,一些实验室已经着手研究这些技术,甚至已经开始应用,那么影片中到底有哪些黑科技呢?
  无人机&各种飞行器
  手握遥控器操纵机器人的小宏(Hiro),是不是很像爱玩无人机的你?
  在《超能》中,旧京山(San Fransokyo)的上空飘满了各种飞行器,但秩序井然,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却发挥着巨大的功用。
  这些漂浮在云端之上的飞艇,是平流层悬浮充气平台太阳能发电站。
  目前Google已经进行的MAKANI计划,则是一架在250m低空范围飞行的超大翼展滑翔机。
  这个巨大的&风筝&额定功率为600kW,能漂浮在140m-310m的高空进行发电。不过,这个高度还没达到平流层,未来的发电装置会像《超能》中那样吗?
  在 MIT 开发触觉界面原型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有形媒体小组(Tangible Media Group),正在开发人机界面的新材料。
  有些材料会根据数字输入改变形状和刚度。例如,一些学生在开发新一代汽车车门把手的原型,这种把手可以从光滑表面变成凸凹不平的表面,避免迎面而来的自行车撞上车门。
  触觉界面具有一些固有的优点,它们能很快&读取&输入的信息,而且它们可以被嵌入到日常用品和手势中,此外,我们的触觉可能是用来传达人的情感的最佳途径。
  神经传感控制
  这种以神经网络作为控制体,对其他物体进行控制的系统,即&网络神经控制&。作为人与机器连接方式之一,这么多年也一直在科学界被不断探索。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去年发表的《Using thoughts to control airplanes》一文中,资助大学进行名为 &brainflight&的项目研究。项目希望通过大脑来控制飞行器,以让更多的人能够飞行,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取得巨大进展。飞行员的脑电波被帽子上的电极所测量,当飞行员有明确的控制命令脑电波,被脑机接口读出而发出命令。
  机器人视觉
  大白最大的任务就是通过摄像头等设备,扫描目标用户,感知其体征、健康数据和情绪,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健康护理。
  在影片里,主人公小宏两次被大白抱住,一次是因为自己哥哥去世,心情的低落被大白扫描到;一次是掉入水中,被大白感知到体温下降而被抱住。大白还调整了自身的温度,来提高小宏的体温。
  要实现这些功能,大白那个扫描人体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样的黑科技在现实里是有参照物的,这就是最近拿出Hololens这样神物的微软。
  他们的KinectOne(电脑版名为Kinect V2),就是大白最好的视觉设备啦。
  Kinect V2&&微软选用了TOF来代替结构光(Kinect1的技术)。目前已经可以识别肌肉拉伸、体表温度和心率&&这些都是健康护理中需要的数据。
  实现这种技术的原理,以温度和炎症为例,就是通过截取人体体表的颜色,来识别其温度。不过这项技术的准确率还在进化。
  《超能》中还有很多酷炫屌炸天的黑科技,未来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奇的变化,你也希望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大白吗?(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 鸣谢:零度智控)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昆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人工智能:已经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蒋正翔
  人工智能是这段时间最红火的话题。《经济学人》、《福布斯》、《大西洋月刊》等欧美主流媒体纷纷推出专题,对人工智能究竟剑指人类文明的未来,还是将成为终结人类文明的可怕力量展开激烈争论,讨论的核心聚焦这样一个话题:人类一手创造的“怪物”,会不会反过来奴役人?
  被改变的日常生活
  从财务查假账、医疗诊断、新闻撰稿、危险作业,到打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广告语,人工智能已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各类应用令人“脑洞”大开。最近大热的无人驾驶飞机、自动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都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美国运营商Verizon计划推出集成传感器的多媒体控制系统,通过扫描房间、读取居住者驾驶证相关信息,决定电视广告的投放类型:如果主人处于压力状态,会播出度假旅行的广告;如果主人心情挺好,广告也会同样轻松愉快……
  在以色列,一家公司已经推出帮助盲人“脱盲”的助听器,外形小巧,功能强大,集计算机、数字传感器和算法于一体。盲人只需用手指触摸黑板、食品包装纸、报章新闻等上的文字,计算机能立即通过图像分析处理技术,用扬声器把文字“念”出来,盲人可借此恢复基本与健全人无异的阅读能力。可见,无论字体、大小、介质、光照条件,“什么都能读”已不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这款名为OrCam的产品售价约2500美元,相当于高端助听器的定价。
  人工智能技术还通过与人工耳蜗植入等方式相结合,可恢复聋人的听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了第一代视网膜植入技术,使完全失明的盲人再次“看见”成为可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甚至四肢瘫痪的人们可通过思想“控制”轮椅,极大地提高生活质量。这些乍听上去好得像奇迹的人工智能技术,现处起步阶段。
  探索没有边界
  得益于近年来几项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一方面,计算处理能力的迅速增强,同时硬件成本的不断下降,使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大规模应用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的数据资料与相关算法相结合,人工智能具备了深度学习的技术基础。深度学习系统能模仿人脑神经元,处理海量数据,“自己教自己”如何去执行一些过去只有人脑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今人工智能在情感分析、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领域已几乎做得和人一样好。脸书去年发布的深脸(DeepFace)脸部识别系统,对人脸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7%,绝对秒杀“脸盲”人群。
  因此,《福布斯》看好人工智能在金融保险、医疗保健、信息安全等与大数据高度相关的高附加值产业的前景,并指出: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联姻,将最终实现“泛在智能”,未来人类将生活在始终契合其身心的数字“迷雾”中。谷歌、微软、苹果、IBM等巨头自2010年起各自斥资数十亿美元,都企图领跑人工智能领域。加上新兴科技企业,有机构估算,自2009年起人工智能技术已“吸金”超过17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仅具有局限于某一具体领域的特定能力,即通过巨量数据处理能力,“形似”模拟人脑,既不具备任何范围广泛且灵活变通的人类思维能力,也不具备人类的自主性、喜恶和欲望。也就是说随心所欲地思辨、判断、选择依然是人类智力的特征,电脑还做不到。
  人工智能的下一步
  近期一项调研显示,大多数学者对人口智能的未来持正面肯定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可帮助人们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超人主义”甚至走得更远,他们预言人类最终将与机器合为一体,成为“不朽”。
  不过,就在微软、谷歌等巨头竞相投入巨资研发人工智能的同时,一些响当当的宇宙学家、硅谷创业家却纷纷公开表示对人工智能的忧惧。他们可都不是反对或排斥工业化、新技术的老顽固,把他们的忧虑仅当作杞人忧天,未免过于简单。问题是,现在就对人工智能的下一步发展提出质疑,是否太早了一点?
  在展开这个终极问题前,不妨像《福布斯》那样,把人工智能技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侧重解释复杂的输入信息,如语言、情绪、协调运动等;第二类旨在建立更高层次的认知功能,如学习、决策等。
  看似热闹的争论背后,人们不难发现,其实对于第一类人工智能的前景,学者们的观点比较一致:
  第一类观点认为,总体而言,全社会将从人工智能获益良多。人工智能将成为衡量科学、技术,甚至社会进步的标杆。麻省理工学院的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迈克菲在他们2014年出版的《机器2.0时代:辉煌科技时代的工作、进步与繁荣》一书中指出,从制造业机器人到个性化网络,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新经济格局,基本上对企业、对提高生活水平、对人类未来,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类观点,人工智能取代某些工作将成为大势所趋。无聊或危险作业将由机器执行,换句话说,低端蓝领、白领阶层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而代之。虽然教育培训可能帮助一部分员工适应新变化,人工智能集聚的新财富也会产生新行业、新工种,未来人工智能对职场的颠覆性影响,可能与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对产业工人的替代等量齐观。
  第三种观点以《经济学人》为代表,这家杂志在近期刊发的一系列文章中表示,人机协作领域,即人类的自主思维叠加人工智能的巨大计算能力,潜力巨大。有人工智能相助,人们将把有趣的事情做得更好,国际象棋便是一例--现在电脑可以下赢任何一个人。不过,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棋手并非电脑,而是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称之为“半人马”的人类与算法组合团队。这样的人机协作组合将助力更多领域发展:有了人工智能的支持,医生读图检出癌症的能力将大大增强;有了智能手机的语音识别软件,发展中国家读写能力欠佳的人们能更好地使用互联网;有了学术研究数字助理,学者可以提高对假设成立的判断能力;有了图像分类算法,通过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可获得比传统“肉眼看世界”更多的有效信息……
[责任编辑:蒋正翔] 1
  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 吕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 杨焕宁
  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将成为指导互联网各参与方,包括政府、企业甚至广大互联网用户,开展各项网络活动的基础性行为规范。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0年以后的人类科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