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杨凡丁的挠脚心漫画中文

杨凡原创作品:小儿推拿实战心得系列,有图有真相
(文摘精选)
杨凡原创作品:小儿推拿实战心得系列,有图有真相
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
又想起这个咳喘穴来,之所以开始没用,是由于我看到的几本小儿推拿书上都没标注有这个穴位,就没怎样注重。不用不知道,一用效果真是惊人,也就七八分钟吧,咳嗽就止住了,然后我又加上常规小儿按摩止咳手法继续按摩了20分钟。就这样女儿安静睡了几个小时,凌晨的时分她又开始咳,于是我再按压咳喘穴,异样10分钟内止咳,这次的效果持续更久些,整个白天都没咳了,早晨睡觉的时分又咳了几下,我再给她按压了10分钟,彻底好了。这次的经历让我真正对这个穴位注重起来,并融入小儿推拿手法中,成了我治咳嗽的一大绝招。不久前一个周末我到老婆店里帮忙,她说对面店那家的孩子今天感冒咳嗽了,我看了下那小家伙正玩得高兴,就说看起来不像感冒的样子啊!老婆说刚才给他按摩了一下咳喘穴,可能见效了吧,反正如今没咳了。从我的经验看,此穴位对短工夫内发作的干咳或是没感冒表症的咳嗽效果超好(有表症的如果是小孩子则配合小儿推拿中的解表手法,效果也很理想),小儿效果要快于成人,按摩地位关系很大,偏一点效果就大打折扣,地位对的话酸痛感很明显,当时给女儿按压的时分发现有明显呈索状的病灶点,经按压几次后病灶点消逝,但有些咳嗽的人又没有这种索状或点状的病灶点。按摩工夫如果成人一次宜在15-20分钟,小儿10-15分钟即可,急性发作的话普通按摩一次后症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可以隔几个小时后再按摩一次。病情不是很严重的话小儿普通经按摩3-5次多数可以痊愈。
咳喘穴引见:咳喘穴位于手掌食指的掌指关节尺侧处,主治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头痛。
按摩方法:无论男女均取左手,用右手母指尖按压左手穴位,先按压不动(成人在可忍耐的情况下尽量用力,小儿则不宜用过大力气),以穴位有酸痛胀感为好。5分钟后改为点压,一松一压为一次,3分钟后再保持按压形状,如此反复。没有什么其它留意事项,次要是穴位要精确,偏一点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图中的穴位标注来自于书本,“手掌食指的掌指关节尺侧处”这是精确地位,一定要理解。
附穴位图:
(另外分享一位家长用小儿推拿治疗孩子久咳的经验:我家宝前一阵子咳嗽半个月了,夜里也开始咳得睡不了觉,我就参考了一下最早学推拿时人家教的久咳不愈的方法,加上了补脾胃的方法,结果推了一次,竟然当天夜里就终身未咳,第二天咳嗽鼻涕全无,你参考一下吧,我们刚满四岁,每种手法用了一千五百下左右。
下面手法:分阴阳,四横纹,逆八卦,清肺平肝,各一千多下。加上摩腹10分钟,足三里5分钟,耗时将近一个半小时',做这个推拿之前连喝了三天焦三仙,大便很多,腐臭,估计也有作用,这几天从幼儿园回来只给喝点五谷粥,黄瓜蘸酱油,奶都没敢给。好了后用摩腹,足三里,清肺平肝,捏脊巩固了两天,小孩这两天脸色好起来,一看身体就恢复了,正在喝淮山水。)
小儿推拿心得之二:腹泻一次愈
发个最近的网诊案例,再次证明了小儿推拿的神奇与高效!
说下这个医案中的辨证与推拿手法。小儿患者脾虚已久,据其母亲说以前是经常性腹泻,但这次是好得最快的一次。结合母亲描述“黄色稀便,气味酸臭,内含不消化的东西”,我分析出了三个有用的信息,一是脾虚,二是伤食(内含不消化的东西),三是内有伏热(气味酸臭)。手法中的“清补脾”类似于方药中的六君子汤(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补脾虚助消化是当之不让的。“清天河水”相当于连翘(微寒),可清除体内的伏热,“平肝”相当于方药中的“四逆散”或“逍遥丸”,有疏肝理气之妙。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腹泻会用到“平肝”的手法,由于小儿特点是肝常不足,脾常不足,而肝盛则会克脾(肝为将军之官,最喜欢管事,尤其喜欢影响脾胃,经常听到有人说气得都没胃口,其实就是这理),古人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其实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对的,总之肝病必伴有脾病,而脾病工夫久也必伴有肝病。“清补大肠”可以起到加强大肠运化的功能,即清又补,一方面是由于孩子体内有热,另外虚证又很明显。“清小肠”相当于方药中的车前子,既可以清干冷又可以利小便以实大便,“推上七节骨”我个人觉得很像方药中的石榴皮,有很强的收涩功能。辨证精确,手法恰当,所以才能一击之中。小儿推拿手法和方药对应起来研讨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运用得好对一些常见小病效果之快之好远非服药可比,而且小孩无苦楚,副作用可以说还没有服药的零头大吧。
小儿推拿心得之三:感冒一次愈
没学小儿推拿之前,女儿偶感风寒致流清涕/咳嗽,我习气用一味艾叶煮水熏脚出一身汗即好(重感冒也不过熏上3次就差不多好了),即便到如今,我仍然觉得艾叶是祛除风寒效果最好的一味中药之一。后来自学了小儿推拿,发现推拿治这类风寒感冒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现举两例给网友学习参考。
一:女儿有次风寒感冒,流清涕/打喷嚏/偶尔咳嗽,推拿手法:傅阳池10分钟,一窝风10分钟,平肝5分钟,清肺5分钟,一次而愈。关键点:发现感冒初起就要注重,虽然普通感冒有的可以自愈,但及时治疗可以让孩子好得更快。如果拖上几天甚至十来天的,那按摩效果就没有那么好,可能要按摩上3-5次才好。所用穴位领会:“傅阳池穴”相当于方药中的白芷和细辛,对风寒头痛/流鼻涕效果都非常好,“一窝风穴”相当于方药中的防风/生姜,有发散风寒/温脾和胃的功效,“平肝/清肺”是三字经小儿推拿手法中的经典组合,既可解表引邪外透,又可润肺止咳。还有一个领会就是但凡是外感惹起的咳嗽,无论推拿还是用药,皆要以解表为主,大部分时分只需表症一解,咳嗽也会止。有些医生看到咳嗽就开上大把的止咳药,什么杏仁/百部/贝母,恨不得把能止咳的药全用上,我个人非常反感这种做法。
二:还是上一个网诊医案吧,医案中的小孩子由于感冒工夫长了,且有部分化热之像。推拿了3天基本痊愈。所以说无论是用药还是推拿,感冒初起时用效果是最快的。
彩虹的水滴 12:37:59
小儿16个月,3个星期天前流清鼻涕,考虑是风寒感冒,我就给他喝了葱白水,大概5天左右感觉好了。结果好的当晚睡觉T被子,估计又受凉了,就接着开始流鼻涕,到如今一共3个多礼拜了。后面的这2个礼拜没给吃什么,想让他本人好,但是发现好不了。我就前天开始给他推拿,可能按摩的方法也有错误,推了3天,效果有,但是不明显。如今的鼻涕有点稀薄,但是还不算是黄鼻涕,没有咳嗽发烧。接下去我该怎样办呢,今天我查了下,可能这两天的按摩手法有点成绩,我打算再改良下
彩虹的水滴 12:39:48
我最近的按摩手法是参照老师你之前的案例加上别的地方看到的,一共是这几个穴位:一窝风,外劳宫,小天心二扇门,推三关,足三里,运内八卦,清肺经
彩虹的水滴 12:41:02
之前没有注不测劳宫和小天心是讲究按摩顺序的,所以可能按摩错了,还有二扇门,没有同时进行2个穴位的揉。。。。所以做了3天无用功了
我的健康我做主 12:43:08
鼻涕有点稀薄阐明已有化热之像,平肝5分钟,清肺5分钟,清天河水5分钟,一窝风10分钟,傅阳池10分钟。一天做两次
彩虹的水滴 12:43:48
别的穴位还需求做么?
我的健康我做主 12:44:27
不需求,如果孩子配合傅阳池可以做15分钟
彩虹的水滴 12:44:45
彩虹的水滴 12:45:40
记得清天河水好像可以用来治疗发热?我儿子这次感冒除了鼻涕就是么有别的症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的健康我做主 12:46:03
傅阳池穴在一窝风穴上2寸的地位。以孩子的手指尺寸为标准,不是大人的标准。
彩虹的水滴 12:46:47
就是小儿的手在一窝风上2指么?这个意思?
彩虹的水滴 12:47:14
对了,我可以在他的脚心敷干姜吗
我的健康我做主 12:47:39
由于感冒拖久了,如今已部分化热,所以要加天河水清热。其它的不用途理。
彩虹的水滴 12:48:05
我的健康我做主 12:57:30
2寸是3指的宽度,食指中指无名指拼拢
彩虹的水滴 12:57:58
老师,我不好意思问下,由于推拿才刚开始接触,很多不清楚。。。。。清肺的话是在无名指上从螺纹面推向指根,那平肝是怎样做的呢,好像说法各异。。。
我的健康我做主 13:02:07
清肺从无名指根推到指尖,平肝从食指根推到指尖。一窝风和傅阳池都是用揉法
彩虹的水滴 13:03:35
清肺是从指跟到指尖?我查了好多,还有视频,好像都说的是指尖到指跟啊,好像各个学派不一样。。。揉法的话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呢,看到另外一篇博客,引荐的逆时针揉。。。晕了
彩虹的水滴 13:04:22
还有我是不是两只手都做,各个穴位按照你说的工夫。。。还是只需做一只手呢
我的健康我做主 13:05:07
流派不同推法不同,效果大同小异。我用的是三字经派的,觉得方便也容易记些。基本上你记得向心为补,离心为清就可以了。都是做左手,不用做右手。
彩虹的水滴 13:06:42
好的,那我先照着做吧,晚一些在和老师请教下开胃的手法,这次感冒终究还是影响脾胃了,哎
彩虹的水滴 20:34:54
谢谢老师,按摩了3天,效果明显,鼻涕基本没有了,打算今天按摩最后一次就结束了。
小儿推拿心得之四:一次发烧治疗的经验与教训
学习小儿推拿以来,理论最多的就是发烧的处理。做父母的都知道,小儿发烧是最常见的疾病,而且在半夜忽然发烧的情况也极为多见,往往让没经验的父母不知所措,赶医院还得看急诊,耗钱耗精力,孩子也跟着大人受累。从我多次对孩子发烧的治疗情况来看,小儿推拿对发烧的效果是非常明显而且迅速的,最快的两次退烧工夫是半小时,虽然案例仍不多,但所幸还没有失败的记录。现举一例供网友参考:
前几天女儿半夜忽然发烧,全身发烫,无汗,不咳嗽不流鼻涕,嘴唇红紫,量腋下体温:38.6度,推拿手法:平肝5分钟,清肺5分钟,天河水20分钟,第二天早上体温退到正常。半夜体温又反弹到38度,但见精神很好就没有处理,下午仍没退烧,且精神有些烦躁,嘴唇仍红紫,有一会小家伙哭着说“头好痛”,我发现她哭的时分流出一些清鼻涕,于是检查孩子舌头,发现舌淡苔白,终于认识到这是风寒束表惹起的发烧,于是改用以下推拿手法:傅阳池10分钟,一窝风10分钟,天河水10分钟,清补脾10分钟。大概4小时后热退身凉,头痛亦除,嘴唇颜色也正常了。早晨睡觉前再量35.8度,没做任何处理,第二天体温恢复到36.7度,之后没有反复,也没留下任何后遗症,危机解除。这次的发烧处理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不能光看到全身发烫和嘴唇红紫就判断为风热,第一次的推拿手法即是按风热发烧处理,烧虽退但后出现反弹,且有头痛,哭时流清鼻涕,加上舌淡苔白,阐明是风寒表症,但嘴唇红紫,阐明兼有脾热。于是用“傅阳池”解头痛,“一窝风”散外寒,“天河水”清虚热,“清补脾”去脾火兼补中气,辨证无误的情况下一次而愈。
小儿推拿心得之五:39度高烧一朝退
很多初学小儿推拿的父母对孩子高烧都心有恐惧,有几种情况,一是担心烧坏脑子;二是觉得小儿推拿对高烧效果不好;三是对本人的推拿程度缺乏决心。所以往往遇到孩子39度以上的高烧就全家动员上医院挂水或吃美林/布洛芬之类的退烧药。关于第一种情况我也曾这么担心过,后来查了大量的相关材料,证明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后面我会摘录一篇文章做为详细解释。第二种情况,其实这种观点不只是存在于初学小儿推拿的父母中,有些所谓的“高手”也说孩子39度以上发烧不建议用推拿,甚至说要消炎之类的。第三种情况很普遍,推拿程度确实会大大影响到效果,所以学小儿推拿的父母一定要打好基础,多理论。下面以一个具体案例阐明怎样用推拿治疗39度以上的高烧(具体推拿手法到个人还需辨证,切记)。
有次女儿半夜12点多发烧,开始并没见怎样吵闹,后来可能是体温上升烦噪起来哭闹我们才醒来给她量体温发现曾经是39度多了。开灯看到这小家伙满脸通红,嘴唇红紫,
烦噪不安,但并不见出汗和咳嗽,摸一下便觉得是全身发烫,于是赶紧边哄边给她推拿,推拿手法:六腑25分钟,清天河水3分钟,二人下马5分钟。推拿完后我老婆说就行了?要不要再推推?这么高的体温。我说应该没成绩了,正点给她量下体温看看情况再说。女儿推拿完后很快又睡着了,1个小时后给她量体温,发现降到了39度以下,我就跟老婆说如今体温往下降了,睡觉吧,等天亮应该退到正常了。可老婆还是不怎样放心,不时的摸摸女儿的额头。大概又过了1个多钟老婆说如今体温还在38度5,没见怎样出汗,要不要再推推,我说不用管了,等天亮再说。大概是凌晨5点多的时分老婆又说如今出了很多汗,好像退了,再量体温真的是曾经退到正常,天亮起来女儿又恢复了调皮样,像是没发过烧一样,之后几天都没见反弹,老婆也就放心了。这个推拿手法我是参考了张锡纯之寒解汤的立意,寒解汤的组成:石膏(捣细)30克
知母24克 连翘4.5克 蝉退(去足、土)4.5克
【功用】清热解肌。  【主治】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方论】方中重用石膏、知母以清胃腑之热;而复稍用连翘、蝉蜕之善达表者,引胃中化而欲散之热,仍还太阳作汗而解。全方之意,重在寒凉清热,兼以辛散透表,故可用于里热已盛而表未全解之证。
推拿手法中的“六腑”相当于寒解汤中的石膏/知母,大清胃腑之热,且有滋阴凉血之效(详见李德修小儿推拿书中关于“六腑”穴的引见)。而少佐“天河水”即相当于用了大批连翘以清热透表,方中的“二人下马”穴有很多人不为所知的引火归源的妙用。
附:宝发烧会烧坏脑袋吗?
宝宝一发烧,父母之所以急,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曲解,是由于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缘由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要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波动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父母不必过于惊慌。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缘由惹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比较高,应特别警惕。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是41.6℃,超过这一极限,脑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形成不可回复的损伤,但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
发烧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寻觅病因,对症治疗。普通感冒常会发烧2~4天,如果活动力佳、进食正常则不必太担心。但需留意感染有无恶化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形,如婴幼儿出现哭闹不停、活动力差、高烧不退、不肯进食、抽搐等,应尽速就诊。
通常普通滤过性病毒感染不需运用抗生素就会痊愈,不应自动要求医师开立抗生素,由于反而易形成抗药菌种之衍生。一旦医师建议运用,应细心讨论运用顺应症及运用工夫。
几度算发烧?
儿童的体温在36.2℃~38℃为正常。普通定义:肛温高于37.8℃,口温高于37.3℃,腋温高于36.8℃为发烧。如今用耳温枪的机会较多,耳温枪所量的温度与肛温相近,均称为“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
一发烧就要马上退烧吗?
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告诉你身体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发烧本身不至于损伤孩子,所以退烧能否必要,长久以来不断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诊断,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协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形状可以协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此外,发烧本身还有协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发烧是不必急着退烧的。
不过,多数医生赞成过度的退烧。由于发烧会添加新陈代谢,形成内在的耗费,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形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惹起损伤是不必要的。
小儿推拿心得之六:小儿推拿术中的回阳救逆法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有个经典的回阳救逆方叫“四逆汤”,其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功用为温中祛寒,,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小儿推拿术中也有本人的回阳救逆法组合。那就是“推三关”——“外劳宫”——“补脾”,其中“推三关”相当于附子,“外劳宫”相当于“干姜”,而“补脾”则相当于“炙甘草”。如今很多小孩子即便有个轻微感冒发烧家长也会带到医院打点滴,体质好的孩子也就罢了,如果遇上体质差的孩子打点滴多了有些就会出现“四逆汤”中的症状:无精打彩,脸色惨白,手脚冰冷,没胃口,昏昏欲睡。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小儿推拿中的回阳救逆法很快就可以缓解。不止是打点滴会出现这种症状,吃退烧西烧也会有,曾经遇到一个例子,有次我到朋友家窜门,看到朋友3岁大的儿子也有我下面说的那种“四逆汤”症,就问朋友孩子怎样没一点精神啊!朋友说别提了,前几天发烧,吃了退烧药(西药),出一身汗烧暂时退上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反弹,老这样,吃了3天退烧药才终于波动上去(朋友还有些庆幸的样子)。随后话题一转,又显得很无法,烧退完就这样了,还整天不想吃饭,就想睡觉。我说让我帮他推拿试试,或许有用。朋友知道我懂些中医,可能觉得只是推拿也有害处,就赞同了。孩子挺听话,我给他推三关10分钟,外劳宫10分钟,补脾10分钟。早晨打电话给朋友,朋友很高兴的说你推拿真的有些用,孩子如今想吃东西了,脸色也好看了些。我让他睡觉前再按我教他的方法给孩子推拿1次,第二天早上起来朋友打电话过来说孩子几乎就是判若两人,好像又和平时没病一样了,并说了一通感激之类的话。
小儿推拿心得之六:有关小儿发烧与'变蒸'的思索讨论
发烧,几乎每个小儿都经历过,有的孩子三天两头就发起烧来。那么,小儿为什么发烧呢?应如何看待它?我国古代有不少医学家认为发烧是每一个儿童必经的阶段,把此景象称之为'变蒸',唐代著名医药家孙思邈在其巨著《千金要方》中就曾说过,小孩子从出生之日起,每32天叫做'一蒸',两蒸叫做'一变'。这样,既变又蒸,须经历576天,即近两年的工夫,方可算终了。为何会'变蒸'呢?孙思邈认为,这是小儿体内长气血,五脏在发生变化成长所致。与孙翁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医王焘在《外台秘要》中指出,'变蒸'的表现是'身热、脉乱、汗出、目睛不明'。古代医家大多认为变蒸是小儿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生理景象。也有后世医家对变蒸学持有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变蒸的存在与否及其临床价值。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张景岳在其所著《景岳全书·卷四十一变蒸》谓:“小儿之病与不病,余所见所治者,盖亦不少。凡属违和则不因外感必以内伤,初未闻有无因此病者,岂真变蒸之谓耶……(大致意思是说发烧的孩子我见过也治过不少,凡是发烧则不外乎是外感和内伤,还未听说有没任何缘由而发烧的,难道这也能称为变蒸吗?)”并指出:“虽有暗变之说,终亦不能信然(意思是虽然有变蒸之说,但也不能盲目置信)。”再看看清朝医家陈复正在其《幼幼集成·变蒸辩》中的观点:“予临症四十余载,从未见一儿依期作热而变者。有自生至长,未尝一热者,有生下十朝半月而常多作热者,岂变蒸之谓乎?(意思是说我从医40年多年了,还从未看到有一个孩子按周期发烧的,有的自出生到长大也没发过一次烧,也有的生上去十天半月就经常发烧的,难道这也可以称为变蒸?)”并告诫“后贤毋执以为实,而以正病作变蒸,迁延时日,误事不小(意思是说后世学医者切不能盲目置信,而把病理发烧当成是变蒸,如果拖延时日,则误事不小)。”朱丹溪也认为,变蒸是一种病理表现,不予治疗,必然会形成不良后果。
支持'变蒸'论的医家总是把一套理论说得玄而又玄的,估计很多父母看了也晕晕乎乎的。不过同为医学大家,彼此间存在截然不同的争论,那肯定就是理论上有成绩。我也大胆对这个成绩提出一些个人看法。我认为,'变蒸'论的支持者从头到尾都没能提出一个有力的证据支持其论点,置信一切的中医人都会赞同“阴阳平衡”所谓健康,“阴阳失衡”即成疾病这个理论,假如说'变蒸'发烧是正常生理景象,也就是说这种发烧不是病理,我们再看其支持者说的'变蒸'发烧的表现:'身热、脉乱、汗出、目睛不明'。我们假设不存在'变蒸'理论,只看表现,“身热、脉乱、汗出、目睛不明'是不是由于阴阳失衡才导致的后果呢?当然是!既然是阴阳失衡,那就是病理,如此看来这种以己之矛戳己之盾的'变蒸'理论就显得很搞笑了。
不过,小儿在两周岁内,无论体魄和智慧,确实存在着阶段性的渐变。民间老人常说:烧一烧、长一长。为什么存在这种景象呢?我给大家打个比喻,发烧既为病理,那就存在着两股力量,一股为邪气,一股为邪气,发烧的过程就是正邪单方打架的过程,打架越激烈,体温就越高,发烧表现出来的体温就是正邪单方打斗产生的热量。玩游戏和看武侠小说的同志都知道,想成为武林高手,除了勤加练习,还要和其他的武林人士不断交手取得丰富的实战经验,最终才能成就为真正的高手。邪气在与邪气的博斗中,异样会加强本人的力量与应对邪气的能力,这种力量和能力的提升表现出来就会促进孩子的各个器官成长。由此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烧一烧、长一长”的景象。既然是两伙力量打架,肯定就要分出个胜负的,当邪气这方的力量足够强大,邪气一方的力量较强大时,那这个打架的过程就不会太长,即便没有任何外来力量的干涉,邪气也会被邪气被赶出去,一个人肯定是打不起架来的,当邪气退避,打架中止,烧也退了。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分孩子虽然发烧但精神很好,像没得病一样,而且不用任何处理短时内也会本人退烧。但如果反过来是邪气的力量太盛,邪气的力量过于强大,邪气就会给邪气打得没招架之力,孩子则会有各种难受的反应,比如说哭闹或者精神萎靡等等,往往这种情况的发烧体温不会很高,或者是缠绵的低烧不退,由于你想想啊,如果是一个大人跟小孩子打架,那怎样能打得激烈呢?但这种情况反而是父母最要注重的,这阐明孩子的抵抗力太差,一定要经过内部力量的干涉才能打败邪气。所以我经常跟家人说,小孩子高烧只需精神好就不用担心,最怕的就是低烧不退。还有一情况是正邪单方的力量差不多,那就有得闹腾了,这种情况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孩子的体温慢慢降低,由于正邪单方谁也不肯让谁,后面肯定是越打越厉害,开始孩子的精神并无什么不舒适的表现,但随着体温越来越高也会表现得烦噪不安等。如果打斗中邪气这方一时失手被邪气赶出,但由于邪气并不比邪气的力量小,只是一时失手,所以很快邪气又会攻进来继续打,一会可能又是邪气这方一时失手给邪气占了个先,两种要素互相作用,就产生了中医上一种独特的半表半里,寒热往来之发烧,这时分的病人也会很难受,一会冷一会热,体温往往也会比较高。所以说发烧也有很多种情况,每种情况的处理也不是一样的,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家长完全可以放心,但对于后面几种情况,那就要经过按摩或药物来加强正方的力量减弱邪气的力量以达到打败邪气的目的。
再从个人理解角度说说为什么用美林/尼美舒利或者布洛芬这种西药退烧几个小时后就会反弹。下面说了发烧其实就是正邪两伙力量打架的过程,而类似于美林这种退烧西药对于人体来说则是外来的干涉力量,这种外来力量并无特别协助哪一方,而基本上是各打五十大板,就像是两个人正在打架,然后忽然有个人拿着一根棍子对着正在打架的两个家伙狠狠的当头一棒,如此上去打架的单方肯定就只能暂时罢手,由于单方都被这根棍子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然了,既然打架暂时中止,那烧也就暂时退上去了,而这狠狠的一棒下去,瞬间产生了很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促使发烧患者大量冒汗,所以我们会发现吃了美林这种退烧西药很快就会大量出汗接着烧就暂时退上去了。但正邪两方暂时休整几个小时后又会恢复元气重新打起来,而且这正邪两方可能打得比之前更厉害了,想想啊,劝架有那么容易的吗?何况是这种劝法!所以有时我们会发现患者烧的比之前体温更高就是这个理。然后又是一颗美林下去,反复如此,最后就是正邪单方都给这第三种外来力量打得没脾气了也不能继续打下去了,邪方可能觉得这么下去也占不到便宜,所以也溜走了,自此烧就没反弹了。烧虽然是没反弹了,但这么个折腾法,邪气一方也是大大受伤,所以退烧后的患者往往表现得无食欲,精神不振,甚至脸色惨白,全身冰冷(因大量出汗伤了阳气)。当然人体也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邪气虽然受损,但也可以经过日常的锻炼和食补来恢复,只是如果经常运用这种方法退烧,孩子又不留意锻炼身体,那体质越来越差是肯定的。而打抗生素这类退烧法,个人觉得只对风热类的发烧效果较好,由于普通认为抗生素都是寒性,估且不论这个吧,挂的那瓶点滴肯定是常温的啊,谁见过点滴加热才用的呢?天气暖和的情况下还好,要是在寒冷的冬天,打一瓶点滴就相当于打一瓶冷水啊!你想想那么一大瓶冷冰冰的水直接注入到血液里,那烧能不退吗?如果遇下风寒型的发烧,本来是在表的寒气就会侵入到人体的内脏,惹起腹泻,咳嗽等更复杂的症状,但无知的父母觉得这不是打点滴的后果,而老以为是本人的孩子本来身体就差,烧刚退又染上腹泻或咳嗽,真是可悲可叹!
小儿推拿心得之七:验证小儿按摩对成人的效果
有次早上起床不知何故感觉昏昏沉沉,摸了下额头有点发烫,一量体温,38度,舌红苔薄白,尿黄。不断想试一下小儿按摩对成人效果如何,这次终于找到机会,于是坐上去排除邪念,用右手的食中两指拼拢推左手的天河水(从内劳宫推到手肘,即是大天河水),推了15分钟,想想大人这个工夫应该是短了些,于是再推15分钟,接着推三关5分钟,推的过程中就感觉有沾汗出。4个小时后量体温,37.1度,第二天早上再量,36.5度,头晕脑胀也基本消逝。
前几天老婆例假刚来完即患上重感冒,发烧喉咙痛,头晕身疼,怕冷无汗,我让她买了盒小柴胡颗粒,一次冲2包,然后推天河水30分钟,一觉醒来烧已退完,其它症状也大大减轻,继续吃2次小柴胡颗粒痊愈。
小儿推拿心得之八:阴虚阳虚之辨
经常有朋友问到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这在教材中说得往往过于抽像,也难怪,以前那些中医大家都是国学基础相当的好呀,所以说出来的道理自然也不是如今对国学没甚了解的人都能理解的。其实整个中医的理论核心无论是推拿也好,中药学也罢,如果能弄明白阴阳的道理,那很多成绩都会觉得简单多了。所以这的确是个很大的成绩。我就以我的理解用最简单的话把这个道理说得明白一些,希望大家都能看得懂。
首先阴和阳,如果单从汉字而言。“阴”字左边带月,跟月亮有关,所以夜晚自然属阴,夜晚会怎样样呢?会比较凉快,所以一切凉的冷的寒的都属阴;而“阳”字的左边带日,跟太阳有关,所以白天自然属阳,白天太阳出来的时分会怎样样呢?会比较暖和,所以一切暖的热的温的都属阳。又有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由于运动可以产生热量,热属阳,所以也可理解为一切运动皆属阳,反过来则是一切静止的皆属阴。日常说话中常说到男性充满了阳刚之气,女性的阴柔之美,其实也可理解为一切雄性的无论动植物都属阳,而一切属于雌性的无论动植物都属阴。所以说人间的一切事物都有阴阳二性,就像存在于人间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是一样的道理。
在这里重点解释一下什么是肾阴虚肾阳虚。在一个封闭房间里,如果同时供应着等量的暖气和等量的冷气,那房间里的温度就会维持一种绝对的平衡,如果冷气的量少了,那暖气的量绝对而言就多了,这样整个房间就会比原来要暖和。暖气比冷气要轻,所以暖气有上升的特性,而冷气则有下沉的特性,因此在房间的上部空间,就显得比下部空间愈加暖和。反过来如果暖气的量少了,那冷气绝对而言就多了,这样整个房间就会比原来的要冷,由于暖气有上升的特性而冷气有下沉的特性,所以在房间里的下半部空间要比上半部空间更冷。
人体内部其实也是相当于这么一个封闭的房间,肾阳就相当于房间里的暖气,肾阴就相当于房间里的冷气。当肾阴少了,那肾阳就绝对多了,所以整个人也会觉得比原来怕热,由于热会蒸发水分,所以容易便秘,盗汗。同时体内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新陈代谢加速,导致男性易早泄,女姓则容易月经量多,提早。由于热胀冷缩,人常觉得腰酸胀。由于肾阳好像暖气,也有着上升的特性,所以绝对多的那部分肾阳就会跑到人的上半身来,如果到口腔,则会有喉咙痛/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如果到脸上,则会看到颧部发红;如果到头上,则会惹起头晕目眩,脱发等;如果到手心,则会有手心发热,多汗(人称汗手)。而下半身则没上半身那么怕热。反过来如果肾阳少了,那肾阴就绝对多了,所以整个人也会比原来怕冷。由于肾阴好像冷气有下沉的特性,所以人会感觉下半身比上半身更怕冷。这就是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的由来。
我们再来看看肾阳虚表现出来的症状,肾阳虚常表现为脸色惨白、畏寒怕冷、浮肿、腰腿冷痛、尿频、慢性腹泻、男性阳痿、女性闭经等。下面说了,阳虚生外寒,所以畏寒怕冷这个是最容易理解的。血液在低温形状下流动的速度变缓,所以会脸色惨白,血液循环减缓直接导致新陈代谢速度慢上去,所以男性容易阳痿,女性则月经量少,推后,且容易性冷淡。腰腿痛又是怎样回事呢?是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这也是中医上“寒主收引”的由来,寒气过盛会迫使肌肉膨胀粘连,所以会疼痛。而由于肾阳不足,人喝进去的水有部分不能蒸发为水汽保送到身体各处或经过发汗排出,所以会产生尿频,如果多余的这部分水液不能及时排出积聚上去就会构成浮肿,这种浮肿普通下半身,尤其是大腿严重,这是由于湿性和寒性都有下沉的特性,如果是全身浮种,那就是阳虚非常严重了。肾阳不足直接导致脾阳不足,脾胃没有足够的能量运化食物,于是食物进入胃肠后没转化彻底就排出去了,所以会大便溏稀或腹泻,严重的甚至会“吃什么拉什么”。
N同时转发到微博
TA的最新收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挠脚心文章刑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