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直肠癌中期的治愈率治愈的几率有多大

直肠癌的治愈概率是多少
直肠癌的治愈概率是多少
基本信息:女&&35岁
发病时间:最近一个星期
病情描述及疑问:直肠癌的治愈概率是多少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院&&&全科
直肠癌治疗首先以中医疏通经络为主,直肠癌患者多数会引起任督二脉及十四正经经络堵塞,日久病情加重,形成癌肿。将经络疏通后,可调整阴阳,脏腑功能,修复病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医经络体质消瘤法共十大疗法,特殊药浴 点穴推拿 刮痧针灸 贴药敷药 营养治疗口服汤药 中药灌肠 中西结合 心里治疗 饮食治疗 等等一体抗癌康复疗法”为具体治疗方法,通过“专家、专病、专科”,针对具体病种、病情、症状,选择科学治疗方案,给予针对性、系统性的个性化治疗。
擅长: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脑胶质瘤、肠癌、乳腺癌、淋巴瘤、妇科肿瘤、鼻咽癌、喉癌、食道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症及消化系统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在肿瘤术后预防复发、转移和癌性疼痛的治疗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治疗经验,获得广大患者的认可。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广济医院肿瘤科&&&
您好,直肠癌的治愈概率是多少因治疗效果及身体机能而异,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治疗,均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患者应该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肺癌、乳腺癌、鼻咽癌、肾癌、消化道癌症等各种恶性肿瘤。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德胜门肿瘤医院&&&肿瘤
您好,治愈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达到临床上的治愈,不复发,转移,带癌生存。建议保守中医治疗。从中医角度讲,中医认为癌是正气不足、气滞、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医认为治疗癌症要以“软坚散结”为原则,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防止复发转移,最终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  直肠癌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表现为腹部隐隐作痛,腹部不适等;直肠癌进展到晚期会有...  直肠癌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表现为腹部隐隐作痛,腹部不适等;直肠癌进展到晚期会有明显的下腹痛,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瘤增长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其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2011年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3/10万,死亡率约11/10万,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早期结直肠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这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90%以上病例年龄大于40岁,世界范围内男女结直肠癌发率接近,男性略高于女姓。就诊科室:肿瘤科 消化内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40岁以上男性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肠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医院医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科_消化内科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营养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威胁最大的前6种癌 做好筛查治愈率达80%
核心提示:提起癌症,所有人都表现出恐惧。癌症确实是一个可怕的疾病,为了避免癌症的降临,我们需要及早预防。下面是小编依专家讲座整理出来的资料,里面是关于最常见的六种癌的介绍。
温馨提示:
一双筷子、洗个澡都会引发癌症?但只要做好8件事就能一辈子远离肿瘤。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抗癌 学习癌症预防绝招。
  10月17日,在主办的“第十七届北京希望马拉松———为癌症患者及癌症防治研究募捐义跑”活动上,该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副主任医师刘炬带来了两场精彩讲座。本报记者整理出其华,帮你早诊早治,让癌放手。  筛出最常见的六种癌  主讲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 张 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医师 刘 炬  我们做防癌工作的人,有这样一个理念:我们无法让你不得癌,但会努力让你不得晚期癌。因为肿瘤有个“二八定律”,指80%的肿瘤发现已经是晚期,治愈率只有20%;20%发现在早期,治愈率在80%以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指出,癌症有一百多种,幸运的是,对国人威胁最大的前6种癌(包括、、结癌、、、食管癌)都已经有了确切的筛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早期癌,提高治愈率。肿瘤筛查看似复杂,其实抓住几个要点可以事半功倍,接下来就为大家逐一介绍这6种癌症。  肝癌  高危人群:、病毒长期携带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长期酗酒抽烟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长期食用霉变粮食的人群等。  检查方法:超声、抽血化验甲胎蛋白。  检查间隔:40岁以后每半年检查1次,如有异常一定要遵医嘱复查或接受相关治疗。  肺癌  高危人群:吸烟20年以上的,20岁以下开始吸烟的,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吸烟人群(三项只要符合一项就属于高危人群);常接触油烟或煤烟者;长期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生活的人群等。  检查方法:低剂量薄层CT。  检查间隔: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每年做1次低剂量薄层CT。若有长期不能治愈的咳嗽、痰中带血等肺癌早期症状,应尽快做低剂量薄层CT检查。健康人群中,男性50岁、女性55岁时应筛查一次。  结  高危人群:40岁以上且具有以下一项者,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有癌症家族史或肠息肉史者等。  检查方法:肠镜。  检查间隔:高危人群做肠镜检查,阳性者根据治疗原则处理,阴性者则每年复查一次粪便潜血试验(FOBT),每隔5~10年复查一次肠镜。一般人群40岁以上时每年做一次FOBT即可。  胃癌  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量饮酒,以及长期吃高盐、熏烤煎炸食物的人等。  检查方法:胃镜。  检查间隔:高危人群在40岁时应开始做胃癌筛查,若没有异常,可间隔5~10年再做一次。健康人群中,男性50岁、女性55岁时同样应检查一次。  乳腺癌  高危人群:未婚或35岁及以上初产、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等。  检查方法:乳腺X线摄影、B超。  检查间隔:35岁以后每隔一两年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40岁以后每隔一两年做一次乳腺X线摄影及B超检查。如果筛查中发现明显异常或高危型乳腺,间隔应缩短为3个月或半年。  食管癌  高危人群:40岁以上且兼有以下一项者,来自食管癌高发区(包括华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江苏北部地区等)、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状者。  检查方法:内镜。  检查间隔:40~69岁的高危人群应每5年筛查一次,若未发现问题,之后可每5~10年筛查一次,若发现病变则应听从医生建议。健康人群中,男性50岁时、女性55岁时也应做一次内镜筛查,之后每5~10年筛查一次。  给癌友的饮食提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医师刘炬提醒,癌症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以免吃错食物增加身体负担。总体来说,癌友有三大饮食原则:一是参照中国营养膳食宝塔,做到营养均衡;二是在蛋白质的来源方面,温性、热性食物,如牛羊肉要少吃;三是补品、保健品要少吃,更不能乱吃,吃前最好咨询医生。下面介绍一些常见食物,癌友到底该如何吃。  柠檬。柠檬富含维生素C、钾、铁等,但喝太多柠檬水容易导致脾虚,而脾虚易生痰,痰易导致火,痰与火结合会增加患肿瘤的风险或加重病情,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因此,癌症患者和正常人都不能喝太多柠檬水,一周别超过一次。消化道肿瘤病人、脾虚的人(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乏力、食欲减退、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最好别喝。  猕猴桃。性偏凉。肿瘤病人在结束所有治疗后,可吃点猕猴桃,但一天不要超过一个,一周控制在三五个之内。  香蕉。性偏凉。若化疗期间便秘严重,可适当吃点香蕉,但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人不建议吃。治疗结束后如果没有明显的脾虚也可经常吃香蕉。  柿子。它最大的特点是涩,容易导致气滞,因此不能和凉性食物一块吃,如香蕉、猕猴桃等,否则会加重癌症患者气血运行不通畅,令身体通道更加堵塞。建议不管有没有得癌,柿子都要少吃。特别喜欢吃的人,可先喝点粥再吃,吃完后别再吃其他东西,以免增加消化道结石的风险。  桂圆。性热,不少人吃完桂圆后容易上火。肿瘤病人尤其是正在接受放化疗的肿瘤病人,因为多表现为热证,不宜吃桂圆,容易加重失眠、烦躁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出血。治疗结束后,可以偶尔吃一两个,但一定要控制频率和数量。  猪肉。性平。在所有畜类肉中,只有猪肉、鸭肉等少数肉类性平。猪肉、鸡蛋、豆腐等是肿瘤病人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可适量吃,但猪肝、猪脑等内脏最好别吃。很多人在化疗期间爱喝猪蹄炖黄豆汤,猪蹄脂肪含量太高,容易升高血脂,加重化疗期间肝脏的代谢负担,并可能增加化疗后发生脂肪肝的风险,所以要少吃。猪肉中,里脊肉最好,任何形式的肥肉都要少吃。  牛羊肉。性偏温。在中医看来,身体特别虚的人,可用牛羊肉来补,但肿瘤病人怕上火,要少吃。化疗期间,有不少人用牛尾汤来升高白细胞,这可能有刺激肿瘤细胞生长的风险。水肿、乳腺癌病人更不能吃。此外,鸡肉也性温,可少量吃点柴鸡稍微补补,但不宜长期吃。  虾。它是补肾壮阳的食物,性热,助火力量强,吃完后容易导致失眠、上火等,还存在促进癌细胞生长的风险。河虾、海虾、虾皮都不适合肿瘤病人。
  鱼。大多数鱼性偏温,要少吃。而鲫鱼、带鱼是发物,最好别吃。烤鱼、炸鱼等做法会增加食物的热性,且本身容易产生致癌物,更要少吃或不吃。  韭菜。大多数蔬菜都是性平或微凉,韭菜是其中少有的温性食物,它和虾、螃蟹等一样,都属于发物,要少吃。油菜、菠菜、白菜等大多数蔬菜,都可以放心吃。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治疗...[]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微信号开通!
别再为真真假假的癌症信息所困扰,用手机扫一扫或通过公众平台搜索“肿瘤的真相与误区”并关注,每天一条专业实用的防癌抗癌资讯,还有专家答疑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胃癌转肝癌晚期症状专题为您提供最新胃癌转肝癌晚期症状,胃癌晚期死前症状,胃癌病人晚期症状健康知识。胃癌转肝癌晚期症状,胃癌晚期死前症状,胃癌病人晚期症状会因病人体质不一样而有一定的差别,请及时对症治疗。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2017年春节就要来临了!逢年过节,人们总会大鱼大肉一番,……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进而发展为胃癌,幽门螺旋杆菌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建议实行分餐制;防宫颈癌就要30岁后定期筛查;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重要原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能起到间接预防肝癌的作用。转过路角忽然发现,3岁的儿子已在路口等着自己回来。
在0℃的江苏无锡街头,环卫工用双手疏通下水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治疗癌症的唯一方法是根治术,也就是能切的全切,如果不行,带癌生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带癌生存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是生存期延长。晚期癌症或手术、放化疗结束后出现转移、复发者,其生存期短者3个月,长者仅一年。若能及时服用中药,其生存期均可得到延长,短者2年,长者6年甚至十余年或更长;
  第二是生存质量提高。晚期癌症,或癌症转移、复发者只要坚持服用中药,其种种不适,包括症状及体征均可迅速得以改善,即使恶液质状况也可减轻。大多经中药治疗半年到一年后体力恢复,饮食正常,生活不但能自理,并能户外锻炼,不经点明外人甚至无法相信其是癌症病人;
  第三是肿块依然存在。虽经手术但肿块无法切除,虽然经过放化疗但肿块未完全消失,或转移灶明显无法再进行手术、放化疗。而服中药数年,肿块变化不大,或缩小、或稍有增大,但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这也是“带癌生存”的最大特点。
  化疗的毒副作用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各种不适。如腹胀、恶心、食欲不振、身体虚弱等。若能及时服用 稀牌胶囊,能修复正常细胞,增强免疫力,逐渐缓解放化疗的副作用。让亲人减轻化疗痛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健康小知识分享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年轻人结直肠癌(综述)
作者:月下荷花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普通风险组40岁之前的结直肠癌并不常见,85%的结直肠癌都发生在55岁之后。小于40岁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1:1200,而大于70岁是1:25。目前认为普通风险组小于50岁成人中接受结直肠癌的筛查是不符合效价比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小于50岁的结直肠癌发生率及因此导致的死亡率正在增高。Jennifer A. Inra 和Sapna Syngal在Dig Dis Sci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年轻人结肠癌的文章,这篇综述的主要重点阐述结直肠癌发生率的趋势、病因学、临床表现以及小于50岁的结直肠癌的治疗。普通危险组结直肠癌检查指南很多机构已经发布指南指导普通危险组结直肠癌检查。几家美国机构联合发表的声明中推荐了几种结直肠癌检查的选择:普通危险组人群的保健检查应在50岁时开始,当预期寿命低于10年时,不再继续检查。推荐目的在于通过保健检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保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软乙状结肠镜、结肠镜、双对比钡剂灌肠,CT结肠镜。通过保健检查不但发现切除结直肠癌,而且还要去除那些癌前病变-腺瘤。 粪便检查主要包括便潜血实验、免疫组化检查和粪便DNA检查。以粪便为基础的检查主要用于检测结直肠癌,而不是息肉,适用于那些不愿意或者是身体状况不能接受上述保健检查的病人。其它一些机构推荐结直肠癌检查人群为50-70岁成年人,但检查当中不推荐钡剂灌肠、CT结肠镜和粪便DNA检测。这些机构的指南中也不认为器械和影像学的检查优于粪便检查。在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不断下降,特别在过去的10年中,死亡率和发生率每年分别减少3%和3.4%。结直肠癌发生率在美国35个州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死亡率在49个州包括华盛顿地区也呈现下降趋势。在检查率最高的州里,死亡的下降率也是最高的。50%的发生率下降都要归因于检查的增加,还有50%归因于结直肠癌风险因素的变化。与此同时50%的死亡率下降归因于增加的检查,35%归因于改善了癌症发生风险因素,12%归因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改善。与此同时与大龄成年病人相比,年轻人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却正在增加,原因不清楚。有关年轻人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在大龄成年病人中也存在,将在下面进一步讨论。人们推测是因为常规检测结直肠癌常常忽略年轻人,因此在年轻人中,不能及时去除癌前病变,导致结直肠癌没有得到充分预防。这可能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中结直肠癌发生率没有下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出现症状的年轻人,他们所接受的检查与治疗同大龄成年人不一样。不论怎样,年轻人中结直肠癌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仍然不是很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年轻人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同50岁以上成人结直肠癌发生率下降相比,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生率正在增加。一项研究分析了从年的数据,以确定20-40岁年龄组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这个年龄组的普通危险组人群在常规推荐中不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是2.1/,直肠癌的发生率是1.4/,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生率分别提高了17%和75%,该分析里不包括40-49岁的人群。其后2个研究证实了上述研究结果,并且这2个研究中包括了40-49岁这组人群。2项研究之一研究了从年结直肠癌发生率的趋势,每年每10万人群中,结直肠癌发生率男性增加1.5%,女性增加1.6%,有意思的是结直肠癌发生率增加最高的年龄组是20-29岁,男性每年增加5.2%,女性每年增加5.6%。根据肿瘤位置进行分层分析,主要是左侧结直肠癌发生率增加,特别是直肠癌。2项研究中的另一项研究,则是从年,研究小于50岁成人的结直肠癌发生率,再次发现非西班牙裔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都是增加的,增加最多的也是直肠癌,然后是远端结肠癌。最近一项研究分析了从年,美国年龄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发现年龄调整过的总的结直肠癌发生率减少了0.92%,然而在20-49岁年龄组,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增加,增加最明显的年龄组在20-34岁,平均每年增加2%。此外在这个年龄组,局限性结直肠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都是增加的。根据预测模型预测,2030年小于50岁的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将持续提高,将会每10个人中有1名结肠癌,接近每4个人中有1个直肠癌。结直肠癌的行为与环境因素大部分年轻人的结直肠癌是散发的,病因学仍然不清楚。目前认为几个因素与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生率增高有关,特别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红肉的摄取、缺少体育运动和肥胖等几个因素,这些因素在美国过去的10年当中非常流行。上世纪70-90年代,儿童和年轻成人消费快餐数量增加了3-5倍,这种快餐食品通常包含大量的红肉和加工过的肉类。有meta分析评估了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消耗与结直肠癌风险关系,结果表明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消耗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消耗红肉最高者与最低者相比,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了28%,加工过的肉类是20%。这项结果中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结果都是相似的。这种不健康的饮食选择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另一个meta分析评估了体力活动与结直肠癌风险关系。体力活动定义为娱乐渗活动、休闲活动、职业活动或计算活动等。结果表明体力活动较多人群同安静人群相比,结直肠癌的风险下降了24%。体力活动较多的人有更低的胰岛素抵抗、更低的体重指数和较少的脂肪组织,上述因素都能减少慢性炎症从而降低结直肠癌风险。所以儿童和年轻成人体力活动的减少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而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年轻成人中不断增加。一项研究证实了不论男性还是女性,2型糖尿病人和无2型糖尿病人相比结直肠癌风险增加,肿瘤发生位置和人口地理位置没有差别。另一项研究评估了肥胖与结直肠癌关系,结果表明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重指数每增高5个单位,结直肠癌发生率增加20%,这一点在男性性别上更明显。最近研究提出,对有代谢综合征的病人应当进行更早期的结直肠癌检查。这些病人常规被认为是普通危险组人群,病人通常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没有高危结直肠癌综合征病史。一项研究表明,40-49岁患有代谢综合征的男性与女性相比,同50-59岁普通危险组女性相比,不论吸烟与否,总的结肠肿瘤和腺瘤的发生率都是增加的。年轻男性患有代谢综合征且吸烟、年轻男性单纯吸烟、年轻男性单纯患有代谢综合征和50-59岁普通危险组女性,发现腺瘤所需要的结肠镜检次数分别是14.6,24.8,39.8,和47.8。代谢综合征、吸烟和男性性别对年轻成人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发生的影响是否需要进行更早期的结直肠癌检查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儿童癌症幸存下来的年轻成人出现第二原发癌是放射治疗的长期合并症,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第二原发癌,这些结直肠癌倾向于发生在在放射区域。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不仅仅与放射位置有关,而且还与放射剂量和容积有关,例如放射剂量每增加10Gy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增加70%。所以对这些接受过腹部放射治疗的儿童癌症幸存年轻成人也应该接受更早的检查,当然这也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的研究。结直肠癌的遗传因素当年轻成人诊断为结直肠癌时,应当考虑患者是否患有遗传性的、高危的结直肠癌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林奇综合征(LS),MUTYH-相关息肉病和错构瘤息肉增生(PJS和JPS)。令人惊讶的是,只有小部分年轻结直肠癌是由于这些综合征所致,据估计目前大约只有10%年轻结直肠癌归因于上述这些遗传性综合征。但目前对此并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由于基因组技术的改进,在未来这个问题可能会被进一步的关注。FAP是常染色体综合征,由APC基因突变所致。临床上经典FAP经常表现为成百上千的结肠腺瘤,通常发病于20或30岁,而衰减型FAP只有十到一百个腺瘤,而且发病年龄更晚。经典型FAP如果没有进行预防性的结肠切除术,结直肠癌通常是100%发生,平均癌症诊断年龄45岁。AFAP结直肠癌的风险比较低,发病年龄也更晚。患有林奇综合征的病人也是发生结直肠癌的高危风险因素,但较FAP要低,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50%-80%,中位发病年龄45岁,因林奇综合征发生的结直肠癌占所有新发结直肠癌的1—3%,小于50岁的个体中发生率会更高。有研究发现,小于50岁诊断结直肠癌的病人中林奇综合征患者占5.6%,而另一项研究中,林奇综合征患者占7.8%。而且在诊断结直肠癌时常常是多发原发癌,异时的多原发癌也很常见。MAP是由于双侧MUTYH基因突变导致的隐性遗传病,该基因是碱基修复基因,临床表现变化比较大。有些病人表现为息肉增生,和衰减型FAP很相似,而有些息肉增生则与经典FAP很相似。这样的病人有时不经过息肉增生直接发展为结直肠癌。典型的发病年龄是40-60岁,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80%,中位诊断年龄45岁。错构瘤息肉增生综合症包括PJS和JPS,非常稀少,但是也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相关。PJS是由于STK11基因突变导致的显性遗传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40%。JPS是由于SMAD4和BMPR1A基因突变导致的显性遗传病,其特征是整个消化道都有幼年性息肉,经常会有消化道出血、疼痛和贫血。结直肠癌的风险接近40%,胃癌和小肠癌的风险也增高。对高危人群的监测由于儿童期放射治疗和遗传性疾病而早期发作的结直肠癌可以通过检查而早期预防,因为和普通危险组的病人一样,这样病人的结直肠癌也起源于腺瘤。对有遗传因素的病人,许多特殊因素需要考虑。林奇综合征患者从腺瘤到癌症的过程明显加速,因此监测的频度要增加。对于息肉增生性的综合征,由于成片的多个息肉使监测效果不佳,这是因为不能去除所有息肉,也不能从错构瘤或是过度增生的息肉当中把腺瘤区分出来。目前已有接受过放射治疗的儿童癌症幸存者接受结直肠癌检查的指南。对于具有高危风险的幸存者,如接受过腹部、盆腔、或是脊柱放疗大于30Gy的患者,结直肠癌检查应当在35岁开始,或是在放疗10年后开始。结肠镜应当每5年进行一次,或者是根据检查结果更频繁地进行结肠镜检查。FAP患者推荐开始结直肠癌检查年龄是10-15岁,每年一次软乙状结肠镜,一旦发现腺瘤就要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AFAP推荐开始检查的年龄是20-25岁,监测内容包括每1—3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具体频率应当根据息肉的数目决定;林奇综合征结肠镜检应当在20-25岁开始,或者家族中小于25岁最年轻的结直肠癌发病年龄之前的2-5年开始,由于癌症的高发风险,结肠镜检应该每1-2年进行一次。MAP患者结直肠癌的检查应当在20-30岁开始结肠镜检查,如果结果是阴性的,每2-3年重复一次,一旦发现腺瘤则结肠镜检1-2年进行一次;关于PJS目前尚没有成型的推荐和指南,通常患者在8岁时就应该进行一次基线结肠镜检,最迟不超过18岁,然后每2-3年重复一次,直至50岁,50岁后结肠镜检每1—2年进行一次;同样JPS应当在15岁时开始结直肠癌的检查,每2-3年重复一次结肠镜检,如果有息肉发现则每年重复一次结肠镜检。对患者的家庭成员也要进行遗传学检测,推荐患者如果累积有腺瘤超过10个者也应当进行遗传学检测。最近研究表明,增加的腺瘤数目和腺瘤发作年龄较轻是携带突变基因,特别是APC突变的重要预测因子。临床表现与诊断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在年轻男性和女性中比例相似,结直肠癌发生的主要位置位于左侧,54%的病人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癌,22%的病人是升结肠癌,11%是横结肠癌,13%是降结肠癌。大部分病人是因为症状而诊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通过检查发现的。另一项研究则表明86%的年轻患者在诊断时都有症状,症状通常包括腹痛、体重减轻和疲劳,然而更年轻的病人常会有左侧结直肠癌的症状,例如直肠出血、排便习惯的改变。遗憾的是通常年轻结直肠癌的诊断容易延误,这既有病人的因素也有医生的因素。原因之一就是年轻人可能较少使用医疗服务,部分是因为年轻人没有医疗保险。另一方面诊断的延误也可能是由于医生的因素,和病人一样不把常见的临床症状归因于癌症,所以较少使用诊断性检查。有研究表明,在延误诊断方面,由于病人的原因6.2月,由于医生的因素是3-6个月,最常见的导致延迟诊断的原因是经常把直肠出血的原因错误的认作为痔疮。缺少医疗保险和正确的医疗评估很明显会导致诊断的延误。肿瘤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年轻人的结直肠癌同大龄成人相比常常分期较晚,部分是由于诊断延迟所致。有研究表明,小于4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C期和D期明显高于40岁以上的患者。医生与病人的因素可能并不是年轻结直肠癌病人分期晚的全部原因,年轻人的结直肠癌同大龄成年人相比,通常具有更侵袭性的结直肠癌特征。有研究表明,大龄成年人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学特征通常都是预后较好的病理学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黏液的肿瘤明显减少。另外随着年龄增长分化差的结直肠癌也逐渐减少。年轻人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看起来也不同于高龄成年人,例如年轻人有高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尽管有研究表明,50岁以下人群高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率与大龄成年人相似,但也有研究表明小于35岁或者40岁的年轻病人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具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病人预后更好,这也就解释了与大龄成年病人相比,如果分期一致年轻病人的生存会更好,还有研究表明这样的病人较少出现淋巴结和远处器官的转移,而且病人通常没有林奇综合征的家族史。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和随访年轻结直肠癌的治疗与大龄成年人一致,明确诊断后应该通过CT检查进行分期并评估有无转移。同时也应该进行CEA的检测,这样有助于随访。另外年轻病人还应该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这样有助于评估林奇综合征的可能性。对于没有已知的遗传学倾向的结直肠癌病人,不论年龄大小,结肠切除是标准治疗方法。对于大多数没有合并症的病人,吻合可以直接完成,如果有穿孔、或是直肠癌、或是医学上不允许,则可能需要行结肠或者回肠造瘘。切除后应在1年时进行结肠镜检,如果术前没有进行结肠镜检或结肠镜检不充分,则应在手术后3-6个月时进行结肠镜检,上述推荐不随年龄而变化。如果发现腺瘤或者是无蒂锯齿状腺瘤,结肠镜检应1-3年进行一次。如果没发现腺瘤则结肠镜每3年进行一次。检查的间隔依赖于是否发现有腺瘤或者是否存在林奇综合征。对于直肠癌,在手术后的最初2年内直肠超声或乙状结肠镜应当每3-6个月进行一次,这是因为直肠癌局部复发率非常高。对于其它一些少见的综合征,治疗应当个体化。结直肠癌的辅助化疗和大龄成年病人相似,II期和III期的年轻结直肠癌病人,根治手术后也需要进行辅助化疗,以去除微小转移。辅助化疗能够减少结直肠癌复发,提高治愈率。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辅助化疗方案主要是含有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对于低危II期结直肠癌病人,辅助化疗不获益。高危因素包括T4肿瘤、穿孔、梗阻、低分化、淋巴结少于10个。目前对于II期高危的病人是否接受辅助化疗仍有争议。虽然大部分病人因为高危因素而接受治疗,但是缺少前瞻性随机研究。综上所述NCCN指南中,并不常规推荐II期结直肠癌病人进行辅助性化疗,但是也推荐应当个体化,最终要根据病人的选择来进行。如果决定化疗,应该选择不含有奥沙利铂的方案以减少副作用。具有III期高危因素的结直肠癌病人,会从辅助化疗中获益,不论有没有奥沙利铂。I期病人不需要化疗。辅助化疗在年轻患者中应用更普遍,即使病人没有淋巴结转移,即使病人只是II期。专家们推测原因可能与年轻病人较少有合并症能更好地耐受化疗相关,考虑年轻病人预后较差也是更多使用化疗原因。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是姑息性治疗而不是治愈性治疗。治疗药物主要包括5-氟脲嘧啶、伊利替康、奥沙利铂、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瑞戈菲尼和阿柏西普。化疗主要目的是延长生存和维持生活质量,治愈不是目的,但是病人常常很难理解这一点。一些转移性的病人,比如有穿孔、梗阻或者是出血的病人可以从姑息性的手术中获益。治疗的副作用同大龄成年人相比,年轻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副作用特别要注意生殖功能是否受影响,但这方面的数据很有限。保留生殖功能对年轻癌症病人来说非常重要,不孕常常会导致病人心理上的沮丧感。5-氟脲嘧啶会暂时性减少精子数目,导致女性停经的风险较低。奥沙利铂以及一些单克隆抗体对生殖功能的长期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放射治疗对生殖功能有明确的负面影响,损害女性卵巢导致持续不育,导致男性精子数目减少、活动性下降以及形态变化。接受放射治疗时的年龄、放射剂量以及放射的位置都和不孕的程度相关。另外子宫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可以导致流产、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这些都是放疗导致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血供改变所致。治疗前病人应当与医生讨论生殖问题,病人也可以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可以考虑精子或是卵子的冷冻保存,或者是其它的生殖方法的选择。生存与预后通常认为年轻结直肠癌的病人预后较大龄成年病人差,但也有研究认为大龄成年人和年轻人结直肠癌的生存、预后是相似的。一项研究表明年轻结直肠癌病人中III期和IV期的患者更多,组织学分级更差,粘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更多。总结总之小于50岁的结直肠癌发生率正在增加,而大龄成年人结直肠癌正在减少,部分归因于检查和对风险因素的调整所致。尽管年轻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增高,但在普通危险组的人群当中,常规推荐检查并没有改变。如果更早地开始进行结直肠癌检查应该权衡风险和获益,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效价比。作为临床医生,如果年轻患者表现为直肠出血,或是具有风险因素如代谢综合征、肥胖、2型糖尿病,既往放疗病史和家族史,或是遗传性易发生结直肠癌的疾病病史者,应给予特殊关注。另外病人也应该接受更多的有关结直肠癌症状方面的教育,这样有助于他们更早地寻求医疗帮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关注环境、行为、遗传风险因子在早期发生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结直肠癌相关文章
遗传性疾病相关文章
糖尿病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肠癌中期的治愈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