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摩擦力不应该是动摩擦力因数因数乘以FN加上F拉sinθ吗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利用如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索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FN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①适当添加钩码,使其能够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多次在木块上添加砝码以改变压力.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②实验中应该测量和记录的数据是______.③如果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以摩擦力f为横轴,正压力FN为纵轴,如实验步骤正确,得到的应是一条______(选填“直线”或“曲线”),这条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所得图线的斜率k=Nf=,表示动摩擦因数的倒数.④正确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血刺晨曦bj1
利用所示的装置探索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FN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测出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FN大小.根据木块平衡得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的拉力,正压力等于木块、砝码的总重力,所以实验中应该测量和记录的数据是测量木块、砝码的总重力,该值即为正压力FN,同时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以摩擦力f为横轴,正压力FN为纵轴,如实验步骤正确,得到的应是一条直线,这条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所得图线的斜率k=Nf=,表示动摩擦因数的倒数.正确的实验结论是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FN成正比.故答案为:②测量木块、砝码的总重力,该值即为正压力FN,同时记录弹簧秤的示数,该值即为滑动摩擦力f③直线,所得图线的斜率k=Nf=,表示动摩擦因数的倒数④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FN成正比
为您推荐:
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找到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确定研究的对象.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摩擦力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让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面的物体发生滑动,则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可间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本题考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考点点评:
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物体,摩擦力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运用了转换法.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与水平方向成θ斜向上的力F拉物体,为使物体能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求F的范围.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苏模拟
物体受到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拉力F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θ-μN=ma&&&&&①& &Fsinθ+N=mg&&&&&②由①②联立解得& a=Fcosθ-μ(mg-Fsinθ)m,N=mg-Fsinθ为使物体能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a>0,& N≥0联立解得,μmgcosθ+μsinθ<F≤mgsinθ.答:为使物体能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F的范围为μmgcosθ+μsinθ<F≤mgsinθ.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主要考查你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①合力与分力是针对同一受力物体而言的。 ②一个力之所以是其他几个力的合力,或者其他几个力之所以是这个力的分力,是冈为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当,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③合力可能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介于两个分力之间。 ④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夹角越小,合力就越大。 ⑤两个大小一定的力F1、F2,其合力的大小范围力的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不等于两分力的代数和,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以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2.三角形定则和多边形定则如图(a)所示,两力F1、F2合成为F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演变为(b)图,我们将(b)图称为三角形定则合成图,即将两分力F1、F2首尾相接,则F就是由F,的尾端指向F2的首端的有向线段所表示的力。如果是多个力合成,则由三角形定则合成推广可得到多边形定则,如图为三个力F1,F2、F3的合成图,F 为其合力。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kma。在国际单位制中,k=1,上式简化为F合=ma。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kg·m/s2=N)。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模型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质点模型或可看成质点模型的物体。②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加速度是力这一外因和质量这一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矢量性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变,加速度方向变,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其实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就是矢量式。④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它们同生、同灭、同变化。⑤同一性(同体性)中各物理量均指同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⑥相对性在中,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而不是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即a是相对于没有加速度参照系的。⑦独立性F合产生的加速度a是物体的总加速度,根据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则有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ax;物体在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ay。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为:。⑧局限性(适用范围)牛顿第二定律只能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解决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与微观粒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质点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作为研究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质点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表示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小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2.两种分析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合成法分析动力学问题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正交分解法分析动力学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通常是分解力,但在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更简单。 ①分解力:一般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分解,则:(沿加速度方向),(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②分解加速度:当物体受到的力相互垂直时,沿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时更简单。具体问题中要分解力还是分解加速度需要具体分析,要以尽量减少被分解的量,尽量不分解待求的量为原则。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流程图如下: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流程图如下:可以看出,在这两类基本问题中,应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而它们中间联系的纽带是加速度,所以求解这两类问题必须先求解物体的加速度。知识扩展:1.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 2.关于a、△v、v与F的关系 (1)a与F有必然的瞬时的关系F为0,则a为0; F不为0,则a不为0,且大小为a=F/m。F改变,则a 立即改变,a和F之间是瞬时的对应关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改变。 (2)△v(速度的改变量)与F有必然的但不是瞬时的联系 F为0,则△v为0;F不,0,并不能说明△v就一定不为0,因为,F不为0,而t=0,则△v=0,物体受合外力作用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使速度改变。 (3)v(瞬时速度)与F无必然的联系 F为0时,物体可做匀速直线运动,v不为0;F不为0时,v可以为0,例如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
发现相似题
与“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5305170910177511168154176341225472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学年度昌平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全解.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学年度昌平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全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质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B.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C.只有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D.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2.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A.月亮B.云C.地面D.星3.两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3N、5N,其合力大小可能是A.0NB.1NC.3ND.9N4.如图所示,一个球形物体O静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并与光滑竖直墙面相接触,A、B两点分别为球与墙面和球与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B.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C.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B点的弹力D.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5.在下列各图象中,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大的是6.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知道:力作用于物体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改变量也很小C.推力小于同时刻桌子受到的静摩擦力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用FN表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用Ff表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FN=mg+Fsinθ
B.Ff=μ(mg-Fsinθ)C.FN=μmg
D.Ff=F·cosθ8.如图所示是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对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质点在第2s末改变运动方向B.质点在前2s内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C.质点在前2s内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D.质点在前2s内的位移比后1s内的位移大9.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A、B保持相对静止。关于B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一起匀速运动,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若A、B一起匀速运动,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C.若A、B一起加速运动,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若A、B一起加速运动,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10.一同学在沿竖直方向运行的电梯中做实验,将重物置于放在电梯水平地板上的压力传感器的表面;将加速度传感器固定于电梯内。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加速度传感器的示数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方向为a的正方向,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t=0到4s的时间段内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小于重物的重力值B.t=7s到10s的时间段内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大于重物的重力值C.t=2s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重物重力值的2倍D.t=8.5s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重物重力值的0.7倍11.如图所示为地铁站用于安全检查的装置,主要由安检传送带和x光透视系统两部分组成。在正常运行时,水平传送带的速度v是恒定的,请用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乘客把物品轻放到传送带上,物品立刻随着传送带匀速运动B.乘客把物品轻放到传送带上,物品可能先向传送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C.乘客把物品轻放到传送带上,物品会先做一段加速运动,这段时间的长短不只取决于传送带运行的速度vD.乘客把物品轻放到传送带上,物品会相对于传送带滑行一段距离,对于确定的传送带和确定的物品来说,若传送速度v提高为原来的2倍,这段距离也变为原来的2倍1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均为4kg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加速度为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的瞬间到B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个过程,下列说正确的是(g=10m/s2)A.力F的最小值为60NB.力F的最大值为60NC.当弹簧形变程度最小时,力F的值一定为60ND.当弹簧形变程度最大时,力F的值一定为100N二、实验题(共12分)13.(2分)关于“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弹簧被拉伸时,拉力越大越好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使弹簧保持竖直状态C.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在钩码处于静止状态时读数D.用刻度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14.(2分)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筋、细绳套、三角板及贴有白纸的方木板等器材,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所示是依据实验记录作出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橡皮筋在白纸上的固定点,O点是此次实验中用弹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摩擦因素μ与摩擦力F成正比 11:23 提问者:果冻vcd | 浏览次数:211次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B.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N成反比,FN越大,μ越小C.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D.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材料决定
度妈真伟大159
选D 因为动摩擦因数μ 是确定的.别对这个公式迷惑了.
但是接触面的
情况!!!
打个比方说
你的重量是个定值。你躺着 或者站着 重量就会变了?你会解释你躺着接触面接大了,所以你就变重了?接触面就是材料的情况 也就是动摩擦因数μ~
我知道跟接触面积无关,但根据题意,“情况”包括接触面积吧,
还有为什么c不对
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 。你去理解下动摩擦因数μ的定义吧。 不能光从数学表达式去分析。你记住就好了。以后就明白了。找老师给你解释下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选D,应该是动摩擦力与争压力成正比。动摩擦系数只与材料和接触面有关。
但是是接触面的
情况!!包括接触面积等啊
μ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无润滑剂,材料硬度等有关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一个重500N的工件放在水平地面上,工件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这个工件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施加多大的水平拉力F才能使它沿着水平面匀速滑动?若在工件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将F的方向改变为斜向上拉,工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怎样变化?
由题可知:G=500N,μ=0.1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工件受到的摩擦力为:F摩=μFN=μG=0.1×500=50N;根据平衡条件,施加的水平拉力F拉=F摩=50N;当拉力方向改为斜向上拉时拉力有竖直向上的分力,使工件对地面的压力FN减小,由F摩=μFN可知工件受到的摩擦力将减小.答:工件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50N,施加50N的水平拉力F才能使它沿着水平面匀速滑动;将F的方向改变为斜向上拉,工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减小.
为您推荐:
由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摩=μFN计算摩擦力大小;根据平衡条件求水平拉力的大小;判断出FN的变化后由F摩=μFN判断摩擦力的变化.
本题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由公式F摩=μFN计算,关键是掌握FN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摩擦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