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了,辛苦了40多年,做了大量的卫生工作,一身病无作洛。天哪噜,?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散言:对一种...”习题详情
19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2.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散言:对一种新文体的命名&&&&&&摩 罗前不久读到吴再先生的一部书稿,他的文体更加单纯,一律分行排列,像是诗歌。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甚至比所谓“梨花体”更加浅俗。作者本人先后将其命名为“杂言”、“漫话”、“杂诗”、“麻辣诗”、“智慧诗”。不过对这样的命名,他很长时间一直举棋不定,似乎自己也并不十分满意。尽管在图书出版的最后关头他决定以“智慧诗”名之,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寻找一个更加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命名。无论从文学上说还是从思想文化上说,吴再的写作都是非常边缘化的。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作为一家世界性中文报纸的总编辑,每天要签发十余万字的报纸文稿。将他的大脑说成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恐怕不算过分。视野开阔、信息丰富至此,能不感触良多?他当然没有时间来建筑鸿篇巨制,只能随手将这些感触草草记下,日积月累,竟然洋洋洒洒多达万余条。本来不过是自娱自乐,现在积累多了,又得着一个机会出版,我想,这正好是从文体上予以命名的一个好时机。中国历史上最正统最有地位的文体,是诗、文、论。吴再这些不起眼的短章,肯定无法跻身这三座圣坛。历史上的“言”既自成一体又一直很边缘,它不像“不读诗无以言”的“诗”那么神圣,也不像“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那么庄严沉重。它包含着个人性、民间性、自由性、思想性、智慧性等多种优秀品质,充满了性灵化、情趣化、幽默化、闲适化的意味。将吴再的文体命名为“言”,在我看来比较合适。  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律,独词不便言物。我在“言”字之前加上一个“散”字,将其唤作“散言”。散乃散文、散曲之散,此词在中国著名文体中两度出现,显示了无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当我尝试将吴再的作品命名为散言时,立时感觉到只有这个命名才能大致体现这些作品的广阔、庞杂和博大。当这些作品结集出版时,只有被命名为“天下散言”,才能概括它“散言天下”的表达姿态和丰富内容。 散言作为一种新的文体的命名,既具有传统的继承性,又可以包容未来时代以同样姿态和方式写作的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如果吴再的作品确实体现了新时代的一种写作需求和欣赏需求,得到后继者的呼应、模仿和发展,那么吴再就有幸成为了一种新的文体的开启者。(节选自《高中生之友》,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吴再的短文特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它文体单纯,一律分行排列,但因其浅俗,所以不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B.因为它视野开阔、信息丰富,有万余条,所以堪称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C.吴再在写短章时,并不是刻意所为,而是随手而记,本意在于自娱自乐。D.这些短章包含着自由性、智慧性等品质,充满了情趣化、闲适化的意味。【小题2】下列对作者将吴再的短章命名为“散言”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再的短章既能够自成一体,又非常边缘化,所以可以称其为“言”。B.吴再的短章有感而发,随意而为,内容丰富,所以可以称其为“散”。C.“散言”较之“杂言”、“漫话”、“智慧诗”等命名更具有文学史意义。D.“散言”这个命名完全体现了吴再的短章广阔、庞杂和博大的特点【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因为吴再的短章有别于现有的任何一种文体,所以吴再对其命名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举棋不定。B.将吴再的短章命名为“天下散言”,很恰当地概括了它“散言天下”的表达姿态和丰富内容。C.散言这一命名,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包容性,能包罗进未来时代所有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D.吴再要成为新文体开启者,其作品需体现新时代某些需求,并得到后继者呼应、模仿和发展。【小题4】概括作者把吴再的短章命名为“散言”的理由。(2分)B&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散言:对一种新文体的命名摩 罗前不久读到吴再先生的一部书稿,他的文体更加单纯,一律分行排列,像是诗歌。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甚至比所谓“梨花体”更加浅俗。作者本人先后将其命名为“...”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1】B(偷换概念,“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是对吴再“大脑”的评价)【小题1】D(“完全”一词在表述程度上偏重,原文的表述是“只有这个命名才能大致体现这些作品的广阔、庞杂和博大”)【小题1】C(“所有”一词在表述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以同样姿态和方式写作的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小题1】略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散言:对一种新文体的命名摩 罗前不久读到吴再先生的一部书稿,他的文体更加单纯,一律分行排列,像是诗歌。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甚至比所谓“梨花体”更加浅俗。作者本人先后将...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散言:对一种...”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散言:对一种新文体的命名摩 罗前不久读到吴再先生的一部书稿,他的文体更加单纯,一律分行排列,像是诗歌。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甚至比所谓“梨花体”更加浅俗。作者本人先后将其命名为“杂言”、“漫话”、“杂诗”、“麻辣诗”、“智慧诗”。不过对这样的命名,他很长时间一直举棋不定,似乎自己也并不十分满意。尽管在图书出版的最后关头他决定以“智慧诗”名之,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寻找一个更加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命名。无论从文学上说还是从思想文化上说,吴再的写作都是非常边缘化的。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作为一家世界性中文报纸的总编辑,每天要签发十余万字的报纸文稿。将他的大脑说成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恐怕不算过分。视野开阔、信息丰富至此,能不感触良多?他当然没有时间来建筑鸿篇巨制,只能随手将这些感触草草记下,日积月累,竟然洋洋洒洒多达万余条。本来不过是自娱自乐,现在积累多了,又得着一个机会出版,我想,这正好是从文体上予以命名的一个好时机。中国历史上最正统最有地位的文体,是诗、文、论。吴再这些不起眼的短章,肯定无法跻身这三座圣坛。历史上的“言”既自成一体又一直很边缘,它不像“不读诗无以言”的“诗”那么神圣,也不像“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那么庄严沉重。它包含着个人性、民间性、自由性、思想性、智慧性等多种优秀品质,充满了性灵化、情趣化、幽默化、闲适化的意味。将吴再的文体命名为“言”,在我看来比较合适。  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律,独词不便言物。我在“言”字之前加上一个“散”字,将其唤作“散言”。散乃散文、散曲之散,此词在中国著名文体中两度出现,显示了无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当我尝试将吴再的作品命名为散言时,立时感觉到只有这个命名才能大致体现这些作品的广阔、庞杂和博大。当这些作品结集出版时,只有被命名为“天下散言”,才能概括它“散言天下”的表达姿态和丰富内容。 散言作为一种新的文体的命名,既具有传统的继承性,又可以包容未来时代以同样姿态和方式写作的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如果吴再的作品确实体现了新时代的一种写作需求和欣赏需求,得到后继者的呼应、模仿和发展,那么吴再就有幸成为了一种新的文体的开启者。(节选自《高中生之友》,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吴再的短文特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____A.它文体单纯,一律分行排列,但因其浅俗,所以不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B.因为它视野开阔、信息丰富,有万余条,所以堪称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C.吴再在写短章时,并不是刻意所为,而是随手而记,本意在于自娱自乐。D.这些短章包含着自由性、智慧性等品质,充满了情趣化、闲适化的意味。【小题2】下列对作者将吴再的短章命名为“散言”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A.吴再的短章既能够自成一体,又非常边缘化,所以可以称其为“言”。B.吴再的短章有感而发,随意而为,内容丰富,所以可以称其为“散”。C.“散言”较之“杂言”、“漫话”、“智慧诗”等命名更具有文学史意义。D.“散言”这个命名完全体现了吴再的短章广阔、庞杂和博大的特点【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____A.因为吴再的短章有别于现有的任何一种文体,所以吴再对其命名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举棋不定。B.将吴再的短章命名为“天下散言”,很恰当地概括了它“散言天下”的表达姿态和丰富内容。C.散言这一命名,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包容性,能包罗进未来时代所有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D.吴再要成为新文体开启者,其作品需体现新时代某些需求,并得到后继者呼应、模仿和发展。【小题4】概括作者把吴再的短章命名为“散言”的理由。(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散言:对一种新文体的命名摩 罗前不久读到吴再先生的一部书稿,他的文体更加单纯,一律分行排列,像是诗歌。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甚至比所谓“梨花体”更加浅俗。作者本人先后将其命名为“杂言”、“漫话”、“杂诗”、“麻辣诗”、“智慧诗”。不过对这样的命名,他很长时间一直举棋不定,似乎自己也并不十分满意。尽管在图书出版的最后关头他决定以“智慧诗”名之,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寻找一个更加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命名。无论从文学上说还是从思想文化上说,吴再的写作都是非常边缘化的。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作为一家世界性中文报纸的总编辑,每天要签发十余万字的报纸文稿。将他的大脑说成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恐怕不算过分。视野开阔、信息丰富至此,能不感触良多?他当然没有时间来建筑鸿篇巨制,只能随手将这些感触草草记下,日积月累,竟然洋洋洒洒多达万余条。本来不过是自娱自乐,现在积累多了,又得着一个机会出版,我想,这正好是从文体上予以命名的一个好时机。中国历史上最正统最有地位的文体,是诗、文、论。吴再这些不起眼的短章,肯定无法跻身这三座圣坛。历史上的“言”既自成一体又一直很边缘,它不像“不读诗无以言”的“诗”那么神圣,也不像“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那么庄严沉重。它包含着个人性、民间性、自由性、思想性、智慧性等多种优秀品质,充满了性灵化、情趣化、幽默化、闲适化的意味。将吴再的文体命名为“言”,在我看来比较合适。  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律,独词不便言物。我在“言”字之前加上一个“散”字,将其唤作“散言”。散乃散文、散曲之散,此词在中国著名文体中两度出现,显示了无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当我尝试将吴再的作品命名为散言时,立时感觉到只有这个命名才能大致体现这些作品的广阔、庞杂和博大。当这些作品结集出版时,只有被命名为“天下散言”,才能概括它“散言天下”的表达姿态和丰富内容。 散言作为一种新的文体的命名,既具有传统的继承性,又可以包容未来时代以同样姿态和方式写作的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如果吴再的作品确实体现了新时代的一种写作需求和欣赏需求,得到后继者的呼应、模仿和发展,那么吴再就有幸成为了一种新的文体的开启者。(节选自《高中生之友》,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吴再的短文特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____A.它文体单纯,一律分行排列,但因其浅俗,所以不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B.因为它视野开阔、信息丰富,有万余条,所以堪称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C.吴再在写短章时,并不是刻意所为,而是随手而记,本意在于自娱自乐。D.这些短章包含着自由性、智慧性等品质,充满了情趣化、闲适化的意味。【小题2】下列对作者将吴再的短章命名为“散言”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A.吴再的短章既能够自成一体,又非常边缘化,所以可以称其为“言”。B.吴再的短章有感而发,随意而为,内容丰富,所以可以称其为“散”。C.“散言”较之“杂言”、“漫话”、“智慧诗”等命名更具有文学史意义。D.“散言”这个命名完全体现了吴再的短章广阔、庞杂和博大的特点【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____A.因为吴再的短章有别于现有的任何一种文体,所以吴再对其命名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举棋不定。B.将吴再的短章命名为“天下散言”,很恰当地概括了它“散言天下”的表达姿态和丰富内容。C.散言这一命名,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包容性,能包罗进未来时代所有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D.吴再要成为新文体开启者,其作品需体现新时代某些需求,并得到后继者呼应、模仿和发展。【小题4】概括作者把吴再的短章命名为“散言”的理由。(2分)”相似的习题。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11:00:47 广告联系QQ:
【张卫健曝在无线拍剧时酬劳只有3500 只够缴房租】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已报错:(0)次
收录查询:
网址搜索:
数据统计:
近30分点入:0 今日点入:0 昨日点入:0 总点入:0 今日点出:0 总点出:0
网站简介:
网易娱乐3月18日报道
据香港媒体报导,张卫健、洪永城及蔡思贝等,昨天(3月17日)出席无线新剧《大帅哥》拜神仪式。其间,回巢拍剧的张卫健感性地说:“今天(3月17日)是第一天走进厂,要工作人员带路,近日也看见不少旧朋友,听道最多的一句话是‘无变纺悖挥惺裁幢浠F涫稻醯么蠹叶伎创砹耍胰吮涞酶丛恿耍灰郧澳茄ゴ俊!彼写ケ硎酒渖畹米罾训娜兆樱褪窃TVB拍剧的10几年时间,外闯得到的名与利虽较高,但最开心日子也是TVB年代。张卫健说:“那时人很单纯,两个弟弟还在读书,一家人都要养,人工只有3500元,单是屋租已3500元。每天纯粹去想演好角色,希望公司喜欢,有一天会做主角,单纯以及没压力。到了离开TVB就没有,出去要每天面对卖埠卖片压力,至少TVB不用愁收视。”张卫健还表示创作上很辛苦,适应很难,以往广东话构思出来的桥段,未必能适用在国语上,因此这次很享受用广东话做戏。
【最新来访网站】
【相关点出网站】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转载]胜任中华,一场跨学科跨行业的中国人力资本和国家竞争优势的革命
“东亚病夫”旧帽戴新头
&“东亚病夫”源于“欧洲病夫”一词,据说始于19世纪中期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蔑称当时正在衰落的鄂图曼帝国(Ottoman
Empire),主要是指其国力而非国民体质。后来这顶帽子被轮流戴在每个落后的欧洲国家,按理说今天的“欧洲病夫”应该是一群而不是一个。“东亚病夫”是特指中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晚清政府最为腐败和无能的时期,虽然也泛指国力之弱,更是强调当时全民吸鸦片手无缚鸡之力的国民体能,以这样的国民加上落后的军队和装备和腐败的政府,“东亚病夫”称号的奇耻大辱被八国联军用炮火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的肌肤上。这个词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历史用语,即使我们这一代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起来的人,“东亚病夫”虽然听起来很熟悉,但大多的认知来自于中华民族摆脱了三座大山的枷锁,现在如何如何强大和兴旺,不再是“东亚病夫”了这类宣传之中。
可是去年11月,美国的Seton Hall 大学一位外交和国际关系学教授(很有意思的现象,健康已经越来越多成为跨越健康和卫生的话题,成为从经济到政治的一个世界关心的全球战略问题)发表了一篇题为《东亚病夫》的文章(The
Sick Man of Asia,直译为亚洲病夫),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库珀博士这样世界顶尖级的公共健康专家不但自己细读,而且向业内人士广为推荐,我本人就是在库珀中心体检时从他那里拿到了文章的复印件。或许国内的读者朋友们会觉得《东亚病夫》这样的标题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说实话我在读文章之前也在脑子里闪过这样的念头,可是文章中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令人折服,只不过这位教授其实是专谈中国的国民健康,所以更确切地说文章的标题应该是《中华病夫》。让我们来看这样几个事实和数据:
&&的28年间,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仅仅提高了5年(68岁到73岁)而的31年间却提高了33年;当然人们会说这样的纵向比较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但是横向比较同样令人沮丧: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在1981年和中国有着类似人均寿命的国家如哥伦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和韩国虽然没有中国那样的高速经济发展却在同期人均寿命增加了7-14年;甚至连在1981年本来就有较高人均寿命的国家如澳大利亚,香港,日本和新加坡在同期内人均寿命也增加了7-10年!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群体,将近1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直逼美国的11%,大大超过加拿大,德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更为可怕的是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欧美,世界第一指日可待。
&&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占总死亡人数的85%,大大高出世界平均数60%!
&烟民人数高达3亿,等于美国总人口,另加7.4亿个常年的二手烟受害者。
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到2040年中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将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
& 年期间,中国的精神病患者增加了50%。
& 年期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有2.27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如情绪焦躁不安),占人口的17.5%,居世界之首。
& 2600万忧郁症患者只有10%得到医治。中国的心理医生人数仅为2万,平均每10万人仅有1.5个心理医生,不到美国的10%!
每年有28万7千人自杀,每10万人中有23人,居世界最高之列,是美国的一倍还多!
非盈利医院成了有病无钱莫进来的赚钱机器!
& 60-80%的农村重病患者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死在家里。
大城市每年因为环境污染导致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75万之众。环境污染甚至严重影响了人类传宗接代的能力,不孕症从1990年的3%猛增到今天的12.5-15%。中国现有4000万对不孕夫妇!
&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当时已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的中国的健康卫生体系在191个国家中排行第144名!
足够了,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原文细细研究。虽然文章中的很多数据引自于中国官方机构或世界卫生组织,我毫不怀疑一定会有专家和官员对这些数字的准确性提出质疑。但是没有争议的应该是这样一个结论:高速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国民体能和健康的提高,相反,对GDP的一味追求正在为国民健康的危机埋下一颗又一颗定时炸弹,表面的经济繁荣和高速发展塑造的世界强国的地位正在受到“东亚病夫”潜在的威胁,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危机在酝酿之中。《东亚病夫》的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一个富国弱民的国家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吗?(Can
a rich state with a weak people really be a great power?)我想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不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看完了数字,现在再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亲友和同事们:复旦大学风华正茂的年轻女教师于娟的抗癌博克在网络上拨动了千万万万网友的心弦,为什么?因为我们在于娟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身影,我们不再健康!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往往更敢于毫无顾忌的说出真话,于娟的文字或许并不那么华丽流畅,但是她不再闪烁其词欲吐又止,因为她已经不再顾忌是否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恰恰是这种发自肺腑的反思和忏悔拨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 一是饮食习惯: 瞎吃八吃, 暴饮暴食,嗜荤如命。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二是睡眠习惯: 我平时的习惯是晚睡。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我基本上没有在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一个人发呆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平时的早睡也基本上在夜里1点前;三是工作习惯: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顶着读书的名头,大把挥霍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得病后先生和我反思之前的种种错误,认为我从来做事不细水长流,而惯常的如男人一样大力抡大斧地高强度突击作业是伤害我身体免疫机能的首犯。他的比喻是:一辆平时就跌跌撞撞一直不保修的破车,一踩油门就彻天彻夜地疯跑疯开半个月。一年搞个四五次,就是钢筋铁打的汽车,被这么折腾得开,开个二十几年也报废了;四是环境,回国半年,我和芳芳阿蒙等无一例外地病倒,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就是有个啥啥啥小手术,先生嘲笑我们,是挪威那个地儿太干净了,像无菌实验室,一帮中国小耗子关到里面几年再放回原有环境,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和抗体都不能抵御实验室以外的病菌侵入。是,我不多的回国朋友里面,除了我,梅森得了胸腺癌,甘霖得了血方面的病。”
于娟的临终哀怨好像一面清晰无暇的镜子,我们在里面照见了自己,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和同事,在中国的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后,我们不知不觉地发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的头上的的确确又戴回了一顶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帽子
& 东亚病夫。
让我们看看这些关于“于娟们”的事实吧。凌志军在《联想风云》中是这样描述联想的“于娟们”的:
“2004年1月的某一天,柳传志到海军医院去看病,被一个消息惊得目瞪口呆。联想在这家医院为自己的员工办理了‘医疗合同’。多年以前为柳传志医疗‘美尼尔症’的李大夫,现在开始为越来越多的联想员工看病。‘你手下的那些年轻人都不要命啦,’他对柳传志说,‘你看看,全都是一身病。’于是柳传志看到那一串名字和一串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肝功能小三阳……他深知治理一个大公司的艰难,但却怎么也没想到这才过了三年,他的年轻经理们几乎个个拖上了一身疾病,还都有同一个症状:晚上失眠,好不容易睡一会儿,还做梦,梦里全是公司的事。”
我在最近的一次访问中询问在浙江一家供应商的员工健康状况,接待我的总经理说公司的员工健康他们只了解一部份,因为体检只是中层干部以上的人才能享受,对于大部分员工的健康状况公司既没有能力知道也不想知道,说白了一句话就是管不起也管不了。在我保证不公开公司名称的前提下,他答应为我提供他们公司健康管理的一些资料。当我回到美国,这位主管的电子邮件如期而至,照抄如下:
朱先生,您好!
谢谢您再次来我司调研并指导我们的工作。关于您要的员工健康资料,细节如下:
1.主管级以上人员体检
:每年5-8月份(2011年是在4月份,主要看生产情况),公司会安排中层以上人员全面体检,人数每次大概在70人左右(公司总体人数1500人),体检项目有一般情况、内科(肺、腹部、脾、其它)、外科(皮肤、甲状腺、脊柱、肛门、直肠及其它)、眼科(7项指标)、耳鼻喉科(8项指标)、血常规(22项指标)、尿常规(13项指标)、血糖、肾功能(4项指标)、肝功能(12项指标)、血脂常规(4项指标)、AFP、CEA(癌胚抗原)、心电图、数字化摄影、腹部彩超。2009年体检发现我们1位产品工程师,男性,28岁,肝部有病变,后确诊为肝癌早期,现已基本治愈并正常上班。2011年4月份体检发现我们设备经理,男性,35岁,结石严重,现已治愈正常上班。另外,公司计划人员,男性,25岁,自已检查时发现鼻癌晚期,已手术,公司联系医院帮助其手术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现在还在化疗阶段。
2.车间人员体检:每年3-5月份,公司会安排与胶水、油墨接触人员进行职业病体检,体检依据为《职业病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GBZ71,体检项目为内科常规检查、皮肤检查、眼科、神经内科、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上腹彩超、B超、X光检查及心电图。
如您有疑问,请告诉我。
ABC公司某某某
1.43%的接受检查者患有癌症,而且患者都不到40岁。这当然还不算那位通过自己检查发现的晚期鼻癌患者,后来听说他的病情不断恶化,已经处在病入膏肓的最后阶段。虽然这家企业并不代表中国企业的平均状况,但我们知道其实有很多企业恐怕还做不到每年为5%的中层干部体检,而如果我们真的有一份全面的体检资料,结果恐怕并不会让我们有任何理由更为乐观。我在一次座谈中把国内中小企业员工健康比作是“一颗将要爆炸的定时炸弹”,一位老总纠正我说这是一个“摧毁力巨大的不定时炸弹”,他的比喻显然更准确。
- 因为工作压力引起的忧郁症和自己由于一路顺风无数光环给自己带来的过高期望值。王在南京大学的导师说:“这个学生人品非常好、成绩非常好、做事非常踏实……”。恰恰是这三个“非常”应该是引起我们警觉的时候了,
心理不健康的人未必一定是选择死亡,但是他们往往会做出让众人和自己都非常吃惊的“壮举”。2011年5月16日知名投资人王功权在网上高调宣布为爱私奔愿放弃一切,演出了一场有国际影响的闹剧。据王事后冷静下来反思说,主要是不堪种种压力。我的一位在华尔街工作的朋友在《华尔街报》看到关于王功权私奔的消息后打电话给我说:“他是如此的不可理喻,这样情绪大起大落的人怎么能做基金经理管理巨大的财富?如果我是投资者马上就撤资啦!”我的朋友的这段话其实反映了当前投资者的一个趋势:他们越来越关心企业老总和金融管理者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
4日我从天津飞往青岛,随手翻了一下当天的《中国民航报》,一篇题为《35岁“茫一代”》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曾小亮曾两上八宝山。他送走的第一位好友是某著名互联网公司女性频道的主编,突发脑溢血,去世时年仅37岁。新近送走的是《健康与美容》杂志的主编孟玲和,48岁,开会时突发脑溢血,去世前几天曾小亮还曾与其彻夜长聊。从八宝山回来的路上,曾小亮一个人沿着长安街走了好久。这位酒尚出版人助理,情感职场专栏作家总是为别人调制‘心灵鸡汤’的人,在那一刻,竟然抑制不住心生强烈的幻灭感。他忽然间觉得,金钱、地位、名利都不再那么重要,生命、健康与爱,这些在我们人生中更具有本源意义,但却长久被忽视的东西,慢慢清晰地浮现出来。这是“压力山大”的一代人。严重透支身体,恨不能每周7x24小时地工作,朝跻身上层、功成名就的路上狂奔。他们的不安全感、焦虑感从某种程度上远远超过了父辈。”这段话或许是对“于娟们”最真实的概括。
“于娟们”是《中国家庭421》的原型,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既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流砥柱,又是单位里人力资源之精华。他们正处于“年轻时拼命挣钱”的时候,“拼命”成为这个群体的一个特征,为了买房结婚,为了将妻子送进“月子中心”,为了孩子上好学校,为了得到升迁,为了搬出蜗居陋室,为了给老人治病,他们拼啊,拼啊,直到倒下,直到深陷不能自拔。作为一个群体,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个人健康的范畴,这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最重要的资源
- 人力资源的过度消耗,也是在今后30年乃至一个世纪中国家竞争优势未强先衰的危险信号;再看中国家庭的“4”字,他们或者已经退出或是在不久的将来要退人力资源的范畴,这个群体正在加速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样令人堪忧,整个社会安定,和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的医疗健康体系和社会如何迎接不可避免的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挑战;在《中国家庭421》反金字塔最下端受到最多呵护的“1”字们的健康丝毫不容乐观,他们虽然没有经历祖辈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没有父母亲人到中年的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但是健康的状况却在以步代车和垃圾食物以及无穷无尽的考试中每况愈下(详见作者在今年4月《新财富》发表的文章《从青少年体能下滑看中国人力资源质量危机》。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竞争优势的区分只能是,也必将是人力资本的较量与竞争。当我们从这个战略高度来看待国民健康时,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拼命挣钱,干事业
- 健康与财富被扭曲了的关系
于娟在她的抗癌博克里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虽然是用生命的代价得出的悔悟,其实是对要挣钱必定要拼命这一谬误的认可。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网友预言于娟的临终哀怨和忏悔虽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但是并不会改变人们的行为。在惋惜和同情之后,网友们又匆匆投入了拼命挣钱的人流中,他们奋不顾身,或许带着一丝侥幸的心理:“下一个于娟不会是我。”
“拼命挣钱”(包括拼命干事业,拼命奋斗,拼命学习)固然不可取,但是要做到不竞争,不住大房子,知足者常乐和完全看破红尘在今天的经济社会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不现实的,也可以说是不符合人的本性的。俗话说“贫穷夫妻百事哀”,说明一定的物质基础也是幸福的基础,所以一定的付出和拼搏是不可避免的,个人如此,企业如此,民族亦不例外。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
于娟的丈夫比喻她是“一辆平时就跌跌撞撞一直不保修的破车...”,我有一位国内企业家好友特爱车,名牌车有好几辆,一丝不苟严格按照说明书保养规定对车辆进行检修保养,一年光是车辆的保养就是好几十万!可是当我问他是不是每年都做体检时,他支支吾吾地说上次体检还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中国有太多这样缺乏健身意识的人,懂得给车保养,却放任自己的健康日益恶化。这样的情况很典型,虽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像我这位朋友那样爱车,但是健身意识的淡薄,像于娟那样驾着自己身体这辆破车跌跌撞撞疯跑的却几乎是国内企业家的通病:人称彭大将军的青岛啤酒总经理因心脏病发作英年早逝,时年56岁;号称“河南首富”的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金岭悬梁自缢,时年51岁;人称胆大包天第一人的改革先驱,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抱憾离开人间,逝世时年仅38岁;浙江-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在办公室自缢身亡,原因是由于公司的效益出现滑坡,时年51岁,这些年中国企业家猝死的消息接踵而至,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其实企业家成为猝死的高发群体一点都不奇怪,读过一篇文章这样形容他们: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应酬最多,休息最少;吃饭最少,喝酒最多;吃得最好,最缺营养;跑路最多,运动最少;赔笑最多,快乐最少;住店最多,回家最少;朋友最多,心灵最孤独;看似最潇洒,其实最郁闷…。
商业领袖们自己如此,“于娟们”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其实在健康和拼搏两者中找到平衡点不但是可能的,它们常常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键还是一种理念的更新和对人文价值的认识。我们这个社会太过于强调奉献和付出了,那种“三过家门而不入”,“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精神流在我们的血液里,一方面造就了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美德,同时又铸就了我们对人文价值的漠视。1998年著名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中国留美博士给时任总理朱镕基写了一封信,题为《与总理谈心》。虽然其中的很多看法未免幼稚,但是爱国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其中一段话很令人深思:
“近日看到克灵顿访问中国的CNN新闻,克林顿的轻松之态其实是一种制度的轻松,而您的疲惫其实是一种制度的疲惫。也就是说,在中国本应该通过制度解决的问题,积累了太长时间,现在都堆积在领导者个人的肩头。这正是“人治”的悲哀处。朱总理,您个人承受的实在太多了!”应该说从当年的周恩来,朱镕基到今天的温家宝,我们的媒体依然在有意无意地塑造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领袖形象,好像不带病坚持工作就不是一个鞠躬尽瘁的好领导。在领袖力量的感召下,我们虽然有着屈指可数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但是我们忽视了一种对人文价值的认识,倡导和珍惜。今天的企业家或许对学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不再存有热情,但是他们却大为崇拜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乔布斯的伟大自有公论,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有待历史去认定。但是以一个优秀领导者的标准来衡量,他不但同样犯了“拼命挣钱”的错误,而且在治疗疾病方面他还犯了拒绝科学治疗的致命错误(与中国伟人毛泽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最终给企业和家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在前不久的一次“胜任领导”培训班上曾经用史蒂夫.乔布斯为例向参加培训的干部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在座的都很敬仰和羡慕乔布斯,如果人生真的可以互相交换,请问有哪一位愿意以您的现状,包括名誉,健康,财富和家庭与乔布斯做一个交换?”大家面面相觑,终于有一个人问:“包括死亡吗?”“当然啦!”我毋庸置疑地回答说。如我所料,没有一个人举手!“其实你们大家都比乔布斯更富有,更幸福不是吗?健康是皮,其他一切都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的意思是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拼命挣钱”(包括干事业,我们的企业家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情结和使命感,很多成功企业家早已超越对金钱的追求)的错误和健康的重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1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理事会上来自11个国家的100多位CEO出席,在“迈向世界新秩序”的主旋律下围绕五个核心问题讨论世界大事,其中之一就是世界健康,可见健康早已超越健康和医疗的范畴,成为世界经济与发展的核心和商业领袖和政治领袖共同关注的焦点(详见作者2012年元月《新财富》文章《从全球商业领袖意见洞悉未来世界新秩序》一文。)人力资源数量的枯竭和品质的衰退是一个世界危机,即使是在世界最强大最富有的美国亦不例外。面对现代生活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慢性病,徒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体系,最发达的医药业和最强的科研以及花在医疗方面最多的钱,美国社会和政府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慢性病在吞噬着人力资本。(详见作者2011年7月《新财富》文章《被绑架的美国医疗健康体系中国不能学》一文。)美国的企业终于认识到健康不再是员工个人的事,企业的兴旺和员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仅仅把劳动力看作是人力资源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必须在员工健康与生产力和领导力之间划上醒目的等号,则无旁贷地接过这个烫手的红薯,从优化人力资本的高度,用主人的态度,领导这场革命。(详见作者2010年10月《新财富》文章《商界领袖:健身=健康=领导力》一文。)作者最近与一家获得美国心脏学会企业健康管理表彰的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有一段有趣的交谈,颇具代表性:
朱为众:恭喜贵公司获奖,能不能谈谈贵公司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呢?
人力资源主管: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从疾病管理转为全面健康管理(Transition
approach from sickness management to wellness management)
朱为众:为什么要变呢,疾病管理和全面健康管理有什么不同?
人力资源主管:疾病管理是被动的,不病不管,可是您知道病了就迟了。美国的医保费用极高,可是绝大部分费用是用在治疗上,预防的费用少之又少。而医疗费用每年都以大大高于工资和通货膨胀增幅的速度增长,这无疑增加了企业和员工的负担。下面这张表显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即在年期间,美国员工收入勉强跟上通货膨胀,但是企业医疗保险和员工为医疗保险所支付费用的增长则是员工收入和通货膨胀的3-4倍!&
朱为众:所以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人力资源主管:对了,从企业来讲,这样的增幅已经到了无法承担的地步。像我们这样几万人的大企业,其实是自我保险。也就是说我们把保险业务外包给保险公司来管理,交纳管理费,到年底多退少补。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疗保险费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盈利多少甚至是盈利还是亏损的问题。虽然一部分上涨的费用转嫁给了员工,但是企业最终还是要关心员工的实际收入,这是招不招得到和留不留得住优秀人才的大事,把头埋在沙子里不闻不问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朱为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人力资源主管:最大的变化就是理念的改变,意识到人力资源是资本,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损耗。必须要用比管理金融资本更人性化,更科学化的态度来看待它。其实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科学体检,科学健身,科学饮食,科学减压四大支柱。我们把科学体检看作是走向人力资本优化管理的第一步。这好比你到商场去购物,偌大一个商场,你怎么起步?当然是在示意图里找到“我在哪里”,对不对?健康管理也一样,先要知道自己的健康现状。所以我们在2007年推出了最高管理层在世界著名的预防医学中心库珀有氧运动中心的年度金标体检,而且这样的服务还包括给他们的配偶。第一年就为一位执行副总裁查出了早期癌症,救了他一命,为公司省了大笔费用。对普通员工我们请专业机构到公司为他们提供现场免费生理指标测试(biometric
screening),也是包括配偶的服务,进行全面的人力资本健康风险科学评估和分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张清晰的X光片。
朱为众:美国讲人权,讲隐私,要是员工不愿意做体检呢?
人力资源主管:我们既尊重人权也尊重隐私。去年我们的方法是凡是参加测试的奖励100美元,今年是“胡萝卜加大棒”,参加测试的继续奖励100美元,不参加的则要多付100美元才能参加公司的医疗保险。个人自由当然重要,但是你不能妨碍公司的制度和全体员工的利益,对不对?
其实没有法规就没有人权,这和马路上红绿灯的道理是一样的,关键在于理念的改变和习惯的养成。
朱为众:体检我懂啦。可是难道企业还要管员工的健身,饮食和减压吗?
人力资源主管:不是要管而是不管不行啦,因为它们是优化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方面。我们在总部设有健身房,开设瑜伽班,减肥班,戒烟班,主要是传授科学的健身,饮食和减压方法。你一定听说过苹果的供应商在中国员工“十三跳”的恶性自杀事件吧?企业连心理健康都必须要管。
朱为众:你是说富士康吧?我不但知道,还在中国著名的《新财富》杂志上为此写过一篇专栏文章呢!不过听说他们是在员工自杀之后才开始聘用心理医生。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活动外,还有哪些变化呢?
人力资源主管: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首席执行官挂帅,全体员工参与。人力资本优化不能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我们是出点子,监督执行。但是这种理念和行为的变化非同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不能成功。比如我们前一段时间举办的各部门员工日行一万步的比赛活动就是由各执行副总裁带队参加比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输赢不是目的,目的是员工参与,改变习惯,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朱为众: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效果呢?
人力资源主管:从经济上讲,保险费上升的速度得到了遏制。稳住是第一目标,我们甚至雄心勃勃要把它降下来,这其实是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当员工把自己的健身和个人健康,家庭幸福,企业兴旺以及多拿奖金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就更高啦。当然更重要的是出勤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员工的满意程度提高了,干部的决策能力增强了,病人和健康人的工作效率能一样吗?其实获奖当然开心,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转变,让企业和员工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不是慈善事业,是对自己施善。不需要去改变的理由,因为没有不改变的理由。
我和这位主管的谈话很长,限于篇幅,我就在这里打住。这家跨国公司的做法很典型,那就是他们终于认识到全面的员工健康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本的战略大计,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增长,必须要自己管起来,则无旁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和中国虽然社会氛围和体制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同样面对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本被浪费和员工健康受到威胁的中国企业一定可以美国同伴的有益尝试中受到一些启发。
- 中国企业家将是这场革命的领军人物
其实我们最需要向跨国企业学习的是它们对国民健康的主人翁意识(ownership),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总对我坦诚,为了减少公司的费用,他在缴纳“五险一金”时另做一本大大低于实际工资的账本(其实就是假账,不过他没有用这个词),以此降低缴纳金额。“费用太大,不省不行啊!”我听后哑语。中国的企业很无奈,我也非常同情。但是这种视员工健康为费用的理念恰恰是问题的根源。
其实面对中国人力资源质量危机,我们整个社会都显得束手无策:学校以高考指挥棒为中心的教育制度正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考试成绩好,智商高,情商低,体能弱的“王庆根们”;企业对员工的认识还停留在他们是劳动力这样一个最原始的认识上,劳动力是生产的成本,是一种损耗,老了的退休,生病了的病退,死了的取代,向来如此,天经地义;医疗体系面对慢性病的多发和早发和国民健康的全面危机捉襟见肘,杯水车薪,隔靴搔痒,被动救治耗去了几乎所有人力和财力,“预防为主”成为空话,只能坐看危机的蔓延心有余而力不足;体育部门津津乐道的是奥运会的夺金摘银,岂不知体育大国的辉煌下掩盖着13亿人的亚健康和“东亚病夫”称号的重新归来。就在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60周年前夕,沈阳绿岛体育场在8秒钟内被瞬间爆破,当然随之破灭的是“增强人民体质”的美好愿景。爆破的理由是“利用率太低”,多么让人感到悲痛!取代体育馆的当然是更有利于发展经济的“肯德基炸鸡”们;新兴的体检产业和健身俱乐部虽然填补了社会的空缺,但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缺乏科学依据,难以令人信服。更况且价格昂贵,虽然成为少数人的时尚却很难力挽中国人力资源的退潮狂澜;食品行业是危机四伏,丑闻不断,从违法的有毒食品到合法的垃圾食品泛滥市场,以食为天的民族虽然过了没有东西吃的世道,却迎来了有东西不敢吃的时代,人民怒问:“不要告诉我什么不能吃,告诉我究竟还有什么能吃?”;新闻媒体虽然热忱有余然但缺乏科学知识,综观健康的节目和书籍,洋洋洒洒不可谓不是海量但是真伪难辨,帮人的少,误人的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富裕起来的人们移民的首要原因,虽然人们对环保的意识大为提高,可是所有治理环境的努力在以GDP为目标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杯水车薪。在这样的环境里,千千万万的“于娟们”将要患上绝症,躲都没有地方躲;说政府不闻不问并不事实求实,可是政府部门从来就是各司其职,个人自扫门前雪。然而眼下的这场人力资源危机大雪封山,封路又压顶,传统的扫雪方法根本就无济于事,所以是政策年年更新,提案越来越多,机构越来越臃肿,文件越来越长,会议越来越频繁,中国人力资源的危机却愈演愈烈。
任其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将毁于一旦,《东亚病夫》作者引用2011年中国的一个研究报告说在2005年,疾病导致所损失的工作日多达50亿个,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96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总和的13%;和谐社会只能是纸上谈兵,君不见,医患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突出矛盾之一,随时可能引发突发事件,最近浙江一名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婴儿在互连网上引起公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73%的医院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暴力事件,据报道沈阳居然出现了医院请警察保护的奇观。《东亚病夫》作者认为,健康危机将会导致政权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十二五规划”扩大内需消费的战略重点将无疾而终,因为当消费者忧心忡忡地在担心“万一生病了怎么办”时,他们把钱袋捂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归根结底,人民不健康,中国民族在世界之林的崛起终将是黄粱美梦。
《新财富》高屋建瓴独具慧眼推出“心财富-胜任中华”论坛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财富只属于有心人。胜任中华的愿景言简意骇:健身健心,胜任中华,兴业富邦。寥寥数语指出了国民身心健康和企业兴旺与国家富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果关系。
中国人力资源危机是民族的危机,只有当全民和整个社会携起手来才有可能取得战胜危机的成功。胜任中华是一场跨行业、跨学科的人力资本的革命,也是打造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革命。它横跨传统的医疗,卫生,教育,体育,休闲娱乐,饮食众行业,纵揽医学,预防医学,运动医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和测量,行为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众多学科,是一场以科学为宗教,以数据为圣经的科学革命,但它首先必须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的革命。它的成功与否将会对国人的身心健康,企业的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常青以及中华民族的崛起起到深远的影响。这里其实酝酿着极大的商机,当然真正的商机只属于有心人,有心才有财富,这是我对《新财富》“心财富-胜任中华”论坛的理解。
具有民族使命感的中国企业家素以他们的胆略、智慧和超前意识闻名于世,他们必将成为这场人力资本革命的旗手,中国企业必将是这场革命的主力军,他们也将成为这场革命的最大受益者。
健吾民,力挽狂澜;兴吾业,舍我其谁?强吾国,试主沉浮!&
中国的弄潮儿们,作者脱帽向你们致敬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天哪英语怎么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