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负远大抱负,信念坚定。这句话想表达什么意思?

Powered by Copyright & . 学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This page is cached at Sat Dec 10 22:24:27 UTC+尚无内容。
>>>>>>>>>>正文&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正确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立足于现实,在实践中实现理想。
【教学重点】大学生如何认清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学难点】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理想和信念的前提下如何处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课时】4课时
大家进入大学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大学没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和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比起来,那简直是两个世界。是的,高中阶段可以说是我们一生之中最为艰苦的时期,也是最为难忘的日子。大家不仅学习上非常辛苦,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是很不容易。现在我回想起自己的高中时期,还是刻骨铭心。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有如此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拼搏呢?是理想、信念,是考大学的理想,是实现大学梦的必胜信念,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理想和信信念为何会如此神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理想和信念这一话题。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人和人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区别。理想是人生不竭动力的源泉,而信念又给追求理想提供了认识和情感的基础。理想和信念共同构成人的动力系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青春的光和热。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
有些同学会认为:我已经上了大学,理想已经实现了,还需要什么理想信念呢?确实,应该祝贺你们,考上大学是人生之路上的一个不小的胜利。但是上了大学并不等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你们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大学时光,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毕业之后能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归宿。大学我将如何度过?大学毕业后我要做什么?这是你们现在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很多同学到了大学后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以后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这是非常危险的。上了大学是人生新的一个起点。只有重新树立新的理想和信念,才能有新的追求、新的动力,大学才不会虚度时光,才能顺着自己的人生之路顺利前行。同时,我们国家现在正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实际结合起来,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理想。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拥有理想,理想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简单地说,想干什么?追求什么?为了什么?就是理想问题。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干今天的事情的同时,总是会想到明天或者将来要干什么;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中的同时,总是会想到将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在创造今天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会想到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和物质精神财富状况,等等,这些都属于理想。有的人理想高远,有的人理想贫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但都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人们在改选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和特质精神需要。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正是理想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
(1)时代性、阶级性。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在阶级社会里,理想是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是从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出发的,没有也不可能有各个阶级都信奉的超阶级的社会理想。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只能把争取获得较多的劳动产品、克服生活的极端困难作为自己的理想,不可能产生用电脑控制生产的理想。同样,在奴隶社会,奴隶有反抗奴隶主的压迫、向往人身自由的理想,而不可能产生共产主义的理想。&&&
近代中国人民的理想: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经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摆脱了外来的剥削和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当代中国的时代理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广大群众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除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大学生的个人理想的主流,那就是寻找机会,谋求发展。
资产阶级的理想:资本主义制度永世长存。无产阶级的理想: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
(2)现实性、超前性。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所描绘的不是现状,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直观的表达,
(3)实践性。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是由于它具有实践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升华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一定的理想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
由于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们的要求以及所追求的理想也就不一样。理想图式一旦形成,就会作为认识的初步结果参与实践过程。它一方面给人生的进取提供一个导向,另一方面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修改和发展。理想不能在单纯的观念形态的范围内实现,也不能依靠单纯的思想力量来实现,而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3.理想的本质
理想的本质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有机统一。
(1)理想超越于现实,是人类对自身和社会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来源于现实,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观意识。
正确认识理想与空想、幻想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可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
(1)科学幻想是从美好愿望出发、对未来的一种科学预见,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推动力,是具有进步意义和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如,一个多世纪前人们作出的到天空和海洋遨游等科学幻想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2)理想是从现实出发、对未来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积极想象。如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贡献,就是许多当代青年的理想。
(3)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从主观臆想出发,是与客观实际相脱离的消极幻想,缺乏实现的可能性。空想往往使人脱离现实,长期陷入空想的人往往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理想,可以有幻想,但不要空想。
4.理想的类型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
(1)从时间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
(2)从主体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
(3)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它决定和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调节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做什么人,干什么事,过什么生活都和社会理想紧紧联系起来,就会产生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因此,社会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社会理想,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为社会理想奋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理想也不能脱离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而孤立存在,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往往是社会理想的具体体现,社会理想的实现依赖于个体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实现。一个道德上人格低下、投机钻营,工作上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一事无成,生活上追求腐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很难说他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相反,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自觉的追求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然会汇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促进美好社会理想的实现。
(4)从性质上说,理想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卑劣之分。
理想对人的激励与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够给人们提供终身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也应具备坚定的信念。没有坚定的信念,做什么事情可能会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午),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及柏拉图的学生被并称为“”。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辩论中的助产术。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
苏格拉底是一位才华横溢、敢犯众怒的煽动性演说家,他通过长期不懈的追求,对公元前五世纪盛行于古希腊的文化自由精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众所周知的。当时,希腊人盲目的信仰宗教,这种偏激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苏格拉底看到这一点,他声称:“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神,而是人类自己。”
由于苏格拉底太具有煽动性,以至于他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被捕了,当时希腊人信仰宗教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就连审判苏格拉底的人也是个不识字的文盲,他只懂得神的旨意。有趣的是在这种环境之下,苏格拉底仍以其雄辩的口才为自己辩护。他煽动性演说甚至达到使陪审团中的大部分成员赞成释放他,他们建议,只要苏格拉底放弃争辩,不再干涉教会,他就会得到释放。但是,苏格拉底听不进去,他声称:“不行,只要我的良知不灭,我就会给人们指引真理的方向,我会对每个人宣传我的思想、不顾后果。”这说明苏格拉底对真理的追求有执着的信念。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
结果大家都想的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到牢中,他还在不断完善自己的逻辑系统,尽可能多的将自己的真知灼见留给后人。然而,一杯毒酒下肚,这位伟大的雄辩家永远停止雄辩了。
&由此,大家不难看到这位思想家追求真理的信念是多么坚定。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1.信念的含义
你信什么?对什么东西坚信不移?就是信念问题。信念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不同的人生追求,就有不同的精神状态。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就含义而言,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与统一。信念是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在本质上,信念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信”是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信念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因此,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
2.信念的特征
(1)稳定性。信念是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并化为内在的情感。一定的思想观点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感情上的强烈支持。因此,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多样性。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不同层次的信念。
(3)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信念具有浓厚的意志色彩,体现人们对理论主张持之以恒的追求。正因为信念具有执著性的特征,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也因为如此,它才促成人们事业的成功,得到人们的青睐。“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信念执著性的光辉体现。
(4)自觉性。信念的确立最终是主体的自觉选择,任何强迫、压服都是无济于事的。信念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对理论主张与现实的比较,然后经过理性的思索和价值判断,最终作出明确的选择。
3.信念和信仰的关系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活动指南。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废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信仰和信念都是人的精神支柱,是自觉的。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但信仰不是一般的信念,而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4.信念和理想的关系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1.指引人生奋斗目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真的是时间将我们分出层次来的吗?不是,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或碌碌无为,或铸就辉煌。这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的一个显著表现。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由于家境贫寒,几乎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他从小立下大志,“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11岁时,一边替人赶马车,一边顽强的学当时的科学著作。他29岁时发明了留声机,31岁时发明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世界之光”。
数学家陈景润初中阶段就想到“数学是什么事也少不了他的。”立志在数学方面为祖国作贡献。正是这个志向,鼓舞他奋斗几十年,才取得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世界领先的成就。
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
马克思呕心沥血,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
3.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出发时,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此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愿献出一切的豪迈气概。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
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二)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大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年。青年,总是与未来相联系;青春,总是和理想相伴随。理想对于青年具有特殊意义。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做什么人”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问题,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还是做一个胸无大志、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要选择前者。那么,要想不虚度光阴,首先就要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记者对马加爵临刑48小时前的独家专访。面对记者,马加爵谈了很多,其中给记者、也是给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说的一句话:“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马加爵说:“理想这个词,可能在初中就消失了。理想很重要,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成为没什么理想的人了……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平时,我与周围的人,浑浑噩噩过日子。学习不怎么努力,也没有想过为社会国家做什么贡献。想到的、关心的都只是自己的那点心事。”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入学后不知道作什么,不知道学什么,生活堕落、学习迷茫,动力不足,种种人生困惑都和缺乏理想密切相关。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大学生要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进步,关注百姓疾苦,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否则,将导致个性畸形发展,有智商没智慧,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修养,有欲望没理想,有目标没信仰,最终是有青春没有热血。
&& &4.坚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必须依靠内心强烈执著的信念作为巨大的推动力来维持。而信念是人在对未来的希冀和向往中产生的。理想信念越崇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产生的推动力量就越是迫切而强烈,意志行动也才越发坚定而持久。古今中外有理想、有抱负的仁人志士,之所以能把个人的甘苦、荣辱甚至生死置之度外,正是由于他们胸怀远大的理想,才有勇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在苦难中磨砺自己,并以为快乐。那些对人生没有什么追求、整天浑浑噩噩的人,或是埋怨自己生不逢时,终日心灰意冷;或是整天想入非非,幻想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最终都是一事无成,误人误己。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译文】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布鲁诺为理想而献身
布鲁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他被哥白尼的学说所吸引,开始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对经院哲学家们所宣传的教义持否定态度,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布鲁诺的言行触怒了教廷,他被革除教籍。宗教裁判所指控他为&异端&。布鲁诺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动摇。由于布鲁诺在欧洲广泛宣传他的新宇宙观,反对经院哲学,进一步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罗马教徒将他诱骗回国,并逮捕了他。刽子手们用尽种种刑罚仍无法令布鲁诺屈服。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经过8年的残酷折磨后,布鲁诺被处以火刑。
,罗马塔楼上的悲壮钟声划破夜空,布鲁诺被绑在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他向围观的人们庄严的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最后,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刽子手用木塞堵上了他的嘴,然后点燃了烈火。布鲁诺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义。
,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这位为真理而呐喊、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思想家树立了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勇气和功绩。是什么让布鲁诺面对熊熊燃烧的火焰面不改色,岿然不动?是理想,是信念,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面对眼前的这位真理的殉道者,不知大家有何感想。如果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浑浑噩噩过日子,没什么理想和信念,我想大家都不会认同,我也如此。但是,你们每个同学可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正想过读大学是为了什么?大学三年自己该做些什么?今后的人生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与追求?不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是否都能经受得住这样的拷问。理想信念不必总挂在嘴边,但心中还是应该有这样一份热情,这样一种清醒。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只有有理想、有信念的人,生活才会充实,活着才会快乐。”希望大家警记。
1、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立足于现实,在实践中实现理想。
【教学重点】大学生如何认清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学难点】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理想和信念的前提下如何处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大学生心理上处于走向成熟但还未完全成熟的转折时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独立倾向,可塑性强,这一时期也是是确立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能否树立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那么,怎样的理想信念才算科学、崇高呢?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理论的基础;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揭示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以看到整个资本主义活生生的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导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创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充分显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生命力。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帮助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有序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具有其他任何思想任何主义无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的一些具体问题上,马克思指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许多不可避免的弊端与问题、关于全球化经济和国际市场、关于经济周期等论述仍然具有权威性。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说,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它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它学说的本质区别。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
二、&&&&&&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当代大学生要成才,就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只有树立了这样一个共同理想,大学生的个人理想才拥有正确方向的保证。
1.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并不矛盾。
社会理想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虽然是由自己来确立,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时代所赋予的。个人的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真实美好的。因此,个人理想的建立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如果仅仅从个人出发去设计和追求个人理想,不顾自身所处时代的召唤,脱离自己所归属的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天马行空,独来独往,那么,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追求因为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必定是苍白的、渺小的,往往会在现实中碰壁,甚至出现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后果。
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人理想的实现。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需要,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共同理想是根植于个人理想之中的,没有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就失去了基础。个人理想的追求推动着社会理想的早日实现。没有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的实现,社会理想的实现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设计与追求,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我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地实现个人理想的契机,努力为实现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对中国青年的要求。那种认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无关,甚至认为社会理想压制个人理想,把个人理想同社会共同理想机械地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对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关系的误解。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社会理想,而不顾个人的基本需要、基本权益,那也是不可取的。
真正有思想、有头脑的大学生,会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结合起来,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一方面,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脉搏,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在为社会理想的奋斗中努力实践自己的个人理想;另一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为社会理想积极贡献力量。这不正是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现实、理性的正确做法吗?事实上,理想的形成,总是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青年应当不断学习,珍惜青春年华,立下符合社会需要、适合自身情况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而要树立崇高社会理想,建议大家不妨从树立科学的个人理想开始。
走出关于理想的认识误区:
无用论——“我没有理想,不是也过得挺好?”
实惠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才图。”
分离论——“今天该玩就玩,何必想那么远?”
渺茫论——“共产主义是美好,可惜太遥远了,不过是渺茫的幻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可能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奋斗。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励志警句。例如,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1.立志当高远
陈胜:小时候当长工时说过:“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成为了彪炳千秋的农民起义的英雄人物。
苏轼:少年时写下自勉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最终成为了宋朝文坛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一代大家。
毛泽东:15岁就“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立志让祖国“富强、独立起来”,他把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壮志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终于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结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成就了世界公认的一代伟人。
周总理: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立志做大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龟虽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这首诗是曹操(155-220)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一个有作为的人,总是珍惜年华,总是想依靠人的力量延长自己的生命,从而争取有更多的时间来建功立业,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龟虽寿》的中心是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千百年来不知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犹有如此雄心,那我们年轻人的?
3.立志须躬行
理想之所以美好,不仅仅在于它的最终实现,而且体现在其实现过程中,体现在实现理想的平凡劳动中。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伟大来自平凡,任何伟大成就,都是由无数具体、平凡的工作积累、发展起来的。实现理想目标如同登台阶,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才能最后到达。而每一步、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会给人一种踏实感、满足感,同是也增强了实现理想目标的信心。因此,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有同学可能会说:“我有的是远大抱负,雄心壮志,鸡毛蒜皮的小事我才不屑去做呢。所谓‘做大事不拘小节。’”我要告诉你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否则就不叫雄心壮志,叫眼高手低。踏踏实实与雄心壮志并不矛盾,不踏踏实实打好基础,连小事都做不好,如何做大事?
&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苦性和曲折性。
&&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大成就无不是经过人们的长期努力得来的。个人的远大理想是这样,社会的理想更是这样。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都充满着曲折和坎坷。历史上,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经历了上千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经历了五六百年,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经历了200多年。至今,英、日等国仍残留着封建皇权的尾巴。资本主义经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血腥的殖民掠夺和灭绝人性的贩卖黑奴运动,才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此后,资产阶级又发动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新教运动、启蒙运动,才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也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的道路是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实现就是一个奋斗的历程。理想实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坎坷的。在理想的道路上,由于每个人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境遇。理想道路的宽阔平坦,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境,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良好条件,比较容易的做出成绩来。理想道路的曲折,即所谓逆境,就是人们向着理想的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顺利的境遇。而所谓顺境和逆境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顺境和逆境还可以相互转化。如果一个人处在顺境当中,但他没能及时把握良好的机遇,不能做出明智的判断形式,导致多次的失败,因而陷入了逆境;虽然逆境对理想实现不利,但并非身处逆境就必定不能成功。逆境只是给人创造了不利的环境条件。但条件是可以由人来利用和改变的。客观条件被人认识了之后,就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做出行动计划,利用有利条件,削弱或消除不利条件,再创造有利条件,通过主观努力,改变事物变化的趋势,从而使逆境变为顺境。世界上许多的伟人大多是在极端困难的逆境中,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变逆境为顺境,最终取得一番成就。
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之祸,蒙受莫大的不幸,但他苦而不悲,孤而不堕,以历代身处逆境而有作为的圣贤为师,在逆境中发愤著书,以顽强的毅力为后人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不朽巨著《史记》。
邓小平同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遭遇了多次的打击和挫折,“三落三起”,但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使逆境变为了顺境,最终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
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在逆境中与命运竞争,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出生於1770年12月的德国波昂,家境贫困。贝多芬从小就显露音乐方面的才华及天分,四岁启蒙学习音乐、五岁学习钢琴及小提琴、八岁首次公开演奏。十七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失业,他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二十二岁父亲去世,贝多芬到维也纳开始了钢琴演奏与作曲的生涯。二十五岁成为钢琴名家。不久,作曲的声誉也渐渐提高。正当贝多芬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开始遭遇命运的不幸,二十七岁时其听力开始减退,三十岁两耳渐聋,到四十五岁双耳全聋。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他低头,反而使他越来越坚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于是,他与命运英勇搏斗,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继续他的创作。在其失聪的岁月里,他谱写出的乐章远远超出他早期作品的水准,其中包括气魄恢弘,极为感人的《命运交响曲》。而在他完全失聪的晚年岁月里创作的作品被认为是贝多芬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这不能不说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1827年贝多芬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被后人誉为「乐圣」。
&&&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 光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不够,最重要的还是付出实践。
&&&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首先,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不等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理想当成现实。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反之,现实也不等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奋斗目标了。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差距、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差距、矛盾推动人们去改造现实,实现理想。其次,两者又是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离开了现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一方面,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是理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不但包含着现实中应待发展的因素,也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这里所说的“一定的条件”是指:第一,理想必须是有现实的根据、是合理的;第二,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第三,要根据对客观、主观条件的认识,找出正确的实践途径和方法,设计可靠的计划方案,扎扎实实地保证理想的实现。
有一种认识倾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用一种理想化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一旦发现现实中的不如意,便感到痛苦、失望,丧失信心,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有的同学进大学前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浪漫,把大学当作“理想的乐园”,一接触实际发现并非如此,便一下子跌进了深渊,迷茫、厌倦,甚至一蹶不振。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与分析现实。还有一种认识倾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觉得实现理想很困难、很渺茫,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不要做什么“理想主义者”,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有的人因此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人们都希望自己心中的理想能够转变为美好的现实,然而,现实中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阻碍着理想的顺利实现,这种冲突有时甚至很尖锐。纷繁复杂、多变的现实,给理想的实现造成了必须面对的种种困难与曲折。理想之路上不免有荆棘坎坷,要实现人生的美好的理想,就必须正视现实。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实,既不回避矛盾,也不夸大问题,既不将错综复杂的现实完全理想化,又不为现实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所迷惑。要在复杂的矛盾中找出事物发展的方向,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要正确认识现实,发行现实。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真正的强者,不应只沉浸在真、善、美的想象之中,而应勇于正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作斗争。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在人生实践中,青年学生必须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对科学理想的实现坚信不疑。只有确信自己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正确无误的,才谈得上真正具备了崇高的理想并且形成了坚定的信念,也才能确信自己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是能够实现的,并将理想落实到行动上,全身心地投入,最终实现理想。
【漫画《挖井》】
画中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信念,浅尝辄止,最终失败了。其实,他已经在地上挖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源就在眼前时,他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 &&& 可见,理想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还在于有没有坚韧的毅力,有没有顽强的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那就会变得鼠目寸光,以至一生碌碌无为。但是,理想毕竟还只是一纸空文,要把它变为现实还要靠坚强的信念。人间没有平坦的路,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经过火的陶冶,血的洗礼。如果我们只有远大的理想而不以巨大的信念从事“韧”的战斗,当岁月匆匆流逝,我们就会发现,理想仍然是理想,它还是天幕远景上的海市蜃楼,我们就会像那个挖井人一样,半途而废,到头来一事无成。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坚定信念,在树立理想的同时,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用一种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信念向困难冲击,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最终的成功。
化学家诺贝尔的炸药实验使自己负伤,亲人丧命,但仍旧坚定不移的工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经震撼了全世界,正是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坚持到底的精神,支撑着战士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跟着走”,突破国民党重重包围,翻阅雪山、涉过草地,保留了革命的种子……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理想的形成与确立,只是通往理想彼岸的第一步。有了美好的理想,如果不为之奋斗,不把它化作改造现实的实际行为,那么,再美好的理想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理想不是生活的点缀品,不是供人欣赏的风景画,它是必须付诸于行动、通过努力而实现的人生目标。历史上,凡有成就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闪光的智慧、不朽的业绩,多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然而,在大学校园中,有的同学却只有美好未来的蓝图,而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期望成为专家、能人,但在学习上却不肯下苦功夫;喜欢谈论理想、前途,却没有脚踏实地地去付诸努力,总是幻想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样的人,往往一天一个理想,始终徘徊在现实的此岸,永远到不了理想的彼岸。毫无疑问,以实践为桥梁,用自己的辛勤的双手,开辟到达理想境界的通途,就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品格。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一个一个地实现具体目标,逐渐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理想。
(2)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我们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历来有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好风尚好传统。历代有许多至理名言,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等,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一传统美德在我们党和人民中间发扬光大,成为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正是不断发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现阶段,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继续提倡艰苦奋斗,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总量排世界第七位: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土地资源丰饶,耕地、森林及草原面积的绝对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都已找到,包括钨、锡、铋在内的30多种矿产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中国人口逾13亿,按人口平均计算,资源相对数量非常小,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在世界平均值以下: 水资源不足1/4, 森林资源不足, 耕地、草地资源不足1/3, 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2。中国能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现己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资源量的约20%和约6%,仅够开采几十年;煤层气资源量为35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规模开发利用。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但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08位。我国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按照中国官方的标准,中国的贫困线为一天消费大约0.70美元, 2004年,我国有2365万农民还没有解决温饱;但按照国际标准,这些人实际上属于极端贫困人口。若按人均1天消费1美元的联合国最低标准,中国贫困人口的总数将不少于2亿,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现阶段,我国有9亿多农民,解决三农问题步履维艰,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成为压在老百姓身上新的三座大山。在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上,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相当明显。】
从个人成才的角度来讲,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也是我们每个人走向学业和事业成功的桥梁。古今中外一切有理想有志气的人,都如同
先生所说,是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都是艰苦奋斗的实干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一切有志青年,只有把个人理想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艰苦奋斗,勇于实践,才能使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
走出对艰苦奋斗的认识误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过去战争年代和困难时期,讲艰苦奋斗十分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
艰苦奋斗与改善生活不是对立的,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就是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多地积累财富,为群众多办实事,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才是艰苦奋斗的最终目的。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大家模仿过去的生活方式,过苦日子,并不排斥适度消费和适当享受,与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是一致的。发展经济离不开消费,特别在当前,还要不断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不是浪费,消费要合理、要适“度”,不能脱离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即使是那些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把节俭作为社会文明和社会风尚来提倡。不少人出国归来后都谈到,外国人有的虽然很富有,但生活却很俭朴,招待客人非常简单,送的纪念品也很便宜,他们是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不断地继承、发展与弘扬。
艰苦奋斗不仅是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艰苦奋斗的确是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但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讲艰苦奋斗,主要是强调它所蕴含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思想品格、绵延不绝的力量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艰苦奋斗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和时代内容,但是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没有这种力量,中国的革命不会成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艰苦奋斗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得失观,正视艰难,直面挫折,奋勇当先。它凝聚着强烈的进取精神,不仅强调艰苦朴素,更提倡不懈的追求和奋斗;凝聚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倡导的是牺牲自我,造福人类,振兴中华;凝聚着博大的科学精神,反映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客观规律。这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也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经济不是懒惰经济、浪费经济,而是节约经济、高效经济、法制经济,更需要讲进取、讲奉献、讲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提高,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精神,都不能安于现状、坐享其成。更何况我们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并不十分丰富,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需要半个世纪的时间,艰苦奋斗对我们这代乃至下几代人来讲,更有着特殊的含义,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田间小路上走出的大科学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这是美国经济学
博士提出的尖锐命题。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获500万元的高额奖金,获奖证书由中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并颁发。
  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新眼目睹了这场遍布神州大地、来势凶猛的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感到深深不安。他开始了他的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
,1998年达到
,增长了3.2倍。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
计算,每年解决了解情况500多万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名字品牌无形资产价值高达1008.9亿元。对此袁隆平泰然面对: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
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把这事看得很淡。我们家里从来不谈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它津贴、顾问讲学费,掐指一算,也有三四千元,够了!
  袁隆平,比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像农民,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岁月抽象霜刻在了宽阔的额上,晒得黝黑的手臂被稻叶划上了一道道伤痕,穿着10年前报纸上曾描写过的那种白色褐色线和花纹短袖衬衣,一条灰裤,老式黑皮鞋上沾满泥巴。袁隆平每年手里多的时候掌握着几千万元科研经费,生活却极其简朴,他没有名车豪宅,没有海滨别墅,他就与50多名工作人员吃住在基地。基地坐落在三亚市东郊荔枝沟警备区农场,没有水泥公路,一条机耕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两层楼房像普遍农舍一样,掩映在椰林丛中,椰子树之间扯起一根铁丝晾晒衣物。在这里没有职位高低,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一律下田。袁隆平的儿子、儿媳大学研究生毕业,跟大伙一样,天天下地,默默工作。袁隆平今年69岁了,每天工作到凌晨一点,早上七点半起床,做一会儿运动,吃过早饭就进入实验室,中午稍稍躺一会儿,上午、下午各去一趟田里,晚饭后到海里游一会儿泳,然后与大家一起看新闻联播。他房里就是一张简易大床,两把竹椅,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中心给他买了一台彩电,他把彩电放在会议室,与大家蹲在凳子上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看完新闻后,继续工作。他肠胃不好,有过敏性肠炎,自己做饭炒菜,清茶淡饭,饭前爱吃一点花生米,从不用筷子,手拈了往嘴里送。他说:“我现在天天和农民在一起,如果穿得像个城里人,就会让他们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和你交心了。我国农民有很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应该向他们学习。再说,穿得挺挺刮刮的,怎么下地?”多年来,袁隆平把自己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所得的每年1.5万美元顾问费全捐献出来,设立了“袁隆平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一有科研人员取得较有希望和潜力的苗头时,他都给予扶持。袁隆平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是挂了号的,有人盯着他的脑袋,也有人盯着他的口袋,因为都能来钱。按道理应该享受副部级以上待遇,可他没有秘书,没有保镖,一个人来去自由,也不怕别人绑架,他说自己没有钱,也不需要钱。
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
博士说:“我们把
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在袁隆平的心里,农民的奖重于“诺贝尔”。一位老农说:“袁隆平解决了那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做了功德无量的善事,是要成佛臧仙的!”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袁隆平曾对记者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这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袁隆平在书房内挂有自己写的一首七绝:“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诗词表明了他探秘杂交水稻永无休止的决心。现已年届七旬的袁隆平每天仍然要骑着自己的白色小摩托到杂交稻试验田观察研究,他已经将杂交水稻研究视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依然执着地为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奋斗不息,耕耘不止。
当代大学生应以袁隆平为榜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就理想的根本途径。
1、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远大理想?
2、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3、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艰苦奋斗的认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远大抱负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