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区角的观察与指导写作文浅谈

摘 要:指导学生写作,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写作需要积累,生活就是写作的积累;二是写作需要想象,想象就是创作的源泉;三是写作需要观察,观察就是写作素材获取的途径。关键词:指导 学生 写作“说墙”、“我和彩蝶一起舞”、“感谢你的手”、“白发”、“在学海中游泳”……这些是2009年部分省市中考作文题目。看到这些多元化多角度的作文题目,我们就不难想到作文题目的多样化,这就给我们学生写作带来新的挑战。初中阶段又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方面感觉是无从下手,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在此,我就在如何指导学生广泛搜集和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三点意见。一、写作需要积累,生活就是写作的积累写作需要积累,这些积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素材的积累。生活是孕育情感和思想的土壤,也是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加强学生的写作基本功的同时,应当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来扩展学生的视野,以达到更多的积累。我记得听过一堂有关水的课,老师提前布置了课外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水方面的知识,课上学生们的发言积极踊跃,这些涉及水方面的知识说了近一节课都没有说完,这些都是孩子们通过课外书籍,通过电脑,或向家长了解等得来的。学生们说出的这些知识可以说就是对水的完整的描述了,这些知识是课堂里所学不到的,这不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吗?这个搜集的过程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再看2009年我省出的作文:“说墙”,我看过其中几篇优秀作文,他们有的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事当做墙来写,有的把长城这座墙拟人来写,有的没有说墙而说墙。学生们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的了解,没有对历史社会知识的积累,又怎能写出这些好的作文呢?所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这些生活的积累加以提炼,变成自己的写作素材。同时我们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走向自然,投身社会。学生本身就是社会的一份子,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实践和体验,指导学生学会劳动,热爱生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爱护环境、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维护交通秩序、关注城乡发展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有诚心、懂关心、献爱心、用善举,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支持学生每天收看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适当布置一些社会生活作业,让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广泛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不断提高学生在观察、分析、审美、想象、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二、写作需要想象,想象就是创作的源泉“我是一堵墙,一堵被秦始皇下令建造的墙。没错,我就是万里长城的一堵墙,我是用血和汗筑起的,所以,我有了灵魂。”这就是一位学生作文中的一段,他把长城拟人化,把长城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写,多么富有想象力呀!这种想象的动力源自于学生对长城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要培养学生想象的动力,有两个方面,一是想象者的个人情感,另一个是需要者。学生之所以用想象的翅膀展飞变幻,就是学生内心情感的鼓励和燃烧,迸发出他的这种气势不凡的情感,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写作中的独创意识,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很强的主观情感色彩的思维过程。而有了丰富的想象,才能在写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艾青也曾经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李白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千古名诗,也离不开作者的想象。所以,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想象力,应该是一项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学想象力,还应该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鼓励他们多深入社会生活,参与校内外各种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积极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鼓励他们参加村里的秧歌队、高跷队等活动。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身心去体味,学会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学会辨别人世间的真善美,学会什么是爱,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想象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想象的基础。丰富的生活体验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写作素材。三、写作需要观察,观察就是写作素材获取的途径鲁迅说:“要创作,第一需观察”。观察很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去观察。观察能力是作文能力的基础。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想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需要去观察、认识、分析这些客观事物。有了观察能力,就能从客观生活中吸取材料,作文才能有素材。著名文学家矛盾在强调观察力的重要性时也曾说:“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固然不可不下一番功夫,但尤为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力的培养”。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教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关心时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并把自己对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以观察日记或笔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并以自己的经验阅历给以分析评判,以便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我们还可以进行即兴作文,就是给学生一定情景,去观察去构思的过程,然后在班上进行即兴表达,当场给与点评,这样即可节省时间又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之观察是获取素材的途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学,贵在指导。要把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我们给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以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河北满城县满城镇中学)就爱阅读 欢迎您转载
欢迎转载:
推荐: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熟悉钣金件展开、加工作业流程及工艺规程,擅长绘制钣金件展开图和产品BOM清单。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文 
下载积分:656
内容提示: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0:00: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文 
官方公共微信欢迎来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当前位置: >
浅谈指导学生日记写作的策略
发布时间: 11:34
千里马论文网:/xzzd/184507.html
  日记教学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生写日记常常粗枝大叶、言之无物。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细致的观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为日记提供写作素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批阅孩子们的日记时,我时时叹息孩子的描写过于粗枝大叶,匆匆过场,极具生趣的场景却聊聊几笔,毫无生气。以某日班级中一个游戏——击鼓传花为例,有孩子写道:&  ……鼓声停了,花朵正好落在谢闻手里,老师请谢闻上台表演节目。老师递给他一张纸,原来是请他“啃鸡腿”。只见谢闻拿着一根棒当做鸡腿啃啊啃,吃得津津有味……&  那天,谢闻同学表演啃鸡腿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左右开弓,张牙舞爪,又是抹嘴又是剔牙,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惹得在坐的所有师生捧腹大笑。这么有趣的场景在这位孩子的笔下荡然无存,干瘪无味。这孩子成绩并不差,他也热爱阅读,思维敏捷,是何原因?细细究来,是由于我们的孩子缺失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他们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见而过之,导致日记缺失了应有的灵气,致使文章缺失了应有的魅力。由此让中年级的孩子学会仔细观察,关注细节,成为我日记教学的突破口。&  策略一:定格细究&  定格是镜头运用的技巧手法之一,其表现为银幕上映出的活动影像骤然停止,而成为静止画面。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电影中凭借高可以定格,我们日常活动中的场景也可以借助智慧定格。定格技术,可以用来攻克我的日记关,我就顺势把它嫁接到日记指导中来。有这片刻的定格,学生定能捕捉到更多转瞬即逝的信息。针对上述击鼓传花中孩子出现的弊病,我又精心设计一番:把谢闻小朋友不声不响地请到办公室,悉心指导了一番之后,再来一次酣畅淋漓地啃鸡腿表演,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我用摄像机将全程拍摄下来。&  在日记点评时,我出示了如上这段文字,进行全班交流点评。孩子一下子就能找出其中的不足:怎么吃鸡腿写得不具体。那我们怎么来写得具体呢?我故作高明:“其实那天我已经把谢闻啃鸡腿的画面录像了呢!想不想再看一遍?”学生惊喜之余,满怀期待。我提出了要求:看看谢闻是怎么啃的?手的动作、嘴的动作、眼神如何?神态如何?随着录像的播放,我将镜头定格在张大嘴巴剔牙齿这一画面上,滑稽的吃相惹得孩子再次哄堂大笑。“谁来说说谢闻是怎么剔牙齿的?”&  徐晗璐说:“吃着吃着,谢闻忽然停了下来,只见他张开油腻腻的嘴巴,腾出右手,猛然间伸到嘴巴里,用指甲不停地抠着什么!哦!原来,是鸡肉卡在了牙缝上,在剔牙齿呢!”&  杨捷说:“谢闻把食指伸到嘴巴里,龇牙咧嘴的,整个脸都变了形,剔了还久还是没剔出来,他急成了一张苦瓜脸,可他的眼睛还是死死地盯着鸡腿,好像担心有人会把它抢走似的。”&  我顺势将孩子们的精彩片段打在上,孩子们读着这几段话,看着这一张定格,与之前苍白的叙述相比,领悟到了不少观察的真谛。在日常的作文指导中,我就扮演一位摄像师的角色,抓住极具辅导价值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一种姿势,然后让孩子像似“玩木头人”的游戏,让孩子的动作定格、僵住,趁势抓拍住关键的要害,进行指导。一学期的强化训练,让我感觉孩子的观察细致了很多。&  策略二:回放慢放&  如果说“定格”是“特写镜头”的话,那回放和慢放则是“分解动作”的连续。它有助于将转瞬即逝的瞬间反复观看、反复细究,看清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举止。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研读文本,揣摩感悟、品味言语、想象情境迁移运用的方法,先让学生感受慢放的节奏和魅力。习作之前,将期间场面犹如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再次回放,一幕幕、一帧帧地慢慢放大、闪现,如此,每个细节便浮现于眼前。日记时活动场景、人物动向、神态细节,就能刻画得惟妙惟肖。我选择几篇为例:&  游戏开始了,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地传下去,当!锣声不见了.那束紫色的小花在谢闻手上,他吃了一惊.张老师让他抽出一张纸。他拿出纸一看是啃鸡腿,只好羞答答地走上讲台来。张老师拿出&鸡腿&递给谢闻。谢闻一拿到&鸡腿&就大口吃起来.他把鸡腿又是啃,又是咬,一大半鸡肉都进了他的肚子,吃完了他还舔了舔嘴里的肉末,拍着手走了。 (张榆茵)&  看见一群鸭子在自由自在地玩,有的在河面上照镜子,梳理自已的羽毛,看看自已美不美;有的在河面上你追我赶;还有的鸭子和另一只鸭子在亲热。我拿出了最爱吃的妙脆角扔给鸭子吃,小鸭子看到了,没心思照镜子,急急忙忙地游过去了,可是已经被大鸭子先下手为强吃了,我又扔了一个给小鸭子吃。小鸭子却没反应,又被大鸭子吃了。&  (张智诰)&  上文“吃了一惊”和“没心思照镜子了”“舔了舔嘴里的肉末”都是将瞬间即逝的精彩画面的回放和放大,这也便是我经常向学生提起的放大镜效应,读着你的文章就好像让读者感到仿佛拿着一面放大镜在细细品味,这正是细节描写的神韵。&  作者:张芬 来源:教学研究与 2015年1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鄂ICP备号-1论文:浅谈观察与作文-中大网校论文网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文章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把自己经历的事情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旨在粗浅地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关键词】:写景 & 观察 & 景物特点 & &寓情于景 & 想象
& & 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二)、移步换景。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由于作者对景物连续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状,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副副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三)、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虽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观察时如果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因此,无论是写春花的绚丽,还是写秋叶的静美,是写江海的波澜壮阔,还是写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把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例如:学校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幽静美丽;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学们在锻炼身体,它的特点是热闹。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观察树叶,如果不对比,只盯着一种树叶看,你会以为绿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了,可是一比你就会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
二、做到&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上。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写时,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为一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三、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构成完美的整体。
& &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例如:在《第一场雪》一课中这样写到:&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靑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的描写作者就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四、结合实际、展开联想。
展开想象是神奇的&鲜活剂&。景物大都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只是把它们的样子描绘出来,就会显得干巴巴的,空洞无物;如果给它们洒上想象&鲜活剂&,景物就会立刻呈现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山中访友》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我*在一棵树山,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意,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又如:在写作时,当你写了&荷叶在风中摇曳&,紧跟着想到&好像美丽的少女在跳舞。&这样写荷叶就跟读者拉近了距离。当你看到一捆捆稻谷想象到它们就像一个个扎着辫子的姑娘&&这样赋予景物以生命,把景物比喻成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除了用比喻,还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叙述有序,条理清晰。
& & 写作文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应当根据需要,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来写&&。这样,会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不至于杂乱无章。同时,要写好景物,还要有丰富的词汇,词汇不丰富再美的景色也描绘不出来啊!所以平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事物展开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的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会得到持续的提高,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益群《云南教育教学研究》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一版
2、周鹏飞《新拓展作文大全》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3年最新修订版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浅谈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