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有哪些跟描写动物的俗语有关的俗语

日语俗语中的动物们
来源:未名天 日语网校
学习日语的小伙伴经常会在文章或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些日本的俗语,这些俗语中带有许多小动物,但你知道这些动物们在日本的俗语中都是些什么意思吗?接下来就跟小编我一起学习吧犬が西向きゃ尾は東:理所当然的犬の遠吠え: 背后逞威风;虚张声势犬も歩けば棒に当たる:1.山多会遇虎 2.常在外边转或许交好运魚が水を得る:如鱼得水魚を得て筌を忘れる:过河拆桥牛の角(つの)付き合い:勾心斗角牛が牛づれ、馬が馬づれ:物以类聚牛を馬に乗り換える:见风使舵馬が合う:意气相投馬の耳に念仏:当做耳旁风猫の手借りたい:忙的厉害猿も木のから落ち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猿の人まね:东施效颦泣く面に蜂:祸不单行虻蜂取らず:鸡飞蛋打;两头落空虫がいい:自私自利 想尽好事网上学日语 关注微信号:riyu201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日语中有关猫的谚语
程澜集团留学网& &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你造吗,日本人对猫咪有着特殊情结。在日语中猫出现的频率远比其他的动物多的多,不信,澜妹妹就和你说说日本谚语中有关猫咪的代表句吧。
◀猫かぶり
用来比喻隐藏本性,伪装和善或佯装不知
用来形容取悦于人,故意装出谄媚的语调来说话
◀猫に小判
比喻不论多么有价值的东西给了不懂得它的价值的人也是没有用的。
猫の手も借りたい&►
连猫爪子都想借来,比喻忙得不可开交。
◀猫の額
因为猫的额头很窄,用来比喻土地或者是庭院的面积很小。
猫の前の鼠
比喻吓得身子发软连动都动不了。
◀猫の目のよう
由于猫眼睛的形状随着光的变化而变化,用来比喻瞬息万变。
猫は三年の恩を三日で忘れる►
猫很快就会忘记喂自己的主人,比喻忘恩负义。
◀猫糞を決め込む
比喻掩盖所做的坏事,假装不知。
猫は虎の心を知らず
比喻小人物无法理解大人物的心理。
◀猫も茶を飲む
比喻做与身份不符合的事情。
借りてきた猫
比喻一反常态,突然变得很老实的样子。
◀猫かわいがり
一味的宠爱溺爱
猫の前の鼠の昼寝&
正在午睡的老鼠不知道猫的靠近,比喻大难临头却丝毫不知。
(以上内容选自《句句日语》)
了解更多留学资讯:
留学及就业信息,尽在程澜集团网亲,还在为就职烦恼吗?
我们和海外多家机构合作,为应届和往届生们准备了实习和就职相关的海量信息,不要错过哦!
烦亲们,举手之劳,转发朋友圈哦!澜妹妹感激不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关动物谚语的中日比较_从_狗_的谚语看中日文化_高瑜_中华文本库
第2页/共2页
“鸡飞狗跳”、“鸡鸣狗盗”、“鸡犬不宁”、“鸡犬不留”、“偷鸡摸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零狗碎”、“鸡犬桑麻”等等。
在此还要说明的事,虽然中文里“狗”、“犬”一般表示同一含义,但在谚语中这两个字的用法仍然有差别,以上例句可以表明,在褒义或文言文句中一般用“犬”,在贬义或俗语中则大都用“狗”。
日本带有“犬”字的谚语,除了像“犬馬の労”、“犬馬の心”、“喪家の犬”这一类来自中国的词语外,其余的就很难像中国的谚语那样分类了。这是因为日本的谚语是抓住狗的各种性格和特征来表示不同事物的。比如,利用了狗叫特点的谚语“犬の遠吠え”比喻了胆怯的人背地里虚张声势攻击别人这一行为,而“犬の長啼きは不祥の兆し”、“犬の岡吠えは不幸の知らせ”等则表示狗具有预报变故的能力。狗被主人遗弃倒毙路旁的事也是常有的,所以“犬死をする”就成了毫无代价的死的比喻。狗很贪吃,“犬も食わぬ”生动的表现了很受厌弃,完全不为人所理睬的情景。此外,“犬も歩けば棒に当たる”、“犬と猿”、“犬に論語”、“犬が屋を守る”、“犬の手も人の手にしたい”、“犬の子を屋根に上げたよう”等谚语比喻都很形象,使用也较广泛。在日本的谚语中,也有像“犬のよう”、“犬と糞”这样的用于贬义的词语,但是这类词语的数量很少,而且从语气来看,也没有中国的有关“狗”的贬义语气那样厉害。
日本的谚语中也偶有“狗”字出现,但这只限于来自中国的谚语中,数量也很少。
以上部分就中日两国对“狗”的基本认识及两国有关的谚语的特征作了一些对比。中日两国同是亚洲国家,历史上文化上也有密切的联系,可是为什么在这很普通的动物谚语中会产生这么多的差异呢?也许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会得到一些启示。
在日本“犬が早くから家畜化され、番犬や猟犬として人間生活と深く関わってきた。人間を守り、豊かな獲物をもたらす犬が、幸福な生活を約束する神の使いと信じられていた。”(《日本昔話大事典》P67)“昔話でも`桃太郎'や`犬と猫と指輪'のように、犬が人間の事業の救助をしたり、`花咲爺のように福徳をもたらすという観念は広く認められる。”(《万有百科大事典》〈動物〉P65)大概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渗透,才产生出“犬の長啼きは不祥の兆し”“犬の岡吠えは不幸の知らせ”这类的谚语。日本古代传说中有关忠义之犬的故事很多,例如《今昔物语集》中有一章就是这样的内容:深夜被爱犬的狂吠搅扰得不能入睡的猎手,怀疑是否自己的狗发了狂,一时性起要杀了它,就在这一瞬间,狗猛然跃起咬杀了从洞穴上方向猎手袭来的大蛇。就是这样,从古时起狗在日本就被认为是忠实人类并具有超常能力的动物,所以在日本的谚语中没有诸如“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猪卑狗脸”、“狗彘不若”这样措辞激烈的贬义语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日本几乎大部分人家都养狗,日本NHK广播民意调查中的数字表明,日本人最喜欢的动物就是狗。日语中有关狗的含义丰富的谚语,也许正是由于日本人把狗作为自己的爱物从而细致地观察它们的习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创造出来的。
中国古代也流传着许多报恩义犬的传说,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狗的崇敬。但是,这种观念在中国的谚语中几乎不见踪迹。在中国狗肉用于食用。当然由于习惯有异,不吃的人也很多,但一般对狗肉并无罪恶之感,可见,对狗超常灵性的崇敬感在中国基本已经消失殆尽。据说日本人对中国的“打落水狗”这一说法难以理解,掉在水里已经够可怜了,为什么还要打呢。关于这一点,在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有详尽的叙述。鲁迅在文中把狗比作血腥屠杀人民群众的反动势力及维护反动势力的无耻文人,并以事实说明这些“狗”即便落水,也一定要爬上岸咬人的,所以必须痛打之。鲁迅用“狗”而不是用其他动物来比喻这些恶人、卑劣的人,这就说明了,狗是卑下、残忍害人的动物这一看法为社会所认可,“打落水狗”这一说法在中国社会也就被频繁使用了。
中国历来就把狗用作看家、狩猎、牧羊、警戒等,而很少饲养专门的玩赏犬。看家、狩猎等用途都很具体实在,所以即使说狗和人的关系比别的动物密切,那也只不过是因为狗比别的动物更有助于人类的生活。而在人们的意识中,狗仍然同鸡一样只是一般的家禽家畜。因此,在中国的谚语中“鸡飞狗跳”、“鸡犬不宁”、“鸡犬不留”、“鸡零狗碎”等与“鸡”相连的词语不少。这种用法在日语的谚语中几乎完全见不到。
综上所述,中国和日本有关“狗”的谚语分别反映了两国对狗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的历史性变迁,由此角度也可以了解一些两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民俗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邱崇丙.俗语五千条[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3]国语大辞典[M].东京:小学馆,1976.
[4]相贺彻夫.万有百科大事典[M].东京:小学馆,1975.[5]乾克己.日本伝奇伝説大事典[M].角川書店,1983.[6]藤江在史.言葉から見た中国―不同風[M].日本:自治日报社出版局,昭和46年.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第2页/共2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动物的俗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