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遗症需要多长时间可以不用助行器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主管技师&&
出诊医院:
2,869人浏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
发布时间:
&&&编辑:邢剑
&&& 浏览量:46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用于治疗髋关节毁损性疾病导致的髋关节功能严重丧失、伴有严重疼痛且不能用非手术方法缓解的治疗手段。根据结构分为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置换;依固定原理分为骨水泥固定型(机械固定)与非骨水泥固定型(生物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能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要与全面的术后康复治疗相结合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康复治疗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结合本人工作经验,以下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方案进行简单描述(本计划为常规计划,请结合自身情况使用,有疑问及时就医咨询)。  一、术后1周内  具体康复治疗措施:(以下内容大部分以右侧腿为患腿进行展示和描述,部分标注为左腿)  1、体位摆放:仰卧位时(图1),患肢稍外展,两腿间夹枕头,另在患肢外侧放枕头以防止髋关节外旋。另外仰卧位时可在患肢下垫枕头或楔形垫(枕头要求从N窝处开始由近至远处逐渐升高呈斜坡状,患腿保持伸直),目的在于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患者舒适性(图2)。侧卧位时(健侧在下,图3)借助外展垫或枕头(枕头要足够蓬松且长度要超过小腿)保持患侧呈轻度外展,术后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 & & & & & & & & & & & & & &&& &术后仰卧位(下肢垫起-左侧患腿)& &&&术后健侧卧位&  2、肌力训练:患腿为主,同时兼顾双上肢及健侧下肢  2.1、床上等长肌力训练:  足跟处放薄垫,用力将足跟压向薄垫图4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图5N绳肌等长收缩(训练要求同上图) & & &&&图6 臀大肌等长收缩(训练要求同上) 2.2、坐位肌力训练:图7坐位伸膝图8坐位屈髋(训练要求同左图)& & & 2.3、站立位髋关节后伸(图9A)、外展(图9B)及膝关节屈曲(图9C)训练,每个动作在最大位置保持10秒,休息10秒,重复10-15个为一组,2-3组/天。  3、踝泵训练:连贯执行勾脚--绷脚---踝绕环三个动作,为一次训练,20-30次/ 小时。(如术后个体较疲劳可只按要求做前两个动作即可),要求双腿同时、缓慢、全范围进行(图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踝泵训练  4、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被动相结合  4.1头侧床板摇起使髋部屈曲(&90°& span=&&&),每次摇起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2-3次/日。  4.2仰卧位床上足跟贴床滑动使髋关节屈曲至&45°,并保持15-20秒,然后缓慢伸直,休息10秒钟,重复动作20-30次/2-3小时。  4.3训练(图11):术后第3天开始, ROM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髋屈曲小于90°,2次/日,30分钟/次,训练后冰敷15-20分钟,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CPM训练  5、早期负重训练:  5.1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第1天即可借助助行器下地活动,但时间不易过长。  5。2生物型假体置换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要遵循医嘱:目前多主张尽早开始渐进性部分负重(借助健康称),5分钟/次,4-5次/天。最初以10-20%体重开始,至术后六周逐渐达到100%负重。如果病人骨质不佳(严重骨质疏松),术中有特殊处理如行截骨术,两种类型假体负重问题更应严格遵医嘱进行。而HSS建议生物型假体置换术后,如患者无相对禁忌或限制因素,可鼓励患者离床活动时在可允许耐受范围内最大限度负重(weight-bear as tolerated,WBAT)。  6、患肢气压式血液循环仪治疗(图12):减轻疼痛、控制肿胀、防止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气压式血液循环仪治疗  7、冰敷:使用化学冰袋用毛巾包裹贴敷于伤口肿胀疼痛最明显处,保持15-20分钟,敷料较厚适当延长时间,并在冰袋上适当加压(如绷带包扎),减少冰袋与组织间的贴敷距离,总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疼痛肿胀明显时可每隔1-2小时冰敷一次。  8、指导患者助行器-双腋拐辅助下的渐进性步态练习(步态训练先用助行器训练,稳定后改用单拐及后期的手杖,具体使用方法参考科普文章:助行器那些事儿系列)。  9、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禁忌动作及基本日常生活指导  禁忌动作:术后12周内任何体位下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下肢超过身体中线,以及内,外旋超过正中姿势(既尽量保持脚尖向上姿势);不要翘“二郎腿” 。  日常生活指导:  患侧离床,床下要坐带靠背及扶手的高椅子,且保证站起和坐下时髋关节屈曲<90°。  家中矮床要垫高,如厕时使用垫高的马桶座椅,沐浴时采取淋浴,注意防止滑倒  以健侧下肢为动作中的旋转轴(既不以手术侧腿做转身活动)  术后第2-8周  继续坚持第一阶段力量及活动度训练。  此期可在髋关节处于中立位下进行内、外旋等长肌肉收缩(图13A,B)练习,注意相关禁忌动作。  ※此期不建议仰卧位直腿抬高(SLR)练习(可取站立位下向前抬腿来替代),因为该动作可产生相当于体重3倍外力作用于髋关节,对处于愈合阶段的关节囊刺激较大。※&中立位内、外旋等长收缩(A内旋肌,B外旋肌)3.蛤壳式运动(图14):侧卧位患腿在上,利用外展枕垫将患腿垫起呈稍外展位,进行类似蛤壳开合动作,该运动可分别加强臀中肌及伸髋肌肌力,训练应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蛤壳式运动  4、平衡及本体感觉训练:双足站立位,左右移动重心(图15),逐渐增加患肢负重,5分钟/次,4-5次/天。后期可软垫或单向不稳定平面进行(图16A,B)。&& 左右移动重心 & & & & & &  5、提踵训练:训练应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图17。提踵训练  6、步态训练:指导患者使用手杖或腋杖的步态训练,逐渐使患者能够脱离辅助具离床走动。  7、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教会病人正确穿(图18)、脱裤子(图19)(右侧为患腿)和捡拾地上物品时的替代姿势(图20)以及穿鞋正确姿势(图21)。穿裤子(先患侧后健侧) &&脱裤子(先健侧后患侧)捡拾物品(左侧为患腿-用屈膝代替屈髋)&&&&& &&&&&&&&&&&&&&&&穿鞋(A正确,B错误)  8、静蹲:上体靠墙站立,双足与肩同宽,双脚平行向前,左右腿均匀分配体重,屈髋屈膝靠墙下蹲至无痛角度(注意屈髋&90°)。在膝屈至90°内的无痛及可控制的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时间(视病人情况具体设定)为1次,缓慢站起休息5-10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2组 /天(图22)。  9、功率自行车训练(图23):患者能自行上下脚踏车后,选取短柄(90mm内)自行车并调整车座高度避免髋关节屈曲&90°。选取中等强度20-30分钟/次,2次/天。静蹲功率自行车训练  10、前向上台阶练习:一旦患者可在无辅助装置下离床走动,即可开始前向上台阶练习。当患者能够无痛越过台阶,并保证一定的对线性及控制力,台阶的高度可从10厘米、15厘米到20厘米逐步提高(后期手部小量负重可增强大腿和髋周肌力,为下一步进行交替性台阶练习做好准备),图24。& & & & & & & &&前向上台阶练  11、对髋部屈肌(图25)、股四头肌(图26)及N绳肌(图27)柔韧性进行评估并给予牵伸训练&髋部屈肌牵伸股四头肌牵伸(左侧患腿)N绳肌牵伸(右侧患腿)&&&&&&&&  12、冰敷:如前述  三。术后第三阶段(术后第8-14周)  1、强化髋关节屈曲练习(可开始屈髋超过90度关节活动度练习):仰卧位以毛巾环套于膝盖后方,缓慢将膝贴近胸部,在最大位置保持3-5分钟,再次缓慢牵伸到新位置继续保持3-5分钟,结束后可适当冰敷患处。  2、加强髋周肌肉渐进性抗阻训练:方法如前文,此期可开始仰卧位直腿抬高(SLR)练习,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2-3次练习/日。  3、强化静蹲练习:方法同上文,若患者可维持对线稳定,则可适当增加手部负重。  4、继续前向上台阶练习(图28),开始前向下台阶练习(从10厘米高度开始):上台阶练习逐步增加到20厘米高。此期注意关注下肢力线,以避免损伤。向前下台阶(10厘米)练习  5、本体感觉及平衡训练(图29A,B):为该阶段的重点,在上一阶段基础上可开始闭眼单腿站立和使用多向不稳定平面平衡练习。  6、功率自行车训练:进一步增加屈髋角度,训练量同前。  7、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日常功能性活动,如穿脱鞋袜。  此期训练主要强调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练习,并逐步恢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及部分休闲及体育活动。  注意: 本计划为常规计划,请结合自身情况使用,有疑问及时就医咨询。
擅长:骨关节疾病的围手术期功能康复、运动损伤及其功能康复;脊髓损伤后病人膀胱功能康复及重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等
副主任医师
擅长: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炎、骨关节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相关疾患的康复;骨折、脊髓损伤、关节置换、颈胸腰椎等各类骨科手术术前、术后康复;脑卒中的康复;骨质疏松症的用药及康复。
擅长:骨科运动创伤康复,颈腰椎疾病,术后康复,术前咨询
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慢性疾病的康复理疗,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老年性骨质疏松康复运动咨询指导、周围神经损伤康复、理疗包括桡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腓神经损伤
副主任医师
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
擅长:神经康复方向
擅长:骨科康复,运动损伤康复,颈、腰椎术后康复
擅长:运动创伤的术后康复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关节松动技术
擅长:骨折、关节置换、颈腰椎术后康复;运动损伤术后康复;脑卒中康复;由于制动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术前康复指导与训练。
擅长:运动损伤术后康复、脑卒中康复、颈腰椎常见疾病髋关节置换术后怎样进行功能锻炼&&一.术后1~3天:&1)股四头肌训练:仰卧位,患肢外展30度保持中立位,膝下垫一软枕,主动压膝关节,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10秒,然后放松。&& & & & & & & & & & & & 2)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仰卧位,主动最大限度地进行足趾伸屈运背伸运动、踝关节背伸及抗阻训练,运动时避免髋关节内、外旋,每个动作保持10秒,再放松&& & & & & & & & & & & &3)臀肌收缩运动:患者卧位&伸直腿,上肢舒适的放在两侧,收缩臀部肌肉,保持10秒,放松。&&& & & & & & & & & & & &4)上肢肌力练习&& & & & & & & & & & & &5)深呼吸练习&& & & & & & & & & & & 6)仰卧位外展;翻身时护士一手托起患者臀部,一手托漆部,将患者身体同时转为侧卧,并在两腿间垫上枕头& & & & & & & & & & & 7)仰位到座位训练;双手撑起,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度,利用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将患者移至床边,同时,护士应抬起患者上半身协助其离床,并帮助患者将下肢移至床边&& & & & & & & & & & & 8)座位到站位训练;柱拐,&患肢不负重。患者移至床边,健腿先着地,患腿后触地,患侧上肢柱拐,利用健腿和双手支撑力挺髋站立,扶拐在床边站立2分钟即可。但应防止低血压和虚脱& & & & & & & & & & & 9)站立到行走训练,患肢不负重,行走时必须有家属或护士在旁边保护,以免发生意外,时间根据患者体力,一般不超过15分钟。&二.术后4~7天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 :1)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cm,开始时在空中停顿5 秒,以后停顿时间逐渐增加。此运动应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2)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医护人员用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起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小于45度3)抬臀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支撑身体,抬高臀部10cm,保持5-10秒三.出院宣教 & 1)体位指导:取平卧位或半卧位,3个月内避免侧位,术后3周内屈髋小于45度,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屈髋度,但不可大于90度,遵循“三步”原则;即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坐矮椅或沙发,不要屈漆而坐& & & & & & & & & & &2)功能活动指导:术后3月内可用助行器、拐杖行走,3个月后,患肢可逐渐负重,但拐杖的使用应坚持双拐一单拐一弃拐原则。之后可进行简单活动,如散等,下午可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上午散步导致的水肿,6个月内避免患肢内收合旋,站立式患肢应尽量外展。完全康复后可进行散步、骑车、打保龄球、打乒乓球、游泳、跳舞等动,并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做对人工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冰、打网球等& & & & & & & & & & &3)日常活动指导:不要弯腰捡东西,不要穿系带的鞋,在穿裤合穿袜时应在伸髋屈膝位,厕所坐便不宜过低,加强营养,戒烟酒,避免体重过度增加而加重对假体的负担;使用拐杖至无疼痛无跛行时,方可弃拐。在进行一切活动时,均应减少对患髋的负重。&& & & & & & & & & & 4)复诊时间;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诊一次;术后6个月内,每3个月复诊一次,以后6个月复诊一次。若有髋部疼痛或活动后严重不适,应随时复诊。guke康复交流(fzxgk2016)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fzxgk2016不定期推送各种骨科疾病知识,医护患交流平台,志在创建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和谐的医护患关系,有任何问题可向本公众号提问!热门文章最新文章fzxgk2016不定期推送各种骨科疾病知识,医护患交流平台,志在创建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和谐的医护患关系,有任何问题可向本公众号提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髋关节置换手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