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的卵可以吃吗有何危害.它可以吃吗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生物入侵者原文 【范文十篇】
生物入侵者原文
范文一:生物入侵者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如果一个物种①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②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
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③,啸聚山林④,为害一方。
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为此,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① 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不同物种的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 归咎(jiù):归罪。
③ 藩(fān)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④ 啸聚山林: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派。
课后练习:
积累词语。给下列词语注音、释义。
范文二: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棉花枯黄萎病20世纪40年代初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t。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人侵种没有制订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传人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1.1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物入侵倍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原因是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光肩星天牛是原产于亚洲的极具破坏性的林木蛀干害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该种害虫随木质包装材料进入美国.到1998年8月,它已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纽约、华盛顿等14个州的仓库中校发现,在芝加哥、纽约等地的野外也发现了该物种.光肩星天牛在美国没有已知天敌,会对美国遍地种植的枫树和果树造成危害.如果它在美国得以长期繁衍,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380亿美元。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近1370亿美元.
1.2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更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1.3生物入侵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如1991年美洲爆发的霍乱,很可能是由于外来船只受到污染的水倾倒在秘鲁港所引起的。这次霍乱使100多万人受到感染,约1万人死亡;脉草、三裂叶脉草现已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它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疯牛病”最早于1986年在英国发现。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病牛或病羊的尸体被加工成了动物饲料,从而引起疾病大规模传播。1996年3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疯牛病有可能传染给人。
1.4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化
引起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又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外来物种中的动植物与本地种杂交,改变了当地的遗传多样性与完整性。参加第五届生物多样化公约缔约国大会的专家们警告说,外来物种给生物多样化造成的破坏,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生物生存环境的缩小和丧失。比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另外,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阶、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140万hm2;脉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2 生物入侵危害产生的原因
2.1盲目引种
并不是所有的物种迁移或引入都会产生危害,而且许多新品种的引入确实解决了生产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年间,澳大利亚笔尾松鼠被引入新西兰,就成为了新西兰毛皮业的财富之源;然而,大多数的引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水葫芦,主要是为猪提供饲料的。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再采用含水量高、食用成分少的水葫芦饲料,其投入与产出已经不成正比,于是昔日人人争抢的水葫芦,如今便异化成了避之不及的环境公害。专家认为盲目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海洋业
一是海洋垃圾:随废弃的塑料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每天都在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并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据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软体动物、蛀船虫、珊瑚虫这些寄居类动物如今正附着在漂浮的垃圾上漂进新的地区,对那些地区的物种造成危害,并开始改变那里脆弱的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学家巴恩斯表示,能使海水结冰的温度可能是阻挡外来物种入侵南极洲的主要屏障,而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削弱了阻挡外来生物的天然海水屏障,情况就将更加严重。二是海洋压舱水的排放:20世纪初,压舱水代替了固体压舱物,这无意中为水生生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散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轮船变成了一个满载各种微型生物的“水族箱”,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输送货物时,不断地运输和储存这些水生生物。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与压舱水直接相关的异地种侵入事件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时有发生。
2.3旅游业
很多的物种入侵是由于旅游者的携带而引起的,游客从全球各地带来各种的物种,其中就包括有异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些物种被游客有意无意地留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中,对当地的生物入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4国际贸易
最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国际运输的集装箱化和车船飞机的速度加快及大型化,促进了鲜活植物产品贸易,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入侵的机会。例如美国白娥入侵亚洲,就是由于在二战后,日本木材奇缺,美国原木大量倾销日本,美国白蛾也就由此进入亚洲,进入中国;松材线虫传人中国、光肩星天牛(ALB)传人美国等都是由于国际贸易而引起的。同时种苗产业国际化与国际交流频繁更加快了病虫的入侵与扩散。
3 防治生物入侵的技术措施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例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侵略性。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所以这种措施在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3.2防治对策
3.2.1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
检疫是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出或传人某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14世纪中叶,欧洲的威尼斯共和国为阻止黑死病、霍乱、黄热病等疫病传人本国,对要求人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采取了进港前一律在锚地停滞、隔离40d的防范措施,后来逐渐运用到阻止动植物外来种传播方面,出现了动植物检疫.1994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最终达成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已成为一部国际检疫法。1999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国共检疫国内外参展植物763批次、683140株,草坪,肥料8100kg,木包装7件.截获有害生物162批次,发现有害生物160多种,并进行了及时的处置。
3.2.2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
美国夏威夷为了消灭害虫,从非洲南部引进了一种玫瑰色蜗牛,谁知55年后,它竞将15—20种土生土长的蜗牛伙伴消灭得干干净净。为了改善牧草的营养结构,美国西部引进了纤维含量较高的胡枝于,结果它疯狂地繁殖、蔓延,致使原本能养活9万头奶牛的牧场寸草不生,最后被荒弃不用。在中国的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大面积种植的巴西橡胶林,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1亿株,40多万公顷。大面积的天然林被毁,代之以巴西橡胶占绝对优势、土壤板结、物种多样性匠乏的生态系统。
所以这些出于良好愿望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提示人们,在进行人为引种前必须认真作好全面的生态评估,并进行引种后的跟踪监测。
3.2.1化学防治
对外来物种的化学防治(包括诱饵、驱赶剂和毒药)通常被认为不可取,因为众所周知的广谱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但据美国国会透露,有一些新型化学杀虫剂只对某一种或几种害虫起作用,不会影响人类健康。但是,这些化学杀虫剂非常贵,而且需要反复使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所以化学防治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才有效可取。
3.2.2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有些时候是可行的。例如,在佛罗里达,手工除蜗牛就是根除非洲大蜗牛时使用的方法。然而,大多数外来物种无法用机械防治(如小昆虫和地穴动物),而且,机械设备的成本很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想象。
3.2.3生物防治
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生物防治被认为是继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之后最有吸引力的方法。现在我国泛滥的水葫芦,生物学家也找到了一种水葫芦的天敌——象甲。专家在实验室中发现:被放置了象甲的水葫芦,植株明显变小、叶子变小、茎干变细、分支减少,水葫芦的整个生长过程受到抑制。但象甲吃完水葫芦后,是否还会去吃其他的植物,是否会造成再次“引狠人室”?然而,生物防治确实是目前生物学家想到的最合理的方法,当然它的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向言词,彭少麟.生物入侵及其影响.生态科学,2001(20):68-73
[2]李博,徐炳声.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生物多样性,):446-457.
[3]乔勇进,张敦论,张强.试论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及相应对策.防护林科技,2001(51):41-43.
[4]白希尧,白敏冬.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灾害和治理方法的研究.自然杂志,2002(24):223-230.
[5]丁建清.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
(4):16-20.
[6]梁忆冰.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保护,2002(28):45-48.
[7]陈兵,康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环境保护,2001,(12):30-31.
[8]徐承远,张文驹.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生物多样性,):430-438.
[9]张林艳,叶万辉.生态空间理论及其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地球科学进展,2002(17):588-594.
[10]向言词,彭少麟.植物外来中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学报,):560-566.
[11]李景奎.侵入种的危害及生物防治.生物学通报,):9-11.
生物工程最新动态论文
摘 要:区域间生物入侵是指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物种入侵所引发的危害。
由于我国 生态系统错综多样,国内人员、物品流动频繁且不易监控,因
此区域间生物入侵 危害已经十分严峻。本文主要以我国以及国外已有的
区域间生物入侵事件为例, 分析其主要的入侵途径、危害与防治措施。
区域间生物入侵主要通过引种、运输、 人为干扰等途径,可以造成土著
种灭绝、基因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危害。全 球气候变化、南水北调
等大型工程建设以及海峡两岸交流等领域是今后我国区域 间生物入侵研
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生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
人员的增加,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加速了中国境内物种在其
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外来物种在中国的扩散。许多入侵物种在全面入侵以前需要一定
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因此新到达中国的入侵种的全面影响可能过一段时间才能感觉
到。从美国和中国相似的地理条件来看,美国的外来种入侵现状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发
展趋势。美国外来种定居、扩散和危害的趋势仍在发展,已有大量有关入侵物种的文
献记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到中国类似的情况。随着国家、地区间
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
烟的生态战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
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
二、生物入侵的概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
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
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首先,外来物种包括:
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
包括人类和家畜疾病。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
带来危害与威胁的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
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
三、中国入侵种的主要特点
入侵种是外来种中归化的生物物种。外来种的概念可参照Schwartz (1997) 的9条
标准。外来种泛指非本土原产的外域种。本文采用的确定入侵种的标准是外域种:1)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入境;2)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并可自行繁殖和扩散; 3)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损害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的外来入侵种几乎无处不在,表现出:1)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均
发现入侵种,到1999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 118个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国总面积的8.62%(86 410 000 hm2)。除少数偏僻的保护区外,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入侵种;2)涉及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3)涉及的物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高、低等植物,小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入侵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四、对外来种问题认识不足
中国从高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到基层工作人员和大众普遍没有认识到外来种已经引起的危害和潜在的危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1 外来种危害的认识仅停留在少数病虫害和杂草,没有充分注意到更多的外来种对
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和破坏。
7.2 使用当地特有的物种没有信心,持有外来的就比当地的好的观点的人很多。
7.3 盲目引种过多。多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引种前几乎没有或缺乏对引进种潜在危害(特别是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评估,甚至一些自然保护区正计划用外来物种进行森林恢复,如有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经用孟加拉的物种来恢复红树林。
7.4 缺乏对引进物种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和长期监测。
7.5 对造成危害的入侵物种的处理不当。如在调查香龙血树(巴西木)(Dracaena fragrans)有害昆虫--蔗扁蛾过程中发现,严重受害的巴西木被淘汰后,作为垃圾堆放在园艺场的角落,其上虫口密度大得惊人,一般受害巴西木桩有虫100头/m以上。这种不作任何防止扩散的处理方法,对于蔗扁蛾这种寄主植物达24科50多种、不仅危害巴西木而且可危害香蕉、甘蔗、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及多种观赏植物的物种,一旦扩散到自然生态系统,后果不堪设想(程桂芳等,1997a, b, 1998)。又如无人收购的人工养殖海狸鼠和边境野生动物贸易没收的活体野生动物被随意释放到当地生态环境中。没有任何较全面的有关入侵物种危害的中文出版物和指南。
8.1加强立法
我国现行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法规,是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而制定的,而且是针对性检疫,只对已知的特定有害生物进行检疫,农业法、森林法、种子法、渔业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也未明确涉及外来生物入侵的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危害野生生物和生态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防治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应该进早制订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法。
8.2加强宣传
有关宣传部门要宣传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范措施,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醒入境旅客不要随便将生物带进来,更不要随便将外来生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如果确有必要带进外来生物,必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8.3加强研究
组织有关各方面的专家,包括生物学、生态学、医学、兽医学、植物保护学等学科,共同研究可能入侵的生物物种类、分布、对其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控制技术与对策,跟踪国外境外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确定防范重点,制定防范规划。对已入
侵生物,研究防治办法。研究有些入侵的经济性利用的途径,变废为宝。
8.4加强监管
外来生物的监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某个或某几个部门是不够的。农业、林业、卫生、环保、贸易、海关、检疫、科技等部门需要统一思想,加强协调。海关和检疫部门对入境的各种交通工具、旅行者携带的行李、各种货物加强检查,共同拒外来生物与门外。在引进外来物种时,需要进行充分、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全面、动态地考虑,不能仅看重眼前经济效益和局部利益,引进后需注意观察,释放后要跟踪,从国家利益高度全面管理外来物种。
8.5防治结合
注重预防,海关、检疫等部门要监测国际上外来生物入侵的动态,进行分析,研究防范的法规和技术措施。边境地区有关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强检测,防范外来生物的自然入侵,一旦发现入侵外来生物,应立即采取行动严格控制其扩散,并予以根除。对已传入的入侵生物,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围堵,尽早控制。综上所述,外来物种的问题必须立即提到议事日程上,否则,入侵物种可能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带来更大的麻烦,现在是必须行动的时候了。毋庸置疑,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我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我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我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蚕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我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我国的重要物种。
8.6整理已有材料编撰成册
把入侵物种的概念、危害、国内外重要经验教训编辑成深入浅出的教育普及材料,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包括书本、刊物、小册子、万维网、广播、电视等)进行传播。
8.7建立有害入侵物种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收集可能收集的有害或潜在有害的入侵物种的分类、原产地、入侵分布地、生理、生态、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相关详细内容,并录入到数据库中,建立相应信息的查询工具,以CD-ROM或万维网的形式提供给所有可能的使用和查询者。
8.8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有关入侵物种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研究。共享、连接或共建入侵物种数据库和
信息系统。因为以下几点原因,这种国际合作显得十分重要。
入侵物种的问题总是涉及到原产国问题。外来物种入侵作为一种全球范围的生态家现象已逐渐成为导致牺牲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根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濒临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共有10954种,全球鱼类的1/3,哺乳类的、鸟类的、爬行类的1/4,都已高度濒危,如果照此速度发展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植物、动物以及其他有机体将消失,这些物种大规模死亡的现象和6500万年前恐龙的消亡差不多。如此严峻的形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意识到单靠一国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外来物种的肆意入侵,而积极的国际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解除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危胁。原产国相应物种的防治方法、生态特点、天敌生物等信息对入侵国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从松突圆蚧的原产国日本引进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防治松突圆蚧获得成功(陈永革等,1998),即是从原产国寻找天敌防治物种的例证。
一个国家入侵物种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国家在引入或防治同样物种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例如台湾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壳虫,获得成功(陆庆光,1997 a, b),即是学习了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控制吹绵蚧壳虫成功的经验。有些物种不仅入侵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入侵到多个国家。如凤眼莲不仅危害中国,也危害北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互相学习经验更显得必要。入侵种在一个国家出现的信息可为周边国家可提供早期预报。
外来物种的问题必须立即提到议事日程上,否则,入侵物种可能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带来更大的麻烦,现在是必须行动的时候了。毋庸置疑,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参考文献:
[1]向言词,彭少麟.生物入侵及其影响.生态科学,2001(20):68-73
[2]李博,徐炳声.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生物多样性,):446-457.
[3]乔勇进,张敦论,张强.试论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及相应对策.防护林科技,2001(51):41-43.
[4]白希尧,白敏冬.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灾害和治理方法的研究.自然杂志,2002(24):223-230.
[5]丁建清.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16-20.
[6]梁忆冰.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保护,2002(28):45-48.
[7]陈兵,康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环境保护,2001,(12):30-31.
[8]徐承远,张文驹.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生物多样性,):430-438.
[9]张林艳,叶万辉.生态空间理论及其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地球科学进展,2002(17):588-594.
[10]向言词,彭少麟.植物外来中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学报,):560-566.
[11]李景奎.侵入种的危害及生物防治.生物学通报,):9-11.
范文四:速快方地的敌天有没在些这让?然自大归放地责负不极又后过?起兴时一?国回带下私?好喜人个人些一是的有?种品有原国中良改了为?入引意特是的有。输运、空航如?内国入进外意是的有?种物来外。吧外例是能可这?食美的中口姓百国中为成却它但?洲美是也地产原?虾龙小的国中行流在现国中。害大一另国中为成。地土?份养的物作农夺抢?强力殖繁?敌天无因是也?存生处野在其让的责负不却但?赏观为是国中入引初当?是也花黄地一有还。卵的色红粉堆堆一。虫害的里田稻们人为成?敌天有少国中在?强性殖繁物生种这到想没?内国入带就?味美的西东个这到看侨华是能可年当?吧洲美在地产原?螺寿富如。究研析分行进种物时引对的好很有没?好喜时一了为往往?足不识认种物来外对
因原侵入种物来外国中.2 。的义定来统系态生以是”来外“的种物来外。点特等高率频的入进类人?制机制控然自乏缺?源资用利可的够足有具统系态生侵入被?点特等强力能播传?强力能殖繁?强力能应适态生有具种物侵入来外。体殖繁或子配、分部的殖繁而继、活存能可有所其括包?元单类分的下以或种亚、种物的外以力潜散扩及围范布分然自的在现或去过其在现出些那指是种物来外。种物来外做叫被物生些这。象现的害危定一成造统系态生地本对并?态状生野为成后种引为人或入传然自地外从物生种某指是侵入物生
义定的侵入物生.1 治防
侵入物生域区】词键关【 。向方要主的究研侵入物生间域区国我后今是域领等流交岸两峡海及以设建程工型大等调北水南、化变候气球全。害危等低降性样多物生、染污因基、绝灭种著土成造以可?径途等扰干为人、输运、种引过通要主侵入物生间域区。施措治防与害危、径途侵入的要主其析分?例为件事侵入物生间域区的有已外国及以国我以要主文本。峻严分十经已害危侵入物生间域区此因?控监易不且繁频动流品物、员人内国?样多综错统系态生国我于由。害危的发引所侵入种物间域区同不部内家国指是侵入物生间域区
】要摘【 侵入物生
在。响影的利不为极成造溉灌田农和输运水对?积沉加增?流水制限?道水塞堵会长生的中渠沟和道河在。长生虾鱼响影?质水染污又后败腐?量含氧解溶中水低降?速迅殖繁长生中境环生水等塘鱼在。作操事农响影长生片成间田和埂田在。产减重严成造?间空长生及以料肥、分水、光阳夺争物作与会长生中田农在?茂繁分部上地?达发系根草子莲心空。害为长生中境环等道河、渠沟、塘鱼、地空、)田旱和田水括包(田农在要主草子莲心空。长生可均陆水?速迅殖繁长生?广性应适?强力命生?草杂性根宿生年多种一是草子莲心空。生发有市省个32国中在?草杂性恶为成已草该。省各方南及域流江长国中入引步一进被又后随?广推料饲羊猪为作其将市省些一方南国中?代年05纪世02?料饲马养作用培栽区郊海上在先起?国中至种引华侵军日随末代年03纪世02。西巴于产原草子莲心空
草子莲心空3.3
。种物侵入来外批首国中入列也。一之种物侵入来外种001的害有最上界世入列已种该。区地洲角三江珠在布分泛广已来年8002?现发圳深在年4891?现出港香国中在草杂为作菊甘薇年9191在约大。一之草杂的重严最害危区地带热亚、带热界世今当为成?区地兰士昆北亚利大澳、亚摩萨西、济斐括包屿岛些一的上洋平太和岛诞圣洋度印、门罗所、亚内几新亚布巴及以?宾律菲、尔泊尼、亚西尼度印、国泰、亚西来马、度印如?区地带热洲亚到播传泛广已现?洲美中于产原。兰泽假花小或兰泽蔓化消称也??ahtnarcim ainakiM?名学??菊甘薇
菊甘薇2.3 害危成造康健命生的们人对?中具用及品食的们人到播传等菌病及质物害有多许将间其动活在们它是要主?似类螂蟑与害危的成造们人对它。动活所场等房包、厅餐、吧酒、房厨西中的店酒、馆宾在喜?似相螂蟑般一与性习活生的蠊小。倍千几至乃倍几多螂蟑般一比量数体群?虫成成长可即卵幼其右左月个半经?倍千数快要螂蟑般一比度速殖繁的蠊小。种品个一的螂蟑属?一之分四螂蟑般一如小大的体个?似相为极螂蟑与态体其于由?国我入输中程过的输运通流品商在?来往易贸的间际国因。”蠊小国德“称故?国德于产原?蠊小国德
蠊小国德1.3 种物侵入来外国中.3
。难灾物生的除消以难成造?长成
。长增度速的?02以约大年每?加增剧急次批和量数的种物侵入来外的获截年每关海国中?说露透浩方万。快加在也率频的侵入物生来外
。上以元亿千一在少至失损济经的成造国中给?元亿多075达高就失损济经的成造业林、业农给种物侵入来外种11仅?算测过经门部业农国中。响影的济经对?1
害危的种物侵入来外国中1.4 状现侵入物生国中.4 。等菊胶银、菊甘薇、草米大、草机飞、兰泽茎紫、草豚、生花水 螺寿福? 蛾白国美?龟西巴、兰泽茎紫、螺寿福、虫线孔穿蕉香、虫线材松、虾螯原氏克、蚁火红、蠹小大脂红、甲叶心椰、蚧圆突松、虫甲薯铃马、蛾蠹果苹、甲象水稻、?型Q与型B?虱粉烟6.3 。道水塞堵会时有至甚。衡平态生的中水持维够能不?物充到得有没物动的中水而?用作合光行进能不物植他其的中水得使?面湖个整在盖覆?了强太为因是就?强很力能殖繁芦葫水?处害有也是但。物植好良的质水化净、境环化美是?放粗理管?快殖繁蘖分?达发根须。感质有滑光?缘全叶。深偏绿翠色叶。观美丽艳色花?状叭喇棱多为花。面水于匐匍枝蘖?上水于垂悬叶茎莲眼凤。芦葫水称又泡气大的状芦葫像一有间之在其因又。莲浮水叫又?长生面水于浮它因。物植本草水浮根宿生年多
芦葫水5.3 。象对疫检的外内国为列国我。实果种余002等杷枇、桃阳、枝荔番、榴石番、果芒害为能尚?外桔柑除。量质和量产响影重严?落脱黄先熟未实果使常?害为食取内果在虫幼。省等湾台、南湖、川四、建福、西广、东广内国?等南越、国泰、尼印、宾律菲、本日、坦斯基巴、度印、亚利大澳、国美于布分外国?蛆果称俗蝇实小桔柑 科蝇实目翅双?位地类分 蛆果、蝇苍黄、蝇实果方东、蝇实小桔柑?名译文中ledneH silasrod arecortcaB?名学?蝇实小桔
蝇实小桔4.3 。生卫和观美的境环响影长生等区民居、地绿用公、边路
种 004约的中种物危濒种 859国美,计估有另;关有侵入的种物来外与物动危濒种 061的中单名种物危濒,为认署护保物动生野与类鱼国美。% 7.15到达,出突为最亚利大澳以中洲大各在;% 0.13到达 , )外亚利大澳除(地陆于高显明例比的上屿岛,大很异差局格布分但,胁威的种物来外到受% 4.81的中物动危濒种 149,计统的物动椎脊球全对等 dlanodcaM据根度速绝灭种物球全和部局速加?
。生发有时也中物动椎脊无和栖两、类鱼在,中物植在生发但不况情种这。力压的大更临面种物土本使而力能逆抗的强更于由代后交杂种这时有且而。化变生发构结库因基落群使,例比的中库因基落群物生在型因基种物土本变改而从,交杂种物缘近土本与种物来外
构结库因基落群土本变改?
。新更和长生林森碍阻,山荒、地林占侵,区省南西国我于延蔓散扩 murohponeda muirotapuE兰泽茎紫的 国我入传代年 05纪世 02。化变的复恢法无期长生发能功和构结统系态生使而从,新更然自的种物土本止阻以可均物植、动来外
新更然自的种物土本止阻③
。响影要重成造统系态生然自对则,局格一这了变改,后侵入物生来外当,一之成组要重的态动统系态生然自是局格)d(
生发灾火然自率频生发灾火然自加增)c(
。环循文水地当响影而水降用少或用多物植土本比过通要主物植来外的侵入衡平分水的有原坏破,环循文水变改)b(
。力能争竞去失而长生常正以难物植土本的围周使,分成学化的土围周了变改而从,质物些某积沉中程过谢代养营在物植来外些某)a(
存生物植土本及危,环循学化壤土变改②
。屿岛是其尤,生发有均地各界世在况情的失流壤土速加而踏践和食采的物动性食植于由失流壤土速加,盖覆表地变改①
。响影的境环态生对?2 。难灾态生或失损济经成造康健类人、产生业渔牧林农、性样多物生的地入进对并衍繁意肆中境环的新在种物来外指侵入物生来外
。础基为法方统系态生的明阐所中定决号6/V第会大方约缔以情酌应施措的取采而种物侵入来外付对为
法方统系态生?3
。行进上础基的期长在应究研何任的)面方会社和济经、境环(用费和益惠的关有对施措制控期长和制遏施实应则,下况情的源资的要需所灭消其将乏缺或灭消法无在③
体物生的进引灭消快尽是往往法做的取可。要重其极化地本其止防对动行取采速迅和现发早及则,种物侵入来外个一进引经已果如。种物侵入来外进引内之和间之家国在防预视重先优应②
。境环于利有和率效本成有更施措取采再后化地本和进引经已种物侵入来外个一在之比防预①
法方理处级分段阶三?2
。施措制控和制遏、灭消的当适取采不或取采迟推来由理作用被应不论定学科乏缺响影期长种各的成造能可入侵的种物来外个一对。法方范防先预种这用使应也,时施措制控和制遏、灭消取采种物来外的化地本经已对虑考在
法方范防先预?1
施措的种物侵入来外防预国中2.4
。想设堪不果后?发爆积面大旦一果如?市省个51的区地中华、东华、北华、北东在布分已草豚前目。状症的症粉花现出会就内年两一后国美到人华多许的外国在但?道报的量大有没还然虽内国国我。扰侵的症敏过粉花受人的%02有约国美在?症“热草枯“致导可?物原病要主的敏过粉花类人起引是粉花的它?草豚叶裂三的到提面前。毒病拉博埃的地等果刚击袭前年多如比?毒病的带携上身物动生野在只前以些那括包中其?会机的新了供提侵入毒病的多更为?垦开的区地林雨带热对类人。病疾侵入为成以可都病滋艾及以疫鼠腺巴淋、花天、疹麻。病热血出性行流播传鼠家褐。病疾等喘哮和炎鼻性应变发引粉花的生产草豚。体人咬叮蚁火红?如?康健类人害危地接间或接直能种物侵入来外些一。响影的康健类人对?3
。力压的种物来外临面种物危濒的% 08达多,方地些某他其界世在而。险危境处而食捕和争竞的种物来外临面
,此因。要重关至种物侵入来外理管地功成对识意的种物侵入来外对众公高提 识意众公高提和育教?7
。要重为极作工防预对调协的间际国和域区及以法办的现发早及在旨取采。施措些这施实以员人作工训培当适应,局当管主或构机府政关有有现大扩和强加要需视应。估评行进径途入进的在潜其及析分险风的胁威成构种物来外对
施措疫检和制控界边?6
。化变生发间时着随何如们它及以,响影济经和会社有还,响影关有的成造面方传遗和种物、统系态生在③
性特物生的种物侵入来外②
)期时和径途、源来(料资态生和史历的入侵①
:录记应并种物侵入的在存所明查底彻括包应究研的种物侵入来外关有。与参的区社方地括包门部他其到得取争应并,查普性般一和查普的性对针有括包应测监。键关的种物侵入来外的新现发早及是测监,外据数些这除。究研类分物生准基的性样多物生于关项一括包图试应力努些这。测监和究研行进种物侵入来外对情酌要必有国各,题问个这理处以识知的分充展发了为
测监和究研)5
。料资类此供提家国他其向并,种物的性入侵有具成变能可有明查能可尽应国我,响影和播传的种物侵入来外少减量尽国各助协为③
。的害无是国源起在种物的进引使即,动活的进引意无致导能可 )c(
。险风的种物性入侵为成并家国个一另到)介媒为类人以否是论无(散扩后此种物使着在存果如,国本入引种物来外个一把的意有 )b()的害无是中国源起在它使即(家国个一另到移转种物侵入来外个一把地意有 )a(
:括包子例的动活种此②
。料资有现何任的险危入侵或为行入侵的种物一某于关供提括包,险风种这少减能可尽以动行作合和独单的当适取采应并 ,险风的成构能可家国他其对而源来在潜的种物侵入来外为作动活种各内围范制控或辖管其在到识认应国各,面方种物侵入来外在①
用作的家国?4
。施措种这持支体团门部关相和区社方地使促,案方识意众公和育教行实始开应,时施措轻减取采要需在。识意众公和育教的面方险风的关有种物来外进引与和因原的入侵在进促要必有国各
生物入侵期末论文
学号:、?、、、、?????
生物入侵期末论文
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一般而言,一国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以便丰富国人餐桌或用于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等,不归类为生物入侵。“不是本国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才能称为生物入侵”。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新的生态环境后,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适宜的生态位,种群迅速增殖、扩大,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这是一个生态学过程。生物入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危害和生态安全的破坏。
红火蚁分类学上隶属蚁科,火蚁属,虫体呈棕褐色,一般体长
1.5-4.5毫米,个体较一般蚂蚁要大,尤其是头,腹部较大,脚细长,腹部有两节明显腰节。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
(包括巴西、 包括巴西 巴拉圭与阿根廷), 1930年以来已入侵美国和波多黎各,2001年入侵新西兰和澳洲, 月入侵台湾。红火蚁所到之处造成极大危害,目前已被多个国家视为危险性有害生物而严加防范。
红火蚁为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高约10-30厘米,直径约30-50;厘米,蚁巢具多孔蜂巢结构,隧道深达地面60厘米以下,并布有多条觅食蚁道,可供蚁群活动、搬运和分食,甚至作为避难的逃生通道。红火蚁为杂食性昆虫,以昆虫、动物残骸、植物残渣、花蜜等为事物。族群数量庞大,成熟蚁巢有10-50万头蚁,其中除去100-200只雌蚁和蚁后及部分雄蚁外,大多数均为职蚁。红火蚁繁殖速度惊人,没头蚁后寿命可达6-7年,每天产卵300-400粒,其生长周期快速,数月内即可发展成独立蚁群。在繁殖季节,雌雄红火蚁会飞到约90至300米的高空进行交配,完成交尾的雌蚁可以飞行到3至5公里外,寻觅新的筑巢地点。
红火蚁在1930年代传入美国,并于2001年及2002年透过货柜
箱及草皮从美国蔓延至澳大利亚及台湾,然后又透过家居垃圾从台湾再传入中国广东省吴川县,继而蔓延至省内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门。
红火蚁入侵住房、学校、草坪等地,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大,叮咬现象时有发生。其尾刺排放的毒液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导致人类死亡。入侵红火蚁同时也啃咬电线,经常造成电线短路甚至引发小型火灾。红火蚁在台湾,大陆许多地方(主要是南方),如广州的周边地区增城花都都有出现,特别是养植场,伤家畜的时有发生,一般被咬后需要及时就诊。被咬后当晚疼痛难当,第二天就患处出现很多红斑,如不及时就诊,可能出现化脓等症状。
所以需要严格控制红火蚁发生区物品外运,防止人为携带疫情外传。对发生疫区外调的物品、运输工具进行严格检查及消灭红火蚁处理,防止任何可能带有红火蚁的货物调出疫区,同时做好产地检疫工作。主要防治方法是化学药剂防治法,在红入侵火蚁觅食区散布饵剂,而约在10~14天后再使用独立蚁丘处理方法,并持续处理直到问题解决。 本文要提到的另一种入侵种是福寿螺。福寿螺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福寿螺属于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
殖得快,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连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致使荷叶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
福寿螺的防治措施有:1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要在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采用药物进行防治。。2阻断传播:在重发生区的下游片区,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3人工捕杀,人工诱杀。
还可以用生物防治的手段生物防治:主要采取养鸭食螺。放鸭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每天早晨和下午五六点钟各放养一次鸭群(每亩15~30只)到稻田和水渠中啄食幼螺,降低螺的数量,减少危害。
范文六:外生物入侵     当人们知道的越多,成就越高时,到了公元2800年,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所剩无几。就在2300年时,人类在地球上大肆挥霍,以至于地球寸草不生,死气沉沉,可怜的人类觉得应该保护环境了,可是晚了。  
在2300年的一天深夜里,地球上的天文学家发现到地球上方有一群可以移动的物体,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又过了几小时后,他们越来越近。此时,天文学家们,叫来了科学家以及各路学者,纷纷来观察议论。最后,在事实的情况下,他们得出了结论:外生物入侵。   小 荷 作文网  起初,各路人马认为外生物来访问地球,于是在政府的煽动下,百姓们家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因为他们认为外星人是来帮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这大概也是政府的梦话。   几个小时后,外生物驾驶着飞行器进入大气层时,人们都傻了眼了,因为外生物们全都装备着武器,携带着弹药。人类顿时惊慌失色,统统躲了起来,只有官兵们和一些科学家拿着武器,意欲保护地球,可他们那个不是面色铁青,呆若木鸡呢?    外生物在距地球上方5000米的高空停了下来,打开扩音器向地球喊话:“可怜的人类们,你们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生存了多少年了,这片土地为你们奉献了多少,到头来的下场难道就是面目全非吗?你们摸摸自己的良心,想想你们干了些什么?换句换说,你们破坏地球我们管不着,但你们制造的太空垃圾,这我们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今天,一个特殊的日子,就让我们消灭你们这些残渣”。    之后,便是一阵猛烈的炮轰,可怜的人类还没来得及出手就已经上西天了。  
外生物降落到了地球,帮地球清理了环境,就离开了。    几年后,地球乃至整个宇宙恢复了原来的生机。人类的时代过去了,地球可以休息了。
范文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支旅行队在旅行中无意把几只老鼠带上汽车,一直带到草原上。老鼠在草原上没有天敌,迅速繁殖,草原成了“鼠国”,人们只好放了四只猫去捕老鼠,但猫又繁殖强大了,草原又成了“猫国”。这就是外来生物入侵的例子。原来指大自然经过几百万年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动植物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规律,如果有一种不熟悉这里的生物来打破了这种规律,那么自然界中原来的生物将会受到限制甚至遭遇灭绝之灾。  目前我国有400多种外来入侵生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小龙虾。小龙虾美味可口,很爱人们的喜爱,可谁又能想到它的危害呢?它在堤坝上挖洞筑巢,严重损害了堤坝,它吃农作物,吃水生物,对许多生物有很大的危害。  再比如水葫芦,它娇小可爱,体态玲珑,很适合养在池塘里。可刚开始谁知道它的危害呢?它繁殖速度飞快,池塘上密密麻麻地一层,鱼、虾等小生物见不到阳光,都死了。水葫芦呀水葫芦,你那玲珑的样子,欺骗了大家。  还有美国白蛾,繁殖速度快得简直惊人。一只美国白蛾一次可以产卵几千粒,它们15天就长成幼虫,然后再迅速繁殖。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喷洒农药,但是怎么喷得过来呢,它们太多太多了。  这可怎么办呢?还好,我国对外来入侵外物有了严格的规定,不许进口有寄生虫的任何东西,不准有意或无意地引进外来入侵物种,还要及时对入侵物种采取措施,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还是越少越好呀。-----------------------随着世界贸易、旅游业的发展,引进的外来生物也逐渐增多,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物质,也美化了我们的环境。可有些外来生物却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严重破坏了本土原有的生物链,成了入侵生物。水葫芦原先是被用于净化河水而引进我国的。水葫芦既漂亮又可以净化河水,极具观赏性,被人们广泛地种植。谁也没想到,由于在我国没有足够的天敌,水葫芦繁殖惊人,肆意生长,造成了河流的严重堵塞。不仅没起到净化河水的作用,反而成了污染物,船行、商业都遭到了影响。每年,我国为了防止水葫芦继续疯狂繁殖,要花掉一个多亿。当你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色、香、味齐全的小龙虾时,你是否会想到它也是入侵的外来生物。小龙虾原产地南美洲,带着“美食”的桂冠来到中国。小龙虾看似威力不大,它没有螃蟹那样横行霸道,也没有霸王鱼那样杀气腾腾,可它却是堤坝的杀手。它对堤坝的破坏,简直超过了臭名昭著的建筑物杀手―白蚁。-----------------------“生物入侵者”,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吧!它是指某种生物通过不寻常的途径到达某个地区并对当地生物及生态环境造成比较大的破坏,所以成为生物入侵者。例如: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梁、美国白蛾等等。据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有107种,外来动物40余种,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到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以及细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证。国内最早开展入侵生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谢焱博士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了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以上都是人们对外来植物和外来动物评述的。这些外来生物被人们称为生物入侵者,这些生物被人们痛恨。因为这些生物给人们带来破坏。所以人们想把它们斩草除根,虽然人们把这些生物成为生物入侵者,但是,在我看来,人类跟生物入侵者没什么区别,人类就是生物入侵者。人类是典型的生物入侵者。人类是生物入侵者中的危害力最大的生物入侵者。人们占领了整个地球,人们在这个地球上任意破坏,树木乱砍乱伐,任意破坏动物的家园,任意占用耕地。到处建设工厂,把废水排到河里,从而导致小河里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死亡。人类捕杀动物,因为他们身上的肉味道鲜美,有的捕杀是为了药用价值。人们为了自己一时的利益,去伤害别人满足自己。人类在世界上干出的一切事情基本都是为了自己。但是,在他们满足自己的同时,又有多少生命从世界上消失。世界上平均每年有一种生物从世界上消失。以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一万年。消失的恐怕已经寥寥无几了。人们对于这些错误不但不改正,反而继续错下去。这是人类最大的错误。人类必须改正这些错误,不能继续错下去。如果继续错下去,就会导致人类走向灭亡!
探究中国生物入侵
摘要:生物入侵是一个古老而又十分新颖的课题,早在人类社会之初,就有驯化培养物种这种人为影响的最原始物种引入和归化现象。本文在深一步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和发生基础上,参照中国的生物入侵现状,分析了引起生物入侵的原因,并在正确认识生物入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 外来入侵种 生物多样性
从历史大角度来看,生物入侵是文明传播和产业发展的副产品,并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而出现不同形式和模式,因此探究中国生物入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分析入侵生物和引起生物入侵的原因,对有效控制外来生物入侵有极大的帮助。我国开展外来入侵研究起步较晚。虽然进行了许多外来入侵植物和动物的调查和初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以单一的植物或动物为案例,尚未有关于外来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报道或综述。以往的报道多是只涉及生物入侵的某一个方面,如某个入侵种的发生分布,或它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较少研究入侵种的传入、扩散机制。因此,本文无论对于我国外来入侵种的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入侵的有关概念
(一)生态平衡系统
在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二)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认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三)外来物种(alien specise)
外来物种(alien specise)是指来自过去活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千里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四)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
二.中国生物入侵的发展和现状
(一)中国生物入侵的发展
从历史大角度来看,生物入侵时文明传播和产业发展的副产品,并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而出现不同形式和模式。自有人类文明史之后生物入侵从未停止过,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愈演愈烈。工业文明兴起的近300年来,由于科技、产业、商贸、旅行等不断大规模展开,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急剧膨胀,科技进步迅猛、经济飞跃发展、商贸旅游更是逐年递增,在全世界形成巨大的人流与物流,再加之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的快速发展,社会更
加开放,人类需求不断上升,因而大大促进了生物物种的迁移与扩散,生物入侵更为强烈。
(二)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从北到南5500公里,由东到西5200公里,跨越50个纬度。气候带达5个之多,包括: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为许多外来物种提供了适宜生存的栖息环境,这为它们的入侵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森林、水域、湿地、草地、荒漠戈壁等自然生态区域到农业区、城市居民区等人类活动范围都可见到入侵生物。现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无一没有外来物种,除了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自然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类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我们不妨先看一看下面的这些数据和统计资料: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由于严重发生,危害的面积在我国每年已达150万公顷左右。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至160万公顷。1994 年开始入侵的美洲斑潜蝇,目前在全国蔓延面积达 100 多万公顷,每年的防治费用就需 4.5 亿元人民币。我国每年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即达 574 亿元人民币。20世纪40年代初棉花枯黄萎病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平方米,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吨。20世纪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侵入的红脂大小蠹1999年在山西省大面积暴发,使山西省1/3的油松林在数月间毁灭。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的豚草,入侵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广东的薇甘菊,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作饲料引进的空心莲子草与水葫芦,沿海省区引进的大米草等的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这些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入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对外来害虫松菜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入侵种没有制定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传入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三.中国生物入侵的产生
(一)入侵物种的形成过程
外来物种成为入侵物种时要经过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包括:
1.外来种的引入。
2.定居并建立种群。
3.时滞阶段。
4.扩散及爆发。
一般而言,每一个过程的转移概率只有10%。所以,由一个外来物种到最终成为一个入侵物种是一个极小的概率事件。
(二)入侵物种的进入渠道
在中国,外来物种进入的渠道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 有意引入。作为牧草或饲料、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改善环境植物、食物、麻类作物、宠物、水产养殖品种,以及异地放生,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等人为引入。
2. 无意引入。伴随交通工具带入,随进口农产品和宠物带入、野化的家养动物、旅游者带入,随人类的建设过程传入,通过军队的转移等方式无意进入。
3. 自然引入。外来入侵种还可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如鸟类等动物可传播外来杂草的种子。
四.中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危害总结
外来入侵种有别于普通外来种的最大的特征是它对本地生态系统带来“侵入”后果,入侵种往往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危及本地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有的入侵种还对本地经济、社会构成了巨大危害。
(一)造成经济损失
外来入侵种可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全国每年因生物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0%—15%,棉花产量的15%—20%,水果蔬菜的20%—30%。
(二)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
在一个区域内,各种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的数量种类、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就会达到相对稳定,这就是生态平衡。
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他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由于外来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当一物种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及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其带来的生态学影响有: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2.与当地物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成。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物种生存的其他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
5.大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
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7.影响遗传多样性。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还会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据统计,全世界有35%—46%的濒危物种是部分或完全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
(三)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一些生物病毒(或病原体)的传染性相当强,且传播速度迅速惊人,使人类往往防不胜防。比如口蹄疫,它可通过牲畜、车辆、人员、鸟类,甚至空气等途径传播。这种病毒很难被杀死,病毒在衣物上可存活数周,能在人的呼吸道存活24小时。甚至一阵大风都可以将病毒传播到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以外。
(四)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更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五.正确认识生物入侵
物种本身无所谓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中国历史上蔬菜水果多是外来种,五谷杂粮中红薯来自爪哇,玉米来自墨西哥,烟草来自巴西,橡胶来自东南亚,油菜来自地中海,向日葵来自美洲,还有芝麻、马铃薯、棉花等。
外来物种并不一定都带来危害,真正能够形成入侵事态的只占很少一部分。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将产于外地的生物引到本地,这些外来物种生长繁衍快速,危害当地物种,并可改变当地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这是就称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我们看到,一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散并产生一定影响。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另一方面,一些专家认为,人类不能返回史前的生态系统中去,许多外来种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是动物,特别是一些濒危物种的食物来源地和庇护所。外来物种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加环境中物种的数量,即使外来物种导致灭绝,灭绝阶段也将逐步结束,新种可能开始进化。因此,一些生态学家认为应把注意力集中到管理包括外来种的环境,并创造一个新的环境上来,而这个环境对增强物种的生存和生物多样性是必需的。
六.对生物入侵危害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一)逐步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外来入侵物种防御体系和监测系统
曹坳程研究员认为,要防止入侵物种,首先要加强动植物检疫,提高全民的生态安全意识,建立防控外来物种的技术体系,必要时建立害入侵物种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预防。我国幅员广阔,生态类型很多,跨生态系统的物种转移还没有引起充分重视,没有规章条例可循来管理地区性的物种入侵问题。同时我国虽然对于引入问题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但远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外来入侵种控制体系,对于外来入侵的早期预测、监测和早期控制及迅速反应,都没有予以重视。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控制外来物种,建立国家及地区的防御体系是十分紧迫而必要的。精干高效的防御体系可以对有害生物入侵种的早期预测、监测和早期控制及迅速反应做出巨大贡献。从而尽可能降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比如,为了能够及时控制入侵种的大爆发,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快速反应体系,制定针对入侵的快速反应计划。计划应包括,一旦探测到入侵现象,能够迅速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研究、提供物种信息,制定控制计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并迅速提供能够保证这一系列行动的经费等。
(二)加强立法,并要严格执法
现有的动植物检验检疫等相关条例有很多不充分的地方,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方面要单独立法,从源头做起,从初期做起,是法制健全。如,外来物品引入时要论证,夹带的植物、水果都要通过法律规范严格检验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控制外来入侵种牵涉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国际上,控制外来入侵种必然涉及到国际贸易、海关检疫等,因此会给经济和外交带来一些影响,而控制技术措施(例如天敌引入等)也涉及国际合作与研究,我国和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十分必要。有些物种(如紫茎泽兰)是从东南亚国家通过交通运输渠道,甚至是自然扩散进入我国的。而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入侵种,也有相当一部分在东南亚国家泛滥,因此保持与这些国家的信息更新和交流的渠道畅通,加强合作管理,更显得必要。
(四)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性的宣传和教育
包括通过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国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识别、防治技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措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姜有绪.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入世后的对策[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
[2]探索自然丛书编委会.探索自然丛书:灾害篇[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1-14,(244):8-19.
[3]曾北危.生物入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8-21,(4):5-7.
[4]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有趣—生态科学[J].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2,(5):1-4.
[5]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7-30, (268):4-6,7-8,(269):16-21.
[6]天兴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6-12.
[7]张凯.人与环境[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5.
[8]丁建清,解焱. 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二)[J].北京:中国外来种入侵机制及对策):6-10.
范文九:生物入侵之
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
容易遭到入侵的生态系统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一个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最后是否形成入侵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以及这个环境是否容易被这个物种入侵。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生态系统;威胁;入侵区域;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在该生态系统中原来并没有这个物种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人自然情况下,山脉、河流、海洋等的阻隔以及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构成了物种迁移的障碍,依靠物种的自然扩散能力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是相当困准的。虽然也有由于气候和地质构造变化,使动物、
植物或病原体进入新的系统的情况,但更多的却是由于人类活动而有意或无意地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物种迁移。
外来物种的入侵与生态系统的建立、稳定及演化的机制是分不开的。一个外来的物种被引人到一个新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后,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依靠人类的帮助才能生存;也可能其恰好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新的坏境中没有与之抗衡或制约的生物, 此时,这个外来种就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生态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外来入侵种。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一个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最后是否形成入侵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以及这个环境是否容易被这个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温度、湿度、海拔、土壤、营养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自行繁衍。许多外来物种虽然可以形成自然种群,但多数种群数量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不会造成危害。能造成生物灾害的外来入侵种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生态适应能力强;
(2)繁殖能力强;
(3)传播能力强。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或多或少都有外来物种的入侵,但其中一些生态系统更容易遭到入侵。和外来入侵种一样,这些容易遭到入侵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1)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
(2)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3)人类进入的频率高。 我们可以依据外来入侵种的传入途径以及入侵种和生态系统的特点,可以预计在中国外来种容易入侵的区域。
(1)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经国际货运传入的外来种往往首先在港口、口岸附近登陆,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立小的种群而后开始扩散;轮船的压舱水排放和营附着生活的海洋物种也常常在港口落脚;火车、汽车携带的外来种则容易在铁路、公路两侧定居、扩散。
(2)认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人类活动可直接带来外来种。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本来是稳定的,严重的认为干扰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使生态系统退化、多样性下降,给外来种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物种多样性较低、生境较为简单的岛屿、水域、牧场。物种多样性低,自然抑制力也低,天敌种类少,外来种容易生存,种群容易扩增。
(4)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在这些生态环境中,生态系统短时间内受到严重破坏,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入侵种极易迅速占据大量的生态位而成为优势物种。
(5)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如中国的南方地区,由于
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常常给外来入侵种的大爆发提供良好的条件。
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外来入侵物种的问题的关键是人为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开始认识到生物入侵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应采取来改善这一现状。例如切断外来生物的侵入通道;建立国际生物监控体系和数据库,克服侵害物种信息的零散;结束自然资源管理者对外来物种的引进,如牧区外来饲料植物、用作土壤保护的外来草种;提高人口整体生态意识,使人们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范文十:课程名称:
入侵生物学
主讲教师:
我国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治
【摘要】:外来入侵生物是指从自然分布区,经过有意或者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当地生物系统并且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威胁的物种。入侵生物的繁殖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很快,可以迅速在陌生适宜的环境生长发展,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地威胁,使物种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平衡。它关系到当地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对于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用最有效的方法减少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的危害。
【关键词】:入侵生物
【正文】:
1. 入侵生物的危害
1.1入侵生物的概念及入侵途径
入侵生物是指外来生物被引入到一个从没有生存过的地方,能够存活、繁殖,且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恶劣影响。
入侵生物之所以被引入是因为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人为活动,比如:作为宠物,观赏,漂流等。
1.2入侵生物的危害
1.2.1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大部分入侵生物会大爆发,它们会在被入侵地大量的繁殖,与当地生物争夺资源,致使当地生物因为没有足够的养分而死亡,从而使当地物种单一化,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在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生物,比如加拿大的一枝黄花,巴西的凤眼莲等等。一枝黄花于上个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其繁殖能力极强,切在生长过程中与当地植物争肥,争水,争空间,同时会发出一种化合物,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现在,在我国江、浙、沪等地已随处可见。
1.2.2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许多入侵生物是人类病原体或者是病原的传播媒介,一旦入侵成功,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病毒流行,给人类带来极大地灾难。我们熟知的非典、鼠
疫等都是由入侵生物传播开的。鼠疫,在世界历史上一共发生过三次,死亡人数以千万计。鼠疫由鼠疫杆菌引起,通常由跳蚤携带,但是跳蚤通过寄生于入侵物种黑家鼠从中亚传入中东、北非、欧洲等地。
1.2.3对农牧渔业、经济等的危害
外来入侵生物也会通过争夺养料或者啃食当地生物来影响当地的农牧渔业的发展。豚草,紫茎泽兰,水葫芦等都对我国的农牧渔业产生了很大影响。紫茎泽兰于1935年首次在云南被发现,现在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均有分布,它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马属动物和牛吃过紫茎泽兰之后会出现中毒现象,从而影响当地的牧业发展,进而影响经济。
另外一方面,每年,我国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外来入侵生物,同时,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 入侵生物的防治措施
为了阻止入侵生物对我国的危害,我们应加强防治措施。
1在出入境时,应该严格排查外来人员,避免入侵生物被引入。 ○
这是外来物种进入我国的重要渠道之一。因为外出人员很可能因喜欢在外国看到的某些生物而将其引入国内,而这些生物可能就是入侵生物。或者是某些心怀不轨的人,会故意引入一些对国内生物不利的物种,以此影响中国某些地区的发展。
2加强国民教育,注意防范。 ○
普及入侵生物对国民的身体,当地的生态环境,农牧渔业的发展以及当地经济的危害,让国民相互监督,从自我做起,勿携带有可能成为入侵生物的物种出入国。
3努力探索已存在的入侵生物的天敌。 ○
阻止入侵生物疯狂增长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寻找入侵生物的天敌,但是如果直接引进这些入侵生物的天敌,则有可能是又一次引进了入侵生物,因此,这需要我们自己争取在国内找到这些入侵生物的天敌,对治理入侵生物有很大帮助。
入侵生物现在以广泛分布于我们的周围,我们要用自己所学,合理利用这些入侵生物,同时,也是对我们环境的极大保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寿螺危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