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命教育,公民生命权教育是教育两大支柱》

传递生命的气息·读《教育是什么》
——读柳袁照《教育是什么》一书有感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
——泰戈尔
在回淮北参加母校40周年校庆的旅途之中,读完了柳袁照校长所著的《教育是什么》这本书,心中有不少感慨。这是一本有关柳袁照母校的作品,通过对一百年来振华女校(现苏州十中)的举办者、教师和学生的回忆,通过对学校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挖掘,向我们展示了这所百年名校的风采。一所学校的校长,自己对学校本身的历史脉络非常清晰、对学校文化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洞察秋毫之时,这所学校就容易走上稳步发展之路,就容易成为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日本教育学者斋藤学在他的《教育力》一书中,对生存能力有过一些论述,提出生存能力主要有模仿力、规划力和诠释力来组成,读了之后很受启发。人的生存能力如此,一所学校要能够在这个多变的社会里很好的生存,也当如此。苏州十中就是这样一所具有很强生存能力的学校。
一、善于模仿
学校里每换一任校长,办学的思路和愿景就会发生一次变化,搞得一线教师无所适从,这样的情况司空见惯。急功近利的心态和不正确的政绩观,常常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大阻滞,更不利于学校形成自身的特色。
一所学校能够运行到今天,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学校自身的历史积淀和办学传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有心的校长,通常会认真研究学校办学的历史,从中找寻学校发展的关键事件,梳理出其中有价值的办学思想、课程特色、管理经验和学校气息,模仿、学习其中独特的做法和经验,并将其和今天的教育改革的愿景相结合,以此来确定学校的办学思路。柳袁照就是这样的一位校长。
柳袁照说,苏州十中的前身——振华女校自诞生之日起,便具备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文化精魂,包括爱国精神、尚德精神、自强精神、兼容精神和敬业精神。这是苏州十中学校人文精神的基本面貌。“振华”二字,本身就是爱国的体现;一个世纪之前,振华女校的创始人王谢长达,为改变当时女子无法接受教育的现状,自筹资金、租借校舍,创办私立学校,从五个学生开始办起。她的女儿王季玉从美国学成归来之后接手办学,终身未嫁,将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了这所学校,其间历尽各种艰难困苦,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的尚德、自强和敬业精神;王季玉引进美国课程体系、聘请东吴大学的一流师资到学校来授课,倡导兼容并蓄,成就了一大批教师和学生。杨绛、费孝通、“麦子女圣”沈骊英、“月季夫人”蒋恩钿、“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贝时璋、“中国的贞德”陆璀……都是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百年的文化精魂绵延不息,体现了学校对办学历史的传承和模仿,也是学校成为“最中国学校”的基石。
振华女校创始人王谢长达的丈夫王松蔚,在发现蔡元培的才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蔡元培尊称为“老师”。也因为如此,蔡元培自然成了振华的校董。在蔡元培的热心张罗下,国学大师章太炎、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大学者胡适、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东吴大学校长杨永清,以及陶行知、沈宗翰、孟宪承等纷纷前来振华讲学,鼎力相助学校的发展。这样的传统,今天被学校很好地继承着。自己的知名校友自然会被请来演讲,国内以及世界各地的专家也常常被请到校园里来,拓展着师生的视野,品味着知识的芬芳。
苏州十中是一所有历史的学校,“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瑞云峰,就有许多故事可以演绎;清代的苏州织造署,曾是康熙、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时的临时行宫,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如旧衙门、各种石刻碑文等。曹雪芹多次随他的母亲来苏州省亲,就住在织造署内,日后写《红楼梦》时,这个园林的景色对他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成为振华女校、苏州十中的百年办学历程中,师生们又在这里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柳袁照最自豪的一件事情是,当历届的老校友回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他们的教室,都能找到当年留下的踪迹,这种对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尊重,是对学校办学历程中前人经验的模仿,也必将成为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精心规划
模仿,是一位校长办学的基础。但仅有模仿,只会比葫芦画瓢是不够的。校长需要在模仿的基础上,依据现实拟定学校后续发展的目标,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恰当合理地配置与整合资源,来推动学校向更高的方向发展。这体现的就是校长的规划力。
规划力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个是程序,即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步骤;另一个是可预见性,在实施之前就能遇见到事情的最终结果,就像雕刻工匠在没有动手之前就能预期到他最终雕刻的成品是什么一样。
杨绛曾是振华女校的学生,后来又担任过振华女校的校长。她说:“振华有一股味儿,那股味儿影响了我一生。”杨绛先生所说的这股味儿是什么呢?柳袁照在认真研究学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诗性教育”。这是学校面对时代要求,在回归优秀传统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创造性转换”而形成的办学理念。本真、唯美与超然,是“诗性教育”的内涵。“本真”就是天然本性、不反人性;“唯美”就是将培育美好人性视为最高目的,高扬价值理性,尽最大可能去工具性、去功利性;“超然”源于“达悟”,即以一种高远的境界、宽广的视野,摆脱现实中的种种窠臼。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真水无香的教学风格,质朴大气的教育精神,成为创造诗性教育的几个重要的着力点。
柳袁照认为,诗性教育,体现着人类诸多关系之中最为特殊,也最为别致的一种关系——师生关系的典雅与亲近。在柳袁照讲述的故事中,处处都可以体现出这一点。
王季玉和杨绛两位振华的校长,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很亲密的办学合作关系。杨绛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曾给她买了一件羊毛衫,她死活也不肯收。我说:‘学生孝敬您,您为什么不能收?’她回答:‘我从来不收人家的礼物。’我给她织了一双袜子,她却说:‘我不穿的。’于是,我对季玉先生发脾气,当着她的面把袜子都拆掉了。”在这个故事中,教师和老校长的做人品格,学生和同事对老校长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朱嘉俊老师是一个只有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在12月31日的高三年级文娱汇演中,围上了全班同学亲手为他编制的围巾,感动的他热泪盈眶,几度哽咽。几个月前,同学们就开始为他准备这条围巾,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参加了编织,男同学不会,女同学就教他们。当时朱老师曾看到一个女生在织东西,感到她在高三这样紧张的日子里还浪费宝贵的时间,为此还批评了她。没想到这条围巾是大家为他所编织的。
柳袁照认为,学校最美的风景,不在校园里,不在墙上,而在每一个学子的心里。一天中午,一位高一的女生来总务处借老虎钳。总务主任以为是她的自行车坏了,怕她修不好,就远远地跟在这个女学生的后面,想去帮助她。没想到,她却去了桂花园,到了一颗大树下,踮起脚,举起老虎钳,费力地将多年前绑在树上的一圈铁丝剪去。这圈铁丝已经勒了这棵树好几年,如果不及时剪断,会影响到树的生长。夹断铁丝圈之后,这个同学若无其事地还了老虎钳。这让总务主任非常感动,要求校长给他一个时间,以便在升旗仪式上讲讲这个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这种在细微之中,折射出的有爱心、珍惜生命、有责任感的光辉,就是校园里的生命气息,就是诗性教育的体现。
陶行知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柳袁照和他的教师团队,在践行诗性教育的过程中,体现着教师的使命和价值。
三、会讲故事
所谓诠释力,简单地说,就是会讲故事,让别人理解你的所作所为。这看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不同的人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所感兴趣的话题和领域也各不相同,很多人从小都没有养成聆听的习惯……
柳袁照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摒弃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管理理念,除了校长这个‘车头’要做好引领外,每节‘车厢’、每个‘接点’都要像‘动车组’一样,有自己的‘动能’。如十年前,我们就实行了扁平化管理,给其他管理者和教师提供广阔的自主管理的空间。”每个教职员工都像“动车组”的前提是,他们施力的方向必须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促进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是其中的关键。会讲故事的人,在其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柳袁照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这从《教育是什么》这本书中就能看得出来。我在读他的著作时就在想,上海包括虹口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也是非常多的,每所学校办学历史上的精彩故事也是非常多的,如果这些学校能够像柳袁照这样,将自己校园的故事娓娓道来,说给每一个喜欢教育的人们,大家就会明白,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什么,今天的教育还缺少什么。这将有助于引导社会做出好的教育,造福今天的孩子们。
这让我也想起了今年我正在做的一项工作,邀请了几位对虹口教育非常熟悉有特别热爱的老专家、老领导牵头,梳理虹口教育的百年历史文脉,其中一项工作就是编辑虹口教育百年历史长河中的百个教育故事。我很期待这一项目,更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故事,讲述和传唱自己的故事。好的故事有一种魔力,能够帮助大家理解学校,从情感上认同学校,甚至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校生活中来。在苏州十中,有很多人将其称之为“母亲的学校”,就是因为自己的长辈不断地给孩子讲述校园的故事,让孩子也深深喜欢上这所学校的。我自己没有去过苏州十中,但经由柳袁照的讲述,我也有了到这所学校去看看的冲动,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所在。
《教育是什么》&
柳袁照/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我的更多文章:
( 06:50:00)( 07:07:10)( 07:05:56)( 06:59:07)( 06:44:23)( 07:42:59)( 06:45:26)( 06:52:49)( 06:51:55)( 06:43:0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加强老年人生命教育
 来源: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如何让如此庞大数量的“银发一族”有尊严、幸福地生活,这既是老年人自身的生活选择,也是社会的责任。
  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老年人的生活差别很大,有些老年人生活充实、自信、满足、安宁,能够以积极、独立的姿态面对生命的最后阶段,坦然面对生命的衰老和死亡,幸福感很强,生活质量很高。而有的老年人却在焦灼、抱怨、不平、失落、恐慌、自卑中郁郁而终。老年人对生命的态度不同,是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不同。这与个人生活境况有关,但与生命价值观的关系更大。针对老年人展开积极的生命教育,使其生命价值观与生命体验合而为一,是从社会层面帮助老年人体认生命的真谛与价值、从容幸福地享受人生的必要之举。
  我国开展生命教育的历程尚短,老年生命教育的实践更未形成体系。现有的涉及老年生命教育的实践只零散地出现在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体系中。老年人的生命观念深刻影响着后代、年轻人的生命观念,从这个意义讲,把老年人的生命教育进行系统化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学议题。
  人到老年,需要开拓与生命意义更直接相关的生活形式,这对每一个老年人都是人生崭新的挑战与生命课题。基于社会的教育责任,各国均应重视开展对老年人的生命教育,以帮助他们建立珍爱生命的生命观,创建健康积极的人生。老年人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从多个方面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品质。
  自我实现。老年人甚至有更强烈的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追求和欲望。因此老年阶段的生命教育,应该致力于帮助老年人自我实现价值观的满足和实现。消极的生命观念把老年教育局限于维持生命功能的教育以及生活娱乐的教育,却没有认识到老年人作为个体也有发展的权力和内在需求。基于生理生命的养生保健和基于一般生命形态的生活娱乐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要求。帮助老年人强化生命哲学的领悟、获得更深刻的生命智慧、更多更广泛地实践自我发展的领域,这是老年人生命教育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
  追求幸福。幸福是基于对自我的认同和对未来积极建设的愿望与行动。幸福的一面是对自我现状的认同引发的满足感,另一面是对人生未来积极展望的愿望与行动,积极的满足是幸福感的源泉。对老年人而言,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物质欲望降低了,生活束缚变小了,幸福的愿望却更迫切了。增强老年人追求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是老年生命教育的核心目的。
  人是“向死而生”的生命。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是面向死亡的存在,死亡始终以在场的方式存在于生命“活”的过程中。死亡不是终结,而是贯穿于生的过程的存在。人类大概也是唯一“向死而生”的存在,因为人类能意识到自我的生命,人类以思考自身的方式活着,人类的思考与生命的实践共同构成生命本身。老年人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老年人能够理解生命的过程,把握活的方式,坦然地面对死亡的临近。
  理解生命意义的能力并非与人的年龄成正比,有的人很年轻,就有积极健康的生命观念,有的人虽然迈入暮年,却未必有正确的生命认知和体会。因为个体的修行有差异,对生命体认的能力各有不同。为了消弭这种个体的差异状态,开展生命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参与。
  (作者 袁伟菊,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离退休办公室)[责任编辑:陈畅]
看点·追踪
  对一些矛盾和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改革,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顾全大局,握指成拳,合力攻坚。
光明网版权所有探析当代农民工的生命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群拥有梦想的人,他们是一群不断寻梦的人,他们是城市各行业的建设者,他们是农村的精英,他们也是一群对未来迷茫的人,他们还是生活在城市火心层的人,他们还是一群
&&&&& &农民工&现象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由社会、职业、制度等原因而导致的特有的社会现象,&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目前农民工的主体,不仅具有老一代农民工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存在着自身独有的新问题。
&&& 2010年1月至5月接连发生的新生代农民工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对富士康等代工企业的批判,也引起了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视,特别是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近几年来,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自杀事件的报道不绝于耳,口,28岁的云南人张某,在工地上干活,被老乡发现有点反常,从工地回来后,张某跳进义鸟前洪村的一口池塘身亡。口,在广州白云城市酒店,23岁的新生代农民工曹河山从六楼跳下。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摧残生命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口,闭文星(绰号阿星)用两把西瓜刀与一把弹簧刀捅死了工厂的管工。口,西安一名+g0;后新生代农民工杀害妻子后自杀。&&
&&&&& 在一系列新生代农民工自杀、伤害他人、摧残生命的现实中,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冰冷的数字如针锥刺入人心。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反思,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和伤害他人的生命?为什么生命如此脆弱?选择死亡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社会该如何避免这类悲剧的重演?这些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缺乏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需要社会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进一步关注,特别是对他们精神的关注,需要社会针对他们开展生命教育。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不仅具有迫切的社会必要性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的概述
1. 1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的基本概念
&&& 1. 1. 1生命教育的兴起及定义
&&&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怀特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生命教育机构,已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EO)中的一员,其宗旨是: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随后,美国、西欧、口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也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陆起步。2004年底,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开设正规的生命教育课程;2005年初,上海市将&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尝试构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随着这些举措的实施,&生命教育&逐步在我国内地开展起来。
&&& 目前,生命教育定义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二种:
&&& 第一,从生命的二个层次来看,生命教育是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相整合的教育系统,是注重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如冯建军认为生命教育包括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其中它们各自内部又包含有相应的体育、智育和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完整的教育网络和有机统一的教育体系。
&&& 第二,从生命教育的持续性看,生命教育是贯穿生命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对生命意义进行再塑造的持续性的教育活动。如刘济良认为生命教育是在物质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 第二,从生命本身的意义来看,生命教育是提高生命意义的教育即一种人生观的教育,这种观点更强调生命价值的提升。文雪认为生命教育在于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珍爱生命刃。程红艳、童仕兵认为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原则,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
&&&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生命教育是贯穿于人出生到死亡,传授生命知识,培养人的生命意识,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整合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针对自然生命的教育活动,广义的生命教育认为生命发展相关联的教育都属于生命教育系统。
&&& 1. 1. 2新生代农民工及其生命教育的内涵
&&& 改革开放时期,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被称为&第一代农民工&。口,《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称谓。如今,第一代农民工有些已经在城市定居,有些已经赚钱回乡,他们在城市农民工中所占的比例口渐减小,目前在城市农民工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新生代农民工。
&&& 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但普遍都从年龄角度来区分新老农民工。如,土世斌、兰玲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一代。&浪日俊彦、胡献忠认为新一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6--28周岁之间、1990年前后接受基本教育、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
&&& 本论文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1980年以后,年龄在16至31周岁之间,拥有农村户籍而在城镇从事非农业劳动,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二高一低&的特点,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与精神享受要求高和工作耐受力低。
&&& 另外,本文中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开展各种生命教育活动,发挥各种社会团体的主体作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精神关怀和生命关怀,解决他们身心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达到他们个体生命系统和谐与社会和谐,同时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的活动中提高社会各界对生命的关怀及尊重程度的教育活动,即以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教育对象而进行的与生命相关的教育活动。它是既是全面教育,又是全员教育和终身教育。
1.2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 1. 2. 1解决&生命困顿&的有效途径
&&& 当中国国门打开,改革春风吹袭神州大地之时,既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又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这些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生产、生存、生活和思维方式。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翻天覆地变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性解放&等不良思想,这些思想无不猛烈地撞击着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和传统观念,使得青少年在这种思想碰撞下迷失了自己,甚至产生思想异化现象。当洋节重于传统节口、当每年自杀事件和犯罪事件频发、当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正视目前80后、90后青少年正面临着的&生命困顿&现象。张亚平曾指出,当代青少年&既缺乏上个世纪}o年代人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缺乏80年代人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同样缺乏70年代人善于自省的精神。他们是精神缺钙的一代,是灵魂没有归宿的一代,也是缺乏自我内省和对世界担当的一代。&这种说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从侧面说明了青少年心理及人生价值观存在严重的失范现象。
&&& 新生代农民工是青少年中的特殊部分,无疑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他们出生于农村,对城市中的新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感,更容易接受城市开放环境下的多兀文化,更难以抵制住城市中的种种诱惑;另一方面,他们受父辈传统思想影响比城市青少年更深,因此,受到各种思想间的矛后冲击力更加强大,更容易引发极端行为。另外,他们既渴望融入城市获得更好的人生发展但在现实中却遭遇各种排斥,不仅权利和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各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烦恼。这些都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更容易产生异化和困惑、在城市中迷失自己的价值方向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能够让他们珍爱自然生命、追求精神生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二观,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人生的发展方向,促使他们重新拾起生命的信心,端正生活态度,坚决抵制不良思想的诱惑。
&&& 1.2.2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必然选择
&&& *********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口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②在现实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一他们在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中辛勤劳作,推动城市建设,但由于城乡二兀结构及伴随Ifn来的一系列二兀制度,他们却不能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一一他们的子女难以就读当地的公立学校、他们依然难以享受到城市的各类保障、他们依然被市民歧视、他们依然难以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人&&。他们拥有着和城市同龄青年一样的激情与梦想,他们都想在城市里光鲜亮丽的生活并实现人生价值,他们一毕业就来到城市闯荡或是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渐渐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但在残酷的现实中存在着的各种阻力将他们排斥在城市社群之外,同时他们已经远离土地,没有父辈那样强烈的土地情结,这让他们如浮萍般飘在城市中,成为城市中的&边缘人群&,他们成为了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无间道&,在城市人看来他们是农村人,在农村人看来他们不是农民。心理脆弱的他们更容易成为城市中的高危人群。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精神思想等各个方面口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所以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关注农民工的主体一一新生代农民工,关注他们的生命安全、生存现状、生命价值,要保障他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益,要保障他们心理和精神的健康,要保障他们生理生命的安全和社会生命的完善和提升。这些都离不开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活动在社会中的开展。只有社会都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才能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供制度上和思想上的保障,才能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 1.2.3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 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劳动力市场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新生代农民工继续学习的要求比较强烈。据调查,其中67. 90/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 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 80/的人表示希一望提升文化知识。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技能、知识、能力等的培养是其主要内容,但生命教育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是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没有人的生命就无所谓教育,教育最终的目的也是发展人的生命。因此,生命教育是教育的
&&& 前提。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也是建立在他们的生命上,没有生命、没有生命教育也就不能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
&&&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l办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可见,公民道德建设与生命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提升人精神价值的教育,用精神自律来约束人的行为,它们都是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承担各种责任的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要融入城市社会,首先必须具备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这就需要以生命教育为基础,时刻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只有具有了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才可以进一步达到市民的基本素质要求。
&&& 1.2.4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 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珍生命教育能使人热爱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用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 学习、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健康的体魄,新生代农民工首先应珍爱自我生命,才能用更强健的体魄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都是在基层工作,工资水平不高,只有靠加班加点来赚取更多的工资,微薄的工资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其他口常开支之外所剩无多,而有些新生代农民工不仅不节约,反而自目的与城市青年进行攀比,模仿城市青年购买比较贵重或奢侈的物品、吃较豪华的&大餐&,而在看病和自我投资方面却很&吝尚&,看病是能拖则拖,培训是尽量不参加。进行生命教育,能让他们学会合理的支配自己有限的金钱和时间,让他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加大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既提升技能丰富知识,又为自己创造了利于身心健康的体闲方式。
&&& 其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能提升他们的精神追求,让他们探索生存的意义,能使他们用更饱满的热情提高自己的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高素质的劳动大军。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生命教育能使他们端正生活、学习、工作的态度,更好地追求自身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总之,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障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 1.2.5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 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开展生命教育不仅要使学生爱自己,而且要教育学生爱别人、爱自然,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实现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 首先,生命教育首先可以达到生命和谐,进而达到人各方面的和谐,最后达到社会的和谐。人作为社会构成的个体单位,只有达到自身的和谐,才能达到社会和谐,而人最基本的是生命,人只有有了生命才能生存、发展,才能构成社会,才能与他人相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所以说生命和谐是人最基本的和谐。生命教育能促进人认识生命、提升生命价值、协调社会关系,达到生命系统的和谐,即生命二个层次的和谐,达到个人各方面的和谐。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培育他们正确的生死观、正确的婚恋观等,减少自杀现象,有助于避免&富士康悲剧&的再次发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最终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
&&& 其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可以减少社会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具有暴力犯罪增多、犯罪低龄化、群体性犯罪增多、动机单纯等特点,新生代农民工违法乱纪行为已经成为威胁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一方面,通过生命教育可以使新生代农民工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遇到问题能够冷静地采用恰当的解决途径。另一方面,人除了有生理生命外还有社会生命,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一出生就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承担某种社会责任,人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整个社会。当新生代农民工懂得自己生命的这种社会性特征时,有利于他们放弃冲动的、极端的解决问题手段而减少犯罪行为,如,当他们有犯罪冲动时能够想到自己的这些行为将会给社会、给家人、给自己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时,有利于打消他们的犯罪冲动,达到社会的和谐。因此,社会和谐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生命教育,只有人人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才能真正达到社会的和谐。
&&& 1.2.6有利于社会各界尊重农民工的生命权
  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维护生命的尊严。进行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不仅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事情,更是社会各界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歧视新生代农民工甚至漠视他们生命价值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每年层出不穷的生产事故强烈地说明了现实社会对农民工生命的漠视。如果企业能够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对他们加强岗前生产安全培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措施;如果国家能够加大对那些不法企业的惩治力度,能够改善城乡二兀结构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能够积极促进党团组织、工会、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为新生代农民工解决现实困难;如果学校能够更关爱农民工子女,努力维护他们受教育权的平等、公平;如果新生代农民工输入地的居民能够平等看待他们、不歧视他们、积极接纳他们;如果城市社区能够给子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精神关爱和帮助&&或许可以避免大多数惨剧的发生。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教育离不开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让全社会都重视他们的生命及其生命教育,才能让它们与新生代农民工一起接受生命教育的洗礼,形成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安全的社会合力。只有发挥它们在实施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它们积极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的目标。
2 新生代农民工生命观及其..................&17-29
2.1 新生代农民工生命........................&17-20
2.1.1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17-18
2.1.2 新生代农民工生命观存.......................&18-20
2.2 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20-22
2.2.1 企业漠视新生代.............................&20-21
2.2.2 政府与社区轻视新生代..........................&21
2.2.3 学校与家庭对新生代.......................&21-22
2.2.4 新生代农民工对生命教.......................&22
2.3 新生代农民工生命观及生命..........................22-29
2.3.1 社会环境影响新生代.........................&22-25
2.3.2 教育思想束缚生命................................&25-27
2.3.3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导........................&27-29
3 新生代农民工生命............................&29-43
3.1 明晰新生代农民工生命......................&29-30
3.1.1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29
3.1.2 增强新生代农民工...........................&29
3.1.3 拓展新生代农民工................................&29-30
3.1.4 提高新生代农.................................&30
3.2 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30-31
3.2.1 平等性原则........................&30
3.2.2 主体性原则.......................&30-31
3.2.3 实用性原则&......................31
3.2.4 通俗化原则...........................&31
3.2.5 实践性原则......................................&31
3.3 选择切实的新生代农..........................&31-38
3.3.1 培养新生代农民工..........................&31-33
3.3.2 涵育新生代农民工.......................&33-35
3.3.3 激励新生代农民.........................&35-36
3.3.4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生..........................&36-38
3.4 通过多元主体、多种途径开..........................&38-43
.............................................................................  
&&&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群拥有梦想的人,他们是一群不断寻梦的人,他们是城市各行业的建设者,他们是农村的精英,他们也是一群对未来迷茫的人,他们还是生活在城市火心层的人,他们还是一群生命被别人用钱来衡量的人,&&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观及生命教育现状的研究,不仅体会了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城市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他们在自身和他人自然生命和精神、社会生命上的淡漠,这充分说明了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笔者从他们的生命教育的目标、原则、主体、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探论,在对他们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笔者的一点拙见,希一望能为他们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一点参考,希一望社会能早口系统地开展对他们的生命教育。
&&& 期望有一天他们不再用生命为代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期望有一天他们不必在生产事故中丧失自己的生命,期望有一天他们不必活在城市与农村的火心层,期望有一天他们能真正融入所在城市,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所生活的城市&&也希一望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并将这些对他们的生命关怀付之实践,而非停留在口头上。
  不久前,北京拆迁民工子弟学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想说的是,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后备力量,他们将面临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所以针对这些后备力量要从小、从学校教育做起,当没有条件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时,至少让他们不要失学,也许他们并不能改变社会,但至少可以让他们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希一望社会人都关心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包括对他们的生命教育,让他们能少走一点新生代农民工走过的弯路。
[1] 黄君录. 论政府与社会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中的责任与有效供给[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24)
[2] 王益峰. 论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培育[J]. 前沿. 2011(16)
[3] 何振忠. 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及预防探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01)
[4] 王玉宝.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困境及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20)
[5] 刘广超. 论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J].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9)
[6] 綦玮.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浅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9)
[7] 冯占军. 从富士康事件透视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困境[J]. 长江论坛. 2010(04)
[8] 张晓丹. 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J]. 韶关学院学报. 2010(08)
[9] 陈咏梅.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问题研究[J]. 天中学刊. 2010(03)
[10] 李玉玲. 试论生命教育的层次目标及实现路向[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责任编辑:gufeng)
------分隔线----------------------------
教育论文网联系方式
本文为安全教育论文,笔者认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
本文为教育专业硕士论文,笔者通过对高校如何加强网络安全教...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的调查及防护教育的实施 在手术室护理...
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措施----教育论文网( h...
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由代写教育论文中心整理提供,对大学生进行...
安全教育论文精修: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入学新生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