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进,担心过度担心症治疗,不知道要不要做预防性介入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翟博大夫本人发表
肝癌术后听医嘱未做预防性介入,现在有点后悔+担心。
状态:就诊前
由于肿瘤较小、无明显血管或胆管侵犯,手术也很成功,因此做不做介入无明显不同,个人也不建议所谓预防性介入。目前所用药物基本够了,无须过多应用。至于是否一复发就行肝移植,国内外争议很大,国外建议如此,但国内好像大多数反对这一概念。我个人更建议首先采用微创或二次肝切,还是视具体情况而定吧,肝移植也不是一了百了,否则肝癌就彻底根治了。
状态:就诊前
谢谢翟医生的回复。感谢和崇拜的话就不多说了,网友如潮的好评已经证明一切。唯愿翟医生这样有良知,有能力,有远见的医务工作者能克服困难,勇攀高峰,早日找到更好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您拯救的不仅仅是一条条生命,还有这些患者背后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和幸福,善莫大焉,功德无量。希望下次来上海复诊的时候能挂上您的号,把资料给您看一下。
看您回复的时间已经是深夜了,也请翟医生注意休息,熬夜对身体不好。
好的。谢谢鼓励和鞭策。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如果本周五(10月9日)去您那里,把片子给您看一下,您能安排住院射频吗?谢谢!
所就诊医院科室:
上海东方肝胆 肝外科
治疗情况:
医院科室:
上海东方肝胆
治疗过程:右肝小肝癌切除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恩替卡韦,胸腺肽,水飞蓟,二甲双胍
服用说明:胸腺肽每周二次
检查资料:
状态:就诊前
检查资料:
消融解决掉即可。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小肝癌复发 右肝膈顶及胆囊窝边 想去你处治疗&&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去主任处就诊 是否可以射频
病情描述:精神可,肝区偶有点不适,
AFP:380 介入后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一直偏高
右肝膈顶及胆囊窝边肿瘤存活所传ct片子是上次介入后10月份拍的 近期磁共振片子没有办法上传 只有报告单 准备下...
疾病名称:肝原发性小肝癌&&肝硬化、脾大&&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2012年五月被查出肝右叶原发性小肝癌,当时在贵院进行切除手术,后于2012年12月进行第一次介入,2013年6月进行第二次介入,2013年12月进行第三次介入,后期各项指标都达标,现于2015年12月被查出...
疾病名称:小肝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卢脑外伤住院,顺便检查腹部ct!因为我爸有小三阳,又爱喝酒,所以担心!平时没听他说过难受!后来厦门中医院说是小肝癌,就做了射频手术,这是12年1月份的事!14
年2月份厦门中医院随访发现又...
疾病名称:肝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求治疗方案 能不能手术切除 去北京301是不是效果会比在烟台好很多
病情描述:3年前做过射频介入手术
日复查原来射频消融地方又扩大了 考虑复发
疾病名称:肝癌且肝功能异常&&
希望得到的帮助:肝功不正常是否肿瘤引起?怎样治疗能使AFP和CA199以及肝功能趋于正常
病情描述:2015年3月复查,发现AFP和CA199持续升高。现在AFP215,CA199/570,从2015年4月开始,肝功异常,一直在医院吊水治疗,4月做一次血管介入,现病人身体消瘦,疲劳
疾病名称:小肝癌复发&&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帮忙看下是否确实复发? 该怎么样治疗?能用微创治疗吗?
病情描述:男,64岁,乙肝,于12年5月4日右肝S8段小肝癌行手术切除。13年8月复发,22日微波消融。每3月复查一次。日复查未发现占位,但AFP19。22日复查AFP102,于是增强CT,结果显示左肝有占位...
疾病名称:小肝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主任帮助给予最佳治疗方案。射频好还是微波好?有什么区别?射频的话需要腹腔镜射...
病情描述:2012年小肝癌做过开刀手术,2014年在另外一侧肝脏又发现小肝癌,经过tace后射频治疗。现在肝四段又发现活性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小肝癌切除手术两年后,又发现小肝癌,经过tace后射频治疗,已有6...
疾病名称:小肝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主任给予治疗方案建议。上次您推荐我们先尝试射频,处理后非常干净。现在发现另外一...
病情描述:2012年小肝癌切除术,2014年又发现小肝癌,tace后射频,已经射频后6个月,现在又发现小肝癌目前肝功能afp癌胚抗原都是正常范围,肝硬化。
疾病名称:小肝癌复发建议保守治疗还是射频治疗&&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父亲,在天津一家医院进行肝癌射频消融手术,随后一年半内进行4次生物治疗...
病情描述:我父亲,在天津一家医院进行肝癌射频消融手术,随后一年半内进行4次生物治疗,日复查核磁检查结果肝左叶小结节灶,不除外小肝癌或肝硬化结节恶变。。医院的医生说有可能是复发...
疾病名称:小肝癌复发治疗&&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给个治疗方案,长期做TACE,AFP下降后又升高,感觉没有效果一样。不能降至正常。
病情描述:男 年龄 30岁12年8月被确诊为肝癌
入院后查表面抗原定量↑,e抗体↑,核心抗体↑,核心IgM↑,病毒前S1抗原阳性↑,AFP 7818.9ng/mL,增强CT:肝VIII段占位,符合肝癌影像表现,B超:右肝内等回...
疾病名称:小肝癌射频术后&&
希望得到的帮助:这是什么意思呢?严重吗?我们还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吗?
病情描述:董主任您好,我妈妈今年八月十四号由您做的小肝癌射频微创手术,一个月之后复查的增强ct,结果说肝内仍有强化灶!
疾病名称:小肝癌 肝硬化&&
希望得到的帮助:术后的恢复和预防肝癌复发的意见。
病情描述:于日上消化道出血查出来肝硬化,后住院至6月11号,7月23号查出小肝癌,于7月29号进行部分切除和切脾手术。
疾病名称:小肝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卢脑外伤住院,顺便检查腹部ct!因为我爸有小三阳,又爱喝酒,所以担心!平时没听他说过难受!后来厦门中医院说是小肝癌,就做了射频手术,这是12年1月份的事!14
年2月份厦门中医院随访发现又...
疾病名称:小肝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郑医生,做微波消融效和肝动脉化疗栓塞哪个效果好。
病情描述:一个月前做了肝动脉碘油介入,只打了碘油没打化疗药,20天CT平扫有碘油沉积。
疾病名称:小肝癌与血管瘤的区别在哪里?&&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医生提供该医院的针对小肝癌的最佳的治疗方案!
病情描述:郑大夫您好:看到你是武汉协和医院肝胆外科的著名专家,并且有很多病友向你咨询,而且你也医治好了不少得肝癌的患者,术后他们觉得恢复的不错,所以便向你写感谢信,感谢你高超的医术,感谢你挽...
疾病名称:小肝癌待诊&&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妇科病手术前身体检查,意外发现肝脏问题,肝脏多发低回声区。医生提示小肝癌待诊,结合AFP。近期打算到301医院进一步检查。
疾病名称:小肝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因为病人不知道自己的具体病情,他也不愿手术治疗想保守治疗通过中药希望能出现带瘤生...
病情描述:今年三月体检出的本来无任何不适,现在射频术后两个月复发两个左叶顶隔一个约两公分大右叶下角约一公分大
疾病名称:小肝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能够帮助肝癌细胞不长,能否介绍好药物好冶疗。
病情描述:发于2014年,疼痛饭量减少,四肢无力。
疾病名称:小肝癌术后介入治疗&&
希望得到的帮助:医生建议近期做第二次介入治疗,请问有无必要?
多次介入治疗会不会对肝脏造成负面影...
病情描述:14年年底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均偏高,但AFP,CEA,CA199均正常,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 - + +),核磁共振显示肝硬化、肝VII段有异常结节,于日在山东大学...
疾病名称:小肝癌与血管瘤的区别在哪里?&&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医生为我解答我所提出的问题,并就所提出的问题,给出一个合理的最佳的治疗方案!...
病情描述:张大夫您好:我是为我父亲咨询的,我父亲在今年4月份在当地医院查处肝脏有肿瘤,开始是血管瘤,但经过多次确诊才后背诊断为小肝癌,但我还不放心,怕还会由误诊,所以我想在这里想你咨询一下:小...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翟博大夫的信息
各类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肝脏大血管瘤等肝良恶性肿瘤;肺癌、肾癌、肾上腺肿瘤;肝硬化致脾肿大;甲状腺、...
肿瘤介入科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肝癌、肺癌微创与综合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翟博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介入科可通话专家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介入血管瘤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介入血管瘤科
副主任医师
济南儿童医院
介入血管瘤科
副主任医师
介入放射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地坛医院
肿瘤介入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肿瘤医院
介入治疗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介入血管瘤科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过度医疗对策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过度医疗对策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再谈“过度医疗”
昨天,书写了一篇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博文,当时就想,防御性医疗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所谓的“过度医疗”现象,正因为过度医疗的盛行,才使得国家和患者个人承受了更大的经济压力,让“看病贵”持续存在,且愈加明显。
不过,谈到过度医疗问题,实在不能在现阶段给予一个公正的评论。
一位医生在国外工作,他接诊的是一个感冒的病人,医生给患儿开了一个血常规的化验单,让病人做检查,结果考虑是病毒感染,他开了一些药物给病人后,病人提出要做CT,当时医生说现在感冒没有必要做CT检查,病人就到院长那里投诉这个医生,说医生没有给他做CT检查,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院长把医生叫到办公室,严肃的批评了医生,说为什么不满足病人的要求,可是医生认为他并没有错,根据病情,是没有必要做CT检查的,他在国外当医生他认为这是对医生不公平的,一气之下,他只有回国,继续做他的医生。
可是,有一次,一个中年男子因突然昏倒,神志不清,被家人送到医院就诊,当时病人病情也很重,为了除外是患有颅内出血,医生要求病人家属紧急的做头颅CT的检查,可是病人家长执意不肯做,医生再三的劝说他的们也不同意,那只好让病人家属签字,若有什么后果由家属、医生双方负责,可是经过治疗病情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医生再次请求家长做颅CT有关检查,才勉强的去做了头颅CT,发现颅内有大量的出血,可是这时做出来的颅内出血,已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本来在颅内出血的早期,可以用介入进行治疗,能较好的控制病情,这只能说是病人及家属不能配合医生治疗造在的严重的后果,虽然当时家属签了字,后来家属说,我们又不懂医,你又没有与我们讲清楚,这怎能怪家属,责任还是要你们医生负,象这样的病例,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实在是不胜枚举。
诚然,一个人到医院看病,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医生,应当由医生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比如应不应当住院,应不应当手术,是用进口药还是普通药,这些都应以疗效为标准。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不会有多少医学知识,这方面和医院、医生的信息完全不对称,是毫无疑问的弱势群体。因此,把怎样治疗的选择“简单化”地推到家属面前有时不仅是残忍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这不仅会产生许多“过度治疗”,甚至还会多出许多对患者有害无利的“错误治疗。”
勿容置疑,临床医疗实践中,病人是需要金钱投入的,而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时还带来一些副作用,患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权衡利弊,分析所实施的诊疗项目是否会给病人带来好处,这些投入、这些副作用和这些风险是否值得,就是说,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研究医疗经济学,使我们用最少的投入、最低的风险,带给病人最大的好处。
然而,前一段时期,医院公益性质淡化,有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倾向。由于政府投入不足,不少公立医院运行主要靠向患者收费,出现过分依赖市场的导向。有人错误地认为,医疗改革就是赚钱,把医疗引入商业化道路,以至由医院供方诱导需求成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与医院服务相关的药品和医疗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一些违规操作,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过高;生产销售等流通环节多,层层加价,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等,增加药品和医用器材的销售量,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也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等过度医疗现象。医院的过度医疗使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病人难以负担。
过度医疗的定义和界定
由医疗机构提供的超出个体和社会保健实践需求的医疗服务,称为过度医疗(overtreatment),它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或者说,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简单说,过度医疗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过度医疗不是诊治病情所需,起码不是诊治病情完全所需。过度医疗是与道德相违背的,是法律以及相关制度所被禁止的。
过度医疗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过度护理。
过度医疗的定义虽然很明确,但在现实中却又是非常难以界定的。因为,临床医学非常复杂,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病也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病的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也不同。就拿感冒来说,做CT那就是过度医疗,但如果做常规的血液检查那就不一定了,很多病症相似,医生需要数据来确诊,有时医生采取全面检查的手段,其中,哪些检查是正确诊断所必需的、哪些是多余的,都是由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水平而定的,因此,对过度医疗的判断也就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此外,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过度医疗的认识也不同。
一般来说,对过度医疗判定的基本准则是:对病人的诊疗总体上是趋好还是伤害。在治疗中,要看医生的目的何在,治疗是否产生预防作用,是否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否能延长病人的寿命。另外,还有两个附加条件是:病人的经济能力是否能够承受,病人的心理是否愿意接受,治疗中是否能体现病人的权利。
过度医疗基本特征
1、使用的诊疗手段超出了疾病诊疗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规律和特点;
2、采用了非“金标准”的诊疗手段;
3、对疾病基本诊疗需求无关的过度消费;
4、费用超出了当时个人、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
过度医疗的表现
由于医疗专业的特殊性,使得过度医疗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难以定量和定性,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2003年我国药品费用占全部卫生支出的52%(一般为44%-52%),而在大多数国家仅为15%~40%(美国为10%)。一个普通感冒病人,一次竟被开出上千元的处方。由于大处方,我国卫生费用的12%~37%被浪费掉了。中医中药大处方亦很多见,特别对肿瘤及慢性病治疗中。日,《武汉晚報》题为“太婆临终痛悔留下两大袋药”的报道,引起卫生局领导及群众强烈反响。武汉市卫生局批示,要求卫生监督部门严查某中医医院;市政协委员称,乱开大处方是医德沦丧、蚀病人钱财、贻误病情、浪费资源。一肿瘤病人到这个医院看病,医院先后开出价值5000多元的70多袋药,去世时还剩两蛇皮袋药。肿瘤作为一种日益高发的疾病,给众多病人及家庭带来痛苦。一直以来,在一些医疗领域里,流传着“要想富,治肿瘤”的说法。该肿瘤医院一般一开就是一个月的药。而按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生必须注明理由。”而且,“处方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中药讲究“中病即止”,不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滥开大处方违反了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原则,这才导致出现病人临终剩下几十袋药的极端问题。
伴随大批高档检查设备的应用,医疗人员对医学检查设备的依赖性与日俱增,过度检查的医疗行为极为普遍,如表现在硬性规定住院全套检查项目;对别的医疗单位的检查结果不认同;普遍设备检查能确诊的必须再经高档设备进一步佐证;以及重复检查、非疾病所需的其他检查等等。年,我国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中,检查治疗费用所占比例从28%上升到36.7%。腰椎骨质增生病人,用普通X线拍片,完全可以诊断,但却非要作CT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本来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得以确诊,而很多医生为患者施行了CT或磁共振检查。
3、滥用抗生素
细菌感染曾是人类第一死因,在经历了漫长的黑夜之后,抗生素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带来了光明的火种。1928年的一次医学实验中,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受到了一种霉的污染。试验者弗莱明注意到,霉周围的细菌消失了。他断定这种霉生产了某种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在他的启发下,英国医学家弗洛里和钱恩提纯了青霉素,先后给实验室动物和病人试用,证明青霉素对细菌感染有惊人疗效。三人因此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抗生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战争伤员,揭开了抗生素家族救苦救难的开端,人类平均寿命因此增加10岁。医学史上,很多细菌感染曾是无药可治的绝症,造成了难以计数的人类死亡。到1980年代,随着品种众多、价格低廉的抗生素广泛随意地使用在医学和其他领域,医学界人士乐观地认为,抗生素已经彻底解决了细菌感染的问题。从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发明到今日,不过70多年的时间,然而这希望的火种正日益暗淡着。并非危言耸听,如果不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等待人类的将是下一次黑暗。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外科感染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敏感试验分析表明,在手术前后常规地无根据地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是不确切的。预防性给予抗生素不仅可以引起“菌群失调症”,使人体内正常的菌群“耐药化”,同时又可使新侵入的致病菌发生耐药变异,无形中给病人带来害处。20世纪80年代初,在外科感染中有两大发展:一是认清了厌氧菌在感染中的地位;二是认清甲硝唑在治疗厌氧菌感染的作用。甲硝唑是便宜、稳定并易获得的药物,无毒性及明显副作用,对所有厌氧菌是快速杀菌剂,应该是治疗厌氧菌感染的理想药物。可是,近年来,临床上滥用抗生素十分普遍,而且越用越多、越用越新、越用越滥。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平均为30%,而我国却达到70%,并且大多数是两三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据有关媒体披露,我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治疗,其中,50万人属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而致死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各种传染病死人数高出数倍,是每年交通死亡人数的2倍。药物经济学研究表明,我国抗生素用药金额占医院药品费35%,用药排名前10位中有5位是抗生素。我国一年滥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浪费资源折合人民币达7亿元。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头孢三嗪1g和2g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临床习惯却用2g。我国某医院,2000年住院患者中,80.2%使用抗生素。
什么是抗生素滥用?凡是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使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医生们发现,原来有特效的抗生素对耐药菌的作用越来越小。每一种抗生素投入使用,没有被杀灭的细菌会迅速产生对这一抗生素的抗体,成为耐药菌。如绿脓杆菌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止青霉素类药物的进入;结核杆菌通过改变体内蛋白质结构阻止抗生素与其结合;更有甚者,有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以主动出击,用水解酶水解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这种耐药性既能横向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能纵向遗传给后代。
从细菌的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有一批耐药菌株出现。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于是医生一边加大用药剂量,研究者一边研究新药。更先进的抗生素不断发明,细菌的耐药性同时飞快增强,一场抗生素和细菌耐药性的赛跑始终在进行着。
这场赛跑的胜者是谁,现在难以预料,但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在被称为抗生素“黄金时代”的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1999年上升到2000万。美国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造成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用药困难。临床上很多这样的现象:由于耐药菌引起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而到了90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目前从全世界的范围内,政府都在严禁抗生素的滥用。因为滥用带来的可怕后果是:有朝一日病菌耐药性“进化”速度超过抗生素的研制速度,我们又将回到抗生素诞生前的黑暗岁月。
医学界流行一句话说,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而中国正好相反。从长远看,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比枪支的危害大。世界军医会议召开期间,美国陆军卫生部长对我国的一位博士说,美国对抗菌药物控制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及格者将停止其处方权。听说第三代头孢在中国谁都可以买,到处可以开,是这样吗?在美国这是不可能的。
事实确实如此。目前,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院每年销售收入排序前3位的药物均为抗生素。2001年,15种最畅销的药物中抗生素药品就占了11种。此外,静脉注射已经成了滥用抗生素的新途径。每天1000个呼吸道感染的门诊患者里,有将近2/3会接受静脉注射治疗。儿科医院静脉应用抗生素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1996年注射用抗生素消耗金额占全部抗生素消耗金额的比例为46.7%,而2001年上升到53.6%。
据统计,仅超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就多花费7亿多元。滥用抗生素的直接恶果就是耐药性的日渐严重。以中国细菌耐药性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海为例,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一些药品的有效率已经跌到了20%。在一些地方,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的有效率只有30%。
以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A)为例,80年代初,95%有效,没过5年,1985年,有效率一下子下降了20%,到1996年,72%无效,现在基本没用。20年前抗菌药环丙沙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当时被证明是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的药品,而现在环丙沙星几乎对60%以上的病人失去了作用。某些时候,除万古霉素外,这些葡萄球菌已经无药可治。但是在1992年,美国首次发现了可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的MRSA,医生几乎无药可用。
抗生素专家张永信教授说,“我越来越心虚,因为我们武器库里的武器已经越来越少。”他忧心忡忡:因为旷日持久的滥用,曾经是治疗细菌感染“灵丹妙药”的抗生素,越来越多地失效,这意味也许不久的将来,罹患细菌感染的中国人,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目前,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以及乡村,密布着各等规模的“药店”、“药房”、“大药房”,和小食杂店一样的多,到处都能看得到。药房里面出售的通常有“保健品”、“保健食品”、“保健药品”等等,这些都是非处方用药。这些药品在药店里出售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而抗生素属于处方用药,它的出售应该是受到很大的限制的,不是说谁都能到药店里买得到的,国家对于这类药品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没有医生的处方,药店是绝对不可以卖给顾客的。
但是,事实上不尽如此,虽然任何一家药店或者大药房都非常醒目的写着“RP”凭医生处方购买等字样,但这只是一纸空文。实际上,不用凭医生的处方,任何人到任何一家药店都能够买到抗生素(包括任何针剂)等处方用药。甚至,有很多的药店或者大药房还配有护士,就在药房里面直接的为买药者进行静脉注射。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药物的性能原理及使用适应症;禁忌症;使用的疗程等;不懂得发生输液反映或者过敏反应的处理与抢救,使得在药房里打针致死人命案时有发生。
有一组数字,或许能说明问题:每年有20万中国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抗生素滥用造成的死亡要占到40%。中国三分之一的残疾人属于听力残疾,而60%到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抗生素有关。
不管怎么样,打针致死致残的毕竟是少数,更多数的情况是患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可怕的抗药性。感冒了到药店买点抗生素或者液体,用电话叫来一位护士,花上几元钱手工费,就在药房或者居民的家中进行输液、治病。病情刚刚好了一点就停药了,这样久而久之,在人的体内就逐渐的产生了耐药性!全民都这样来当医生,用不了几年,用过药的这些人就是耐药一族了!我国研制生产一种新的抗菌素,得需要10年的时间,而人类若是乱用抗菌素只需要1-2年就可以产生耐药性。
由于我们国家现在的法律不健全;国民对抗生素的使用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再加上执法队伍监管不力,有关的法律滞后,最终放纵了抗生素使用的泛滥。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决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人说:自己和家人都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因此耐药菌不会在自己身上形成。然而,事实远比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残酷。时至今日,中国人几乎生活在一个无处不有抗生素、因此无处不有耐药菌的环境中。“洁身自好”并不能保证自己不成为抗生素滥用的受害者。
根据2001年的数据,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而1998年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总销售额达400亿美元,抗生素达到260亿美元。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市场,抗生素市场的年销售额达100亿美元;日本则占世界抗生素市场的35%,其中头孢类占日本市场的34%。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一位,年销售额为200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数千家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生产各类抗生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4、不适当的手术
最明显的是滥用剖宫产。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者就曾呼吁:产科对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应认真对待,剖宫产导致产妇损伤、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性比阴道分娩大得多。而且,剖宫产明显增加医疗费用。WHO指出,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可是,我国一些地区已达50%,某些地区竟达到70%。这是现代产科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也是生殖健康不容忽视的过度医疗问题。
滥用腹腔镜是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腹腔镜用于多种癌瘤根治术是不安全的。因为腹腔镜前的气腹,可能会促进恶性肿瘤转移播散。有报道指出,标本取出处切口的肿瘤细胞种植率为1%~4%,所以,腹腔镜用于恶性肿瘤手术,无疑增加了病人癌瘤复发率。
一些本身创伤很小的手术,例如,开腹阑尾切除术一般只需几百元,大多切口只需缝2~3针,康复很快。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需要气腹和全麻,患者需忍受全麻气管插管的不适,还要担心气腹的并发症,并且需上千元,额外增加了医疗费用。
5、介入治疗的滥用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许多病人接受了介入治疗。一位从事心血管病治疗的专家在门诊治疗中遇到了很多“回炉”病人,即患者在别的地方做了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又发生严重堵塞再到医院进行治疗的病人。这类病人中,有很多并不具备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安装了多个价格昂贵的支架。专家认为,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指征是冠状动脉狭窄度在75%左右,可有一个病人狭窄度只有20%就被安装了两个支架。支架安装后很快再度狭窄,从而引发了更严重的心梗。其实,这样的病人只需药物治疗就可以了。但利益驱动某些医院和医生为患者进行了过度的“介入”,结果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和身心痛苦。
6、超范围住院
这是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最深层,而且是最隐蔽的一种过度医疗行为。一般而言,国外的患者很少可以享受住院的优惠条件,因为住院的花费十分昂贵。但是,国内医保政策的不完善,出现了住院可以多报销的奇怪现象,这是东施效颦的典型范例。由于医疗保险多数采用住院人均次费用定额结余办法,一些医院采取“小病”“验症”收住院的对策,人为放宽住院标准,将能够在门诊治疗的疾病收入住院,以获取医保基金的均次定额,造成参保人员住院率逐年上升。国外住院费用高,是因为这类患者病情复杂或危重,是否需要住院,医院和医疗保险公司都有严格的标准。而我国很多医院,尤其是中小型医院,空床率极高,床位利用率却极低,因此,本来可以在门诊处置的患者,偏偏要被收进入院。要知道,医院门诊的成本要大大低于病房的成本,所以,国外非常著名的医院,都不会设置过多的床位。然而,国内各大医院都在攀比病床数量,而没有真正关注床位的利用率和资源浪费,这是造成患者看病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来可以花费很少就可以在门诊检查和治疗的疾病,一旦住院,就要增加高出数倍的花费。
过度医疗的后果
1、诊疗费用的增加与浪费
其数额有时相当惊人,使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日趋加剧,严重医疗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方针。
2、患者机体遭受伤害
过度医疗实施不当,可以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甚至残废、致死。
3、社会危害
过度医疗损害了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形象,给病人、家属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过度医疗的原因
1、趋利心理
这是过度医疗的主要原因,如:医疗过于市场化发展、以药养医、医务人员的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医疗体制的缺陷。医院要养活全院职工,还要负担所有的退休、离休、劳保人员,国家又不给划拨钱,怎么办,只能自己想办法,到病人医疗费中去挣。今年收入4亿,明年得挣到6-8亿,后年则需要攀升到10亿……医院赢利心理明确,赚钱的目标远大,压到具体科室和个人,需完成经济指标,才能获取收入减支出的10%或者更多,归到科室,而科室则要自己负担全体员工的工资、劳保、养老保险、还有房费、水电费.……即使是国家给职工涨工资或发福利,也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行为,国家出很少的钱,或者根本就不出钱,全靠医院自己挣出来!因此,医院成了必须关注经济效益的地方。
2、医学科学的不完美性
医学本身的复杂性、试验性以及医生的诊疗水平的不足等。
3、法律法规的缺陷
比如,医疗事故鉴定法规定了医生在鉴定过程的举症倒置制度,可能导致医生对病人的过度检查。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00名全科医生中,有98%的人承认自己在医疗过程中有增加各种化验检查、院内院外会诊,多为病人开具药物等自卫性或者称之为“防御性医疗”的项目。而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避免惹纠纷,避免吃官司”。
4、医德医风问题
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低下,也会促成过度医疗行为,但这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5、其他原因
医患关系紧张以及个别病人的不合理要求等也是构成过度医疗的部分原因。
遏制过度医疗的对策
如何既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同时又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1、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要教育医务人员积极树立医疗“诚信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同时,要辅之以过硬的措施,对滥用药、滥检查的事例要曝光,要严肃处理违规人员,彻底改变以前的“无压力公布”和“不提名批评”等软措施。
2、积极促进医疗卫生体制、医药流通体制、医疗保障体制的“三医联动”改革
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补偿机制,改变医院趋利的医疗行为,划分出真正意义上的营利和非营利医院,确定不同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一方面要打破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另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办好公立医疗机构,减少其对医疗收费的依赖。
3、改革医院的收入分配制度
彻底改变医务人员奖金与医疗收入挂钩的做法,引导医务人员靠高超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来取得较高的报酬,而技术和服务质量的评定,应以患者的评价为依据。
4、改革医保基金的均次定额办法
医保部门应积极配合,完善医保管理制度,改革住院病人按人均次费用定额结算办法,将监管工作重点放在遏制过度医疗上,使得医生能因病施医,合理用药。对于慢性病要实施门诊报销制度,鼓励患者在门诊治疗,要严格规定住院标准,避免超范围住院或重复住院。
5、推行规范化处方
加强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加强医院管理,推行规范化处方。
6、制定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和临床路径
在传统医疗模式中,医生给患者做什么检查、如何用药,基本凭借的是经验和习惯,虽然有相应的诊疗规范,但缺乏约束性,医生所拥有的伸缩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给杜绝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等过度医疗现象带来难度。一旦在诊疗中动辄使用最先进的仪器和最好的药物,既带来医疗资源的浪费,也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而制订疾病的诊疗指南或规范,对每一病种的诊治遵循一定的临床路径,就可以更好地保证同质化医疗服务。
临床路径要求的是确切到每个住院日、每个项目的详细治疗方案,因此,患者治疗前都将获得两个信息:一个是预期住院天数,一个是预期医疗费用。除非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发生大的变异脱离该临床路径,否则最终的医疗费用与预期变化不大。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重视疾病指南和临床路径的制定,如2009年天津市在全市医疗机构首批启动了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性白内障。
事实上,今后,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病种实施临床路径,并逐步实现按照病种付费。
7、规范药品流通渠道
大处方以及抗生素滥用缘于药品流通领域的不规范现状,政府要切实做好药物价格的核定,减少价位虚高带来的利润空间,由此遏制药品“回扣”的泛滥。对于处于前几位的处方药,医院或医保部门要严格查实,一旦发现存在医药公司违规操作的证据,就要坚决打击,甚至勒令停用相关药物。
8、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尤其是举证倒置等规定,导致了医疗机构盛行着“防御性医疗”行为,使得过度医疗有了滋生和成长的土壤,因此,国家要努力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医务人员行医的安全性。
作为政府或职能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治疗行为标准。标准应该做到尽可能细化,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并采取切实措施,坚决禁止滥发医疗广告,限制和杜绝各种个体和承包的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医疗单位举行的诊疗活动。
此外,政府机构,尤其是医保部门要努力采取强有力的管理监控措施,使得患者的诊疗符合规范。在欧美一些国家医生治病要经过保险公司的批准。该实施怎样的治疗,包括手术药物的费用,都得经保险公司审批,而只要经过保险公司批准的费用都不会转嫁到个人头上。当然,负责审批的是医学专家,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他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治疗方案加以指导。这样,既可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也可避免过度医疗。一位美国患者患了脑癌,在一年多反复进出医院的治疗之后,他被安排回到家中等待最后的时刻。这并不意味着失去医疗,仍然有医护人员来家中护理,比如输液、止痛等措施,但不再占用医院的床位,也不再进行无谓的手术。在欧美,许多患者是在家中、在亲人的环绕下离世的,他们走得平静安详,这同样是人道的举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度担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