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怎么治疗33*18cm有多大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转载]&御定子平&秘本三篇
发表评论:
馆藏&4868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消化系统疾病的肝胆影像诊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消化系统疾病的肝胆影像诊断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芍药,白芍和赤芍
白芍药(学名:Paeonia sterniana
Fletcher in Journ.)也称,是植物。在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5,宿存;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中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陕西、等地。
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
White Paeony Root
分布区域:
、、、、、、、
植物属性安徽亳州白芍,5月份开花,花朵采摘后炕干,用作花茶!市场上有白芍球、白芍花朵和白芍花瓣出售!一般网上卖的牡丹球都是白芍球。
拼 音:b&i sh&o
英文名称: White Paeony
[1]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至,长8~12厘米,宽2~4厘米,渐尖或
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在下面隆起,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3,叶状;10片左右或更多,倒,白色、粉红色或红色;多数,花药;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5~7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平原地带多有种白芍。分布省、、、、、、、、、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2]
白芍是常用家种大宗药材,需求量巨大,产地集中,生长周期长,需求刚性,较容易存放,不仅是众多药商长期追逐的对象,也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大户乐于参与的品种。白芍不是特效药材,是很多方剂不可缺少的配伍。饮片用量也最为普遍,有一个庞大的饮片加工大军,饮片年需要量也在4000吨左右。
白芍药(12张)
白芍7月份便可以采挖,产季甚至可以延长到初冬。生长周期为4-6年,也可继续延长。4年生可产干品500公斤,而六年生可达1吨左右。白芍在当地生产技术成熟,头两年可以套种其它农作物,对气候、土壤适应性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因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一般认为白芍的年需要量在1万吨之上。
由于13年产新不多,今年5月份华佗镇小奈集首批黑根鲜货已经开始产出,提前上演了“下地”抢货。药商13年的合同计划量大概2800吨,但产地货源出现严重不足。
影响白芍生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行情,白芍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高价和低价,有明显的周期性,高价期也曾把生产蔓延到很多地区,但常常因行情而迅速消亡,唯独亳州保持绝对的优势和规模。亳州是全国最大的药材市场,很多白芍农也同时是药商,他们传统种植习惯强,对行情变化的意识强,抗风险、抗低价能力强,信息来源快而广,经营户众多……,所以,亳州白芍货量“水深难测”。大批量投资运作,要研究好“亳州人”!97年浙江人炒白芍全军覆没,09、10年大户、散户入手亳州白芍的人员、资金众多,造成行情暴升,但最终做赢亳州,还需要用时间来验证。
规格质量:白芍分级较明确,黑白芍规格较少;
产地代表:亳州涡河两岸是白芍的主要生长地,华佗镇小奈集为亳州最大的产地,黑根集散地,十九里镇是最大的第一集散地。
关键词:低价、人为
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极端最高温42.1℃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芍药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这时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期。
芍药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播种后当年生根,再经过一段低温打破上胚轴休眠,翌春破土出苗。
白芍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芍药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记有“主邪气
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陶弘景始分白芍,赤芍两种,曰:“芍药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马志注云:“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赤、白二色”。陈承《本草别说》中载:“谨按《本经》芍药,生丘陵川谷,今世所用者多是人家种植。欲其花叶肥大,必加粪壤。每岁八九月取其根分削,因利以为药,遂暴干货卖”。可见宋代已广泛采用栽培的芍药入药。[3]
别名:、花子、白芍药、金芍药、、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2]
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
白芍药形态图(9张)
酒白芍又炒白芍、酒芍。为白芍片用淋洒拌匀,然后炒干入药者。寒性缓解,活血增强。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为白芍片用喷淋,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偏于敛肝止痛,养血止血。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晾干入药者。偏于敛血止血。
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
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尚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等。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4]
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4]
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
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状。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主产、安徽、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北、、陕西、河南、等地亦产。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最佳;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芍,产l量亦大。
芍药名称,初载《》,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两种。白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白芍,亦系野生种而作为白芍使用者。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不明显,品质为次。
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黄酒10斤)
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土炒白芍: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龙肝细粉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白芍药)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②《》:"(白芍药)酒浸日曝,勿见火。"
苦酸,微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入肝、脾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手太阴是肺经,照这样应该是入肺经,不解?)
②《》:"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腹痛,自汗,阴虚发热,
白芍的图片(20张)
月经不调,,带下。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积聚,通宣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补肾气,治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唐本草》:"益女子血。"
⑤《》:"治风补痨,主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⑦王好古:"理中气,治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5]
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平滑机均表现抑制,并能拮抗催产素所引起的收缩;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以扭体反应作为疼痛的指标,芍药甙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芍药的浸膏能拮抗士的宁所引起的惊厥;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浸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芍药甙对小白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的小鼠也有解热作用。对大鼠实验性后足跖浮肿有抗炎作用;芍药甙在试管内或静脉注射时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芍药甙对由于紧张剌激而诱发的大鼠消化道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
四大医疗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
白芍组图(13张)
2、护肝作用
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6]
1.选地、整地:一般多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前应精耕细作,深耕30-40厘
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或堆肥2 500~4
000克作,耙平作成宽1.3~2.3米的高畦,如过多,排水不良,畦宽可减至1米左右,畦间排水沟20~30厘米,畦长可视地形而定。芍药忌连作。
2.繁殖技术:主要为分根繁殖,也可用,但因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生产上应用较少。
⑴分根繁殖:分根繁殖是芍药生产上常用方法,生产周期短。收获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每块芽2~4个,芍芽下留2厘米长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8~10月种植,按行50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10厘米左右,每穴放芽头1~2个,芽苞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实。每亩栽2
500株左右。
⑵种子繁殖: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种子成熟,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播种。苗株生长2~3年后进行定植。
3.田间管理: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结合锄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别在3月下旬~4月,施稀人粪尿,第二次在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千克,第三次在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
000千克。第四年收获前追肥2次,追肥时宜于两侧开穴施下。芍药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灌1次透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灌,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摘除。
4.主要病虫害 
白芍病害较多,常见的有灰霉病和锈病,可清除被害枝叶并烧毁;雨后要及时排水,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10天喷1次连喷3次。锈病,在发病初期用97%敌锈钠4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有蛴螬咬食根茎,可用90%敌百虫拌饵料诱杀。
白芍叶霉病
白芍叶霉病主要为害白芍叶片。初生圆形褐色病斑,初生圆形紫褐色病斑,大小6—15mm,后微具浅褐色轮纹,四周暗紫褐色,叶背常生墨绿色绒霉层,后期病斑融合引起叶枯。茎染病生长条形紫褐色病斑。叶柄染病叶柄基部分叉处易拆断。萼片、花瓣染病初生紫红色小点,后边缘焦枯。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先侵害寄主的下部叶片,后逐渐向上扩展,7—8月雨季该病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①合理密植,株间要通风透光。
②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③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铝250倍液。[7]
5.收获加工 
根入药。于白露至秋分节刨收。选晴天将芍根全部刨出,切除芽头,洗净泥土,按粗细分别用沸水煮透为度(严格掌握火候),添水量以淹没芍根为度。煮沸时间根据芍根粗细而定,一般掌握芍根无白心为好。火大分量减轻,火小炸心切不成片。捞出后放冷水中稍浸,取出,用磁疗片或竹刀轻轻刮去外皮,随即晾晒。晾晒过程中,晒半天用麻袋或席子盖半天,俗称发汗。不经发汗的白芍外干内湿,不仅不易干透,而且抽沟,粗糙,色泽不鲜艳,影响质量。
自8月中旬白芍开始拉开产新序幕,至今,已历经两个半月时间,白芍采挖已基本接近尾声,集贸市场新货上
市量也明显下降。那么,白芍新货产量有多大?集贸市场购销情况如何?
对于白芍新货产量多少?不用具体数字难以说明,具体数字又未必准确,只能用大约数来说明问题。
可以反映白芍新货产量大小的有两个地产药材市场,一个是五马镇,五马市场白芍主要以未脱皮鲜货为主;另一个是十九里镇,十九里上市货源主要是脱皮的水鲜货,有70%的货源来自五马集贸市场,欲了解白芍新货产量大小只有通过五马镇地产药材市场。
白芍不但产新推迟,而且持续时间短。从8月10日开始零星产新,大概有两个半月时间。白芍产新初期十几天内上市货源很少,从几百千克,到3-4吨,最多也不过十几吨。8月10-28日半个多月内,五马集贸市场白芍上市货源大约有200吨。8月29日白芍迎来产新高峰,新货上市量也逐渐增多,到10月29日两个月时间,五马集贸市场白芍上市货源大约有3500吨。加上十九里镇以及未经过集贸市场交易的货源,白芍产出鲜货大约有7500吨,折干货3000吨左右。
众所周知,加工无硫白芍的加工户较多,五马集贸市场销出的货源有60%都是用于加工无硫货的。这些货源多数是有订单合同而加工的,也就是说,这些货源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
随着白芍产新接近尾声,新货上市量也日益减少,近几集五马地产药材市场未脱皮鲜条只有20—30吨,十九里新陈货加在一块也不过40-60吨。由于白芍新货上市量不大,大货走动加快,价格也在震荡中小幅上扬,五马集贸市场带皮鲜货售价6.5-6.7元/千克,十九里镇水鲜货成交价8.5-9元(5成多干),3、4级统货16.5-17元,标准3、4级货要价18元,陈货价格略低一点,上市货源基本都能成交,购货者以饮片加工户为主。
近几集十九里镇有商贩从山东、河北拉回几十吨陈货,也基本销售一空,货源多被饮片加工户购买。白芍产新已基本结束,新货产量不大已成定局。随着白芍产新拉上帷幕,更多的商家关注其未来行情走势。白芍未来行情将有怎样的变化?请继续关注本网跟踪报道。[8]
根含、牡丹酚、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油、树脂、鞣质、糖、、粘液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另四川产者含一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
花含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
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
白芍含有芍药甙(Paeoniflorin)、牡丹酚(Paeonol)、芍药花甙(Paeonin).亦含有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甙(Alb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吉酮(Paeoniflorigenone).尚含有苯甲酸(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没食子鞣质(Gal-
lotannin)等. 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
1.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芍药甙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甘草的甲醇复合物合用,二者对醋酸扭体反应有协同镇痛作用.白芍总甙(TGP)对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白芍总甙的镇痛作用不能被纳络酮阻断,亦不影响低频电场刺激的豚鼠回肠纵肌收缩.提示白芍的镇痛作用不是兴奋所致.白芍总甙(1~40mg/kg)呈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延长大鼠热板反应潜伏期,作用高峰在0.5~1小时.不同的疼痛指标,反映不同的痛整合中枢的功能活动,甩尾反应主要由参与完成,而嘶叫、舔后足反应在高级中枢完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绪活动.白芍总甙对甩尾反应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嘶叫、舔足反应,表明白芍总甙作用部位在高级中枢.
白芍总甙可明显抑制小鼠活动;对电刺激引起的小鼠激怒反应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白芍总甙(5~40mg/kg)注射能降低小鼠和大鼠的正常体温,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作用高峰在0.5~1小时,其降温作用受环境影响.给大鼠侧脑室注射微量白芍总甙(2.4mg/kg)亦有明显降温作用.H1-受体阻断剂氯苯吡胺(10mg/kg、20mg/kg
皮下注射)可明显拮抗白芍总甙对大鼠和小鼠的降温作用.因此,有人认为白芍总甙的降温作用与增敏脑内H1-受体有关.但是白芍总甙(40mg/kg
腹腔或皮下注射)对正常豚鼠和则无明显降温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芍水溶物可明显延长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缺氧的存活时间;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变化;增加小鼠心肌的营养性血流量.
在体实验表明:白芍有收缩血管和增加外周阻力的作用,白芍总甙可使兔舒张压升高,dp/dtmax
增加,减慢,酚妥拉明对其升压无阻断作用, 还有增强 NA
升压作用,增强心音强度的作用.然而,白芍总甙对离体兔耳血管,则能使其扩张,使每分钟内的滴数和容量(ml)均增加;对离体兔主动脉条无明显作用,但能显著增加NA对兔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
3.解痉作用 芍药甙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其解痉作用是它直接作用于肠管平滑肌的结果.芍药甙及芍药的浸出液对豚鼠离体均有抑制自发收缩,降低紧张性的作用,对引起的肠管收缩无明显作用,但可抑制引起的肠管收缩.通过对芍药甘草汤解痉作用的研究,有人认为,白芍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游离,具有作用.白芍的作用被认为与腺苷样物质有关,但茶碱不能完全抑制芍药的作用,因此芍药的作用除了与腺苷样物质有关外,尚有其他物质参与.
芍药的配糖体对小鼠离体子宫运动,低浓度时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芍药甙对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对的保护作用 对
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 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能使 SGPT
降低,并使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恢复正常.白芍的乙醇提取物能使B1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所表现出来的乳酸脱氢酶及的总活性升高得以降低.白芍总甙可抑制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血浆 GPT
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并对肝脏组织噬酸性变性、坏死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有人认为,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是因细胞膜结构发生过氧化作用而破坏,使血中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白芍总甙可能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使转氨酶降低.
5.抗炎作用 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同时可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过多的过氧化氢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下降,并可使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所致低下的胸腺分裂原反应及脾产生白细胞介素-2的能力恢复正常.提示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抗炎和机能依赖性地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其增生的作用.
6.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白芍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每天给小鼠饲以50%的白芍水煎剂0.8ml/只,连续5天,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每天用白芍总甙40mg/kg给小鼠灌胃,亦能促进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证明:白芍总甙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白芍总甙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
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由于白细胞介素-1在免疫调节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形成中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白芍总甙调节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及防治关节炎的机制之一.亦有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三烯
B4呈抑制作用, 并有剂量依赖关系,100mg/L的抑制作用与相同剂量的氟灭酸相当,但作用较缓慢.其50%抑制率为0.66mg/L;所以,白芍总甙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也与其影响白三烯
B4 的产生有关.
1.该品提取液加试液显蓝色(鞣质反应).
2.取该品5g,加5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0ml,蒸干,加醋酐1ml与4~5滴,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
3.薄层层析:取该品粉末0.5g,加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l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G薄层板上,以氯仿一乙酪-甲醇一甲酸(40:5:10:0.2)为,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硫酸溶液,加热至显色清晰.供试品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参阅2000版附录Ⅵ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05mol/L溶液一醋酸一异丙醇(67:173:4:4)为流动相;检测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小时的芍药甙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该品中粉约0.5g,精密称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浸泡4小时,处理(功率150W,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滤过,取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I,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该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0.80%.
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
1.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大全》)治气血虚弱,胎元不固证。胎动不安,堕胎,滑胎,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各3克,、炙甘草各1.5克,当归3克,、白芍药、熟地黄各2.4克,续断3克,糯米一撮,3克,1.5克。水煎服。方中白芍养血调肝,合熟地则补血养胎之功尤著,为臣药。
2.麻子仁丸(《伤寒论》)治肠胃燥热之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脉细涩。麻子仁20克,芍药9克,9克,12克,9克,10克。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每日1~2克,温开水送服,亦可改为汤剂煎服。方中芍药苦酸微寒,入肝脾,养血敛阴,缓急和里,为臣药。
⒊妇康宁片 白芍200克,30克,当归25克,三七20克,(炭)4克,50克,30克,150克。取白芍80克及香附、、、艾叶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白芍120克及麦冬、党参、益母草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加入上述粉末及,混匀,用70%乙醇制粒,干燥,压制成1018片,片心重0.25g,包糖衣。片心呈棕褐色,味微苦。功能调经养血,止痛。用于气血两亏,经期,口服,每次8片,每日2-3次或经前4-5日服用。(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1989年)
【摘录】《中华本草》
用于肝炎:白芍具有保肝、降酶的作用,常与柴胡、当归、生地黄等配伍,有人认为白芍能促进白蛋白的合成。
白芍急性毒性:芍药的甲醇提取物6g/kg腹腔注射,大鼠和小鼠自发运动抑制、竖毛、下痢、呼吸抑制后大鼠半数死亡,小鼠在2日内全部死亡。灌胃给药未见异常。芍药甙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3.53g/kg,腹腔注射为9.53g/kg,灌胃不死。白芍总甙小鼠和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25mg/kg和301mg/kg。另报道小鼠静脉和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59mg/kg和230mG/kg,灌胃&2500mg/kg,无明显中毒症状,也无死亡。亚急性毒性:给大鼠灌胃芍药甲醇提取物每日1.5g/kg和3.0g/kg,连续21日。低剂量组可见尿蛋白升高。高剂量组体重明显减轻,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均显著下降,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幅有显著增加,提示可能为巨红细胞性贫血,两剂量组脾脏均肿大,其增重与剂量有关,可见脾窦扩张和充血。肺重量也显著增加。
主要是抗菌止痛,可以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等病症。
白芍还有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结肠易激综合征、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治疗坐骨神经痛、头痛、癫痫、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作用。白芍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抗菌止痛[9]
美容护肤功效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是流传比较广泛的中医美容方法,可能要数明代(16世纪)医学著作《医学入门》记载的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最初治疗伤寒虚烦,后来发现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遂在民间流传开来。此方配伍精当,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等。中医认为人的皮肤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脏腑病变,气血不和则皮肤粗糙,面部生斑。因此,该方剂从调和气、调理五脏的功能入手,从而美白祛斑。
白芍、白术和白茯苓是传统的润泽皮肤、美白的药物,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延缓衰老。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甘草性平,味甘,有润肤除臭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口臭以及皮肤皲裂等。[10]
东汉神医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技术。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
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它种在了屋前。华佗尝了这棵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平平常常,似乎没有什么药性。
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有女子哭声。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走出去,却不见人影,只见那棵芍药。华佗心里一动:难道它就是刚才哭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又回屋看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华佗觉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刚才发生的事给她描述了一遍。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的生命,独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华佗听罢笑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尝过了它的叶、茎、花,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
事隔几日,华夫人,用药无效。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
后来,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
(《》),又名:离草(《韩诗》内传),、其积,解仓(《吴普本草》),可离(《古今注》),犁食、鋋(《别录》),没骨花(《胡本草》),婪尾春(《清异录》),将离(《》)。
《》:味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药性论》:臣。能治肺邪气,腹中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气,治心腹坚胀,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白者治血。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本草衍义》:然寒人禁此一物。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药类法象》:气微寒,味酸。
补中焦之药,得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之圣药也。如腹痛,少加黄芩,其痛立止。若病人春夏秋三时腹疼,亦少加黄芩。若恶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药15克,炙甘草7.5克,此三味为治寒腹疼,此仲景神品药也。如深秋腹痛,更加桂10克。如冬月腹中冷痛,加桂7.5克,水二盏,煎一盏。
《》:味酸,平,性寒,有小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四:扶阳气大除腹痛,收阴气陡经。坠其胎能逐其血,损其肝能缓其中。
《》:气微寒,味酸而苦。气薄味厚,阴也,降也。阴中之阳,有小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补中焦之药,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痛。夏月腹痛,少加黄芩。如恶寒腹痛,加肉桂5克,白芍药15克,炙甘草7.5克,此仲景神方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12.5克,水二盏,煎一半。去皮用。
《心》云:脾经之药,收阴气,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阳而收阴气,泄邪气,扶阴。与同用,温经散湿,通塞,利腹中痛,胃气不通,肺燥气热。酸收甘缓,不利必用之药。
《珍》云: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
《本草》云: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
《衍义》云: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今见花赤者为赤芍药,花白者为白芍药,俗云白补而赤泻。
东垣云:但涩者为上。或问:古今方论中多以涩为收,今《本经》有利小便一句者,何也?东垣云:芍药能停诸湿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本非通行之药,所当知之。又问:有缓中一句,何谓缓中?东垣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又问当用何药以治之?东垣云:当用,以其内有芍药故也。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入手、足太阴经。太抵酸涩者为上,为收敛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经。收降之体,故又能至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后至厥阴经也。后人用赤泻白补者,以其色在西方故补,色在南方故泄也。
《本草》云:能利小便。非能利之也,以其肾主大、小二便,既用此以益阴滋湿,故小便得通也。
《难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没药、、雷丸为之使。
《本草》又云:恶石斛、芒硝,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液》云:腹中虚痛,脾经也,非芍药不除。补津液停湿之剂。
《本草衍义补遗》:酒浸炒,与白术同用则能补脾;与同用,则泻肝;与、白术同用则补气。治腹中痛而下痢者必炒,后重不炒。又云:白芍惟治,诸腹痛皆不可治。芍药白补赤泻。又云: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又云: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成聊摄云: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又云: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荣。又云:正气虚弱,收而行之。芍药之酸,以收正气。又云: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气。又云:肺燥气热,以酸收之,以甘缓之。芍药之酸,以敛逆气。
洁:白芍药补中焦之药,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黄芩;恶热而痛,加;若恶寒腹痛,加肉桂0.5克,白芍药1克,炙甘草0.75克,此仲景神品药也。如寒月大寒腹痛,加桂7.5克,水二盏,煎一盏服。《主治秘诀》云:性寒,味酸,气厚味薄,升而微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白补赤散,泻肝补脾。酒浸引经,止中部腹痛。去皮用。
1.《》:"芍药,根亦有赤白二色。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非也。""古人亦有单服食者服(钅东)法云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若取审看勿令差错。若欲服饵,采得净刮去皮,以东煮百沸,出阴干,停三日,又于木甑内蒸之,上覆以净黄土,一日夜熟,出阴干。"
⒉《本草别说》:"谨按《本经》芍药生丘陵川谷,今出所用者多是人家种植。欲其花叶肥大,必加粪壤,每岁八九月取其根分削,囚利以为药,遂暴卖。今真阳尤多,药家见其肥大,而不知香味绝不佳,故入药不可责其效。今考用宜依《本经》所说,川谷丘陵有生者为胜尔。"
⒊《》:"芍药全用根,其品亦多须用花红而单叶,山中者为佳。花叶多即根虚。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涩,若或有色白粗肥者益好,(钅余)如经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理中气。脾虚则中满,实则满自消,治中则心下不痞,泻肝则胁下不痛。善噫者,脾病也,脾健则不噫,肝脾之火上炎,则肺急胀逆喘咳,酸寒收敛,以泻肝补脾,则肺自宁,肺急胀逆喘咳之证自除。补血,则太阳鼽衄自愈。脾虚则目涩,得补则涩除。肝家无火,则肝血自足;阳维病苦寒热,及带脉病苦满、腰溶溶如坐水中,皆血虚阴不足之候也;肝脾和,阴血旺,则前证自瘳矣。"(《本草经疏》)张隐庵:"芍药,气味苦平。风木之邪,伤其中土,致脾络不能从经脉而外行,则;芍药疏通经脉,则邪气在腹而痛者可治也。,肝藏血;芍药禀木气而治肝,禀火气而治心,故除血痹;除血痹则坚积亦破矣。血痹为病,则身发寒热;坚积为病,则或疝或瘕;芍药能调血中之气,故皆治之。止痛者,止疝瘕之痛也。肝主疏泄,故利小便。益气者,益血中之气也。益气则血亦行矣。"(《》)
⒋论芍药酸收性能
⒋1成无己:"芍药之酸收,敛而益荣。""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气。"(《注解》)
⒋2李东垣:"或言古人以酸涩为收,《本经》何以言利小便?曰:芍药能益阴滋湿而停,故小便自行,非因通利也。曰:又言缓中何也?曰: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故四物汤用芍药。大抵酸涩者为收敛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经收敛之体,又能治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后至厥阴经。白者色在西方,故补;赤者色在南方,故泻。"(引自《纲目》)
⒋3贾所学:"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因酸走肝,暂用之生肝。肝性欲散恶敛,又取酸以抑肝。故谓白芍能补复能泻,专行血海,女人调经胎产,男子一切肝病,悉宜用之调和血气。其味苦寒,本非脾经药,炒用制去其性,脾气散能收之,胃气热能敛之。主平热呕,止,除脾虚,肠胃湿热。以此泻肝之邪,而缓中焦脾气,《》所谓损其肝者缓其中。同炙甘草为酸甘相合,成甲乙化土之义,调补脾阴神妙良法。""若久嗽者藉此以收肺。又治,为肺金之气,郁在,酸以收缓,苦以去垢,故丹溪治痢,每剂用至三、四钱,大有功效。若纯下血痢,又非其所宜也。其力不能通行渗泄,然主利水道者取其酸敛能收诸湿而溢,使血脉顺而小便自行,利水必用益阴也。若痘疮血不归附者,用以敛血归根。"(《药品化义》)
⒋4张隐庵:"芍药气味苦平,后人妄改而曰微酸,元、明诸家相沿为酸寒收敛之品,凡里虚下利者多用之以收敛;夫性功可以强辨,气味不可讹传。试将芍药咀嚼,酸味何在?又谓新产妇人,忌用芍药,恐酸敛耳。夫《本经》主治邪气,且除血痹寒热,破坚积疝瘕,则新产未尽,正直用之;若里虚下痢反不当用也。"(《》)
⒋5黄宫绣:"血之盛者,必赖辛为之散,故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之盛者,必赖酸为之收,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也。至于书载功能益气除烦,敛汗安胎(同则敛风汗,同黄芪、人参则敛),补痨退热,及治泻痢后重,痞胀,咳逆,痈肿疝瘕,目涩,溺闭,何一不由肝气之过盛,而致阴液之不敛耳?是以书言能理脾、肺者,因其肝气既收,则木不克土,土安则金亦得所养,故脾、肺自尔安和之意。"(《》)
⒋6苏廷琬琬:"白芍药味酸,气微寒,主收脾之阴气,泄肝之阳邪。方书云,能补血,是究其功之所及,非指其体之所存也。大凡阴能育乎阳而阳郁者,以为主,此味在所忌;若阴不能育乎阳而阳亢者,以收阴为主,此味不可少。丹溪言其酸寒伐生生之气,无乃己甚乎,惟脾气寒而难化者忌之。"(《药义明辨》)
⒌论白芍能益阴柔肝而非伐肝之剂张山雷:"仲圣之法,实即秦、汉以前历圣相传之法。说者每谓酸痛是肝木凌脾,芍能助脾土而克肝木,故为之主药。要知肝秉刚强之性,非藉阴液以涵濡之,则暴戾恣瞄,一发而不可制,当其冲者,实惟脾土先蒙其害,凡心、腹满痛、胸胁刺痛、支撑胀闷,无一非刚木凌脾之病。宋、元以来,治此者多尚香燥气药,以刚济刚,气行而通则不痛。非不暂图目前之效,然愈燥而阴愈耗,肝愈横,频发加剧,卒至肝脾之阴两竭,而燥药且不可复施,此行气伐肝,适以变本加厉,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仲圣以芍药治,一以益脾阴而摄纳至阴耗散之气,一以养肝阴而柔刚木桀骜之威,与行气之药,直折肝家悍气者,截然两途,此泻肝与柔肝之辨。而芍药所以能治胀满、心胃刺痛、胸胁胀痛者,其全体大用,即此是法,必不可与伐肝之剂作一例观也。"(《本草正义》)
⒍论芍药止
⒍1朱丹溪:"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多是血脉凝涩,亦必酒炒用。然止能治血虚,余并不治。为其酸寒收敛,无温散之功也。"(引自《纲目》)
⒍2虞传:"白芍不惟治血虚,大能行气。古方治,用白芍四钱,甘草二钱,名。盖因营气不从,逆于皮里,白芍能行营气,甘草能敛逆气。又痛为肝木克脾土,白芍能伐肝故也。"(引自《》)
⒎论芍药非补养之物陈修园:"芍药气平下降,味苦下泄而走血,为攻下之品,非补养之物也。邪气,小便不利及一切诸痛,皆气滞之为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泄其气也。血痹者,血闭而不行,甚则为寒热不调;坚积者,积久而坚实,甚则为疝瘕满痛,皆血滞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行其血也。又云益气者,谓邪气得攻而净,则元气受益,非谓芍药能补气也。"(《本草经读》)
⒏论产后忌用白芍
⒏1朱丹溪:"产后不可用者,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亦酒炒用之。"(引自《纲目》)
⒏2李时珍:"产后肝血己虚,不可更泻,故禁之。"(《纲目》)
⒏3张景岳:"(白芍药)乃补药中之稍寒者,非若极苦大寒之比,若谓其白色属金,恐伤肝木,寒伐生气,产后非宜,则凡白过芍药,寒过芍药者,又将何如?如仲景黑神散、芍药汤之类,非皆产后要药耶?用者还当详审。若产后而阴气散失者,正当用之,不必疑也。"(《本草正》)
⒏4张山雷:"丹溪谓产后不可用芍药,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故也。颐谓产后二字,所该者广博而无涯涘。芍是酸寒,虚寒者固不可用,然尚有小建中之成例在。若是实热当下,硝、黄、芩、连且皆不避,又安有独禁芍药一味。而乃曰产后不可用芍,则凡是娩身之后,独忌此一味,其理安在?此必非丹溪之言。而《大明本草》且谓治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则又是不问寒热虚实而概言之,适与丹溪相反。究之有为而言,两者之说,是是非非,各有所当,非可执死法以困活人者也。"(《本草正义》)
⒐论白芍与赤芍功用之差异
⒐1刘翰:"别本注云,此(芍药)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开宝本草》)
⒐2成无己:"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注解》)
⒐3李时珍:"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言赤补气,白治血,欠审矣。"(《纲目》)
⒐4张景岳:"芍药,白者味首补性多,赤者味苦泻性多......白者安胎热不宁,赤者能通经肢血。"(《本草》)
⒐5蒋溶:"阴虚阳亢者则用白芍,取其收阴和阳以补之;阴实而阳郁者则用赤芍,取其升阴导阳以泻之。"(《萃金裘本草述录》)
⒐6张山雷:"《本经》芍药,虽未分别赤白,二者各有所主。然寻绎其主治诸病,一为补血养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也;一为逐血导瘀,破积泄降,则赤芍也。""成无己谓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故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滞,疡毒,皆用赤芍药。"(《本草正义》)
[11]①治妇人胁痛:香附子200克(醋二碗,盐50克,煮干为度),、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10克,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
②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50克,25克,黄连25克,、木香10克;10克(炒),大黄15克,25克,官桂12克。上细切,每服25克,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③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150克,芍药500克,茯苓200克,200克,泽泻250克,250克。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当归芍药散)
④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100克,桂(去粗皮)、甘草(炙)各50克。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芍药汤)
⑤治:白芍100克,40克。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150克,干姜25克。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10克,日再。(《广利方》)
⑦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50克,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10克,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⑧治肿痛:白芍药300克,甘草50克。为末,点服。(《岁时广记》)
⑨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⑽消化性溃疡:白芍200克,甘草150克,白胡椒20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饭前30分钟口服。可连服2个月。
⑾骨质增生症:白芍40克,木瓜12克,鸡血藤15克,威灵仙15克,甘草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⑿肌肉痉挛:杭白芍30~60克,炙甘草10~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⒀高血压:白芍20克,生地15克,牛膝9克,钩藤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白芍炖乳鸽
用料原材料: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乳鸽300克,姜10克,清水1000克。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1、乳鸽斩块氽水,白芍洗净,姜切片待用。
2、将净锅上火,放入清水、姜片、乳鸽、白芍、枸杞子,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调味即成。
白芍渴治疗肝阳亢盛引起的头晕、眩晕,阴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也可治疗营养不良、表虚自汗。
一般人群皆可食用。孕妇不宜过多食用。[12]
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1.《》:"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⒊《本草经疏》:"白芍药酸寒,凡中寒,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⒋《本草正》:"若脾气寒而难化者忌用。"
⒌《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⒍《》:"脾气虚寒、下痢纯血、产后三者禁用。"
宜:血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
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消。畏消石、、小蓟。反。"
②《本草经疏》:"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③《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④《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禁用。"
⑤《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⑥《本草正》:"若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用。"
功效与作用
白芍在我国中医中的作用
白芍在我国有着悠久远长的历史,它的根可以入药,它的花朵可以晒干后作为一种花茶进行饮用。白芍是经常被用到的一味中药,是很多中药方子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配药,在我国中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它味道略成酸性,是属于凉性的中药。它对于对于人体具有补气益血、滋养调理血气,疏通人的肝部平复肝部虚火,止痛消炎,对人体阴气尤其是女性具有很好地治疗作用。白芍被大量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生理期血量增加、血崩的现象。另外它的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身体上各个器官疼痛、血液不通等现象。
白芍不仅可以入中药,白芍花茶也具有很好地保健功效,另外白芍与黄酒搭配饮用可以减轻白芍寒性,活血养血。醋白芍有保护肝部、止痛消炎的作用。身体虚寒之气的病患不宜使用白芍。
现代医学对白芍的研究
现代医学也增加了对白芍的研究,用其治疗更多的现代病症。发现白芍不仅有保护肝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病症,还对人体心脑血管具有很好地保护和调养的作用,另外现代医学还研究证明白芍多人体中枢神经病痛有很好地治疗和抑制作用。另外白芍对于女性妇科疾病具有很好地治疗和滋养作用,可以补养血气调整女性生理期经,还具有美白皮肤、抵抗衰老的作用。[14]
赤芍是著名野生道地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赤芍被药商广为熟知,随着近两年上升行情的加速,市场货源的进一步紧缺,关注力也在不断加强。赤芍的市场年需要量大约2500吨以上。
赤芍的采收期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市场供应完全依靠野生品,赤芍可以人工种植,种子繁殖5-7年收获,芽头繁殖4-6年收获。但由于生长期长,价格低,尚未发现可以提供商品的大面积种植。赤芍生长周期长,一旦被采挖很难恢复,产地的资源量已经严重下降,市场供应已经不能保证,加上生产能力的下降和劳动成本的上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供应量仍将继续下降。最近几年地方政府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逐渐增大,也对赤芍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赤芍在过去的20年来,虽然有了很大的升幅,但扣除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因素,上升的幅度还不是特别大,近两年市场行情加速上行,社会库存明显薄弱,在没有家种品的冲击下,后期行情仍将快速上行。尽管赤芍被黑白芍大量冲击,尽管和白芍属同一科属植物,但功能和主治有明显的区别。鉴于上述情况,基本上能够确立赤芍的行情应该处于持续上涨的势头,可以进行一定数量的收储。
规格质量:内蒙古东部的赤芍俗称粉赤芍,质量上乘,“糟皮粉渣”,气微香,享誉海内外,是唯一能够出口的赤芍,特别是多伦被誉为“赤芍之乡”。市场一般分统装和选装,多伦赤芍已经基本绝迹。
产地代表:内蒙古东部、东三省、河北北部、山西等地;
关键词:打假、资源量、政府管理、价位变化、市场库存[1]
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叶互生;长达9cm,位于茎顶部者叶柄较短;茎下部叶为二回,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椭圆形或,长7.5-12cm,宽2-4cm,渐尖,基部或偏斜,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疏生短柔毛,近革质。花两性,数朵生茎顶和,直径7-12c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1-1.7cm,绿色,宿存;9-13,倒卵形,长3.5-6cm,宽1.5-4.5cm,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数,长7-12mm,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基部,先端钝圆;心皮2-5,离生,无毛。卵形或卵圆形,长2.5-3cm,直径1.2-1.5cm,先端具椽,5-6月,果期6-8月。 
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直径1.5-2m。茎直立,有粗而钝的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9m;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呈宽卵形,长7.5-20cm;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宽4-16mm,先端渐尖,全缘,上面深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叶脉明显。花两性,2-4朵,生茎和叶腋,常仅1朵开放,直径4.2-10cm;苞片2-3,披针形,长3-7cm,分裂或不裂;萼片4,宽卵形,长1.7m,宽1-1.4cm,绿色,宿存;花瓣6-9,倒卵形,长2.3-4cm,宽1.5-3m,紫红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花丝长5-10mm,花药黄色;花盘,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5,离生,密被黄色,柱头宿存。蓇葖果长1-2m,密被黄色绒毛,成熟果实开裂,常反卷。花期5-6月,果期7-8月。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粗大,多分歧,长圆形或纺锤形,褐色。茎直立,有时呈微红,无毛,基部生数枚鞘状鳞片,叶互牛,纸质;叶柄长5-12cm;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4-28cm;顶生小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9.5-14cm,宽4-10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有时沿叶脉疏生柔毛,小叶柄长1-2cm;侧生小叶比顶生小叶小,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5-10cm,宽4.5-7cm,具短柄或近无柄;茎上部叶为三出复叶或。花,单朵顶生,直径7-10cm;萼片3-5,宽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2-1.5cm,绿色,宿存;花瓣6,倒卵形,长3-5.5cm,宽1.8-2.8cm,白色、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长1-2cm,花丝淡红色,花药长圆形,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心皮1-5,离生,无毛,柱头大,扁平,宿存。蓇葖果卵圆形,长2-3cm,成熟果实开裂,反卷,内面呈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毛叶草芍药
本植物的形态特征与草芍药的主要区别在于小叶背面密生长柔毛或绒毛;花瓣白色。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无毛。叶互生,纸质;时柄长4-9cm,无毛;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5-23cm;顶生小叶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9-16cm,宽3-6.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常下延,全缘,两面无毛;侧生小叶长圆状狭卵形,长7-9cm,宽3-3.5cm,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小叶柄长10-15mm。花两性,茎顶,直径6.5-9cm;苞片线状披针形,比花瓣长;萼片5,宽卵形,长1-1.5cm,宽9-12mm,绿色,宿存;花瓣7-9,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5-6.5cm,宽2-4.5cm,红色或玫瑰色,先端圆形,有时稍具短尖头,基部楔形;雄蕊多数,长约1cm,花丝淡红色,无毛,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4,离生,密被黄褐色短毛,少有无毛,短,柱头外弯。蓇葖果长3-3.5cm,直径1-1.2cm,被黄褐色短毛或近无毛,先端具外弯的喙。花期4-5月,果期6-8月。 
多年生草本,高50-70cm。纺锤形或近,直径1.2-3cm。茎直立,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5-9cm;叶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长9-17cm,宽8-18cm;小叶羽状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6cm,宽3-8mm,很少达1cm以上,先端渐尖,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花两性,单朵顶生,直径5.5-7cm;苞片3,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cm,宽3-15mm;萼片3,宽卵形,长1.5-2.5cm,带红色,先端具尖头,宿存;花瓣9,长圆形,长3.5-4cm,宽1.2-2cm,紫红色,先端啮蚀状;雄蕊多数,花丝长4-5mm,花药长圆形;花盘不明显;心皮2(-3),离生,幼时被疏毛或无毛。蓇葖果,无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窄叶芍药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皮(2)-3,密被淡黄色柔毛;果密被黄色柔毛。
【英文名】 RADIX PAEONIAE
【来源】该品为植物赤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
赤芍的图片(18张)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晒干。
【别 名】:木芍药(《古今注》)、红芍药(《》)、赤芍(《药品化义》)、(《青海药材》)。
① 草芍药(崔豹《古今注》)又名:、卵叶芍药、参幌子、野芍药。
② 川赤芍又名:毛果赤芍
【处方名】:赤芍、赤芍药、炒赤芍处方中写赤芍、赤芍药指生赤芍,为原药材去杂质,刮去粗皮,晒干,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炒赤芍为赤芍片用文火炒至黄色,略见焦斑摊晾,然后入药者。
【商品名】:北赤芍:又名赤芍、赤芍药、草芍药。为植物赤芍和卵叶赤芍的根。主产于中国东北和等地。其中以产者品质最优。多伦赤芍:为内蒙古多伦地区产的北赤芍。大,品质优,全国销售并且出口。京赤芍:为产于近郊西山一带的北赤芍。西赤芍:又名西芍药、川赤芍。为植物川赤芍(毛果赤芍)的根。主产于西昌、甘孜、凉山、等地。此外,云南、亦产。其中以西昌产者为最优。原皮赤芍:为赤芍药未刮去外皮者。刮皮赤芍:为赤芍药已刮去外皮者。以上商品以根条粗长、质松(俗称糟皮粉渣)者为佳。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经。
【主治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2]
【食用禁忌】:血虚者慎服。[1]
炮制方法:
1、赤芍:取原,除去,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园片或斜片,干燥,筛去碎屑。
2.炒赤芍:取,置预热炒制内,用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酒赤芍:取赤芍片,加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赤芍片,用黄酒12kg。)
成品性状:
1.赤芍:为类圆形薄片或斜片,直径0.5~3cm,厚0.3~0.5cm。粉白色或粉红色,中心有放射状,皮部窄,有的有裂隙。周边灰褐色。质硬而脆。味微苦。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C23H28O11)不得少于1.5%。
2.炒赤芍:颜色加深,偶有焦斑。
3.酒赤芍:微黄色,略有酒气。
炮制作用:
1.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疮毒。
2.炒赤芍:炒后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3.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或痛经,。 
该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①草芍药分布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②川赤芍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甘肃、新疆、等地。药材主产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 
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生药材鉴定
干 燥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近于相等,稍弯曲,长10~36厘米,径约6~19毫米。表面暗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及根痕,具粗而深的纵皱纹,手搓之则外皮易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层窄,呈类粉红色,中央髓部小,本质部射线明显,有时具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以根条粗长,外皮易脱落,皱纹粗而深,断面白色,粉性大者为佳。主产内蒙吉、河北、、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其中东北、、西北等地所产的赤芍药,以芍药的根为主,部分为草芍药的根。西南一带所产的赤芍药,以川赤芍的根为主。上述商品中,以内蒙古多伦所产的质量最佳,特称为“多伦赤芍”。陕西、甘肃所产者,尚杂有变叶芍药
paeonia anomala l·的根,其大多呈纺锤状。在四川除用川赤芍外,有些地区亦有用p. mairei
levl.及毛叶芍药 p. obovata maxim. var. willmottiae (stapf)
stern的根者。四川商品并分刮皮赤芍和原皮赤芍两种,刮皮赤芍系除去外皮者,呈圆柱形,表面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顺向皱纹,断面外围淡紫色,内心有淡黄色射线。原皮赤芍系未去皮者,形状相似,但间有叉枝,外表粗皮棕红色或棕褐色。新疆所产者,除上述草芍药外,还用p. hybrida
pall.,其块根作纺锤形。
(1)芍药:根横切面:木栓层为5-10列木栓细胞;有落皮层残存。皮层窄,有的细胞具分隔形成母子细胞。韧皮部筛管群于近形成层处明显,有的韧皮部内侧无导管。形成层呈微波状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或成群,与木束相同排列;中央导管与木纤维相聚成两群。皮层、韧皮部及射线薄壁细胞有的可见大的纹孔。该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棕红色。
① 草酸钙簇晶常个至纵向排列成行,直径7-38(-41)
μm,含晶细胞较小,壁弯曲,有的一细胞含2个或数个结晶。
② 纤维管胞长梭形,直径14-
38μm,壁厚5-13μm,较大,纹孔口斜裂缝状,也有纹孔口较宽并相交成十字形;另有少数韧型纤维具单斜纹孔。
③ 木栓观长条形、或长多角形,长约至225
μm;有的细胞中充满棕色或红棕色块状物。
④ 具缘纹孔导管直径
25-78μm,具缘纹孔椭圆形,有的横向延长形成网状或梯状具缘纹孔导管,穿孔板位于端壁或侧壁,有1-4穿孔。另有淀粉粒,直径约至15μm。
(2)川赤芍:根横切面:落皮层有时可见。皮层窄。韧皮部筛管群不明显。形成层环波状。木质部导管近形成层处较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木纤维与导管相间生;中央有少数导管和木纤维散在。皮层和韧皮部有时可见管状封闭组织,其中央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分泌物。该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褐色。
管状封闭组织碎片可见,其中央薄壁细胞含棕红色物。
② 纤维管胞直径15-
30μm;韧型纤维直径14-36μm。
③ 淀粉直径约至21μm。
【摘录】《》
(1) 该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薄壁细胞切向延长。较窄。形成层成环。射线较宽,群作放射状排列,导管旁有。薄壁细胞含簇晶,并含。
(2) 取该品0.5g,加10ml,振摇 5分钟,滤过,蒸干,残渣加乙醇
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
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4μl,分别点于同一G薄层板上,以-乙酯-甲醇-(40:5:10:0.2)为,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溶液,加热至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名典鉴别记录
1、《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
2、梁·《》曰:“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3、陶弘景曰:“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
4、宋·马志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两色。”
5、苏颂曰:“今处处有之,淮产者胜。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夏初开花,有红白紫数种,结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时采根。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两种:有草芍药、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非矣芍药有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
6、陈承日:“今世多用人家种植者,乃欲其花叶肥大,必加粪壤。每岁八九月取根分削,因利以为药。今淮南真阳尤多,根虽肥大而香味不佳,入药少效。”
7、明·《本草蒙筌》:“芍药近道俱生,淮南独胜,开花虽颜色五品,入药惟赤白二根。山谷花叶单,家园花叶盛,根轻虚无能。”
8、李时珍曰:“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天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十月生芽,至春乃长,三月开花。其品凡三十余种,有千叶、单叶、楼子之异。入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厚,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
9、清·《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血中之滞。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入药。”[4]
照(附录Ⅵ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05mol/L溶液(40:65)为流动相;检测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小时的芍药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该品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4小时,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该品含芍药苷(C23H28O11) 不得少于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用法用量】 6 ~12克。
【注意】不宜与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该品功能与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药 名】:赤芍
【拼 音】:chishao
【英文名】:red paeony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川赤芍等的根。
【功 效】:,止痛,凉血,消肿。
【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酸、苦,凉。
①《》:“味苦,平。”
②《》:“桐君:甘,无毒。歧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味涩苦。”
入肝、脾经。
①《》:“足脾经。”
②《》:“入手足太阴经。”
③《》:“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④《》:“入肝、二经。”
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者慎服。
①《》:“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畏消石、、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③《本草经疏》:“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已溃,并不宜服。”
1、芍药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ooniflorin),白芍甙(albi-florin),芍药甙无酮(paeoniflorigenone),没食子酰芍药甙(galloylpaeoniflorin),β-蒎-10-烯基-β-巢菜甙(z-1s,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芍药新甙(lacioflorin),芍药内酯(paeoni-lactone)A、B、C,β-谷甾醇(β-siiosi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还从根的鞣质中分得1,2,3,6-四没食子酰基(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及相应的六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七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等。又含右旋儿茶精(catechin)及挥发油。挥发油主要含苯甲酸(benzoic
acid),牡丹酚(paeonol)及其他醇类和酚类成分共33个。
2、川赤芍根含芍药甙(paooniflorin),四川产品还含微量的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
paeoniflorin)。
3、草芍药根含芍药甙,北京地区产品还含氧化芍药甙(oxrpaeoniflorin)和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还含苯甲酸(benzoic
acid),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
4、美丽芍药根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牡丹酚原甙。
5、窄叶芍药根含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氧化芍药甙,牡丹酚原甙,苯甲酸,水杨酸(salicyl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acid),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含挥发油及环烯醚萜类(iridoid)物质。
6、块根芍药根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5]。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等,
用于经闭,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气滞证。配、、、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3、冠芍片:赤芍1500克,三七90量,佛手900克,泽泻900克,甘草150克。以上五味,先将赤芍10%量与三七粉碎成细粉,其余药物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50℃测)的稠膏;膏粉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压片,片心重0.3克,包糖衣。本品除去糖衣呈浅褐色,气微香,味微香甜。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用于冠心病的胸闷,心绞痛,高脂血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年;《江苏省药品标准》1977年) [6]
1、抗血栓形成作用,赤芍煎剂15-20g(生药)/kg给大鼠灌胃,使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长度缩短,重量减轻;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表明对血凝有显著抑制作用。赤芍提取液125-250mg(生药)/ml,除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外,250mg(生药)
/ml也明显抑制凝血酶凝集牛纤维蛋白原,在500~1000mg/ml时均完全不凝。此外能激活纤溶酶原,使凝固的纤维蛋白溶解,因此赤芍通过抑制凝血酶和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抗血栓作用。赤芍精(d-儿茶精,d-catechin)200mg/只灌服,每日1次,连续46日,使高脂饲料饲养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时间,血小板血栓形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血栓长度和湿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赤芍精对高粘滞血冠心病患者也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使中、低切速下全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草芍药浸膏片能使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赤芍提取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ADP)、烙铁头蛇毒(TMVA)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使血小板粘附与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801、802在5&l0-4~5&l0-3ml/L时对ADP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802作用最强,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尚有解聚作用。3药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降低大鼠肝线粒体氧耗量、呼吸控制率和减少磷/氧(P/O)比值等作用颇为一致,表明3药的抗血小板作用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有关。赤芍精抑制兔富血小板血浆(PRP)与AA孵育时血栓烷
A2(TXA2)样物质的生物合成,使其生成物对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幅度显著降低,表明赤芍精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对抗TXA2的促聚集作用有关。给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静滴赤芍精可使扩大聚集型血小板的百分数与聚集数显著减少,表明能使增高的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明显降低。上述实验表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可能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抑制TXA2的生物合成及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等有关。
3.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赤芍浸膏片5g(生药)/kg,每日服1次,连用10-15星期,使高脂血兔的血浆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
C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及HDL2-Ch显著高于对照组;Tch/HDL-
Ch,Tch/HDL2-Ch,LDL-Ch/HDL-Ch和LDL-Ch/HDL2-Ch比值显著降低,同时使高脂血症所致血栓烷A2/前列环素(TXA2/PGI2)比值趋于正常。此外并可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动脉壁脂质、钙和磷脂及主动脉斑块面积。赤芍抗动脉硬化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蛋白组分比值、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减少钙沉积于动脉壁,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TXA2/PGI2平衡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增加动脉壁内cAMP等有关。
4.对系统的影响赤芍(草芍药)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和家兔在位心脏,小剂量(l:0.5,0.05ml)轻度抑制,使心率减慢,搏出量减少;大剂量(1:0.5,0.15ml)明显抑制,并有传导阻滞。血管灌流使蟾蜍内脏、后肢和离体兔耳血管轻度扩张。以0.2%赤芍注射液灌流大鼠离体心脏,使冠脉流量增加28.4%。给麻醉犬动脉注射也使冠脉流量增加,静脉注射除增加冠脉流量外,也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这些作用不受利血平预处理影响,可能为直接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赤芍注射液,使心肌86Rb摄取量增加,表明使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加,此作用可被普萘洛尔抑制,表明与β-受体有关。对大鼠烫伤后早期出现的心脏功能降低,赤芍注射液10g(生药)/kg灌胃,有一定缓解和改善作用。赤芍注射液1g/kg肌内注射,对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兔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使肺血管扩张、肺血流改善、肺动脉压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心功能改善。赤芍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有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右心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等作用。草芍药浸膏片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有相似作用。赤芍注射液40g(生药)/kg和80g(生药)/kg腹腔注射,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的存活时间。8g/kg静脉注射对脑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40g/kg灌胃,也能延长小鼠减压缺氧的存活时间。5、抗肿瘤作用赤芍正丁醇提取物(赤芍D)1~2g/kg腹腔注射,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率为31%-49%。赤芍水提取物(赤芍A)或70%乙醇提取物(赤芍
C)单用对S180实体瘤无明显作用,当与阈下剂量的环磷合用时则有明显抑制作用;赤芍A、C对615小鼠白血病无明显作用,而与小剂量甲氨蝶呤合用时,可显著延长615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肿瘤组织中的cAM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赤芍A、C、D可分别增加S180实体瘤、S180腹水癌或
Lewis肺癌组织中的cAMP水平,此作用可能与抗癌或抗癌增效作用有关。S180实体瘤小鼠的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比正常高2-3倍,赤芍A2g/kg腹腔注射,可使其明显降低,此作用也可能与抗癌增效有关。赤芍A或C单用促进Lewis肺癌自发性转移,小剂量环磷酰胺也无明显影响,但与赤芍A合用可显著减少此肺转移。
6.保肝作用赤芍注射液3.3mg/ml,1.67mg/ml和0.7mg/ml,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有良好影响。赤芍注射液3.75g/kg静脉注射,对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使动物存活率增加,肝脏萎缩与丙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对照组,FN(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主要调理素)高于对照组。保肝机制可能是提高大鼠血浆纤维联结蛋白(PFN)的水平,从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加强调理素活性,以保护肝细胞,防止肝脏免疫损伤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赤芍801,24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2星期,对大鼠肝脏和心脏羧基酯酶(CEase)活性均有明显诱导作用,此作用有促进体内过程,促进体内毒物排泄的作用。d-儿茶精100mg/kg或50mg/kg腹腔注射,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线粒体急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降低模型动物肝线粒体膜脂质流动性,增加肝线粒体还原型谷脸甘肽(GSH)含量,降低Ca叶+摄取和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通过对抗乙醇的毒素作用,缓解肝线粒体膜结构的急性损伤。
7.其他作用赤芍成分没食子酸的衍生物没食子酸丙酯具有清除氧的能力,能明显抑制和维生素C等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和脂质过,可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赤芍对正常离体豚鼠回肠无明显作用,但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赤芍正丁醇提取物3g/kg皮下注射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肝脏重量,对溶血素生成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无明显影响。川赤芍提取物对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和钙通道阻滞剂受体有显著抑制作用。赤芍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草芍药煎剂灌胃,可使家兔血糖暂时升高,窄叶芍药水-醇提取物有显著镇静和一定的镇痛作用,还能提高胃液的酸度,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7]
赤芍的药用价值
赤芍药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月经不调、闭经,可取赤芍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川芎6克,水煎服。治乳腺炎,可取赤芍100克,生甘草50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此外,治黄褐斑,还可用芍药花30克,杏仁30克,白芷30克,白30克,冬瓜子60克,共研极细末,每次5克,加水调成糊状,敷面10分钟,每晚1次,有洁面祛斑的作用。
1、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100克100克(以蜜拌合涂炙令尽锉).上药捣筛为散 每服15克 以淡一中盏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2.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炙)、各50克.上三味捣筛每服15克 以浆水一盏煎至七分 去滓
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3.治疗五淋:赤芍药50克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5克 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4.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10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5.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赤芍药.上等份 为末盐一捻
水二盏煎至一盏 去渣服 食前.(《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7、治妇人气血不和,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头目昏眩,身体疼痛:牡丹皮、白茯苓、赤芍药、吴白芷、甘草各一两,柴胡三两(去芦)。上六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姜、枣,煎至七分,温服,食后临卧各-服。(《博济方》赤芍药散)[8]
去瘀,止痛,凉血,消肿。
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论赤芍止痛
陶弘景:"芍药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本草经集注》)
李东垣:"赤芍药破瘀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仲景方中多用之者,以其能定寒热,利小便也。"(《用药法》)
论赤芍为肝家血分要药
缪希雍:"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其主除血痹、破坚积者,血瘀则发[9],行血则寒热自止,血痹疝瘕皆血凝滞而成,肢凝滞之血,则痹和而疝瘕自消。凉肝故通顺血脉,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恶血,逐贼血。营气不和则逆于肉里,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妇人经行属足厥阴肝经,入肝行血,故主经闭。肝开窍于目,目赤者肝热也,酸寒能凉肝,故治目赤。肠风下血者,湿热肠血也,血凉则肠风自止矣。"(《本草经疏》)
贾所学:"赤芍,味苦能泻,带酸入肝,专泻肝火。盖肝藏血,用此清热凉血。入洞然汤,治暴赤眼;入犀角汤,清吐衄血。入神仙活命饮,攻诸毒热壅,以消散毒气;入六一顺气汤,泻大肠闭结,使血脉顺下。以其能主降,善行血滞,调女人之经,消瘀通乳;以其性禀寒,能解热烦,祛内停之湿,利水通便。较白芍味苦重,但能泻而无补。"(《药品化义》)
论赤芍、白芍功效之异同黄宫绣:"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则能凉血逐瘀,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本草求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囊结石怎么治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