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天肉鸭心包积液上有出血点

您的位置:
&近期肉鸭病毒病怎么治疗
近期肉鸭病毒病怎么治疗
&山东汇众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丹桂里金街
&&&&志趣认证
&日(距今178天)
最近接到了许多养殖户的养殖反馈,有相当一部分的养殖户都在向我们这边咨询近期肉鸭病毒病怎么治疗这样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的分析一下近期肉鸭病毒病的种类以及发病日龄情况,并且会在文章最后给大家介绍详细的治疗药物,希望养殖户朋友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相关知识。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养殖户打进电弧咨询,我们这边的技术服务都是免费向养殖户开放的。
发病原因:
其实很多养殖户都已经知道病毒病传播都是因为病毒传播而来,其实这只是一个原因。之所以最近病毒病如此多见还是因为近期昼夜温差较大,中午完全可以穿短袖,而晚上盖被子睡觉甚至都有些冷,这样一反复肉鸭是非常容易感冒的,并且会高烧不退。然后机体免疫力低下也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症状描述:
近期肉鸭病毒病症状跟流感相似,但是却不是流感。有的养殖户甚至反应在大群采食量正常以及大群粪便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就开始出现了死亡。解剖后会出现明显的心包积液现象,这个是目前大家所说的鸭安卡拉。而且肝上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这个是不是像大家所说的病毒性肝炎,其实这几个症状正是近期肉鸭病毒病的症状表现。
治疗用药:
用药方面我们还是要把重点放在病毒病的方向。但是这里治疗需要给大家说的是因为近期肉鸭病毒病死亡大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接近出栏。所以我们需要使用那些没有药残,没有副作用的。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山东汇众德生物科技生产的抗病毒特效药---诺森。
该产品是中药配方的药物,无抗无药残无副作用。针对于任何病毒病。同时造成了大面积死亡的死亡时候用药第二天就会控制住大群死亡。同时针对不明原因的黄绿稀粪,不明原因的肿头肿脸,不明原因的减料。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关键字:&&&&&&
给我留言,我会立即联系您,谢谢!
(格式:区号-号码(分机) 如 010-8))
(强烈建议填写,可跟踪信息!)
(1000字内)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Copyright &
志趣网 版权所有病例分析2:肉鸭“翻个病”视频。常见病,病因目前不详。_肉鸭养殖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92贴子:
病例分析2:肉鸭“翻个病”视频。常见病,病因目前不详。
随后会放制作过程
一晃眼,又到了买过年火...
这是吐槽日报年终盘点系...
这一年以来我们这个世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看到的人都笑了!请准备...
Hi,亲爱的玩家们: 欢...
猜猜“老哥稳”排第几?
人很多,安检严格
近日,90后十大富豪榜出...
霾再大也要笑着活下去!
【ID】思念比失恋痛苦 ...
本病为肉鸭的常见病,散发病。主要症状:神经症状,站立不稳,翻到后腹部向上,两脚划动,自己无法恢复正常站立,因无法采食、饮水死亡。发病率与季节和饲养管理的好坏也很大的关系。目前该病的真正病因并不明确,治疗方案也不确定。可以添加部分或者多维,避免料筒内饲料粉末结块发霉,每次吃干料底再加料。--------山东金乡肉鸭养殖协会--------
金乡肉鸭养殖合作社qq群:
一,肉鸭在夏季容易出现翻个病的原因:1,天气炎热,气温越高,翻个的病例越多。2,强应激,如扩棚,,断水断电,惊吓。3,管理粗放。 二,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2天左右,最早8至9天,20天以后减轻,严重的持续到28天左右。 三,发病时的症状:发病鸭前期行走不稳,左右摇晃,粪便正常,一旦翻个之后,再扶起来就乱蹦,乱串,脖子僵硬,废食,7日不死,解剖内脏无明显病变。
肉鸭瘫痪综合征的防治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近几月气温持续32度以上,多家养殖户普遍反映近期肉鸭常出现蹦跳、翻个、零星死亡的现象,经过牧博士专家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研究,现将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介绍如下: 病因分析: (1) 高温引起中暑。 (2) 浆膜炎引起发烧,加上气温高
,体质弱引起死亡。 (3) 肠道由于喝水多代谢出的钙磷比例失调。 (4) 肠炎引起拉豆沫糊状粪便。 临床症状: 鸭喙变白、变软导致采食困难,病鸭仰后不起,个别翻滚扶正后有时出现青蛙跳,一般出现瘫痪的鸭都有高烧现象,头颈震颤,脱水死亡。但死亡率较以前有下降趋势,在1%以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会持续5-10天左右,且大群拉稀严重,浆膜炎等继发病增多。 检剖变化:肉鸭心脏内膜、外膜有出血点,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基本正常。腹气囊有黄色的结节,脑壳出血,脑外膜出血,脑内膜充血。个别有心包积液现象 拉白黄色粪便 牧博士专家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借助实验室先进检测设备,确诊了本病的病源是关节炎型、脑炎型大肠杆菌和脑炎型浆膜炎的混合感染,简称“脑炎”.并通过大量临床验证,独家研制了特效药物——脑炎康,针对性强,使用3天即可痊愈,效果确切! 脑炎康对病变严重的关节等组织有特异的组织积聚性,为脑炎型大肠杆菌和脑炎型浆膜炎的首选药物;迅速穿过血脑屏障,停留在脑组织的药物浓度高,可快速解除脑炎症状,休复受病原侵害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是治愈当前鸭瘫痪综合症的特效药物。 实践证明在敏感日龄(鸭本病多发生在第7天或12天左右)预防量添加本品,能有效防止此病的发生。 治疗原则:1、鸭舍提前扩群 2、棚舍降温 3、鸭群解暑 4、投服敏感药物 预防鸭瘫最佳方案:1-3天:肠杆乐+菌毒蜂杀 8-10天:毒连欣+肠福宁 14-16天:脑炎康+疫效康 牧博士首席专家陈丙锋博士针对《当前肉鸭瘫痪综合征的综合防治》论文已在《水禽世界》期刊的2010年第5期中发表,详情可上网查询。
北方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以及由于养鸭厂饲养管理操作不当等原因,肉鸭养殖厂" 鸭翻个" 现象普遍,成为困扰广大养鸭户的一大难题。维德康欣集团医药研究院会同山东中医药大学研发的专门治疗" 鸭翻个" 的特效产品鸭瘫康(本产品鸭瘫康为纯中药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当天使用当天见效)。联系方式百度搜索维德康欣。
每年的7、8月份,高温高湿,为肉鸭翻个病的高发季节。目前本吧主正在密切关注肉鸭翻个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也正在寻找各种药物试治本病。如果有好的治疗方案,会告诉大家。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当前位置: >
肉鸭常见病
00:49 | 网络整理 |
一&、&鸭瘟&&&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早在1923年Baudet氏在荷兰首次发现本病,直到1940年Bos氏首次提出鸭瘟的名称,并确认是一种不同于鸡瘟的新病毒病。以后在欧、美各国均有本病发生的报道。鸭瘟在我国流行的正式报道是黄引贤1957年在广东首先提出的,随后武汉、上海、浙江、江苏、广西、湖南和福建等地陆续发现,至80年代传播到东北各省。1957年以来,本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华南、华中、华东养鸭业较发达地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1963年全国农业科学规划会议将防制鸭瘟作为重点课题,其后许多单位进行了大量的防治研究工作,并成功地研制了各类预防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力地保障了养鸭业的。目前全国各兽药厂的疫苗是由南京药械厂(1964)研制成功的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该苗的种毒是用广州毒株鸭胚强毒9代,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及尿囊腔传代,经过25~26代适应和减毒而育成的,对鸭安全而有确实的免疫力。在病鸭群中采用这种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如能运用及时而又恰当,仍可取得很高的保护率,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损失。&&&&& 1、病原学&& 病原为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中的滤过性的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本病毒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毒株间在毒力上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似。&& 病毒能在9~12胚龄的鸭胚绒毛尿囊上生长, 初次分离时,多数鸭胚在接种后5~9d死亡,继代后可提前在4~6d死亡。死亡的鸭胚全身呈现水肿、出血、绒毛尿囊膜有灰白色坏死点,肝脏有坏死灶。此病毒也能适应于鹅胚,但不能直接适应于鸡胚。只有在鸭胚或鹅胚中继代后,再转入鸡胚中,才能生长繁殖,并致死鸡胚。此外病毒还能在鸭胚、鹅胚和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上生长,并可引起细胞病变,最初几代病变不明显,但继代几次后,可在接种后的24~40h出现明显的病变,细胞透明度下降,胞浆颗粒增多、浓缩,细胞变圆,最后脱落。据报告,有时还可在胞核内看到嗜酸性的颗粒状包涵体。经过鸡胚或细胞连续传代到一定代次后,可减弱病毒对鸭的致病力,但保持有免疫原性,所以可用此法来研制鸭瘟弱毒疫苗。&&&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温热和一般消毒剂能很快将其杀死;夏季在直接阳光照射下,9h毒力消失;病毒在56℃下10min即杀死;在污染的禽舍内(4~20℃)可存活5d;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5~7℃经3个月毒力不减弱,对乙醚和氯仿敏感,5%生石灰作用30min亦可灭活。在-10~20℃约经1年仍有致病力。&&&&&& 2、流行病学&&&&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产蛋的母鸭,这可能由于大鸭常放养,有较多机会接触病原而被感染。鹅也能感染发病,但很少形成流行。2周龄内雏鸡可人工感染致病。野鸭和雁也会感染发病。鸭瘟可通过病禽与易感禽的接触而直接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被污染的水源、鸭舍、用具、、饮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某些野生水禽感染病毒后可成为传播本病的自然疫源和媒介、节肢动物(如吸血昆虫)因本病为病毒血症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染媒介。调运病鸭可造成疫情扩散。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流行较为严重。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鸭,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鸭群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如果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可延至2~3个月或更长。&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3~5d,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2~4d。病初体温升高达43℃以上,高热稽留。病鸭表现精神萎顿,头颈缩起,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两脚麻痹无力,伏坐地上不愿移动,强行驱赶时常以双翅扑地行走,走几步即行倒地,病鸭不愿下水,驱赶入水后也很快挣扎回岸。病鸭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停食,渴欲增加。病鸭的特征性症状:流泪和眼睑水肿。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使眼睑周围羽毛粘湿,而后变成粘稠或脓样,常造成眼睑粘连、水肿,甚至外翻,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病鸭鼻中流出稀薄或粘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并发生鼻塞音,叫声嘶哑,部分鸭见有咳嗽。病鸭发生泻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沾污或结块。肛门肿胀,严重者外翻,翻开肛门可见泄殖腔充血、水肿、有出血点,严重病鸭的粘膜表面覆盖一层假膜,不易剥离。部分病鸭在疾病明显时期,可见头和径部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触之有波动感,俗称“大头瘟”。病变的特点是出现急性败血症,全身小血管受损,导致组织出血和体腔溢血,尤其消化道粘膜出血和形成假膜或溃疡,淋巴组织和实质器官出血,坏死。食道与泄殖腔的疹性病变具有特征性。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呈条纹状的黄色假膜覆盖或小点出血,假膜易剥离并留下溃疡斑痕。泄殖腔粘膜病变与食道相似,即有出血斑点和不易剥离的假膜与溃疡。食道膨大部分与腺胃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层充血和出血。肠粘膜充血、出血,以直肠和十二指肠最为严重。位于小肠上的4个淋巴出现环状病变,呈深红色,散布针尖大小的黄色病灶,后期转为深棕色,与粘膜分界明显。胸腺有大量出血点和黄色病灶区,在其外表或切面均可见到。雏鸭感染时法氏囊充血发红,有针尖样黄色小斑点,到后期,囊壁变薄,囊腔中充满白色、凝固的渗出物。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粘稠的墨绿色胆汁。心外膜和心内膜上有出血斑点,心腔里充满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产蛋母鸭的卵巢滤泡增大,卵泡的形态不整齐,有的皱缩、充血、出血、有的发生破裂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病鸭的皮下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在“大头瘟”典型的病例,头和颈部皮肤肿胀,紧张,切开时流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4、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中和试验加以确诊。Dot-ELISA可作为快速诊断。在鉴别诊断上,主要注意与鸭巴氏杆菌病(鸭出败)相区别。鸭出败一般发病急,病程短,能使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发病,而鸭瘟自然感染时仅仅造成鸭,鹅发病。鸭出败不会造成头颈肿胀,食道和泄殖腔粘膜上也不形成假膜,肝脏上的坏死点仅针尖大,且大小一致。取病死鸭的心、血或肝作抹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应用磺胺类或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疗效等方法,通常可加以鉴别诊断。&&& 5&、&防治本病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进行早期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0.5毫升,有一定疗效;还可用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进行早期治疗,每只成鸭肌肉注射1毫升,3日1次,连用2-3次,也可收到一定疗效;但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对鸭瘟无效果;因此更重要的是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预防鸭瘟应避免从疫区引进鸭,如必须引进,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并经隔离2周以上,证明健康后才能合群饲养。还要禁止在鸭瘟流行区域和野水禽出没区域放牧。平时对禽场和工具进行定期消毒(被病毒污染的饲料要高温消毒,饮用水可用碘氯类消毒药消毒。工作人员的衣、帽等及饲养所用工具也要严格消毒)。在受威胁区内,所有鸭,鹅应注射鸭瘟弱毒疫苗。产蛋鸭宜安排在停产期或开产前一个月注射。肉鸭一般在20日龄以上注射一次即可。发生鸭瘟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鸭群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必要时剂量加倍,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现本病时,按照实际情况上报疫情,划定疫区,并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集体病鸭发病,可采取隔离或扑杀。&&&二&、&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本病常给养鸭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949年春,美国长岛研究所研究了幼龄北京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首次用鸡胚分离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其后在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印度、法国、苏联、匈牙利和日本等国家陆续报道了该病的流行。1963年,黄均建等报道了该病在上海地区的发生和流况。1980年,王平等在北京的一个鸭场分离到病毒,从实验室诊断到免疫预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此后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江苏、浙江、河南、河北、上海及北京等地,都有本病发生。&&&&&&& 1、病原学病原为鸭肝炎病毒,分类上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属。有三个血清型,即I,II,III型鸭肝炎病毒。死亡率为10%~25%,6~14日龄的雏鸭损失率高达50%。三个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性,均能在鸭胚成纤维细胞和肾细胞上生长增殖,对各种动物的红细胞均无凝集作用。I型鸭肝炎病毒又称古典株,此病毒株流行甚广,很多国家的流行病例均属此型。我国流行的鸭肝病毒属哪个血清型,目前尚无全面调查的报告,但郭玉珍等(1984)、李劲松等(1987)先后调查证实,京、沪、苏、川等地的流行毒株均属I型。而DHV-Ⅱ型和DHV-Ⅲ型病毒分别于1965年发现于英国诺福克和1969年发现于美国长岛,DHV-Ⅱ型至今尚无其他国家的报道。DHV-Ⅱ型归类于星状病毒,该病毒所引起的肝病变与DHV-I型和DHV-III型相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报道了DHV-Ⅰ型的变异情况,Barnhardt株是在美国一个农场分离到的一个明显的血清学变异株,与DHV-Ⅰ型在中和试验中呈部分交叉反应。在福州地区发现不能被标准DHV-Ⅰ型疫苗保护的鸭肝炎。苏敬良等从疑似鸭肝炎的病死鸭体内分离到1株与Ⅰ型、Ⅲ型鸭肝炎病毒无血清学交叉免疫反应的小RNA病毒,暂时将其病毒称为新型鸭肝炎病毒。&&& 本病病毒在自然界中,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在污染的雏鸭舍内可存活10周以上;在潮湿的粪便污物中能存活1个月。对一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也较强,例如在56℃时加热1小时仍可存活;2%漂白粉、1%甲醛、2%苛性钠需要2~3小时才能杀灭。&&&&&&&& 2、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上以3周龄以内的雏鸭群为多发阶段,3~5周龄的雏鸭也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迅速传播,死亡率20%~60%不等,个别鸭群可高达90%以上。人工感染潜伏期为24小时,死亡多集中发生于24-96小时。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康复的雏鸭可从粪便中排毒1~2个月。被病毒污染的场地、饲料、水面、饲养用具、人员和车辆等,都是该病的传染途径;鼠类和鱼塘中的鱼,也可能与该病的流行有关。易感鸭群在野外或舍饲条件下,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便迅速传播开。鸭蛋无垂直传递本病的作用。&&&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这可能与鸭舍卫生环境条件有关。一次严重的发病流行,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90%。随着鸭日龄增长,发病与死亡率渐减少。&&&&&&&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天,少数为8-12天。雏鸭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几乎全部雏鸭都在发病后3-4天内死亡。开始时病鸭无精打采,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部着地,转圈、下蹲,两脚呈痉挛性踢动,死前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或几分钟内死亡。有些病例发病很急,病雏鸭常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倒毙。发病后没有死亡的雏鸭,生长缓慢。&&& 剖检可见病变主要在肝脏和胆囊。肝脏肿大,质地松软,极易撕裂,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肝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死鸭日龄不同,肝脏颜色也有差异。2-5日龄病雏的肝呈土黄色或红黄色,10-30日龄病雏的肝脏呈灰红色或黄红色。有些病例,肝脏实质有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变淡。脾脏也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呈斑点状,被膜下有细小的出血点。肾脏肿大充血。胰脏充血,呈粉红色。心肌质软,呈熟肉样,脑充血、水肿、软化。&&&&&& &4、诊断尽管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DHV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能摸索出一种便捷的提纯程序,因而至今尚未得到纯化的病毒,这就使病毒的深入研究大受限制,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也难以着手。因此,继续进行病毒提纯方法的改进,将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DHV诊断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许多基于血清学的诊断方法,基本能够快速简便地做出实验室诊断,但基层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该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的中和试验加以诊断。Levine P R等(1950)首先将中和试验应用于DHV诊断鉴定,以后逐渐为各国学者所引用。通常在鸡胚上以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进行,也有人在鸭胚、雏鸭或病毒适应细胞中进行试验。Hwang记述了一种准确、可重复的Ⅰ型鸭肝炎病毒鸡胚中和试验。Woolcock P R等首先报道了用中和抗体进行的空斑减少试验,认为要比鸡胚中和试验敏感得多。Chalmers和Woolcock了从16个非感染鸭收集的血清,其半数空斑减少滴度(VN)在1∶12到1∶250之间,平均1∶59。他们建议阴性对照血清的最大空斑减少滴度应设为1∶250。Kaleta E F[10]用北京鸭肾细胞培养的DHV进行了微量中和试验,既快速又易于判定终点。陈琨等成功地在鸭胚单层肝细胞上进行了DHV-Ⅰ型的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发现DHV形成CPE的能力可以被特异性血清中和,可以用于病毒鉴定、疫病诊断和免疫检测。&&& 到目前为止,VN仍是诊断鸭病毒性肝炎的最可靠的方法,该方法被认为是既特异又敏感,是公认的方法。缺点为烦琐、费时,不能快速诊断,不适于基层应用。&&&&&&& 5、防治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但是所在地区一旦发生本病流行,往往单靠消毒措施还不能保证防止本病的发生,因此需要结合本地条件进行特异性预防。成年种鸭开产前可用鸡胚化鸭肝炎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共2次,每次1ml,间隔2周;开产后3个月再强化免疫1次。这些母鸭的抗体至少可以维持7个月,其后代母源抗体可保持2周左右,如此即可度过最易感的危险期。在一些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大,肝炎常发生的场,雏鸭在10~14日龄时需要进行鸭肝炎疫苗的主动免疫。& && 母鸭未经免疫的后代雏鸭可于出生后1日龄注射0.5~1ml鸭肝炎弱毒疫苗,可获得较佳的免疫效果。& && 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本病。发病或受威胁的雏鸭群,可经皮下注射康复鸭的血清或高免血清,或免疫母鸭的蛋黄匀浆0.5~1ml,一般注射1次,必要时次日再重复注射1次,可降低死亡率,起到制止流行和预防本病作用。&&& 三、&&传染性浆膜炎&&&&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鸭、火鸡和其他鸟类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又称为新鸭病、鸭疫综合征、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主要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干酪样输卵管炎等,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耐过鸭多成僵鸭,生长迟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商品肉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Riemer(1904)最早报道在鹅群中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美国学者Henderickson J M和Hibert K F(1932)报道了纽约长岛3个鸭场的北京鸭发生该病,并成功地分离出RA,随后国外许多学者陆续报道了此病。在我国,自郭玉璞等(1982)在北京郊区鸭场首次分离到RA以来,广东、福建、上海、四川、江苏等地均相继报道此病。目前该病呈全球流行态势,严重危害各国养鸭业,成为动物传染病学、兽医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本病于冬春季多发,自然感染发病率一般为20%~40%,有的鸭群可高达70%;发病鸭死亡率为5%~80%不等。不同品种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其中北京鸭、樱桃谷鸭和番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1、病原学本病病原为鸭疫里默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单个、成双或呈短链状排列,菌体大小不一,0.2~0.4微米×1~5微米。瑞氏染色两极着染稍深,呈两极染色特性,用印度墨汁染色可见到荚膜。韦强等用1、2血清型RA经负染法和超薄切片制备样品后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1/3的RA的顶端或侧面有1个~2个与菌体相连的芽状赘生物,其内部有类似细胞壁与核体的特殊形态结构。&&&&&&&&& 2、流行病学&&& 目前已报道该病有21个血清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的血清型也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其血清型也会发生改变,而且在同一场可同时存在多种血清型RA混合感染的现象。Pathanasophon P等对1994年至1999年分离自泰国发生的71起RA感染病例的80株RA菌株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最广泛流行的血清型是7型。在我国,自郭玉璞于1982年首次分离出本病病原直至1997年各地分离的RA均属1型。此后,RA血清型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血清型愈来愈多。程安春等对来自我国29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的5 d~90 d患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例中分离到的1 842株RA进行血清型分类,发现我国流行的RA有1,2,3,4,5,7,8,10,11,13型和14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1型(34.64%)和2型(19.92%)。&&&& 本病1周龄内雏鸭很少发病,2―4周龄最易感,4―8周龄也可感染,8周龄以上鸭很少发病。本病感染率很高,可达90%,死亡率在5―80%之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本病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感染,不良的饲养条件和卫生环境等应激因素均可促使发病。&&&&&&&&&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急性病例表现为精神沉郁、蹲伏、缩颈、嘴拱地、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不食或少食,下痢、粪便白色、黄白色或绿色,眼和鼻有分泌物。病鸭死前颈震颤、角弓反张。病程一般1―2天。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病程在一周以上,除少动、少食、消瘦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外,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斜颈、转圈、倒退等,但仍能存活。 病变最具特征性的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以及脾脏的花斑样变。可见心包及心外膜表面有大量黄白色纤维素渗出,病程长者可干酪化;肝脏肿大,表面有大量纤维素膜覆盖,呈纤维素性肝周炎;气囊增厚,不透明,有纤维素覆盖;脾脏肿大,呈红灰斑驳状;有神经症状的,脑膜充血、出血、水肿。慢性病例可有跗关节肿胀,内有乳白色粘稠关节液;还可出现输卵管炎和皮肤蜂窝质炎。胡薛英等对7日龄的雏鸭进行人工感染,感染17 h后,部分鸭表现精神沉郁,闭目,嗜眠,缩颈,食欲下降,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排黄绿色稀粪;之后出现痉挛,摇头,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48 h内雏鸭全部死亡,剖检可见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在感染鸭的心、肝、脾、肺组织出现纤维素性炎症,脑、肾组织分别出现脑膜炎和坏死性肾炎等变化。傅童生等用常规方法,对人工感染RA的小鸭进行17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病理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清无机磷,总蛋白、球蛋白的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数增多,血清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表明感染RA的小鸭肝脏、心脏等器官受到严重的损伤。&&&&&&& 4、诊断&&&&& 4.1ELLSA&&&&& Huang B等建立间接ELISA对RA的早期感染进行有效的检测。该方法使用的抗原是一种可能为新的RA表面抗原P45的末端片段41 ku重组蛋白rP45-N′,用rP-45-N′建立的ELISA可成功地检测到1、10、15、9和ATCC11845菌株免疫过鸭的P45抗体。同时还发现编码P45的DNA序列可在多个血清型RA菌株中检出,因此该ELISA可用于鸭RA感染的检测。&&&& 4.2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苏敬良等以RA全菌体免疫大耳白兔制成单抗,FITC标记羊抗兔IgG,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RA的诊断方法,经特异性试验,吸收试验等表明,该方法对检查RA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朱琪等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对RA特异性检测,从而与鸭大肠杆菌、鸭霍乱区分鉴别,该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性强等特点。&&&& 4.3PCR技术检测&& 胡青海等根据已发表的鸭疫里默氏菌15型CVL110/89株编码42 ku主要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建立PCR方法,对7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菌纯培养菌及野外病死鸭病料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菌纯培养菌DNA都可扩增出809 bp的DNA片段,而对照的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沙门氏菌纯培养物DNA扩增结果为阴性;在对24只不同鸭场病死鸭肝、脑的检测中,脑的检出率为19/24(高于细菌分离的13/24),肝脏的检出率为11/24(高于细菌分离的8/24)。&&&&& 5、防治&& 本病很难根除,所以必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保持良好的育雏条件,如通风、干燥、防寒、适宜的饲养密度、良好的卫生环境和全进全出彻底消毒等措施是控制和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本病的疫苗有传染性浆膜炎灭活油佐剂疫苗、里默氏菌与大肠杆菌联苗等。多种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对本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按0.04%混饲,连喂3―4天或林可霉素200g/吨,新生霉素350g/吨混饲,均有良效。也可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加水饮用;或青霉素按50000国际单位/公斤体重肌注均有疗效。但需注意有的菌株可能产生抗药性,可能的话先做药敏试验。&& 四&、&鸭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大肠杆菌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脐炎、输卵管炎、气囊炎、蜂窝质炎等。&&& 1、病原学&&& 病原为大肠埃希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为2~3μm×0.6μm,能够在大多数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麦康琼脂上生长形成红色菌落。大多数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对鸭为非致病菌,只有少数血清型具有致病性,或者在鸭体免疫功能下降或饲养环境恶劣时引起鸭发病致病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芽胞、非抗酸染色的杆菌,在常规培养基生长良好。可以根据生长和生化特性鉴定。大肠杆菌可以根据菌体抗原(somatic, O)、荚膜抗原(capsular, K)和鞭毛抗原(flagellar, H)可以分成多种不同血清型(有些菌株可以运动)。在鸭,已经报道的o抗原(菌体抗原)血清型有78,2,73,8,119,111AB,132,17,9,60,77,140,16和许多其他类型,有些尚未分型。纽约长岛鸭最主要的是O:78血清型。对鸭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有O1、O2、O3、O73、O78、O118等。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很容易将其杀灭。&&&& 2、流行病学各种日龄的鸭都可感染发病,以2―6周龄多见。病鸭和带菌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还可通过伤口、生殖道、种蛋表面污染途径传播。被该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尘埃、工具等均是传播媒介。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北方以寒冷的冬春季多见。成年鸭和种鸭主要为零星发病死亡,商品肉鸭病死率可达50%左右。&&& 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卵黄囊炎及脐炎型发生在新出壳鸭,主要表现为脐部肿大发炎,卵黄不吸收,腹部膨大,多在几日内死亡;眼炎型多见于1―2周龄雏鸭,结膜发炎,流泪,有的有角膜混浊,眼有脓性分泌物,可粘合上下眼睑;败血型多见于1―2周龄幼鸭,常突然死亡,病鸭可见精神食欲下降,渴欲增加,羽毛蓬松,缩颈闭眼,腹泻,喜卧,有的出现呼吸道症状,眼鼻常有分泌物,病程一般1―2天;浆膜炎型,常见于2―6周龄肉鸭雏,精神食欲均不佳,气喘,甩头,眼和鼻腔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缩颈闭眼,嗜睡,部分有腹部膨大下垂症状,病程2―7天;关节炎型,多见于7―10日龄雏鸭,可见一侧或两侧跗关节肿胀,跛行,食欲下降,常3―5天内死亡。此外还有脑炎型―呈现神经症状;肉芽肿型―逐渐消瘦、腹泻;生殖器皮炎型等等。病变随各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比较典型的病变有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肝脏可见肿大,青铜色或土黄色,浆膜上有一层纤维素膜覆盖,有时有散在的坏死灶或出血点;气囊壁增厚、浑浊,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心包粘连,心包囊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其余还有:卵黄囊水肿增厚,卵黄的吸收不良与变质,喙、脚蹼常干燥;关节的肿胀发炎,内有纤维素性关节液;眼结膜炎病变;脑膜充血、出血;实质脏器粘膜及浆膜上的菜花样肉芽肿;生殖器官炎症、变形、变性等病变。&&& 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可怀疑大肠杆菌病,确诊需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主要可做麦康凯琼脂的分离培养,即将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或伊红美兰琼脂上,37℃培养16~24小时,大多数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呈红色,或者在伊红美琼脂上为黑色并有金属亮光则可做出初步判断,然后可进一步做生化、血清学鉴定。&&& 5、防治&& 由于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和外环境中,因此对其的防制应采取综合措施:&& (1)对商品肉鸭必须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及其卫生,并采取全进全出制度。&& (2)种蛋的孵化要做好消毒工作。&& (3)免疫接种,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使用的疫苗应为混合血清型疫苗,最好是能鉴定出本场大肠杆菌血清型,使用相同型疫苗。&& (4)药物防治&& 多种抗菌药对大肠杆菌都有较好疗效,饲料中添加0.02-0.08%的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甲黎嘧胺和在饮水中加入25-50ppm恩诺沙星能够降低死亡率。但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在预防时应定期轮换用药,在治疗时最好先做药敏试验。另外对气囊炎、肝周炎、卵黄性腹膜炎等出现较严重病变的,抗菌素疗效很差。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大肠杆菌菌苗进行免疫能够成功的预防商品鸭的死亡。美国和加拿大商业鸭广泛采用含有O:78血清型大肠杆菌和1,2,和5血清型的鸭疫巴氏杆菌的菌苗以预防大肠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的感染。
(责任编辑:徽牧小编)
奇诚庸能来中超吗 韩国媒体曝出有部分中超俱乐部正在追求韩国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肉鸭笼jnfkyzsb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