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数据怎么lte邻区规划原则

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
978-7-115-32504-4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63.40&&&
立刻节省:¥24.60
所属分类:
《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是一本以LTE FDD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全书分为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和实践篇四个大的版块。理论篇着重阐述LTE FDD核心网以及无线网的网络结构、关键技术等;规划篇包括了LTE FDD核心网、无线网以及配套承载网的规划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设计篇详细介绍了LTE FDD核心网、无线网和配套的承载网的设计;最后的实践篇通过介绍一些实际的LTE FDD规划和设计案例,使读者可以从感性的角度更加清晰地了解LTEFDD网络规划和设计的工作。本书由程鸿雁、朱晨鸣策划和主编。
  内容提要本书分为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实践篇4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LTE完整的体系架构、网络演进以及网络规划和建设的知识等,其中理论篇涉及EPC网络、E-UTRA网络和承载网3章内容,规划篇介绍了核心网、LTE无线网、承载网的规划,设计篇涉及核心网、LTE室外宏站及室内分布系统、承载网的设计,实践篇给出了LTE设计案例。
  本书适合各大设计院从事LTE网络规划、设计以及对LTE网络规划有兴趣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11.1.1 移动通信发展史 11.1.2 3G的应用 51.1.3 未来移动通信趋势 61.2 LTE的发展 81.2.1 标准化组织 81.2.2 LTE标准进展 101.2.3 LTE业务与应用 121.2.4 LTE商用进展 131.2.5 LTE产业发展 141.3 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特点 141.3.1 需求分析 141.3.2 覆盖规划与链路预算 151.3.3 容量规划与规模估算 161.3.4 性能仿真 161.3.5 参数规划 17 理论篇 第2章 EPC网络 212.1 引言 212.2 EPC架构及功能 222.2.1 网络架构 222.2.2 网元功能 262.2.3 接口协议 312.2.4 系统标识 382.3 典型流程 392.3.1 EPS状态管理 392.3.2 移动性管理 412.3.3 会话管理流程 622.4 EPS承载与QoS机制 642.4.1 EPS承载 642.4.2 QoS 662.4.3 QoS参数的映射 682.5 安全机制 692.5.1 安全架构 692.5.2 密钥和鉴权 702.5.3 EPS系统密钥体系结构 732.6 容灾机制 742.6.1 MME Pool概念 742.6.2 功能及特点 752.7 策略控制与计费(PCC) 762.7.1 PCC架构、功能实体与接口 762.7.2 PCC的作用及规则 81第3章 E-UTRA网络 843.1 引言 843.2 LTE网络架构模型 843.2.1 网络结构 843.2.2 空中接口高层协议 853.2.3 E-UTRAN用户面和控制面的无线协议架构 863.3 LTE关键技术 883.3.1 OFDM 883.3.2 MIMO 913.3.3 链路自适应 933.3.4 小区间干扰抑制 953.4 LTE物理层规范 973.5 LTE帧结构 983.6 物理层的资源调度单位 1003.6.1 空间资源调度 1003.6.2 RE与RB 1013.6.3 REG与CCE 1023.7 物理信道 1033.7.1 上行物理信道 1033.7.2 下行物理信道 1063.8 信道映射 1133.8.1 上行信道映射 1143.8.2 下行信道映射 1143.9 编码、扰码与调制 1143.9.1 信道编码 1143.9.2 扰码 1153.9.3 信号调制 1153.10 物理层过程 1163.10.1 小区搜索 1163.10.2 随机接入 1173.10.3 功率控制 1183.11 无线资源管理 1203.11.1 分组调度管理 1203.11.2 切换管理 1213.11.3 接入控制 1213.12 LTE-Advanced关键技术及演进 1223.12.1 LTE-Advanced的演进方向 1223.12.2 载波聚合 1233.12.3 Relay 1263.12.4 CoMP 128第4章 承载网 1314.1 引言 1314.2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1314.2.1 MSTP定义 1314.2.2 MSTP技术发展阶段 1314.2.3 MSTP技术优势 1324.2.4 MSTP关键技术 1324.3 波分复用系统 1334.3.1 波分复用技术的概念 1334.3.2 波分复用技术的优点 1344.3.3 DWDM技术简介 1344.4 光传送网(OTN) 1364.4.1 OTN技术背景 1364.4.2 OTN技术相关标准 1374.4.3 OTN关键技术 1384.4.4 OTN技术特色 1444.5 分组传送网(PTN) 1474.5.1 PTN的实现技术 1474.5.2 MPLS-TP标准中的关键问题 1474.5.3 PTN的应用前景展望 1494.6 IP化无线接入网(IPRAN) 1494.6.1 IPRAN承载网技术主要特点 1494.6.2 IPRAN技术本质和优势 150 规划篇 第5章 核心网规划 1555.1 核心网规划范围及流程 1555.1.1 核心网规划范围 1555.1.2 核心网规划流程 1565.2 核心网组网方案 1595.2.1 融合组网 1595.2.2 LTE与2G/3G分组域互通/互操作 1655.2.3 LTE语音业务 1715.3 话务模型分析 1785.3.1 信令面话务模型 1785.3.2 用户面话务模型 1795.4 网元设置 1805.4.1 MME设置方案 1805.4.2 GW设置方案 1815.4.3 PCRF设置方案 1845.4.4 HSS的设置方案 1845.4.5 其他网元的设置方案 1865.5 承载带宽需求 1865.5.1 接口互联需求概述 1865.5.2 带宽需求计算 1865.6 网络组织及路由计划 1895.6.1 核心网网络组织 1895.6.2 核心网路由计划 1905.7 编号计划 1915.7.1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码(IMSI) 1915.7.2 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MSISDN) 1915.7.3 全球唯一MME标识符(GUMMEI) 1925.7.4 全球唯一临时标识符(GUTI) 1925.7.5 跟踪区(TAI) 1935.7.6 跟踪区列表(TA List) 1935.7.7 接入点名(APN) 1935.7.8 信令点编码 1935.8 对现网的改造需求 1945.8.1 电路域的改造需求 1945.8.2 分组域的改造需求 1955.8.3 其他改造需求 1955.9 网络管理与计费 1955.9.1 网络管理 1955.9.2 计费 1985.10 VPN划分及IP地址分配 2005.10.1 VPN划分 2005.10.2 IP地址分配 202第6章 LTE无线网规划 2036.1 无线网规划范围 2036.1.1 规划目标 2046.1.2 规划内容 2056.2 无线网规划流程 2076.2.1 规划准备阶段 2086.2.2 预规划阶段 2106.2.3 详细规划阶段 2136.3 规划前期准备 2146.3.1 工作计划制定 2146.3.2 网络规划输入需求 2156.3.3 基础数据收集 2166.3.4 基础数据处理 2166.4 传播模型选择 2176.4.1 无线传播模型 2176.4.2 CW测试 2186.4.3 传播模型校正 2226.5 链路预算 2236.6 规划目标 2256.6.1 覆盖指标 2256.6.2 容量指标 2256.6.3 质量指标 2266.6.4 成本指标 2266.7 覆盖规划 2266.7.1 覆盖区域需求 2266.7.2 覆盖区域类型和划分 2276.7.3 覆盖场景 2286.7.4 覆盖规划 2296.8 容量规划 2306.8.1 LTE的业务分类 2306.8.2 业务预测的原则和方法 2326.8.3 业务模型 2346.8.4 容量规划 2356.9 频率规划 2376.9.1 LTE的频段分配 2376.9.2 频率组网方案 2386.9.3 频率规划 2406.10 邻区规划 2416.10.1 邻区规划思路 2416.10.2 邻区配置原则 2416.10.3 异系统邻区规划 2426.11 跟踪区规划 2426.12 码资源规划 2436.13 规划仿真 2446.13.1 无线仿真流程 2456.13.2 仿真相关参数及设置 2456.13.3 仿真运行 2486.13.4 仿真结果分析 2486.14 MIMO的应用原则 2486.14.1 3GPP规范中定义的传输模式 2486.14.2 MIMO适用场景分析 2496.14.3 多天线应用场景 249第7章 承载网规划 2517.1 引言 2517.2 LTE对承载网的要求 2517.2.1 LTE网络的新变化 2517.2.2 LTE对承载网的新要求 2527.2.3 LTE基站回传IP化实现技术 2547.3 PTN承载网解决方案 2557.3.1 分组传送网(PTN) 2557.3.2 PTN + CE承载方案 2557.3.3 “PTN + L3”(静态)承载方案 2587.3.4 “PTN +L3”(动态)承载方案 2617.3.5 PTN承载方案分析 2637.4 IPRAN承载网解决方案 2637.4.1 IPRAN的技术特点 2647.4.2 IPRAN的关键技术分析 2647.4.3 IPRAN组网模型 2667.4.4 IPRAN部署要点 2677.4.5 IPRAN多业务承载方案 2687.4.6 PTN与IPRAN技术对比分析 2697.5 PTN与IPRAN规划与建设 2707.5.1 PTN组网规划 2707.5.2 IPRAN组网规划 2767.5.3 PTN/IPRAN与MSTP建网差异和建设重点 280 设计篇 第8章 核心网设计 2858.1 引言 2858.2 核心网设计要求 2878.2.1 工程总体概况 2878.2.2 网络现状 2878.2.3 业务预测与建设需求 2898.2.4 工程建设方案 2908.2.5 网络组织 2918.2.6 路由选择及编号计划 2918.2.7 业务带宽和信令链路带宽计算 2918.2.8 网管和计费 2948.2.9 设备平面布置及安装连接 2958.2.10 系统选型及设备介绍 2968.2.11 割接方案 2968.2.12 同步方式 2968.2.13 其他 2968.3 配套设计要求 2978.3.1 机房 2978.3.2 电源 2988.3.3 传输 2998.3.4 空调 2998.3.5 防雷和接地 3008.3.6 消防 301第9章 LTE室外宏站设计 3029.1 室外宏站勘察设计特点 3029.2 站址勘察 3029.2.1 预规划 3029.2.2 现场调查 3049.2.3 站址选择 3059.3 宏基站设计 3099.3.1 设备选择 3099.3.2 设备配置 3159.3.3 覆盖区设计 3159.3.4 与异系统共址建设时的干扰测算 3199.4 机房工艺 3219.4.1 机房工艺要求 3219.4.2 设备安装 3239.4.3 走线架与馈线安装 3249.5 天馈系统设计与安装 3279.5.1 天线安装要求 3279.5.2 室外线缆布放要求 3289.5.3 室外天馈系统接地 3289.6 基站配套设计 3289.6.1 新建基站配套电源 3299.6.2 旧址共享基站配套电源 3319.6.3 蓄电池 3319.6.4 RRU基站配套电源 3329.6.5 微蜂窝基站配套电源 3329.6.6 无线基站天支配套 3339.6.7 无线基站天面塔架改造原则 3339.6.8 塔桅的改造需求 3369.7 防雷与接地 3379.7.1 接地系统简介 3379.7.2 移动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 3389.7.3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340第10章 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34510.1 引言 34510.2 室内分布系统 34610.2.1 信号源 34610.2.2 室内分布系统 34910.2.3 LTE对室内分布系统的要求 35610.3 多网合一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 36010.3.1 异系统共址建设 36010.3.2 多系统共用分布系统 36310.3.3 现有室内分布系统的改造 365第11章 承载网设计 36911.1 引言 36911.2 PTN系统设计 36911.2.1 业务流向和业务需求预测 36911.2.2 网络组织 37011.2.3 通路组织 37211.2.4 网管系统设计 37411.2.5 同步系统设计 37811.2.6 公务系统设计 37911.3 IPRAN系统设计 37911.3.1 业务需求分析 37911.3.2 IPRAN网络总体建设思路 38011.3.3 IPRAN组网方案 38111.3.4 路由组织 38111.3.5 割接原则 38311.3.6 通信系统 38411.3.7 OSS集成方案 38411.3.8 时间同步解决方案 38511.3.9 IPRAN运维解决方案 388 实践篇 第12章 LTE设计案例 39312.1 项目概述 39312.1.1 项目背景 39312.1.2 容量目标 39312.1.3 业务目标 39312.2 无线网规划 39312.2.1 LTE覆盖规划 39312.2.2 LTE容量规划 39812.2.3 LTE设备选型 40012.2.4 LTE仿真 40112.3 室外宏站设计 40712.3.1 室外基站设置原则 40712.3.2 室外基站建设方案 40812.4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40812.4.1 项目概况 40812.4.2 设计思路 40912.4.3 设计方案 40912.5 核心网设计 41312.5.1 建设目标 41312.5.2 方案设计思路 41312.6 传送网设计 41812.6.1 PTN设计案例 41812.6.2 IPRAN设计案例 423后记 428缩略语 429参考文献 438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11LTE无线参数规划,lte网络参数规划包括,lte网络参数规划,lte无线网络规划,td lte无线数据终端,mi note lte参数,lte无线帧结构,lte参数优化,lte切换参数,lte pci规划原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11LTE无线参数规划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_百度百科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是2012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韩志刚。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编辑推荐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系统讲解了LTE的基本原理和组网关键解决方案《LTE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注重技术理论、技术标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仅包括了LTE基本原理,还给出了未来LTE部署应用解决方案。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内容简介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由韩志刚主编,以LTE FDD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系统介绍了LTE的基本原理和组网关键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LTE概述及技术标准进展、LTE关键技术、LTE无线接入网架构、空中接口协议、LTE物理层过程、QoS、调度及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SON技术、EMBMS、LTE无线网络规划(包括频率组网、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系统间干扰、室内分布系统、传输需求等)。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可以为从事LTE网络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的运营商、设备商、规划设计院所及大中专院校从事LTE技术研究的师生提供参考。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   1.2 LTE与WCDMA技术对比   1.2.1 WCDMA技术概述   1.2.2 LTE技术概述   1.2.3 LTE与WCDMA技术对比   1.3 EPC核心网与业务   1.3.1 EPC核心网   1.3.2 LTE业务   1.4 LTE发展状况   1.5 参考文献
第2章 LTE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OFDM技术   2.2.1 概述   2.2.2 OFDM的基本原理   2.2.3 OFDM技术的优点   2.2.4 OFDM技术的缺点   2.3 MIMO技术   2.3.1 概述   2.3.2 MIMO技术的应用   2.3.3 自适应MIMO   2.3.4 天线配置   2.4 参考文献
第3章 LTE无线接入网架构   3.1 概述   3.2 功能划分   3.2.1 概述   3.2.2 eNB功能   3.2.3 MME功能   3.2.4 S-GW/P-GW功能   3.3 LTE无线接入网接口   3.3.1 空中接口   3.3.2 S1接口   3.3.3 X2接口   3.3.4 E-UTRAN对HeNB的支持   3.4 参考文献
第4章 LTE空口协议   4.1 物理层   4.1.1 概述   4.1.2 帧结构   4.1.3 下行链路传输技术   4.1.4 上行链路传输技术   4.1.5 传输信道处理流程   4.2 MAC层协议   4.2.1 MAC层结构和功能   4.2.2 信道及信道映射   4.2.3 MAC过程   4.2.4 PDU结构   4.3 RLC层协议   4.3.1 RLC层结构和功能   4.3.2 RLC过程   4.3.3 PDU结构   4.4 PDCP层协议   4.4.1 PDCP层结构和功能   4.4.2 PDCP过程   4.4.3 PDU结构   4.5 RRC层   4.5.1 RRC层功能   4.5.2 系统信息   4.5.3 连接控制   4.5.4 测量   4.6 参考文献
第5章 LTE物理层过程   5.1 小区搜索过程   5.1.1 小区初始搜索过程   5.1.2 邻小区搜索过程   5.2 随机接入过程   5.2.1 基本原理   5.2.2 应用场景分析   5.3 功率控制   5.3.1 上行功率控制   5.3.2 下行功率分配   5.4 链路自适应   5.4.1 下行   5.4.2 上行   5.5 参考文献
第6章 QoS、调度与无线资源管理   6.1 QoS   6.1.1 概述   6.1.2 EPS承载业务架构   6.1.3 QoS参数   6.2 调度   6.2.1 常用调度算法   6.2.2 上下行调度   6.2.3 半持续调度   6.3 承载控制   6.4 接入控制   6.5 连接态移动性控制   6.6 拥塞控制   6.7 动态资源分配和包调度   6.8 负载均衡   6.9 小区间干扰协调   6.10 参考文献
第7章 移动性管理   7.1 IDLE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   7.1.1 寻呼   7.1.2 小区选择和重选   7.2 连接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   7.2.1 LTE系统内的移动性   7.2.2 LTE与2G、3G之间的移动性   7.3 参考文献
第8章 SON技术   8.1 SON的架构和功能   8.1.1 SON的架构   8.1.2 SON的主要功能   8.2 SON的关键技术   8.2.1 自动邻区关系   8.2.2 移动性鲁棒性优化   8.2.3 移动性负载均衡   8.2.4 自动PCI规划   8.2.5 随机接入优化   8.2.6 小区间干扰协调   8.2.7 eNB覆盖和容量优化   8.3 SON总结   8.4 参考文献
第9章 E-MBMS   9.1 E-MBMS逻辑结构   9.1.1 E-MBMS网络架构   9.1.2 E-MBMS网元和接口   9.2 E-MBMS的承载   9.3 E-MBMS的信道结构   9.4 E-MBMS的传输方式   9.4.1 E-MBMS传输区域   9.4.2 MBSFN传输区域   9.4.3 MBSFN传输内容同步   9.5 E-MBMS的应用场景   9.5.1 流媒体业务   9.5.2 信息广播业务   9.5.3 数据下载业务   9.5.4 交互类业务   9.6 参考文献
第10章 LTE无线网络规划   10.1 LTE频谱资源   10.1.1 ITU对LTE频谱的划分情况   10.1.2 3GPP对LTE频谱的研究情况   10.1.3 国内对LTE频谱的研究和划分情况   10.1.4 小结   10.2 LTE频率规划   10.2.1 LTE同频组网的可行性   10.2.2 LTE同频组网的干扰解决方案   10.2.3 网络部署建议   10.3 LTE覆盖规划   10.3.1 概述   10.3.2 LTE链路预算参数   10.3.3 LTE覆盖预测   10.3.4 覆盖增强技术   10.3.5 小结   10.4 LTE容量规划   10.4.1 用户模型分析   10.4.2 单站平均吞吐量估算   10.4.3 单站用户数估算   10.4.4 小结   10.5 LTE与现有无线通信系统干扰分析   10.5.1 干扰分析原理   10.5.2 LTE FDD与TD-LTE的干扰分析   10.5.3 LTE与GSM系统的干扰分析   10.5.4 LTE与UMTS系统的干扰分析   10.5.5 2 500~2 690MHz LTE与射电天文系统的干扰分析   10.6 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   10.6.1 LTE室内覆盖概述   10.6.2 室内分布系统介绍   10.6.3 室内覆盖规划   10.6.4 室内建设方案   10.6.5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总结   10.7 LTE接入网传输规划   10.7.1 LTE传输概述   10.7.2 LTE传输组网技术   10.7.3 LTE传输解决方案   10.7.4 LTE传输需求   10.7.5 接入网传输规划   10.8 参考文献
第11章 LTE无线网络性能   11.1 LTE小区覆盖   11.2 LTE用户峰值速率   11.3 LTE小区吞吐量和频谱效率   11.3.1 小区吞吐率   11.3.2 频谱效率   11.4 LTE时延   11.5 室内分布系统性能   11.5.1 概述   11.5.2 单通道建设方案性能   11.5.3 双通道单极化天线建设方案性能   11.5.4 双通道双极化天线建设方案性能   11.5.5 不同方案性能对比分析   11.6 参考文献
第12章 LTE-A简介   12.1 概述   12.2 关键技术   12.2.1 载波聚合   12.2.2 增强的干扰协调   12.2.3 无线中继技术   12.2.4 多点协作传输与接收   12.2.5 增强的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12.3 参考文献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02:48:40]  【摘要】LTE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成熟和推广加快了LTE的网络部署工作,而在整个LTE网络建设过程中,网络规划是至关重要"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LTE的网络规划方案
2014年8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LTE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成熟和推广加快了LTE的网络部署工作,而在整个LTE网络建设过程中,网络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尽管全球各大运营商在2G/3G网络规划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LTE网络规划具有不同于传统通信制式的新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的LTE网络规划进行研究,对网络规划过程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更好的改善LTE网络规划方案,提升LTE网络建设效率。 中国论文网 /8/view-6249834.htm  【关键词】LTE;网络规划;互扰;TD-LTE   1.引言   LTE技术源于3G通信技术,是对传统3G网络相关性能的优化和升级,以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效果。伴随着LTE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不断成熟,内外的运营商纷纷加快了LTE网络规划及其商业部署的进程。我国的4G移动通信牌照已于2013年底陆续发放,这也标志着我国正是迈入了4G LTE通信时代,因此在我国的4G通信竞争中,各大运营商对于LTE网络规划及部署给予了高度重视,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各大运营商未来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对LTE网络规划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难题进行研究,例如LTE与传统的通信制式的互扰问题、室分解决方案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优化LTE网络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LTE演进及其关键技术   LTE技术是对3G网络通信技术的演进,主要实现了对于3G网络通信技术中空中接入技术的优化,在网络演进的过程中采用OFDM以及MIMO技术,使得网络通信速率实现成倍增长,而且LTE技术对于优化小区边缘用户的通信质量、扩展小区通信容量、降低通信延迟具有显著效果。作为LTE技术的标准化及主要推动组织,3GPP早在2008年就对LTE 8进行冻结,这也标志着LTE相关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和规范,为LTE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作为快速崛起的世界大国,中国的LTE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包括LTE相关标准的制定、设备的开发和制造,中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LTE网络规划过程中,基于FDD的LTE网络走在了前列,已经开始在全球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部署和商用,与此同时我国的电信运营商也开始在部分大中城市进行TD-LTE网络部署和商用试点。   LTE的接入网技术与传统的UTRAN架构有所不同,其采用演进型构架,并且引入了扁平化的网络构架特点,这对于降低LTE网络的后期维护费用至关重要。在LTE的关键技术中,主要包括MIMO天线技术、编码技术、多址接入技术以及网络抗干扰技术等,通过运用这些新型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LTE网络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升LTE网络的通信容量。在LTE的细分中,主要有FDD和TDD两种制式,其中前者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演进的结果,而且两种LTE制式在技术层面有着较高的相似性,这一点对于提升LTE技术在未来的融合以及终端设备的开发方面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3.LTE网络规划研究   2G和3G网络技术的发展给LTE网络规划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在LTE的网络规划过程中,其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热点覆盖的方式来实现,即实现通信的高数据率和高可靠性,这也是LTE网络初期建设的重要特点之一。   (1)LTE网络规划的主要原则   在LTE网络规划的初期阶段,其主要的考虑在于所规划网络的覆盖范围、通信容量以及与传统通信制式的兼容性等,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频段需要满足规划要求,TD-LTE的通信频率在MHz,并且规定单个频点带宽为20MHz;其二,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即在LTE基站的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新建LTE基站与已存在的2G/3G基站实现资源共享,即不增加机房和有线传输链路,实现对已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其三,要遵循工程易于实现原则,即在LTE网络的规划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对目前已有网络的影响,以降低现存设备改造产生的成本。与此同时,在LTE网络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即同频组网或者异频组网的问题。在考虑到LTE网络中涉及到MIMO多天线技术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在实际的LTE组网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实现异频组网,以更好地降低多天线之间的相互耦合,提高整体的LTE网络性能。   (2)LTE网络规划基本流程   目前的LTE网络规划流程与以往的2G/3G技术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可以将其网络规划流程分为宏基站和室分两个主要部分。宏基站主要实现大区域覆盖,而室分主要实现对人员密集区域的覆盖。这一特点是由LTE技术自身的高数据传输速率特点决定的,在采用LTE-2400MHz)频段进行通信时,宏基站信号相对较弱,无法保证LTE技术高数据率的要求,因此采用热点式覆盖相比之下具有更大的优势。   (3)LTE网络规划的关键问题   在目前的LTE网络规划过程中,主要存在着通信制式互扰、室分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LTE制式与传统2G/3G制式互扰问题。在LTE制式与传统通信制式的干扰中,主要有基站对基站、基站对客户端、客户端对基站以及客户端对客户端几种类型,因此在LTE网络的部署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到LTE天线与传统制式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问题。以目前的TD-LTE制式为例,其主要工作频段为MHz,在实际工程实现方面互扰主要为杂散和阻塞两种类型,同时在室分环境下还需要考虑到LTE制式与WLAN热点的互扰。杂散干扰主要是由于发射机的杂散引起,而阻塞干扰则主要来自于发射机的频带内强信号。在降低互扰的技术中,提升天线隔离度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改变接收机与发射机的距离使得LTE系统互扰达到最小状态,即达到降低互扰的目的。因此在天线设计过程中,目前普遍采用正交双极化的方式实现高隔离度,从而达到降低天线耦合度的目的。在室分环境下,LTE网络规划还需要考虑到与WLAN网络的互扰,当二者处于合路时,合路器的互耦应该小于-100dB,假如LTE与WLAN采用独立布线方式,则二者天线的距离应该大于1m。   其二,LTE网络室分规划。在LTE网络室分规划过程中,需要保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LTE室分网络规划要与建筑物的业务量相结合,并且对其优先级进行区分;其次,对已有2G/3G网络的区域,原则上实现分布资源共用,降低LTE室分规划成本;同时,在新建LTE室分网络中还需要实现对2G/3G以及WLAN网络的兼容,保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其三,多天线技术。在整个LTE制式中,MIMO多天线技术对于提升LTE网络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通信制式相比,多天线技术的引入可以使得LTE网络系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MIMO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对成本等因素进行考虑,以实现LTE网络规划的最优状态。   4.结束语   4G技术的正式商用极大的刺激了LTE网络的部署,而LTE网络规划方案的制定对于提升LTE网络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LTE网络规划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以更好的推动LTE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晨鸣,李新.TD-LTE无线网络规划关键因素研究[J].电信快报,2013,03.   [2]桂福良.浅论TD-LTE网络的规划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05.   作者简介:   王洪梅(1976―),女,工程师,研究方向:移动网GSMT和WCDMA。   符新(1974―),女,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通信工程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te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