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信息素养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05:08:4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官方公共微信?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猜您喜欢: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福州一中 石芝钦
[内容摘要]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就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对中学的重要意义和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进行探讨,并了我校信息技术课程模式的总体设计。
[关键词] 信息素养、任务驱动、独立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在人才培育的目标模式中,一个新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2000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而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具备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及能力。许多专家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1、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对中学的重要意义
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这种能力同当代信息技术结合,成为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引起世界各国界的高度重视。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
自从信息素养被人们广泛关注以来,其定义就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对其内涵与外延也有不同的理解。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传播与技术协会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9大素养标准: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这一标准从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表述,更进一步扩展与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从上述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认为,当前迫切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信息素养的国家标准,并按照学生的年龄差异,提出不同阶段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将信息素养纳入到各级各类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根据国内外界研究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
(1)信息意识情感:信息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学生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2)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3)信息科学技术常识: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设备与设施的操作;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5)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6)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不仅懂得如何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习惯、能力的人。因为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下个世纪,受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 总之,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纳入学校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每个学生也必须自觉、主动地把信息素养作为自身学习与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3.信息技术课程模式的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的第一原则就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是信息技术的主人。所以,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主角,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只是学习主题、学习目标的设计者,是学生如何去获取有关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的指导者、帮助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引导者和咨询者,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主导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而不是 "灌输"知识,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时,应该去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不能通过教师简单地把答案传递给学生,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和享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欢娱和乐趣,这是他人无法代替的。
教学环境: 教师讲授的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中或在安装有多媒体广播教学的机房中上,我们还提供网络化多媒体学习机房,并具有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与协同工作的软件平台和必要的资源(网络资源库由教师创建并逐渐扩充和完善,我们将教学及存放在教学专用服务器中供学生查阅,把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安装在校园网中光盘塔服务器及教学专用服务器中供学生学习用)。我们还在校园网中建成福州一中信息技术教学网,每周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都以网页的形式公布,学校还接通了INTERNET宽带网,多媒体机房中的每台学生机均可连上INTERNET。我们还自己开发了基于Web方式下的福州一中选择题考试系统,此系统可以实时地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质量分析。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还开发了其他的一些管理软件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软件。这样的教学环境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项目展开实践活动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百看不如一练",所以我们在每节课上都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或练习任务,通过上机的操作达到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在练习中碰到的疑惑产生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动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应从更广泛的角度积极适度地去评价每位学生的表现,学生也会在积极的鼓励和赞赏中产生进一步去学习和探求新知的动力。
课程设计过程如下: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
1.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知己知彼"的客观态度,获取自我的信息&第一周教学和学习任务如下:
①、了解局域网的使用,掌握正确登录局域网的方法;&②、了解互联网的使用,掌握正确浏览每周学习任务的方法,并学会加入讨论,发表自己对每周课的见解;&③ 、信息技术学科了解对象考试。
从第一周开始,我们就让学生掌握局域网及信息技术教学网的使用,通过局域网、信息技术教学网的使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意识到网络的用途,网络信息的交流方式,网络的管理。
接下来的几周主要是介绍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老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内容和要求?任务驱动"方式公布在信息技术教学网中),我们在教学专用服务器和校园网光盘塔服务器中安装了较多的学习软件和影像资料供学生学习用。在网络环境下,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同学们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习积极性很高,每个同学学习后都积极参加讨论、交流,我们认为应尽可能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我们还利用自己开发的基于Web方式下的福州一中选择题考试系统,在理论及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中根据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适当做一些练习(学生可以边做边学),考试系统可以实时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评判和质量分析。
对于信息社会和知识,每个人必须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信息技术学科了解对象考试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自己的能力必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过高或是过低地估计自己都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意愿作为教学的前提,通过测试,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所了解,这将有效地指导教师今后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了解对象考试不是要给学生施加学习上的压力,而是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这将有助于学生督促自己的学习,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程设计的第二阶段:
2.强调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强调实践操作能力,这是基础素质。但是,它对信息素养而言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是一种工具,它将帮助学生今后顺利获取信息。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通过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一方面通过教科书的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去掌握信息的来源,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把技能要点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教师手把手的教导,最终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而这样的学生将来会被信息社会淘汰。
课程设计的第三个阶段:
3.以"项目任务"为目标的实战训练--培养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软件应用能力和获取信息源的能力以后,教师将提出两个或三个工作任务与要求,并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该任务。
课程设计的第四阶段:
4.与实际学科知识结合的运用过程--培养对信息开发利用的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实践、锻炼信息的开发利用能力,"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是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实,通过与实际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开发的过程。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而且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树立起终身的观念。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理念与目标体系--董玉琦教授访谈&2.王吉庆教授谈信息素养&(王吉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教授 著有《信息素养论》一书)&3.美国的信息素养
[作者简介] 福州一中教师,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 & 技术学科(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术科组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案例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
  日积月累,技术学科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有多名同学在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机器人奥林匹克比赛、深圳市网络夏令营、中学生航模海模比赛中获全国、省、市多个奖项。
浅谈网络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 要]信息素养是现在教育培养的重要素养,随着网络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环境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本文简要阐述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实际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比较详细地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素养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不断 ,计算机网络对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未来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计算机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利的东西,我们在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时,不要只看到电脑及其网络的亮点和优势,同时也要正确处理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良好平台。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网络,但往往直到他们学完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后也仅会打字、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简单的操作而已,对网络只是等同于娱乐,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何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化社会学生必须具有以下四方面的能力: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加工,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也就是信息素养。素养如同品德修养不是教出来,却可以在教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引导、渗透、启发,可以根据网络环境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去构建合适的教育教学体系。在网络环境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为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平台。
为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学校需要配备一流的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引进网络信息化管理办公平台、图书管理/借阅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络一体化电视台、网络广播站,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库,BBS,专题学习网站等,使丰富多彩、安全健康、高效便捷、开放现代的网络溶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网络的气息。学生不仅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学校可经常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活动,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网络中普及信息知识,转变信息观念,提高信息意识,提升信息能力,为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与成长搭建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的交流平台,激发创意,锻炼能力。
二、培养网络自控能力,形成维护网络环境的意识。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网上色情、暴力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网络游戏极具诱惑力,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网络自控能力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未来网络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实现自我的环境之一,要想应对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网络自控能力不可缺少,要想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就必须要有较强的网络自控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让网络道德、法纪观念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觉地去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遵守网络规则,抵制网络中的信息污染,同时可以让学生充当网络环境的管理者,让学生参与到网络环境的管理中来,让学生体验网络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在利用BBS就学习问题进行讨论时,经常会发生学生乱发帖的情况,可让学生轮流来担任BBS管理员,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网络中的帖子,让学生来体验信息管理的责任感;在电脑机房进行上机实验活动时,学生也往往会偷着玩游戏或者浏览其他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网站,可让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来担任监督员,监督和帮助不自觉的学生,从而达到规范信息行为的目的,让学生共同遵守信息伦理,成为网络环境的&捍卫者&。
三、培养终身学习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的速度将大大加快,要想在这迅变的时代中生存、发展、成功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网络时代学校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网络使学习者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了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延展了,因此网络环境是终身学习的良好平台。在网络环境中教学,教师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彻底的转变,引导学生发挥网络的最大作用,用网络来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师是&引导者&不是&灌输者&。教师可针对教学,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优势,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环境中的学习,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同时能够根据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而不致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教师应该构建网络环境的教育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经常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学习效率、学习理念等作出较好的规划和管理,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网络环境中的高效学习,可使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新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学习品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学习品质的形成将极大的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网络环境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网络环境也是伴随学生一生的学校。目前,学校正在广泛使用网络环境来进行教学,但网络环境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还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作进一步探讨。应将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房崇东《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读与写杂志》2008-6第六期
[2] 黄惠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考试周刊》2008年第26期
[3] 胡靖华《论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年第2期
[4] 李杰《浅议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教学》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C)2013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网络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来源:  10:54:00 【】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为适应时代潮流,要求学生具备快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国家、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网络环境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课被定义为操作技能课,这种认识是狭义的,与新时代培养学生获取、传输、使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社会、文化等问题,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责任感不符。 &&&&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主要指:认识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对信息有敏感性和洞察力,善于辨别信息真伪,善于将信息联系学习、工作实际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互联网中,信息浩如烟海、良莠芜杂,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尤为重要。 &&&&2、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学生可以熟练地应用浏览器、搜索引擎、电子邮箱、博客等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重组再创造,把获取的信息为己所用,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3、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人们在信息行为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在网络环境下,存取、使用资源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制造、传播黄色、暴力信息,不利用网络非法获利,自控、自律,共同维护互联网的使用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和角色 &&&&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教学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传播媒介的交互性、信息的多媒体化等,决定了网络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共享性、创新性等特点。 &&&&鉴于以上网络教学环境的特点,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摒弃以往以老师为中心,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的传统教育方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完成以下角色转变: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包括: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指导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 &&&&2、建立新型的协作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建构主义理论尤其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网络环境下,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网上论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思维碰撞互享,群体共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8:24:39)?&&( 11:34:33)?&&( 11:31:27)?&&( 11:30:24)?&&( 11:28:26)?&&( 11:17: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