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显卡扩展坞坞愈加流行 能成游戏本新方向吗

显卡扩展坞愈加流行 能成游戏本新方向_笔记本_网上三好街_整机频道
>>>> 显卡扩展坞愈加流行 能成游戏本新方向
显卡扩展坞愈加流行 能成游戏本新方向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各种伴随着新技术诞生出来的产品稍不留意就会OUT了,虽然目前PC市场区域饱和,但不乏有创新能力的新品出现。在游戏本领域“外置显卡扩展坞”是目前最有竞争力的产......&&&&
&&&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各种伴随着新技术诞生出来的产品稍不留意就会OUT了,虽然目前PC市场区域饱和,但不乏有创新能力的新品出现。在游戏本领域“外置显卡扩展坞”是目前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各大厂商都在积极推出相关产品。实际上,笔者在Surface Book发布之后就曾推出过笔记本电脑外接显卡的方案汇总,今天笔者再次带大家回顾一下近期支持显卡扩展坞的游戏本,让我们通过近期的新机型来设想一下今后游戏本的设计方向吧。
&&& Alienware显卡扩展坞
&&& Alienware显卡扩展坞于2014年底推出,其伴随着Alienware旗下首款13英寸游戏本:Alienware 13一同推出,该机当时搭载i5-5200U处理器+GTX 860M独显,由于13英寸体积限制,当时该机的配置算不上“发烧”,并且由于Alienware系列游戏本显卡模块由MXM改为BGA封装(即:焊接模式,不能自行升级显卡),因此Alienware推出了外置显卡扩展坞,在此之后的Alienware游戏本都可以连接此扩展坞使用。
&&& 规格方面,Alienware显卡扩展坞支持单个全长、双宽PCI-Express x16显卡,可连接NVIDIA GTX 600以上级别和AMD HD 5000以上级别的桌面端独立显卡,为了解决和笔记本电脑的连接问题,其为自家笔记本和扩展坞都开发了新的接口,内置460W电源。
&&& 微星GS30显卡扩展坞
&&& 几乎与Alienware同一时期,微星推出了GS 30超薄游戏本,该机与Alienware 13虽都采用13英寸机身设计,但该机机身设计更为轻薄,因为该机并未配备独立显卡,转而使用外置显卡扩展坞的方式来增强游戏性能。
&&& 该机配备Intel低压处理器,搭配GTX 980桌面级独立显卡的扩展坞和整机售价近2万元,价格高、受众窄。而且GS30还有一个设计上的弱点,它与显卡扩展坞的连接方式并非通过线缆,而是通过扩展接口直接放置在扩展坞上部使用,使用时笔记本虚放在显卡扩展坞上面,使用区域并不灵活。
&&& Razer Core显卡扩展坞
&&& 在今年CES上,雷蛇正式推出了旗下全新的超轻薄游戏本:Blade Stealth和配套的显卡扩展坞:Razer Core,该款游戏本采用12.5英寸屏幕设计,配备了i7-6500U处理器和HD 520核芯显卡,整机厚度仅为13.1mm,机身重量仅为1.25kg,有着极佳的便携性。Razer Core机身设计简约,配有雷蛇标准的绿色灯光,它通过雷电3标准连接游戏本。
&&& Razer Core支持全尺寸双槽宽度显卡,包括NVIDIA GTX 750及更高级别和AMD R9 285及更高级别独显。同时,这个扩展坞还拥有一个千兆RJ-45网线端口,4个USB 3.0接口。价格方面,Blade Stealth机身售价999美元起并不算贵,但Razer Core售价499美元(不含显卡)就显得比较昂贵了。
&&& 华硕ROG XG Station 2扩展坞
&&&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华硕也推出了自家的外置显卡扩展坞解决方案:ROG XG Station 2,它外型小巧,红黑配色符合目前ROG的设计风格,并且左侧侧板为透明材质,结合红色灯光能够清晰的看到扩展坞内部。目前已知的消息是该扩展坞同样采用雷电3标准,并且支持热插拔,但并没有与之同期推出的游戏本机型。不过,今后的ROG游戏本将采用轻薄型设计的可能性非常大。
&&& AMD XConnect技术
&&& AMD于本月宣布正式推出XConnect技术,根据官方的解释为:XConnect技术通过雷电3接口,可以让兼容的更轻薄的二合一设备和笔记本电脑获得更强性能的图形处理能力。同时,目前与AMD XConnect兼容的设备包括了雷蛇最新的Razer Blade Stealth和Razer Core,Razer Core的特点是:即插即玩、显示灵活、可升级。
&&& 值得注意的是,Razer Core不仅仅支持AMD的独立显卡,而且还支持热门的NVIDIA GTX级别的独显,据笔者了解目前NVIDIA还没有公布相关的技术细节。
&&& 雷电3(Thunderbolt 3)技术
&&& 雷电3是Intel公司开发的一项技术,它不仅完美兼容USB Type C,而且能够提供双向40Gbps的数据传输,最高100W双向电流传输,兼容传统的视频传输协议,因此它被看作是PC领域前景最广的接口技术之一。
&&& 正因为雷电3的优势众多,因此它的诞生不仅仅是让笔记本的接口改变了,而且还诞生了除了目前看到的这种轻薄机身+外置显卡扩展坞的游戏本形态。
&&& PS:雷电3和USB Type C的怎么区分
&&& 雷电3采用USB Type C接口作为物理层,因此从外观来看雷电3接口和USB Type C接口没有区别。
&&& 只要支持雷电3标准的接口,旁边会有雷电通用的“小闪电”标识,我们可以从外观上进行首次区分,当然也不排除没有标注的可能,因此可以通过系统参数进行二次确认。
&&& 轻薄趋势下,外置显卡扩展坞愈加流行
&&& 通过今天我们看到的已知采用外置显卡扩展坞的游戏本机型,都是为了保证极致的便携性。因此在过去,如果想要强大的游戏性能,笔记本就必须牺牲便携性,而通过强大的雷电3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轻薄型的笔记本中通过连接外置显卡扩展装置来获得更强的图形处理器性能,兼具便携性和高性能,使用起来也更加灵活。
&&& 理想状态下的雷电3技术,设备使用形态
&&& 由上述模拟的使用状态来看,只要兼容雷电3标准的设备数量足够理想,那么上图中实现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不过,显示器环节现阶段还不能传输电力,上图只是基于理想状态下雷电3的实现图,还请大家提起注意。
&&& 因此,采用雷电3技术能够带来这么多优势,可以明朗的做出判断,今后PC市场配备雷电3接口将于更加普遍,同时扩展坞的选择也会更多,实现起来也就越容易。
&&& 兼容性
&&& 你可能会问了,既然都是基于雷电3技术产生的,那么Razer Core是否能够用应用到其它支持雷电3技术的笔记本中呢?
&&& 从理论上来讲这是支持的。但是,由于目前Razer Core刚刚发售不久,而且只在国外才有售,还没有相关测试来保证兼容性。
&&& 不过,只要兼容雷电3标准,随着今后设备数量越来越多,我们甚至可以单独选择第三方显卡扩展坞,没有品牌捆绑的尴尬,就像是DIY市场,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主板、显卡等配件。
&&& 从Razer Blade Stealth和Razer Core的组合来看,这种Intel低压处理器+外置高性能独显的组合方式对于发烧级玩家来讲,可能更担心低压处理器是否完全能够带出独显的全部性能。
&&& 从实际性能来讲,低压处理器和标压处理器在带动同样规格的独立显卡时性能发挥肯定有一定差距,不过在多数游戏不看重CPU的情况下,低压处理器的表现依旧能够满足大部分游戏的使用需求,因此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讲,这种组合方式仍能满足日常游戏需求,对于发烧级玩家来讲可能并不适合。
&&& 此外,不仅仅是游戏本,只要你的设备支持雷电3,无论是商务本、二合一等产品,都可以轻松连接外置显卡扩展坞,获得更好的图形性能。
&&& 总结:
&&& 随着雷电3技术的诞生,我们可以清晰的预测未来笔记本和游戏本的形态也将发生改变。在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下,笔记本电脑+外置显卡扩展的组合方式将更加流行,其同时拥有便携性和高性能,使用更加随心。虽然目前扩展坞的价格都比较贵,但是随着技术的普及,价格肯定胡一降再降,可选空间将更丰富。现在来看,笔者更希望第三方厂商推出能够兼容雷电3的通用性扩展坞产品,一来可以让选择更灵活,二来也能进一步降低售价。文章最后笔者提醒,今后再买笔记本一定要买雷电3接口的噢。
?&?&?&?&?&?&
看了该产品的用户还喜欢
推荐经销商
罗技键鼠套件
易捷通收款机
AEE监控设备
金河田音箱
凯仕达跳舞毯
最新专题更多>>
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的小黄金周日期非常接...
相关产品报价
沈阳资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 - , All Rights Reserved.热线电话:024-67223 转 800 广告咨询:024-IT商品推荐群: QQ:
 沈网警备案号
关注三好街动态查看: 8343|回复: 25
轻松提升游戏性能,外星人显卡扩展坞上手玩!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67
魔力币5812
本帖最后由 Heagle 于
21:31 编辑
& && & 话说外星人在去年底更新了产品线,新款笔记本除了更轻更薄,尺寸上也有了13寸可以选择,也就是我上周发过评测的那款,有兴趣的请点。对于13寸的外星人而言,相比大屏幕的 Alienware 15 和 Alienware 17 而言性能肯定有所不及,特别是显卡性能受制于机器的尺寸,于是就有了可以使用台式机独显的 Alienware Graphic Amplifier 显卡扩展坞出现。
IMG_4746.JPG (131 KB, 下载次数: 0)
21:18 上传
除了扩展坞本体以及两份说明文档外,配件就只有一根台式机通用的电源线以及用于连接笔记本和扩展坞的专用连接线。连接线外部包了蛇皮网,线体很柔软,量了一下长度为2米,足够把扩展坞放得远远的。
IMG_4750.JPG (200.35 KB, 下载次数: 0)
21:18 上传
扩展坞为长方体,外壳使用了磨砂以及抛光两种不同的工艺组合,但依然难掩较重的塑料感。
IMG_4751.JPG (152.08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扩展坞正面的加强筋设计增加了外壳的整体强度也让扩展坞看起来更酷,然而这后面就是一散热风扇,积尘之后清理会比较费劲。
IMG_4752.JPG (169.09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扩展坞左右两侧的通风孔主要是为独显散热而预留,窗口的位置正好对应独显的散热风扇。
IMG_4754.JPG (182.13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扩展坞后侧上方作为开盖时的把手同样采用了加强筋的设计,下方有一锁扣用于控制开合。背面左侧是扩展坞内置电源的出风口以及电源插孔,右面提供了四个可供关机充电的 USB 接口以及一个专门用于连接 Alienware 笔记本的数据线接口。
IMG_4758.JPG (177.27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底部的橡胶软垫脚外形很独特,防滑效果不错。
IMG_4760.JPG (152.93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扩展坞底部的铭牌来个特写。
IMG_4761.JPG (186.56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不得不说,要打开这扩展坞还是挺吃力的,开口很紧,需要双手才能完成操作,然而要合上上盖就比较简单。
IMG_4767.JPG (216.85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扩展坞内部使用了一枚 460W 电源为独立显卡供电,其中 12V 输出高达 385W 的设计显然是为高端显卡准备的。 电源风扇使用了侧吹的设计然而风扇尺寸较小,并不是常见的 12cm 或者 14cm,所幸的是电源风扇噪音并不大。
IMG_4769.JPG (164.27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内置电源提供了双 8(6+2)pin 供电接口,显然也是为高端显卡准备的。
IMG_4775.JPG (166.04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扩展坞的金属转轴特写,转轴两侧有金属支脚辅助。
IMG_4772.JPG (262.15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转轴上方的 9cm 散热风扇,转速高风量大,然而转速不可调,噪音感人。
IMG_4773.JPG (279.22 KB, 下载次数: 0)
21:19 上传
扩展坞内部结构并不复杂,除了为独显供电的电源以外就只有两块 PCB,其中最大的一块“主板”连接了电源以及一块控制板并提供了一条 PCIE 显卡插槽。
IMG_4780.JPG (328.68 KB, 下载次数: 1)
21:20 上传
为了拉开外置独显以及&&Alienware 13 内置 GTX 860M 独显的性能差距,这次借用了一块 MSI GTX 970 GAMING 4G 独立显卡用作测试。MSI GTX 970 GAMING 4G 属于中高端独显,支持低温风扇停转技术,静音效果很好,目前售价为 2500元左右。
IMG_4784.JPG (195.91 KB, 下载次数: 0)
21:20 上传
显卡和扩展坞合体前先来个合影。
IMG_4791.JPG (184.94 KB, 下载次数: 0)
21:20 上传
扩展坞实测可支持长度在 32cm 以内的独显,长度约为 28.5cm 的 MSI GTX 970 GAMING 4G 安装到扩展坞后尚有一定空间剩余。
IMG_4804.JPG (256.94 KB, 下载次数: 0)
21:20 上传
扩展坞可以支持目前主流的双槽游戏显卡,单槽当然也没问题,显卡安装到扩展坞后输出接口不再使用,完全可以戴上套子防止灰尘和氧化。
IMG_4813.JPG (224.69 KB, 下载次数: 0)
21:20 上传
一切就绪,就当我盖上扩展坞上盖的那一刻,杯具发生了。MSI GTX 970 GAMING 4G 由于高度超出了扩展坞的设计导致盖子无法盖上,所幸的是扩展坞即使完全打开上盖也不影响使用,但无法合盖实在让人哭笑不得。目前不少高性能显卡都使用了越肩式 PCB 设计,而这种设计有可能会跟外星人扩展坞不兼容,因此在为扩展坞选择显卡的时候,除了要注意功率以及长度等问题,显卡的高度也是需要考虑的。
IMG_4814.JPG (227.61 KB, 下载次数: 0)
21:20 上传
笔记本上的接口与扩展坞上的接口完全一致,因此数据线插上就能用,无需特意区分。
IMG_4822.JPG (192.54 KB, 下载次数: 0)
21:20 上传
数据线接口上有一个人性化的设计,当笔记本连接扩展坞并使用外置独显时,数据线接头上的指示灯会亮起,而在系统中切换到笔记本内置独显后,即使笔记本与扩展坞保持物理连接也会灭掉指示灯,因此就算不看屏幕,光是看一眼数据线接头上的指示灯就能知道当前是使用哪块显卡,十分方便。
IMG_4825.JPG (163.93 KB, 下载次数: 0)
21:20 上传
第一次连上扩展坞,系统自动识别出 GTX 970 显卡并自动安装驱动。
50.png (189.08 KB, 下载次数: 0)
21:24 上传
之后 GPU-Z 也可以正常识别外置独显的所有参数,证明外置显卡已经可以正常使用。
51.png (78.21 KB, 下载次数: 0)
21:24 上传
Alienware 13 为外置显卡设置了快速切换途径,按键盘上的 FN+F1 可以切换到笔记本自带的 GTX 860M,可惜并不支持热切换,必须重启或者关机才能生效。然而 GTX 860M 要切换到 GTX 970,按 FN+F1 完全没反应,需要关机重开才会重新连接外置独显。
52.jpg (238.12 KB, 下载次数: 0)
21:24 上传
接上扩展坞后再跑一次最新版 3DMark,得分比之前的 GTX 860M 有很大提升。不过受制于 CPU 的性能,跑分相比 GTX 970 安装在台式机上还有一定差距。下面是 Alienware 13 原配 GTX 860M 独显以及笔记本连接扩展坞还有 GTX 970 安装在台式机上的性能对比图。
53.jpg (163.68 KB, 下载次数: 0)
21:24 上传
54.jpg (166.11 KB, 下载次数: 0)
21:24 上传
55.jpg (64.45 KB, 下载次数: 0)
21:24 上传
使用 MSI 自家的 Afterburner 超频软件,安装在扩展坞上的 GTX 970 照样玩超频,小超一把后跑分提升还是挺明显的。
61.jpg (460.22 KB, 下载次数: 0)
21:24 上传
接下来做一个有趣的测试,使用 Furmark 对安装在扩展坞的 MSI GTX 970 GAMING 4G 独显进行拷机,在打开扩展坞上盖的情况下,显卡满载温度为70度,当合上上盖后,显卡满载温度足足上升了10℃,这个与扩展坞侧面的开窗设计不无关系,如果增大开窗的面积以及将开孔换成防尘纱网的设计肯定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85.jpg (407.73 KB, 下载次数: 0)
21:24 上传
前面就提到过,扩展坞自带风扇的噪音很大,即使机器放在书房,跑到客厅仍然可以清楚地听到风扇的声音,就是这么感人。噪音接近60分贝,噪音等级等同于嘈杂的马路。
IMG_4848.JPG (144.53 KB, 下载次数: 0)
21:20 上传
不过楼主发现这风扇即使拔掉连接线也不影响扩展坞的使用,那就果断拔掉了,这回终于安静了。
IMG_4846.JPG (144.15 KB, 下载次数: 0)
21:20 上传
关于 Alien FX 灯效,其实这扩展坞也是支持的,设置后就可以跟笔记本的灯光相互辉映。
82.jpg (174.68 KB, 下载次数: 0)
21:26 上传
IMG_4850.JPG (149.48 KB, 下载次数: 0)
21:20 上传
& && & 这第一代外星人外置显卡扩展坞显然不太令人满意,过高的定价,对显卡高度的兼容性以及噪音大等问题都有待改进。目前这种外置显卡扩展坞各品牌之间互不兼容并不利于产品的发展,如果存在竞争,我相信外星人外置显卡扩展坞就一定会做得更好。外置显卡作为提升笔记本性能的简单途径,如果各大厂商能够联合起来制定统一标准的话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这也是一个玩家美好的愿景。
<p id="rate_"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魔力币 + 2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2324_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门户文章 + 1
魔力币 + 200
" class="mtn mbn">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3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 积分
这东西有点蛋疼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2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2 积分
这货早两三年出,我绝对买,可惜现在已经不玩游戏,很遗憾。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5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0 积分
这玩意是什么笔记本都能用吗? 还是仅限 alienware?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67
魔力币5812
这玩意是什么笔记本都能用吗? 还是仅限 alienware?
仅限最新款的 alienware,老款也不行,因为没有对应的接口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造型感觉也挺普通,如果没个LOGO,就一大盒子……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6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2 积分
感觉电源弄成服务器形状的,里面可以插2快做交火,散热风扇电源接主板上,只能温控就完美了。
主题帖子积分
魔法学徒, 积分 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这东西估计不好卖吧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67
魔力币5812
这东西估计不好卖吧
对头,某东上销量聊聊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8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3 积分
这玩意儿太鸡肋了,买笔记本的人本来就是图个方便,结果背个本还得弄这么大一盒子,还不如直接上个ITX机箱,显示器买个平板那样的呢。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1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概念是好的,但是dell明顯偷懶.想想mac垃圾桶那個電源,那麼小,提供的功率是多少,在看看這個....既然體積弄這麼大,為啥不改成沒風扇,顯卡自己有散熱,這麼大的體積太多餘了.話說,DELL完全應該出自定義版本的外置顯卡,做個整體熱管盒子......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9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外星人还是时不时会出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啊。。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1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 积分
这个东西 想法是好的··可是过高的定价 过大的体积不会有人愿意背来背去的···而且有钱买这个东西的玩家 难道还差这点钱去搞台台式机?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67
魔力币5812
这个东西 想法是好的··可是过高的定价 过大的体积不会有人愿意背来背去的···而且有钱买这个东西的玩家 ...
这种适合放在家里用
对于那种平时要把笔记本带在身边,回家又想玩游戏的,这种其实不错
至于是否需要台式机,这个见仁见智了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导师, 积分 26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3 积分
魔力币1432
lz很会玩啊,我就玩玩alienware alpha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1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 积分
这个 有意思吗 还不如自己组割台式的呢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5 积分
转接后的性能损失有点大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5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2 积分
太尼玛高大上了这货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导师, 积分 82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47 积分
魔力币2731
还是外星人会玩,扩展坞简直就是一台itx小电脑了。。。
猥琐的死胖子~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67
魔力币5812
转接后的性能损失有点大
主要是CPU有点低,毕竟低压U
DDOS纪念勋章
DDOS纪念勋章
游记大赛参与勋章
游记大赛参与勋章
那些年参与勋章
那些年参与勋章
Powered by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外星人15游戏本评测 配GTX顶级显卡性能彪悍
如果你热爱游戏,喜欢外星人,同时又足够有钱,那么外星人15看上去就很合适。
  外观方面,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大的变化来自于机身的接口设计,新款在前作的基础上调整了一些接口的位置,增添了一些符合流行趋势的新接口。具体来讲,在机身的左侧配备3.5mm耳机接口、3.5mm麦克风接口、2个USB3.0接口(其中1个支持关机充电)、安全锁孔、电源接口。机身右侧则集成了SD卡插槽、1个TYPE-C接口、USB3.0接口、RJ-45网口,机身后端则集成DP接口以及外星人专用扩展坞接口。最值得一说的就是TYPE-C接口的加入,这意味着外星人对未来接口趋势的把握,或许供电功率高、尺寸小、传输速度更快的TYPE-C接口在不久的未来取代USB接口。    重量方面,新款的重量也达到了3.2kg,和上一代稍有差别,但相对于整个机身的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估计计划购买外形产品的用户,都是对重量便携性这些特性不太在意的。    键盘的设计与上代完全相同,保持了外星人键盘一贯充分利用机身厚度给用户提供长键程体验的风格,同时在弹性上依旧能够给游戏玩家不错的体验,相比较一般的游戏本产品,体验的确要好不少。  配1080p全高清IPS屏 可选配4K  
&&&&&&&&&&&&&&&&
责任编辑:Forgotten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OFweek通信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光通讯射频工程硬件工程猎头职位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广东省/广州市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显卡扩展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