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筑

盘点:世界上五大最古老地下建筑
盘点:世界上五大最古老地下建筑
  【讯】6月26日消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建筑,大家知道有哪些吗?最古老的建筑可能是山洞、地穴或地宫。最古老的建筑是因为人们的某种需求而建在的空间。
  1、英国马盖特的贝壳石窟
  马盖特(Margate)位于英国多佛(Dover)以北35英里处,是一个有5万7千居民的沿海小镇,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有一个被称为&贝壳石窟&的神秘洞穴,于1835年被发现。这个壮观的石窟中有一个隧道,多达460多万个贝壳镶嵌在超过600平方米的墙上。这个石窟如此神秘的原因是人们对它一无所知。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始建的,也没人知道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建造了它。
23:29 更新
22:57 更新
22:28 更新
22:12 更新
17:00 更新
10:15 更新
10:15 更新
10:15 更新
10:15 更新
10:15 更新
10:15 更新
10:15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科技讯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
世界建筑历史之近古建筑介绍
发布时间: 10:17 浏览:加载中
  意大利教堂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可以分为:15世纪,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代表性作品为佛罗伦萨大教 堂;15世纪末和16世纪上半叶,以罗马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盛期,代表作品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16世纪中叶和末叶的文艺复兴晚期。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 的建筑依然是教堂。阿尔贝蒂指出:&在建筑艺术的整个范围内,除了庙宇的布局和装饰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倾注更多的思考、关注和智慧;因为,不用 说,建造精美、装饰美观的庙宇,是城市能够拥有的最宏伟、装饰最高贵的建筑;它是神的栖身之地&&&人们也许会诧异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建造的却依然是教 堂。其实,在西方宗教作为人的精神信仰,一直占踞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城市来说,教堂则是中心,是交点。在佛罗伦萨城,佛罗伦萨大教堂就占踞着这样中心 的地位。
  佛罗伦萨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又称纯洁圣玛丽亚天主教堂。这个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 中夺取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设计人是阿尔诺尔福&迪&坎比奥(Arnolfodi Combio)。1296年开始建造,但是阿尔诺尔 福在1302年去世,导致教堂停工。1334年弗朗切斯科&塔伦蒂(Francesco Talenti)等人对这一设计进行修改后继续建造。预计建造穹 顶,但要建造这个穹顶,跨度和高度的技术都有难度。布鲁内莱斯基很早就开始考虑大教堂的屋顶问题,他也意识到任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人,必将能够获得不朽 的声誉。1420年,布鲁内莱斯基在罗马考察了万神殿等纪念性建筑之后,开始受命修建穹顶。1434年,雄伟硕大的圆屋顶就显露在佛罗伦萨的地平线上。威 廉&弗莱明说:&新建成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使空前之多的教会高级神职人员、外交官、政治家们会集一起,步他们后尘的是著名的艺术家、诗人和音乐 家。头戴三重冕,身着白色长袍的教皇欧仁四世在7位身穿鲜红外袍的红衣主教和至少37位身穿紫色法衣的主教和大主教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穿过旗帜林立的街 道。队列中还有城市官员和行会首领以及他们的仪仗队。&教皇的唱诗班唱看由音乐家杜飞创作的圣歌,歌词的第一句是:&玫瑰花,教皇的礼物&。在歌词中,大 教堂被说成是&最宽敞的神庙&,布鲁内莱斯基的圆顶被称颂为&巨大的艺术品&、&艺术的奇迹&。歌词的结尾表达了佛罗伦萨人对圣母玛丽亚的恳求:
  圣母啊!贞女的光荣,您忠诚的佛罗伦萨人向您恳求,谁祈祷&&谁就可得到您宽厚的恩惠&&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主教尤利乌斯二世与莱奥十世的统治时期,文化首都从佛罗伦萨转到了罗马。1494年随着美第奇逃离佛罗伦萨,大批艺术家,包括米开朗琪罗、拉菲尔以及布拉曼特等人来到罗马,他们的才能集中地体现在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建造中。
   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是最能代表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物。&它仿佛是天体运行轨道在地上建筑物的投影,它是宗教建筑的 极致,也是建筑哲学的最高象征&。这里原有的巴西利卡,是公元330年在原来尼禄圆形剧场的遗址上建造的。此处是圣彼得殉道之地,因此被称为圣彼得教堂。 这个教堂于1506年奠基,直到一个世纪以后的1626年才最终建成。布拉曼特设计的平面是,在一个正方形上做希腊十字形状,沿四个小十字的边做礼堂,在 这之上各建一个塔。布拉曼特运用古罗马的经验创造出巨大的角柱和拱券。1514年布拉曼特逝世,由拉菲尔,后来由佩鲁奇、桑迦洛、米开朗琪罗继续进行设 计。1564年米开朗琪罗在工程进行到穹顶鼓座时逝世,这个穹顶最后是由G.戴拉波特和D.封塔纳于1590年完成的。大穹顶离地面137.7米,成为罗 马最高的建筑物。年,贝尔尼尼建造了教堂的入口广场。
  在一般人看来,教堂的规模都应该大,而且在世界上,著名的教堂大都是大教堂,如佛罗伦萨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都是如此。但是有时也会有例外,小教堂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其中有一个小教堂就是帕西小教堂。
   帕西小教堂(Pazzichapel)于1420年建造,由布鲁内莱斯基设计,它继承了古罗马的建筑,上部曲线形直接模仿了罗马石棺,采用了科林斯式柱 式。立面摆脱了哥特式传统的神秘和无限感,而代之以几何形。正中一个三角穹圆顶,同桶状拱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明快简洁的设计使帕西小教堂成为文 艺复兴时期极有影响的建筑典范。桑德拉&苏阿托妮说,小礼拜堂显得更加雄伟,展现出线条的力量,整个建筑的外形和空间结构达到完美和谐的顶峰。这座建筑无 论内外,都有一种清新优雅的风格和温情脉脉的格调,对阿尔贝蒂、布拉曼特和米开朗琪罗的教堂设计都产生了影响。
  女,而职业画家、诗人 和音乐家被用高报酬请来愉悦他们。文艺复兴和中世纪不一样,从精神上说,人们从来世转向了现世,从希伯来主义的精神源泉转向真诚接受希腊和罗马古典主义式 尘世生活提供的礼物。在府邸别墅建筑方面,尤其如此。其中最著名有鲁切拉府邸、法尔尼斯府邸和维琴察圆厅别墅。
  鲁切拉府邸 (Palazzo Rucellai)是一幢三层楼带院落的古典式宫苑式建筑。鲁切拉(Giovanni Rucellai)是佛罗伦萨有名的政治家及商 人。这个房产是他从他人手中购得的,并重新进行建筑内部的调整和设计。由阿尔伯蒂在1452年开始修建,1472年建成。立面分三层,均用毛石建筑,即用 结晶细密的砂石砌成的所谓&粗面石砌法&。采用不同式样的石柱来分割各层窗子,这些柱子分别设计在各层楼的墙壁上,形成半面壁柱。在府邸的顶部,有一个大 檐口,这是一种文艺复兴的方法,它赋予府邸整体的轮廓。
  法尔尼斯府邸(Pallazzo Farness),1514年由小桑迦洛 (Antonioda San Gallo,the Yonger,)设计。后来由米开朗琪罗于1546年完成。这个建筑是一个封闭的 院落,通过一个筒拱形的走道进入院子,院子两侧是形式相同的两排窗户。从总体上看,它由纵轴线和横轴线组成。它采用了巴西利卡的形制,宽12米,深14 米,有两排多立克式柱子,每排6根。上面拱顶满覆着富丽的装饰。内院四周是券柱式回廊。这个建筑正面对着广场,具有一定的纪念性。
  维 琴察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Vicenza)由帕拉第奥(Andrea Scamozzi)设计,始建于1550年。设计者将希腊的神庙 建筑巧妙地运用于别墅建筑,四面都有高高的台阶通向门廊,门廊采用爱奥尼柱式,三角形山花的三个角上都有人像雕塑。门廊两侧设计有拱洞的护墙,在造型上单 纯而严谨。这座建筑不仅是帕拉第奥的代表作,也是文艺复兴的典范建筑。
  意大利公共建筑
  在意大利有三个城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范例: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佛罗伦萨居意大利哺育新风格的三大城市之首,其次才是罗马、威尼斯。
   确实,从时间上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建筑,首先是从佛罗伦萨开始的。苏珊&伍德福特等人说:&从1229年起,佛罗伦萨人就已经在为美观和舒适 而操劳烦心,规划了城市布局,拓宽和拉直了街道。但我们确实知道诗人但丁参加过那年成立的一个委员会,其目的就是加宽拉直街道,而10年前市政府还颁令同 意购买新圣母玛丽亚大教堂前面的土地,以便扩大广场。1327年市政府收到一份请愿书,说卡米内教堂前的区域&污秽不堪,是个垃圾场&,使邻近整个地区都 蒙受耻辱。请愿书要求当局买下该地,把它改建成广场,&从而使现在卑陋不堪难以入目的地方成为行人的喜闻乐见之地。&&在佛罗伦萨,许多伟人偏爱这座城 市,而他们的偏爱又促进了这座城市文明的发展。
  其次是罗马。罗德.W.霍尔顿、文森特.F.霍普尔说,在意大利,罗马纪念碑得以复 原,希腊和罗马雕像得以恢复。为了模仿罗马皇帝和得胜将军的凯旋仪式,&凯旋式&得以设立。在这些仪式中或步行、或坐车、或乘木筏的象征性人物代表了当时 的事件、宗教仪式或古代神话里的男神和女神。公共建筑是城市建筑的主体,尤其是广场,由于罗马教廷的保护和鼓励发展到峰巅,即达到文艺复兴的盛期。在罗 马,文艺复兴的期最著名的广场是罗马卡比托利亚广场(Piazzadel Gampidoglio)。这个广场是由米开朗琪罗设计。米开朗琪罗要设计这个 广场及周边的公共建筑物时,除了有许多建筑形式与户外空间上的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广场所要表现的精神性。首先它必须是罗马的市中心,虽不是地理中 心,但要是象征性的精神中心。广场坐落在罗马卡比多山上。广场的平面呈梯形,按轴线对称配置,正面是元老院和档案馆。1540年,米开朗琪罗建造了同档案 馆对称的右边的博物馆。广场深79米,前面宽40米,后面宽60米,尺度非常适宜。广场周围的三座建筑物和谐而完整。
  其三是威尼斯。 威尼斯的中心广场是圣马可广场(Piazzaand Piazzetta San Marco)。圣马可被奉为威尼斯的护城神。这个以圣马可命名的梯形广 场完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坐落在威尼斯的运河边。它的东端是年建造的罗马式和拜占庭式混合的圣马可主教堂,是在原来被烧毁的教堂旧址上建 起来的。广场的北面靠近教堂处是著名的钟楼,北侧是由彼德&龙巴都设计的三层的旧市政大厦。广场的南侧,由J.珊索维诺(J.Sansovino)整顿, 向南加宽。1584年,斯卡莫齐设计了这一侧的新市政大厦,下面两层照圣马可图书馆的样子,加了第三层,同旧市政大厦相对称。广场西端,本是造于12世纪 下半叶的圣席密尼安教堂,曾由珊索维诺整修。1807年被拆掉,代之以一个两层的类似圣马可图书馆样式的建筑物,把新旧两个市政大厦连接起来,长175 米,东边宽90米,西边宽56米。这个广场比罗马市政广场更为宏伟。彼得&默里说,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威尼斯最吸引人之处应当是从圣马可广场向外远眺的 景观。画家真蒂莱&贝利尼(Gentile Bellini)画了一幅《圣马可广场》以圣马可主教堂为背景,画得非常逼真和精细,使建筑历史学家在这一建 筑被毁的很长时间后仍能使之复原。
  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architektor。古罗马称建筑师为architecton。中世纪有 &匠师&(masterbuilder)主管建筑设计和施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从匠师中分化出来,依附于帝王和贵族。房龙说,&希腊人的所谓建筑师, 不过是工头而已,一伙优秀的工头。&&中世纪,并没有现代人所谓的建筑师。&&文艺复兴的时候,建筑师不再是建筑工人,而是个艺术家。&苏珊&朗格说道, 建筑家创造了它的意象:一个有形呈现的人类环境,它表现了组成某种文化的特定节奏的功能样式。这种样式是沉睡与苏醒、冒险与稳妥、激励与宽慰、约束与放任 的交替;是发展速度,是平静或迭宕起伏的生命过程;是童年时的简单形式和道德境界充满时的复杂形式,它标志着社会秩序神圣和变化莫测的基调的交替。如果说 在中世纪&人是依上帝的形象与意愿创造的&,那么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重新提出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rotagoras)的格言。&人是万物的尺 度&。希腊人认为,具有美感的男性和女性的身体,四肢与整体间都具备了上述优美的比例关系。古罗马维特鲁威认为完美的人体比例应是两手的宽度等于身高,而 形成一正方形,而且双手与双足可以顶立在以肚脐为圆心的圆周上。由于正方与正圆是完美的造型,这人体因而完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将维特鲁威的这 个理念在其笔记簿中描绘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原有的&天圆地方&的宇宙图形,也是人体图形,这才是文艺复兴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真正要义。
   文艺复兴是一种古典的复兴。在建筑领域,古典建筑的复兴,主要归功于罗马教廷的一位书记波基奥(Poggio)。他记录了一些与考古有关的事实,如在他 的时代仍然挺立着的大理石柱,他称之为沉寂的神殿。1414年,他在瑞士的圣盖尔图书馆,发现了公元1世纪建筑史家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在1486年 以拉丁文本出版问世,在建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不再是匠师,而成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者、艺术家。或者说建筑师这个词,只有 到了文艺复兴才有了明确而普遍的定义。在文艺复兴的建筑师中,最著名的有米开朗琪罗、拉菲尔、布鲁内莱斯基、阿尔贝蒂和布拉曼特等。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是一个著名的雕塑家,但在晚年进行了一系列建筑设计,体现了他作为伟 大艺术家的另一方面的天才。他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圣坛和圆顶,并担任了总监。而卡比托利亚广场建筑群,一直被誉为罗马城中最完美的格局。这些建筑宏伟华 丽,但不做作夸张,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之作,他不仅开创了手法主义,也对巴洛克建筑产生了影响。另外,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和劳仑齐阿图书馆,也 是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
  美第奇府邸(Palazzo Medici)建于年,被称为&伟业公&(或称&豪华者&) 的美第奇是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特别崇尚文化。在他的宫廷里,米开朗琪罗研究了他家收藏的古代艺术品。正当米开朗琪罗为新的教皇克里门特七世筹划营造美第奇 府邸的时候,佛罗伦萨爆发了革命,米开朗琪罗参加了起义,后来起义失败,成了阶下囚。但是,米开朗琪罗仍被教皇命令去完成他的美第奇府邸。美第奇府邸由一 个围柱式内院、一个侧院和一个后院组成,平面呈长方形。采光是从外立面和内院两面采光。三层的石块砌筑方法都不一样,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府邸里大小壁柱 自由组合,具有稳定性和庄严感。
  劳仑齐阿图书馆(Laurentian Library)像美第奇府邸一样,也是室内建筑,前庭 9.5&10.5米,其壁柱嵌到墙里面去,并且支承在涡旋卷上。正中设一个大理石的阶梯,这个阶梯,是比较早的被当做建筑艺术部件的一个,设计得很成功。 形体富于变化,华丽而有装饰性。在中世纪,楼梯被封闭在黑暗的角落里,到文艺复兴之后,它的装饰效果才渐渐被认识。它是由瓦萨里在米开朗琪罗死后主持完成 的。
  拉斐尔(Raphael Santi,)是文艺复兴盛期的三圣之一。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画 家,同时也是一个杰出的建筑师。他不像米开朗琪罗那样雄伟强健,他设计的建筑物和他的绘画一样,具有温柔雅秀的风格,体积起伏小,爱用薄壁柱,外墙面上抹 灰,多用纤细的灰塑作装饰,强调水平分划。他曾接替布拉曼特成为圣彼得大教堂的工程主管。另外他还设计过府邸和别墅等建筑。其中著名的就是潘道菲尼府邸。
   潘道菲尼府邸(Palazza Pandolfini)坐落在佛罗伦萨郊区,始建于1520年(而这一年正是拉菲尔逝世的一年)。这个建筑物,由主要院 落的两层建筑和外院的一层建筑组成。在沿街立面上,两层部分用大檐口结束,一层部分的檐部和女儿墙是两层部分的分层线角和窗下墙的延续,两部分主次清楚, 联系很好。墙面没有柱式,窗框精致,墙角和大门周边采用重块石,具有将室内的壁龛用于外墙装饰的样式主义的风格,给人以优雅、端庄的感觉。
   菲力普&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建筑艺术大师。这位金匠出身的艺术家, 同时在雕刻、工艺美术、透视学、数学、机械学等领域都有涉猎。他去罗马,考察了古罗马建筑遗址,1420年,布鲁内莱斯基承担了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的设计 工程。他对建筑结构的研究,成为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建筑的推动力。1429年他担负了巴齐礼教堂的设计工作,另外还设计了佛罗伦萨育婴院、圣罗伦佐教堂、圣 斯必利多教堂以及庇第府邸。
  佛罗伦萨育婴院(Foundling Hosipital,Florence)建于1421年,这是欧洲 第一座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育婴医院。这座四合院建筑包括一个券廊,坐落在佛罗伦萨市安农齐阿广场(又称天使报喜广场)旁边。长而宽的券廊,架在一根根希腊 科林斯式柱子上。拱廊结构采用拜占庭式,一间间用穹顶覆盖,下面以帆拱承接。在拱廊的上层有小窗、宽墙、轻檐。整个建筑显示了文艺复兴的风格。
   里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艺术大师和建筑理论家。他比布鲁内莱 斯基年轻27岁,也是佛罗伦萨人。24岁时,他在博洛尼亚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做过罗马教廷文职官员。他内心喜欢文学。30岁以后,他开始转向建筑与绘 画艺术。1452年,他受古罗马大师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的启发,写成了著名的《论建筑》。帕瑞克&纽金斯说他是一个典型的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在建筑 实践中,他设计的一系列作品贯穿了追求整体和谐美的思想。上面所说的佛罗伦萨的鲁切拉宫就是一例。他设计的建筑还有圣安德烈教堂、马拉特斯提亚诺教堂和新 圣玛丽亚&诺维拉教堂等。
  圣安德烈教堂(Sant&Andrea)于1470年开始筹建,两年后正式开工,教堂内部采用拉丁十字平 面,立面运用神庙前的立面与凯旋门的组合形式,有一个壮丽的筒形拱顶。&整个建筑类似希腊十字形平面的集中式会堂建筑风格,设计新颖,气势雄伟&。可惜这 座教堂刚开工,阿尔贝蒂就去世了。
  当纳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建 筑艺术大师。他出生靠近乌尔比诺的费尔米尼亚诺。在青年时代,他先后接受过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曼泰尼亚等画家的绘画训练,28岁时,他在意大利北部 的米兰绘制壁画期间,初次涉足建筑。这期间,他受到布鲁内莱斯基、阿尔贝蒂等人创立的新兴建筑学派的影响,他放弃绘画而转向建筑艺术。中青年时代,布拉曼 特的艺术活动基本是在米兰进行的,并与达&芬奇有过密切的关系。35岁时,他承担了米兰近郊的圣马里利亚&沙提罗教堂的改建任务,从此开始了建筑艺术的生 涯。他设计的作品除了圣彼得大教堂之外。最著名的是坦比哀多小礼拜堂、培尔维特庭院教堂等。
  坦比哀多小礼拜堂 (Tempietto),布拉曼特在设计中有意识地模仿古罗马的维斯塔神庙。该庙的形式是周围一圈多立克柱廊鼓筒,并饰有低矮的栏杆,筒顶冠以一个圆顶。 其内部布局上,只遵循透过高处的窗户展示蓝天的原则,而不考虑其他要求。它是从外部来设计的,具有独特的浓郁的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但在室内空间 与光线的表现方法上,缺少我们能想像到的风格。但它是一个具有雅致和优美的理想建筑物。
  对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我们大多是歌颂和 赞美,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其局限。郑光复说,&文艺复兴建筑的杰作,不就是教堂、宫式、府邸吗?最伟大的圣彼得教堂,不过是梵蒂冈的主堂。&文艺复兴建筑的 形式美,模仿罗马,还有拜占廷影响,虽有特色,却非哥特式那样创新。教堂依然十字形平面,不过伟大如圣彼得大教堂者,尺度处理颇留败笔。史书津津乐道的维 津查(按:即维琴察)别墅,短十字平面,四面全是四柱山花,高台大阶,俨然小教堂,哪有别墅性格。倒是有几个小教堂尚清新可爱,如此而已。&最后他得出结 论说,&那时的建筑有其成就,只是不宜过誉&。然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毕竟是复兴了古典建筑,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尤其是建筑 大师的创造,对于后来英国、法国、西班牙、俄国等国家的建筑有着重大的影响。
  英国文艺复兴建筑
  16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建筑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时期过渡,得名为&都铎风格&(Tudor Style),因为当时正是英国的都铎王朝。16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建筑的影响大大加强,英国建筑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般称之为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庄园府邸是16世纪的代表性建筑。陈志华说,大型府邸都是四合院式的,一面是大门和次要房间,正屋是大厅和工作办事用房,起居室和卧室在两面。后 来,大门这一面没有了,只留下一道围墙或栏杆。再后来,两厢也渐渐退化而成为集中式大厦两端的凸出体。最著名的有沃莱顿府邸(Wollaton  Hall,Notts,)。
  17世纪英国建筑被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伊尼戈&琼斯(Inigo Jones)为代表,第二阶段以克里斯托弗&雷恩(Chirstopher Wren,)。前者的最著名的建筑是格林威治女王宫,后者则是圣保罗大教堂。
  格林威治女王宫(Oueen&s House。Greenwich,)由琼斯设计,它虽然是宫廷建筑物,但从格局上说属于小型庄园府邸。最初有两个侧翼,入口侧翼轻微突出,有一个宏伟的立方大厅。它的外形是六面体,在粗石面的基础采用巨大的柱式。
   圣保罗大教堂(St.Pau ICathedral)位于泰晤士河北岸纽盖特街与纽钱吉街交角处。公元604年,东撒克逊王在伦敦的卢德门山顶上建造了 圣保罗教堂。后几经重建。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的新圣保罗大教堂,1675年动工,1710年建成。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纵轴156.9米,横轴 69.3米。十字交叉的上方矗立有两层圆形柱廊构成的高鼓座,其上是巨大的穹顶,直径34米,离地面111米。马德琳&梅因斯通和罗兰&梅因斯通说圣保罗 大教堂最成功之作是交叉形十字堂的左右两个门,圆顶就在其上巍峨升起,恰如一顶完美的皇冠。从一般来看,圣保罗大教堂可以归入文艺复兴建筑,但是它同时具 有巴洛克建筑的风格。
  英国园林深受意大利的影响。如英国都铎花园是&从中世纪到英国文艺复兴之间的过渡时期的一个象征&。而英国的文 艺复兴运动,在17世纪达到高潮,园林也是如此,而且主要是受了法国的影响。英国最著名的皇家建筑师雷恩(Sir Christopherwren)是在 法国学习建筑。而法国著名的园林设计师勒&诺特(Le Nortre)被邀请到英国为查理二世设计格林威治公园(Greenwich Park)。而英国 园艺师和设计师伦敦(London)与法国园林设计师怀斯(Wise)合作完成了汉普顿宫廷花园(Hampton,1699),朗丽特花园 (Longleat.)和查特沃兹花园(Chatsworth,)。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古典主义是法国绝对君权时期的宫廷建筑潮流。罗德.W.霍尔顿,文森特.F.霍普尔指出,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是一种恢复古典世界气氛的自觉努力。文艺 复兴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恢复希腊和罗马文明,这种热情方兴未艾&&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古代希腊作品的了解,揭开了丰富的文学和哲学宝库。他们说,对于17世 纪的学者来说,通过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发展,使这个世界充满了活力和希望&&。而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的是,给新古典主义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希腊主义的 理性秩序。在他们看来,同雅典的伯里克里斯时代和英国的伊丽莎白时代相比,法国的相应时代是17世纪,即法国人所熟知的&伟大世纪&。他们认为,路易十四 的72年统治标志着黄金时代的全盛期。公元1661年马萨林去世后,路易十四自封为首相。他认为自己是上帝在尘世间的代表,这话倒不是夸大,因为他声称: &朕即国家&。和前面的黎塞留一样,他是艺术和辉煌崇拜者的热心保护人。帕瑞克&纽金斯指出,法国世代相承的首相黎塞留(Richelieu)等树立起绝 对的权威,直到路易十四(Louis XIV.)自称太阳王,并傲慢地说:&这是我的意志&。而这一切都影响着建筑艺术的变化。这就是 说,路易十四要凭借自己的&意志&建造宫殿。
  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主要体现在宫殿建筑上,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指出,对于宫 殿的研究必须包括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在教堂中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关联,其中包括空间组织、造型综合,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然而,从 功能上看,宫殿建筑比教堂建筑复杂得多,同时,一般意图往往是以一种不太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一种真正的空间综合很少成为可能,因为一个单元需要服 务于不同的目的。与教堂相比,宫殿要满足的需要包括更多样更可变的因素,使功能适应性这一问题具有本质的重要性。在这里,宫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 礼仪的需要。热尔曼&巴赞说道:&就像有诸种礼拜仪式一样,宫廷礼仪的时尚各有千秋。&而维尔纳&桑巴特认为,&从16世纪末开始到其后两个世纪,法国在 所有与宫廷生活有关的事情上成了举世无双的典范。&法国宫廷的奠基者是弗兰西斯一世。而到了路易十四,宫廷规模宏大,也就是说,在路易十四时期,宫廷的礼 仪变成一种奢侈的礼仪,并且达到了鼎盛,于是他们不会轻易满足像枫丹白露宫(Chateaude Fontainbleau)这样的宫殿。而要建造规模更 大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
  卢浮宫(Palaisdu Louvre)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右岸。原为国王的一个旧离 宫,年间,法国国王菲力普二世为加强防卫而建造,并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1546年法兰西斯一世命建筑家P.兰斯科(Pierre  Lescot,)将原先的哥特式&口&字形建筑改建为文艺复兴府邸建筑的形式,平面是一个带角的楼的封闭式四合院,53.4米见方。 1606年建成&大画廊&,将卢浮宫与西侧的丢勒里宫相连接,南北长267米,东西宽165米,横分为三个院落。中央院落长113米,宽89米。左右两个 稍窄一点,各在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大会议厅。纵横两条轴线都比较明确。1663年,法国建筑师L.勒沃(Louis Ie Vau)设计了卢浮宫的方案, 国王的权臣让-巴蒂斯特&科尔贝(Jean Baptiste Colbert)将此方案提交给意大利建筑师征求意见被否决了,其中有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师 贝尔尼尼。1665年,法国宫廷邀请贝尔尼尼来巴黎设计了巴洛克式的卢浮宫,但是由于民族心理的原因而遭到法国人的抵制。因为&修建卢浮宫的整个事业几乎 都是具有民族意义的大事&。最后由科尔贝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让L.勒沃与C.勒布兰(Charles,Ie Brun)、C.佩罗(Claude  Perrault)合作改建著名的东柱廊,东柱廊总长183米,高29米,立体面采用横三段与纵三段的手法,但两端及中央采用凯旋门式结构。建筑具有纪念 性的效果。萨莫森指出,卢浮宫在古典柱式控制较长正立面方面,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不仅不单调,而且充满才智、优雅和审美的逻辑。他补充说,卢浮宫的雕 饰爽劲、精致,是法国特有的装饰,而且它具有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在明媚的春日清晨,它看上去仿佛就是你一生中所曾见到的最新奇、最清新的事物。1793 年,卢浮宫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1982年,建筑师贝聿铭又建造了一座大的及三座小的玻璃金字塔形的现代建筑,作为入口处,使它更加光彩夺目。
   凡尔赛宫(Versailles)在巴黎西南23公里处。原来那里有一座国王路易十三的猎庄,三合院,向东敞开,是17世纪上半叶的早期文艺复兴式的建 筑。1682年,路易十四决定以猎庄为基础重新建造大型宫殿,以显示君王的权威。这个著名的建筑由法国建筑师L.勒沃负责。1668年,在旧府邸的南、 北、西三面扩建,又把它的南北两翼延长而形成御院,保留原来的三合院不动。1678年,由古典主义建筑的大师于&阿&孟沙(Havdouin- Mansart)担任凡尔赛宫的主要建筑师。他把西立面中央11个开间,加上从两端各取出4开间,造了一个长达19开间的大厅。厅长73米,高13米,宽 10米,是凡尔赛最主要的大厅,举行重大的仪式,并有教堂和剧院。宫殿西面兴建大花园。它的中轴东西长达3公里,有一条横轴,范围很大,围墙有45公里 长。1682年,宫廷和整个中央政府都搬到了凡尔赛后,于&阿&孟莎又负责设计了向南、向北伸展的两翼。建成之后,凡尔赛宫非常壮观,同花园的规模非常协 调。威廉&弗莱明说道,凡尔赛宫的花园和大道的布局与这一被极度扩展了的空间概念相一致。深景将人的视线引向地平线,使人联想到地平线以外的空间。巨大的 建筑与花园形成的统一把整个巴洛克社会带入了大自然中,使它们成为新的、可测量的宇宙中的一部分。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说,凡尔赛事实上不仅仅是 宫殿,路易十三的狩猎离宫成了一个完全的&理想城市&,它似乎可以无限扩展。凡尔赛宫最后完成是在路易十五时期,它的宏大气派和开放式结构,对于欧洲的宫 殿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西班牙古典主义建筑
  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国的凡尔赛宫是和西班牙的埃斯库里阿尔宫争胜的 结果。热尔曼&巴赞说,埃斯库里阿尔宫和凡尔赛宫在华丽和尊贵方面争胜不已。在荒凉的瓜达拉马(Guadarrama),菲利普二世为自己建造了一座无装 饰的巨大的石宫,以致世俗的外形不能侵入上帝及其尘世代表&&神权册封之王&&之间庄严的亲密无间。也就是说,这座建筑可以说是一座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的 一种完美结合。
  埃斯库里阿尔宫(Escorial)在1559年至1584年建于首都马德里西北48公里的旷野中。威廉&弗莱明说这 个建筑,是菲利普二世为其父的遗嘱&为查理五世建造一座陵墓&和为他自己立下的誓言&要为在对法战争中献躯的西班牙烈士圣劳伦斯建造一座修道院&而建造 的。根据菲利普的要求。这一建筑群必须体现出&雄伟而不傲,壮观而不浮&的思想。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由鲍蒂斯达(Juan Bautistade  Toledo)和埃瑞拉(Juande Herrera)设计。它包括教堂、陵墓、神学院、官邸等,内有16个大小庭院,86座楼梯,89个水池。埃斯库 里阿尔宫南北长204.3米,东西宽161.6米,划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处于西面正入口的王室大院以东是一个希腊十字式教堂,教堂中央是大穹隆,是仿造所 罗门神庙里典型的&圣中之圣&安排的。四角有塔楼,地底下是皇族的陵墓,意大利建筑师维尼奥拉曾参加设计。大院南面是修道院;大院北面是神学院与大学;教 堂南面是绿化庭院;教堂之北是政府办公处。它既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简洁整齐,还保留了西班牙哥特式的传统。
  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
  18世纪下半叶,俄国的城市建设活跃,俄罗斯自彼得大帝当权后逐渐走向绝对君权制,其建筑亦倾向古典主义风格。
   1552年,俄罗斯人战胜了蒙古人,于是建造了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由巴马尔和波斯尼克设计。它坐落在莫斯科的红场上,与克里 姆林宫相对。它是由俄罗斯传统风格的九个墩式教堂组成的。中央一个墩子是其中的主体,冠戴着&帐篷顶&,高46米,形成垂直轴线,统率着周围八座小墩子。 这八座小墩子排成方形,都高高举起葱头形或说是战盔式的穹顶。穹顶轮廓十分饱满,表面的形式又有所不同。中央帐篷的顶端上也有一个小穹顶。
   克里姆林宫是由许多建筑所组成。15世纪末,在克里姆林宫建造了圣母升天教堂。平面采用希腊十字式,5个穹顶都有高高的鼓座,这个教堂是王公加冕的礼仪 厅。同时也建造了由意大利建筑师建造的多棱宫,多棱宫是举行仪典和宴会的场所。在16世纪,克里姆林宫中著名的建筑是伊凡雷帝钟楼 (),高达80多米,是较早的大型石造多层建筑。到了18世纪,克里姆林宫进行了改建,它可以说是俄罗斯启蒙运动的纪念碑。它是由建筑 师巴仁诺夫()拟议的,他建议在克里姆林沿莫斯科河一面,建造一个长达600米的四层宫殿,把原有的大大小小的建筑物都包在院子里。新 宫殿展现在河岸上,几乎在全城都能见到它。宫殿的主要入口在东面,前面有一个长圆形的广场,有三条主要的城市干道在这里相交。这个长圆形的广场预定供群众 集会之用,正中有记功柱,宫殿跟前有高高的看台。为这个设计巴仁诺夫镌了一块青铜碑,刻着:
  为荣耀现代,为永远纪念未来,为装饰首都,为我的人民的欢乐和满足。
   冬宫于年建成,1837年遭焚毁,年修复。为沙皇宫殿。由意大利人拉斯特列里 (B.B.Rastrelli,)设计。冬宫坐落在彼得堡涅瓦河岸。它的立面结构复杂,倚柱、断折檐部以及装饰都采用巴洛克手法。从总 体上说,冬宫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约280米,宽约140米,高22米,建筑总面积4.6万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近千间房屋。冬 宫有两个立面,一面朝涅瓦河,另一面朝海军部大厦和宫廷广场。外墙四周布有上下两排圆形混合式倚柱、上中下3层拱形窗。宫内所有的大厅各具特色。冬宫与俄 国的历史事件有关,十月革命后成为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巴洛克建筑
  在文化史上,一般把17世纪称为巴洛克时代,这 一名词原是出自中世纪逻辑学上三段论法,在16世纪末把它移植到意大利的建筑风格上,17世纪又推移到了法国而达到了顶点,进而又把它推广到整个欧洲的艺 术上去了。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热尔曼&巴赞指出,巴洛克(Baroque)一词, 不论出自西班牙语barrueco还是葡萄牙语barroco&&在宝石学中的意思是&不圆的珍珠&,对新古典主义评论家们来说,它是无节制和低劣鉴赏力 的同义词。他指出,巴洛克甚至受到当代美学家的称赞,他们将其扩展为一种艺术观念,用以反对古典主义。而在帕瑞克&纽金斯看来,巴洛克更多的是和戏剧性的 艺术联系在一起的。他将巴洛克建筑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抛弃了对称与平衡,而转向对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体块的试验。第二是抛弃方形和圆形的静态形式,代之 以漩涡和动态: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曲线形,波浪形立面和平面。第三是采取极端戏剧化的形式,并由此产生许多幻觉。巴洛克建筑一方面冲破了古典主义的清 规戒律,另一方面也常常和古典主义建筑相结合。
  巴洛克建筑首先体现在城市和广场中。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指出,&西克斯图五世 的规划使罗马成为巴洛克建筑的基本单位的原型&&首都城市。罗马的角色自然被认为是这个时代宏伟系统的中心,同样,它荣耀的过去成为古代世界的发源地。首 都城市的发展由此成为第一个有形的表现,符合巴洛克世界结构可见的具体化表现的要求&&整个城市范围浸透着意识形态的价值;它成为一个真正的神圣城市 (citt santa)&。而对于广场,他又说,&城市整体的焦点也可以用纯粹的空间术语即广场来定义。&当然,广场作为真正的城市核心有着悠久历史, 但它的功能通常具有公众性和市民性,巴洛克时代把它变成一般思想体系的一部分。这在法国皇家广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对称空间以君主的雕像为中心。这种原型 1605年由亨利四世在多菲内广场创造。在所有的&意识形态&广场中,最大的是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广场是由巴洛克的著名建筑师贝尔尼尼设计的,它采 用圆顶围合的形状,在造型上具有象征的意义。
  从建筑的角度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G.B.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被认为是最早的巴洛克建筑。而从建筑师的角度说,巴洛克建筑的代表性人物是贝尔尼尼和波罗米尼。
   贝尔尼尼(G.Bernini,)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家,他早期的建筑物是圣彼得大教堂、圣安德利亚教堂、圣玛丽亚教堂等。贝尔尼 尼在布拉曼特等人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设计,他在圣彼得教堂的圆顶下面设计了一个华丽的天篷覆盖在圣彼得的墓上;同时在圣彼得的一个古代木制的宝座周围,创造 出一个&神圣的天国&突然出现的幻觉;然后把一块空地改造成壮观的通道。他围绕着方尖碑造了两条柱廊,巨大的柱子在左右两边盘亘弯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椭 圆形,如同贝尔尼尼自己所说,就像两条拥抱欢迎的手臂一样。在贝尔尼尼的设计中,他是要构筑一个想像中的人体双臂,圆顶是它的头部:教堂的这种普遍的包容 因此成为君主启示录的序言。
  而从仪式的意义上说,圣彼得教堂还有更为令人沉醉的诗意。巴赞说:17世纪,可以这么说,有两种礼拜仪 式,一种倾向于古典,另一种倾向于巴洛克。&为了领略巴洛克的诗意,一定得看看圣彼得教堂或欧洲耶稣会堂内举行的弥撒。由于礼拜仪式的庄严肃穆,在缭绕香 烟和风琴乐声中,人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大理石和色彩的世界,一个人类的世界,而是一个伟大组合&&五彩缤纷的人们的活动和教士奉行的仪式组成了一首辉 煌的交响曲。香炉里的神圣烟雾在圆柱间冉冉飘荡,布道坛上传来阵阵布道者对使徒和殉道者&&他们的雕像装饰着圆柱&&所发出的催促谢罪之雄辩应答。在圣坛 的深处,幻象似乎在高高祭坛的烛光中晃动,香雾冉冉升入圆顶,与大理石白云&&成群的天使在其中展翅飞翔&&水乳交融。与我们今天的单调衣着完全不同,我 们可以想象那些时代里人们的戏装似的衣着,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自古以来就懂得如何借助信徒们的感觉以激发他们的热情的天主教堂,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基 督徒提供了一个可进入来世之形象:一种歌剧的壮观。&贝尔尼尼的圣安德烈教堂就是属于另一种不同风格的教堂。圣安德烈教堂的正立面建于 年,它由米开朗琪罗的思想发展而来,像卡皮托尔的一个开间,爱奥尼柱式处理得带有动感,环成的椭圆形,突出巨形科林斯之外,并构成门廊。另外贝尔尼尼还设 计了罗马特雷维喷泉。
  波罗米尼(F.Borromini,)设计了罗马的圣卡罗教堂(San Carlo)。它采 用椭圆形平面,形成凹凸感很强的波浪墙,然后在檐板上采用半圆形拱,让墙脊呈椭圆形,饰有藻井的圆顶由此起拱,强调曲线装饰。其他还有腓立宾查圣堂、萨比 恩查教堂等。
  确实,一种建筑风格的确立主要是靠建筑大师完成。萨默生指出,贝尔尼尼和波罗米尼这两位巴洛克时代的大师用文艺复兴时人 完全意想不到的方法改变了古典语言,但是相似物也能在一些罗马晚期建筑中找到。而巴洛克建筑,在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地也非常风行。也就是说,巴洛克成 为欧洲的一种现象,是欧洲艺术中最后一个伟大的普遍&风格&。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说,所有的巴洛克系统事实上具有普遍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不 是源自特殊的内容,而是源自更一般的概念。为了描述这些,我们使用了两种类型的概念:精神和空间。因此,所有巴洛克系统的操作是通过精神的说服、参与以及 传递,并且通过空间集中、综合以及扩展来具体化。如果忽视各种各样参与的具体类型,而这些类型又是不同的初始选择的结果,那么,巴洛克的存在具有一种普遍 的基本结构,同时,我们有理由谈论一种存在空间。这种空间能用来辨别这个时代,就像我们可以指出在它伟大的哲学系统之间的基本类推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 巴洛克是一种时代的发展的结果。
  罗可可建筑
  随着路易十四的去世,法国艺术上那种故作宏伟壮穆的&巴洛克&风也随 之没落了。在摄政时代(),开始滋长起一种追求雅致精细的风气,这就是&罗可可&风的开始。这种风格第一次出现在古典主义者孟莎为路易 十四进行的设计中。1701年它出现在凡尔赛宫中的玻璃走廊和一个筒拱顶式的房间内,其天花板上彩绘十分丰富,拱廊一侧有17个窗户,拱廊的另一侧有与此 相配的17面镜子。所谓&罗可可&(Rococo)是一双关语,即意大利语的&巴洛克&(Baroque)和法语中的&岩石&(Rocailles)及 &贝壳&(coquilles)。岩石和贝壳的形状在罗可可式装饰图案中被广为运用。必须把如此的罗可可式艺术看做是巴洛克式的变体,而不是一个与巴洛克 式相对立的风格。其效果是一种家居式的巴洛克风格,它更适合于时尚的市内住宅,而不是适合于宫廷,但两者皆采用了这一风格。贡布里希对于罗可可艺术评价 说,罗可可的精神所追寻的自由,在于取得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审美效果&&一种抽象的艺术,&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只要它仍然局限于装饰艺术,不仅毫无害 处,而且能够给人许多快感。罗可可艺术是因沙龙文化而发展起来的,沙龙文化是由蓬巴杜夫人倡导的,因此她被称为罗可可风格的&艺术保护人&。
   首先罗可可风格强调建筑装饰的室内性。维也纳的贝尔维迪宫的装饰表明,罗可可艺术是从建筑外部突然转入了豪华的建筑内部。罗可可风格追求优雅的时髦和私 密。和巴洛克风格不同,罗可可风格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题。过去用壁柱的地方,改用镶板或者镜子,四周用细巧复杂的边框围起来。凹圆线脚和柔软的涡卷代替 了檐口和小山花等等。
  其次罗可可风格注重装饰题材的自然性。罗可可风格表现为连绵的叶形花纹。其装饰最爱用的是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 式和海洋式。草叶式,有蔷薇和棕榈等;海洋式有贝壳、海浪、珊瑚、海藻、浪花和泡沫、涡卷。而且大都采用C形与S形。罗可可建筑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梅索尼和 波夫朗。
  梅索尼(Meissennier,)将文艺复兴以来左右均衡的装饰原则打破。他在布列托别墅的室内装饰设计上,利用面的弯曲,把壁面与天花板有机地连接起来,壁面的装饰很自然地转移为天花板装饰,极具绘画美,创造出了流动、轻盈、可亲的空间。
   1730年,波夫朗(G.Boffrand,)为苏比兹公爵府内部进行改装重装,得到雕刻家亚当等的帮助,建筑、雕刻、绘画融为一个 整体装饰,建造了许多富于魅力的房间。其中以楼上公爵夫人使用的椭圆形沙龙最有代表性。被人誉为&法国罗可可艺术的杰作&,&欧洲最具魅力的房间之一&。
夏商周 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早使用帆拱的建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