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网三个腑不通的内科病

★中医内科病机整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医内科病机整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
上传时间:上传者:ppkao
卷面总分:100分
试卷类型:医师三基考试模拟试题
所需费用:2元
是否有答案:有
练习次数:281次
作答时间:600分钟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
问答题:&七、问答题(1)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哪几类药物治疗?(2)试述洋地黄中毒的表现。
(3)试述洋地黄中毒的处理。
(4)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有哪些并发症?
(5)试述高血压的分期标准。
(6)试述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7)试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
(8)试述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期的处理。
(9)试述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10)试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适应证。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2013年内科三基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3年内科三基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 古中医 [我要发帖]
  一. 针药结合的优势  在大家过去的认识中,一个开方的大夫大多是不扎针的,扎针的大夫大多是不开方的。为什么我提出针药结合这种观点呢?  我以前的一篇文章写到:“古之医闻世者无不以专其一而博余众也,或针或药。人之力有限,能精于一,已是圣贤。古者能以针药同闻于世者,唯有孙真人也。今医界没落,实乃无一泰斗,令世人皆服。今医界如群龙无首之虚浮。虽有众多国医大师,亦无针药同名而立于世者 ,中医的复兴必然需要一人能精通针药,为一帮之主。 为一帮之主(不是新出的教主),能一统中医界,方能使中医界团结一致,不各承家技,或偏于内经,或偏于伤寒,或偏于温病,或偏于时方,或偏于针灸。然,此事之难,难于上青天。如不能针药同施,如只会一只脚走路。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记忆都是会下降的,能记忆的知识会减少。只有不断的复习和新的学习才能使自己不忘和新知,当初选择这条路我就知道自己要比别的中医付出两倍以上的努力,幸于我于针药中深得心悟,针药其理一也,唯有穴与药不同。理法方药,理法方穴术。每天早晨不是背方歌就是背针灸歌诀。白天出诊或者自学各家之学,偶尔看近现代各大家的视频讲座。这也是电脑给我带来的最大利益。学中医如若只为谋生针药择其一而学之,足矣。于万千法门中选择针药同用这最艰辛的修炼法门,不是因为我贪心,实乃责任所迫。”   大家就知道针药都会对于医家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是有志于成为中医的脊梁。  以前可以说我的重心还是针灸,现在很多人知道我也是因为针灸。为什么我现在也开药呢?看中国医学史大家可以明白,每个医家的学术观点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大家想了解我的学术观点,我的个人学医经历对大家也有帮助。  我与中医的缘分  在上大学之前,我对针灸就有很深的印象,后面考上了北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大一就开始跟班主任上临床实习。很感谢班主任让我在患者身上扎针,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在自己身上扎了无数遍了。现在还能记得那时扎第一针的兴奋和激动。  后面家里有亲戚生病了,腰椎间盘突出,当地医院要求手术。一是没有钱,二是不想手术,知道我是学医的就来咨询我。这类病例在老师门诊上见得多了,完全不用手术。我让他先吃点中药,等我放假回家再给他扎针。回到家里,我每天给他针灸,加上吃中药,治了一个月,好得差不多后改吃中成药巩固。从那之后,我的所有亲戚们都知道我会治病了,每次我回家就都来找我看病。大家都知道,针灸成本低,亲戚们知道你是学医的都会找你试试,开药的话一开始很难信任你。当年我有个亲戚就是这样,我给开的药他不敢吃,怕中毒,先给小狗吃了,没问题之后才吃。现在想来自己也会笑。所以我觉得针灸是大家以后树立口碑最快的方式。  除了寒暑假,其他时间我都在北京上学,不在贵州的时间也会有亲戚生病呀,也得给我打电话,怎么办呢?扎针是没办法了,只能开药。还好我大二就跟老师开药,首先开方都会找老师看看是否正确,经过老师多次认可后就自己开方了。只有自己看病学得才快,但是基础必须要打牢。要没那么多老师的指导,我也不会有那么多自信;没有那么多患者,也就不会成就我的医术。  现在在北京行知堂中医诊所出诊,大家也知道,现在的上班族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扎针的,怎么办?只能让他们一周来两三次,周日来一次,周三下午或晚上来一次,这样他们就不用请假,或者请一次就可以了。由于针灸次数的减少,大家在医院实习/见习也知道,扎针都是每天要扎的,扎一个疗程、10天或者7天休息一两天,这对于重病患者,没有办法必须这样,但是对于上班的人们来说太难了。没办法只能通过吃药来巩固针灸疗效了。在我的针灸门诊有患者怕针,每次就来开药,效果也很好。有时对病人这样开玩笑说:我一个扎针的大夫被你们活活的逼成开方的了。门诊还有些患者就是不吃药,一是怕苦,二是觉得是药三分毒等因素。所以现在中医你不会多用几种方式,都没法看病了。虽然针灸结合,针药合并,但是什么病针灸为主,什么病中药为主,心里要有底。针灸为主的就让人多来扎针,中药为主就让人每周来开一次药。  扎针、开药就像两条腿走路,如果只会一样,大家可以想象是啥情况。作为医生如果你说我就不扎针,我看见针就晕;或者你就是不会背方歌,就是不想深入研究方药。好吧,你只学一个就只学一个,那你一门深入研究,也会很有成就的。  总结一下针药结合的优势:  1. 更方便患者;  2. 效果更好(常是1+1&2的效果);  3. 更经济实惠。  对于大夫有两点:  1. 临床效果更高,喜悦度增加;  2. 要背要学的东西更多,需要比一般的大夫付出两倍以上的努力。  二. 针药结合如何辨证分析  针药的理论大家都知道是有一点不相同的,主要是辨证思路上。我一直在找寻一个辨证方法,既适合针灸,也适合开方。平时大家针灸用哪些辨证最多?就是经络辨证吧?为什么?用针灸治疗局部疼痛的多呀。这和开药可不同,经络辨证在开药时常只用于六经辨证和引经药。为什么扎针的大夫开方多是经方,因为六经辨证(三阳经)的病症与足三阳经的循行相重。如太阳病中头项强痛,背痛,腰痛都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少阳病,胁痛,偏头痛,都是在足少阳胆经上,但是三阴经与经络关系还大吗?感觉不明显。这是我们现在辨证的现状。  引经药的应用如下:  头痛的分经用药:太阳羌活,少阳柴胡,阳明白芷,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那怎样找到一个好的辨证理论,能针灸和中医都适用呢?这个问题我想了两年才想明白。对于针灸,以前也学了很多针法,但是没有理论支持的方法只是技术,只是简单对应,不能形成体系。想在两个不同理论下都很有成就,很不可能。所以在临床上我只能抛弃一些不能进入我理论的东西,如头皮针,腹针,小针刀等,就像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学好中医又学好西医。但是我想针灸和中药是在中医相同理论下发展出来,为什么不能同时学习呢?我也一直在找针方来代替方药。这些年来,我找到很多针方和药方对应。最后在我个人体会中,发现最适合开方和针灸同时使用的辨证体系: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临床上大家都知道很少有人拿中医内科学的方去治病,大家都还是使用方剂学的方比较多。方剂学中的每一个方就像武林人士手中的武器,使用它们来应对千千万万的疾病问题。针和药也一样,有针灸处方的。平时大家用穴就像用药一样。把药物组合成方,这是一种看病思路,每个方都是自己组的。另一种以方为纲,加减变化为主,很少自己组方。  三.针如何与药相对应  在临床中我是以方为纲,无论是针方还是药方。药方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了,我们只需要找到与药方相对应的针方即可。大家中有些人可能听过针灸处方学,我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气虚,补气  中药:我们常用的药方有哪些?最经典的就是四君子汤吧,还有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  针灸:我们可以补气方,穴位组成:气海、膻中、足三里。  行气  中药: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等  针灸:可用行气方,穴位组成:膻中、内关、合谷、太冲  降气  中药: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  针灸:和中降逆方,穴位组成: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翳风(中冲、攒竹)  升气  中药:补中益气汤  针灸:升阳举陷方,穴位组成:百会、气海、脾俞(针灸并用)  用于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内脏下垂  血虚(补血)  中药:四物汤为代表,李东垣的当归补血汤,归脾汤  针灸:补血方,穴位组成:膈俞、肝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  活血化瘀  中药: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  针灸:活血化瘀方,穴位组成:膈俞、血海、合谷(三阴交)  清热凉血  中药:犀角地黄汤  针灸:清热凉血方,穴位组成:血海、委中(血郄)、曲泽、少冲、大椎、曲池  温经通脉方  中药:当归四逆汤  针灸:温经通脉方,穴位组成:太渊、膈俞、大椎、关元  补气养血  中药: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针灸:补气养血方,穴位组成:气海、足三里、膈俞、三阴交,加血海  津液病症处方  祛痰  中药:二陈汤、外台茯苓饮、温胆汤  针灸:祛痰化浊方,穴位组成:中脘、足三里、丰隆  利水消肿  中药: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  针灸:利水消肿方,穴位组成:水分(灸)、阴陵泉、外关、三焦俞、复溜  补阴  中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  针灸:滋养津液方,穴位组成: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养老(小肠主液所生病)  豁痰开窍  中药:安宫,紫雪,苏合香等  针灸:豁痰开窍方,穴位组成四神聪,太冲,丰隆,水沟,鸠尾。  治风用药  中药:防风、荆芥、僵蚕、蝉蜕  针灸:风池、风府(头上风)  风门(后背的风)  外关(上肢的风)  风市(下肢的风)  我也很喜欢使用老十针,调理脾胃。脾胃为中轴,为枢机,枢机开则全身气机都能正常运转。  补肾阴:太溪、复溜   补肾阳:太溪、肾俞、关元、命门(灸)  四.医案  来看看我的医案。  医案1.失眠,腰痛  http://mp./s?__biz=MjM5MjYyOTI3NQ==&mid=&idx=1&sn=63b5fb03e0a#rd  左脉寸沉,尺沉说明阴阳都虚,关脉弦细,说明肝血不足,肝郁。右脉沉弦细说明血虚肝郁,尺沉说明肾虚肝旺。所以我的辨证是水亏肝旺,肝郁,气血亏虚,治则:滋水涵木,疏肝解郁,补气血。跟上面的症状比较,口干是不是津液不足,而大家知道肾阴为一身阴津之本,所以在调理阴津时要从根本上调。口苦是肝的问题,腰痛是肾的问题。失眠心烦水亏肝旺的问题,手足心热也一样,所以我用的方是六位地黄丸来增补肾阴,为什么去掉泽泻呢?大家看舌苔,舌苔薄白说明肾虚但是湿不太严重,严重的时候一定要加泽泻来利水除湿。脉弦细所以加柴胡,白芍,这就是柴芍六位地黄丸。芍药和下面的川芎,当归,加上上面的熟地就是四物汤了,就是为脉细考虑的,直接补血。生龙牡的目的为了降肝火,炒枣仁、知母这是仲景治疗血虚失眠主方酸枣仁汤中最重要的两味药。合欢皮、夜交藤直接用它来治疗失眠,加郁金的目的是帮助柴胡疏肝。天麦冬、沙参是为了补肺阴,她已经有口干就说明肺阴不足,虽然我们用六味补肾阴治本,但是加点补肺阴治标可以很快减轻患者的症状。从上面来说她的身体是很差的,阴阳气血都虚,但是每次治疗我们考虑的重点各有偏重,第一次就没有考虑气和阳的问题了,阴虚为主要矛盾,如果补气,可能会导致失眠加重,所以先不考虑。针灸处方:大家可以几个方面来考虑。  补肾阴:太溪、照海、关元、次白、下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太冲、阳陵泉,疏肝降肝气,相当于柴胡、生龙牡;中脘、天枢,补脾胃,化源充足则气血自生;印堂、神门,降火安神,相当于酸枣仁、知母、合欢皮、夜交藤;内庭清热,与照海、太溪可以相当于沙参、麦冬;第二诊是三天后,4月29号,大家可以看到失眠减轻了,腰痛未发作,说明有效了,反酸、心慌这是以前就有的问题,第一次没有记录而已。  第二次和第一次诊断相同,我们来看治疗,这此就只是扎针,汤药还有一付。蜻蜓点水,是治疗膝痛的特效方,与今天的主题无关,先不讲。这次是把神门换成了劳宫、内庭换成了鱼际、中脘换成足三里。劳宫是心包经的荥穴,荥主身热,鱼际是肺经的荥穴,五心烦热没有改善,我这次加大了清热的功效。加血海直接补血,与药中的四物汤直接对应。下三皇补肾,力量更强。后面扎的那个快针是患者起针后说以前一直耳鸣,所以加了液门、听宫、风池。  第三诊诸症好转,失眠、耳鸣也没有了,口干、口苦未转好,大家看舌淡紫,脉弦滑说明什么,阳虚的象出来了。脉也不细了,阴虚的象没有了。这个时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就适合了。柴胡疏肝;桂枝,干姜补中阳;黄芩,牡蛎,花粉,滋阴清热治疗心烦,手足心热。针灸处方没有变,还用上次的方。中途加了丰隆,烧山火的目的是祛痰湿。她有一些痰湿象我没有写出来。她自觉口黏。  第四诊:只有口干,口苦不明显,其他诸症都没有了,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是肾阴真亏的时候,想补起来没有那么容易,也不可能那么快。大家看脉,脉有滑象,说明有痰湿,所以用了一个二陈汤化痰;尺脉沉肾虚用了六位地黄丸;脉弦数用了一个丹栀逍遥散。针方和上次一样。因为患者是来北京旅游,回去机票早已经买好了,没有办法,治疗只能这样,后面电话回访,失眠好了,膝痛显效。如果多治几次我想会更好的。  第二个医案痤疮(青春痘)  http://mp./s?__biz=MjM5MjYyOTI3NQ==&mid=&idx=1&sn=26c280fecb6f69c19560e4&scene=20#rd  舌尖红说明有心火;质暗、舌下静脉明显说明有瘀 血;唇红,这是鲜红的那种,说明是阴虚火旺。大家看脉沉弦细略滑,看脉就知道阴虚、血虚、肝郁、有热、有湿。有热是怎么知道的呢?手按着脉就能感觉到脉管里有热气透出来,不是数脉不好表达,所以没有写。其实从脉上来看她是阴阳气血俱虚,但是我的治疗观点都是先补阴、后补阳,因为我怕先补阳之后伤阴更厉害,这和仲景的先补阳后补阴的观点是不是不一样?大家仔细读伤寒论就知道,危重症的时候一定先要附子扶阳,滋阴效果很慢的,扶助到阳气人就不会死,滋阴可以慢慢来。我用了四物汤补血补阴,加上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加上黄连、黄芩清热祛湿,清心火;双花、连翘解毒、透邪外出。针:血海、太溪滋阴,与四物汤同;曲池、内庭清热,与黄连、黄芩同;太冲与逍遥散同;驷马穴为董氏奇穴治疗皮肤病(青春痘)的特效针。大家看针灸是不是与中药相对应呢?  第二诊的时候,患者尺肤紧,但欲寐。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患者的脉沉细弱,舌质紫暗,苔白腻。考虑少阴夹湿,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重发表的力量。脉滑、苔腻、尺肤紧,都说明表有寒湿,所以用了这个方。治疗思路与第一次不同,第一次是想把热邪清了,这次是想把余邪透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第一次痘有鲜红的和暗红的,这一次鲜红的没有了,只留下暗红的,这就是区别,这就是治疗方向改变的着眼点。针灸这次用的是:曲池、血海活血化瘀;合谷发表;内庭清热;足三里补气;大椎、肺俞、肝俞刺血拔罐。大家得明白,刺血拔罐也相当于发汗法,也是活血化瘀。痤疮的人基本上后背都有暗色瘀点,放血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是她脉细,血少,最好少放血。所以放了一次就没有再放血了,发表也是一样。  第三次开始用补法了,八珍汤大补气血,加上交泰丸。柴胡疏肝;炮姜温中。黄连、炒白术打粉外用,清湿热。针:双补气血。百会补阳;太溪、复溜补肾阴;曲池、血海补血;内庭、三间清热;印堂、神门治疗眠差。  第四诊中药:滋阴清热活血,加上清热解毒的双花、连翘。针灸处方:滋阴(太溪、复溜)、清热(内庭)、活血(曲池、血海),加上太冲疏肝。合谷(面口合谷收),面上痤疮在胃经循行,所以用了足三里、内庭;颧髎、右下关是局部取穴(想给病人快点好,治标)。  第五诊的时候已经没有再出新的痘痘了,用了一个四妙散清湿热,四物汤补血养阴。丹、栀清热;双花、连翘清热解毒;茯苓、白术利湿。针方和上次差不多,加肺俞、肝俞、膈俞,清肺热、补肝血。膈俞为血会,也是补血的。   第三个医案:腹痛  http://mp./s?__biz=MjM5MjYyOTI3NQ==&mid=&idx=1&sn=a62c36a10ff2#rd  从脉来看,脉弦细略数尺沉,舌红苔剥,这些都是阴虚火旺的问题。脉弦说明肝郁腹痛,脉弦这就是肝木过克脾土,仲景对于这种腹痛使用小建中汤,不瘥(没有好)再使用小柴胡汤。我上来就使用小建中汤加少量柴胡,就像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合方一样。没什么我不使用小柴胡汤呢?苔剥,代表阴虚,脉细也是,所以我不能用小柴胡,小柴胡乃发散,柴胡用量大伤阴。所以我建中为主,稍微用小量柴胡疏肝就可以了。大家看我扎的针,脐周四针(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2寸)相当于小建中,期门太冲相当于柴胡可以疏肝。  第二次,就已经没有腹痛了。所以说中医用药,用针对证效果很好的。治疗方法同第一次一样,效不更方。  第三次,苔剥还在,开始考虑滋阴了,不滋阴看来苔剥不会好了。所以用了一个六味地黄丸。针灸的话就加上了太溪,复溜。这两针是我临床常用补肾阴的方法。  第四个医案:鼻炎  http://mp./s?__biz=MjM5MjYyOTI3NQ==&mid=&idx=1&sn=7dea5d4d9fe908d635aaecc&scene=20#rd  患者鼻炎八年,脉弦紧。临床上弦脉和紧脉很难去区分,这就容易弄错,弦脉为少阳主脉,紧脉为寒邪的主脉,很多人见到这种脉都当紧脉对待,用小青龙汤治疗鼻炎,我是不认同的。外感寒邪,脉紧用小青龙可以,但是鼻炎8年,你怎么可能认为这鼻炎只是寒呢?只是外感?就算当初是受寒导致,那么多年外感也变成内伤了。鼻炎的一个特点是受寒(脉紧)后加重,所以治疗的根本不能只着眼于目前受的轻微寒邪,因为我们把正气调好,这种寒邪很容易排出,就像正常人被空调偶尔吹吹也没有啥事一样。所以我看见脉弦,对于这个鼻炎的理解,肝木旺过克脾土(木乘土)。土虚则湿生,肝旺常由于水亏,所以扎太溪,复溜滋水涵木。本来想针脐周四针加足三里,患者腹部怕痒,只能扎了中脘,足三里来培土;期门和阳陵泉来疏肝,太冲力量强没有用。上星通鼻窍,外关疏风。  第二次扎针,病人找别的大夫开的药小青龙加减后变化很大,舌变红,苔变黄,脉变数,都表明有热了,这是不好的。劝说患者停止服药继续针灸。扎了一次,鼻子就通了,也不留鼻涕了他们还是相信我,按我的治疗方式。但是患者由于前面吃那个大夫方子,深感药难吃,不愿再服中药。由于患者两周后将离开北京到英国求学,只能连续针了,我出诊的时间都来扎针。这次加气海的目的是补气,第一次扎针时发现有漏斗胸,这次给他加上了气海补气,但是这个病不是这几天能治疗好的,这个大家是知道的。  第三次的时候,加上了天枢,丰隆,加上天枢是因为病人能接受在腹上扎针,丰隆是为了化痰湿。  第四次加上了迎香,合谷,这是鼻炎的常用组穴,远近配穴,也是希望早点治疗痊愈,这也看出我也心急了。  第五次,吃的小青龙导致的热还在,舌红,加上内庭,鱼际都是荥穴,荥主身热,一个是足阳明胃经的,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  第六次:加脾胃俞和肺俞的目的是加重补脾胃和肺气的功能,加太渊的目的是补肺气,针尖向大指方向,顺经为补。肝旺必然导致土虚,金虚,所以治疗要补土,补金,泻肝。五行学说一定要学好。  第七八次都一样,不解释了。最后用补中益气丸和玉屏风散断后。大家可以看我们对于身体正常的标准是什么?看脉很重要,只要脉缓滑就没事了。  第五个医案
产后调理  http://mp./s?__biz=MjM5MjYyOTI3NQ==&mid=&idx=1&sn=e99d49c5b0cac7da3fc59f5#rd  这是一个产后问题,奶量少,这是气血不足导致,你们看见人就知道了。食欲差,脾胃的问题,舌尖红有心火,舌中紫是中焦有寒有瘀,舌下静脉明显这是有瘀血,脉弦滑尺沉,这说明有肾虚,肝郁。大家看针,阴郄清心火,脐周四针,内关,足三里,隐白健运脾胃,少泽,膻中行气通乳,太溪补肾阴,命门补肾阳(用补法)。
  第二次,脐周发凉减轻,食欲好转,说明我们扎针是有效的。吃牛肉上火了,脉数了,得清心火,补命门火。少府为荥穴,清心火;少泽通乳,劳宫也是清热泻火的。印堂安神,隐白为脾经的井穴,井主心下满,脐周为脾所主,所以用隐白治疗脐周病变。  第三次,腹痛,针:脐周四针,足三里健脾,右期门疏肝,印堂安神,太溪补肾,大陵泻心安神。太溪大陵同针就是交泰丸的功效。上巨虚为大肠合穴可以治疗腹痛。  第四次,诸症好转,针法也是健脾补肾清心安神的法。  第五次,开了一个生地代茶饮补肾气,针法同上。  第六次,舌尖红,尺脉沉,心火旺,肾水不足,用六味补肾阴,肉桂引火归元,加生脉散和黄芪,气阴双补,黄连泻心火合肉桂为交泰丸。针:百会和太溪复溜阴阳双补,同时交通上下;脉滑则有痰湿,所以用足三里,丰隆健脾化痰;脉弦所以用太冲,太冲疏肝;脉细数所以用太溪,复溜,滋阴降火。  第七次,诸症好转,最重要的是上次月经有硬块掉出,这就是瘀血。舌下静脉消失也表明瘀血消失,腹也软了。针完这次让其回家服中成药六味,金匮巩固。针:百会,太溪,复溜,阴阳双补;三里,脐周四针,健运脾胃,补后天;太溪复溜补先天。先后天同补,大家可以看出我是很重视后天脾胃和先天肾的。大陵,神门,印堂安神;侠溪和液门清胆经和三焦经之热,还可以滋阴。内庭清胃经的热。   我们基本没有用活血化瘀的药,瘀血就出来了,这是身体机能恢复后的自我排异现象。大家通过上面举的例子,可以知道了我的治疗思想了吧。不管什么病,我们辨是啥证就可以了。按照中医的辨证来,不被病名所困住。谢谢大家!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列举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